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硝酸硫酸第二课时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52.00 KB
- 文档页数:4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4章第4节《氨硝酸硫酸》(第2课时)教案教学设计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巩固稀硫酸的性质;把握浓硫酸的特性及强氧化性。
2.培养学生用新概念重新明白得旧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实验、观看现象,并依照实验现象得出可能的规律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浓硫酸和稀硫酸性质比较教学,分析其可能有的性质,并设计实验来证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爱好,探究新知识的欲望,且在实验研究中培养求实、进取的优良品质。
2.使学生初步把握研究物质的方法——结构分析、估量可能的性质、设计实验、观看现象、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再辩证地分析结论的适用范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浓硫酸和稀硫酸性质比较教学,对学生进行“现象与本质”“量变与质变”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通过动手实验,使其体会理论上的明白得和亲手实验的不同,而且实验不总是每次都能成功,分析教训、总结体会,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品质和认真认真、实事求是的作风。
教学重点浓硫酸的化学性质(强氧化性)教学难点研究某物质的程序和方法教具预备浓硫酸、纸、火柴、白糖、铜片、布、硝酸、硝酸钡、烧杯、玻璃棒、试管、铁架台、酒精灯、导管等教学过程[多媒体]化学家的“元素组成通式”——C4H4Clear—Head 清醒的头脑Curious—Heart 好奇的精神Clever—Hands 灵活的双手Clean—Habit 洁净的适应师:假如我们能以化学家的科学素养来要求我们自己,那么展现在我们面前的科学高峰一定漂亮多姿。
下面请同学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听一则小故事。
[投影]清华学子刘海洋伤熊事件。
清华大学机电系四年级学生刘海洋先后两次用火碱、浓硫酸将北京动物园的五只熊烧伤,其中一头黑熊双目失明。
这一有意损害动物的事件经媒体披露后,引起了公众的强烈愤慨!同时,“高材生为何会犯如此低级错误?一个‘好学生’什么缘故没有成为一名好公民”的疑问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广泛地讨论与深入地摸索。
第2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硝酸的物理性质及保存方法。
2.理解硝酸的强酸性。
3.掌握硝酸的不稳定性、强氧化性和制取硝酸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1.学会全面观察、分析、设计实验,提高观察、实验、探索、思维和自学能力。
2.通过探究硝酸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掌握浓、稀硝酸性质的差异,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帮助学生树立起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2.了解工业制硝酸中尾气的危害及处理方法,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3.通过介绍化学家的故事,使学生树立热爱科学、尊重科学的品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硝酸的不稳定性和强氧化性●教学难点硝酸的强氧化性●教具准备多媒体、试管、试管夹、无色透明气球、铜片、浓(稀)HNO3、酒精灯、胶头滴管●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用多媒体展示故事内容——玻尔巧藏诺贝尔金奖章)丹麦有位叫玻尔的科学家,37岁时他获得了1922年的诺贝尔奖。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玻尔被迫离开即将被德军占领的祖国,为了表示他一定要返回祖国的决心,他决定将诺贝尔奖章留在实验室。
玻尔把金奖章溶解在盛有王水的试剂瓶里。
后来,纳粹分子窜入玻尔实验室,那个试剂瓶就在他们的眼皮底下,他们却一无所知。
战争结束后,玻尔从王水中把金还原出来,并重新铸成奖章。
玻尔配制王水的主要组成之一是“硝酸”。
师:本节课我们就要共同学习另外一种重要的强酸——硝酸。
硝酸是我们中学常见的三大强酸之一,那么它具有酸的通性应在情理之中,除此以外,硝酸会不会也像硫酸一样也有自身某些特性呢?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会对硝酸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展示]打开一瓶浓HNO3,观察白雾,倒入试管少许观察颜色、状态、扇闻气味。
师:通过观察,发现浓硝酸有哪些物理性质?生: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
师:那么除以上性质外,硝酸还有哪些物理性质呢?[小材料]纯硝酸是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密度为1.502 7 g·cm-3,沸点83 ℃,98%以上的浓硝酸在空气中由于挥发出HNO3而产生“发烟”现象,通常叫发烟硝酸,常用浓硝酸的质量分数大约为69%。
4.4 氨硝酸硫酸教案A(第2课时)新人教版必修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复习稀硫酸的酸性。
