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文献数字色彩课程教学大纲新
- 格式:docx
- 大小:15.19 KB
- 文档页数:9
色彩》课程教学大纲XXX的《色彩》课程教学大纲是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平台课程。
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色彩科学规律和色彩美学知识的认识和掌握,具备一定的色彩观察和表现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创造性的运用色彩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研究奠定基础。
该课程共计132学时,8学分。
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遵循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推行项目教学、场景教学、主题教学。
同时,结合中高职课程衔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职业技能、就业创业能力等职业精神。
在课程设计中,本课程以多元智能的学生观和建构主义的研究观为教学理论指导,本着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的原则,问题引导,联系实际,突出能力,强化应用,重在色彩造型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围绕家用纺织品设计员、广告设计员、室内设计员、动画设计员、淘宝美工等岗位要求,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中高职分段培养等需要,确定课程目标。
根据“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美术绘画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表”,依据课程目标、岗位需求,对接家用纺织品设计师(助理)、平面设计师、室内设计师、动画设计师(四级)等职业标准,以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发展需求来确定课程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认识色彩科学规律与色彩美学知识,表现色彩与创造性的运用色彩。
课程以美术设计与制作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设计研究任务,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有利于“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模式改革,有机融入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根据学生的研究基础和认知规律,以基础知识、表现方法、实践应用的模块结构开展课程研究任务。
通过本课程研究,学生将掌握色彩造型的基本原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画面表达处理能力和艺术审美感,能够胜任相应美术设计和制作工作。
课程目标包括熟悉色彩基础理论知识,理解运用色彩原理表现形体的规律;掌握水粉画的特性和基本绘画技法,能够恰当表现出各类静物色彩;掌握正确观察方法表现物体间整体色彩关系,达到一定画面视觉效果;理解运用色彩造型规律归纳色彩,为将来设计图稿的色彩搭配打下基础。
数字色彩课程教学大纲新第一篇:数字色彩课程教学大纲新《数字色彩》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数字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主要让学生学会使用计算机进行色彩创作。
课程的主要任务包括:较详细地讲述数字色彩的基本原理,学习混色系统与显色系统、数字色彩体系;讲述色彩的生理与心理要素;教会学生使用数字色彩的配色工具;以数字色彩模型为基础,学习三个大类的色彩配置:以色相为主的数字色彩――横切面配色,以明度、饱和度为主的数字色彩――纵切面配色,最后学习复杂的数字色彩――综和配色。
二、课程的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主要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进行色彩创造的能力。
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色彩的基本知识,了解传统色彩与数字色彩体系,学会计算机绘图软件里数字色彩的基本使用方法,了解色彩的生理与心理要素,学会“数字色系五级配色表”的使用方法,并学会用它进行涉及色相、明度、饱和度等常规的色彩配置。
