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7
美术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美术教学过程始终具有教育性,这已是不争的事实.美术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意志,因此美术教学应做到“教、学、练、育”四结合,以全面发展的观念来育人。
一个有责任心的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努力发挥美术教学的素质教育功能,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做好育人工作。
美术教学中的素质教育,主要应包括以下几方面:一、加强思想品德教育1、挖掘教材本身的思想性美术课渗透德育的关键在于挖掘教材本身的思想教育因素,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如:在引导学生绘画,《淅沥的小雨》、《我的新朋友》、《鲜花送老师》这些思想性鲜明的课时,要直接渗透并着意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团结友爱,助人为乐,尊敬师长的品质。
面对那些思想性不太明显的教材内容,要下大功夫备课,充分了解教材特点,深挖教材潜在的德育内容,联系实际加以补充,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提高品德修养。
如:我在讲授《会动的小纸人》这节课时,联系我国动画片事业的发展,启发学生树立为祖国的腾飞而努力学习的远大志向。
2、充分利用写生阵地写生课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点。
学校、街道、马路、田野、河畔这些环境既是很好的写生素材,又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有利阵地。
如,马路是学生熟悉的交通景象。
我在指导学生写生《繁忙的交通》时,先引导学生观察,体会马路对人们的重要性;随后通过讲述马路近几年的发展史,帮助学生树立热爱祖国、热爱生活、遵守交通规则的美好情感。
3、紧密结合学校德育活动。
为了配合学校“国情教育”活动,我设计了一幅记忆画——《我爱故乡》,引导学生对比家乡的昨天、今天、明天的巨大变化。
让学生按照绘画要求进行创作。
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自己找家乡的美好事物和巨大变化,自然而然地受到了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教育。
又如,我在讲授《用画来写信》一课时,我结合每年元旦之前学生要互赠贺卡这件事,让学生加工制作成各种贺年卡。
同时通过启发提问:“精美的贺年卡应该送给谁?”进一步对学生进行团结友爱、尊敬师长、勤俭节约、不乱花零钱的品德教育。
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美术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美术教学中,我认为应该注重以下几点: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美术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对周围环境的观察能力,以及通过画笔表现出自己的思想和感受的能力。
2.强调创造力的重要性。
美术教学应该鼓励学生思考问题,发挥想象力,探索新的表现方式。
3.注重实践。
美术教学中,学生应该多加实践,通过不断的实践来提升自己的技巧和能力。
4.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美术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他们发掘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并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5.引导学生欣赏艺术。
美术教学还应该引导学生欣赏艺术,让他们了解艺术的历史和发展,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6.注重国际化的视野。
当前,我们生活在一个越来越全球化的世界,美术教学也应该注重国际化的视野,鼓励学生探索世界不同文化的艺术形式,增强他们的跨文化理解能力。
7.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美术教学不是孤立的,它与其他学科密不可分。
我们应该加强美术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的同时,也能更好地理解其他学科的知识。
8.注重实用性。
美术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它还应该注重实用性,让学生能够通过学习美术来提升自己的实际能力,比如设计能力、创意能力等。
9.关注教学方法的创新。
美术教学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在感受艺术的同时,也能更好地学习美术。
10.关注学生的健康。
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学生的健康,确保他们在安全的环境中学习美术。
11.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美术教学中,我们应该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鼓励学生通过团队合作来完成作品,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12.注重环保意识的培养。
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环保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的同时,也能关注环境保护,做出自己的贡献。
总之,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强调创造力的重要性,注重实践,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导学生欣赏艺术,注重国际化的视野,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注重实用性,关注教学方法的创新,关注学生的健康,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注重环保意识的培养。