2.学习并掌握浓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
三、情感目标通过对比学习浓、稀硫酸的性质,加深对自然辨证法的认识。
教学重点浓H2SO4的特性教学难点浓H2SO4的强氧化性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知识回顾:写出硫酸、硝酸和盐酸的电离方程式,分析它们的共同特点,解释什么是酸?学生书写分析,回答。
归纳整理:电离时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物质称之为酸。
酸的通性就是H+表现出来的性质。
思考与交流:你学过的酸都能和哪些物质反应?写出它们的离子方程式。
学生书写,交流答案,整理回答。
二、新课教学归纳整理并板书:(二)硫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与碱反应1.稀硫酸的性质与碱性氧化物反应(酸的通性) 与Na2CO3、Na2SiO3等弱酸盐反应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H2过渡: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浓硫酸是否具有和稀硫酸相同的性质呢?硫酸的浓度不同,会不会引起性质上的差异?实验探究:展示一瓶浓硫酸,学生观察,说出它的物理性质,体会浓硫酸和稀硫酸的区别。
归纳整理:2.浓硫酸的性质(1)物理性质:浓硫酸是一种无色油状液体,高沸点,难挥发,密度大,极易溶于水。
过渡:浓硫酸与稀硫酸中溶质都是H2SO4,它们的化学性质是否相同呢?实验探究:(1)用玻璃棒分别蘸取浓硫酸和稀硫酸分别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
(2)向两支小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硫酸铜晶体,然后分别滴入几滴浓硫酸和稀硫酸。
(3)用两个小烧杯分别盛取少量蔗糖,然后分别加入浓硫酸和稀硫酸,用玻璃棒搅拌。
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现象,解释这种现象体现了浓硫酸何种特性?归纳整理:(1)滴有稀硫酸的试纸变红色,而滴有浓硫酸的试纸先变红后变黑。
试纸变黑和蔗糖变黑,是因为它们被浓硫酸“炭化”变成了炭,表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
(2)滴入稀硫酸的固体不变色。
而滴入浓硫酸的固体由蓝色变为白色,是因为晶体中的结晶水被浓硫酸吸收,表现了浓硫酸的吸水性。
氨硝酸硫酸(第二課時)教學目標:使學生掌握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通過探究硫酸、硝酸的性質,培養學生的動腦、運用知識的能力和觀察能力。
教學重點:濃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教學難點:濃硫酸、硝酸的氧化性。
教學過程[引言]硫酸、硝酸和鹽酸是我們常說的三大強酸,它們在組成上有什麼特點,有什麼相似的性質,又有那些不同的性質?[投影]酸的通性稀硫酸鹽酸硝酸離子方程式H2SO4==2H+ + SO42-HCl==H+ + Cl-HNO3==H+ + NO3-指示劑紫色石蕊變紅與堿反應H+ + OH-== H2O與鹼性氧化物反應CuO + 2H+ == Cu2+ + H2O與鹽反應CO32-+ 2H+ == CO2↑+ H2O與金屬反應Fe + 2H+ == Fe2+ + H2↑(HNO3不產生H2)我們在實驗室制取氫氣時,不用濃硫酸和硝酸來制取,說明它們除了具有酸的通性外還具有特殊性質。
[實驗4-8]濃硫酸與銅反應,將產生的氣體通入品紅溶液,並觀察溶液的顏色。
[師問]品紅溶液有什麼變化?[生答]品紅溶液褪色。
[補充實驗]加熱褪色的品紅溶液,觀察其現象。
[提問]濃硫酸與銅反應產生什麼物質會引起這樣的變化?[生答]產生了SO2氣體。
[展示]濃硫酸與銅反應後的溶液,並提問:溶液的顏色說明產生了什麼離子?[生答]產生了Cu 2+。
[師問]硫酸和銅中的元素化合價有什麼變化,並分析產物是什麼,硫酸和銅各表現什麼性質?[生答]產生了SO 2和Cu 2+,硫元素從+6價變成了+4價,化合價降低,被還原;銅從0價變成了+2價,被氧化。
硫酸表現氧化性,作氧化劑;銅表現還原性,作還原劑。
[講解]濃硫酸與銅反應除了表現氧化性,還表現酸性。
[板書]一.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1.濃硫酸的氧化性 ①與金屬反應2H 2SO 4(濃)+ Cu === CuSO 4 + SO 2↑+ 2H 2O[補充實驗]濃硫酸與蔗糖實驗。
請同學觀察現象,並聞一聞放出氣體的氣味。
氨硝酸硫酸教案_硫酸硝酸及氨的化学教案第2课时[比较学习法]:浓硫酸、硝酸的氧化性有许多相似的地方,通过比较可以加深理解、方便记忆。
如浓硫酸、硝酸作氧化剂时,都是硫、氮元素被还原;都是浓的溶液氧化性比稀的溶液强;浓硫酸、浓硝酸都能与不活泼金属和一些非金属反应;在常温下,浓硫酸、浓硝酸都能使铁、铝表面氧化生成牢固的氧化物薄膜,从而阻止酸与内层金属的反应等。
[实验观察]:Cu与浓硝酸和稀硝酸反应的比较:3Cu+8HNO3=3CuNO32+2NO↑+4H2O观察现象:①产生无色气体。
②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③铜在不断的溶解。
此气体遇空气变为了红棕色,所以无色气体是NO。
结论:铜和稀硝酸常温下反应比较缓慢。
C+4HNO3浓4NO2↑+CO2↑+2H2O 现象:①产生红棕色气体。
②溶液由无色变为绿色。
③铜在不断溶解。
结论:铜和浓硝酸常温下反应剧烈。
[错误点拨]:硝酸愈稀被还原的程度愈大,说明硝酸愈稀氧化能力愈强。
指出:硫酸、硝酸都是浓的溶液氧化性比稀的溶液强,不看被还原的程度大小。
同样,金属还原性的强弱,只看失去电子的难易,不看失电子的多少。
[资料介绍]:王水的成分:浓硝酸与浓盐酸的混合物,其体积比为1:3。
氧化能力极强,可溶解金和铂。
[知识拓宽]:镁、锌等金属与不同浓度的硝酸作用能得到氮的不同低价态的还原产物。
