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学第七章动物中毒病的防治
- 格式:doc
- 大小:45.00 KB
- 文档页数:18
动物中毒病的诊断与防控有的中毒病可表现出特有的症状,常常作为鉴别诊断时的重要指标。
如动物发生亚硝酸盐中毒时,表现可是黏膜发绀,呕吐,瞳孔高度扩大,血液颜色暗、黑;氢氰酸中毒时,极度不安,张口伸颈,四肢强直痉挛,呼吸有杏仁味,血液颜色呈鲜红色;酒精中毒时,表现腹痛,腹泻,呼吸急促,血尿,流产;有机磷农药中毒时,表现呕吐,腹痛,腹泻,兴奋,肌肉震颤,痉挛,流延;黑斑病甘薯中毒时,患畜表现喘气,发吭;敌鼠钠中毒时,表现精神不振,凝血时间延长,贫血,咯血,便血,血尿;光敏因子中毒时,患畜的无色素皮肤在阳光的照射下发生过敏性疹块和瘙痒;有毒植物中毒时,多出现神经系统症状;重金属盐类中毒时,出现消化系统的临床症状等。
病理学诊断大多数情况下需进行病理剖检,肉眼和显微镜检查的结果对中毒可凝病例的诊断常有重要价值。
如皮肤、天然孔和可视黏膜,可能是发生一种特殊颜色变化,例如小动物磷中毒时的黄疸是肝损害的常见症状;一氧化碳和氟化物中毒以呈现樱桃红色和淡粉红色为特征;硝酸盐、亚硝酸盐或氯酸盐中毒引起的高铁血红蛋白症则可能呈现蓝紫色。
剖开腹腔时应注意特殊气味,如氰化物中毒的苦杏仁气味,当胃被打开的时候,这种情况可能更明显。
对因治疗法1 催吐催吐剂一般用硫酸铜0.05—5.0g,或用吐根末0.25—3.0g,或者用吐酒石0.05—2g。
2 洗胃在不能催吐或催吐后仍未达到预期目的时,可进行洗胃,但是反刍动物不能用洗胃法。
但在腐蚀性毒物中毒时不可洗胃,否则容易导致胃穿孔。
对于抽搐痉挛的动物也不宜洗胃,或者待抽搐停止后洗胃。
一般情况可用1:5000高锰酸钾洗胃,反复洗至洗出液为淡紫色或淡红色为度,或1% 碳酸氢钠溶液及0.2—0.5%活性炭悬浮液等。
但1605中毒时禁用,因高锰酸等氧化剂可增强其毒性。
有机磷中毒时,可用5%碳酸氢钠溶液洗胃。
但敌百虫中毒时禁用,因其遇碱可变成毒性更强的敌敌畏。
无机磷中毒时,可用0.5%—1%的硫酸铜溶液洗胃,以使磷变成磷化铜。
在养禽生产中,为预防或治疗各种疾病,需要对禽群进行投药,但若剂量过大、拌料不均、用药时间过长等投药不当,则会引起药物中毒,导致饲料报酬降低,生长缓慢或产蛋下降,严重引起死亡。
这些都应引起养殖者的重视,下面介绍几种常见药物中毒病及其防治。
一、喹乙醇中毒及其防治喹乙醇又名倍育诺、快育灵、喹酰胺醇,本品为浅黄色结晶粉末,无臭、味苦,溶于热水,微溶于冷水,在乙醇中几乎不溶。
具有生长作用和良好的抗菌作用。
但其安全范围小,若使用不当会引起中毒。
1、中毒症状临诊表现:精神沉郁,冠和肉髯紫黑色,排稀粪,食欲不振或废食,消瘦,母禽产蛋量急剧下降,病禽逐渐衰竭死亡,在应激时死亡更多。
对喹乙醇中毒,雏禽比成禽敏感,雄性比雌性敏感。
剖检变化:血液凝固不良,肝瘀血、暗褐色、有灰白色坏死点,心冠沟脂肪、心肌出血,口腔和腭裂有较多的粘液,腺胃和肌胃角膜下出血和溃疡,小肠粘膜出血,肾肿大,泄殖腔严重出血等。
2、防治①严格掌握添加量,家禽拌料量为25-35ppm。
鸡病专业网②发现中毒时,立即停药,并以5%葡萄糖溶液和电解多维饮水;或用5%硫酸钠溶液给患鸡连饮3天,并补充适量葡萄糖水和维生素C。
二、呋喃唑酮中毒及防治呋喃唑酮又名痢特灵,系黄色结晶粉末,无臭、味微苦,几乎不溶于水及乙醇。
本品内服吸收不良,在肠内浓度高,适用于肠道感染。
若拌料不均、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则易引起中毒。
1、中毒症状临诊表现:兴奋不安、不断鸣叫、运动失调、盲目奔走,继而转为极度沉郁、倒地不起、两脚抽搐、角弓反张而死,严重时可引起整个雏禽群的大部或全部死亡。
剖检变化:心肌变性,心腔扩张,体躯水肿,胆囊常肿大。
