教案:猴子摘果子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3
小班优秀游戏教案《小猴摘果子》教案标题:小班优秀游戏教案《小猴摘果子》教案目标:1. 帮助小班幼儿在游戏中培养观察力和眼手协调能力。
2. 帮助小班幼儿学会规则和团队合作。
教学准备:1. 游戏道具:画有树、猴子和水果的大纸板、果实卡片、小夹子。
2. 教具:手表。
教学步骤:1. 介绍游戏规则:在大纸板上画上一棵树,树上挂满各种水果的卡片,每个卡片都用夹子夹在树上。
小班幼儿需要帮助小猴子摘下果实。
游戏的规则是:每个幼儿轮流拿出一张果实卡片,然后用小夹子将该张卡片从树上夹下来,看看夹子上的卡片上的是什么水果。
如果抓到的是数字卡片,就记下来,看谁抓到的数字最多;如果抓到的是水果卡片,就询问谁喜欢吃该水果。
2. 进行游戏:让幼儿们排成一个圆圈,一个老师站在中间给每个幼儿递给果实卡片,幼儿们轮流使用小夹子夹卡片。
老师记录每个幼儿所夹到的果实的种类和数量。
3. 游戏结束:当卡片夹完后,幼儿们一起数数,看看谁夹到的果实最多。
然后老师和幼儿们一起分享他们喜欢吃哪些水果,并让他们为最喜欢的水果投票。
课堂扩展:1. 将游戏的规则变成团队比赛,分两队进行,在规定的时间内,哪个队夹到的果实最多,哪个队获胜。
2. 通过游戏引导幼儿们了解不同水果的名称、图案和口感,并带领他们一起尝试各种水果,增加幼儿对水果的兴趣和认知。
评估方式:1. 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2. 记录每位幼儿夹到的果实的数量和种类。
3. 观察幼儿对水果的认知和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小班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观察力、眼手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
同时,引导幼儿了解不同水果的特点,培养他们对水果的兴趣和认知。
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游戏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互相合作和尊重,确保所有幼儿都有参与感和获得成就感。
幼儿园大班体育教案《小猴摘水果》一、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的跳跃能力和协调能力。
2.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
3.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培养幼儿的跳跃能力和协调能力。
难点: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准备1.水果图片若干。
2.小猴子头饰若干。
3.摘水果的篮子若干。
4.音乐《摘果歌》。
四、教学过程(一)热身活动1.组织幼儿做简单的拉伸运动,如颈部、腰部、腿部等。
2.引导幼儿模仿小猴子的动作,如跳跃、攀爬等。
(二)基本环节1.导入教师出示水果图片,引导幼儿说出水果的名称,引发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水果吗?(香蕉、苹果、葡萄……)2.教学活动(1)教师示范摘水果的动作,讲解游戏规则。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玩一个摘水果的游戏。
游戏规则是这样的:每个小朋友扮演小猴子,摘到篮子里的水果,然后跳回起点。
摘到的水果越多,得分越高。
(2)幼儿尝试摘水果,教师指导。
师:现在请大家来试一试,看谁摘的水果最多。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幼儿的动作,鼓励幼儿勇敢尝试。
(3)分组比赛,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师:现在我们将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的小猴子们要团结合作,看哪个小组摘的水果最多。
教师组织幼儿分组,每组5-6人,开展比赛。
师:恭喜获胜的小组,你们真棒!现在我们来颁发奖品。
教师颁发奖品,鼓励幼儿积极参与。
3.结束环节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扮演了小猴子,摘到了很多水果。
你们觉得这个游戏好玩吗?师:通过这个游戏,我们不仅锻炼了身体,还学会了团队合作。
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也能像小猴子一样勇敢、团结。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活动,幼儿参与度较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在摘水果的过程中,幼儿的跳跃能力和协调能力得到了锻炼。
同时,通过分组比赛,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得到了提升。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幼儿动作不够规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教学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避免发生意外。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师:看老师,我是小猴子,我要跳起来摘水果啦!你们准备好了吗?来,我们一起跳!(教师示范跳跃动作)师:记住啦,摘水果的时候,脚要用力跳起来,手要伸出去抓住水果。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小猴摘水果(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小猴摘水果活动过程:一、小猴摘水果1、小猴家里有一个果园,他种的水果都成熟了,小猴想请小朋友一起到他的果园里去参观,看一看果园里有些什么水果呢?(打开电脑屏幕,让孩子们进入电脑创设的情景。
)2、梨树上有几只梨?苹果树上有几只苹果?柿子树上有几只柿子?(评析:这一部分主要让幼儿目测数群,能不受物体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的感知数群。
)二、给水果排队1、水果都成熟了,小猴把它们一个一个摘下来,摘了三盆水果。
第一盆是什么水果?(在连接提问水果种类后转入数的教学活动)第一盆有几只梨?五只梨可以用数字几表示?第一盆有几只苹果?五只苹果可以用数字几表示?第一盆有几只柿子?五只柿子可以用数字几表示?2、小猴请小朋友帮他把这三盆水果按数量顺序从少到多排好队,应该怎么排?三、分水果1、小猴非常高兴,摘了那么多水果,他想把水果分给他的好朋友,让大家尝一尝。
