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九堡大桥桥墩局部冲刷试验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43.08 KB
- 文档页数:3
桥墩局部冲刷的机理及防护措施现状综述摘要:桥墩局部冲刷及防护措施是关注度很高的课题,属于航道建设中的重要环节。
多年来,国内外众多学者对桥墩局部冲刷机理及防护措施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本文采取综述的方法客观地列举了近几年国内外学者在桥墩冲刷和防护问题上采取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
关键词:桥墩;局部冲刷;防护;文献综述引言:桥墩是支撑桥跨结构并将恒载和车辆活载传至地基的亚建筑、桥台设在桥梁两侧。
其多数建造于地基之上,部分结构埋在岩土中,部分置于流体中,因其阻碍、妨碍、扰乱、改变了原有的流体结构和状态,而变得晃动、紊动和涡旋等,并因之承受流体较为复杂和强烈的作用力,且进一步加剧流体结构和状态的变化。
继而,一方面使桥墩部分墩身磨损和侵蚀及消蚀;另一方面,使桥墩埋置于岩土中墩身周围的泥沙因流体运动的剧烈改变导致所在底床原有地形发生变化的现象和过程,被人们称为桥墩的局部冲刷。
1.桥墩局部冲刷研究历史我国桥梁建设历史悠久,早在一千四百多年前就建造有如赵州桥等一定规模的桥梁,对于桥梁的建设早具丰富经验,但对于桥墩局部冲刷问题的研究始于河流动力学和泥沙理论得到创建后的年代。
在此之前一般只是套用苏联或美国的科研成果;我国早期对于桥墩局部冲刷的研究只是在于单纯的现场观测,1959年国家交通部组织各省对已建桥渡的桥墩所在底床进行了局部冲刷观测研究,并形成一定的数据表以供交通管理部门和设计部门决策参考。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和十年“文革”期间因为政治原因,一些科研工作者被错误打倒或下放到农村或基层改造,从而在河流动力学和泥沙理论等方面的研究一度被停滞和徘徊不前,只是20世纪70年代末期这些科学家们得到重用后,才得到大力推动和发展。
桥墩的局部冲刷的研究也是如此,20世纪80年代,开始有了对桥墩局部冲刷研究的模型试验。
其后,桥墩局部冲刷研究因改革开放时代要求,开始大量借鉴国外研究成果和资料,也有在对国内外观测资料整理分析和归纳及总结,如朱炳祥所为。
桥墩局部冲刷机理及防护措施摘要:桥墩的局部冲刷造成墩周泥沙被侵蚀掏空,桥墩埋深降低,是导致桥梁水毁的主要因素之一。
从而,桥墩局部冲刷及其防护的研究极为重要和必要。
文章通过对桥墩局部冲刷特征及冲刷机理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有效的防冲刷保护措施。
关键词:局部冲刷;防护措施;冲刷机理;影响因素0引言桥墩作为桥梁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支承桥跨结构并将恒截和车辆活载传至地基的构筑物,其建造于地基上,部分埋置于岩土(包括泥沙和淤泥等) 之中,部分置于流体中,因其阻碍、妨碍、扰乱、改变了原有的流体结构和状态,而变得晃动、紊动和涡旋等,并因之承受流体较为复杂和强烈的作用力,且进一步加剧流体结构和状态的变化。
继而,一方面使桥墩部分墩身磨损和侵蚀及消蚀(这一过程极为缓慢和不易观测显现) ; 另一方面,使桥墩埋置于岩土中墩身的泥沙( 广义岩土的一部分) 因流体(主要指水流) 运动的剧烈改变而产生“掏起”“冲刷”“搬运”“甩抛”“沉落”等,而导致所在底床原有地形发生变化的现象和过程,被人们称为桥墩的局部冲刷。
局部有两方面的含义: 其一,将范围局限于桥墩底部周围附近,不考虑在空间上无限地延展扩散,其原因在于床底质在流体的动力作用下必将发生冲淤变化,该冲淤变化的空间范围是较宽广的,无法全面进行分析研究,也没有必要; 其二,局部将时间的范围限定在一定的时期内,指剧烈冲刷变化到相对平静缓和之一时段范围内。
桥墩的局部冲刷将减少桥墩埋置河(海)床底质深度,危及桥墩基础的安全,有损桥梁的安全使用寿命。
进而对桥墩的防护措施研究至关重要。