口腔、食道、嗉囊、胃肠道的粘膜或内容物黄染,肌胃角质膜易被剥落,胃肠粘膜充血、出血,脑膜显着充血,肾肿胀苍白,尿酸盐沉积。
2、防治①正确掌握剂量及用药时间。
预防量100-200ppm,治疗量为200-400ppm,连续用药不得超过7天,呋喃唑酮不溶于水,不能通过饮水投药。
猪中毒诊断和防治原则中毒引起的生理机能紊乱可导致猪的生长发育受阻甚至死亡,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了解猪中毒的诊断和防治原则,有利于减少猪中毒的发生及由此引起的损失。
(一)猪中毒的诊断1.病史调查。
了解饲料种类、保管和加工情况,分析饲料是否存在霉烂变质的可能;调查猪是否接触或误食过有毒植物、鼠药、农药、化肥、工厂废水等有毒物品,近期是否因防病、治病或驱虫而在猪饲料、饮水中添加过或直接给猪使用过什么药物;了解猪的发病数量、经过时间、死亡数量及既往病史。
2.临床检查。
中毒的猪群常同时发病或相继发病,症状相似;急性中毒多发病突然,且体格健壮和食欲旺盛的猪症状更重。
根据中毒病因的不同,病猪常表现出呕吐、腹泻、流涎、厌食、腹痛、呼吸困难等消化、呼吸道症状和肌肉颤抖、运动失调、痉挛、昏迷等神经症状。
有些中毒病例还见有贫血、失明、黄疸、血尿、跛行、感光过敏等症状。
3.解剖检查。
猪多因经消化道摄入毒物而中毒,所以检查消化道病变、内容物色泽、气味和性质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病猪常表现为消化道黏膜充血、出血和坏死。
有时可在胃肠内发现引起中毒的有毒植物或其他毒物;有些毒物中毒可使胃肠内容物有特殊的气味,如氰化物中毒的苦杏仁气味、磷中毒的大蒜气味等;磷化锌中毒的呕吐物和胃内容物在黑暗处可见有荧光。
肝、肾等常有损害性病变。
另外,血液颜色的变化对于诊断某些毒物中毒有意义,如氰化物中毒见血液呈鲜红色,亚硝酸盐中毒血液呈褐色等。
4.毒物送检。
对一些初步诊断是中毒但无法确定是什么毒物中毒的病例,应取适量饲料或新鲜胃肠内容物进行化验分析。
(二)猪中毒的预防1.预防亚硝酸盐中毒:白菜、莴苣、萝卜叶等青绿饲料最好是生喂或打浆后喂。
如进行蒸煮,则要迅速冷却,不要加盖焖煮,不要闷在锅里过夜或趁热闷在缸里。
青绿饲料暂时存放应摊开放在干爽阴凉、通风良好的地方,堆放后发热霉烂的青绿饲料不宜用于喂猪。
2.预防龙葵素中毒:马铃薯应贮存于干燥阴凉处,防止发芽;不用腐烂、发绿或发芽的马铃薯喂猪,必要时应先削除胚芽、绿皮和腐烂部分,充分煮熟(可加入一定量的食醋)后与其他饲料配合饲喂。
犬猫中毒病的治疗方法-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犬猫中毒病的治疗方法1.阻止药物的进一步吸收:a.冲洗法:尤其是毒物经皮肤吸收时,用清水反复冲洗患犬的皮肤和被毛,并要冲净,或放入浴缸中清洗。
清洗时,人应戴胶皮或橡胶手套,轻擦轻洗。
为了加快有毒物的消除,在皮肤上可以使用肥皂水(敌百虫中毒时例外)冲洗,以加快可溶性毒物的清除。
b.催吐:是使进入胃的毒物排出体外的急救措施,在毒物吃入的短时间内效果好,可使用双氧水或CuSO4(狗用)溶液,10-30ml灌服。
当毒物已食入4小时,大多数毒物已进入十二指肠时,不能用催吐药物。
c.洗胃:是在不能催吐或催吐后不能见效的情况下使用的方法。
毒物摄入2小时内使用效果好,它可以排出胃内容物,调节酸碱度,解除对胃壁的刺激及幽门括约肌的痉挛,恢复胃的蠕动和分泌机能。
对于急性胃扩张也可用此方法。
主要用胃管、开口器和洗胃液,常用温盐水、温开水、1%-2%NaCl溶液、温肥皂水、浓茶水和1%苏打液等。
最好在麻醉状态下进行。
有时麻醉过程中,动物即呕吐,可排出部分毒物。
洗胃的液体按每公斤体重5~10毫升的量,反复冲洗,洗胃液中加入%-%的活性碳,可加强洗胃效果。
d.泻药:是促进胃肠内毒物排出的又一种方法,常用盐类泻剂如Na2SO4和MgSO4,每公斤体重口服1克。
