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三层架构
- 格式:docx
- 大小:33.98 KB
- 文档页数:7
目的熟悉并理解.NET的三层结构,弄清每层结构所起的作用,并了解三层结构在程序中分布和组织,以及三层之间的调用关系,方便开发者适用一、三层架构的层次说明1、三层架构表示层(USL):用户交互界面(Form、Web页面)业务逻辑层(BLL):主要是针对具体的问题的操作,也可以理解成对数据层的操作,对数据业务逻辑处理。
数据访问层(DAL):主要是对原始数据(数据库或者文本文件等存放数据的形式)的操作层,而不是指原始数据,也就是说,是对数据的操作,而不是数据库,具体为业务逻辑层或表示层提供数据服务。
2、三层架构的辅助1)(IDAL)它体现了“抽象”的精神,或者说是“面向接口编程”的最佳体现。
抽象的接口模块IDAL2)(DALFactory)数据访问层对象工厂3)(Model)实体和数据库表映射类Model在层中作用:Model在层中起着通讯的作用,三层是通过Model类对象来通讯的,Model就是一张表的映射,类映射成表,类中的属性映射成表中的字段,Model层里面的一个类对应数据库里面的一张表,类里面的每一个属性对应表里面的一个字段,每个属性都有自己的GET 和SET 方法,项目中的数据存取都要依靠GET和SET方法来实现.确切的说它不属于纵向的哪一层,而是所有层都要用到的业务实体层4)Utility:公用模块,一组帮助器类,其他业务层和数据访问层可能会使用到的一些公用方法。
说明:IDAL和DALFactory实现数据层灵活性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是通过DALFactory层实现的。
我们知道,由于采用面向接口编程这一原则,DALFactory可以通过配置文件信息来确定使用哪一个IDAL实现,这样我们就可以在部署时通过修改配置文件来适应客户的数据库要求。
如图1所示图1 IDL和DALFactory的灵活性二、三层架构在程序中理解图2 Form(USL表现层)图3 BLL业务逻辑层图4 DAL数据访问层说明:如图2,图3,图4所示,Form中的Add按钮的点击事件调用业务逻辑层的Add函数,业务逻辑层的Add的函数调用数据访问曾的AddYpInfo函数;Form中的Update按钮的点击事件调用业务逻辑层的Update函数,业务逻辑层的Update的函数调用数据访问曾的Update YpInfo函数;Form中的Del按钮的点击事件调用业务逻辑层的Del函数,业务逻辑层的Del 的函数调用数据访问曾的DelYpInfo函数。
的三层架构(DAL,BLL,UI)BLL 是业务逻辑层Business Logic LayerDAL 是数据访问层Data Access Layer的三层架构(DAL,BLL,UI)图形表示三层结构. 其中web即为USL层web –> bll –> dal| | || V |+–> model <—+一、三层体系架构1.表示层(USL):主要表示WEB方式,也可以表示成WINFORM方式。
如果逻辑层相当强大和完善,无论表现层如何定义和更改,逻辑层都能完善地提供服务。
2.业务逻辑层(BLL):主要是针对具体的问题的操作,也可以理解成对数据层的操作,对数据业务逻辑处理。
如果说数据层是积木,那逻辑层就是对这些积木的搭建。
3.数据访问层(DAL):主要是对原始数据(数据库或者文本文件等存放数据的形式)的操作层,而不是指原始数据,也就是说,是对数据的操作,而不是数据库,具体为业务逻辑层或表示层提供数据服务.二、具体区分1.表示层:主要对用户的请求接受,以及数据的返回,为客户端提供应用程序的访问。
2.业务逻辑层:主要负责对数据层的操作,也就是说把一些数据层的操作进行组合。
3.数据访问层:主要看你的数据层里面有没有包含逻辑处理,实际上他的各个函数主要完成各个对数据文件的操作,而不必管其他操作。
三、总结三层结构是一种严格分层方法,即数据访问层(DAL)只能被业务逻辑层(BLL)访问,业务逻辑层只能被表示层(USL)访问,用户通过表示层将请求传送给业务逻辑层,业务逻辑层完成相关业务规则和逻辑,并通过数据访问层访问数据库获得数据,然后按照相反的顺序依次返回将数据显示在表示层。
有的三层结构还加了Factory、Model等其他层,实际都是在这三层基础上的一种扩展和应用.一个简单的三层结构程序一般包括DAL BLL WEB Model几个项目,它们的相互引用关系如下1) WEB引用BLL,Model2)BLL引用DAL,Model3)DAL引用Model4)Model无引用一提三层架构,大家都知道是表现层(UI),业务逻辑层(BLL)和数据访问层(DAL),而且每层如何细分也都有很多的方法。
.NET架构是一个软件开发框架,主要用于构建、部署和运行应用程序。
.NET架构
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1.Framework Class Library (FCL):包含了大量的预构建类和接口,这些类和接口可
