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深圳路与海虞路交汇处地块土地平衡报告111216
- 格式:ppt
- 大小:6.81 MB
- 文档页数:26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常熟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6.28•【字号】苏政复[2011]38号•【施行日期】2011.06.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常熟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批复(苏政复〔2011〕38号)苏州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上报审批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成果的请示》(苏府呈〔2010〕166号)悉。
现就常熟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修订后的常熟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及所辖虞山镇、古里镇、支塘镇、沙家浜镇、海虞镇、梅李镇、董浜镇、碧溪新区、尚湖镇、辛庄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二、强化该规划整体控制作用。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统筹土地利用,确保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落到实处。
三、加强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
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加大耕地补充力度,稳定数量,提高质量。
至2020年,全市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控制在1868.8公顷以内,土地整治补充耕地任务量不少于737.1公顷。
至2020年,全市耕地保有量不少于54977.2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45883.8公顷。
四、切实控制建设用地规模。
从严控制建设用地总规模特别是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科学配置城镇工矿用地,合理调控城乡建设用地增长规模和时序,整合规范农村建设用地,保障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用地。
优化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加大存量建设用地挖潜力度,促进各项建设节约集约用地。
至2020年,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27728.2公顷以内。
五、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和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城乡建设用地必须符合土地用途管制分区和管制要求,严格限制在允许建设区内,不得擅自突破。
综合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强化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引导城乡建设用地科学布局、有序利用。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常熟市及所辖虞山镇等镇(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批复正文:----------------------------------------------------------------------------------------------------------------------------------------------------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常熟市及所辖虞山镇等镇(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批复苏政复〔2019〕12号苏州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报批常熟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修改方案的请示》(苏府呈〔2019〕1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常熟市及所辖虞山镇、梅李镇、海虞镇、古里镇、沙家浜镇、支塘镇、董浜镇、尚湖镇、辛庄镇、碧溪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修改方案。
在常熟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确定的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建设用地规模增加23.3333公顷(落实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任务配比建设用地规模指标3.3333公顷,购买省内增减挂钩节余指标附带建设用地规模指标20公顷)的前提下,将107.2596公顷允许建设区调入有条件建设区,884.5071公顷允许建设区调入限制建设区;将556.0854公顷限制建设区调入允许建设区,792.1078公顷限制建设区调入有条件建设区;将244.035公顷有条件建设区调入允许建设区,319.5324公顷有条件建设区调入限制建设区。
规划修改后,常熟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确定的允许建设区规模减少191.6463公顷,限制建设区规模减少144.1537公顷,有条件建设区规模增加335.8公顷。
本次规划修改安排常熟市“三优三保”专项规划流量指标335.8公顷,增划村镇建设用地控制区545.829公顷,你市应指导常熟市加大建设用地复垦力度,确保流量指标按期归还。
《常熟市河道蓝线及主城区防洪规划》第一册《常熟市河道蓝线规划》一、规划概况常熟市地处江苏省南部,太湖下游.市域为东经120°33′~121°03′,北纬31°31′~31°50′.东邻太仓,距上海100km;南接昆山、苏州;西接无锡、江阴;北濒长江黄金水道,与南通隔江相望;西北境与张家港接壤,总面积1276.32km2(含长江界属水面)。
全市辖虞山镇、梅李镇、海虞镇、古里镇、沙家浜镇、支塘镇、董浜镇、尚湖镇、辛庄镇,碧溪新区(街道办事处)、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常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南街道办事处)、虞山尚湖旅游度假区(虞山林场)、服装城。
二、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常熟1276.32km2市界范围的河道湖泊,分为主城区及主城区以外两个部分,按照流域性河道、区域性河道、市级河道、镇级河道、村级中心河道以及湖泊的六个级别进行蓝线规划.河道共323条,总长度1187.0km。
流域性河道1条(长江不列入本次规划),长37.0km;区域性河道8条,长199.1km;市级河道16条,长180。
9km;镇级河道98条(主城区4条,主城区以外范围94条),长500。
8km;村级中心河道200条(主城区162条,主城区以外范围38条),长269.2km。
湖泊共24个,总面积5.143万亩。