例如,当硝酸中HNO3的质量分数为9%~33%时,反应按下式进行:4Zn+10HNO3=4ZnNO32+5H2O+N2O↑ 。
若硝酸更稀,反应会生成氨,氨与过量的硝酸进一步反应生成硝酸铵。
4Zn+10HNO3=4ZnNO32+NH4NO3+3H2O 。
[例题分析]: 1。
在标准状况时,把NO2和O2按4:1的体积比混合使其充满一个大试管,把大试管倒立于水中,水面逐渐上升,最后试管中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1不考虑试管中溶液扩散为 A. 0.8 B. 0.72 C. 0.1 D. 0.036补充两个重要的关系式: 4NO2 -----O2 , 4NO ------ 3 O22.用废铜屑和工业硝酸为原料,制取硝酸铜,请设计2~3个方案,并对实验方案进行评价。
氨硝酸硫酸(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通过探究硫酸、硝酸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动脑、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浓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教学难点:浓硫酸、硝酸的氧化性。
教学过程[引言]硫酸、硝酸和盐酸是我们常说的三大强酸,它们在组成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相似的性质,又有那些不同的性质?[投影]酸的通性稀硫酸盐酸硝酸离子方程式H2SO4==2H+ + SO42-HCl==H+ + Cl-HNO3==H+ + NO3-指示剂紫色石蕊变红与碱反应H+ + OH-== H2O与碱性氧化物反应CuO + 2H+ == Cu2+ + H2O与盐反应CO32-+ 2H+ == CO2↑+ H2O与金属反应Fe + 2H+ == Fe2+ + H2↑(HNO3不产生H2)我们在实验室制取氢气时,不用浓硫酸和硝酸来制取,说明它们除了具有酸的通性外还具有特殊性质。
[实验4-8]浓硫酸与铜反应,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并观察溶液的颜色。
[师问]品红溶液有什么变化?[生答]品红溶液褪色。
[补充实验]加热褪色的品红溶液,观察其现象。
[提问]浓硫酸与铜反应产生什么物质会引起这样的变化?[生答]产生了SO2气体。
[展示]浓硫酸与铜反应后的溶液,并提问:溶液的颜色说明产生了什么离子?[生答]产生了Cu 2+。
[师问]硫酸和铜中的元素化合价有什么变化,并分析产物是什么,硫酸和铜各表现什么性质?[生答]产生了SO 2和Cu 2+,硫元素从+6价变成了+4价,化合价降低,被还原;铜从0价变成了+2价,被氧化。
硫酸表现氧化性,作氧化剂;铜表现还原性,作还原剂。
[讲解]浓硫酸与铜反应除了表现氧化性,还表现酸性。
[板书]一.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1.浓硫酸的氧化性 ①与金属反应2H 2SO 4(浓)+ Cu === CuSO 4 + SO 2↑+ 2H 2O[补充实验]浓硫酸与蔗糖实验。
请同学观察现象,并闻一闻放出气体的气味。
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氨硝酸硫酸其次课时学问与技能:(1)把握浓硫酸、硝酸的性质;了解氨的物理性质,把握氨的化学性质;了解铵盐的性质。
(2)了解硫酸、硝酸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通过同学分组争辩、试验探究,培育同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力量、试验操作的力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同学体会化学对环保的重要意义,培育同学关注社会的意识和责任感。
(2)通过对问题的争辩、试验的探究,培育同学乐观思考、勇于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浓硫酸、硝酸的氧化性教学过程:从酸的氧化性分类的角度回顾盐酸、硫酸、硝酸的特性。
[思考与沟通]从元素组成的角度将H2SO4、HNO3、HCl分类。
共同点:有氢元素,在水溶液中电离时产生H+HCl==H++Cl-H2SO4==2H++SO42-争辩:试验室里用金属与酸反应制氢气时,往往用稀硫酸或盐酸,而不用浓硫酸或硝酸?从分子组成上生疏浓硫酸与稀硫酸。
结论:浓硫酸中的大量的硫酸分子打算了浓硫酸具有强的氧化性。
稀硫酸中的SO2-4不具有氧化性,其氧化性表现在H+上。
Zn+H2SO4==ZnSO4+H2↑浓度存在微粒稀硫酸较小H+、SO42-、H2O、浓度浓硫酸c=18.4mol/L 主要以H2SO4分子存在,少量水分子[板书]一、浓硫酸的特性1.吸水性( 用途做干燥剂)2.脱水性(试验:蔗糖)C12H22O11 (浓硫酸)== 12C+11H2O3.氧化性(1)受热的条件下,浓硫酸与大多数金属反应(除Pt、Au)。
[思考1]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的学问猜想Cu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物可能有哪些?[思考2]依据反应的条件和猜测的产物,如何设计试验验证你的假设?(思考1、2的答案)2H2SO4(浓) +Cu ==CuSO4+2H2O+2SO2↑[思考3]反应中浓H2SO4表现出什么性质?蔗糖被浓H2SO4脱水炭化后为什么体积会增大?(2)受热的条件下,浓硫酸与某些非金属反应C+2H2SO4(浓)==CO2↑+2H2O+2SO2↑(3)常温下,浓硫酸可使铁、铝钝化,阻碍反应进一步进行。
第四节氨硝酸硫酸(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硫酸物理性质,通过实验掌握浓硫酸的特殊性质(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2、认识浓硫酸在生产中的应用【重点难点】浓硫酸的特性;浓硫酸的强氧化性【课前温故】1、描述下列实验(见下图)的现象,并写出有关的离子方程式:2、上述五个实验反映了稀硫酸的性质(即酸的通性),请你总结出酸的通性。