以帮助开发人员快速构建应用程序。
mon Type System (CTS):提供了一套通用的数据类型和编程规范,使得不同
编程语言可以在.NET平台上无缝集成。
CTS还包括Common Language
Specification (CLS),它定义了一套所有.NET语言都需要遵循的最小规范,以确保语言之间的互操作性。
mon Language Runtime (CLR):是.NET架构的核心部分,负责执行.NET代
码。
CLR提供了一个托管的执行环境,包括内存管理、垃圾回收、类型检查等功能,使得开发人员可以专注于编写业务逻辑而不用关心底层细节。
此外,.NET架构还支持多种编程语言,如C#、、C++等,这些语言都可以编译成Common Intermediate Language (CIL),并通过CLR执行。
.NET架构的优点包括跨平台性、高性能、易维护、安全性高等。
它可以用于构建各种类型的应用程序,包括Web应用、桌面应用、移动应用等。
同时,.NET架构
也提供了丰富的开发工具和社区支持,使得开发人员可以快速上手并高效地开发应用程序。
总之,.NET架构是一个功能强大、易于使用和高度可扩展的软件开发框架,适用
于各种类型和规模的应用程序开发。
基于的三层架构信息传递策略解析与实现引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Web应用程序的开发已经成为了互联网行业的一项重要工作。
而在Web应用程序的开发过程中,三层架构已经成为了一种常用的架构模式。
三层架构将整个应用程序分为数据访问层、业务逻辑层和表现层,使得各个部分之间的耦合度大大降低,同时也更有利于代码的重用和维护。
在基于的三层架构中,信息的传递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本文将对基于的三层架构信息传递策略进行解析与实现。
一、三层架构概述是Microsoft开发的一种基于.net框架的网页应用程序开发技术,它为开发人员提供了功能强大的工具和平台。
而三层架构是一种将整个应用程序划分为数据访问层、业务逻辑层和表现层的设计模式,在中,这种架构模式被广泛应用于Web应用程序的开发中。
1. 数据访问层:数据访问层主要负责数据库的交互操作,包括数据库的连接、查询、更新等。
在的三层架构中,数据访问层通常采用技术来与数据库进行交互。
2. 业务逻辑层:业务逻辑层则负责处理业务逻辑,以及对数据的处理和操作。
在的三层架构中,业务逻辑层通常包含了各种业务逻辑和规则的实现,同时也包含了对数据操作的接口。
3. 表现层:表现层则负责显示用户界面,并且与用户进行交互。
在的三层架构中,表现层通常由 Web页面或者 MVC控制器来实现。
二、信息传递的策略解析在基于的三层架构中,信息的传递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不同层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式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应用程序的性能和可维护性。
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数据的安全性、效率性和可维护性,因此需要设计一套合理的信息传递策略。
1. 数据传递的安全性: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数据的安全性,特别是在数据访问层和业务逻辑层之间的数据传递过程中,需要确保数据的安全性,防止数据被不良程序或者用户恶意篡改。
2. 数据传递的效率性: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需要尽可能地减少网络交互和数据传输的次数,以提高数据传递的效率,尤其是在高并发的情况下,需要保证系统的性能。
.net三层架构创建
一、打开VS2008,新建空的解决方案,具体如下:
1、文件→新建→项目
2、展开其它项目类型→Visual Studio解决方案→空白解决方案
3、起一个名字,并确定(如下图)
4、在解决方案资源管理器里面右键点击解决方案→添加→新建项目→类库,在名称里输入Model
5、同样的方法,再新建BLL和DAL两个类库
6、在解决方案资源管理器里面右键点击解决方案→添加→新建项目(或者新建网站)→ web 应用程序
PS:小型站点,点“新建网站”;大一点的,用web应用程序。
新建网站和新建web应用程序,在编译发布之后会有不同的效果:
新建网站在编译发布后,bin目录下,会为每个aspx页面生产一个随机命名的.dll文件,默认情况下,添加的cs文件都会放到App_Code目录管理;
新建web应用程序编译发布会,在bin目录下,只生成当前项目的dll文件.