三、规划原则(1)遵循流域、区域水利规划的相关标准;(2)同常熟市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3)与各乡镇规划相协调;(4)遵循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坚持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相统一,体现生态型河道的原则;(5)可操作性原则,蓝线保护与控制范围界定清晰,实现线界落地,为管理部门提供直观、可行的管理依据。
四、蓝线规划1、蓝线绘制办法(1)现状河道的蓝线绘制:以现状河道河口线加向外预留距离(包括规划需拓宽的宽度)为蓝线位置,河道二侧蓝线之间面积为蓝线管理范围,即蓝线总控制宽度;(2)规划新开河道的蓝线绘制:以规划新开河中心线加向二侧预留距离为蓝线位置,规划新开河二侧蓝线之间面积为蓝线管理范围,即蓝线总控制宽度。
新城建设用地平衡表(2020年)新城近期建设用地平衡表(2010年)近几年来,曹妃甸新区经济社会发展迅速,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2006年新区GDP^值为77亿元,2007年达到111.6亿元,同比增长44.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4.2万元;2006年新区财政收入为13.3亿元,2007年达25.5亿元,同比增长91.7%,整体经济呈高速发展态势。
随着工业发展在南堡开发区、曹妃甸工业区的带动下,正在向大型钢铁、化工、能源、物流和装备制造业等产业基地的方向发展。
新区宏观经济发展迅速,发展前景良好。
未来20年,曹妃甸新区人口的集聚,将随工业发展进程的加快,出现超出常规的发展态势,对曹妃甸新城的人口集聚特征的判断,拟采用非常规发展预测相结合的方法。
根据区域格局的变化、以曹妃甸新城、曹妃甸工业区作为典型案例研究地区对外来人口的吸纳特征。
1、国内类似地区案例分析案例分析首先收集了国内类似地区的相关资料,包括依靠矿业开发到冶炼最终形成综合性城市的大庆、东营、攀枝花等城市,也包括由大型企业的落户到上下游产业的集聚最终形成综合型城市的十堰市,也包括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从边陲渔村发展成为综合型城市的深圳市等。
通过对这些城市发展的背景,人口聚集的历程、产业类型等方面的分析看,曹妃甸新城依托曹妃甸工业区拥有的港口、钢铁、石油、化工也发展的基础在十几年内有人口快速集聚的可能性。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地区的发展是否能够如预期目标,最终形成一定的人口集聚,将会不同层面地受到市场需求的影响。
注:根据“中国城市四十年”及“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数据整理。
(但应注意:因资料所限缺少比较城市最原始的数据。
目前掌握的最早人口数据是1965年的,不排除比较城市在“发展之初”已有一定人口基础,比较城市不一定是平地起家,从“零”开始的。
)2、主导产业带动人口规模预测曹妃甸工业区总体规划编制中,对工业区人口集聚的特征,采用了依据产业发展,及产业人口就业密度,同时考虑产业规模逐步扩大,将会新增人口规模的思路,对工业区产业直接就业人口的集聚进行了预测,在考虑配套产业、带眷人口等多种因素,提出了曹妃甸工业区依据产业引进的规模、速度的人口集聚规模预测。
常熟市辛庄镇工程项目资金平衡方案分析常熟市辛庄镇作为苏州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速,工程项目众多。
随着工程项目的增多,如何合理分配资金成为了摆在辛庄镇面前的难题。
制定一份合理的工程项目资金平衡方案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一、项目资金来源分析辛庄镇工程项目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拨款和地方财政。
政府拨款主要是中央和地方政府投入,而地方财政主要是依托于当地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
辛庄镇还可以借助于金融机构获取贷款支持,以满足工程项目所需资金。
辛庄镇工程项目的资金来源比较丰富,但是如何合理分配这些资金则成为了问题的关键。
二、工程项目资金平衡方案1. 优先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辛庄镇的发展基础,也是工程项目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在制定资金平衡方案时,应当优先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如道路、桥梁、排水系统等。
这不仅可以提升辛庄镇的整体形象,还可以为后续的工程项目提供良好的基础支撑。
2. 合理分配工程项目资金在实际实施工程项目时,要充分考虑每个项目的实际需要和重要性,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资金分配,确保每个项目都能得到合理的支持和资金保障。
要根据不同项目的特点和需求,采取不同的资金投入方式,如直接拨款、财政扶持或是金融贷款等,以满足不同项目的实际需求。
3. 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在资金分配方面,要注重提高资金利用效率,避免浪费。
可以通过细化管理、强化督查等方式,提高工程项目的执行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率,确保每一笔资金都能够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4. 建立资金监管机制为了更好地管理和监督工程项目的资金使用,辛庄镇可以建立健全的资金监管机制,包括资金使用报告制度、财务审计制度等,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督和管理,防止资金被挪用或浪费。
5. 完善资金分配调整机制由于工程项目可能存在变动和调整的情况,因此辛庄镇需要建立完善的资金分配调整机制,及时调整资金分配方案,确保每个项目都能得到合理的支持和资金保障,避免因资金不足而导致项目无法顺利进行的情况发生。
苏州工业园区“DK20180116地块项目”
超限高层抗震设防审查意见
受苏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委托,由部分专家组成的审查小组,对苏州君实生物工程有限公司“DK20180116地块项目”工程进行了超限高层抗震设防审查,审查意见如下:
1.抗震性能目标:1-2号塔楼核心筒底部加强部位、穿层柱、体型收进部位上下各二层塔楼周圈柱满足中震抗剪弹性、抗弯不屈服;裙楼托柱转换框架满足中震弹性;大震均满足抗剪截面控制条件。
2.1-2号塔楼框架抗震等级按二级设计,穿层柱抗震等级按一级设计。
底部加强部位高度应满足规范要求。
3.1-2号塔楼五层裙房范围适当增设剪力墙,并按切除裙房后的塔楼模型单独计算,复核承载力并满足二道防线要求。
4.弹性时程分析宜采用七组加速度时程。
结论:经上述修改和调整后,基本通过超限高层抗震设防审查。
审查意见在施工图阶段落实,由施工图审查机构复核。
专家组:张敏、叶永毅、赵宝利、王干
审图中心:徐文希
2020年3月14日。
2024年常熟房地产市场调研报告1. 背景介绍常熟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下辖的县级市,是苏州市重要的城市副中心之一。
近年来,常熟的房地产市场发展迅速,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者和购房者。
本文将对常熟的房地产市场进行调研和分析,以期了解该市场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2. 市场概况2.1 常熟的地理位置和交通优势常熟地处苏南地区,距离苏州市区仅40公里,交通便利,有京沪铁路和沪宁城际铁路贯穿全境,距离上海和南京也较为接近,具有较好的区位优势。
2.2 常熟的经济情况和人口规模常熟市经济发展较为繁荣,拥有一批知名的企事业单位和工业园区,吸引了不少人口涌入。