看!小猴先来到小兔家,他想把水果分给小兔吃。
有几只小兔?小猴请小朋友帮他想一想,该把哪一种水果分给小兔,才是正好每只小兔分一只,不多也不少呢?(根据幼儿的回答,老师让水果与动物匹配,让幼儿逐步认识并感知数物匹配。
)为什么把梨分给小兔呢?幼儿分错时,提问:小兔都不要柿子或苹果,把水果还给小猴了,为什么?幼儿分对了,动画中每只小兔分到一只梨,非常高兴,一起跳起来。
2、看!小猴来到小猫家,他想把水果分给小猫吃。
有几只小猫?小猴该把哪一种水果分给小猫,才是正好每只小猫分一只,不多也不少呢?为什么把柿子分给小猫?3、小猴来到了小狗家,他想把水果分给小狗吃。
有几只小狗?小猴该把哪一种水果分给小狗,才是正好每只小狗分一只,不多也不少呢?为什么把苹果分给小狗?(四)分组练习:小猴感谢小朋友帮他分水果,他还带来一些练习题,考考小朋友。
第一组:添、去点子。
按照题目上给的数字添圆点或去圆点。
第二组:按顺序填空格。
按照题目中圆点多少的顺序在空格里印上相应的圆点。
一、教学目标:1. 学习小猴摘水果的动作,发展幼儿的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
2. 通过游戏,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规则意识。
3. 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在游戏中体验到快乐。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习小猴摘水果的动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难点: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以及在游戏中遵守规则。
三、教学准备:1. 教具:水果图片、小猴手偶、水果道具。
2. 场地:宽敞的户外活动场地。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3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热身运动,如捉迷藏、老鹰捉小鸡等,让幼儿充分活动身体,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2. 教学基本动作(5分钟):1. 教师展示小猴摘水果的动作,讲解动作要领,并示范。
2. 幼儿跟随教师学习动作,教师逐一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3. 幼儿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 游戏环节(5分钟):1. 教师讲解游戏规则,并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
2. 游戏开始,幼儿按照规则进行比赛,教师观察并记录比赛结果。
3. 游戏结束后,教师总结比赛情况,给予表扬和鼓励。
4. 放松活动(2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做放松运动,如轻轻摇摆、深呼吸等,让幼儿缓解疲劳。
五、教学反思:1. 本次教学活动幼儿的参与度较高,大部分幼儿能熟练掌握小猴摘水果的动作。
2. 在游戏环节,幼儿能严格遵守规则,团队协作精神得到了培养。
3. 教学中,注意观察幼儿的动作协调性和灵活性,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4. 下次教学活动,可以尝试增加动作的难度,进一步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
六、教学内容:1. 复习小猴摘水果的动作。
2. 学习如何在游戏中更好地与团队成员协作。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动作的熟练程度和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
难点:如何在游戏中灵活运用动作,提高协作效率。
八、教学准备:1. 教具:水果图片、小猴手偶、水果道具、团队协作卡片。
2. 场地:宽敞的户外活动场地,设置好水果摘取区域。
九、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3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热身运动,如捉迷藏、老鹰捉小鸡等,让幼儿充分活动身体,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一、教学目标:1. 学习小猴摘水果的动作,发展幼儿的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
2. 通过模仿小猴摘水果的游戏,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习小猴摘水果的动作,发展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
难点:动作的连贯性和协调性,团队协作。
三、教学准备:1. 水果图片、水果实物若干。
2. 音乐CD《小猴摘水果》。
3. 绳子、圈圈等辅助材料。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3分钟):a. 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身体运动,如跳绳、捉迷藏等。
b. 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在活动中的感受。
2. 教学内容(10分钟):a. 教师向幼儿展示水果图片,引导幼儿认识各种水果。
b. 教师讲解小猴摘水果的动作要领,示范动作,并引导幼儿模仿。
c. 幼儿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d. 邀请部分幼儿进行动作展示,大家共同评价。
3. 游戏环节(5分钟):a. 教师播放音乐《小猴摘水果》,幼儿跟随音乐进行动作表演。
b. 幼儿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团队协作,完成摘水果的任务。
c. 教师观察幼儿的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
4. 放松活动(2分钟):a. 教师带领幼儿做放松操,帮助幼儿缓解疲劳。
b. 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他们的动作协调性。
3. 对于表现优秀的幼儿,要给予表扬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以及他们对动作的掌握情况。