素质教育基础上的小学美术教学分析一、引言美术教育是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教会学生画画,更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人们对于素质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而美术教育正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如何在素质教育的基础上进行小学美术教学,是当前美术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素质教育的概念出发,分析素质教育基础上的小学美术教学,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二、素质教育的概念及意义素质教育是指以培养学生的品德、智慧、身心、审美等各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活动,它要求学校不仅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更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在当今社会,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为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这些都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素质素养。
在素质教育的实施中,美术教育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美术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更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这些都是素质教育所要求的。
在素质教育的基础上进行小学美术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素质教育基础上的小学美术教学的现状目前,我国小学美术教学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教学内容单一,侧重于技巧的训练,忽略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是教学方式较为呆板,教师以灌输式教学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缺乏思维的活跃。
三是学校美术教学条件差,缺乏艺术品和艺术氛围,导致学生的审美情趣不能得到充分培养。
这些问题都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和美术教学的发展。
四、素质教育基础上的小学美术教学的策略1.拓宽教学内容,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在素质教育的基础上进行小学美术教学,应该拓宽教学内容,不仅注重绘画技巧的训练,更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想象、表达等方面的培养。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艺术形式,如绘画、手工、雕塑等,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艺术综合素质。
2.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素质教育基础上的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审美素质教育”——中小学美术教育应解决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审美已经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话题,以审美为中心的各种活动不断涌现,反映了人们对审美素质的重视。
中小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主力军,其审美素质也成为关注的焦点,尤其是中小学美术教育应该如何进行审美素质的教育,是美术教育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中小学美术教育应如何进行审美素质教育的问题。
一、认识审美素质教育审美素质是指人们在美的领域里的各种认知、知识、技能、情感和态度,是人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学习而逐渐得到的,是每一个人的素质和修养的体现。
而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的美术意识与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美术能力和创作能力,以及美术历史文化知识和艺术鉴赏能力的过程。
审美素质教育则是将美术教育中所需培养的各种能力和素质进行整合,使其成为一种系统性的教育。
在中小学阶段,对于学生来说,审美素质教育应该以启发、引导、培养学生自身的审美能力为主线,让学生形成独立而自信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
具体而言,应当注重知识普及、情感体验和实践操作三个方面的培养,使其具有一定的艺术理论和文化底蕴、良好的情感体验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现状分析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审美素质教育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 教育目的单一,重视考试结果而忽视审美素质教育在当前教育体制下,教育目的主要为考试成绩和升学率,注重的是学生在知识层面的掌握和技能的培养。
而审美素质教育往往是以艺术作品的创作和欣赏为主,成为了一种“附加目的”。
在班级里,老师更注重的是学生在考试时的得分,忽视了学生在审美素质教育上的培养。
这导致了学生在迎峰度的时候只关注于成果,而忽视了过程,以及其所需要的审美素质。
2. 教学内容单一,缺乏多元性美术教育往往更注重对学生基本的绘画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艺术之美的多元性。
教师们常常将教学重点放在线条的组合、线条颜色的运用等,而忽略了艺术的本质,这也造成了教学内容的单一化。
结合当前艺术市场的需求,学生所接受的美术教育的规律性在于,对于近似“卡通”的绘画技法的追求,又对于“手工制作”的追求,忽视了艺术作品的多元性,缺乏理性的品相欣赏。
美术教学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难点和细节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美术教育的重视和需求的增加,美术教学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工作逐渐得到关注和重视。