截至2021年底,常熟市常住人口已超过100万人,且人口增长趋势良好,为房地产市场提供了庞大的购房需求。
2.3 房地产市场概况近年来,常熟的房地产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城市化进程和人口增长带动了房地产需求的增加,各类住宅小区和商业地产项目纷纷涌现。
房价也呈现上涨趋势,特别是市区核心地段和热门板块的房价上涨幅度较大。
3. 市场调研结果与分析3.1 常熟房地产市场主要特点•高需求: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带来了房地产需求的持续增长;•地段效应明显:市区核心地段和热门板块的房价较高,供不应求;•多元化产品:住宅、商业地产等多种类型的房产项目齐头并进;•产业支撑:工业园区和企事业单位的发展为房地产市场提供了客户和租赁需求。
3.2 常熟房地产市场的主要问题•房地产泡沫风险:快速上涨的房价存在泡沫风险,需要警惕;•房屋空置率较高:部分投资者炒作房地产,导致大量房屋空置;•住房供应结构不合理:高端产品供应过多,中低端产品供应不足。
3.3 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发展重心向郊区转移: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郊区的房地产市场将逐渐崛起;•住房租赁市场的兴起:随着年轻人对购房观念的转变,住房租赁市场将出现新的机遇;•产业地产的发展:园区和企事业单位的扩张将带动产业地产的需求。
4. 调研结论与建议在常熟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投资者和购房者需要保持清醒的认识,并注意市场的风险因素。
深圳市宝安沙井中心地区(西片)法定图则规划研究报告篇一:[松岗中心地区西片]法定图则规划研究报告XX-12-14 CONTENTS目录1. 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11.1. 规划背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1 1.2. 规划编制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1 2. 规划依据与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12.1.规划编制依据及参考文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2.2. 规划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1 3. 现状概况与问题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1. 现状概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2 3.2. 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4 3.3. 规划对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5 4. 规划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54.1. 功能定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5 4.2. 发展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6 4.3. 图则地区规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6 5. 用地布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65.1. 影响用地布局的因素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5.2. 用地布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7 6. 城市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6.1. 上层次规划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9 6.2. 整体空间景观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9 6.3. 城市空间组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9 6.4. 环境设计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9 6.5. 历史文化传统的保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1 7. 土地相容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117.1. 用地相容性类型及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7.2. 用地相容性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11 8. 土地细分与合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118.1. 土地细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11 8.2. 土地合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 9. 地块控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129.1. 地块划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12 9.2.控制指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1210. 公共配套设施规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210.1.现状问题及发展需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10.2. 公共设施布局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12 10.3. 公共设施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13 10.4. 上层次规划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13 10.5. 公共配套设施规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13 11. 道路交通规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1511.1. 现状问题以及发展需求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11.2. 总体交通对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15 11.3. 对外交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15 11.4. 内部交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15 11.5. 静态交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16 12. 给水工程规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1612.1. 