三、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本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分为“掌握、学会、了解”三个层次,其中的“掌握”是指能够熟练运用和操作;“学会”表示能够进行操作但不够熟练;“了解”表示看过演示或体验过功能性的操作过程。
实践环节也是本课程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第二部分教学媒体和教学建议一、学时分配本课程为模块化结构设计,课内学时为72学时(4学分),其中必须完成的学时包括:IP课件21学时,上机实验28时,定期辅导23学时。
教学内容一、数字色彩概述二、传统色彩系统与数字色彩系统三、在视觉设计中认识颜色四、色彩的生理与心理要素五、数字色彩的配色工具六、以色彩六棱锥横截面为主的数字配色IP课件学时 2 2 2 3 3实验学时 1 2 1 4 4定期辅导 2 2 2 2 3七、以色彩六棱锥纵截面为主的数字配色八、复杂综和的数字配色合计二、教学媒体 6 24 6 25 6 23文字教材:文字教材采用合一型模块化结构,每一模块均包括教学内容、教学辅导、导学内容和上机实验四部分内容。
色彩教学大纲及要点(二)引言概述:色彩教学在美术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创作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能力。
本文将就色彩教学的大纲与要点进行阐述,包括色彩基础知识、色彩运用技巧、色彩构图和表现、色彩心理学以及色彩创作实践等方面。
正文:一、色彩基础知识1.1 色轮与三原色1.2 色相、明度、饱和度的概念1.3 冷暖色调的区分1.4 副色与泛色的关系1.5 色彩对比与配色原则二、色彩运用技巧2.1 色彩的光与影2.2 色彩对比的运用2.3 值与色温的表现2.4 纯色与混色的运用2.5 色彩在不同媒材上的应用技巧三、色彩构图和表现3.1 色彩主题的选择3.2 色彩表现与情绪传达3.3 色彩与构图的关系3.4 色彩层次与空间感表现3.5 色彩与形象表现的协调四、色彩心理学4.1 色彩对人的心理影响4.2 色彩与文化的关系4.3 色彩对情绪和心理状态的调控4.4 色彩在不同时代的变化4.5 色彩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五、色彩创作实践5.1 色彩创作的步骤与方法5.2 色彩在实践中的运用技巧5.3 色彩与材料的相互关系5.4 色彩创作的表现手法5.5 色彩创作的个性与风格发展总结:通过对色彩教学大纲与要点的阐述,我们可以看出,色彩教学是美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了解色彩基础知识、掌握色彩运用技巧、学习色彩构图和表现、了解色彩心理学并将其运用到创作实践中,这些都是培养学生对色彩的理解与应用能力的重要步骤。
在色彩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实践案例和创作活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锻炼观察力和创造力,以促进他们的美术创作和个性发展。
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专业色彩2. 学分:3学分3. 学时:48学时4.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程5. 适用专业: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等相关专业6.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色彩的基本理论、色彩搭配技巧以及色彩在专业设计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和审美水平。
二、教学大纲一、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色彩的基本概念、分类、特性及色彩三要素。
(2)了解色彩在艺术、设计、生活等方面的应用。
(3)熟悉色彩心理学、色彩教育学等相关知识。
2. 技能目标:(1)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分析和应用能力。
(2)提高学生的色彩搭配技巧和审美水平。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3. 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第一部分:色彩基础理论(1)色彩的基本概念、分类、特性及色彩三要素。
(2)色彩与视觉的关系。
(3)色彩在艺术、设计、生活等方面的应用。
