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Sec穿越NAT介绍.
- 格式:ppt
- 大小:489.00 KB
- 文档页数:30
直连IPSEC的野蛮模式NAT穿越IPsec(Internet Protocol Security)是一种网络协议套件,用于实现网络通信的加密和认证。
野蛮模式(Aggressive Mode)是IPsec的一种传输模式,不需要建立安全通道即可交换密钥。
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是用于在网络中分配和转换IP地址的技术。
在传统的IPsec通信中,通常使用隧道模式(Tunnel Mode)来传输IP数据包。
但是,当通信双方之间存在NAT设备时,隧道模式会受到限制。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出现了野蛮模式NAT穿越。
野蛮模式NAT穿越指的是在存在NAT设备的网络环境中,使用IPsec 的野蛮模式进行通信,并成功穿越NAT设备,实现加密和认证的目的。
下面将详细介绍野蛮模式NAT穿越的原理和实现过程。
野蛮模式NAT穿越的原理:1. NAT设备的限制:NAT设备通过转换IP地址和端口号来实现对网络地址的转换,但这会导致IPsec报文中的IP地址和端口号不一致,从而导致通信失败。
2. 野蛮模式的优势:野蛮模式不需要建立安全通道即可交换密钥,因此可以在初始的IKE(Internet Key Exchange)阶段就完成阶段一和阶段二的协商,减少了通信的时间和开销。
3.NAT穿越的技术:为了实现野蛮模式的NAT穿越,需要使用一些技术手段来绕过NAT设备的限制,包括端口映射和引导报文。
野蛮模式NAT穿越的实现步骤:1. 发起方(Initiator)向响应方(Responder)发送IKE_INIT请求。
该请求包含了发起方的随机数和IP地址等信息。
2.响应方收到IKE_INIT请求后,生成响应方的随机数和IP地址等信息,并使用这些信息生成哈希值和共享密钥。
3.发起方收到响应方的IKE_INIT响应后,生成发起方的哈希值和共享密钥。
4.握手阶段一结束后,发起方和响应方交换生成的哈希值和共享密钥。
IPsecNAT穿越协议IPsecNAT穿越协议是一种用于解决IPsec(Internet Protocol Security)协议在网络地址转换(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NAT)环境下遇到的问题的技术。
在传统的网络环境中,NAT设备会修改IP数据包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这会影响IPsec协议的功能和安全性。
为了克服这一问题,IPsecNAT穿越协议应运而生。
1. 协议概述IPsecNAT穿越协议是一种允许IPsec协议在NAT环境下正常运行的技术。
它通过在NAT设备上进行特殊处理,使得IPsec协议能够成功建立安全连接,并确保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IPsecNAT穿越协议遵循IPsec协议的标准,但在NAT设备上增加了额外的功能来处理与NAT相关的问题。
2. 协议原理IPsecNAT穿越协议的原理是通过在NAT设备的出口和入口处进行地址转换和端口映射,使得经过NAT的IPsec数据包能够正确地传递到目标主机。
具体而言,IPsecNAT穿越协议使用一种称为IPsec封装(IPsec encapsulation)的技术,将原始的IPsec数据包封装在NAT设备的IP包中,并在目标主机上解封装还原,从而绕过了NAT设备对IPsec数据包的修改。
3. 协议实现IPsecNAT穿越协议的实现需要在NAT设备上进行特殊配置和设置。
首先,NAT设备需要支持IPsecNAT穿越协议,并具备相应的功能和算法。
其次,NAT设备需要在NAT表中维护与IPsec会话相关的信息,以便正确地进行地址转换和端口映射。
此外,NAT设备还需要对IPsec数据包进行检查和处理,确保其完整性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IPsecNAT穿越协议的实现需要NAT设备和IPsec协议栈共同配合。
4. 协议优势IPsecNAT穿越协议的出现,为在NAT环境下使用IPsec提供了便利和可行性。
它解决了IPsec协议无法穿越NAT设备的问题,允许用户在享受IPsec安全性的同时,无需考虑NAT对IPsec数据包的影响。
IPsecVPN协议的NAT穿透与防火墙配置IPsec VPN协议的NAT穿透与防火墙配置在互联网时代,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成为了企业和个人用户所关注的重要问题。
虚拟私人网络(VPN)的出现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而IPsecVPN协议则在VPN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网络环境的复杂性,许多用户在使用IPsec VPN时遇到了NAT穿透和防火墙配置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这些问题,并提供适当的解决方案。
一、NAT穿透的概念及问题1. NAT穿透的概念NAT穿透指的是在网络中使用了网络地址转换(NAT)设备的情况下,如何实现对IPsec VPN的正常通信。