现状问题及发展需求分析与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12.2. 规划对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12.3. 规划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16 12.4. 规划用水量预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16 12.5. 给水管网规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17 12.6. 消防工程规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17 13. 雨水、防洪工程规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13.1. 雨水工程规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17 13.2. 防洪工程规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17 14. 污水工程规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1814.1. 现状问题及发展需求分析与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14.2. 规划对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18 14.3. 规划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18 14.4. 污水量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18 14.5. 污水工程规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19 15. 电力工程规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2015.1. 现状问题及发展需求分析与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15.2. 规划对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0 15.3.规划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0图集:15.4. 负荷预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 15.5. 110KV及以上网络系统规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 15.6. 10KV电力系统规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 15.7. 市政电缆沟规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 15.8. 道路照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 16. 电信工程规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16.1. 现状问题及发展需求分析与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 16.2. 规划对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 16.3. 规划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 16.4. 电话容量预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 16.5. 电信局所及电信光节点规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 16.6. 邮政工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22 16.7. 有线电视工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22 16.8. 移动通信规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22 16.9. 综合通信管网规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22 17. 燃气工程规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2317.1. 现状问题及发展需求分析与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 17.2. 规划对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23 17.3. 规划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23 17.4. 气源规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23 17.5. 供气规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23 17.6. 管网规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 17.7. 瓶装液化气供应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24 18. 实施措施与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418.1. 制定图则地区旧城更新策略和分期实施计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 18.2. 多渠道筹集社会资金,加快公共设施建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 19. 附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619.1. 附表一:现状用地汇总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6 19.2. 附表二:规划用地汇总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6 19.3. 附表三:公共配套设施规划一览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7 19.4. 附表四:地块控制指标一览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8 1.区域关系图2.土地适用性评价分析图 3.用地地籍图4.现状建筑物质量评价图 5.土地利用现状图 6.土地利用规划图 7.城市设计导引图 8.地块划分编号图9.公共配套设施规划图 10.道路交通规划图(一) 11.道路交通规划图(二) 12.建筑密度分区图 13.地块改造示意图 14.给水工程规划图 15.雨水工程规划图 16.污水工程规划图 17.电力工程规划图 18.电信工程规划图19.燃气工程规划图1. 前言1.1. 规划背景在经济全球化、市场化和网络化的大背景下,随着松岗城市化进程加快和旧城改造的推进,松岗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松岗次中心作为西部工业组团的居住地区级生活服务中心,承担商业、文化娱乐、居住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