在实际的美术教学工作中,不仅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需要注意一些难点和细节,以保证教学效果和质量。
以下是2023年美术教学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难点和细节:一、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
要注重发掘学生的潜能和特长,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适合学生的教学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帮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和个性,实现最大化的发展。
二、提高绘画技能和素描基础绘画技能和素描基础是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需要不断提高的方面。
教师要注重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和素描基础,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实践,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和美术素养。
同时,教师需从教育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修正,不断提升绘画技能和素描基础,达到更高级的水平。
三、加强美育教育美育教育是通过美术教学,使学生进行整体观察、思考、想象、表达等美育活动的过程,以此综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培养学生情感认知、审美能力、创造思维能力等方面来加强美育教育。
同时,还要让学生接触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并引导学生进行感悟和思考。
通过美育教育,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和自我实现。
四、注重美术教学的实践与应用美术教学的实践与应用是美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教师应注重实践教学,通过实际操作,加强学生们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们的绘画技能。
同时,还应加强应用教学,将美术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到美术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们的实际操作与应用能力。
五、关注新技术应用和视觉创意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带来了更多美术教学的可能性和创新空间。
教师应关注并合理应用新技术,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和创新空间。
关于高校美术专业教学中素质教育问题的思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美术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在高校美术专业教学中,素质教育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就高校美术专业教学中素质教育问题进行一些思考和探讨。
一、素质教育的概念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是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指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生命力等方面的教育,是一种全面、系统、科学的教育模式。
在高校美术专业教学中,素质教育的目标是通过全面的学科知识教育和专业技能培养,使学生具备高度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和敬业精神,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职业的要求。
二、高校美术专业教学中素质教育的问题1. 学科知识教育和专业技能培养不足高校美术专业教学中最根本的任务是学科知识教育和专业技能培养。
然而,在实践中,很多高校的美术专业教学仅注重学科知识教育,而在专业技能培养上则存在短板,并没有真正的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学科知识教育作为高校美术专业教学的重中之重,是学生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素质。
而专业技能培养则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
专业技能培养的核心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并能够将实践经验转化为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以支撑其未来的职业发展。
2. 缺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总体性思维在高校美术专业教学中,只注重特定技艺和程序化的知识,缺乏整体性思维的培养,所以背离素质教育的目标。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更多注重自己的创造力,要善于发现并多层次地体验事物,去领悟和理解事物的内涵和生命的力量,并能够通过创造和创新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个性。
学生应该具备高度的综合素养,通过美术知识的不断积累,进而形成自己的独特思想和创作方式。
3. 优良传统的缺失高校美术专业教学中由于只注重现代美术学的发展和变革,优秀的传统研究遗漏,导致学生往往缺乏对传统艺术的了解与理解,忽视传统艺术的贡献和价值。
优秀的传统研究能够对现代美术的发展和审美价值提供深入的启迪和启发。
美术教学中的素质教育一、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和想象力美蕴藏在人类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清新秀丽、五彩缤纷的大自然是人类美育的摇篮,教育和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善于观察和发现美的东西,是进行美的创造的最原始的动力。