NAT设备通常会对传输的数据包进行源地址和目的地址的转换,以实现多个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的通信。
然而,这种地址转换对IPsec VPN的建立和传输过程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 NAT穿透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在进行NAT穿透时,常见的问题包括:a) IPsec VPN的建立问题:由于NAT设备对数据包进行了地址转换,使得原始IP地址无法直接访问到VPN服务端。
为了解决此问题,可以使用NAT-T(NAT Traversal)技术,通过在IPsec数据包中封装额外的数据,以绕过NAT设备的限制。
b) IPsec数据包的加密问题:NAT穿透过程中,由于对数据包进行了地址转换,导致IPsec头部中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无法与实际通信双方相匹配。
为了解决此问题,可以使用NAT设备支持的IPsec Passthrough功能,将IPsec头部从转换中豁免,保证加密的完整性。
c) NAT设备与IPsec VPN设备的兼容性问题:不同厂商的NAT设备和IPsec VPN设备对NAT穿透的支持程度各不相同,可能存在兼容性问题。
解决此问题的方法是选择厂商间兼容性较好的设备,或者升级设备的固件以支持更高级的协议。
二、防火墙配置和IPsec VPN协议1. 防火墙的作用防火墙是网络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规则配置来控制网络流量的进出,保护内部网络免受外部威胁。
IPSec的NAT穿越详细介绍1. 前言IPSec提供了端到端的IP通信的安全性,但在NAT环境下对IPSec的支持有限,AH协议是肯定不能进行NAT的了,这和AH设计的理念是相违背的;ESP协议在NAT环境下最多只能有一个VPN主机能建立VPN通道,无法实现多台机器同时在NAT环境下进行ESP通信。
关于IPSec在NAT环境下的需求问题在RFC3715中进行了描述。
NAT穿越(NATTraversal,NAT-T)就是为解决这个问题而提出的,在RFC3947,3948中定义,在RFC4306中也加入了NAT-T的说明,但并没废除RFC3947,3948,只是不区分阶段1和阶段2。
该方法将ESP协议包封装到UDP包中(在原ESP协议的IP包头外添加新的IP头和UDP 头),使之可以在NAT环境下使用的一种方法,这样在NAT的内部网中可以有多个IPSec 主机建立VPN通道进行通信。
2. IKE协商使用UDP封装RFC3947主要描述如何检测是否存在NAT设备,并如何在IKE中协商使用UDP来封装IPSec 数据包。
本帖隐藏的内容2.1 检测功能是检测通信中是否存在NAT设备和对方是否支持NAT-T。
正常的IKE协商使用的UDP包的源和目的端口都是500,如果存在NAT设备,大多数情况下该UDP包的源端口部分会改变,只有少数情况不改。
接收方如果发现UDP源端口不是500,那可以确定数据是经过了NAT设备。
另外,确定NAT的位置也是重要的,在检测对方失效(DPD)时,应该尽量由在NAT设备后面的一方主动进行DPD探测,而从另一方探测有可能会失败。
检测对方是否支持NAT-T是通过交换vendor ID载荷来实现的,如果自身支持NAT-T,在IKE 开始交互就要发送这种载荷,载荷内容是“RFC 3947”的MD5值,也就是十六进制的“4a131c81070358455c5728f20e95452f”。
判断是否在NAT设备后面是通过发送NAT-D(NAT-Discovery)载荷来实现的,载荷内容是IP 地址和UDP端口的HASH值,NAT-D载荷格式如下,载荷类型值是20:1 2 3 4 5 6 7 8 1 2 3 4 5 6 7 8 1 2 3 4 5 6 7 8 1 2 3 4 5 6 7 8+---------------+---------------+---------------+---------------+| Next Payload | RESERVED | Payload length |+---------------+---------------+---------------+---------------+~ HASH of the address and port ~+---------------+---------------+---------------+---------------+HASH值的计算方法如下,具体HASH是根据协商来确定的:HASH = HASH(CKY-I | CKY-R | IP | Port)CKY-I和CKY-R是协商发起方和响应方的cookie。
IPsec NAT穿越原理什么是IPsec?IPsec(Internet Protocol Security)是一种网络协议,用于在IP网络上提供安全的数据传输。
它通过加密和认证机制来保护数据的完整性、机密性和身份验证。
IPsec可以在两个主机之间或两个子网之间建立安全的通信链路。
它可以用于远程访问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连接、站点到站点VPN连接以及移动设备的安全通信。
为什么需要NAT穿越?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是一种网络技术,用于将私有IP地址转换为公共IP地址,以实现多个设备共享同一个公网IP地址。
