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保胆取石
- 格式:ppt
- 大小:15.04 MB
- 文档页数:39
腹腔镜辅助下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息肉)患者的护理体会
寇利琼;罗丽
【期刊名称】《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年(卷),期】2012(022)003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息从)患者的护理方法及
效果.方法:40例微创保胆取石(息从)患者术前充分准备,术后采取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心理干预等措施.结果:40例患者中,微创保胆手术成功36例,成功率90%,4例因腹腔粘连后转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结论:微创保胆取石(息肉)术可以保留胆囊功能,提
高患者生活质量.
【总页数】2页(P32-33)
【作者】寇利琼;罗丽
【作者单位】成都双流县第一人民医院,四川双流610200;成都双流县第一人民医院,四川双流6102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5
【相关文献】
1.腹腔镜辅助下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息肉)患者的护理体会 [J], 寇利琼;罗丽;
2.腹腔镜辅助下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息肉)术患者的护理 [J], 柯玉娥
3.腹腔镜辅助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效果比较[J], 张家明
4.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的护理体会 [J], 杨爱梅;刘卫平
5.腹腔镜辅助下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效果研究 [J], 昌春雷;孙明;王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疗效比较1. 引言1.1 胆囊结石概述胆囊结石是指在胆囊内形成的固体结晶物质,多数由胆固醇、胆色素或钙盐组成。
它是一种常见的胆囊疾病,通常会引起胆囊疼痛、胆囊炎等症状。
胆囊结石的形成主要与胆囊内胆汁中胆固醇过多、胆汁成分改变、胆囊排空障碍等因素有关。
胆囊结石的大小、数量和分布位置不同,症状和严重程度也会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胆囊结石较小且不引起症状时,可以采取观察和保守治疗;而较大或引起症状的结石需要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胆囊结石治疗的方法包括手术和非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体外碎石和内镜取石等方法,适用于一些较小的结石或症状不明显的患者。
而手术治疗是治疗胆囊结石的主要方法,主要包括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保胆取石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目前治疗胆囊结石最常用的手术方法之一,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保胆取石术则是通过胆囊镜取石,保留了胆囊的功能,适用于一些特定的患者。
在选择治疗方法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严重程度进行综合评估和选择。
1.2 胆囊结石的治疗方法胆囊结石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保胆取石术等方法。
药物治疗适用于轻度症状的患者,常用的药物包括胆固醇溶解剂和排石药物,可以帮助溶解结石或促进结石排出。
然而,药物治疗的疗效较慢,且容易复发,因此并不是所有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目前治疗胆囊结石的主要方法之一。
该手术通过腹腔镜技术在腹壁上进行小切口,将镜头和手术器械引入腹腔,直接切除患者的胆囊。
这种手术方法创伤小、恢复快,对于无法耐受药物治疗或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来说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保胆取石术则是一种介于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之间的治疗方法。
该方法通过内窥镜技术将器械引入患者的胆囊内,直接将结石取出,同时保留了胆囊的功能。
相对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保胆取石术的创伤更小,恢复更快,但适用于结石较小、数量较少的患者。
20例全麻下腹腔镜保胆取石术围手术期护理【摘要】目的探讨全麻下腹腔镜保胆取石术的护理及其临床价值。
方法分析我院开展的全麻下腹腔镜保胆取石术20例。
结果全部病例成功实现了保胆取石术,平均手术时间60min;平均住院时间5d。
结论全麻下腹腔镜保胆取石有利于术中选择最佳术式,具有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胆囊结石;全麻;腹腔镜;保胆;取石术;围手术期护理胆囊结石或胆囊息肉的治疗行胆囊切除并非是最佳选择,保胆取石术对有良好胆囊功能的病例有望成为一种较好替代疗法。
我们在临床中采用术前b超检测胆囊功能和术中腹腔镜直视下对是否适合保胆进行评估,并有选择性地进行腹腔镜保胆取石术,取得了满意疗效,术后精心的护理是促进术后恢复的关键。
1 临床资料我院自2008年至2011年共对20例胆囊结石患者进行保胆取石,本组男6例,女14例,术前彩超检查并行高脂餐试验,胆囊大小正常,胆囊内结石为单个或结石数较少(非泥沙样结石),16例为体检发现,4例为首次发病。
行高脂餐试验提示结果良好者均采用全麻气管插管,腹腔镜行保胆取石术,术后对症、抗炎治疗护理。
术后随访无胆结石复发。
2 手术方法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常规消毒皮肤制造气腹,经脐周穿刺放入管鞘插入腹腔镜观察,在上腹正中、右上腹、右中腹安放3-4个管鞘,在胆囊底部切开胆囊(切口视结石大小),吸净胆汁后放入纤维胆道镜仔细观察。
确认结石后,用取石网将结石取净,对于嵌顿结石可行内镜下碎石后取出,如果胆囊炎症、水肿明显,有粘连明显,一般不予保胆囊,宜继续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
对于拟行保胆的患者,根据胆囊大小和松驰性,选择进行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
术毕常规处理胆囊切口、腹壁创口,手术结束。
3 术前护理腹腔镜保胆取石术作为一项新技术,手术期间患者良好的心态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条件。
因此,护理工作者要先向患者耐心介绍此项技术在本院的开展情况、典型手术病例、手术所采用的麻醉方法、手术后的注意事项,术后积极配合会使患者尽快恢复,增进患者信心,尽量消除患者及家属的顾虑与不安。
***医院
*** HOSPITAL 手 术 记 录
姓名:*** 住院号:***
第(1)页
姓名***,性别男,年龄65岁,病室[病室],床号[床号]。
手术日期: [手术时间] 至 [手术时间]
术前诊断:1.
