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讲课讲稿
- 格式:ppt
- 大小:459.00 KB
- 文档页数:61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教育技术作为一个新兴的实践和研究领域,在美国开始于视听教育和程序教学运动,在中国则以电化教育的出现为标志。
电化教育的出现和发展为教育现代化注入了活力,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的改革产生了积横的作用与广泛的影响。
1.新中因成主前我国电化教育的发展历程(1)“电化教育”的产生“电化教育”的产生与“电气化”有关。
“电气化”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具有“高科技”的含义,幻灯、电影、广播以及电视都和“电”有关联,教育电影、教育广播、教育电视、幻灯片等利用电力,通过教育影响一个人与其世界的相互关系。
我国的电化教育是在国外视听教育的影前下引入的,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出现之初由学校、学者倡导,从社会教育实验到学校教育推广。
在当时经济不发达、科技落后、政府不重视、投入不足的情况下,电化教育处于自发状态,没有形成大规模推广。
(2)兴办电教专业随着电影和广播教学的开展,一些学校开始开设电影播音课程,开办电影播音专业,培养专门的电教人才,主要有:1936年江苏省立教育学院开办的电影播音教育专科;1939年金陵大学开办的电影播音专修科:1940年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开办的电化教育专修科等。
(3)兴办电化教育出版物20世纪40年代电化教育出版物主要有金陵大学的《电影与播音》、国立社会教育学院的《电教趟讯》和社会教育司的《电化教育》等。
2.新中国成立初朝我国电化教育的发展历程(1)电化教育的初步发展1949年11月,新中国文化部科学普及局成立电化教育处(后为幻灯处),负责全国电教工作。
1950年,文化部商同教育部把所属各省、市文化馆划归文化部领导,以利推动电教工作。
我国的电教事业在党和国家的重视下开始起步和发展。
(2)社会电化教育的发展开展播音教育:1949年,北京、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举办“俄语广播学校”;1953年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举办“文化补习学校”;1958年天津举办“广播函授大学”。
开展电视教育:1960-1966年,上海、北京、沈阳、哈尔滨、广州等地相继举办”电视大学”,开设数学、物理、化学、中文、政治、俄语、英语等课程。
第二章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50年代,从那时起,教育技术便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为我国教育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下面是对我国教育技术发展历程的简要介绍。
上世纪50年代,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教育工作亟需教育技术的支持与发展。
1953年成立了首个教育技术机构,国立教育技术训练中心,该中心开始进行教育技术研究与人才培养工作,推动了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
1956年,我国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会议提出了“讲台革命”的口号,提倡使用教育技术手段教学方式。
从此,教育技术逐渐成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始了我国教育技术事业的发展。
上世纪60年代是教育技术发展的重要时期。
1963年,教育部正式成立了教育技术研究所,该机构在教育技术理论研究、教育技术设备研制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
同年,中国首部教育技术研究专著《教育技术概论》面世,标志着我国教育技术研究的系统化。
此后,教育技术教育逐渐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学科。
上世纪70年代,由于国家的需要,我国教育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1977年,教育部委托中国科学院成立了计算机与教育研究所,该机构在教育计算机应用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上世纪70年代还兴起了以影视教育为主的“看电影、听报告”教学模式,促进了我国教育技术的传播与发展。
上世纪80年代是我国教育技术发展的黄金时期。
1982年,教育部颁布了《教育技术知识体系》,明确了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方向。
同时,我国教育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入了高潮期,大量教育技术研究机构、教育技术中心相继成立。
此外,1985年,我国首个国家级教育技术研究中心成立,标志着我国教育技术研究的集中与规模化。
进入21世纪,我国教育技术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技术进入了数字化时代。
我国教育部于2000年提出了“教育信息化”战略,推动了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此后,我国教育技术进一步拓宽了应用范围,包括教育软件研发、网络教学平台建设、远程教育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
我国教育技术发展简史2.2、中国我国的教育技术发展主要分为两个大的阶段,即电化教育的形成和初步发展阶段和改革开放以后电化教育向教育技术的全面发展阶段。
2.2.1、电化教育的形成和初步发展阶段教育技术作为一个新兴的实践和研究领域,在美国开始于视听教育运动,而在我国则是以电化教育的出现为标志。
20世纪初叶,幻灯传入我国,开始了最早的无声电影和幻灯教育手段,随着外国视听教育的发展,30年代视听概念引入我国,受到当时政府教育部门和学者的注意,确立了“电化教育”名称。
1936年,教育部在南京成立了电影教育委员会和播音教育委员会,这是我国最早的电教机构。
解放前当时经济、教育、科技发展落后,我国的电化教育只是星星点点,在少数几个城市,学校,社教机关有所开展,未能大面积推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电化教育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地办起电视大学,广播函授大学等学校。
一直到1965年我国的电化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发展也很迅速。
60年代初的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和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使我国教育受到了严重摧残,整个电化教育事业也处于瘫痪、停止状态。
1976年十年动乱结束,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拨乱反正的政策和措施,我国的教育工作逐步得到恢复,电话教育也重新得到起步。
2.2.2、电化教育向教育技术的全面发展阶段1978年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电化教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1978年教育部成立了电化教育局,中央电教馆,中央电视大学,建全了各级电化教育机构,装备了大批电教设备建起了现代化的电教设施,创办了一批电化教育刊物,开办了教育技术专业,建立了现代远程教育体系,开展了大规模的电化教育实验研究。
在这段时间里发生了三次比较大的事件:1)电化教育是否更名为教育技术的讨论,从1982年开始,1984-1986年进入高峰期。
这场讨论后,国家教委在1987年发布了“高师本科专业目录”,正式确定了“电化教育”的名称,而在1986年国家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教育技术硕士专业,教育技术学也就正式在我国建立起来了,同时出现了教育传播学、教育技术学、电化教育学三科鼎立的同步发展的格局。
第二章教育技术发展回顾学习目标能说出教育技术发生发展的历史脉络了解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从整体上把握教育技术发展的规律主要内容教育技术发展简史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复习思考题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以下命题:教育技术发展阶段的划分及其相互联系教育技术发展的历史规律教育技术发展的历史趋势2.翻译如下英文,试谈自己的体会,并根据原文提示查找相关资料The most recent definition of the field (which uses the term,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has been published by the 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 (AECT):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design, development, utilization, 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of processes and resources for learning. The field is essentially a 20th century movement with the major developments occurring during and immediately after World War II. What began with an emphasis on audiovisual communications media gradually became focused on the systematic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procedures which were based in behavioral psychology. Currently, major contributing fields are cognitive psychology, social psychology, psychometrics, perception psychology, and management. The basic history of the field was written by Saettler.* Saettler, P. E. (1990). The evolution of American educational technology.Englewood, CO: Libraries Unlimited.A briefer history may be found in:* Reiser, R. (1987).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A history. In Robert M. Gagne (Ed.),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Foundations. (pp. 11-48). 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参考文献1.南国农,李运林《电化教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2.尹俊华,戴正南《教育技术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3.张诗亚,周谊《震荡与变革——20世纪的教育技术》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4.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上),《电化教育研究》1997(3)5.吴再扬《中国电化教育简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6.教育科研网,7.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历史是透视现实与预测未来的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