(酸的通性,主要包括五个方面:1、与酸碱指示剂变色;2、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H2;3、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4、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5、与某些盐发生复分解反应。
)【过渡】稀硫酸主要体现酸的通性,那么浓硫酸呢?硫酸的浓度不同,会不会引起性质上的差异?请你代着这些问题去阅读教材P100~P101页的有关内容。
【学习探究】一、浓硫酸的性质展示一瓶浓硫酸,让学生观察,总结出浓硫酸的物理性质:(一)物理性质:浓硫酸是一种无色油状液体。
高沸点难挥发的强酸,密度大,极易溶于水,浓硫酸溶解时放出大量热。
常见的浓硫酸的质量分数98%,密度为 1.84 g/㎝3,其物质的量浓度为18.4mol/L。
【思考】1、在两只试管中盛有相同体积的浓硫酸和稀硫酸,试设计简单的方法区别它们。
看看谁设计的方法最多,谁设计的方法最简单,谁设计的方法最有创意。
2、稀硫酸中存在的主要微粒有、和;浓硫酸中主要存在硫酸分子,少量水分子和极少量的硫酸电离产生的离子,因此浓硫酸的酸性比稀硫酸(填“强”或“弱”),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浓硫酸分子不能拆分,应写成化学式。
(二)浓硫酸的特性(化学性质)(1)吸水性:浓硫酸分子跟水分子强烈结合,生成一系列稳定的水合物,并放出大量的热。
,这里的水分子不仅指吸收空气中、物质表面的水,还能夺取结晶水合物中的结晶水。
吸水性用途:利用其吸水性,在实验室里常用浓硫酸干燥不与它起反应的气体,如等,也可用浓盐酸跟浓硫酸混合来快速制取HCl气体。
【练习】1、将下列溶液置于敞口容器中,溶液质量会增加的是()A.浓硫酸B. 浓盐酸C. 稀硫酸D. 饱和食盐水(2)脱水性:浓硫酸可以按水中H、O原子个数比2:1夺取有机物中的H、O,脱水后生成碳。
第四节氨硝酸硫酸二、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1、硫酸的性质(1)稀硫酸具有的通性,能使石蕊试液变,与活泼金属反应放出,表现出弱氧化性。
稀硫酸中的主要微粒有、、(2)浓硫酸是一种无色油状黏稠液体,能与氺以任意比例互溶,不挥发,密度大于水。
浓硫酸中主要有H2SO4分子、少量水,H2SO4少量的电离(在离子反应方程式中不能拆)2、浓硫酸的三大特性(1)吸水性:浓硫酸能吸收已有的水分子,是变化。
将浓硫酸露置在空气中,因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一段时间后其质量会增加,浓度会变小。
利用其吸水性,在实验室里常用浓硫酸干燥不与它起反应的气体,如H2、CO2、SO2等,也可用浓盐酸跟浓硫酸混合来快速制取HCl气体。
(2)脱水性:浓硫酸将某些物质中的氢、氧元素按2:1的比例脱出,留下碳而“炭化”,浓硫酸转化为,这个过程是变化。
如将浓硫酸慢慢加入蔗糖中,并用玻璃棒搅拌,现象为:。
浓硫酸不慎滴在皮肤或衣服上,会强烈的腐蚀或烧坏皮肤和衣服。
(3)强氧化性①常温下,浓硫酸使铁、铝钝化。
原因:。
所以常温下可用铝槽车装运浓硫酸。
②加热条件下,能氧化大多数金属(金、铂除外)生成硫酸盐、二氧化硫和水;浓硫酸还能氧化碳、硫等非金属单质。
与铜的反应与木炭的反应3、硝酸的性质(1)物理性质:纯硝酸是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
质量分数为68%——70%的硝酸为浓硝酸,95%以上的硝酸为“发烟”硝酸(在空气中遇水蒸气形成白雾)(2)化学性质①强酸性——硝酸具有酸的通性a、碱指示剂变色。
如稀硝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b、(如氢氧化钾、氢氧化铜等)发生中和反应,c、性氧化物(氧化铜、氧化钠等)反应,d、些盐(碳酸钙、碳酸钠等)发生复分解反应,②不稳定性:见光或受热易分解,生成二氧化氮、氧气和水浓度越大越易分解,分解产生的二氧化氮溶于硝酸而显黄色。
因此浓硝酸应储存在棕色试剂瓶中密封、阴凉处保存。
③强氧化性无论浓、稀硝酸都具有强氧化性。
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4.4氨硫酸硝酸第2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精品教案]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4.4氨、硫酸、硝酸第2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精品教案]第四节氨、硫酸和硝酸(第二课时)编辑:杨立义:学习目标1.巩固稀硫酸的性质;掌握浓硫酸的特性及强氧化性;2.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分析思维能力。
3.用“现象与本质”、“量变与质变”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学生。
4.通过实验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创新的科学素质。
2.学习难点和重点:浓硫酸的强氧化。
难点:浓硫酸的强氧化III.学习过程[讨论]实验室制氢气时选用稀硫酸或盐酸,而不用浓硫酸和硝酸,为什么?(一)硫酸氧化1。
浓硫酸的特性(1)难挥发性―制挥发性酸浓硫酸干燥气体通常用于实验室。
浓硫酸的性质是什么?(2)吸水性【思考】因为浓硫酸很难挥发,所以把一瓶浓硫酸放在空气中而不改变其浓度和质量是正确的吗?1【演示实验】蔗糖碳化:在小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蔗糖,加入浓硫酸。
现象:①蔗糖由色变成色;②生成的黑色物质呈状;③闻一闻有气味。
(3)脱水性现象本质: [问题]蔗糖碳化:② ③ 黑色物质疏松多孔(学生应该有气体)。
气体是怎样形成的?浓硫酸使蔗糖脱水炭化后,又吸水放热,使其继续被浓h2so4氧化。