建好文件目录已经建好了,如下图。
1、表现层(UI):通俗讲就是展现给用户的界面,即用户在使用一个系统的时候他的所见所得。
2、业务逻辑层(BLL):针对具体问题的操作,也可以说是对数据层的操作,对数据业务逻辑处理。
3、数据访问层(DAL):该层所做事务直接操作数据库,针对数据的增添、删除、修改、更新、查找等。
1系统定义1.1 系统目标1.2 系统结构系统采用.NET三层架构。
体系结构如下图;项目组织结构目录图核心子项目core的位置图发布服务与服务回调(以EAS系统为例).NET框架体系图管理信息系统采用三层体系结构开发,系统由使用层、应用层、数据层构成,图6为系统的体系结构。
三层结构有很多优点,主要体现在:由于数据访问是通过中间层进行的,因此客户端不再与数据库直接建立数据连接,建立在数据库服务器上的连接数量将大大减少。
同时,中间层与数据库服务器之间的数据连接数量通过“连接池”进行控制,动态分配与释放数据连接,因此数据连接的数量将远远小于客户端数量。
可维护性得以提高。
因为业务规则、合法性校验存在于中间层,因此当业务规则发生改变时,只需更改中间层服务器上的某个组件(如某个DLL文件),而客户端应用程序不需做任何处理,有些时候,甚至不必修改中间层组件,只需要修改数据库中的某个存储过程就可以了。
良好的可重用性。
同样,如果需要开发B/S应用,则不必要重新进行数据访问、业务规则等的开发,可以直接在WEB服务器端调用现有的中间层(如可以采用基于IIS的WebClass开发,或直接编写ASP代码)。
事务处理更加灵活,可以在数据库端、组件层、MTS(或COM+)管理器中进行事务处理。
三层B/S体系结构三层B/S 结构即客户端浏览器(表示层)/Web服务器(应用层)/数据库(Browser/Server/Database)三层结构,在传统两层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应用服务这一级。
三层结构的划分,使逻辑上更加独立,每个功能模块的任务更加清晰。
在表示层客户通过Web浏览器向中间Web应用服务器发出HTTP请求,Web应用服务器通过对客户端的请求进行身份验证然后对于合法的用户请求进行处理并与数据库进行连接进而获取或保存数据并将从数据库获得的数据返回到客户端浏览器。
表示层是前端用户的接口,它通过用户界面与用户进行人机对话,由于客户端使用Web浏览器与应用服务器进行对话而无其他特殊要求,所以客户端是真正的“瘦客户端”而且通过与Web网络相连接使其具有跨区域跨部门的特点。
.net网页开发中的三层架构1.用VS新建一个网站2.在上面创建的项目的解决方案上右键“添加”-“新建项目”-“类库”。
创建两个类库Bll(业务逻辑层)和Dal(数据访问层)。
3.自此,以上两层和第一步中建立的网页(表示层)组成了一个网站的三层架构。
4.首先编写Dal数据访问层的代码,其中用到了数据库的连接,在建立SqlConnection对象的时候,需要用到连接字符串,为了得到连接字符串,我们可以采用如下步骤:(1)在网站页面中拖入一个SqlDataSource控件(2)配置它的数据源->新建连接(3)配置连接(4)此时按确定后返回即可看到连接字符串代码如下:using System;using System.Collections.Generic;using System.Linq;using System.Text;using System.Data.SqlClient; //导入这个命名空间,用于连接数据库namespace Dal{public class UserInfo{///<summary>///数据访问层中添加用户信息///</summary>///<param name="UserLogin">用户登陆名</param>///<param name="UserPsw">用户登陆密码</param>///<param name="UserName">用户姓名</param>///<param name="UserRemark">用户备注</param>///<returns>数据库中受影响的行数</returns>public static int AddUserDal(string UserLogin, string