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物价变动会计
- 格式:pptx
- 大小:230.89 KB
- 文档页数:54
物价变动会计理论基础
物价变动会计理论基础
物价变动会计产生的外在条件是物价持续地大幅变动,内在动因是来自资本保全和确定收益的要求。
在会计期内,企业的收入首先要保全资本,若有剩余,才是资本的回报,即利润。
(一)资本的概念
资本是所有者投入企业用于生产经营的货币和各种财产物资的货币表现,资本反映了企业净资产的规模和企业拥有的一定生产经营能力,也表示所有者投入企业一定数量的货币购买力。
受物价变动的影响,不同时期相等货币的购买力不同,不同时期同一资产的价格不同,为使所耗资产得到维护,资本分为财务(货币)资本和实物资本。
按照财务资本的概念,资本是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货币数量或购买力。
在物价变动的情况下,以货币表示的财务资本数额随着反映购买力水平变动的一般物价指数变动相应变动。
按照实物资本的概念,资本如同营运能力,被看做以每日生产量等为基础的企业生产能力,以与其相当的实物量表示,在物价变动情况下,实物资本的变动随企业拥有的具体实物个别物价水平变动而变动并计量。
物价变动会计的三种方法的比较北方交通大学 杨志姝一、产生原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物价受供求影响而上下波动成为一种必然的经济现象,而持续剧烈的物价变动,反过来又影响社会经济,进而严重影响到会计本身。
建立在币值稳定假设基础之上的原始成本—名义货币会计模式,是与金属货币流通相适应的,因此纸币流通从根本上动摇了币值稳定的假设,原始成本会计的弊端日益显露出来。
从理论上看,在物价剧烈变动时期,币值稳定假设已不再存在,配比原则失效,这就使得资产计价失真,利润计量不准确,使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大为降低。
从实践方面看,在物价显著变动时期,按历史成本记录的各项业务在会计期末必然又与其变动后的价格有所区别。
在这种条件下,不同时点的货币购买力是不一样的,而不同购买力的货币简单加总是没有意义的。
这就造成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降低,为此产生了物价变动会计。
二、内容物价变动会计,是利用一定物价资料,对企业会计报表和传统会计模式作出调整修正,以反映或消除物价变动对会计信息的影响所采取的会计程序和方法,从而保证财务报表的使用者,能够注意到物价变动对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等财务信息的影响。
概括地说,物价变动会计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沿袭了财务会计理论,也对财务会计理论具有相当的修正和补充作用。
针对理论问题,会计界提出了许多不同见解,但究其理论基础都源于资本保全理论。
资本保全分两种,一种是财务资本保全,它满足于资本货币数量的一致,也就是说在不考虑本期所有者分配的情况下,期末净资产的财务金额大于期初净资产的财务金额,就算实现利润。
另一种是实体资产保全,它抛开了资本的数量形式,而从实际价值考察会计主体的资本在实际价值上是否保持不变,即在不考虑本期所有者分配的情况下,企业的期末实物生产能力(或者经营能力)必须大于期初实物生产能力(或者经营能力),才算实现利润。
资本保全理论作为物价变动会计的基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不同的会计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以下三种主要的会计模式:①反映一般物价水平变动影响的会计模式—原始成本Π稳值会计模式(也叫一般物价水平会计);②反映个别物价变动影响的会计模式—现行成本Π名义币值会计模式(简称现行成本会计);③反映物价变动全面影响的会计模式—现行成本Π稳值货币会计模式(也叫现行成本与一般物价水平相结合的会计)一般物价水平法是指按一般物价指数将会计报表中各项数值加以调整,从而消除一般物价水平变动的影响,按货币的现时购买力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当前物价变动的状况与综述1物价变动会计在我国的提出我国最早提出物价变动会计是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当时我国经济正处于高通货膨胀期,因此会计学界提出将西方的通货膨胀会计计量模式引入到我国,建立我国的物价变动会计模式。
周忠惠1985在确定物价变动会计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物价变动的单项调整方法,在信息披露上提出编制反映物价变动的辅助报表。
苏锡嘉1987在周忠惠的基础上,提出了三种计量模式一般物价变动、特定物价变动和相对物价变动。
并认为物价变动会计的研究和借鉴似乎应着重于后两类模式。
曲晓辉1989从资本保值观出发,分析了物价变动会计存在的根源,同时分析在我国实施物价变动会计面临的困难。
彼特•西科德和苏锡嘉1990比较了中西方在物价变动的差异,基于我国国情,提出了对我国建立物价变动会计的六点建议。
阎达五,陈亚民1991建议分三个阶段建立物价变动会计准则,并提出选用不变币值调整基本报表。
2物价变动会计在我国的研究21我国早期物价变动会计的研究这一时期学术界就物价变动会计的计量模式、理论地位和理论基础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尝试解决在物价变动计量上存在的问题。
211计量模式傅磊1990将物价变动会计分为一般物价水平会计、现实成本会计和变现价值会计,并提出这三种模式都不能很好的反映物价变动对企业产生的影响。