1桥墩冲刷机理1.1桥墩周围水流结构研究目前国内外学者们对于墩周水流结构的研究普遍认为桥墩水流结构主要包括墩前下降水流、墩周马蹄形漩涡、墩侧边界分离层和墩后尾涡4个部分。
Dargahi[1]在试验中采用氢气泡流动显示技术和热膜测量的方法对圆柱体周围的流场进行了测量,发现在圆柱上游的水流特征主要是三维边界层的分离,在柱体两侧分离区域内形成准周期性脱落的马蹄形漩涡,且涡的数量与雷诺数相关。
桥墩局部冲刷的机理及防护措施发布时间:2022-09-25T06:05:04.553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2年第33卷10期作者:刘港庆1[导读] 桥墩属桥梁基础部分,其整体稳定性与可靠性直接影响着桥梁质量。
但是桥梁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刘港庆1(1. 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重庆 400041)摘要:桥墩属桥梁基础部分,其整体稳定性与可靠性直接影响着桥梁质量。
但是桥梁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桥墩必然会受到水流的冲刷,从而使其功能与性能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结构受损的情况。
本文阐述桥墩局部冲刷的研究现状、机理,总结了局部冲刷的研究方法内容和相关防护措施,为今后对于桥墩局部冲刷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桥墩局部冲刷;机理;防护措施桥墩在桥梁建筑物中起着一个支承桥跨结构的作用。
但桥墩的涉水部分必然会导致泥沙与水流产生相互作用,进而影响桥梁建筑物本身的安全与稳定。
对桥梁桥墩局部冲刷的机理研究和防护措施的采取是保证桥梁安全运行的必要手段。
我们必须足够重视桥墩局部冲刷的机理以及防护措施。
1、研究现状由于桥墩的阻碍作用,水流会在桥墩周围产生涡流而引起冲刷现象。
按照冲刷的水流现象,一般将冲刷分为:单向流冲刷;潮汐往复流冲刷;潮汐河口混合水流冲刷。
但我们普遍研究单向流作用下引起的桥墩局部冲刷。
经过一个世纪的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对于单向流作用下的桥墩局部冲刷问题已经取得相对成熟的研究结果[1]。
从以前的基于小缩尺比的水槽实验到现在的流体动力学模拟,方法在不断的发展。
中国学者刘振卿在CFD计算软件Fluent中使用标准K-ε湍流模型对圆柱形墩的周围三维复杂场做了数值模拟方法[2];Jain等人提出了桥墩局部冲刷的计算公式;高冬光等学者也提出了较为代表性的与桥墩局部冲刷相关的公式[3]。
张胡等人建立FLOW-3D洪流共同作用下的三维桥墩冲刷及防护数学模型[4];卢中一等人采用正态冲刷模型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桥墩的冲刷和防护[5];梁森栋等人运用HEC-18公式研究复合桥墩的冲刷[6]。
粘性土中桥墩基础局部冲刷计算方法对比分析梁发云;王玉;贾承岳【摘要】桥墩基础局部冲刷研究多针对砂性土,相对于砂性土,粘性土的冲刷速度要慢得多,目前的研究较少地涉及到粘性土.近年来粘性土冲刷特性研究逐渐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粘性土中桥墩基础局部冲刷深度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中国《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方法(简称“中国公路规范方法”)和美国SRICOS-EFA方法.本文通过典型算例的对比,分析了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及其各自特点.相比之下,中国公路规范方法的计算公式较为简单,但该方法仅能计算出桥墩基础的最大冲刷深度,并且忽略了一些重要的影响因素.