2、强氧化性[实验4-9]铜与浓硫酸反应并测试生成的气体?反应方程式:现象:在上述反应中:(1)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各是什么物质?(2)反应物的量与物质的量之比?还原剂与氧化剂的比例?(3)浓硫酸在反应中的作用?二[练习]写出浓硫酸与汞反应、与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大多数金属的氧化:产品中的金属非常昂贵,同时会产生二氧化硫。
1.蔗糖碳化过程中的刺鼻气味?2、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某些非金属,又能氧化大多数金属,那么能否氧化具有还原性的化合物呢?如实验室为什么不用浓h2so4制取及干燥h2s?3.一些氧化还原化合物2nai+h2so4(浓)===na2so4+i2+so2↑+2h2oh2s+h2so4(浓)==s↓+so2↑+2h2o四、展示与交流三五、课堂例题【示例分析】:教科书第103页的问题4、5和7补充例题:红热的炭与浓硫酸可发生反应。
高一化学必修 1 导学案高一化学必修一课题:第四节:氨硝酸硫酸课时:第二课时编号 25【学习目标】1.复习硫酸酸性,学习并掌握浓硫酸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2.可以熟练说出检验硫酸根离子的原理和方法3.了解硝酸的物理性质;掌握硝酸的重要特性(不稳定性和强氧化性)。
【基础知识】一、硫酸的酸的通性----------稀硫酸的性质:电离: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H2SO4=== 2H+ + SO42-1、遇指示剂变色:(石蕊,酚酞)酸遇石蕊变红,遇酚酞变蓝2、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如 Ba(OH)2溶液)离子方程式Ba2++2OH-+2H++SO42—= BaSO4↓+2H2O3、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如 Fe)离子方程式Fe+2H+=Fe2++H2↑4、与碱性氧化物作用生成盐和水(如 CuO)离子方程式CuO + 2H+ =Cu2+ + H2O5、与盐反应生成另一种盐和另一种酸(如与 BaCl2、与 Na2SO3溶液)离子方程式2+ 2 —Ba +SO4 =BaSO4↓二、浓硫酸1、物理性质H2SO4物理性质:纯H2SO4是一种无色、粘稠的液体,不易挥发,易溶于水,以任意比与水互溶。
浓H2SO4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
常用浓硫酸为98.3%的硫酸,浓度更大的称为发烟硫酸(SO3溶在硫酸中)。
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操作:将浓硫酸沿着器壁 ( 如试管和烧怀壁 ) 慢慢的注入水里 , 并不断搅拌 , 使产生的热量迅速地扩散。
2、化学性质:(1)吸水性:在化学实验中常用盛有浓H2SO4的洗气瓶干燥某些气体,做干燥剂,(注意:浓硫酸不可用来干燥碱性和还原性气体。
如:NH3、 H2S)(2)脱水性:原理:浓 H2SO4能把有机物中的H、 O 元素按 H2O 的组成比( H∶ O=2∶1 )脱出来,使这些有机物发生化学变化生成黑色的炭。
这种变化是化学变化。
(填“物理”或“化学”)脱水性实验P101 图 4—31:“黑面包实验”观察发生的现象:蔗糖变黑,体积膨胀,变成疏松多孔的海绵状的炭,并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氨硝酸硫酸第二课时《硝酸》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硝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酸性、不稳定性、强氧化性);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深入理解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硝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利用实验的手段,使学生学会硝酸的特性——强氧化性;通过讨论、分析、对比的方式,使学生掌握浓硝酸的氧化性大于稀硝酸的氧化性;利用分析演绎的方式,使学生掌握硝酸与碳的反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浓硝酸与稀硝酸的对比学习中,渗透“量变质变”规律和尊重客观实际、力求实事求是的原则的教育。
通过微型实验培养学生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
重点、难点:硝酸的不稳定性和强氧化性;硝酸性质实验的设计。
主要实验器材:1mL一次性注射器小青霉素瓶小试管50mL烧杯玻璃棒实验药品:浓硝酸稀硝酸NaOH溶液稀硫酸Na2SO4溶液铜丝纯水随堂检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1、根据硝酸的性质,回答下列问题:⑴.保存硝酸应注意哪些问题?⑵.工业上如何贮存和运输大量的浓硝酸?2、在这一节课的开头,我们观看了某路段上发生硝酸泄漏事故的新闻图片,下面是记者对事发现场报道的部分资料,通过阅读这段文字,大家能从中认识到硝酸的一些特性,请同学们从文字中找出体现硝酸性质描述,并指出分别体现了硝酸的哪些性质?资料:昨天下午1时许,安徽长丰东方运输公司的司机吴某驾驶着皖A.76532解放牌加长罐车前往镇海一家小化工厂。
行驶到北环西路时,吴某突然从后视镜中看到车子的右后侧冒出一股黄色烟雾。
吴某急忙将车停靠在路边,一面报警求助,一面从路边的河沟里打水对泄漏的液体进行稀释。
接到报警后,我市消防、公安、环保、安监等部门启动了化学危险品紧急处置预案。
50余名消防队员迅速赶到了现场。
这时,整个事故现场弥漫着一股浓烈的酸臭味。
车辆泄漏处,黄色的烟雾四处弥漫,路边绿化带中的花草遭泄漏物腐蚀后迅即凋萎。
大家初步确定,罐体内装载的是高危化学品———硝酸。
示范教案第二课时硫酸整体设计内容分析硫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用品,掌握硫酸的性质可以更好地认识它们在工农业生产和国防中的重要用途。