随后,娄尔行1991提出了八种计量模式1原始成本名义货币;2重置成本名义货币;3可实现净值名义货币;4未来现金净流入量贴现值名义货币;5原始成本不变币值;6重置成本不变币值;7可实现净值不变币值;8未来现金净流入量贴现值不变币值。
并讨论了这些计量模式在不同状况下的适用性。
曲晓辉1990认为不论采取何种计量模式,企业在应用物价变动会计时都应把握五项基本定理,即面对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和技术变更时对企业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所产生的影响的一般定理。
从物价变动会计的适用性角度来看,它是随着人们对物价变动状况做出反应的强烈程度和范围广度的变化而变化,并且收到成本效益原则和现实可操作性的影响。
物价变动会计文献综述作者:王由由来源:《商情》2014年第26期【摘要】物价变动与合并报表、外币折算并称为财务会计的三大难题,是随着通货膨胀的不断扩大而产生的,是会计理论与实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解决物价变动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简要介绍了现行物价变动会计的基本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回顾了国内外物价变动会计的研究情况。
最后,对我国在新经济背景下的现实选择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物价变动会计,国内外比较,文献综述一、引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国家物价普遍上涨,尤其是到了20世纪70年代,整个欧美市场处于持续的“滞涨”阶段,大部分国家的通货膨胀率都达到或超过两位数。
物价的剧烈波动使得以历史成本和币值稳定为前提的传统会计受到挑战,严重削弱了财务信息的有用性。
因此,会计学界不断深入地研究如何在会计处理中消除物价变动影响,相应地也就渐渐形成了物价变动会计。
二、国外物价变动会计概述(一)美国。
最早研究通货膨胀的会计学家就是美国的H.W.斯威尼,他的著作《稳定币值会计》于1936年出版。
1963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发表了《报告物价水平变动的财务影响》研究报告,但因为当时美国年通胀率低于3%,所以未引起企业组织的重视。
1976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较为突然地发布了关于现行成本会计方面的会计报告,要求各大上市公司在所提供的财务报表中揭示有关重置成本信息。
这在当时引起美国会计界的很大震动。
与此同时,美国会计界的另一个重要的组织——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1979年颁布了“财务报表和变动价格”公告,要求财务报表应提供物价水平对会计信息影响的有关方法。
不久,美国出现了通货膨胀率逐渐降低的情况,因此,FASB于1986年发布了《财务报告与物价报告》,将对物价变动影响的补充资料的规定,由强制揭示改为自愿揭示。
(二)英国。
英国的物价变动会计也与美国一样酝酿了较长一段时间。
物价变动对会计的冲击和影响一、内容提要物价变动作为一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普遍经济现象,一直对历史成本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有一定的影响,在通货膨胀严重的情况下,在很大程度上会妨碍财务会计履行其职能有关物价变动会计的研究一直为西方各国所关注,在严重通货膨胀期间曾是会计界的热门课题。
随着西方国家通货膨胀率的普遍回落和物价变动会计模式的停止应用,人们对物价变动会计的研究热情逐渐减弱。
但是,经济形势瞬息万变,对于未来的物价走势我们难以预测,会计如何对待不可避免的物价变动的影响,正确计量资产,确认收益,保持资本,合理计算和分配利润,保证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以及正确合理地评价企业经营业绩,仍然是今后会计工作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本文介绍了物价变动概况并较详细地分析了剧烈物价变动对传统财务会计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物价变动会计产生的必然性、剖析和评价了主要的四种物价变动会计模式。
同时分析了我国会计实务中减轻物价变动影响的做法和物价变动会计模式未曾在我国付诸实践的原因。
最后指出了在当前世界范围内物价变动会计研究处于低潮的情形下,进一步研究物价变动会计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物价变动、会计信息质量、物价变动会计模式、研究意义一、课题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1.1研究背景传统会计一直采用历史成本的会计模式,即以币值不变假为前提,以历史成本原则为计价基础。
然而,在现实的经济发过程中,物价的大幅度变动是不可避免的。
物价变动对现行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均产生了较大的冲击。
在会计理论方面,通货膨胀或者是通货紧缩的存在,基本上否定了币值不变的会计假设,物价大幅度地持续上涨或下跌的情况,使历史成本原则缺乏现实基础,物价的大幅度变动,动摇了会计的计量属性。