液体石腊,口服5-50毫升。
注意不能使用植物油,因为毒物可溶于其中,缓长中毒时间。
2.加快且吸收毒物的排除。
a.利尿剂:可加速毒物从尿液中排除,但应在犬的水及电解质正常、肾功能正常的情况下进行。
常用速尿和甘露醇。
速尿,每公斤体重5毫克,每6小时1次,静注或肌注。
甘露醇,静脉注射每公斤体重每小时2克。
使用时,若不见尿量增加,应禁止重复使用。
见效后,为防脱水可配合静脉补液。
b.改变尿液酸碱度:可加速毒物的排除。
口服NH4Cl可使尿酸化,口服每公斤体重200毫克,可治疗犬因酰胺、苯内胺、奎尼丁等中毒。
奶牛常见中毒性疾病的防治在奶牛生产中,由于饲料毒性导致奶牛产奶量下降甚至死亡的事例经常发生。
为了减少因饲料中毒导致的经济损失,现把常见中毒性疾病的防治归纳如下,以供奶牛养殖户参考。
一、黄曲霉毒素中毒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菌、寄生曲霉菌感染饲草、饲料后的代谢产物。
奶牛采食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饲草、饲料后常导致中毒,犊牛发病率高。
1. 病因各种农作物的子实如玉米、花生、大麦、小麦等收获后晾晒不充分、储藏中通风不良,极易被黄曲霉毒素污染。
如果这些饲料在利用前未经脱毒处理,就会导致奶牛中毒。
2. 症状患病犊牛可见食欲减退或废绝,皮毛粗乱,生长缓慢,有时出现磨牙、呻吟,一侧或两侧角膜混浊,甚至失明,腹泻,粪便中带有黏液和血液。
患病成年牛精神沉郁,反应迟钝,食欲减退,反刍减少或废绝,瘤胃臌气,有的呈间歇性腹泻,贫血,消瘦,孕牛早产或流产。
少数患病牛惊恐不安,转圈运动,甚至昏迷死亡。
剖检可见肝苍白,硬变,表面有灰白色区,有的出现肝坏死,肠系膜、真胃黏膜、直肠黏膜水肿,胆管上皮增生。
3. 防治饲料收获后应及时晾晒,妥善储存,定期抽样检查。
为防止霉变,储存期间可用福尔马林熏蒸料库。
已霉变的饲料视霉变情况进行处理,重度霉变的应废弃,轻度霉变的可用0.1%漂白粉溶液处理;或将污染的玉米、黄豆、小麦等磨成粉,加水、搅拌、沉淀,反复多次冲洗,直到浸泡的水清亮无色为止。
同时,对患病牛采取以下处置措施:一是取人工盐400 克加水5000 毫升,一次性灌服。
二是用25%葡萄糖溶液、20%葡萄糖酸钙溶液各500 毫升,维生素C50 毫升,静脉注射;或用5%葡萄糖生理盐水1000 毫升, 20%安钠咖10毫升, 40%乌洛托品50 毫升,四环素300 万国际单位,静脉注射。
二、霉败稻草中毒霉败稻草中毒是由于奶牛采食大量霉败稻草引发的,临床症状为蹄、腿肿胀、溃烂,蹄匣脱落,跛行,故此病又称烂腿病、肿腿病和脱靴病。
1. 病因水稻收割时天气潮湿,稻草未经充分晾晒就堆放,某些真菌寄生会引起稻草发霉、腐烂,同时产生毒素。
牛常见中毒性疾病的防控措施摘要:为了能够充分的保护养殖户的经济利益,应该最大限度内防止疾病给肉牛养殖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需要积极开展肉牛养殖疾病防治。
本文主要分析牛中毒性疾病的现象与防治措施,从而可以更好的提升疾病防治的效果,进而可以更好的促进肉牛健康生长。
关键词:牛;中毒性疾病;防治我国的肉牛养殖技术在社会的高速发展之下也有了很大的提升,肉牛养殖规模逐步扩大,极大的促进了农畜业的发展,给养殖户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也产生非常高的社会效益,但是从长远发展历史角度进行分析,依然存在很多问题,还需要综合分析以得到解决。
1霉菌中毒霉菌中毒是因为牛食用真菌毒素而产生的中毒反应。
黑麦草中毒情况发生之后,动物就会存在共济失调的现象,发病初期是后肢先出现病症,然后会延伸到前肢,最后是侧卧,然后活动积极性较差。
罗力支顶孢所形成的毒素也会造成霉菌中毒的问题,其主要是寄生于比较干燥的黑麦草上。