然而,由于NAT会改变IP头部信息,导致加密后的数据包无法正确解析。
这就给使用IPsec进行加密通信的应用程序带来了困扰。
因此,需要一种方法来克服NAT 对IPsec的限制,实现安全的通信。
IPsec NAT穿越原理1. NAT Traversal为了解决NAT对IPsec的限制问题,提出了NAT Traversal技术。
NAT Traversal 允许在经过NAT设备时建立和维护安全通道。
a. UDP封装NAT Traversal使用UDP封装技术将原始的IPsec数据包封装在UDP数据包中。
由于UDP是一种无连接的协议,它可以通过NAT设备传输到目标主机。
在发送IPsec数据包之前,发送方会将IPsec数据包封装在UDP数据包中,并将目的端口设置为特定的值(通常是4500)。
这样,NAT设备就会将整个UDP数据包转发到目标主机。
b. NAT检测NAT Traversal还引入了一种称为”keepalive”的机制来检测是否经过了NAT设备。
当IPsec设备与对等方建立连接时,它会周期性地向对等方发送keepalive消息。
如果对等方收到了keepalive消息,则说明没有经过NAT设备。
如果对等方未收到keepalive消息,则说明可能经过了NAT设备,并且需要使用UDP封装技术。
502005.8网络安全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0 引言IPSEC作为网络实时通信的安全协议,已经成为INTERNET的实际安全标准;而NAT也有效解决了目前IPV4地址的严重不足。
当IPSEC数据包穿越NAT设备时,会产生严重的兼容性问题。
NAT-T(NAT-Traversal)是目前较为流行的一种解决两者兼容性问题的方案,并越来越被广泛采用。
1 IPSEC、NAT工作原理1.1 IPSECIPSEC是IETF制定的保障INTERNET通信安全的标准。
该标准主要由安全协议AH(Authentication)和ESP(EncapsulatingSecurity Payload),密钥交换协议IKE(Internet Key Exchange)两大部份组成。
为在Internet上进行数据通讯的用户提供加密、数据完整性、认证IP报文及防止重放攻击等安全服务。
IPSEC规范定义了两种保护通信数据包的模式:传输模式(Transport Mode):在数据包的IP报头和其余部分之间插入IPSEC信息。
图1 传输模式隧道模式(Tunnel Mode):保留原有的IP数据包,然后在数据包外面封装新的IP报头和IPSEC信息。
图2 隧道模式1.2 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NAT是为了缓解日益紧张的Internet公网地址匮乏的问题,而采用的一种将内部私有网络IP地址映射为外部公网IP地址的技术标准。
主要可以划分为静态NAT,动态NAT和网络地址端口转换NAPT三种类型。
其基本工作原理(以NAPT为例)为:NAT设备接受内部主机的数据包,将该包的内部IP地址和TCP/UDP端口号转换为自身的公网IP地址和特定的端口号,然后将数据包送往目标主机;同时,将此映射关系存表。
当NAT收到目标主机的应答后,查表,修改目标主机的IP地址和端口号并回送给相应的客户端。
2 IPSEC、NAT的兼容性问题IPSEC和NAT的设计思想存在矛盾。
IPSec与NAT穿越:解决地址转换对安全的影响引言在互联网的时代,安全性是一个重要的关键。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
网络地址转换(NAT)作为一种常用的网络管理手段,为多个设备共享一个公网IP地址提供了便利,但同时也给网络安全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NAT对安全性的影响,并介绍如何通过IPSec实现NAT穿越,确保网络的安全性。
NAT的工作原理及安全隐患NAT主要通过修改IP数据包的源IP地址和目标IP地址,实现内网与外网之间的通信。
在这个过程中,NAT会对数据包进行检查和改写,这个操作本身可能对网络的安全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首先,NAT会隐藏内网的真实地址,使得攻击者更难追踪攻击来源。
然而,一旦内网中的主机感染了病毒或受到入侵,由于NAT的存在,追踪和定位攻击来源变得更加困难。
另外,由于多个内网设备共享一个公网IP地址,NAT也可能导致端口资源的不足。
当多个内网设备尝试与外网建立连接时,NAT需要在内网和外网之间进行端口映射。
如果网络负载过大,端口资源不足,将会导致连接失败和网络延迟。
此外,NAT也无法提供真正的完全访问控制机制,可能会给恶意用户提供一定的入侵机会。
IPSec的介绍及工作原理IPSec(Internet Protocol Security)是一种常用的网络安全协议,它通过对IP数据包进行加密和身份验证,提供了一种安全的通信机制。
IPSec具有两种工作模式,分别是传输模式和隧道模式。
传输模式主要用于主机到主机的通信,而隧道模式则用于网关到网关之间的通信。
IPSec通过建立安全的加密通道,保护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并对通信双方进行身份验证。
它通过在IP数据包的封装和解封装过程中,对数据进行加密和解密操作。
IPSec使用安全协议(如ESP和AH)来保护数据的安全性,并通过密钥交换协议(如IKE)来协商加密密钥。