2. 关注幼儿在团队协作中的表现,以及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
3. 搜集幼儿和家长的反馈意见,了解教学效果。
七、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锻炼活动。
2. 主题延伸:组织幼儿参观水果店或农场,让他们亲身体验水果的生长过程,增进对水果的了解。
3. 创作延伸:邀请幼儿发挥想象力,画出自己喜欢的水果,并分享画作。
幼儿园小班体育教案小猴摘水果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提升他们的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
2. 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理解并实践合作和分享的重要性。
3. 训练幼儿的观察力和反应能力。
教学内容:小猴摘水果游戏教学准备:1. 小猴头饰若干,模拟水果(如彩色海绵球或纸水果)若干。
2. 设置一个“果树”区域,可以是挂有模拟水果的绳网或者树模型。
3. 音乐播放设备。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以故事形式引入主题,讲述小猴子们去森林摘水果的故事,激发幼儿的兴趣。
2. 热身活动:播放欢快的音乐,带领幼儿做简单的热身运动,如摇头、摆手、扭腰等。
3. 游戏规则介绍:每个幼儿佩戴小猴头饰,模仿小猴的动作。
当教师喊“开始”,幼儿就要跑到“果树”区域,摘下一个水果并返回原地。
强调安全规则,避免碰撞。
4. 实践游戏:幼儿分组进行游戏,教师在旁指导和监督,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参与到游戏中,并鼓励他们互相帮助和分享。
5. 结束游戏:游戏结束后,让幼儿分享他们的体验和感受,教师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教学延伸:1. 在美术活动中,可以让幼儿画出他们心中的小猴摘水果的画面,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在语言活动中,可以让幼儿复述小猴摘水果的故事,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总结:本节课通过小猴摘水果的游戏,不仅锻炼了幼儿的身体素质,也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会了合作和分享,同时提高了他们的观察力和反应能力。
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参与度和表现,看他们是否能理解和遵守规则,以及他们的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如何。
2. 在教学延伸活动中,通过幼儿的作品和语言表达,了解他们对本次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吸收程度。
3. 可以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幼儿在家中是否能将课堂上学到的合作和分享精神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小猴摘果子》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故事理解小猴摘果子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2. 通过故事中的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和动物的爱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故事情节:小猴看到树上的果子很诱人,但果子太高够不到,小猴想办法借助工具和动物朋友们的帮助,最终摘到了果子。
2. 生词:猴子、果子、树枝、工具、朋友等。
3. 句型:为什么?因为;怎么样?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通过故事理解小猴摘果子的过程,学会借助外力解决问题的方法。
2. 难点:让学生运用句子表达为什么小猴能够摘到果子。
四、教学方法:1. 故事导入法:通过讲述小猴摘果子的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角色扮演法:学生分组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情景表演,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围绕故事主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包括小猴摘果子的故事情节、角色图片等。
2. 道具:树枝、果子等模型道具。
3. 分组名牌:每个小组的名牌,方便进行角色扮演和团队合作。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讲述小猴摘果子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故事情节。
2. 新课内容:教师讲解生词和句型,让学生通过故事情节理解词汇和句型的用法。
3.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表演故事情节,教师巡回指导。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小猴摘果子的过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小猴能够摘到果子。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故事中的道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七、课堂练习:1. 填空练习:根据故事情节,填入适当的词汇。
2. 句子练习:用所学的句型表达为什么小猴能够摘到果子。
3. 绘画练习:让学生根据故事情节画出小猴摘果子的场景。
八、课后作业:1. 复述故事: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复述小猴摘果子的故事。
2. 家庭任务:家长引导学生思考家庭成员之间如何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小猴摘果子》教案设计适用年级:大班语言领域教学目标:1. 理解故事内容,感知小猴摘果子的过程。
2. 能够讲述故事的主要情节,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4.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倾听习惯。