学生在初中已学过稀硫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也做过浓硫酸的吸水实验,在初步了解硫酸的酸的通性基础之上引出本课时的重点——浓硫酸的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通过“黑面包”实验,浓硫酸与铜等金属、与碳等非金属的实验探索浓硫酸的性质。
在观察中发现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强氧化性这一重要考点的理解。
设计思想浓硫酸的特性尤其是强氧化性是本堂课的重难点,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可以回忆并复习巩固硫酸的物理性质、酸的通性及相关离子反应。
采用启发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以问题引路,以实验为基础,引发探究浓硫酸的相关特性。
并可根据现象推导产物,发现规律,充分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培养探究合作的精神,增强环保意识。
引导学生以氧化还原反应为线索,分析归纳硫化合物相互转化的规律,将知识点间有机衔接,以保证学生思维的连贯性。
最后设计实验探究浓、稀硫酸的鉴别,引导学生建立量变引起质变的思想,加深对浓硫酸特性的理解。
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硫酸的物理性质及其水溶液的酸性。
2.重点了解浓硫酸的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并由此知道硫酸的用途。
3.通过实验规范学生的基本操作,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环保教育。
教学重点浓硫酸的特性。
教学难点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教学准备实验准备:试管、试管架(夹)、酒精灯、烧杯、圆底烧瓶、广口瓶、石棉网、硬质玻璃管、橡皮塞、导管。
纸屑、棉花、蔗糖、硫酸(浓、稀)、铜丝、品红溶液、KMnO4酸性溶液、澄清石灰水。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活动)硫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常用硫酸的年产量来衡量一个国家的化工生产能力,那什么样的性质、用途决定了硫酸如此重要的地位呢?(学生活动)回忆、思考。
说明:明确硫酸的重要性。
复习旧知(教师活动)展示一瓶硫酸,请学生观察并回忆初中知识提问:硫酸的物理性质是什么?(颜色、状态、水溶性)一、物理性质1.无色油状液体;2.比水重,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稀释时放出大量的热;3.高沸点,难挥发(学生活动)观察回答:1.无色油状液体;2.比水重,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稀释时放出大量的热;3.高沸点,难挥发(98.3%浓硫酸沸点是338 ℃)说明:巩固旧知,培养学生观察描述能力(教师活动)浓硫酸该如何稀释?为什么?(学生活动)应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扩散,由于水的密度较小,水流进浓硫酸时,浮在上面,溶解时放出的大量热会使水立刻沸腾,使液滴向四周飞溅,易发生事故说明:明确实验注意事项。
(第四章 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第 1 课时——氨 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工业合成氨的发展史和意义(2)了解氨的物理性质、用途 (3)掌握氨的化学性质【学习重点】:氨气的化学性质 【学习难点】:氨气与水反应和氨水的性质 【学习方法】:学案导学,实验探究,合作讨论,总结归纳。
[课前预习]阅读课本 97 页 1——3 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1、工业合成氨的反应方程式 。
2、工业合成氨的发展史和意义? 一、氨的物理性质[自学梳理] 预习教材 97 页,请同学们从颜色、气味、状态、密度等方面对氨的 物理性质进行归纳。
氨的物理性: 1、 颜色 ,有 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 。
2、 溶于水,常温下,1 体积水大约可溶解 体积的氨气。
3 、氨很容易 , 液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因此液氨常 作 。
[学以致用] 新闻报道:20XX 年 2 月 26 日上午 10 时,杭州市一制冷车间发生氨 气泄漏事件,整个厂区是白茫茫的一片,方圆数百米,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烈的 刺激性气味,进入厂区呼吸都感到困难。
厂区内寒气逼人。
市消防中心接到报案 后立即制定方案,出动上百名消防队员,十余辆消防车…… 问题 1、在此次报道的事故中体现了氨气的哪些物理性质? 2、如果你被困在污染区,怎样做才能不吸入氨气? [实验探究] 氨的喷泉实验课本 97 页,实验 4—8:在干燥的圆底烧瓶里充满氨气,用带有玻璃管和滴管(滴 管里预先吸入水)的塞子塞紧瓶口。
倒置烧瓶,使玻璃管插入盛有水的烧杯, 预 先在水里滴入少量酚酞溶液)。
轻轻挤压滴管,使少量水进入烧瓶。
仪器和试剂:充满氨气的圆底烧瓶、双孔塞、铁架台、盛水的烧杯、酚酞试液 操作步骤:1、将充满氨气的烧瓶口向下快速换上双孔塞2、把烧瓶放到铁架台的铁圈上3、把下端玻璃管插入烧杯的水中4、向烧杯的水里滴加 5 滴酚酞溶液5、挤压胶头滴管,使少量的水进入烧瓶6、打开止水夹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原因,小组汇报。
第四节硫酸、硝酸和氨教学设计〔第2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硝酸的物理性质、保存方法及用途。
2.理解硝酸的强酸性。
3.掌握硝酸的不稳定性、强氧化性。