NAT穿越与IPSec的结合尽管NAT对安全性存在一定的挑战,但通过结合IPSec技术,我们可以解决NAT带来的安全隐患。
IPSEC(IKE)穿透nat的典型组网和配置1.1 典型组网和介绍图1 IPSEC(IKE)穿透nat的典型组网路由器A,是分部的出口路由器,只负责nat转换;路由器B,是分部内IPSEC加密的路由器,不做nat;路由器C,是总部路由器,有固定IP。
路由器B和C的IPSEC穿透了路由器A的nat转换。
1.2 中端路由器B和C的版本需要VRP3.3-0021.3 IPSEC的配置介绍此组网的配置用到了IPSEC的野蛮模式,和IKE的nat穿越配置;IPSEC野蛮模式的介绍和配置详见《配置手册》。
IKE的nat穿越配置仅一条命令:nat traversal1.4 配置1.4.1 总部路由器C的配置<Center>disp cur#sysname Center#tcp window 8#ike local id Center#ike peer otherexchange-mode aggressivepre-shared-key abcid-type nameremote-id P2nat traversallocal single-subnetpeer single-subnet#ipsec proposal center-1esp authentication-algorithm sha1 #ipsec policy center_1 2 isakmp security acl 100ike-peer otherproposal center-1#controller E1 3/0channel-set 0 timeslot-list 1#controller E1 3/1#interface Aux0async mode flowlink-protocol ppp#interface Ethernet1/0ip address 169.254.0.1 255.255.0.0 #interface Ethernet1/1#link-protocol pppip address 61.1.1.2 255.255.255.0nat outbound 102ipsec policy center_1#interface NULL0#interface LoopBack1ip address 192.168.2.1 255.255.255.0#acl number 100rule 0 permit ip source 192.168.2.0 0.0.0.255 destination 192.168.0.0 0.0.0.255 rule 2 deny ipacl number 102rule 0 deny ip source 192.168.0.0 0.0.255.255 destination 192.168.0.0 0.0.255.255 rule 1 permit ip source 192.168.2.0 0.0.0.255#ip route-static 0.0.0.0 0.0.0.0 61.1.1.1#user-interface con 0user-interface aux 0authentication-mode noneuser privilege level 3set authentication password simple a #return<Center>1.4.2 分部路由器B的配置<P2-1760> disp cur#sysname P2-1760#tcp window 8#ike local id P2#ike peer part-1exchange-mode aggressivepre-shared-key abcid-type nameremote-id Centerremote-address 61.1.1.2nat traversallocal single-subnetpeer single-subnet#ipsec proposal part-1esp authentication-algorithm sha1 #ipsec policy part_1 1 isakmp security acl 100ike-peer part-1proposal part-1#interface Aux0async mode protocollink-protocol ppp#interface Ethernet0/0ip address 16.1.1.2 255.255.255.252 ipsec policy part_1#interface Serial0/0clock DTECLK1link-protocol ppp#interface NULL0#interface LoopBack0ip address 192.168.0.1 255.255.255.0#acl number 100rule 1 permit ip source 192.168.0.0 0.0.0.255 destination 192.168.2.0 0.0.0.255 rule 2 deny ip#ip route-static 0.0.0.0 0.0.0.0 16.1.1.1#user-interface con 0user-interface aux 0user-interface vty 0 4user privilege level 3set authentication password simple a#return1.4.3 分部路由器A的nat配置<P1>disp cur#sysname P1#super password level 3 simple a#local-user a password simple