UserPsw,string UserName, string UserRemark){//与数据库建立一个连接SqlConnection conn = new SqlConnection("Data Source=10.70.9.171;Initial Catalog=test;User ID=sa");//打开数据库conn.Open();//利用一个现有连接创建一个Command,用以执行sql指令SqlCommand cmd = conn.CreateCommand();//给Cmmand写入sql语句mandText = "insert into UserInfo values('" +UserLogin.ToString() + "','" + UserName.ToString() + "','" +UserPsw.ToString() + "','" + UserRemark.ToString() + "')";//执行sql指令并返回受影响的行数return cmd.ExecuteNonQuery();}}}5.编写Bll,既业务逻辑层的代码。
List 和IList的区别常见问题:IList <> 本身只是一个泛型接口, 既然是接口当然不能实例化,只能用如下方法:IList <Class1> IList11 =new List <Class1>();但是为什么要这么用呢,为什么不直接用List:List <Class1> List11 =new List <Class1>();第一种用法有什么好处。
总结归纳一下:Ilist <> 是在 .net2.0里面才支持的好处嘛..比如说human和tiger都有行走的功能,你可以把这些归类到interface中,当你有一个动物的类包括有这两种动物时,你想让他们行走你只需要调一个同样的方法而不管对方是什么类型,具体的行走嘛,人有两个只脚,但有4肢,动物有4条腿,这就是到具体的动物类来实现了,但是他们行走时都是4肢摆动,而且都向前迈出一定的距离(当然是向前走时),所以我认为这些可以归类为行为抽象,具体的一步能迈出多远这依赖于每个具体实现的身高/体长.使用IList <Class1> IList11 =new List <Class1>();方便后期的修改,当你不在使用List 要使用其他类型的时候只需要修改这一处地方就可以了不用修改过多的地方IList <>是个接口,定义了一些操作方法这些方法要你自己去实现List <>是个类型已经实现了IList <>定义的那些方法List <Class1> List11 =new List <Class1>();是想创建一个List <Class1>,而且需要使用到List <T>的功能,进行相关操作。
而IList <Class1> IList11 =new List <Class1>();只是想创建一个基于接口IList <Class1>的对象的实例,只是这个接口是由List <T>实现的。
.net中三层架构详细讲解笔记关于在.NET中DAL+IDAL+Model+BLL+Web其实三层架构是⼀个程序最基本的在.Net开发中通常是多层开发⽐如说BLL就是business Logic laywer(业务逻辑层)他只负责向数据提供者也就是DAL调⽤数据然后传递给客户程序也就是UI DAL就是(data access laywer)数据访问层,负责对实体也就是数据库相应表的增删改查IDAL它体现了“抽象”的精神,或者说是“⾯向接⼝编程”的最佳体现。
抽象的接⼝模块(IDAL) Model: 实体层数据库中表的映射,⼀般有⼏个表就有⼏个实体类DBUtility: 数据库应⽤层common:常⽤处理组件层web:(Web)⽹站项⽬在程序中调⽤BLL,BLL中调⽤DAL创建⽅法:菜单-》⽂件-》新增-》新建项⽬然后可以选择建⽴⼀个类库,也就是BLL,DAL。
如果要新建⽹站的话同理。
建⽴之后可以在⼀个项⽬中引⽤某个类库,注意引⽤顺序。