本文通过典型算例的对比分析,对中国公路规范方法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期刊名称】《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年(卷),期】2014(041)002【总页数】7页(P37-43)【关键词】局部冲刷深度;桥墩基础;对比分析;EFA试验;冲刷曲线【作者】梁发云;王玉;贾承岳【作者单位】同济大学岩土及地下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上海200092;同济大学岩土及地下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上海200092;同济大学岩土及地下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上海20009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473冲刷是水流作用引起河床剥蚀的一种自然现象,统计资料表明,超过半数的桥梁破坏与洪水冲刷有关[1~3]。
冲刷主要有三部分组成:一般冲刷、收缩冲刷和局部冲刷。
局部冲刷深度通常远远大于一般冲刷和收缩冲刷,相差在一个数量级(10倍以上),因此,局部冲刷深度的确定最为关键[1]。
冲刷侵蚀过程与河床材料的性质密切相关,非粘性土的冲刷形式为颗粒的侵蚀,而粘性土的冲刷除此之外还包含颗粒块体的侵蚀。
土体由于压缩或拉伸形成了许多微裂隙,土壤颗粒块体的边界就是由这些微裂隙而形成的[1]。
桥墩冲刷实验一、实验目的:桥梁是道路跨越河流的主要形式,它起到保障公路运输畅通和排泄洪水的作用。
但近年来由于城市建设规模的发展,建筑工程的沙石用量剧增,邻近城区的河道采沙对跨河工程的安全造成了很大威胁。
在桥梁的水毁事件中,桥墩冲刷是最主要的原因,冲刷严重影响着桥梁的整体稳定。
本实验旨在通过创新的手段对实际工程中河流冲刷桥墩进行实验模拟,探讨测量桥墩周围冲刷地形的方法,并提出相对比较理想的保护桥墩措施,确保流水经过桥墩时对其周围的泥沙产生较小的影响。
从而为实际防治桥梁水毁提供实验依据,达到保护桥墩基础、维护桥墩稳定的目的。
二、实验原理:1. 本实验为模型砂启动流速试验,模型冲刷历时t=3h。
2. 当桥墩冲刷坑内存在水体时,水体与坑壁上泥砂的交界线即为桥墩冲刷坑与水面高度相对应高程的等高线。
利用这一原理,通过拍摄不同水面高度下的水面与泥砂的交界线,我们可以得到不同高程下的冲刷坑等高线。
3、桥墩的冲刷引起桥墩冲刷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由于桥墩阻水而在墩前形成壅水产生下移螺旋流,立轴漩涡体系向下游传播发展,在桥墩下游形成回流区,该回流区的流动是有旋流动,漩涡的中心形成真空,卷起泥沙带往下游,从而导致河床下切;二是由于桥墩阻水形成侧向绕流产生马蹄形螺旋流淘刷两侧地形,从而导致桥群周围床面的冲刷,在马蹄形漩涡的作用下,桥墩周围河床上的泥沙被冲起带向下游,逐渐形成冲刷坑。
当冲刷坑发展到一定深度时,水流能量减弱,冲刷逐渐停止。
因此,冲刷坑的形成是由局部水流条件的改变引起的。
三、实验内容和步骤(一)实验前准备1.矩形、圆柱桥墩模型的制作。
2、在槽的中部填入实验沙,两端用挡板固定,适当捣实使沙平整且挡板和沙坑高度一致。
调节升降轮9使10水位控制板升高到与水平线成60°左右位置。
3、流量调节与控制。
插上电源,先用阀2控制流量,保持水流平稳缓慢上升,让水流慢慢浸过沙坑。
同时仔细观察沙坑在水流下平整度,对局部不平稳处应及时调整。
桥墩局部冲刷远程实时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房世龙;施小飞;倪飞
【期刊名称】《公路工程》
【年(卷),期】2015(000)006
【摘要】系统地研究了桥墩局部冲刷所采用的传统监测技术的工作原理,并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深入分析了影响传统技术冲刷监测效果的内在和外在因素,也对近年出现的新型冲刷监测技术的理论依据和有效性进行了深入探讨。
