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九年级化学)课题3元素11
- 格式:ppt
- 大小:2.48 MB
- 文档页数:49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教案编号09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环节导学过程学习过程备注创设情境自主学习【提出问题】缺钙会引起骨质疏松症, 那么大家知道生活中有哪些补钙的物质吗?思考,列举生活中的含钙食品(或药物)。
教师通过投影展示几种常见的补钙食品(或药物)。
【提出问题】请思考:几种食品名称中的“钙”、“锌” 指的是什么?(分子, 原子,还是……?)合作共建【讲述】其中的“钙”、“锌” 到底指的是什么呢?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内容一一元素。
那么什么是元素呢?知能应用元素,这个概念对丁我们来说,其实并不陌生,如前面的学习中知道, 1-20号元素如:H、H8 CX Na等。
教师给出如下两组物质:巩固小结交流讨论,学生的意见不完全一致,有说分子的,有说原子的,还有说元素的。
倾听教师讲述,认识生活的元素,如吸进的空气中含有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吃的蔬菜中含有铁元素;海水中含有大量的钠元素、镁元素……讨论交流,得出:(1)一组物质中均含有氧元素,另一组物质中均含有氢元素;(2)不同物质中的氧原子的质子数都是8,不同物质中的氢原子的质子数都是1。
通过生活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并制造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先让学生宏观感受元素,为进一步学习元素的概念奠定基础。
CO. SJ P J O J.nfi. ML MX 40;FcftHCh 、H印4 间尸H/X)% HNO y诊断评价伺仰与" I【提出问题】请从组成上分析每组物质的共同点是什么?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讲解】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倾听思考,并理解什么是氧元素,什么是氢元素。
讨论交流,得出“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原子中的质子数”的结论。
(1)从知识上,是为学生建构元素的概念奠定基础;(2)从能力上,是为了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讲解“将质子数都是 8的氧原子统称氧元 素,质子数都是1的氢原子统称氢元素”。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思考,决定元 素种类的是什么?【提出问题】根据刚才的分析,请同 学们概括总结什么叫元素(即元素的概念 是什么)?【讲述】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 是用来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的,只论 种类,不论个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一册课题3元素1.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A.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B.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中子数相同C.元素均可以用化学符号表示D.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等于该元素原子核内的质子数2.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从元素周期表中不能得到的信息是()A.元素符号B.原子序数C.相对原子质量D.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3.元素、原子、分子等概念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A.物质是由元素构成的B.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分子的种类都保持不变C.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D.分子、原子都在不停地运动着4.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硼为金属元素B.碳的原子序数是12.01C.铝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D.三种原子中质量最大的是铝5.已知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各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以上原子的核外都有3个电子层B.Na+和Mg2+的核外电子数不相同C.第三周期有3种金属元素D.在化学反应中氯原子容易得到电子6.下图为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的局部。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11Na 23.0012Mg24.3113Al26.9814Si28.09A.它们都属于金属元素B.1个铝原子的质量是26.98 gC.硅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4D.硅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7.近日,中国在四川某地发现了一个超大规模的锂矿,储量高达52万吨。
锂矿是重要的国家战略资源,有着21世纪改变世界格局的“白色石油”和“绿色能源金属”之称。
下图是锂原子结构示意图和锂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锂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B.锂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C.锂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41 gD.锂原子核内有3个质子8.★如图是钠元素和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有关的4种粒子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钠、氯都属于金属元素B.氯化钠是由a、d两种粒子构成的C.氯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5.45 gD.a表示的是一种阴离子9.如图甲是铝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图乙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铝元素的信息有一处错误,请加以改正:。
课题3 元素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的信息。
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对比的方法获取信息。
(2)学习运用寻找规律性和特殊性的方法处理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保持对化学的浓厚兴趣。
(2)不向困难低头,相信随着知识的积累,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3)逐步积累化学用浯,真正进入一个化学世界。
二、教学重点1.元素的概念。
2.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
三、教学难点1.元素概念的形成。
2.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
3.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和相关信息。
四、课时安排2课时除这种碳原子外,还有质子数为6而中子数不同的碳原子,所以元素概念中的一类原子指的是核电荷数相同而核内中子数并不一定相同的一类原子。
搞清楚了元素的概念。
我们再来看元素有哪些特点。
2.特点由定义可知,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具体说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因为它是一个总称,所以它最大的一个特点是: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既然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那么在用元素描述物质的组成时,只能说该物质由几种元素组成,而不能说该物质由几个元素组成。
请看下列练习。
展示下列练习。
下列说法有没有错误?把错误的说法加以改正。
①水是由1个氧元素和2个氢元素组成的。
②二氧化硫中有硫和氧2个元素。
①错误。
改正: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两种元素组成的。
②错误。
改正:二氧化硫由硫和氧两种元素组成。
地球上的物质有千千万万种,是不是元素也有千千万万种呢?应该不是。
物质的种类很多,但是组成这些物质的元素并不多。
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的元素只有一百多种,这一百多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差别很大。
放映教材图4-4的放大图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其次是硅。
《课题3 元素》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元素的观点,掌握元素与物质组成的干系,能够列举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元素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元素的观点,掌握元素与物质组成的干系。
2. 教学难点: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的记忆。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具:黑板、白板、投影仪、元素周期表卡片、常见元素的实物图片(如铁、铜、氢气等)。
2. 准备教学内容:制作PPT,包含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以及一些生活中的元素应用实例。
3. 准备学生用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张元素周期表卡片,便于记忆和练习。
4. 提前安置学生预习元素的相关知识,并收集一些生活中的元素应用实例。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复习提问:列举几种常见元素名称。
2. 展示元素周期表,请学生观察并找出规律。
3. 引出课题:元素(二)新课教学1. 介绍元素定义,了解元素种类。
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片展示,介绍氧、氢、碳、氮、钙等常见元素,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其存在形式和性质,引导学生总结元素定义。
2. 讲解元素符号的书写与读法。
通过实物或图片展示元素符号,并讲解其书写规则和读法。
可以通过示范和练习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元素符号的书写和读法。
3. 讲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作用。
通过展示元素周期表,介绍周期表的结构和作用,引导学生了解周期表中的周期、族等观点,并诠释周期表对化学学习的重要性。
4. 介绍常见元素的性质和应用。
根据所学知识,介绍氧、氢、碳、氮、钙等常见元素的性质和应用,让学生了解这些元素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5. 教室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元素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元素对物质性质的影响,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通过讨论加深学生对元素性质和物质性质之间干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