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采空区体积测量与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53.35 KB
- 文档页数:4
采空区探测方法研究采空区是指矿山开采完毕后,残留的空洞区域,也称为采坑。
采空区具有地质灾害、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对采空区进行探测研究十分重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采空区探测的方法。
一、地面观测法地面观测法是最常用的采空区探测方法之一,通过地面观测的方式,对采空区进行探测和监测。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地面沉降观测法:通过布设沉降观测点,定期观测地面的沉降情况,以判断采空区位置及其扩展情况。
2.地面调查法:采用物探、测绘等方法,调查采空区地面形态变化情况,如露天开采的区域,地势会产生较大改变。
3.地表位移法:通过测量地表的位移变化,判断采空区扩展的情况。
二、地震勘探法地震勘探法是利用地震波在岩体中传播的特性,通过测量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和衰减情况,来判断采空区的位置和范围。
1.地震偏移法:通过观测地震波在岩体中传播的偏移情况,判断是否存在采空区。
2.地震反射法:利用地震波在界面上的反射现象,通过观测反射波的情况,判断是否存在采空区。
三、地电法地电法是利用地下岩体的电阻差异来探测采空区的方法。
1.直流电法:通过在地下注入直流电流,测量地下电阻分布情况,来判断是否存在采空区。
2.交流电法:同样通过测量地下的电阻分布情况,来判断是否存在采空区。
四、地热法地热法是通过测量地下岩体的温度分布情况,来探测采空区。
1.热流法:通过测量地下热流分布情况,判断采空区的位置和范围。
2.温度变化法:利用地下温度的变化情况,判断是否存在采空区。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采空区探测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和局限性。
在具体采用时,需要综合考虑地质条件、仪器设备和经济成本等因素。
此外,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探测方法也在不断涌现,为采空区的探测提供更多选择。
详解使用测绘技术进行地下采空区域测量的流程地下采空区域的测量对于矿山和建筑工程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提供必要的数据和信息,以确保采矿过程的安全性和工程设计的准确性。
测绘技术在地下采空区域测量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将详细介绍使用测绘技术进行地下采空区域测量的完整流程。
一、前期准备在进行地下采空区域测量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前期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对采空区域的背景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包括采矿设计图纸、现场勘测报告等。
其次,需要确定测量的目标和范围,包括采空区域的边界、高程和形状等。
此外,还需要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和设备,并进行检查和校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场地布置和控制点设置在进行地下采空区域测量之前,需要在现场进行场地布置和控制点设置。
首先,需要确定测量的基准面,通常选择现有的地面或者其他可靠的基准面作为参考。
然后,在基准面上设置一系列的控制点,用于测量和定位。
控制点的设置需要考虑地形、障碍物和测量精度等因素,并且要能够覆盖整个采空区域。
三、测量数据采集和处理在场地布置和控制点设置完成之后,就可以进行测量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测量数据的采集可以通过不同的测量方法进行,例如全站仪、激光测距仪和地面雷达等。
在采集数据的过程中,需要按照预定的测量任务进行,包括采空区域的边界测量、高程测量和形状测量等。
数据的采集需要确保测量的精度和完整性,避免误差和遗漏。
采集到的测量数据需要经过处理和分析,以得到最终的测量结果。
处理和分析的过程中,需要使用专业的测量软件和算法,进行数据的校正、配准和拟合等。
处理结果可以通过图形和表格的形式进行展示,以便于后续的分析和应用。
四、结果分析和应用得到测量结果之后,需要进行结果的分析和应用。
首先,需要进行数据的质量评估,检查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次,根据测量结果,可以进行地下采空区域的形状分析、体积计算和变形监测等。
这些分析可以帮助矿山和建筑工程师了解地下空间的特征和变化,制定相应的管理和控制措施。
地下空间及采空区监测新技术介绍盛虞MDL/优赛科技地下空间测量技术推介会2009年5月21日,北京地下采空区或洞室塌陷引起大量的伤亡事故地下采空区或洞室塌陷导致重大人员伤亡事故近年来的一些事故统计:某石膏矿洞室顶板塌落导致29 人死亡;2001年某金矿矿井冒水至81 人死亡;某采石场洞室顶板塌落至13 人死亡、9人受伤;2004年某铜矿矿井冒水至11 人死亡;2005年某石膏矿顶板塌落导致36 人死亡、另有33 人受伤;2006年某石膏矿大面积顶板塌落导致6 人死亡、4 人受伤。