在会计实务方面,物价变动导致企业报表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也无法正确反映投入资本的保全情况。
1.2研究目的及意义:1.2.1研究目的为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中国逐步与国际接轨。
第八章物价变动会计
内容简介:
一、物价变动会计概述
1.物价变动会计的概念
2.物价变动对会计的影响
3.资本保全与物价变动会计
4.物价变动会计的主要模式
二、一般物价水平会计
1.一般物价水平会计的基本原理
2.一般物价水平会计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3.一般物价水平会计评价
三、现行成本会计
1.现行成本会计的基本原理
2.现行成本会计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3.现行成本会计评价
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实物资本保全
2、现行成本会计
3、现行成本不变币值会计。
物价变动对会计核算旳影响及其对策研究内容提纲: 物价变动影响企业会计核算旳某些基本原则, 导致企业资产难以反应其真实价值, 收益难以反应其实经营成果。
为处理物价变动对会计核算旳影响, 本文提出了通过固定资产实行加速折旧、变化存货核算方式、建立“物价变动准备金”等详细方式, 以及针对不一样企业旳实际状况采用不一样方式旳物价变动会计核算方式等对策来处理这一问题。
物价因劳动生产率旳变化、货币价值自身旳变动、商品旳市场供求关系旳变化、垄断和竞争旳作用等诸多原因旳影响而发生变动。
文章分析了物价变动对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旳影响, 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切实可行旳减轻和消除这些影响旳对策。
物价变动, 会使以历史成本和币值稳定假设为基础编报旳财务报表失去真实性。
物价上涨导致低估资产、少计成本和虚计利润, 使企业处在清算状态;物价下跌, 导致高估资产、多摊成本和少计利润, 使企业秘密准备得以形成, 给国家税收带来损失。
怎样减少或消除物价变动对会计计量旳影响, 真实地反应企业旳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已成为会计领域旳重要课题。
关键词: 物价变动会计核算影响对策一、物价变动旳概念及分类1)物价变动旳概念。
物价亦即一般称谓旳价格,指商品、劳务价值旳货币体现。
一定单位旳货币购置商品或换取劳务旳数量即为货币购置力。
在物价上升时,持有一定数量旳货币额可购置旳商品、劳务数量就会减少,即货币购置力下降;反之,货币购置力上升。
在习惯上,我们将这种商品、劳务价格旳变动或者货币购置力旳变化称为物价变动。
2)物价变动旳分类。
物价变动按变动范围, 可分为综合变动和特定变动两类。
综合变动反应货币单位旳价值增高或减少。
特定变动反应某一特定商品价格旳增高或减少。
综合变动和特定变动是互相依存而不是互相排斥旳。
综合变动以特定变动为基础, 反过来又对特定变动施加影响。
特定变动范围旳扩展和程度旳加深足以导致综合变动, 但它最终又会受到综合变动旳影响。
物价变动按变动方向, 可分为物价上涨和物价下跌两类。
浅论物价变动对会计核算的影响及消除对策(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论文关键词:物价变动会计核算影响对策论文摘要:物价因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货币价值本身的变动、商品的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垄断和竞争的作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动。
文章分析了物价变动对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影响,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减轻和消除这些影响的对策。
物价变动,会使以历史成本和币值稳定假设为基础编报的财务报表失去真实性。
物价上涨导致低估资产、少计成本和虚计利润,使企业处于清算状态;物价下跌,导致高估资产、多摊成本和少计利润,使企业秘密准备得以形成,给国家税收带来损失。
如何减少或消除物价变动对会计计量的影响,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已成为会计领域的重要课题。
一、物价变动的概念及分类1.物价变动的概念。
物价亦即一般称谓的价格,指商品、劳务价值的货币表现。
一定单位的货币购买商品或换取劳务的数量即为货币购买力。
在物价上升时,持有一定数量的货币额可购买的商品、劳务数量就会减少,即货币购买力下降;反之,货币购买力上升。
在习惯上,我们将这种商品、劳务价格的变动或者货币购买力的变化称为物价变动。
2.物价变动的分类。
物价变动按变动范围,可分为综合变动和特定变动两类。
综合变动反映货币单位的价值增高或降低。
特定变动反映某一特定商品价格的增高或降低。
综合变动和特定变动是相互依存而不是相互排斥的。
综合变动以特定变动为基础,反过来又对特定变动施加影响。
特定变动范围的扩展和程度的加深足以导致综合变动,但它最终又会受到综合变动的影响。
物价变动按变动方向,可分为物价上涨和物价下跌两类。
现行商品或者劳务的价格高于它们以前在同一市场上的价格,称为物价上涨;现行商品或者劳务的价格低于它们以前在同一市场上的价格,称为物价下跌。
物价持续较大幅度的上涨,称为通货膨胀。
随着世界经济的持续发展,通货膨胀已成为世界上众多国家的共同问题,我国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