4.学会用氧化复原理论分析研究化学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全面观察、分析、设计实验,提高观察、实验、探索、思维和自学能力。
2.通过探究硝酸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观察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掌握浓、稀硝酸性质的差异,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帮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2.了解硝酸实验中尾气的危害及处理方法,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3.通过介绍化学家的故事,使学生树立热爱科学、尊重科学的品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硝酸的不稳定性和强氧化性。
【教学难点】硝酸的强氧化性及与浓度的关系。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分析类比、讨论总结、媒体辅助。
抓住硝酸的强氧化性这一特性,以氧化复原理论为指导,分析“浓、稀硝酸的氧化性不同,复原产物也不同〞这一反响特点,从而理解硝酸的氧化性表现在氮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上。
另外,学生学习了硝酸的氧化性后,一定会产生疑问:浓、稀硝酸的氧化性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异这时要引导学生运用内因与外因的关系进行分析,指出量变会引起质变,加深对自然辩证法的认识。
【教学过程设计】常叫做发烟硝酸。
引导:硝酸作为一种强酸,它会具有哪些化学性质呢展示:一瓶放在棕色瓶中的无色浓硝酸和一瓶久置无色瓶中略带黄色的浓硝酸,各取出少量于试管中进行观察。
引导:推测产物,试写反响的化学方程式。
设问:硝酸应如何贮存答复:具有酸的通性,HNO3 = H++ NO3-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可与碱、碱性氧化物、金属、盐反响。
分析讨论:发黄的原因是什么推测:可能是因为硝酸分解产生了NO2。
探究:根据氧化复原反响规律进行分析。
推导:4HNO3 = 4NO2↑+O2 ↑+2H2O总结:棕色瓶、黑暗、温度低的地方。
引导:与浓硫酸比照,通过实验验证浓硝酸是否具有强氧化性。
氨硝酸硫酸第二课时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氨的实验室制法,氨水的性质及组成。
学会铵根离子的检验,掌握硝酸的化学性质【教学重点】硝酸的氧化性
【知识链接】
1、氨水的成份:分子、、离子、、。
.氨气与水的反应:。
氨水不稳定性:。
2、浓氨水和浓盐酸反应的现象:,化学方程式
3、氯化铵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铵盐的检验方法:
,氨气的检验方法:。
【学习过程】
一、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A-1反应原理:在实验室里,常用加热和的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
例如:。
A-2收集:向排空气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空气对流,使收集到的NH3尽量纯净)。
A-3检验:方法1:将湿润的试纸放置在试管口附近,若试纸变色,说明NH3已收集满。
方法2: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瓶口现象:。
A-4能否用浓硫酸干燥氨气?氨气不能用,干燥。
B-1使用碱石灰代替消石灰的优点:。
C-1拓展:下列方法中,不能用于实验室里制取氨气的是()
A.在烧瓶中,将熟石灰和氯化铵混合加热B.加热试管中的氯化铵固体
C.将烧瓶中的浓氨水加热D.将分液漏斗中的浓氨水滴入装有生石灰的烧瓶中
二、氮的固定
A-5阅读教材100页:氮在自然界中的主要存在形式,矿物质和生物体中。
自然界中固定氮的途径,,人工固定氮的方法常见的有。
三、硝酸的性质:
A-6.硝酸的物理性质:纯硝酸为色、易、有气味的体,在空气中遇水蒸气呈,能以任意比溶于,98%以上的浓HNO3在空气中产生“发烟”现象,叫“发烟硝酸”。
2.化学性质:
A-7具有酸的通性:可与碱、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稀HNO3可使石蕊试液变红。
A-8不稳定性:HNO3在见或条件下会分解,硝酸越越容易分解。
反应方程式为:。
所以,HNO3应盛放在试剂瓶中;浓硝酸呈黄色是由于(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的缘故。
A-9强氧化性:HNO3分子中,有很强的得电子能力,所以,浓、稀HNO3都具有
强氧化性。
还原产物可能是:、、、、、等。
①与金属反应:Cu+HNO3(浓)=
Cu+HNO3(稀)=。
前者反应激烈,有色的气体产生;后者反应较,有色气体产生,在试管口变色。
B-1说明:a.在反应中硝酸表现了性和性;b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后面的金属反应,浓HNO3的还原产物一般为;稀HNO3的还原产物一般为;
②常温时可使活泼金属Fe、Al,而加热时可反应;d.不论是浓HNO3还是稀HNO3,与活泼金属还是不活泼金属都不放出。
B-2③浓HNO3能与一些非金属单质(如S、C、P等)反应,非金属单质被氧化生成(或含氧酸),本身被还原为。
如:C+HNO3(浓)=
C-1 S+ HNO3(浓)=浓HNO3在反应中只表现性。
(4)王水:浓盐酸和浓硝酸的混合物(体积比为3:1),它的氧化能力更强,能使一些不溶于硝酸的金属,如Pt、Au等溶解。
A-10硝酸的用途:
硫酸和硝酸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化学实验室里必备的重要试剂。
在工业上可用于制、、、、等等。
【课堂小结】
【当堂检测:】
