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第四节 人与生物圈》
- 格式:pptx
- 大小:27.52 MB
- 文档页数:47
人与生物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人口增长的趋势及特点。
2.举例说出人类活动对生物圈所造成的巨大影响。
能力目标:1.解读相关图表,分析人口的增长趋势与特点。
2.提高阅读分析,提取信息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巨大影响,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确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1.人口的双重属性;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的相互关系。
2.大气污染产生的原因、危害性;水污染产生的原因、危害性。
3.保护野生生物的重要意义。
保护野生生物的各项措施。
【教学准备】1.指导学生分成三组,明确组长及组员名单。
2.布置调查任务:①控制人口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②环境污染如何介绍和治理。
③物种资源对环境的意义。
小组讨论: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有什么?面对这些问题,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公民,我们应该怎样要求自己的行为?3.每组选一个标题(彼此不重复)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做成幻灯片(最好图文并茂),在课堂上汇报。
小组讨论内容每个同学都要做好发言的准备。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
1.我们已经学过了生态系统,了解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环境是如何协同工作,和谐共生的。
而人作为一种“高级动物”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比起其他动物有什么不同呢?2.展示图片:青山-绿水-蓝天-小鸟的天堂-繁华的都市-拥挤的人群-密集的厂房-高丽的排污烟筒-污水-灰蒙的天空-垂死挣扎的小鸟。
3.通过这些图片大家看到了什么?人类再创造巨大财富的同时,人类活动对于生物圈的影响也是巨大的,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人与生物圈”这个看似遥远庞大却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命题。
二、认识生物圈。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生物圈的范围包括的范围有大气圈底部,全部水圈,岩石圈的上部。
(一)人类活动会对生物圈产生影响。
1.人口增长。
2.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岩石圈、水圈、大气圈。
3.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二)保护生物圈是全人类的责任,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各种生物的共同家园。
八年级生物第四节知识点生物是一门涵盖广泛的科学学科,研究的是生命的各个层面,从单细胞的微生物的生理、积累到复杂的多细胞生物的结构、功能和行为。
在八年级生物的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到一系列的知识点,包含了生物学中一些重要的概念和原理。
本文将介绍八年级生物第四节的知识点,旨在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生命的奇妙之处。
一、遗传遗传是生物学中最为基本的概念之一,它指的是父母将自己的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的过程。
生命的遗传信息被编码在生物分子DNA(脱氧核糖核酸)中,包含了个体的所有基因信息。
基因决定了个体的遗传特征,如眼睛颜色、身高、性别等等。
二、基因基因是控制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它是细胞内DNA的一部分。
每个基因都包含了一条DNA序列,它可以编码蛋白质或调节其他基因的表达。
基因的不同组合导致了个体之间遗传特征的差异。
三、染色体染色体是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存储和传输遗传信息的主要载体。
在人类中,每个细胞核都包含了46条染色体,这些染色体分别来自母亲和父亲的遗传物质。
四、基因型和表型基因型是指个体基因的总和,包括了携带的所有基因。
表型则是基因型在环境作用下所表现出的外部形态和特征。
一个基因型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表型,这是由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环境因素决定的。
五、遗传变异和突变遗传变异指的是一个基因型在后代代际之间的差异化。
它可以被自然选择驱动,以导致适应不同的环境因素。
而突变则是指DNA的插入、缺失或改变,它可能会导致新的表型特征出现。
六、基因技术生物技术利用生物体自身的化学、工程学和计算机学等知识,通过研究、探索、改造和利用生命系统,制造出有价值的生物产品或对现有的生物体进行改造和设计。
基因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可以用来诊断病情、治疗疾病、生产药品等。
七、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体系,由生物和非生物因素一起构成。
生态系统被认为是自然界和人类活动之间的交互区域,它包括了不同层次和规模的组织类型,如生态群落、生态圈、生态区域等等。
14.4人与生物圈预习案一、预习目标及范围1、预习目标(1)了解生物圈的组成(2)学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3)学习怎样保护生物圈2、预习范围教材第十四章第四节内容二、预习要点1.今年五月,惠安一海域发生赤潮导致的鲍鱼大量死亡.产生赤潮的原因是________.2.生态系统是指在________内,________ 与______所形成的统一整体.有“绿色水库”之称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_,在城市生态系统中,________起重要的支配作用.三、预习检测1、“低碳生活”和“低碳经济”正在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成为人们所期待的最为主导的生存和发展方式,以下关于“低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低碳”指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过低B.二氧化碳排放量过大容易导致地球出现温室效应C.尽量减少塑料袋的使用量,遏制白色污染是转向“低碳生活”的途径之一D.“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2、“低碳生活”和“低碳经济”正在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成为人们所期待的最为主导的生存和发展方式,以下关于“低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低碳”指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过低B.二氧化碳排放量过大容易导致地球出现温室效应C.尽量减少塑料袋的使用量,遏制白色污染是转向“低碳生活”的途径之一D.“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3、汶川大地震将改变部分珍稀动物的食物结构和生活习性,直接导致其数量的减少,并造成了生态功能的下降等。
为了保护这些特有物种,你认为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 ) A.就地保护 B.易地保护 C.建立自然保护区 D.严格控制污染探究案一、合作探究水污染的主要根源是________,工业废水,________污水,农业、化肥等都会污染水环境.二、随堂检测1、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和缓解全球温室效应危机的重要措施分别是()A.煤、石油、天然气大量燃烧;营造森林绿地B.SO2等有毒气体的大量产生;种植夹竹桃等能大量吸收SO2的植物C.人造含氟制冷剂的泄漏;采用无氟制冷剂D.汽车和工厂排放的废气和烟尘;收取排污费,限令整改2、修剪下的行道树枝叶不就地焚烧,而用于栽培蘑菇等,其意义是( )①减少城市大气污染②将城市垃圾变成有用的资源③减少城市垃圾总量.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3、据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综合检测结果,2012年5月初日照以东海域出现赤潮,最大面积106.3平方公里,你认为以下哪项不可能是“赤潮"发生的原因( )A。
人与生物圈
【学习目标】
1.确定保护生物圈的意识,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2.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学习重难点】
1.确定保护生物圈的意识,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2.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学习过程】
一、复习
1.生物圈的范围包括什么?