教学重点:1. 理解故事情节,感知小猴摘果子的过程。
教学难点:1. 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讲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2.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倾听习惯。
二、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小猴摘果子》2. 果子图片:苹果、香蕉、橙子、葡萄等3. 分享卡片:苹果、香蕉、橙子、葡萄等4. 合作游戏材料:水果拼图、水果串等三、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课件中的果树,引导幼儿说出果树的名称和果子的颜色。
2. 讲述故事:播放《小猴摘果子》的故事课件,引导幼儿注意力集中,跟随故事情节进展。
3. 讨论:故事结束后,引导幼儿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提问:“小猴为什么要摘果子?它摘了哪些果子?它是怎么摘的?”等。
4. 情景扮演:分组进行情景扮演,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故事表演,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倾听习惯。
四、作业设计1. 课后任务:让幼儿回家后,与家人分享故事《小猴摘果子》,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
2. 家庭作业:家长协助幼儿完成水果拼图或水果串制作,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幼儿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评价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幼儿在家庭作业中的表现,了解幼儿对课堂内容的巩固程度。
3. 情景扮演:观察幼儿在情景扮演中的表现,评价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参与度,促进幼儿积极思考。
2. 情景模拟:设置情景,让幼儿参与其中,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和情感体验。
3. 小组合作:鼓励幼儿分组进行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4. 亲子互动:通过家庭作业,增进亲子关系,促进家校共育。
小猴子摘果果游戏教案中班教案标题:小猴子摘果果游戏教案(中班)教案目标:1. 帮助幼儿了解水果的名称和外观。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3. 通过游戏提升幼儿的团队合作和社交技能。
教学目标:1. 能够辨认并说出不同水果的名称。
2. 能够使用手指或工具摘取水果。
3. 能够与其他幼儿合作进行游戏。
教学准备:1. 水果图片或实物(例如苹果、香蕉、橙子、葡萄等)。
2. 大型纸板或墙壁上的水果树图画。
3. 小猴子头饰或面具。
4. 纸制水果篮。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引导幼儿围坐在一起,向他们展示水果树图画,并向他们介绍今天的活动:“今天我们要玩一个叫做‘小猴子摘果果’的游戏!我们将成为小猴子,去摘树上的水果。
”活动1:认识水果1. 准备水果图片或实物,给每个幼儿分发一张或一种水果。
2. 请幼儿仔细观察自己手中的水果,并说出水果的名称。
3. 教师辅助幼儿将图片或实物贴到水果树图画上相应的位置。
活动2:小猴子摘果果1. 教师戴上小猴子头饰或面具,示范摘取水果的动作,鼓励幼儿模仿。
2. 将纸制水果篮放在教室的一个角落,将水果树图画放在另一个角落。
3. 提醒幼儿,他们需要摘取水果并放入篮子中,同时记住自己摘取的水果种类。
4. 按照游戏规则,每个幼儿依次前往水果树图画处摘取水果,然后将其放入篮子中。
5. 完成后,幼儿们一起数一数篮子里有多少水果。
活动3:团队合作1. 将幼儿分为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小猴子。
2. 每个小组轮流进行摘果果游戏,其他小组成员可以给予鼓励和帮助。
3. 引导幼儿讨论如何更好地合作,以便每个小组都能成功完成任务。
结束活动:1. 邀请幼儿围坐在一起,共同回顾今天的活动。
2. 提问幼儿们获得的新知识和游戏中遇到的困难。
3. 表扬幼儿们的参与和合作精神。
教学延伸:1. 在教室中设置一个小型水果市场,让幼儿模拟购买水果的场景,进一步加深对水果的认识。
2. 通过绘画或手工制作水果,让幼儿发挥想象力,创造自己的水果作品。
年幼儿园小班游戏优秀教案《小猴摘果子》
一、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游戏体验学习小猴摘果子的方法和技巧。
2.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增强孩子们对水果的认识和兴趣。
二、教学准备
1.水果图片卡片。
2.小篮子。
3.眼罩。
4.大幅果树图片。
5.模拟水果。
三、教学过程
1.游戏介绍
–老师展示大幅果树图片,并向学生简单介绍游戏规则。
–孩子们分为小组,每组选出一名“小猴”。
2.游戏步骤
–第一阶段:小猴戴上眼罩,其他孩子各拿一张水果图片卡片,围绕小猴转圈。
–第二阶段:当音乐响起时,孩子们停下,并将手中的水果图片卡片放入小篮子。
–第三阶段:停止音乐后,小猴摘下眼罩,找出自己团队放入篮子里的水果。
3.游戏引导
–老师引导孩子们观察果树图片,认真研究各种水果的形状和颜色。
–鼓励孩子们在游戏中体验摘果的乐趣,注重团队合作。
4.游戏总结
–游戏结束后,老师与孩子们一起讨论游戏中遇到的问题和感受,引导他们总结经验。
四、教学收获
通过《小猴摘果子》游戏,孩子们在玩中学,锻炼了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培养了孩子们对水果的认知和兴趣,为他们今后更深入的学习打下基础。
以上就是年幼儿园小班游戏优秀教案《小猴摘果子》的内容,希望能够给教师们一些启发和参考,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活动名称:猴子摘果子(小班音乐欣赏)
活动目标:
1.在欣赏与感受中,熟悉乐曲的旋律。
2.引导幼儿分辨音乐中的上行和下行,并用动作表现猴子上树和下树。
活动准备:
音乐《猴子爬树》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创设情境
老师:小猴子,果园里的果子成熟了,快跟妈妈到果园里摘果子咯!