2. 第二部分:色彩心理学与色彩教育学(1)色彩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2)色彩教育学的基本理论。
(3)色彩心理学与色彩教育学的应用。
3. 第三部分:色彩搭配技巧(1)色彩搭配的基本原则。
(2)色彩搭配的技巧与方法。
(3)色彩搭配在实际设计中的应用。
4. 第四部分:色彩在专业设计中的应用(1)环境设计中的色彩应用。
(2)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色彩应用。
(3)产品设计中的色彩应用。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系统讲解色彩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对色彩的认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优秀设计案例,引导学生掌握色彩搭配技巧。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提高色彩应用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5.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介绍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及教学进度。
《色彩》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7120800课程名称:色彩/Color课程总学时/学分:48/3(其中理论讲授10学时,课内辅导38学时,实验0学时)适用专业:艺术设计、动画、艺术设计学一、课程简介色彩课程以静物写生为主要教学内容,教学以水彩画和水粉画的基本技法为色彩基础技法训练手段,本课程主要讲授有关色彩的基础知识、绘画技法并通过学生的绘画实践使学生在掌握色彩的一般规律和技法的同时提高绘画实践水平和理论水平。
本课程通过在教学中进行色彩的基本知识与原理以及表现技能的训练,有计划有目的地训练学生运用色彩去塑造形体、结构、空间、质感以致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技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增强审美情趣和激发学生的绘画热情。
二、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讲述色彩理论知识、艺术特点、表现技法,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敏锐观察力、表现力与创造力,培养学生色彩的感性认识与理性思维能力,使学生了解与掌握色彩造型基本规律与色彩构成原理,掌握东西方色彩风格的多种表现形式,提升学生色彩理论与专业技艺水准,提高色彩艺术鉴赏力与修养,为后期专业学习奠定良好的色彩造型基础。
三、教学基本要求1、要求了解世界美术色彩发展史的基本情况,了解色彩的由来——原始色彩与古典色彩,重点了解18—19世纪的色彩理论体系,掌握光色理论与印象派色彩;。
吸收古典主义色彩――当代色彩艺术等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流派,使他们在中外艺术的色彩表现上有新领悟;并掌握色彩基本原理,色彩的视觉规律等,通过以静物为主的写生,从理性与感性上启发学生观察与表现自然色彩的能力;2、了解色彩的加色混合、减色混合、中性混合方式,掌握色彩的生理与心理属性。
教授学生正确认识色彩对比、明度对比、色相对比及色调等相关规律,使学生了解色彩与造型的关系。
培养学生对色彩表现方面的自主创作能力;3、了解色彩的媒介与技法,掌握水彩、水粉、色粉画的基本技法与作画步骤,学习色彩的综合材料与表现,提高与改善画面的色彩视觉效果;4、要求了解古典写实、现代主义写实风格,掌握1—2种写实的绘画形式,具备坚实的色彩造型基础;5、引导学生吸收印象主义的艺术风格,掌握印象主义色彩的观察方法与思维规律,使他们在色彩表现上有新领悟,有创造性的发挥;6、了解色彩综合媒介与技法表现的不同探索,开创设计色彩表现的新手法,使学生在色彩表现上和艺术创意上找到新的突破口。
《数字色彩》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和任务:本课程是设计学类及其邻近专业的一门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色彩的基础知识,了解传统色彩与数字色彩体系,准确区分HSV、RGB、CMY色彩体系的概念、特点和应用范围;学会计算机绘图软件里数字色彩的基本使用方法,了解数字色彩的显示原理;理解色彩的生理与心理要素,利用色彩的心理要素进行创作实践;学会HSV色彩六棱锥横截面的使用方法,并进行主色调、不同色相对比等常规的色彩配置;更重要的是掌握“数字色系五级配色表”的配色方法,学会用它的设计思想和派生的色彩设计方法,进行纯色系、灰(浊)色系、暗色系的10个色调和它们相互之间的色相、明度、饱和度的较复杂的色彩搭配,并把它拓展到有彩色系和无彩色系之间的色彩设计。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适应当前数字化设计的基本现实,把色彩设计教学从100年前传统的减色系统(颜料色彩)过渡到今天的加色系统(数字色彩),让学生学会一种全新的色彩设计方法,培养学生认识色彩、驾驭色彩和应用计算机进行色彩设计的能力。