a local-user a level 3#tcp window 8#controller E1 1/0#controller E1 1/1#interface Aux0async mode flowlink-protocol ppp#interface Ethernet0/0ip address 16.1.1.1 255.255.255.252 ##interface Serial2/0clock DTECLK1link-protocol pppip address ppp-negotiatenat outbound 101#interface Serial2/1clock DTECLK1link-protocol ppp#interface NULL0#acl number 101rule 0 permit ip source 192.168.0.0 0.0.0.255rule 1 permit ip source 16.1.1.0 0.0.0.3rule 2 deny ip#ip route-static 0.0.0.0 0.0.0.0 Serial 2/0ip route-static 192.168.0.0 255.255.255.0 16.1.1.2 #user-interface aux 0user-interface vty 0 4authentication-mode localset authentication password simple a#return此处必须注意的一点是:acl中必须包括路由器B的上行口地址网段,文中是16.1.1.0/30网段。
IPSec与NAT穿越:解决地址转换对安全的影响导言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网络地址转换(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NAT)作为一种常见的网络技术,用于解决IPv4地址不足的问题。
然而,传统的NAT技术却给网络安全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IPSec与NAT的结合,以解决地址转换对安全性的潜在威胁。
一、IPSec基础知识IPSec是一种用于保护IP网络通信安全的协议套件。
它提供了认证、加密和完整性保护等机制,可以有效地保护数据的传输过程。
然而,当网络中存在NAT设备时,IPSec面临着一些挑战。
由于NAT会改变IP数据包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IPSec的原始加密和认证机制会受到影响,造成通信失败或降低安全性。
二、传统NAT的问题传统NAT将私有IP地址转换为公共IP地址,以实现多个主机共享一个公网IP地址。
然而,这种地址转换会破坏IPSec协议的数据完整性和安全性,导致通信失败或被攻击者利用。
原因在于,传统NAT对IP数据包进行了修改,使得其在传输过程中被修改的部分无法通过IPSec的认证机制。
三、NAT穿越的原理为了解决IPSec与NAT的兼容性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NAT穿越(NAT traversal)的方法。
NAT穿越利用各种技术手段,确保IPSec流量能够在经过NAT设备时保持其完整性和安全性。
其中,使用UDP封装(UDP encapsulation)是最常见的方法之一。
该方法通过将IPSec数据包封装在UDP数据包中,使其在经过NAT设备时能够正确识别和处理。
四、IPSec与NAT穿越的应用IPSec与NAT穿越的应用场景广泛。
例如,远程访问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是一种常见的应用。
在传统的VPN中,当用户位于私有网络内部时,若要访问公共网络,需要经过NAT设备。
IPSec与NAT穿越为VPN的使用提供了便利,使得用户可以安全地跨越NAT设备,实现远程访问。
IPSec与NAT穿越:解决地址转换对安全的影响概述:在当前网络环境下,网络地址转换(NAT)在实现地址共享和节省IPv4地址资源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NAT也带来了安全方面的隐患,尤其是对于建立虚拟专用网络(VPN)的安全通信。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IPSec协议被用于在穿越NAT的情况下确保VPN的安全性。
1. NAT的背景和安全风险NAT是一种通过替换网络数据包中的源IP地址和/或目的IP地址来实现多个主机共享单个公网IP地址的技术。
然而,NAT也带来了一些安全风险。
其中之一是与传输协议相关的问题,特别是在使用VPN进行远程访问和通信时。
2. IPSec的介绍IPSec(Internet Protocol Security)是一种网络安全协议套件,用于确保Internet上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IPSec提供了数据机密性、身份验证和完整性保护。
它可以在IP层对数据进行加密和解密,同时使用密钥交换协议(IKE)进行认证和建立虚拟专用网络隧道。
3. IPSec与NAT的挑战由于NAT修改了IP包中的源IP地址和/或目的IP地址,传统的IPSec协议在穿越NAT时无法正常工作。
这是因为IPSec中使用的IP地址信息和端口信息与NAT所修改的不一致,导致IPSec认证失败或通信中断。