术中诊断: 1.
手术名称:[手术名称]
手术指导者:[手术指导者]
手术者:[手术者] 助 手:[助手]
麻醉方式:[麻醉方式] 麻醉者:[麻醉者]
手术经过、术中出现的情况及处理:
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巡回护士三方核查无误后,患者取仰卧位,气管插管全麻,常规消毒术野,铺巾。
脐下切开皮肤1.0cm ,气腹穿刺针建立CO2气腹,脐下及剑突下置1.0cm Trocar ,右肋缘下于锁骨中线置0.5cm Trocar ,分别置入腹腔镜及相应器械。
镜下探查:肝脏色泽、大小、质地正常,胃小肠等均未发现异常。
胆囊约8x4x3cm ,与周围无粘连,无充血、肿胀,胆总管无扩张。
无创伤钳提起胆囊底部,电钩打开胆囊底部,自右肋缘下Trocar 内进入胆道镜,置入胆囊内,镜下见胆囊粘膜正常,无毛糙,胆囊内见结石一枚,约1.0x0.6cm ,黑色,置入取石网篮,顺利取出结石。
反复冲洗腹腔至清亮。
4-0可吸收线缝合胆囊底部,胆囊创面附近放置引流管一根,右肋缘下切口引出固定。
结石装袋自剑突下切口取出。
查无活动性出血,清点器械敷料无误后,排除气腹,拔除各Trocar ,各穿刺口无活动性出血,缝合关闭各切口,腹壁无皮下气肿。
手术顺利,术中出血少量,麻醉效果好,术后病人送PACU 。
术者签名:[术者签名]
记录者:[记录者]
日期:[日期]。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的手术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的手术护理体会。
方法将70例胆囊结石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所有患者均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过程中实行全方位护理,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
跟踪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过程,并记录所得数据。
结果观察组35例患者护理有效率为88.6%,对照组35例患者护理有效率为71.4%。
结论临床上采用手术方法治疗胆囊结石疾病的过程中,实行全方位护理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胆囊结石;保胆取石;全方位护理;临床效果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718-01当前,临床上对于胆囊结石疾病的处理,主要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效果显著,但在手术过程中的各种未知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机率,对此,要对患者的手术过程实行有效护理,以促进患者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以降低其发生并发症的几率[1]。
现在选取我院收治的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的胆囊结石患者,对其实行全方位护理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将回顾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07年4月——2011年10月间收治的70例胆囊结石患者,其中,男性30例,年龄在23-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5岁,女性40例,年龄在25-7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4.9岁,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确诊为胆囊结石。
将70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对照组35例,对所有患者均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过程中实行全方位护理,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
跟踪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过程,并记录所得数据。
1.2 方法对所有患者均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方法进行治疗,手术过程需要30-50分钟,70例患者均完成手术,没有出现由于手术配合差、器械故障等延误手术时间的情况,在手术过程中,没有发生开腹、并发症和死亡的情况[2]。