二、本课程主要教学内容:第一章数字色彩概览了解计算机显示器与色彩的基本原理;理解点阵图的色彩、色彩的位深度、矢量图的色彩;熟悉CIE色彩域、RGB色彩域、CMYK印刷色彩域及CMYK打印色彩域、手绘颜料色彩域,掌握各种色彩之间的比较。
本章的重点是“各种色彩的色彩域”,难点是“色彩的位深度”。
第一节计算机生成的数字色彩第二节数字色彩与数字图形的关系第三节各种颜色的色彩域第二章传统色彩系统与数字色彩系统了解光与色彩,光的色散,色彩混合(加色混合、减色混合、中性混合);熟悉传统色彩系统,理想状态的色立体,蒙塞尔色彩系统,澳斯特瓦德色彩系统,日本PCCS色彩系统,数字色彩系统:熟悉混色系统CIE;掌握Lab色彩模型,RGB色彩模型,CMY(CMYK)色彩模型,HSV(HSB)色彩模型。
本章的重点是“数字色彩系统”。
难点是“混色系统CIE”。
色彩教学大纲(二)引言:色彩教学在美术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对于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和创造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色彩教学的一些关键内容,并提供了一份完整的教学大纲。
通过本大纲,教师和学生可以系统地学习和理解色彩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技巧,从而提升他们在艺术创作中的表达力和专业水平。
正文:一、色彩基础知识1. 色彩的组成:原色、辅助色和中性色2. 色彩的属性:色相、明度、饱和度3. 色彩的配合原则:互补色、邻近色、对比色4. 色彩的空间效果:色彩的远近感、冷暖感、明暗感5. 色彩的情绪表达:不同色彩对情绪的影响和表达方式二、色彩搭配与运用1. 色彩比例的搭配:主色、辅助色和背景色的比例关系2. 色彩的对比和协调:色彩对比的强弱、明度和饱和度的变化3. 色彩的运用技巧:色彩层次、色彩过渡和色彩变化4. 色彩与材质的结合:色彩对不同材质的表现效果5. 色彩变化与空间感的创造:通过色彩的变化来表达空间深度和层次感三、色彩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1. 色彩构图的设计:色彩对构图的影响和作用2. 色彩与主题表达:色彩对主题情绪和意象的表达方式3. 色彩在表现艺术风格中的作用:不同艺术风格中色彩的应用特点4. 色彩与情感表达的关联:通过色彩来传达情感和触发观者的情绪反应5. 色彩与创意的结合:运用色彩来创造独特的艺术作品和概念四、色彩技法与实践1. 色彩混合技巧:正向混合、反向混合和间接混合的技巧和效果2. 色彩斑点与渐变:点状和线状的色彩斑点和平滑的渐变效果3. 色彩与素描的结合:通过色彩与线条的结合来表现形体和空间关系4. 色彩的纹理表现:使用各种技法和媒介来表达纹理的色彩效果5. 色彩与创意实践:利用色彩的多样性来进行个性化和创新性的实践五、色彩教学案例分析1. 色彩运用的案例剖析:对一些经典案例进行色彩运用的分析和解读2. 色彩表达的案例研究:对一些艺术家作品中色彩表达方式的深入研究3. 学生作品的色彩分析:对学生作品中色彩运用和表达效果进行评估和指导4. 色彩教学改进的案例探讨:对某个具体教学案例中色彩教学的改进方案提出建议5. 色彩教学效果评估与总结:对过去的色彩教学进行效果评估和总结,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总结:通过本文提供的色彩教学大纲,教师和学生可以系统地学习和理解色彩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技巧,从而提升他们在艺术创作中的表达力和专业水平。
《数字调色》课程教学大纲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电影调色的基本概念和在项目流程中的作用,一级达芬奇软件的基本工作逻辑和基本调色知识;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达芬奇软件剪辑模块的工作方式,以及采用fina1cutpro软件剪辑进行套底的流程和方法;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达芬奇软件一级调色与二级调色的工作流程和方法;
4.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达芬奇软件节点调色和1UT调色的工作流程和方法;