2.为什么说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二、练习
1.我国东海多次发生赤潮,给海水养殖业带来重大损失。
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产生赤潮的原因是()
A.大气中的C02增多B.工业和生活废水大量排人海洋
C.树木的大量砍伐D.海洋石油的开采
2.森林遭到严重砍伐后,人类的生存环境可能发生()
A.水土流失B.气候变化
C.生物多样性受损D.以上都有可能发生
3.对一块稻田内青蛙数量的统计结果显示,1998年至2000年,青蛙数量减少了一般。
请分析并回答:
(1)青蛙减少的原因可能是?
(2)有人爱吃青蛙肉,就随意捕捉青蛙,这可能引起什么后果?(3)日常生活中,你在保护环境、防治污染等方面可以做些什么事情。
人与生物圈-北京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物圈的定义及生物圈的结构;2.理解生物圈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重要性;3.掌握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环境的影响;4.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珍视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第一节生物圈概述1.引入生物圈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生物圈的概念;2.介绍生物圈的结构,包括大气圈、水圈、土壤圈和生物圈;3.引导学生理解生物圈的基本概念、要素和特点。
第二节生物圈与人的关系1.引导学生了解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与生物圈的关系;2.介绍人类对生物圈环境的影响,并引导学生思考人类生活方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3.探讨人类应该如何处理好生态垃圾、生态旅游等环保问题。
第三节生物圈多样性保护1.引导学生了解生物圈中的生物多样性;2.介绍生物圈多样性的重要意义;3.引导学生了解生物圈多样性的威胁因素,并让学生自主思考生物圈多样性保护的策略和方法。
三、授课进度与方法:1.第一节课:介绍生物圈的概念和结构,以讲解和知识点的形式为主,采用课前课后思考三分钟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生物圈基本概念的理解;2.第二节课:引导学生思考人类生存发展与生物圈的关系,通过示例讲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探究问题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生态环境的了解;3.第三节课:引导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同时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和策略,以互动交流、小组合作等多种方式促进学生思考和分享。
四、课后作业:1.学习生物圈概述、结构和基本要素;2.思考人类生存发展与生物圈的关系,写一篇有关环保的文章;3.了解生态保护的各种方法和策略,找出并介绍至少两种生物圈环保的案例。
五、教学反思:本课程主要针对北京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的学生进行,课程内容严谨,旨在培养学生对生物圈的认知和理解,同时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方法多样,将课上的知识点和概念引导学生在课下进行思考和探究,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辨能力。
同时结合案例分析等形式,直接引导学生对生物圈环境的保护进行实际操作和思考,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更有利于学生对此方面的了解和积累。
《人与生物圈》习题一、选择题1.关于生物圈稳态自我维持的原因中,不.正确的是( )A.太阳能源源不断,是维持生物圈正常运转的动力B.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为生物生存提供了必需的物质C.生物圈具有多层次的自动调节能力D.CO2的增加必定破坏生物圈的稳态解析:生物圈是个开放的系统,需不断补充太阳能,因为生态系统是个能量耗散系统。
生态系统从物质方面来说是个自给自足的系统,因为生物圈中的物质能循环利用;只有当大气中CO2的增加量,远远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范围,才会导致生物圈稳态的破坏。
答案:D2.生物多样性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遗传信息的多样性B.蛋白质的多种多样C.物种的多样性D.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
生物多样性包括三方面的内容:遗传(基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遗传(基因)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基础,只有基因的类型丰富,生物的种类才丰富,丰富的物种和多样的无机环境,构成多样的生态系统。
答案:A3.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上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共同组成生物多样性B.许多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间接使用价值C.建立植物园、动物园等措施属于就地保护D.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反对对野生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解析:A项对生物多样性概念的表述缺少了生态系统层面;B项所述间接使用价值应为潜在使用价值;C项所述措施为迁地保护。
答案:D4.如图所示为生态系统硫循环示意图,图中方框表示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圆框表示非生物成分。
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图中表示绿色植物的是a,d表示大气中的SO2B.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火山爆发是d的三个主要来源C.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SO2排放到大气就会导致酸雨D.c→d和c→e都表示的是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解析:由图可知:a为生产者,b为消费者,c为分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