艺术创造来源于生活,美术课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和能力,让学生在观察生活中逐步去体验和创造性的表现生活中的美,因此,在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提高学生观察能力中不断地提高他们的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
如讲授《生活中的线》时,我就启发学生去观察自然界中各种美丽的线。
对于农村学生而言,那些常见的倾斜的梯田组成的线,流畅自然又富有动感;还有初春的原野上一棵棵的嫩苗、一行行的田垄,都是点和线组成的一幅幅井然有序的画面,呈现出一种节奏美和韵律美,这样就培养了学生对自然美的认识,并了解自然界中的线不仅本身具有美感,而且是艺术创作的最原始材料。
与此同时,也使学生知道线在美术作品中作为一种表现手段被广泛地运用,进一步启发学生学习线造型的方法。
因此,美术教学中应启发学生要学会观察周围的事物,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做生活的有心人,让学生自己不断发现美和感知美,从而达到创造美的目的。
二、培养学生的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鉴赏力美术教学的宗旨就是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对一幅好的作品要有一定的鉴赏能力,能从作品的点、线、面、明暗、色彩、对称和均衡等方面获得美感,并加以借鉴、应用。
要求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多加强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观赏,同时教师要用艺术的语言、生动的描述,使学生真正领略作品的美。
如在欣赏美术课《音乐家》时,教师要让学生了解这幅画中表现的是三位正在表演的音乐家,音乐家们虽然各自的表演姿态不同,但神态都是愉快欢乐的;要学生体会这幅画的可贵之处就是色彩的运用,从而使学生掌握色彩的自然美,了解色彩也能使作品中的形象更加生动、完整和揭示主题。
又如欣赏画家齐白石的中国画《蝴蝶》时,要让学生理解作品为什么要空出大片的图画呢?无疑是通过对画面上角蝴蝶的细微刻画,使人联想出空白背景的天空之辽阔,省略笔墨的虚处同样成为画面形象的组成部分,是对虚实互用原理的成功运用,从而让学生真正领略作品的美而能加以借鉴。
素质教育下美术教学的几点思考
素质教育下的美术教学素质教育的概念提出以来,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界的热点话题。
在素质教育的框架下,美术教学也被赋予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美术素养,更可以通过艺术的力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首先,美术教学要注重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培养学生的主观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创造力去表达自己的想法,运用自己的技巧去创作,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其次,美术教学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观,通过引导学生去研究艺术史,了解艺术家的作品,去欣赏各种艺术形式,以及探索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观,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美术教学要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中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比如要引导学生探索各种艺术材料,研究各种绘画技巧,研究各种雕塑技巧等,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总之,素质教育下的美术教学要注重艺术创造力、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创新能力的提高,使学生能够在艺术的路上走的更远,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素质教育基础上的小学美术教学分析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理念的进步,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的培养。
在素质教育的框架下,小学美术教学如何开展,如何与素质教育相结合,成为了教育界和美术教师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素质教育的理念出发,分析小学美术教学的基础和特点,探讨如何在素质教育的理念下开展小学美术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个性特长的培养。
1. 小学美术教学的目的和特点小学美术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和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修养。
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美术修养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对其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美术教学需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小学美术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审美能力,强调个性化教学和多元化评价。
小学美术教学应当注重学科融合和跨学科教学,促进学科的整合和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