【总页数】8页(P88-95)
【作者】房世龙;施小飞;倪飞
【作者单位】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交通工程系,江苏南通 226010;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交通工程系,江苏南通 226010;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交通工程系,江苏南通 22601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47
【相关文献】
1.桥墩局部冲刷研究进展 [J], 王玲玲;俞佳亮;朱海;曾诚;唐洪武
2.桥墩局部冲刷机理研究进展综述 [J], 产华东;魏松;张英杰;龙庆;焦浩然
3.冰盖条件下桥墩局部冲刷研究进展 [J], 王军;苏奕垒;侯智星;程铁杰;隋觉义
4.桥墩-冰塞-局部冲刷相关问题研究进展 [J], 王军;侯智星;隋觉义;程铁杰
5.桥墩局部冲刷防护措施研究进展综述 [J], 熊林凡;魏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桥墩局部冲刷的机理及防护措施摘要:作为拥有多种复杂地形的人口大国,建设桥梁无疑是方便交通的不二选择。
桥墩对于桥梁的安全至关重要。
桥墩如果在河道中进行建设,其附近的水流形态将会发生很大变化,继而引起河床与桥墩的局部冲刷,对河道通航与桥梁安全等可能产生不利影响。
探讨并总结了桥墩局部冲刷的机理问题,介绍几种使用较为广泛的防护措施,比较其各自特点,从不同的为桥墩局部冲刷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桥墩;局部冲刷;机理;防护措施1冲刷现象在河道中建桥后,河床的冲刷过程非常复杂。
既有河床自然演变引起的冲刷,也有桥墩建设引起的一般冲刷和局部冲刷,桥墩冲刷是河床自然冲刷、桥墩一般冲刷及桥墩局部冲刷互相叠加的结果。
河床在水力作用及泥沙运动等因素影响下自然形成的冲刷现象, 称为自然冲刷。
桥墩压实河道过水断面,引起桥下河床全断面发生的冲刷现象,称为桥墩一般冲刷。
水流受桥墩阻挡,流速、流向发生改变,产生漩涡,在桥墩周边局部造成的冲刷,称为桥墩局部冲刷。
2冲刷机理2.1引起桥墩局部冲刷的原因关于引起桥墩局部冲刷的原因,众多研究成果表明只要为以下三种:①墩前下降水流的冲击;②桥墩漩涡体系的作用;③桥墩对桥下水流的压缩作用。
Kwan 研究认为桥墩局部冲刷是由墩前下降水流和马蹄形漩涡共同作用导致的;Dargahi通过试验研究冲刷坑的发展过程发现马蹄形漩涡、墩两侧的集中加速水流和下游的尾流漩涡是引起局部冲刷的主要原因;张显辉[8]则认为是由于桥墩对水流的压缩作用使得墩前下降水流和墩侧水流加速区的形成,而此两者的共同作用导致了马蹄形漩涡的形成,三者之间相互作用共同影响。
2.2局部冲刷坑演变过程当桥墩阻挡水流时,桥墩周围复杂的三维水流结构会导致墩周产生局部冲刷坑,对于桥墩局部冲刷坑演变过程的研究,赵凯[9]和向琪芪[10]也将冲刷坑的演变过程分为三个阶段:①起始阶段,冲刷坑发展迅速,其最大深度能达到最大平衡冲深的四分之三;②发展阶段,冲刷坑范围和深度仍在不断增大,但发展趋势较起始阶段有所减缓;③平衡阶段,冲刷坑发展极其缓慢,可认为冲刷坑几乎不再发展,达到平衡状态。
潮流作用下桥墩局部冲刷规律研究韩海骞;熊绍隆【摘要】The destruction of the bridge is mainly caused by the local scour at piers , so a great deal of research have been made and get many achievements . However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stuarine , coastal and offshore engineering the result hasn ’ t fit for the local scour at piers over tidal waterways because of