黄曲霉素也是霉菌中毒的一种表现形式,其发病会因为很多系统之下作用所形成的的。
本文主要是选择纸鼓孢霉所形成的的光照性皮炎作为研究队形,因为对于牛在放牧的环节中,光照性霉菌病都是通过腐生菌纸鼓孢霉次代谢产物之下所造成的疾病问题。
临床特点:真菌会形成一种对于肝脏有毒性的物质,通常和黑麦草存在着直接的关系。
从临床角度分析,其主要会出现冷漠、厌食、黄疸、皮炎等疾病类型。
在发病初期阶段,牛乳房位置上皮肤脱毛,还会有湿性皮炎的存在,充血现象严重。
左上部位置的肉体开始腐烂,乳头也开始腐烂。
在发生该病之后,会有慢性刺激反应,牛会主动舔舐该部位。
面部湿疹在发病后期会出现大范围的皮肤溃烂反应,一般都会出现在白色区域内。
病牛很多肢体都会出现病变的反应,腕关节出现腐烂的问题,皮肤厚度增大。
有些牛还会出现颈腹侧、胸壁等位置上存在皮炎的情况。
鉴别诊断:应该和其他病因所导致的皮炎进行区分,根据是否接触黑麦草、光照、典型症状等进行深入分析。
处理建议:有效的防止和病原体进行接触,要做好草料场的严格管理,如割除三叶草,根据要求喷洒必要杀菌药物,可以避免病原体出现,患病长期可以通过服用非类固醇消炎药物进行治疗。
动物(畜禽)药物中毒的一般处理方法畜禽的中毒性疾病发病急剧,在处理中毒疾病时,应首先消除中毒的原因,使畜禽远离毒物场所,通过详细的检查.询问,尽快确定毒物的性质,以便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治疗。
对于不明原因的中毒可及时使用通用解毒剂。
一.除去毒物(一)排除经呼吸道进入的毒物对于经呼吸道进入的毒物,应尽快将中毒畜禽转移到有新鲜空气的场所,使之不再接触毒物,如已吸收进入血液,可使用利尿剂促使其从血液中清除。
(二)清除皮肤和黏膜上未吸收的毒物应根据毒物的性质选用,如是酸性毒物可用肥皂水或石灰水上清液洗涤体表,碱性毒物可用食醋水或3.5%醋酸溶液洗涤,最后再用清水冲洗。
也可及时用冷水冲洗。
(三)排除进入消化道的毒物1.催吐催吐法排除毒物一般只用于猪.狗.猫。
特别是食入毒物不久,尚未被吸收或吸收不多时应用最好。
对于摄入腐蚀性毒物或当动物处于半麻醉状态或处于惊厥状态时应禁用催吐剂。
硫酸铜:猪0.5~2克,犬0.2~1克,猫0.07~0.3克,配成1%~5%的溶液灌服。
若15~30分不呕吐,可再服1剂。
白矾:猪1~5克,犬1~3克,用10倍水稀释后灌服。
吐根末1~3克.吐酒石1~2克,配成1%的溶液一次灌服。
2.洗胃洗胃是一种有效排除毒物的方法。
一般在毒物进入消化道4~6小时洗胃效果较好。
大家畜的胃内容物冲洗完是不可能的,对于反刍兽胃切开术是胃排空的唯一有效方法。
微温水或生理盐水:常用于各种不明原因的急性中毒。
2%碳酸氢钠液:可用于生物碱.汞.铁及除敌百虫外的有机磷中毒。
1%葡萄糖酸钙或1%氯化钙:用于氟化物或草酸盐中毒。
石灰水上清液(0.5千克石灰对2.5千克水):用于反刍兽过食谷物中毒。
5%硫代硫酸钠溶液:用于碘.汞.砷.氰化物中毒。
0.2%~0.5%药用炭混悬液:用于一切化学物质(除氰化物外)中毒。
3.导泻除了腐蚀性毒物中毒和家畜极度衰弱以及昏迷.昏睡等特殊情况外,各种毒物中毒和中毒的任何时期都应该进行导泻。
第七章动物中毒病的防治第一节概论•一、毒物与中毒●毒物:某种物质进入动物机体后,破坏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机体机能性或器质性的病理过程,这种物质被称为毒物。
●中毒:由毒物引起的疾病称为中毒。
二、毒物分类•1·毒物的分类根据毒物的来源,可将毒物分为两类:●外源性毒物●内源性毒物2.外源性毒物主要有:●(1)饲料中的毒物●(2)有毒植物●(3)农药●(4)药物●(5)霉败饲料中的某些真菌毒素●(6)环境污染●(7)动物毒素如蛇毒、蜂毒●(8)有毒气体、辐射物质以及军用毒素等三、中毒病的特点•发病迅速,突然大批发病,同时或相继发生相同疾病。