4. NAT穿越技术和解决方案为了解决NAT对IPSec的影响,一些穿越NAT的技术和解决方案被提出。
这些方案包括:- NAT Traversal (NAT-T):通过使用UDP封装IPSec报文,使其能够穿越NAT,并在NAT后面建立VPN隧道。
- IKEv2的MOBIKE(IKEv2 Mobility and Multihoming Protocol):允许IPSec VPN客户端在动态地址情况下自动更新和切换传输地址。
- STUN(Simple Traversal of UDP over NATs):通过使用中间服务器解决NAT穿越问题,并通过STUN协议传输UDP流量。
ipsec nat穿越原理IPSec(Internet Protocol Security)是一种在网络通信中提供安全性的协议。
它通过加密和认证机制来保护数据的传输过程,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窃取或篡改。
而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则是一种网络地址转换技术,将私有网络内部的IP地址转换为公共网络地址,以实现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的通信。
在网络通信中,当需要在不同私有网络之间建立安全通道时,IPSec 和NAT穿越技术的结合就显得尤为重要。
IPSec本身并不兼容NAT,因为IPSec在传输过程中对IP头部进行了加密,而NAT则需要访问IP头部中的信息来实现地址转换。
因此,如果直接在经过NAT 设备的网络中使用IPSec,就会导致IPSec加密后的IP头部信息被篡改,从而无法正确解密,造成通信失败。
为了解决IPSec和NAT之间的兼容性问题,IPSec NAT穿越技术应运而生。
其基本原理是在经过NAT设备的网络中,将IPSec加密的数据包进行特殊处理,以便在经过NAT设备时能够正确解密。
具体而言,通过在IPSec数据包中添加额外的头部信息,将原始IP头部信息保存在额外头部中,然后在经过NAT设备时,NAT设备只对原始IP头部进行地址转换,而不对额外头部进行操作,从而保证IPSec数据包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在IPSec NAT穿越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两种情况:一种是在NAT 设备后端的主机是IPSec终端设备,另一种是在NAT设备后端的主机不是IPSec终端设备。
对于第一种情况,需要在NAT设备上配置IPSec穿越规则,以确保IPSec数据包能够正确穿越NAT设备并到达目标IPSec终端设备;对于第二种情况,需要在NAT设备上配置IPSec透明代理,以实现将IPSec数据包正确转发到目标主机上。
总的来说,IPSec NAT穿越技术通过在IPSec数据包中添加额外头部信息,保证了在经过NAT设备时数据包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ipsecvpn nat穿越研究前言:阅读本文的前提是读者已经非常熟悉ipsecvpn的原理以及配置,如果对上述技术不清楚的,请先学习相关资料,再阅读本文。
第一部分ipsecvpn nat 穿越原理ipsec使用两种认证技术:AH和ESP,下图是两种认证技术在传输模式(transport mode)和隧道模式(tunnel mode)下的包结构。
默认情况下,cisco使用隧道模式,也是推荐的模式。
从图中可以看出,不管AH使用传输模式还是隧道模式,认证的部分都包含ip包头,根据nat的原理,不管是哪种nat,都会改变ip包头的内容,一但认证的数据在建立隧道的过程中被修改过,则隧道不能建立,所以,使用AH认证方式是无法穿越nat的。
而ESP认证方式则不一样,在传输模式下,它不认证原有的ip包头,而在隧道模式下,它不认证新ip 包头(源地址和目的地址为建立ipsec的两个网关的地址,原ip包头的源和目的地址为实际发生数据传输的两个节点的地址),由于ESP认证的这种特性,使用ESP方式,可以穿越NA T,推荐的模式为:ESP隧道模式。
nat中的pat(最为常用的)方式需要使用传输层的端口,而ipsec里又没有端口号,如何让ipsec能够穿越pat?可以使用UDP封装(源端口和目的端口均为UDP 500),如下图(不采用TCP的原因是TCP头结构过于复杂,而且数据太长,开销大):建立隧道的发起方可以是PA T内部的vpn网关,也可以是PA T外部的vpn网关,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只需要让执行PA T的设备把目的端口为UDP 500的建立隧道请求,转发至PA T 后端的vpn网关,则ipsec可以穿过PA T建立隧道。
第二部分ipsecvpn nat 穿越实验1实验环境完成目标:●按照拓扑图要求连接各个设备●使用ipsec启用VPN,穿透NAT访问内网服务器2实验过程2.1配置基本配置,完成拓扑图,保证连通性mypc为192.168.2.11,server为192.168.0.112.2配置VPN1,启用IPSEC-VPN,使之成为VPN网关2.3配置NAT1,首先是配制普通的网络地址转换,然后配置NAT穿透,映射VPN服务2.4配置ISP,模拟运营商提供时钟2.5配置NAT2,首先是配制普通的网络地址转换,然后配置NAT穿透,映射VPN服务2.6配置配置VPN2,启用IPSEC-VPN,使之成为VPN网关3验证结果3.1用mypc测试其网关之外的路由发现,虽然不能ping通其他路由,但是却能ping通VPN网关,以及VPN网关下面的内网192.168.0.0网段3.2同时服务器端也可访问mypc3.3不止底层的ICMP协议,连应用层的服务也可以穿透3.4甚至是类似\\192.168.0.11这样的操作3.5我们来看下关于IPSEC-VPN的一些信息4总结VPN实现了局域网的对接,把广域网变得象局域网一样简单特别注明!本例子中两台nat路由器并没有完整的路由配置nat1中无ip route 192.168.2.0 255.255.255.0 192.168.3.1nat2中无ip route 192.168.0.0 255.255.255.0 192.168.1.1没有路由也能通信。