腹腔镜胆总管切口取石术手术规范1)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适应症术前或术中造影明确的胆总管结石无胆管狭窄的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伴轻度黄疸和胆管炎无严重的心肺疾病无严重的腹腔粘连2)相对禁忌症肝内胆管结石伴肝门部胆管狭窄严重的胆道感染多次腹腔手术腹腔内广泛粘连局限性肝内胆管结石3)手术方法均采用全麻气管插管,患者仰卧位,脐上、剑突下、右肋缘下锁骨中线和腋前线分别置穿刺鞘,剑突下为主操作孔。
所有病例均先行calot 三角解剖,胆囊动脉近端置钛夹后离断,胆囊管置钛夹后暂不离断,留作牵引。
胆总管前壁稍作分离后,用电钩轻轻电凝胆总管前壁预切开处以防出血,有时切开前先缝线悬吊胆总管前壁。
从剑突下鞘内放入纤维胆道镜,利用胆道镜的转向进入胆总管,直视下以取石网逐一取出结石,直至取尽。
取出的结石可先放在腹腔,一并拿出体外。
用小针细线或4-0 微桥线缝合胆总管,缝合时既要全层又不能缝得太多,以免后期胆总管狭窄。
由于针持和缝针角度的固定,常使缝合较为困难,此时应提起胆总管壁就针的方向,必要时应分次出针,以保证缝合满意。
留置T 型管时先以丝线扎紧长臂,以防置入T 管缝合时胆汁从长臂流出污染腹腔,严密缝合胆总管后可先将T 管长臂拉出体外,并向T 管内注水可了解有无胆漏。
继续完成胆囊切除术,取出胆囊,彻底止血,冲洗腹腔,吸尽下腹部积液,肝下留置腹腔引流管,以大网膜包裹T 形管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手术方法均采用全麻,取头低足高截石位。
气腹压力设定为15mmHg, 脐部10mm 观察孔,置入腹腔镜,其余操作孔视病灶位置而定。
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直肠前切除术(Dixon 术式):充分暴露盆腔以及Douglas 窝,女性病人先以直针悬吊子宫,大致了解肿瘤的位置、大小。
解剖肠系膜下动、静脉,清扫根部淋巴结后离断之。
于根部以超声刀离断乙状结肠、直肠上段系膜,游离相应肠段,游离直肠下段时应以超声刀锐性分离盆腔筋膜脏壁两层之间的疏松间隙,彻底切除直肠侧韧带。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下保胆取石一胆囊的解剖1胆囊,是位于右方肋骨下肝脏后方的梨形囊袋构造,有浓缩和储存胆汁之用。
胆囊分底,体,颈、管四部,颈部连胆囊管。
胆囊壁由粘膜、肌层和外膜三层组成粘膜有发达的皱襞。
胆囊收缩排空时,皱襞高大而分支;胆囊充盈时,皱臂减少变矮。
粘膜上皮为单层柱状。
细胞游离面有许多微绒毛,胞质内线粒体和粗面内质网较发达,顶部胞质内可见少量粘液颗粒。
固有层为薄层结缔组织,有较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和弹性纤维。
皱壁之间的上皮常向固有层内延伸,形成深陷的粘膜窦。
类似粘液腺,可分泌粘液。
肌层较薄,肌纤维排列不甚规则,有环行、斜行、纵行等。
外膜较厚,为疏松结缔组织,含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等,外膜表面大部覆以浆膜胆囊管的粘膜有许多螺旋形皱襞,粘膜的单层柱状上皮内散在少量杯状细胞。
固有层内有粘液腺,肌层较厚,以环行为主。
肝产生的胆汁经肝管排出,一般先在胆囊内贮存,胆囊腔的容积约40~70ml。
上皮细胞吸收胆汁中的水和无机盐(主要是Na+),经细胞侧面的质膜转运至上皮细胞间隙内,间隙的宽度可因吸收液体的量而变化,吸收的水和无机盐通过基膜进入固有层的血管和淋巴管内。
胆囊的收缩排空受激素的调节,进食后尤其在高脂肪食物后,小肠内分泌细胞分泌胆囊收缩素,经血流至胆囊,刺激胆囊肌层收缩,排出胆汁。
胆囊位于肝脏下面,正常胆囊长约8~12cm,宽3~5cm,容量约为30~60ml2胆囊的作用(1)储存胆汁:一个饥饿的人(即非消化期间),胆汁储存在胆囊内,当消化需要的时候,再由胆囊排出,所以胆囊被称为“胆汁仓库”。
同时又起到缓冲胆道压力的作用。
(2)(2)浓缩胆汁:金黄色碱性肝胆汁中的大部分水和电解质,由胆囊黏膜吸收返回到血液,留下胆汁中有效成分储存在胆囊内,变成棕黄色或墨绿色呈弱酸性的胆囊胆汁。
(3)分泌粘液:胆囊黏膜每天能分泌稠厚的黏液20ml,保护胆道黏膜,不受浓缩胆汁的侵蚀和溶解。
(4)排空:进食3~5min后,食物经十二指肠,刺激十二指肠黏膜,产生一种激素叫缩胆囊素,使胆囊收缩,将胆囊内胆汁立即排入十二指肠,以助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在排出胆汁同时,也将胆道内的细菌与胆汁一起排出体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