•与饲料有关,如停喂有毒饲料,则病势不再发展或停息。
•无传染性。
•一般体温不高或呈低体温。
•某些中毒病有一定的地区性、季节性。
四、中毒病的治疗•(1)预防毒物被吸收●除去毒源●排除毒物●清除消化道毒物●呕吐法●洗胃法●洗胃四、中毒病的治疗●吸附法●轻泻法●已吸收毒物的排除四、中毒病的治疗•(2)进行支持和对症疗法●①预防惊厥●②维持呼吸机能●③维持体温●④治疗休克●⑤调整电解质和体液●⑥增强心脏机能,减轻疼痛。
•(3)特效的解毒疗法第二节饲料中毒一、亚硝酸盐中毒(N i t r a t e a n d n i t r i t e p o i s o n i n g)•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中毒是由于过量食入或饮入含有硝酸盐或亚硝酸盐的植物和水,引起中毒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临床表现:皮肤、粘膜呈蓝紫色及其它缺氧症状。
•本病可发生于各种家畜,以猪多见,依次为牛、羊、马,鸡也可发病。
•亚硝酸盐往往被用于食品添加剂,为白色或微黄色结晶或颗粒粉末状,味微咸涩,与食用盐相似。
外包装上标有警示标志,如果误将亚硝酸盐当作食盐食用,即会引起急性中毒。
•根据河北省卫生厅统计:去年1~8月,全省共发生食物中毒32起,中毒681人,死亡3人。
其中亚硝酸盐中毒10起,中毒274人,死亡2人,分别占总中毒人数的38.87%、总死亡人数的66.7%,亚硝酸盐已经成为引发食物中毒的罪魁祸首。
动物毒物及中毒病的诊断及防治动物毒物及中毒病的诊断及防治一、动物毒物及中毒概念凡是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数量的某种物质(固体、液体、气体)以一定的途径进入动物机体,通过物理学及化学作用,干扰和破坏机体正常生理功能,对动物机体呈现毒害影响。
而造成机体组织器官功能障碍、器官病变、乃至危害生命的物质,统称为毒物。
由活的生物有机体产生的一类特殊毒物称为毒素,是毒物的一种特殊类型,如植物毒素、细菌毒素、真菌毒素、动物毒素等。
由毒物引起的相应病理过程,称为中毒。
由毒物引起的疾病称为中毒病。
毒性也称毒力,是指毒物损害动物机体的能力,也就是说,某物质对生物体的损害能力越大,其毒性也越大。
毒性反映毒物的剂量与机体反应之间的关系。
临诊上常用半数致死量(LD50)表示。
最高无毒剂量是指化学物在一定时间内,按一定方式与机体接触,用一定的检测方法或观察指标,不能对动物造成血液性、化学性、临诊或或病理性改变等损害作用的最大剂量。
按照来源和性质毒物可分为内源性毒物和外源性毒物,前者指在动物体内形成的毒物,包括机体的代谢产物和寄生于体内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的代谢产物。
后者指在体外形成或存在于体外进入动物体内的毒物,即环境毒物,包括饲料类、植物类、农药化肥类、霉菌毒素类、矿物元素类、药物类、动物毒素类等。
按照毒理和毒性作用的主要靶器官,毒物可分为神经毒物(指吸收后主要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毒物,如镇静安定药、麻醉药等);实质器官毒物(指吸收后主要引起肝脏、肾脏、心脏、脑等实质器官损伤的毒物)、血液毒物(指吸收后主要引起血液变化的毒物,如亚硝酸盐、一氧化碳、硫化氢等);酶系毒物(指吸收后主要抑制酶活性的毒物,如有机磷、氰化物等);腐蚀毒物(指对所接触的部位有腐蚀作用的毒物,如强酸、强碱等);原浆毒;全身毒物等。
但临诊上毒物引起机体损伤的部位往往是多方面的,如有机磷对接触黏膜有明显的腐蚀作用,吸收后主要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同时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