引⽤完成后就可以查看项⽬依赖项的依赖关系了/doc/70163d614693daef5ff73d4a.html ⾥的三层架构感觉类似于J2EE⾥的MVC模式也就是把结构分层为Model层(负责与后台数据通信⼀般⽤LINQ)View层(负责前台的表现)Control层(负责业务逻辑的处理).既然是三层,肯定在物理逻辑上就要进⾏区分的,因此在项⽬⽂件夹下,有WebUI、BLL、DAL、Common这四个⽂件夹和Default.aspx等⾸页⽂件,其实最主要的就是前三个⽂件夹,Common⽂件夹⾥保存了⼀些样式⽂件和JS⽂件,个⼈感觉这些⽂件可以放到WebUI⾥的。
o(∩_∩)o...,这⼏个⽂件夹⽤来作什么应该从命名上能看出来吧?WebUI⽤来保存页⾯⽂件,也就是⼤家在浏览⽹页的时候能看见的,最直观的,也是这三层中最简单的;BLL⽤来保存业务逻辑,起到⼀个承上启下的作⽤,⽤来连接WebUI层和DAL层,主要是定义⼀些⽅法,相对来讲⽐WebUI要复杂;DAL⽂件夹主要是保存对数据库操作的⼀些⽂件,主要是对⼀些SQL语句(存储过程)的执⾏。
.net三层架构构建
1.使用SQL SERVER 附加好你的数据库如图所示:
2..打开动软.Net代码生成器配置好数据库,右键单击你要附加的数据库名称选择:新建NET 项目。
如图所示:
选择简单三层结构,保存位置随意,后点击下一步
选择需要生产的表到右边选区,点击生产按钮。
3.打开VS软件新建一个网页。
在解决方案除右键点击选择:添加-新建项目-选择类库并命名。
同上方法新建
BLL,DAL,MODEL,DBUtility 4个类库,如图所示:
4. 回到动软生产的代码文件哪里。
复制相对应的文件夹下的对应数据库中表名文件到你在VS 中新建好的类库(BLL DAL MODEL), 并且把动软生产的LIB文件复制到你的网站下(里面包含一些必要的引用),复制DBUtility文件夹下的(如图所示文件到VS 的DBUtility
类库下)
Maticsoft. 这个字段使用编辑中的快速替换功能选择整个解决方案替换成空如图所示。
下一步是为每一个类库添加引用,每个类库的引用如下:
以上步骤都完成后,在站点添加BLL引用并且在解决方案使用批生成
重新生产解决方案
至此:一个完整的三层架构就完成了。
三层架构应用总结与ASP相比在Web应用开发上无疑更容易,更有效率。
Web开发大部分还是围绕着数据操作,建立数据库存储数据,编写代码访问和修改数据,设计界面采集和呈现数据。
走过学习入门阶段后,真正开始着手开发一个Web项目时,才发现错综复杂的数据与关联根本就不是SqlDataSource和AccessDataSource数据源控件能简单解决的,而恰恰是被忽视了的一个ObjectDataSource数据源控件才是真正踏入开发门槛的关键,由此也对三层架构模式有了初步体验。
一.三层架构介绍设计模式中的分层架构(可以参考一下J2EE中MVC模式)实现了各司其职,互不干涉,所以如果一旦哪一层的需求发生了变化,就只需要更改相应的层中的代码而不会影响到其它层中的代码。
这样就能更好的实现开发中的分工,有利于组件的重用。
所以这些年关于模式的研究有很多成果,应用也很广泛。
一个好的模式在程序开发和后期维护中作用重大。
三层架构自底向上分为:数据访问层(DAL),业务逻辑层(BLL)和表示层(PL)。
数据访问层(DAL):使用了一个强类型的DataSet作为数据访问层,只是单纯的对数据进行增,删,改,查询和判断存在等等较通用的数据访问方法(由SQL语句来提供),不应该有“事务”存在。
业务逻辑层(BLL):业务逻辑层是在数据访问层和表示层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的桥梁,按业务需求调用数据访问层中的方法组合,集合了各种业务规则到一个BLL中,例如通过条件进行判断的数据操作或“事务”处理。
BLL都是以类库(Class Library)的形式来实现的。
表示层(PL):表示层是为客户提供用于交互的应用服务图形界面,帮助用户理解和高效地定位应用服务,呈现业务逻辑层中传递的数据,用 页面来实现。
二.三层架构应用实现随着 的不断升级,可以很方便的使用 来构建B/S 三层架构的应用程序,下面以“教师业务信息管理系统”项目中的部分例子来演示如何使用 2.0 和SQL Server 2005数据库来构建一个三层架构的应用程序。
.NET三层架构与三层架构下GridView控件增删改操作详解(一)所谓三层架构(3-tier application)就是将整个业务应用划分为:表现层(UI)、业务逻辑层(BLL)、数据访问层(DAL)。