A-1下列反应属于氮的固定作用的是
A.N2和H2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取NH3 B.硝酸工厂用NH3氧化制取NO
C.雷雨时空气中的N2转化为NO D.由NH3制碳酸氢铵和硫酸氨
A-2在下列反应中,HNO3既表现出氧化性,又表现出酸性的是
A.H2S+2HNO3=S↓+2NO2↑+2H2O
B.CuO+2HNO3=Cu(NO3)2+H2O
C.4HNO3=4NO2↑+O2↑+2H2O
D.3Cu+8HNO3=3Cu(NO3)2+2NO↑+4H2O
A-3为除去铝制品表面的铜镀层,宜选用的试剂是
A.稀盐酸
B.浓硝酸
C.稀硫酸
D.浓盐酸
A-4. 下列物质中不会因见光而分解的是A.NaHCO3 B.HNO3 C.H2SO4 D.HClO
A-5 关于硝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硝酸与金属反应时,主要是+5价的氮得电子
B.浓HNO3与浓HCl按3∶1的体积比所得的混合物叫王水
C.硝酸电离出的H+离子,能被Zn、Fe等金属还原成H2
D.常温下,向浓HNO3中投入Fe片,会产生大量的红棕色气体
A-6下列盛放试剂的方法,错误的是
A.把硝酸放在棕色试剂瓶中,并放置在阴暗处
B.把氯水放在棕色试剂瓶中
C.把氢氧化钠溶液放在带塑料塞的玻璃瓶中
D.把氢氟酸放在玻璃瓶中
A-7.取三张蓝色石蕊试纸,用蒸馏水湿润后贴在玻璃片上,然后按顺序分别滴上足量的浓硝酸、浓硫酸和新制饱和氯水,三张试纸最终变成( )
A.白色、红色、白色
B.红色、黑色、白色
C.红色、红色、红色
D.白色、黑色、白色A-8某实验小组在实验室中制取氨气并设计实验验证氨气的某些性质:
(1)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其装置与制取(填H2、O2或CO2)的装置相同,干燥氨气要用,检验氨气时可以用试纸。
B-1(1)实验室选用图Ⅰ装置来制取氨气,试剂有:
①NH4Cl(s)②Ca(OH)2(s)③NH4NO3(s)④浓氨水⑤氢氧化钠溶液⑥CaO(s).最合适的试
剂是(填编号)。
(2)收集氨气应使用法,要得到干燥的氨气可选用作
B-2用以下三种途径来制取相同质量的硝酸铜:①铜跟浓硝酸反应;②铜跟稀硝酸反应;③铜跟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再跟硝酸反应。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三种途径所消耗的铜的物质的量相等
B.三种途径所消耗的硝酸的物质的量相等
C.所消耗铜的物质的量是:途径③>途径①>途径②
D.所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是:途径①>途径②>途径③
B-3往浅绿色的Fe(NO3)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时,溶液的颜色变化应该是( )
A.颜色变浅
B.逐渐变红色
C.没有改变
D.变棕黄色
B-4在通常情况下,A是单质,A、B、C、D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它
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若A为黄色粉末,则 A ,
B ,
C ,
D 。
D→B的反应方程式为
(2)若A为无色气体,则A ,B ,C ,D 。
C→D的反应方程式为,
D→B的反应方程式为。
B-4 38.4 g铜跟适量的浓硝酸反应,铜全部反应后,共收集到气体22.4L
(标准状况),反应消耗的HNO3的物质的量可能是()
A.1.0 mol
B.1.6 mol
C.2.2 mol
D.2.4 mo
【学习反思】
【学习资料】
氮的固定
将氮气转化为氮的化合物的方法叫氮的固定。
虽然大气含有约78%的氮气分子,地球上的动植物仍须花费一番工夫,方可取得成长所需的氮素。
主要原因在于氮气分子是一个十分安定的物质,大多数生物体没办法直接利用。
生物体在消化吸收氮素前,须用各种方法使氮成为含氮的化合物,如存在于自然界氮循环(nitrogen cycle)中的氨、铵离子、亚硝酸根、硝酸根等。
生物体吸收这些氮化合物后,再合成生存、成长与繁衍所需的其它含氮化合物,如氨基酸、蛋白质和核酸。
自然界固定氮的主要途径有两种。
其一为闪电:闪电以其巨大的能量,把在大气中的氮分子解离,并继续与氧分子反应产生氮的氧化物,这些氧化物会溶于雨水,生成亚硝酸根及硝酸根而渗入土壤中。
虽然世界上到处常有闪电,但是闪电固氮却不是一个产生含氮化合物有效的方法;每年经由闪电固氮所得的含氮化合物,顶多只占总量的10%。
其二是固氮细菌:这是固定氮的最重要途径,须借助于或独自存在于土壤中,或与动植物共生,拥有固氮酵素的某些固氮细菌,如与豆类植物共生的根瘤菌。
它们能吸收大气中的氮气分子,将其转变成氨及铵离子。
每年经由细菌固定氮所得的含氮化合物,约占总量的65%。
其余25%的固定氮,来自于工业途径的哈柏法(Haber-Bosch process);在高温(约摄氏400 度)高压(约250 大气压)下,用精研的铁粉当催化剂,促使氮与氢产生反应生成氨。
工业固氮是将所得的氨,再进一步制成氮肥,如硝酸铵与磷酸铵,然而此法成效不佳(产率仅约20%)且极耗能源。
硝酸用途:
硝酸是在工业上和实验室中都很常用的一种酸。
作为硝酸盐和硝酸酯的必需原料,硝酸被用来制取一系列硝酸盐类氮肥,如硝酸铵、硝酸钾等;也用来制取硝酸酯类或含硝基的炸药,如三硝基甲苯(TNT)、硝化甘油。
由于它同时具有氧化性和酸性,硝酸也被用来精炼金属:即先把不纯的金属氧化成硝酸盐,排除杂质后再还原。
硝酸能使铁钝化而不致继续被腐蚀。
可供制氮肥、王水、硝酸盐、硝化甘油、硝化纤维素、硝基苯、梯恩梯、苦味酸等把甘油放在浓硝酸和浓硫酸中,生成硝化甘油。
这是一种无色或黄色的透明油状液体,是一种很不稳定的物质,受到撞击会发生分解,产生高温,同时生成大量气体。
气体体积骤然膨胀,产生猛烈爆炸。
所以硝化甘油是一种烈性炸药。
军事上用得比较多的是梯恩梯(英文TNT的译音)炸药。
它是由甲苯与浓硝酸和浓硫酸反应制得的,是一种黄色片状物,具有爆炸威力大、药性稳定、吸湿性小等优点,常用做炮弹、手榴弹、地雷和鱼雷等的炸药,也可用于采矿等爆破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