第七章动物中毒病的防治第一节概论•一、毒物与中毒●毒物:某种物质进入动物机体后,破坏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机体机能性或器质性的病理过程,这种物质被称为毒物。
●中毒:由毒物引起的疾病称为中毒。
二、毒物分类•1·毒物的分类根据毒物的来源,可将毒物分为两类:●外源性毒物●内源性毒物2.外源性毒物主要有:●(1)饲料中的毒物●(2)有毒植物●(3)农药●(4)药物●(5)霉败饲料中的某些真菌毒素●(6)环境污染●(7)动物毒素如蛇毒、蜂毒●(8)有毒气体、辐射物质以及军用毒素等三、中毒病的特点•发病迅速,突然大批发病,同时或相继发生相同疾病。
•与饲料有关,如停喂有毒饲料,则病势不再发展或停息。
•无传染性。
•一般体温不高或呈低体温。
•某些中毒病有一定的地区性、季节性。
四、中毒病的治疗•(1)预防毒物被吸收●除去毒源●排除毒物●清除消化道毒物●呕吐法●洗胃法●洗胃四、中毒病的治疗●吸附法●轻泻法●已吸收毒物的排除四、中毒病的治疗•(2)进行支持和对症疗法●①预防惊厥●②维持呼吸机能●③维持体温●④治疗休克●⑤调整电解质和体液⑥增强心脏机能,减轻疼痛。
•(3)特效的解毒疗法第二节饲料中毒一、亚硝酸盐中毒(N i t r a t e a n d n i t r i t e p o i s o n i n g)•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中毒是由于过量食入或饮入含有硝酸盐或亚硝酸盐的植物和水,引起中毒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临床表现:皮肤、粘膜呈蓝紫色及其它缺氧症状。
•本病可发生于各种家畜,以猪多见,依次为牛、羊、马,鸡也可发病。
•亚硝酸盐往往被用于食品添加剂,为白色或微黄色结晶或颗粒粉末状,味微咸涩,与食用盐相似。
外包装上标有警示标志,如果误将亚硝酸盐当作食盐食用,即会引起急性中毒。
•根据河北省卫生厅统计:去年1~8月,全省共发生食物中毒32起,中毒681人,死亡3人。
其中亚硝酸盐中毒10起,中毒274人,死亡2人,分别占总中毒人数的%、总死亡人数的%,亚硝酸盐已经成为引发食物中毒的罪魁祸首。
•亚硝酸盐中毒主要发生在农村家庭、学校食堂、工地食堂和饮食摊点。
1、病因•富含有硝酸盐的饲料:●各种鲜嫩青草、作物秧苗,以及叶菜类等。
•硝化细菌:●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40℃之间。
●如将幼嫩青饲料成堆放置过久,特别是经过雨水淋湿或烈日曝晒者,极易发酵腐热。
●猪饲料采用文火烟煮,待其缓缓熬熟。
2、发病机制硝酸盐转化为亚硝酸盐后,其毒性随之增剧。
亚硝酸盐的毒性作用则主要是:●(1)使血中正常的氧合血红蛋白(二价铁血红蛋白)迅速地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从而丧失了携氧功能。
●(2)具有血管扩张剂的作用,可使病有末梢血管扩张,而导致外周循环衰竭。
●(3)亚硝酸盐与某些胺作用,可形成致癌物亚硝胺,故长期接触可能发生肝癌。
3、病理变化•中毒病猪的尸体腹部多较膨满,口鼻呈乌紫色,并流出淡红色泡沫状液。
•眼结膜带棕褐色。
•血液暗红如酱油状,凝固不良,暴露在空气中经久仍不转成鲜红。
3、病理变化•各脏器的血管瘀血。
•胃肠道各部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粘膜易脱落,肠系膜淋巴结轻度出血。
4、症状•中毒病猪常在采食后的15分钟至数小时以内发病。
•最急性站立不稳,即倒地而死。
•急性型病例呈现严重的呼吸困难,脉搏疾速细弱,全身发绀。