区分层次的目的即为了“高内聚、低耦合”的思想。
1、表现层(UI):主要是指与用户交互的界面,用于显示数据和接受用户输入的数据,将用户输入的数据传递给业务逻辑层,一般不包含任何实际的业务处理,当业务逻辑层的数据发生变化时,表示层就会显示出更新的结果。
表示层提供应用程序的用户界面,通常为Windows 应用程序或Web应用程序。
2、业务逻辑层(BLL):是表示层和数据访问层之间的桥梁,它代表应用程序的核心功能,负责处理数据层的数据,实现业务逻辑。
业务逻辑层通常为类库。
3、数据访问层(DAL):主要实现对数据的保存和读取操作,将存储在数据库中的数据提交给业务层,同时将业务层处理的数据保存到数据库中。
数据访问层可以访问关系数据库、文本文件或者XML文档,通常为类库。
三层架构对应的图如下图所示:为了更好地让初学者轻松入门,这里仍然采用趣味性的方式聊一些常用技术点,致力于.NET 新手们的快速提高!知识都是普通的,关键是学习的思路。
技术源于生活,技术原来可以这样学。
抛砖引玉而已。
层次结构在现实社会里随处可见。
记得有个笑话讲有个村长得意地向他老婆吹牛:“全中国只有四个人比我官大,乡长、县长、省长和国务院总理”。
这个笑话也体现了真实社会中分层的现象。
社会人群会分层,公司人员结构也会分层,楼房是分层的,甚至做包子的笼屉都是分层的。
虽然分层的目的各有不同,但都是为解决某一问题而产生的。
所以,分层架构其实是为了解决某一问题而产生的一种解决方案。
1、常用的三层架构设计软件系统最常用的一般会讲到三层架构,其实就是将整个业务应用划分为表示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等,有的还要细一些,通过分解业务细节,将不同的功能代码分散开来,更利于系统的设计和开发,同时为可能的变更提供了更小的单元,十分有利于系统的维护和扩展。
三层结构的三层是指表示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
表示层:位于最外层,离用户最近,用于显示数据和接受用户输入的数据,为用户提供一种交互式操作界面。
表示层一般为Windows应用程序或Web应用程序。
业务逻辑层:是表示层和数据访问层之间通信的桥梁,主要负责数据的传递和处理,例如数据有效性的检验、业务逻辑描述相关功能。
业务逻辑层通常为类库。
数据访问层:主要实现对数据的保存和读取操作。
数据访问,可以访问关系数据库、文本文件或是XML文档。
数据访问层通常为类库。
在三层结构中,各层之间相互依赖:表示层依赖于业务逻辑层,业务逻辑层依赖于数据访问层。
在三层结构中,各层之间的数据传递方向分为请求与响应两个方向:表示层接受用户的请求,根据用户的请求去通知业务逻辑层,业务逻辑层收到请求,首先对请求进行阅读审核,然后将请求通知数据访问层或直接返回给表示层,数据访问层收到请求后便开始访问数据库;数据访问层通过对数据库的访问得到请求结果,并把请求结果通知业务逻辑层,业务逻辑层收到请求结果,首先对请求结果进行阅读审核,然后将请求结果通知表示层,表示层收到请求结果,并把结果展示给用户。
使用实体类构建三层结构实体类,简单地说是描述一个业务实体的类,业务实体直观一点理解就是整个应用系统业务所涉及的对象,从数据存储来讲,业务实体救是存储应用系统信息的数据表,我们将每一个数据表中的字段定义成属性,并将这些属性用一个类封装,这个类就是实体类。
业务实体可以认为属于业务逻辑层,当然,可以将业务实体单独作为一层,称为业务实体层。
表示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都依赖于业务实体。
各层之间数据的传递主要是实体对象(业务信息封装在实体对象中)。
博客系统数据库:创建数据库MyBlog、用户表Users、日志信息表Articles、评论信息表Comments创建空白解决方案Blog.sln添加类库BlogModels(模型层),分别添加User.cs、Article.cs、Comment.cs(与数据库中的表一一对应)1:6:using System;7:using System.Collections.Generic;8:using System.Text;9:10:namespace BlogModels11:{12://实体类前面一般加上序列化属性,它会对实体类中的所有字段、属性进行序列化处理。