5.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达芬奇软件数据库管理、迁移项目、画廊与静帧等管理调色的功能和方法,提高效率,保障工作过程的流畅与安全。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
注:H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高支撑,M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中支撑,1
五、课程建议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建议教材
1张宁,何璐申.数字调色的艺术:图解DaVineiReSOIve.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
2.李烽,吴桢,王志新.成品-中文版DaVinCiReSOIVe14达芬奇影视调色从入门到精通.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o
3.主要参考书
1.方诚・达芬奇数字调色高手之道.人民邮电出版社,2000。
2.阿列克谢凡赫克曼.调色师手册.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3.潘明歌.数字校色.中国青年出版社,2023。
《色彩学》课程教学大纲该课程蚓于专业模块选修课,色彩学是美术专业中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从较为系统的色彩训练入手,逐步掌握色彩学的材料特性、基本技法和色彩的语古形式,势笄学生的色彩造型能力、整体的则维方武,以提拓学生色彩语吉的表达能力、色彩造型及创作能力.探索自身的名术谙有.造就具有知识修养和创造能力的美术专业人才及适应相关工作能力的2术人才.在色彩学的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审美修笄和用色彩来表现事物为主线来员穿用个教学,以课堂讲授、写生、辅导、讨论及户外写生方式为主,通过不同作业训练,使学生多方位接触自然,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思考,运用多种形式去表现自然形态,从而掌握和了解色彩的表现手段和不同的色彩观念,英定良好的色彩基础,培养正确的色彩感受能力,使学生具备我商的色彩修养,对绘画语言形式的探索和追求得到进一步发挥。
一、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色彩学各流派的发展过程:2∙教授与引导学生了解色彩学的基本理论及特点.3.指导学生较系统掌握色彩学的运用方法并进行色彩的写生及创作.二、技能目标1.教授学生较效练地运用色彩表现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独立监习能力;审美赛窗能力。
3.具有面向社殳与基础艺术教方进行色彩学教ff教学的能力.三、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良好的之术素养,传承与弘扬色彩绘画之术精神.2.提而学生学习色彩绘画艺术的自信性、自主性、自觉性。
3,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情怀与人文求养。
4.培养学生艺术公信与良知精神:勇于创新精神.二'课程教学设计衰2H通主要G学内容及教学设计三、课程单元及学时建议(一)课程讲授学时计划建议我3M单元常时分配发(二)实践教学环节及主要内容1.目的及要求通过了解色彩学的基本知识,热卷色彩学工具特点及使用、学会使用正确的观察方法、挥解色彩的冷暖、色彩关系'等的表现方法,具符时于色彩学的表现与分析能力,在色彩的表现中发展个人独特的形式总味和表现风格,并在实践中不断提海艺术审美脱窝能力和审美衣现能力。
《数字色彩》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数字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主要让学生学会使用计算机进行色彩创作。
课程的主要任务包括:较详细地讲述数字色彩的基本原理,学习混色系统与显色系统、数字色彩体系;讲述色彩的生理与心理要素;教会学生使用数字色彩的配色工具;以数字色彩模型为基础,学习三个大类的色彩配置:以色相为主的数字色彩――横切面配色,以明度、饱和度为主的数字色彩――纵切面配色,最后学习复杂的数字色彩――综和配色。
二、课程的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主要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进行色彩创造的能力。