complicated tidal current . Based on the data of scour depth at piers over Qiantang estuary under tidal current action , such as Hangzhou-Bay major bridge etc , the principles of local scour at bridge piers and scour processes are investigated , and effects of every kind of parameters on maximum scour depth are analyzed .%桥墩局部冲刷深度的可靠预测是保证桥梁安全运行的基础。
我国对河流上的桥墩局部冲刷做过大量研究,但河口海湾及沿海地区跨海湾桥梁,往往水域宽阔,作用水流多为极其复杂的双向潮流,目前针对性的研究尚少。
通过对钱塘江河口及杭州湾的嘉绍大桥、杭州湾大桥和金塘大桥在潮流作用下的桥墩局部冲刷开展水槽试验,研究了桥墩在潮流作用下的冲刷坑形态与冲刷过程,并对潮流作用下桥墩局部冲刷深度的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
桥墩局部冲刷防护工程特性研究综述发表时间:2016-06-13T16:10:28.820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16年3月总第208期作者:王新君[导读] 我国各个城市都非常重视桥梁建设的工程发展并且投资了大量人力物力以及财力来支持我国桥梁工程的建设发展。
王新君(山东省滨州公路工程总公司,山东,滨州,256600)【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迅猛,与此同时,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也如日中天,尤其是桥梁的发展,本文就传统桥墩局部冲刷防护工程特性研究以及桥墩周围四面体透水框架防护进行了简要分析,并且就此提出了加强桥墩局部冲刷防护工程的应用的具体措施,希望对加强我国桥墩局部冲刷防护工程能够有所帮助。
【关键词】桥墩;局部冲刷防护;工程特性;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加快城市化建设的步伐,我国各个城市都非常重视桥梁建设的工程发展并且投资了大量人力物力以及财力来支持我国桥梁工程的建设发展,但是由于很多方面的因素,如今我国桥梁建设在技术方面还是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桥梁建设的正常发展,所以,我们应该加强桥梁建设的施工技术研究,加强桥梁建设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1.传统桥墩局部冲刷防护工程特性研究1.1从实体抗冲防护角度分析1.1.1抛石防护抛石防护主要是一种桥墩防护工程措施,抛石防护有两个工作原理,其一是抛石对床沙有保护作用,可以有效增加床沙启动或者扬动需要的流速,其二就是抛石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加桥墩附近局部糙率,可以有效减小桥墩附近流速。
一直以来,相关工作人员对抛石层布设厚度的研究并不是很多,一般情况下,桥墩抛石至少为两层,专家研究得出了具体的结论,就是三十层。
抛石层越厚,桥墩整体性越好,相对开说防护效果也就越好。
还有专家人为抛石层的厚度至少要达到抛石粒径的3倍,但是,如果墩前行近流速为临界摩阻流速的2.5倍左右时,抛石层布设厚度的影响就可以忽略不计。
桥墩局部冲刷计算研究
张佰战;李付军
【期刊名称】《中国铁道科学》
【年(卷),期】2004(025)002
【摘要】通过桥墩局部冲刷影响因素和有关参变量分析,并借鉴国内外现有公式使用经验,从能量平衡理论出发,用量纲平衡方法导出桥墩局部冲刷新公式.根据天然实测资料引入泥沙不均匀系数,并用大量室内试验和天然实测资料对新公式进行系数和指数调整.对现行规范中斜交时墩型系数及桩基承台计算公式进行改进.