采空区塌陷引起的地面沉降中国矿山界的一些地面沉降问题中国头号产煤大省艰难治理煤炭采空区之“痛”–新华网2009年5月14日报道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国;最大产煤省山西的煤炭产量约占中国的四分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山西累计生产原煤90多亿吨;长期高强度的煤炭开采使地下矿体层形成空洞,成为采空区。
采空区内随时都可能形成塌陷。
山西目前的采空区面积约5000多平方公里。
这个区域内的数百个村庄面临地面塌陷、滑坡等地质灾害。
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工程问题–新华网2009年5月14日报道(续)1997年至1999年,山西大同市、太原市相继发生多起地质塌陷灾害,多人死亡。
山西已经成为矿山地质灾害的重灾区。
山西省国土资源厅统计,2002年至2006年,山西发生地质灾害362起,死亡151人,其中采矿造成的占70%;地下水资源的渐趋枯竭,给生活与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山西省于2007年开始实施专门的治理行动。
目前,山西省已为23.1万人修缮房屋、建设新房、解决饮水问题。
对于整体搬迁的居民,国家每人补贴5000元。
采空区安全评价采空区处理是我国普遍存在的采矿技术难题。
未处理的大型采空区是大面积突然冒落的顶板冲击地压的隐患。
面对此类问题的理论体系正在逐步建立,李俊平陈慧明(2008)的《采空区安全评价的理论与实践》一文作了一些介绍。
“定期实施采空区安全评价,是用空场法开采的地下矿山为了确保安全生产的必然选择之一”。
如何进行地下空间的测量与分析地下空间是指地球表面以下的各种空间形态,包括地下河流、地下矿藏、地下建筑等。
准确测量和分析地下空间对于各行各业都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是工程建设、水资源管理还是矿产勘探,都需要了解地下空间的情况。
本文将探讨如何进行地下空间的测量与分析。
一、地下空间测量的方法测量地下空间的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有地质勘探、地面测量、地球物理勘探和遥感技术等。
地质勘探是通过地下岩石与土壤的地层特征来推断地下空间的状况,包括岩性、结构和物性等。
地面测量主要利用传统的测量仪器和设备,如经纬仪和水准仪等,测量地面上的标志物或地下管道等,通过地面数据来推测地下空间情况。
地球物理勘探是指通过地球物理方法,如地震勘探、电磁勘探和重力勘探等,利用地下介质的物理特性来推断地下空间的情况。
遥感技术是指通过卫星、飞机等远距离的探测手段,获取地表和地下的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来获得地下空间的信息。
二、地下空间测量的工具和设备地下空间测量需要借助一些专业的工具和设备,如地下雷达、激光测距仪和全站仪等。
地下雷达可以探测地下的岩石、细微的构造变化以及地下水位等信息。
激光测距仪可以通过激光束的测距原理,测量距离、高度和角度等信息,用于绘制地下空间的三维图像。
全站仪可以同时测量角度和距离,用于获取地面和地下的准确位置。
三、地下空间测量的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测量完成后,需要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数据处理的方法包括数据清洗、纠正和拟合等。
数据清洗是指把不符合要求的数据进行处理,如去除异常值和误差数据等。
数据纠正是指根据实际情况对数据进行修正,如改正大气折射和仪器误差等。
数据拟合是指将测得的数据进行拟合,得到符合实际情况的数学模型。
数据分析的方法包括可视化分析、统计分析和模拟分析等。
可视化分析是利用图表等形式将数据进行可视化展示,方便人们观察和理解。
统计分析是通过对数据进行统计,得出数据的分布和规律,从而推断地下空间的特征。
采空区监测数据变化分析制度1. 引言采煤过程中,随着煤矿的逐步深入和煤层的开采,采空区的数量和规模不可避免地会增大,采空区对地表和地下环境的影响也会变得更加严重。
为了防止采空区发生地面塌陷等灾害,必须对采空区进行监测和分析。
监测数据变化分析制度是对采空区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的一系列制度和方法,可以用来判断采空区的稳定性及变化趋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2. 采空区监测数据采空区监测数据指的是由各种监测设备获取的采空区相关监测数据,主要包括以下几种:2.1 普通测点数据普通测点数据包括采空区内水位、位移、应力、压力等监测数据,是判断采空区内部变化趋势的重要数据。
其中,位移和应力数据是非常重要的监测数据,可以精确地判断采空区内部是否存在裂隙或变形。
2.2 数据仪表数据数据仪表数据是指振动监测仪、水泵监测仪等专项监测仪器产生的数据。
这些数据通常是周期性的,主要用于监测采空区内的振动情况和水位变化情况,是判断采空区安全性和稳定性的关键指标。
遥感数据是指采用卫星遥感技术、无人机遥感技术等手段,获取采空区地表及其周边环境的图像和数据,以及建立相应的遥感监测网络。
采用遥感数据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采空区的情况,包括地表沉降、植被覆盖、开采深度等信息。
3. 数据分析方法采空区监测数据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数据处理和数据挖掘两种方法。