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色彩的基本知识,了解传统色彩与数字色彩体系,学会计算机绘图软件里数字色彩的基本使用方法,了解色彩的生理与心理要素,学会“数字色系五级配色表”的使用方法,并学会用它进行涉及色相、明度、饱和度等常规的色彩配置。
三、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本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分为“掌握、学会、了解”三个层次,其中的“掌握”是指能够熟练运用和操作;“学会”表示能够进行操作但不够熟练;“了解”表示看过演示或体验过功能性的操作过程。
实践环节也是本课程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第二部分教学媒体和教学建议一、学时分配本课程为模块化结构设计,课内学时为72学时(4学分),其中必须完成的学时包括:IP课件21学时,上机实验28时,定期辅导23学时。
二、教学媒体文字教材:文字教材采用合一型模块化结构,每一模块均包括教学内容、教学辅导、导学内容和上机实验四部分内容。
模块1--数字色彩概述模块2--传统色彩系统与数字色彩系统模块3--在视觉设计中认识颜色模块4--色彩的生理与心理要素模块5--数字色彩的配色工具模块6--以色彩六棱锥横截面为主的数字配色模块7¾¾ 以色彩六棱锥纵截面为主的数字配色模块8¾¾ 复杂综和的数字配色IP课件:本课程配有适合自主学习的系统讲授IP课件,主要按知识点设计的案例模块式讲座的教学方式。
网络课件:按知识点提供了整个学习过程的支持版。
(见阳光学习网的课程学习,用户名aaaa,密码aaaa)。
三、考试本课程考试方式采用无纸化上机考试。
考试的形式分用计算机绘图软件进行色彩创作。
文字题的考试内容包含教学要求层次的大致比例为:四、教学和实验设备建议本课程所采用的模块化结构能够适应不同专业学生的要求,为了达到教学目的、统一培养规格和统一考试要求,建议教学机构按下列规定选择安排教学。
本课程所提供的音像教材为CAI教学光盘或网络IP课程,教学单位可根据自有设备和条件组织教学。
实验设备单机最低配置:CPU为赛扬450、内存128 MB。
建议单机配置:CPU为奔腾Ⅲ500、内存128 MB以上,并宽带联入因特网。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第一章数字色彩概述一、教学内容计算机生成的数字色彩,计算机显示器与色彩;点阵图的色彩,色彩的位深度,矢量图的色彩;CIE色彩域,RGB色彩域,CMYK印刷色彩域及CMYK打印色彩域,手绘颜料色彩域。
本章的重点是各种色彩的色彩域。
难点是色彩的位深度。
二、教学要求了解计算机显示器与色彩的基本原理,学会色彩的位深度,掌握色彩域的比较。
第二章传统色彩系统与数字色彩系统一、教学内容光与色彩,光的色散,色彩混合;传统色彩系统:理想状态的色立体,蒙塞尔色彩系统,澳斯特瓦德色彩系统,日本PCCS色彩系统,数字色彩系统:混色系统CIE;Lab色彩,RGB色彩,CMY (CMYK)色彩,HSV(HSB)色彩。
本章的重点是数字色彩系统。
难点是混色系统CIE。
二、教学要求了解传统色彩系统,掌握数字色彩系统。
第三章在视觉设计中认识颜色一、教学内容视觉设计中的颜色,认识色相,认识明度,认识颜色的其他成分,原色、间色和复色。
绘图软件中数字色彩使用方法,几种色彩的数字化表达方法,数字色彩的绘制方法,数字色彩应用的注意事项。
本章的重点是在视觉设计中认识色彩的各种成分。
难点是掌握各种成分在视觉表达。
二、教学要求掌握色彩的各种成分,学会使用计算机绘图软件表达这些数字色彩。
第四章色彩的生理与心理要素一、教学内容色彩的三基色,色彩的错视;色彩的主观三属性,色彩的客观三属性,人眼对颜色的识别能力;色彩的象征,色彩感觉,色彩的联想。
本章的重点是色彩的三属性。
难点是色彩的心理感应。
二、教学要求了解色彩的生理与心理要素:色彩生理实验、色彩的三属性和色彩的心理感应。
第五章数字色彩的配色工具一、教学内容六棱锥的直观描述,六棱锥模型的演变,六棱锥顶面及其色相,六棱椎立面及其明度、饱和度;分解后的六棱锥立体模型,六棱锥横截面的分解,六棱锥纵截面的分解;单色五级配色表的色调分布,标准的“数字色系五级配色表”。
本章的重点是数字色系五级配色表。
难点是HSV色彩六棱锥分解模型。
二、教学要求学会认识HSV色彩模型的色彩分布和HSV色彩六棱锥分解模型,掌握“数字色系五级配色表”的使用方法。
第六章以色彩六棱锥横截面为主的数字配色一、教学内容主色调的配色――包括红色调、橙色调、黄色调、绿色调、青色调、蓝色调、紫色调。
不同色相的配色――包括邻近色的弱对比配色,类似色的中度对比配色,对比色的较强对比配色,互补色的强对比配色。
本章的重点是不同色相的配色。
难点是主色调配色中各色相的度的把握。
二、教学要求学会红、橙、黄、绿、青、蓝、紫等主色调的常规色彩配置;掌握“数字色系五级配色表”进行邻近色、类似色、对比色、互补色等不同色相的配色。
第七章以色彩六棱锥纵截面为主的数字配色一、教学内容纯色系的配色――纯色调,中纯调,低纯调,浅色调;灰(浊)色系的配色――明灰调,中灰调,暗灰调;暗色系的配色――微暗调,中暗调,深暗调。
本章的重点是纯色系的配色。