4、症状•体温正常或偏低,躯体末梢部位厥冷。
•耳尖、尾巴的血管中血液量少而凝滞,在刺破或截断时仅有少量黑褐红色血滴。
•肌肉战栗或衰竭倒地。
末期则出现强直性痉挛。
5、诊断•根据患畜病史,结合饲料状况和血液缺氧为特征的临床症状,可作为诊断的一重要依据。
•确诊可在现场作变性血红蛋白检查和亚硝酸盐简易检验。
6、治疗•特效解毒剂:美蓝(亚甲蓝)。
●猪标准剂量是1—2m g/k g,作成1%溶液静脉注射;但用于反刍兽则为每公斤体重8m g。
•甲苯胺蓝●较美蓝好,按每公斤体重5m g作成5%的溶液,静脉注射,或肌肉、腹腔注射。
7、预防•1.确实改善青绿饲料的堆放和蒸煮过程。
•2.接近收割的青饲料不能再施用硝酸盐或2,4-D 等化肥农药,以避免增高其中的硝酸盐或亚硝酸盐的含量。
•3.对可疑饲料、饮水,实行临用前的简易化验。
二、氢氰酸中毒(H y d r o c y a n i c a c i d p o i s o n i n g)•氢氰酸中毒是由于动物采食富含氰苷配糖体的青饲料而发生中毒。
•中毒特征:呼吸困难,震颤、惊厥综合征的组织中毒性缺氧症。
1、病因主要由于采食含氰苷或可产生氰苷的饲料所致。
●木薯,高粱及玉米的新鲜幼苗,亚麻籽,豆类(海南刀豆、狗爪豆等),蔷薇科植物(桃、李、梅、杏、樱桃)的叶和种子。
2、发病机制•氰苷配糖体本身无毒,动物采食后在胃酸的作用下产生C N-,C N-能迅速与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F e3+)结合,并阻碍其被细胞色素还原为还原型细胞色素酶(F e2+),失去了传递氧的作用,导致机体缺氧症。
•动脉血液和静脉血液的颜色都呈鲜红色。
3、症状•氢氰酸中毒发病很快,当动物采食后约15~20m i n发病。
•表现腹痛不安,呼吸困难,可视粘膜鲜红,流出白色泡沫状唾液。
•先兴奋,很快转为抑制,呼出气有苦杏仁味。
•全身极度衰弱无力,行走时不稳,很快倒地,体温下降,后肢麻痹,肌肉痉挛,瞳孔散大,反射减少或消失,最后昏迷而死亡。
4、诊断•饲料中毒时吃得越多死得越快,了解其病史及发病原因,可初步判断为本病。
•根据其血液颜色为鲜红色可与亚硝酸盐中毒的血液为酱油色相区别。
•确诊可进行毒物分析。
5、治疗•1.特效疗法发病后立即用亚硝酸钠,猪、羊~,牛、马2g配成5%的溶液,静脉注射。
随后再注射5%~10%硫代硫酸钠溶液,猪、羊20~60m l,牛、马100~200m l。
三、黄曲霉毒素中毒(A f l a t o x i c o s i s)•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的一种代谢产物,目前已发现黄曲霉毒素衍生物有20种,并以毒素B1、B2、G1和G2的毒性最强。
它们都具有致癌作用,导致畜禽和人类肝损害和肝癌,其中又以B1的致癌性最强。
•牛吃黄曲霉毒素后,由奶中分泌黄曲霉毒素M1和M2。
对人类亦有害。
•对黄曲霉毒素的易感性由最大至最小,其顺序是:小鸭>小猪>犊牛>肥育猪>成年牛>绵羊。
1、症状•猪:●常在吃食发霉饲料后5一15天出现症状。
●急性病例:可在运动中发生死亡,或发病后两天内死亡。
病猪表现精神委顿。
不吃食,后躯衰弱,粘膜苍白,体温正常,粪便干燥。
●慢性病例:表现精神委顿,走路僵硬,异嗜,拱背,卷腹,粪便干燥。
体温正常,粘膜黄染。
1、症状•乳牛:●多呈慢性经过、表现厌食,消瘦,精神淡漠,角膜浑浊。
●乳牛产乳量减少或停止,或发生流产。
1、症状•幼鸡●一般为急性中毒。
有食欲不振,生长不良,衰弱,贫血;•幼鸭●食欲消失,脱毛,步态不稳,严重破行,死亡时头颈角弓反张,死亡率极高。
●成年鸭的耐受性比雏鸭强,急性中毒时症状与雏鸭相似;慢性中毒时症状不明显,主要表现食欲减少,消瘦,衰弱,贫血,恶病质。
中毒病程长久者,可发生肝癌。
2、诊断•初步诊断:发现可疑症状,了解病史。