数据处理方法主要是针对采空区监测数据的质量问题进行处理,使其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数据挖掘方法主要是利用数据分析技术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从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3.1 数据处理数据处理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数据去噪:采空区监测数据容易受到噪声的影响,使得实际监测数据具有周期性等不规则变化现象,需要采用去噪技术进行处理。
•数据校正:采空区监测数据受到的干扰较大,监测数据产生的误差不可避免。
因此需要对监测数据进行校正,使其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数据过滤:由于采空区监测数据维度较高,可能存在部分无用数据,需要采用数据过滤方法去除无关数据,提高数据分析效率。
采空区探测的基本方法和初步工作方案1.采空区物探方法探测的可行性1.1电性地质条件在煤系地层中,当煤层被开采以后,在地下岩层中形成一定的空区,同时采空区上方岩层在重力作用下发生一定的塌陷 ,造成煤层上覆岩体失去原有平衡状态而发生一定程度岩移,破坏了岩石的完整性、连续性,致使岩层破碎和出现大量的空隙和裂隙,电阻率在这些区域中其值也发生变化,使得原电阻率层状形态受到了破坏,呈不连续、杂乱现象。
一般松动、裂隙、坍塌、采空区为高阻反映,而当采空区域含水或其他含水充填物时易形成低阻异常。
总之煤层采空区与其周边岩层存在明显的电性差异,具备投入瞬变电磁法、高密度电法进行勘探的地球物理特征。
1.2氡气测量条件不同的岩石含有不同的放射性元素和非放射性元素,放射性元素在衰变时,会产生一种惰性气体——氡气。
在裂隙,构造发育的地区,岩石破碎、断裂密布及岩石坍塌等地段,特别利于氡气的释放和运移,易于形成氡气异常。
测量氡气异常的分布,能为研究浮土覆盖地区的构造、断裂带等工作提供重要的信息。
对于地下存在采空区时,会使其上部岩层结构发生变化,如岩石出现裂缝或破碎等。
这就为氡气的运移与集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从而形成氡异常,这便是利用氡气测量来解决地下采空区存在与否的地球物理前提。
2.采空区探测物探方法的原理介绍2.1瞬变电磁测量原理瞬变电磁探测是地球物理探测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向地下发射电磁波激励地下目标,接收其产生的二次场,确定被测目标的物理参数。
瞬变电磁测量是利用不接地线圈 (或称回线 )向地下发射一次瞬变磁场, 通常是在发射线圈上供一个电流方波 ,可在地下产生稳定的磁场分布, 当电流方波关断后, 地球介质将产生涡流, 其大小取决于地球介质的导电程度。
该涡流不能立即消失, 它将有一个过渡过程, 过渡过程产生的磁场向地表传播, 在地表接收线圈把磁场的变化转化为感应电压的变化。
瞬变电磁法的测深原理又以“烟圈”效应形象地加以阐明,地表接收的二次电磁场是地下感应涡流产生的,其涡流以等效电流环向下并向外扩散,形如“烟圈”。
测绘工程中的地下空间测量技术与方法地下空间作为人们生活和工作的重要一部分,对于城市的发展和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地下空间的隐蔽性和复杂性,对其进行测量和探测一直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本文将重点介绍测绘工程中的地下空间测量技术与方法,以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一、地下空间测量的重要性地下空间测量是测绘工程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建筑施工、地质勘探等领域。
在城市规划中,地下空间的测量可以提供准确的地下管线信息,有助于规划城市的地下布局并保证城市的正常运行。
在建筑施工中,地下空间的测量可以确保地下基础的稳定性,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
在地质勘探中,地下空间的测量可以提供准确的地下地质信息,为资源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二、地下空间测量的技术与方法1. 地下空间测量的常见技术地下空间测量技术主要包括地面测量和地下探测两大类。
地面测量技术主要采用全站仪、GPS和激光测距仪等仪器设备,通过测量地面的基准点位置和高程来获取地下空间的几何信息。
地下探测技术主要包括地下雷达、电磁法和重力法等方法,通过探测地下电磁场、地下电磁性质和地下重力场来获取地下空间的物理性质。
2. 地下空间测量的方法选择地下空间测量的方法选择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
对于地下空间测量的几何信息获取,地面测量技术是较为常用和有效的方法。
而对于地下空间的物理性质获取,地下探测技术更具优势。
在实际工程中,常常需要综合应用多种测量方法,以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地下空间信息。
三、地下空间测量技术的应用1. 地下管线测量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建设,地下管线的布设越来越复杂。
为了保障城市的正常运行,对地下管线进行准确的测量是必不可少的。
地下管线测量通常采用地面测量技术,通过全站仪和GPS等设备对地下管线的位置、走向和坐标进行测量,以提供管线的几何信息。