13://序列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数据传输中的性能与安全性14: [Serializable()]15:publicclass User16:{17:privateint id;18:privatestring loginId = String.Empty;19:privatestring loginPwd = String.Empty;20:privatestring name = String.Empty;21:22://构造函数23:public User() { }24:25:////////////////////////////////////////////26:// Primary Key27:////////////////////////////////////////////28://[DBField("Id")]29:publicint Id30:{31: get { returnthis.id; }32: set { this.id = value; }33:}34:35:////////////////////////////////////////////36:// Properties37:////////////////////////////////////////////38://[DBField("LoginId")]39:publicstring LoginId40:{41: get { returnthis.loginId; }42: set { this.loginId = value; }43:}44:45://[DBField("LoginPwd")]46:publicstring LoginPwd47:{48: get { returnthis.loginPwd; }49: set { this.loginPwd = value; }50:}51:52://[DBField("Name")]53:publicstring Name54:{55: get { ; }56: set { = value; }57:}58:}59:}其他两个类与之相似~添加类库BlogDAL(数据访问层)添加类库BlogBLL(业务逻辑层)添加网站Blog(表示层)希望朋友们留下自己对三层架构的理解。
三层体系结构的概念1.用户界面表示层(USL)2.业务逻辑层(BLL)3.数据访问层(DAL)BLL将USL与DAL隔开了,并且加入了业务规则∙各层的作用∙1:数据数据访问层:主要是对原始数据(数据库或者文本文件等存放数据的形式)的操作层,而不是指原始数据,也就是说,是对数据的操作,而不是数据库,具体为业务逻辑层或表示层提供数据服务.2:业务逻辑层:主要是针对具体的问题的操作,也可以理解成对数据层的操作,对数据业务逻辑处理,如果说数据层是积木,那逻辑层就是对这些积木的搭建。
3:表示层:主要表示WEB方式,也可以表示成WINFORM方式,WEB方式也可以表现成:aspx,如果逻辑层相当强大和完善,无论表现层如何定义和更改,逻辑层都能完善地提供服务。
∙具体的区分方法1:数据数据访问层:主要看你的数据层里面有没有包含逻辑处理,实际上他的各个函数主要完成各个对数据文件的操作。
而不必管其他操作。
2:业务逻辑层:主要负责对数据层的操作。
也就是说把一些数据层的操作进行组合。
3:表示层:主要对用户的请求接受,以及数据的返回,为客户端提供应用程序的访问。
∙三层结构解释所谓三层体系结构,是在客户端与数据库之间加入了一个中间层,也叫组件层。
这里所说的三层体系,不是指物理上的三层,不是简单地放置三台机器就是三层体系结构,也不仅仅有B/S应用才是三层体系结构,三层是指逻辑上的三层,即使这三个层放置到一台机器上。
三层体系的应用程序将业务规则、数据访问、合法性校验等工作放到了中间层进行处理。
通常情况下,客户端不直接与数据库进行交互,而是通过COM/DCOM通讯与中间层建立连接,再经由中间层与数据库进行交换.开发人员可以将应用的商业逻辑放在中间层应用服务器上,把应用的业务逻辑与用户界面分开。