——创设情境,将孩子引入情境之中。
明确幼儿的角色,通过角色的转换,促进幼儿进行心理揣摩和情感体验。
在活动中:
老师:看到这么多的果子,你们高兴吗?
孩子:高兴。
老师:让我看到你们高兴的表情。
孩子:自由表现高兴的表情以及动作……
2.欣赏和感受上行音乐,用动作表现上树的动作
老师:那怎么样才能吃到可口香甜的果子呢?
孩子:爬到树上把果子摘下来……找个梯子爬上去……用竹子勾下来……(孩子们大胆合理想象)
老师:现在我们就来学一学,猴子是怎样爬树的?
——迁移孩子的已有经验,通过幼儿亲身的情感体验,与音乐进行互动,加深对上行音乐的理解。
在活动中:
(播放A段上行音乐,教师和幼儿一起表演猴子爬树的动作)
老师:身体呈半蹲状,手部动作跟随上行音乐,一拍音乐,手就往上伸一下,身体便跟随上升一点。
孩子:有的模仿,有的创编动作。
3.听B音乐,表演摘果子
老师:小猴子个个都非常棒,不怕辛苦,一步一步地爬到了树上。
现在该干嘛了?
老师:可以摘果子了!
——跟随B段音乐跳跃、明快的节奏,让孩子做“摘—放—摘—放……”的摘果子动作,体会付出就得到回报的喜悦心情,体验收获的愉快情感。
在活动中:
(理解词语:摘,并进行动作体验)
老师:下面我们就开始摘果子吧。
(播放B段音乐)
老师:跟着音乐的节奏,第一拍是摘的动作:手指由张开到合拢。
第二拍是放的动作:手指由合拢到张开。
孩子:跟着音乐的节奏,做摘果子动作。
4.欣赏和感受下行音乐,用动作表现下树的动作。
老师:果子摘好了。
老师:听!接下来这个音乐,小猴子干什么啦?
——感受下行音乐的滑音,分辨上行和下行音乐的不同。
在活动中:
孩子:摘好果子,小猴子要回家了,把今天的果子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
孩子:如果要回家的话,肯定先要从树上下来呀。
孩子:是啊,我觉得这个音乐很快。
孩子:就像小猴子从树上一下子滑下来一样。
老师:你们说的都很好!下面我们就跟着音乐从树上滑下来吧。
(播放C段下行音乐)
老师:高举着双手,从上往下,飞速的绕下来。
身体由站立到蹲下。
孩子:(跟着下行音乐,幼儿创编出各种由上至下的下树动作)高举的手迅速地从头顶滑落到脚面,身体顺势弯下……从头部扭动到腰部扭动再到腿部扭动,顺势蹲下。
5.完整欣赏歌曲
老师:今天我们学会了摘果子的本领,现在我们把收获的果子放在地上,再到另一棵树上继续摘。
——通过完整欣赏,在创设的另一情境下,教师使用语言引导、提示,幼儿可以把感受、体验及联想到的情节与内容用动作表达出来,教师不但要让幼儿用耳朵去感受音乐,更重要的是要用身体去感受音乐。
更清晰地分辨出上行和下行音乐。
6.活动延伸
老师:我们把今天收获的果子带回去和弟弟妹妹一起分享吧。
——活动的延伸,过度到孩子自己的生活,可以结合主题开展分果果音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