•确诊:对现场饲料样品进行检查,参考病理组织学特征变化,黄曲霉菌毒素测定,真菌分离培养等。
3、防治•尚无解毒剂,主要在于预防。
玉米、花生等收获时必须充分晒干,种子或油饼切勿放置阴暗潮湿处而致使发霉。
•已被污染的处所可采用福尔马林、高锰酸钾水溶液熏蒸。
•如已发现中毒,所有动物都不应再饲喂发霉饲料。
•去毒。
四、黑斑病甘薯中毒(M o u l d y s w e e t p o t a t o p o i s o n i n g)•家畜吃入一定量的黑斑病、软腐病的甘薯可引起中毒。
•主要特征:呼吸困难,急性肺水肿及间质性肺气肿,并于后期引起皮下气肿。
•本病多发生于黄牛、水牛、乳牛,羊次之。
1、病因•甘薯黑斑病的病原是一种霉菌,即甘薯黑斑病菌,此菌侵害于甘薯的虫害部分和表皮裂口上;•有毒成分:翁家酮、甘薯酮和翁家醇。
这些毒素能引起病牛肺水肿、呼吸困难及损害肾脏等。
2、症状•牛发生中毒时,一般多突然发生,发病后精神沉郁,肌肉震颤,食欲及反刍减退,或完全停止,体温正常。
2、症状•特殊症状:是呼吸困难,俗称“牛喘病”。
呼吸次数增至80—100次/m i n以上,以后次数逐渐减少,但呼吸运动加深。
这阶段的呼吸音在较远的距离都能听到,如同拉风箱样。
•有大量鼻液及唾液并呈泡沫状,不断流出,病畜张口呼吸,长期站立,不愿卧下。
2、症状•眼球突出,瞳孔散大,呈现窒息状态。
•急性者在发病1—3天内死亡。
3.诊断•根据病史、发病季节,并查明有甘薯的现场及自动吃过或喂过的事实,结合临床症状,不难确诊。
•本病常以群发为特征,体温不高。
•临床上与出血性败血症及牛肺疫注意鉴别。
4、防制•治疗●治疗原则:●迅速排出毒物●解毒●缓解呼吸困难●对症疗法4、防制•排出毒物及解毒:如果早期发现,毒物尚未完全被吸收,可用下列方法:●洗胃。
用生理盐水大量灌入瘤胃内,再用胶管吸出,反复进行,直至瘤胃内容物的酸味消失。
●洗瘤胃后,用碳酸氢钠500g、硫酸镁500g,克辽林20g,溶于水中投服。
●内服氧化剂:1%高锰酸钾溶液,牛1000一2000m l,或过氧化氢溶液500-1,000m l,一次灌服。
4、防制•缓解呼吸困难:●5—20%硫代硫酸钠注射液,牛100—200m l,猪、羊20—50m l,静脉注射。
4、防制•预防●首先防止甘薯黑斑病的传染,可用温水浸种及温床育苗。
●在收获甘薯时,尽量匆擦伤表皮。
●贮藏时地窖应干燥密封,温度应控制在11-15℃以内。
●对有病甘薯苗不能做种用,严防被牛误食。
禁止用霉烂甘薯及其副产品喂家畜。
第三节有毒植物中毒一、夹竹桃中毒1、中毒机制•强心苷抑制N a+-K+-A T P酶,使钠、钾泵得不到充分的能量供应,导致细胞内N a+的蓄积,细胞内N a+与细胞膜外的C a++相交换,C a ++的内流增加,心肌收缩增加。
•这种能量供应障碍,导致心肌明显缺K+。
可使心肌的自律性提高,引起心律失常。
•夹竹桃所含的配糖体对胃肠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因而引起胃肠炎。
2、病理变化•各组织器官以出血为主要特征:●心包膜增厚,心外膜和心内膜有出血,尤其左心室更为明显,严重者呈血肿。
●肠管有出血,由点状至出血斑。
其中小肠最轻,结肠中等,直肠最为严重。
●肝脏瘀血,胆囊增大,胆汁颜色较深。
●肺脏有出血点。
3、症状•症状●心脏节律不整。
●消化系统出血性下痢。
3、症状•患畜突然食欲不振或废绝,在牛则反刍停止,下痢,体温正常。
•鼻镜湿润但不成珠,瘤胃蠕动减弱到停止。
•粪便:初稀薄后腹泻,带有粘液和血液;到后期则完全是粘液及血液,呈凝胶状,具有腥臭味。
后肢踢腹,拱背,起卧不宁。
3、症状•心脏听诊:初期心搏动缓慢,每m i n40次左右,经过一天后出现间歇,有时每搏动2—3次就出现间歇,间歇的时间最长达7—1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