在保证客户端功能的前提下,为用户提供一个简洁的界面。
这意味着如果需要修改应用程序代码,只需要对中间层应用服务器进行修改,而不用修改成千上万的客户端应用程序。
从而使开发人员可以专注于应用系统核心业务逻辑的分析、设计和开发,简化了应用系统的开发、更新和升级工作。
∙那么为什么要应用“中间业务层”呢?举些例子:我们假设有一段登录代码,则可以这样处理Web程序,外观层负责接收前台页面的数据,然后传给中间层,中间层对数据进行处理,比如格式化,防SQL注入等等一些,这样的数据再传给数据访问层然后与数据库进行操作,比如与数据库的用户名和密码匹配等等一些代码。
∙“中间业务层”的用途有很多,例如:验证用户输入数据、缓存从数据库中读取的数据等等……但是,“中间业务层”的实际目的是将“数据访问层”的最基础的存储逻辑组合起来,形成一种业务规则。
例如:“在一个购物网站中有这样的一个规则:在该网站第一次购物的用户,系统为其自动注册”。
这样的业务逻辑放在中间层最合适:在“数据访问层”中,最好不要出现任何“业务逻辑”!也就是说,要保证“数据访问层”的中的函数功能的原子性!即最小性和不可再分。
“数据访问层”只管负责存储或读取数据就可以了。
∙中的三层结构说明完善的三层结构的要求是:修改表现层而不用修改逻辑层,修改逻辑层而不用修改数据层。
否则你的应用是不是多层结构,或者说是层结构的划分和组织上是不是有问题就很难说.不同的应用有不同的理解,这只是一个概念的问题.∙∙理解中的三层结构——为什么要分三层?我们用三层结构主要是使项目结构更清楚,分工更明确,有利于后期的维护和升级。
它未必会提升性能,因为当子程序模块未执行结束时,主程序模块只能处于等待状态。
这说明将应用程序划分层次,会带来其执行速度上的一些损失。
但从团队开发效率角度上来讲却可以感受到大不相同的效果。
需要说明一下,三层结构不是.NET的专利,也不是专门用在数据库上的技术。
它是一种更加普适的架构设计理念。
此种架构要在数据库设计上注意表之间的关系,尽力满足主与子的关系。
在功能上对用户要有一定的限制,不要表现在对于子表的删除操作一定要慎重,以免造成主表与子表的数据在逻辑上出现的主表的外键在子表中没有相对应的值。
∙对于表的综合查询方法是:先对主表查询,调用主表所对应的DL。
再根据主表的记录分别对每一个子表进行查询。
将自表的查询结果添加的主表后,形成一个大的查询集合。
对于表的操作(增删改):此时只对主表进行操作,调用主表对应的DL中的操作方法。
RL层是逻辑判断层,主要是对页面上传入的数据进行逻辑判断。
RL层之上就是UI ∙如何建立一个三层体系结构解决方案新建一个空白解决方案。
然后:“添加”-“新建项目”-“其他项目”-“企业级模版项目”-“C#生成块”-“数据访问”(数据层,下简称D层)“添加”-“新建项目”-“其他项目”-“企业级模版项目”-“C#生成块”-“业务规则”(业务层,下简称C层)“添加”-“新建项目”-“其他项目”-“企业级模版项目”-“C#生成块”-“Web用户界面”(界面层,下简称U层)右键点“解决方案”-“项目依赖项”,设置U依赖于D、C,C依赖于D。
对U添加引用D、C,对C添加引用D。
到此为止,一个三层的架子建立起来了。
我上面说的很具体很“傻瓜”,知道的人觉得我废话,其实我这段时间很强烈的感觉到非常多的人其实对这个简单的过程完全不了解。
虽然不反对建2个“空项目”和1个“Asp net Web应用程序项目”也可以作为3层的框架,而且相当多的人认为其实这些“企业级模板项目”其实就是个空项目,这是一个误区。
没错,企业级模板项目你从解决方案资源管理器里看它是个什么也没有的,但是你可以用记事本打开项目文件,看见不同了吧??有些东西在背后,你是看不见的,不过系统已经做好了。
也就是说,如果你在C层里的某个类里“using System Data SqlClineit”,或者使用一个SqlConnection对象,编译时候不会出错,但是会在“任务列表”里生成一些“策略警告”,警告你在C层里不要放应该放在D层的东西(虽然就程序来说没错,但是可读性可维护性就打了折扣)而这种功能,空项目是无法給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