2. 地下基础测量在建筑施工中,地下基础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性。
因此,对地下基础进行准确的测量非常重要。
使用测绘技术进行地下堆体体积测量的方法在现代社会,测绘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其中一项重要的应用就是地下堆体的体积测量。
地下堆体是指地下储存或堆放的物质,如地下储气库、地下贮油库、地下储矿场等。
如何准确测量地下堆体的体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地下堆体不仅涉及到资源的利用和管理,还与环境保护和安全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测绘技术,用于地下堆体的体积测量。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种传统的测量方法——三角测量法。
这种方法是通过测量堆体上方的两个已知长度的基线和堆体上的一个未知长度的边来计算堆体的体积。
具体操作方法是:首先在堆体上方选择两个已知距离的地面点,并用仪器测量它们之间的距离,作为基线。
然后,在堆体上选择一个点,并用仪器测量这个点到两个基线的距离。
最后,根据三角形的计算公式,可以得到堆体的体积。
这种方法适用于堆体较小、形状简单的情况,但对于复杂形状的堆体,这种方法常常难以实施。
为了克服传统方法的不足,我们可以采用更先进的测绘技术,如激光雷达测量法。
激光雷达测量法是一种非接触式的测量方法,通过激光束的扫描和反射来获取地形数据。
这种方法具有高精度、高效率、大范围的特点,在地下堆体的体积测量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具体操作方法是:首先,在堆体上方设置一个固定的激光雷达,然后通过扫描堆体表面,获取堆体表面的点云数据。
接下来,利用相关的软件对点云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到堆体的体积。
这种方法不受堆体形状的限制,能够快速、精确地测量地下堆体的体积。
除了激光雷达测量法,无人机遥感技术也可以应用于地下堆体的体积测量。
无人机遥感技术是利用无人机搭载的遥感设备对地表进行测量和观测的方法。
在地下堆体的体积测量中,可以通过无人机遥感技术获取堆体的高程数据和影像数据,然后利用数字图像处理和地理信息系统分析等方法,得到堆体的体积。
这种方法具有灵活性高、覆盖范围广的优点,适用于大范围、复杂形状的堆体。
此外,地球物理探测技术也可以用于地下堆体的体积测量。
如何利用测绘技术进行地下采空区测量地下采空区指的是地下矿山开采中被废弃的空间。
在地下采空区形成之后,对于这些区域的测量和监测变得非常重要。
测绘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测量地下采空区的范围、形状和变化情况,为采空区的管理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一、地下采空区测量的意义地下采空区的形成会带来一系列地质灾害风险,例如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和地面裂缝等。
因此,对于地下采空区的测量和监测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和预防这些地质灾害的发生,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同时,地下采空区的变化情况也会对周围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
测量地下采空区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采空区对地下水、地表水和土壤等方面的影响,从而制定相应的保护和修复措施,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二、测绘技术在地下采空区测量中的应用1. 激光雷达技术激光雷达技术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地下采空区测量的一种高新技术。
它通过激光束的扫描和回波时间的测量来获取地下采空区的三维点云数据,能够快速、精确地获取采空区的几何形状和变化情况。
利用激光雷达技术进行地下采空区测量,可以避免传统测量方法中的一些弊端,例如测量误差大、工作效率低、安全风险高等问题。
同时,激光雷达技术可以将获取的点云数据进行三维可视化展示,方便管理人员对于采空区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
2. 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一种通过对地球表面物体的电磁波辐射进行接收、记录和分析的技术,可以获取大范围、多时相的地表信息。
在地下采空区的测量中,遥感技术可以利用卫星、航空飞机等平台获取地表表面的高分辨率影像。
通过对影像的分析和比对,可以了解采空区的位置、形状和大小等信息。
遥感技术的优势在于可以实现全区域的覆盖和监测,提供了一个宏观且全面的视角。
它可以帮助管理人员对于地下采空区的范围、变化和环境影响等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为采空区的管理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三、地下采空区测量的挑战与需求尽管测绘技术在地下采空区测量中具有很大的潜力,但是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