二、素质教育理念下的小学美术教学策略1. 提倡探究式学习在素质教育的理念下,小学美术教学应当提倡探究式学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自由的创作空间和丰富的艺术资源,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和交流,深入探究艺术的奥秘和美的内涵,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2. 引导情感表达在素质教育的框架下,小学美术教学应当注重情感表达,引导学生通过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展示自己的个性和特长。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和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进行情感表达的艺术创作,提高学生的情感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操和审美情趣。
3. 培养创新意识4. 强调实践体验5. 鼓励多元评价在素质教育的理念下,小学美术教学应当鼓励多元评价,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的培养。
素质教育基础上的小学美术教学分析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推行,小学美术教育也逐渐向着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
为目标转变。
本文将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小学美术课程设置、美术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四
个方面对小学美术教育进行分析。
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美术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美术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理解能力,提高其艺术素养。
而素质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
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和表达。
小学美术课程设置应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小学美术课程应包括色彩、造型、绘画、
剪纸、手工等内容,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不同艺术形式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可以结合学科教学开展跨学科的美术教学,让学生在学习其他学科的同时也进行美术创作,提升学科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小学美术教学方法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传统的美术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对形式
的模仿和技巧的训练,而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可以通
过提供丰富的艺术素材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和思考。
鼓励学生进行合
作学习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创作思路和成果。
小学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
通过合理
的课程设置、创新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素质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初中教师,免费下载。
欢迎访问素质教育是中国教育一次重大变革。
素质是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个经典概念/素质教育的关键在课堂教学。
因为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阵地,教育教学活动是发生在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课堂教改是素质教育主要渠道。
“娱乐是花,务实是根,如果要欣赏共的美丽。
必须先加强根的牢固。
”这是爱迪生的一句至理名言。
我认为同样适合于我们教学工作,优化课堂教学是我们根据所在,为了培养适应新时代需要的综合性素质人才,我们美术教育工作者如何摆脱以技法传授,技能训练为主线的传统美术教学模式,而适应时代素质教育的要求呢?我认为,在小学阶段应当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素质、丰富的想像力、创造性的思维以及实践经验这几个方面着手,小学教育是教育的基础,美术发挥了审美、认识、教育的功能。
素质教育有它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表现
在目前的小学课程中,很多人(包括从事美术教育的工作者)忽视了一种现象“儿童现象”、“儿童美术”也可说是一种生态现象。
因为儿童在一个人的生命阶段有着它独立存在的意义。
幼儿绘画并非是纯粹意义上的的图画完成,它的稚
拙、天真和浪漫是成年人无法企及的。
《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一书中提出的“不教而教”的隐性教育方式与美国男儿恩菲德所倡导的“儿童中心论”如出一辙。
在知识的海洋中,教师与学生都应该是“探索者”,而教师应该对进行探索的学生提供帮助和支持,成为一个好的“导航者”。
普通模式的“教”实际上是伤害儿童创造力或将成人标准强加儿童。
我认为“教”不要过早地用技法规范学生,应当启发、引导他们,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习惯。
通过优秀的美术作品欣赏让他们心目中的形成的一个潜意识。
再从他们平时的一些习作,精选一些好的作品鼓励他们,引导他们发展的方向。
在课堂教学中,始终要把握“大处着眼,小处着笔”,这样对学生良好的美术习惯及健全的艺术素质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艺术养成。
艺术是生活的升华和提炼,一个优秀的美术工作者千万不要忘记,美术不仅仅只是绘画,各门学科之中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所以作为教师,首先要丰富自己的知识,历史人文、自然、电脑科技等,这样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漾才会游刃有余,为学生树立一个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健康良好的形象,感染和激发学生对艺术的追求。
二、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及创造性思维转变