IPSec穿越NAT-实例IPSec穿越NATIPSec ×××有两种封装格式,⼀种是AH,⼀种是ESP,AH由于包含对数据包源⽬IP进⾏完整性校验,Nat是绝对不能部署的,否则,⽬的端在收到数据包由于完整性校验失败,⽽丢弃该数据包,⽽ESP可以部署Nat,却不能部署PAT,因为该数据包没有传输层报头,⽆法进⾏端⼝转化,⽽导致数据包被丢弃,Cisco 开发了⼀种Nat-traver(nat穿越)技术,⽤来解决这样的问题,通过在IKE phase1阶段协商的数据包中有个VID字段,⽤来表明该路由器是否⽀持Nat-traver,⽽在3,4个数据包通过交换NAT-D(⼀种由源IP和源端⼝或者由⽬的IP和⽬的端⼝号的Hash值),通过交换⽐较知道是否进⾏了Nat-traverse,从⽽在后续的数据包以后都会在IP包头后添加⼀个UDP/4500的报头,来实现PAT,以下是部署的配置实例!拓扑图R1配置crypto isakmp policy 10encr 3deshash md5authentication pre-sharegroup 2crypto isakmp key nat address 34.1.1.4ip access-list extended ipsecpermit ip 172.16.10.0 0.0.0.255 172.16.40.0 0.0.0.255crypto ipsec transform-set ipsec esp-3des esp-md5-hmacmode tunnelcrypto map ipsec 10 ipsec-isakmpset peer 34.1.1.4set transform-set ipsecmatch address ipsecinterface Loopback0ip address 172.16.10.1 255.255.255.0interface Ethernet0/1ip address 12.1.1.1 255.255.255.0crypto map ipsecip route 0.0.0.0 0.0.0.0 12.1.1.2R2interface Ethernet0/0ip address 23.1.1.2 255.255.255.0ip nat outsideip virtual-reassembly in!interface Ethernet0/1ip address 12.1.1.2 255.255.255.0ip nat insideip virtual-reassembly inip nat inside source list 1 interface Ethernet0/0 overloadaccess-list 1 permit anyip route 0.0.0.0 0.0.0.0 23.1.1.3ip route 172.16.10.0 255.255.255.0 12.1.1.1R3interface Ethernet0/0ip address 23.1.1.3 255.255.255.0!interface Ethernet0/1ip address 34.1.1.3 255.255.255.0R4crypto isakmp policy 10encr 3deshash md5authentication pre-sharegroup 2crypto isakmp key nat address 23.1.1.2 #是与NAT设备建⽴连接crypto ipsec transform-set ipsec esp-3des esp-md5-hmacmode tunnelip access-list extended ipsecpermit ip 172.16.40.0 0.0.0.255 172.16.10.0 0.0.0.255crypto map ipsec 10 ipsec-isakmpset peer 23.1.1.2set transform-set ipsecmatch address ipsecinterface Loopback0ip address 172.16.40.1 255.255.255.0interface Ethernet0/1ip address 34.1.1.4 255.255.255.0crypto map ipsecip route 0.0.0.0 0.0.0.0 34.1.1.3在R1设备上查看ipsec配置R1#show crypto sessionCrypto session current statusInterface: Ethernet0/1Session status: UP-ACTIVEPeer: 34.1.1.4 port 4500IKEv1 SA: local 12.1.1.1/4500 remote 34.1.1.4/4500 ActiveIPSEC FLOW: permit ip 172.16.10.0/255.255.255.0 172.16.40.0/255.255.255.0 