难点是纯色系、灰(浊)系、暗色系诸配色中明度与饱和度的关系把握。
二、教学要求掌握“数字色系五级配色表”进行纯色系、灰(浊)色系、暗色系等单组色调的配色。
第八章复杂综和的数字配色一、教学内容纯色系与纯色系的色彩组合,纯色系与灰(浊)色系的组合,纯色系与暗色系的组合,灰(浊)色系与暗色系的组合。
本章的重点是纯色系与灰(浊)色系、暗色系的组合。
难点是诸配色色相、中明度与饱和度的关系把握。
二、教学要求学会应用“数字色系五级配色表”进行纯色系与纯色系之间、纯色系与灰(浊)色系之间、纯色系与暗色系之间、灰(浊)色系与暗色系之间的两组色调的配色。
第四部分实验安排本课程内容的实践性较强,为保证学习效果,强调教学的实践性环节是十分必要的。
各教学单位可根据学生选择的课程内容,在下列实验安排中选择适当的实验内容。
实验内容和要求一、数字色彩概述(1学时)实验内容1.点阵图的色彩、矢量图的色彩;2.数字色彩的位深度3.数字色彩Lab、RGB、CMYK的色彩域;4.结合Photoshop、Corel DRAW图形图像软件,观察数字色彩的色彩域的应用及其警告色的表示;实验要求弄明白点阵图的色彩、矢量图的色彩;理解和识别数字色彩的位深度。
了解不同数字色彩模型的色彩域,熟悉警告色的作用及使用方法。
二、传统色彩系统与数字色彩系统(1学时)实验内容1.色彩的加色混合和减色混合,使用图形图像软件试验这些颜色的混合生成;2. 了解各种传统的色彩系统;3. 了解Photoshop、Corel DRAW软件中Lab、RGB、CMYK、HSB色彩模型中各种符号相关的数字描述规范;4.了解这些色彩模型的不同用途。
实验要求熟悉色彩加色混合和减色混合,使用图形图像软件试验这些颜色的混合生成;认识各种传统的色彩系统;熟悉Photoshop、Corel DRAW图形图像软件中的色彩模型分布,知道Lab、RGB、CMYK、HSB色彩模型中各种符号相关的数字描述规范,了解在什么情况下要使用什么色彩模型。
三、在视觉设计中认识颜色及绘图软件中的数字色彩使用方法(2学时)实验内容1. 认识颜色的色相、明度、饱和度及颜色的其他成分;2. 按照水彩或水粉颜料的名称和色相(不少于20种),用计算机绘制出它们的色相;3. 认识原色、间色和复色,明白它们的含义和数字化表达;4.用计算机绘制出6种原色、20种间色和30种复色;5.结合Photoshop、Corel DRAW图形图像软件,了解这些软件中的色彩工具组成;6.色彩的数字化表达方法;7.数字色彩的填色方法。
8. 数字色彩应用中的相关注意事项实验要求认识颜色的色相、明度、饱和度,认识原色、间色和复色,学会使用计算机绘制出各种原色、间色和复色,最后基本达到能不依赖计算机测量而能模仿绘制出肉眼所观察到的色彩样本的颜色。
学会使用计算机图形图像软件中的色彩工具,掌握数字色彩的数字化表达方法和填色方法。
熟悉数字色彩应用中的相关注意事项。
四、色彩的生理与心理要素(1学时)实验内容1. 色彩的错视2. 色彩的主观三属性3. 色彩的客观三属性实验要求了解色彩的错视以及这些措施导致的视觉效果。
了解色彩的主观三属性和色彩的客观三属性。
五、数字色彩的配色工具(4学时)实验内容1.HSV(HSB)三个色彩要素与六棱锥模型之间的关系。
2.六棱锥顶面的色相分布。
3.六棱椎立面及其明度、饱和度分布。
4.单色相状态下“数字色系五级配色表”的10个色调分布。
5.标准的“数字色系五级配色表”,能使用它熟练地挑选不同的颜色。
6.使用“数字色系五级配色表”,并能够进行不同的色彩的选择。
实验要求了解HSV(HSB)三个色彩要素与六棱锥模型之间的关系,熟悉六棱锥顶面的色相分布和立面的明度、饱和度分布。
掌握单色相状态下“数字色系五级配色表”的10个色调分布,熟悉标准的“数字色系五级配色表”,能使用它熟练地挑选不同的颜色。
学会使用“数字色系五级配色表”,并能够进行不同的色彩的选择。
六、以色彩六棱锥横截面为主的数字配色(4学时)实验内容1. 红色调、橙色调、黄色调、绿色调、青色调、蓝色调、紫色调的性质与配置。
2. 六边形色相环上的色彩分布。
3. 邻近色在六边形色相环上的范围以及邻近色的选择。
4. 类似色在六边形色相环上的范围以及类似的选择。
5. 对比色在六边形色相环上的范围以及对比色的选择。
6. 互补色在六边形色相环上的范围以及互补色的选择。
实验要求了解红色调、橙色调、黄色调、绿色调、青色调、蓝色调、紫色调的性质;学会红色调、橙色调、黄色调、绿色调、青色调、蓝色调、紫色调的配置。
掌握六边形色相环上的色彩分布。
掌握邻近色、类似色、对比色、互补色在六边形色相环上的范围;学会邻近色、类似色、对比色、互补色的色彩配置。
七、以色彩六棱锥纵截面为主的数字配色(6学时)实验内容1. 纯色调搭配2. 中纯调搭配3. 低纯调搭配4. 浅色调搭配5. 明灰调搭配6. 中灰调搭配7. 暗灰调搭配8. 微暗调搭配9. 中暗调搭配10. 深暗调搭配11. 黑色与白色搭配12. 灰色系列搭配实验要求掌握10个彩色色调(1纯色调、2中纯调、3低纯调、4浅色调、5明灰调、6中灰调、7暗灰调、8微暗调、9中暗调、10深暗调)和5个灰度色调在HSV色彩六棱锥上的色彩分布情况和它们的色彩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