传统的美术教育多是围绕着“看画”和“绘画”为主要内容展开的,美术真正的意义在教学中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学生
仅有的一点灵感也逐渐在临摹中泯灭。
当然临摹作为基础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必需的,但在小学阶段,即使临了也要有其独特的个性,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开发,是现代美术教育最主要的特征之一。
例如在《设计花伞面》的一课中,介绍花伞的功用花伞不只是为了实用,还起作美生活的作用,是物质文明的表现又为精神文明增辉添色,提供一些化伞面的照片和实物,然后把这些资料放置一边,不让学生有可临的对象,展开他们的丰富想像,调动各种感官的积极性,更好的培养学生想像力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关心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怀,提高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三、正确对待儿童绘画、美术教育观的转变
对于学生作品的评价要由注重结果到注重过程的转变,始终给予激励和表扬,作为一史教师千万不要吝啬一句表扬的话。
如你画的真捧,你的色彩真漂亮,你比教师画的好等等。
俗话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学生会因此得到鼓舞,给每一个学生留下成功的机会和希望,对平时学生作业中一些优秀作品和有进步的作品有语言激励和表扬,在各班轮回展示,让他们有一种成就感和荣耀。
记得有一个学生把麻雀画成像凤凰一样,并用了很多色彩进行装饰,我认为这就是创造。
儿童画是一种儿童特有的语言,是儿童对现实世界的态度和认识,是儿童与我们交流的一种工具。
我们只有努力支
理解并认识其意义,从过程入手,建立新的评价方法,这样才能使学生们焕发了灿烂的光芒。
小学美术课堂中对学生的评价,不要过于追求结果,而要看重学习过程,否则会限制学生的创造思维,也不要限制材料工具与表现形式,让学生有一个自我表现的空间。
例如,我在教学中对学生作业的评定分两个方面,一是创造性评定,二是美感效果评定。
一个学生,也许他的独创性很强,但是他的技能上不够娴熟,未能表达出很好的效果。
之所以我对他有较高评价作为优秀作品展示给学生们,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让他们美术发自内心地产生趋向性兴趣。
作为一名教师最成功的一点,我觉得就是能够使学生对你所教的科目兴致勃勃,趣味盎然,也就容易达到我们教学目的。
四、美术课堂要注重培养学生实践经验
我认为小学美术教学并非是专业教育,也不是为了培养专业画家,最主要一点是培养专业画家,最主要一点是培养学生手脑结合的能力与生活实践经验。
从我执教的美术教学课堂中,我发现能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们学习积极性的是“手工课”,这也是与儿童心理特点分不开的,因为儿童天性爱玩,从玩的过程中能够掌握一门知识和技能,何乐而不为呢?例如“小花篮制作”、“制作陶杯”、“玩具不屋”等等,这些孩子们长大了有的也许是工程师、科学家,而有的也只是一般工人,但是他们从小都接受过这些
方面的学习,这浊对他们未来的成就有所帮助吗?我在网上看到一个新闻:“清华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讲的是有家公司应聘人才,一百多人中聘落选了,其根本原因是现在的提供社会需求,能力的培养将是未来社会的一个重大课题。
小学美术教育在教改中是比较突出和明显的,素质教育发挥了巨大的优势。
另一方面,我谈谈素质教育在美术教学实施中的难点所在。
一般人普遍认为学生们都会热衷于美术,喜欢美术课,觉得美术课比较好上。
有位同事曾经半开玩笑的对我说:“你们代副课的老师很轻松啊,可惜我不会画画,要不我俩换了上。
”我没有计较这位同事说什么,这只是观念上的问题,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美术教学在我们这些贫穷教育风潮一浪高过一浪,美术课堂教改,素质教育的实施存在着一些难点。
1、美术教学得不到重视,改革实施困难。
美术教学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教学重点偏向语数双科。
“三好学生”只看语文、数学成绩,素质教育中能力不能与成绩挂钩。
有的学生把美术课看着是一门负担或者把美术课堂作为“放松”课和“息”课,把课堂作业随便完工了事,把语文、数学作业拿到美术课堂来做。
我认为小学教育在教学模式上应该大胆地作出一些改革。
便如:“把语、数、思品列为公共课目,美术、音乐、电脑、英语列为特长课目。
”“三好学生”
的评定应该有特长课的加分,这样基础教育才能步入正轨。
2、误解的素质教育忽略了人的个性上的特殊性。
素质教育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强调特长发展。
但当前培养学生发展问题上有一种误解,特别是存在学生的家长认识上面,孩子从不学钢琴、古筝、书法、画画、舞蹈、英语、电脑、武术等等,不管孩子喜不喜欢,能不能接受、全灌。
报学习班、家教,让孩子没有一个自然的空间,显然这种误解的素质教育忽略了人的个性上的特殊性。
事实上,硬是把孩子拉上全面发展的轨道,结果使许多“特长生”变成“大众生”。
3、课堂教育能否允许和接受的教学方式。
如果你是一位教育管理人士,你能否允许象日本铃鹿学校一样提出类似“尊重学生个性,教学自由化”的口号呢?过惯了平稳,负责的教学生活,突然有个老师有一种奇特超常的做法,你会不会觉得不可思议呢?你能否允许一位美术老师在课堂上与学生讨论“音乐旋律节奏”问题呢?如果你是一位家长,美术老师上美术课时带学生逛商店,看商场里各式各样的摆设、造型设计,你是否觉得他不负责任,在误人子弟呢?
诸如此类的很多问题,总的来说,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模式有着它的很大惯性,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传统教学中过分强调目的性和规范性,束缚了人性的发展,素质教育不
光是培养在业务技术上有创造性的人,也要培养具有很强思辨能力的,有批评力和对人或事物有不同见解的人。
4、地区性差异和落后的经济条件,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发展。
改革开放十多年,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社会主义建设步入了新的历程,一些开放较早和发达的城市,教育也走在了我们的前列,地区性的差异不可避免,经济条件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发展,条件和设施跟不上,素质教育无法落到实处。
综上所述,谈了一些有
初中教师,免费下载。
欢迎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