Active SAs: 2, origin: crypto mapR1#show crypto isakmp saIPv4 Crypto ISAKMP SAdst src state conn-id status34.1.1.4 12.1.1.1 QM_IDLE 1001 ACTIVE在R2设备上查看nat转换R2#show ip nat translationsPro Inside global Inside local Outside local Outside global udp 23.1.1.2:4500 12.1.1.1:4500 34.1.1.4:4500 34.1.1.4:4500可以看到是重新封装的UDP4500端⼝在R1进⾏测试,完成实验R1#ping 172.16.40.1 source l0 repeat 10Type escape sequence to abort.Sending 10, 100-byte ICMP Echos to 172.16.40.1, timeout is 2 seconds: Packet sent with a source address of 172.16.10.1。
ipsec nat穿越原理IPSec NAT穿越原理IPSec(Internet Protocol Security)是一种网络安全协议,用于保护IP通信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然而,在使用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时,IPSec协议会遇到一些问题。
因为NAT会改变IP 数据包的源地址和目标地址,导致IPSec无法识别和解析数据包。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使用IPSec NAT穿越技术。
IPSec NAT穿越技术是一种通过NAT设备传输经过加密的IPSec数据包的方法。
它允许在使用NAT设备的情况下建立加密隧道,并且可以在不破坏数据完整性和安全性的情况下将经过加密的数据包传输到目标地址。
实现IPSec NAT穿越需要以下步骤:1. 在NAT设备上启用IPSec NAT穿越功能。
2. 在源主机上配置一个合适的隧道模式,以确保其与目标主机之间建立一个可靠的加密隧道。
3. 配置源主机和目标主机之间的网络连接,并确保它们都能通过NAT 设备进行通信。
4. 当源主机发送经过加密的数据包时,NAT设备会检测到该数据包,并将其转发到目标主机上。
5. 目标主机接收到该数据包后,使用预共享密钥解密数据包,并将其还原为明文数据。
6. 目标主机再将响应数据包发送回源主机,重复上述过程。
IPSec NAT穿越技术的实现依赖于UDP封装和NAT设备的支持。
UDP封装是一种将IPSec数据包封装在UDP数据包中的方法,以便能够通过NAT设备传输。
NAT设备需要支持UDP封装和解封装功能,以确保IPSec数据包能够正确地传输。
总之,IPSec NAT穿越技术是一种通过NAT设备传输经过加密的IPSec数据包的方法。
它通过使用UDP封装来克服了NAT对IPSec协议的限制,并且可以在不破坏数据完整性和安全性的情况下将经过加密的数据包传输到目标地址。
IPsecNAT穿越IPsecNAT穿越是一种网络技术,用于解决IPsec协议在NAT环境下的通信问题。
本文将介绍IPsecNAT穿越的背景和原理,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一、背景介绍在传统的网络环境中,IPsec协议已被广泛应用于保证网络通信的安全性。
然而,在存在网络地址转换(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NAT)的情况下,IPsec协议会面临一些挑战。
NAT会改变IP报文的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打破IPsec协议中源地址和目的地址的匹配关系,从而导致IPsec通信失败。
为了克服这一问题,人们提出了IPsecNAT穿越技术,旨在解决IPsec协议在NAT环境下的通信难题。
二、IPsecNAT穿越原理1. NAT Transparency(NAT透明)IPsecNAT穿越技术通过实现NAT透明,使得NAT设备能够正确地处理经过NAT的IPsec报文。
它在IPsec数据包中添加必要的信息来维护IPsec会话,使得NAT设备能够正确地转发IPsec数据包。
2. NAT Traversal(NAT穿越)NAT穿越是IPsecNAT穿越的核心原理之一。
它通过在IPsec报文中插入额外的头部信息,使得经过NAT设备的IPsec报文能够正常到达目的地。
三、IPsecNAT穿越的挑战尽管IPsecNAT穿越技术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一些挑战。
1. NAT类型的差异不同类型的NAT设备对IPsecNAT穿越的支持程度不尽相同。
某些NAT设备可能无法正确处理IPsec报文,导致通信失败。
2. 防火墙配置限制部分防火墙可能会对IPsec通信进行限制,从而影响IPsecNAT穿越的实现。
这需要对防火墙进行相应的配置,在确保安全性的前提下实现IPsecNAT穿越。
3. 性能影响IPsecNAT穿越技术会增加通信的复杂性,导致一定的性能影响。
在大流量的场景下,IPsecNAT穿越可能导致网络延迟增加和吞吐量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