【总页数】4页(P48-51)
【作者】张佰战;李付军
【作者单位】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北京,100081;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北京,10008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42.32
【相关文献】
1.强潮地区桥墩局部冲刷模型验证方法研究——以杭州湾跨海大桥桥墩局部冲刷研究为例 [J], 姜小俊;刘南;刘仁义;韩海骞;胡建炯
2.桥墩-冰塞-局部冲刷相关问题研究进展 [J], 王军;侯智星;隋觉义;程铁杰
3.潮流对桥墩局部冲刷影响研究综述 [J], 闻云呈;薛伟;闫杰超;夏云峰
4.中美规范桥墩局部冲刷计算公式对比研究 [J], 杨宇航;杨靖;舒子健;张超;门金锋
5.冰盖下桥墩局部冲刷深度预测 [J], 邓康;王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梁拱组合体系桥梁的抗震设计探微我国是多地震国家,工程抗震问题一直倍受关注,特别是在“5·12”汶川大地震后,公路基础设施的抗震安全问题更是引起极大重视。
桥梁作为公路工程上的关键节点,一旦损坏,修复时间越长,导致的生命财产以及间接经济损失也越大。
近三十年来全球范围内的多次大地震显示,一旦桥梁工程遭到严重破坏,就切断了震区交通生命线,给救灾工作带来巨大困难,使次生灾害加重,从而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1~3]。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对交通线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因此对桥梁工程的抗震性能进行研究非常必要。
九堡大桥主桥为大型结合梁断面梁拱组合体系桥梁,结构新颖,该类桥梁的抗震设计目前还没有现成的规范可以遵循,因此对主桥抗震性能进行专题研究不但对保证大桥的抗震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我国大跨度组合结构桥梁的抗震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本文以九堡大桥为工程实例,通过建立动力计算模型,对九堡大桥主桥的动力特性和主要构件的抗震能力进行了分析,最后给出采用拉索减震支座的最终减震方案。
1 工程概况杭州市九堡大桥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全桥孔跨布置为:55+2×85m+90(北引桥,85m等截面连续组合箱梁)+3×210m(主桥,连续结合梁-钢拱组合体系拱桥)+90+9×85+55m(南引桥,85m等截面连续组合箱梁),全长1855m。
主桥采用结合梁拱桥方案,跨径布置为3×210=630m。
桥面全宽36m。
主拱肋为钢结构,主梁为等截面结合梁,下部结构采用近V形薄壁墩形式,顺接拱肋线形。
V墩顶设支座支撑结合梁梁体,并设纵梁平衡斜腿水平分力。
主桥布置如图1所示,主梁截面如图2所示。
主桥桥墩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方案。
中主墩承台的平面尺寸42×14.4m,高4.5m。
桩基为18根φ2.0m钻孔桩,布置方式如图3所示;边主墩承台的平面尺寸42×18.2m,高4.5m。
桥墩局部冲刷的机理及防护措施发布时间:2022-09-01T05:33:11.569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2年8期(下)作者:张毅[导读] 桥梁损毁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桥墩受到水流的局部冲刷作用,但目前尚未找到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能完全的对桥墩就行防护张毅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重庆40074摘要:桥梁损毁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桥墩受到水流的局部冲刷作用,但目前尚未找到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能完全的对桥墩就行防护,一方面是因为实际中发生冲刷现象原理的复杂性,另一方面则是受到工程施工的限制。
为了能更好的将桥墩防护措施应用到工程实践中,本文论述了目前桥墩受到冲刷作用的基本原理,并对目前主要的防护手段进行归纳总结,希望对未来的施工建设提供一些理论依据,能减少桥墩受到局部冲刷作用带来的损失。
关键词:桥墩;局部冲刷;冲刷机理;防护措施1引言随着桥梁的建设的加快,各种安全问题也开始显现出来。
而因为水毁而损坏的桥梁在所有发生的事故中是最高的[1]。
桥墩的存在可以缩短河流的过水面积,但也会使得桥梁附近的水流结构和泥沙条件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
而运动的水流也必然会在桥墩周围发生局部冲刷现象,威胁到桥梁主体的安全。
局部冲刷通常是因为桥墩周围高强度的水流冲击和涡流体系所造成的。
可以将其分为三方面[2],即水流碰撞障碍物形成漩涡卷走泥沙形成冲刷坑的前进水流涡旋、水流碰撞桥墩后产生的下降水流冲刷桥底泥沙的下降水流淘底和水流通过桥墩后形成的涡旋卷走泥沙的尾流旋涡冲坑。
2桥墩的局部冲刷机理桥墩的局部冲刷一个复杂综合的过程,为方便研究,可以将其分为自然演变冲刷、一般冲刷和局部冲刷三个独立的部分,并假定这三种状态是逐步发生的。
而不同的因素使桥墩受到局部冲刷的影响也各不相同,这里面包括了桥墩形状、水流强度和水底泥沙条件等多个方面。
目前有以下三种观点[3]:1)墩周流场的旋涡体系当桥墩置于流速场中,流动的水流在碰撞桥墩受阻后,因为水底流速小而水面流速大会在水底形成一个顺时针旋转的涡旋,并逐渐与桥墩周围的水流形成马蹄形涡旋系对桥墩施加了很大的河床剪切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