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写作法的界定
- 格式:docx
- 大小:50.52 KB
- 文档页数:9
“过程写作法”研究综述吴丹+王翠霞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7年6期一、研究问题的提出早在70年代末,“过程写作法”(process approach)在西方语言学家对传统的成果写作教学法(product approach)的批判中应运而生,并逐步地取代成果写作教学法的主流地位。
2000年以来,我国学者、一线老师也将目光转向了“过程写作法”,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以期找到启发意义。
关于“过程写作法”的概念,学界并没有给出一个固定的说法,但它注重写作过程、管理写作行为的本质得到了一致认同。
二、关于“过程写作法”的研究的综述基于“中国知识网”数据库,通过“文献”,以“过程写作法”为检索主题,搜索出1991条相关文献。
这些相关文献在时间分布上呈现稳步增多趋势,在文献来源上多涉及教育类期刊,也有硕博士论文和会议论文。
对文献数量的统计分析发现在“过程写作法”的相关研究中,对它应用于实践中的探索的研究文章数量最高,且研究来源多为专家学者的论著或为硕博论文,另外有不少教育期刊涉及“过程写作法”的理论研究。
(一)“过程写作法”理论依据的论述关于“过程写作法”的理论依据,大致分为三种结论:一种是交际理论,即认为写作是一种群体间的社会交际活动,需要作者与读者之间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
持这种看法的包括顾凯[1]、杨俐[2]。
第二种是以交际理论为基础、并受认知心理学和认知语言学理论的综合影响。
随着认知心理学和认知语言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写作过程不仅有草稿、修改,还包括其它内容[3]。
还有一种是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在张一宁[4]看来,写作是学习者通过已有的认知结构对新的写作题材进行加工而成的,强调写作知识的学习和传授,重点在于个体的转换、加工和处理。
(二)“过程写作法”主要阶段的讨论由于写作过程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迄今为止,学者对写作过程的具体描述尚未达成完全一致的意见。
Guth提议分为触发、收集资料、成文、修改和编辑五个阶段[5];Claudia L. Keh则分为输入阶段、写初稿、同学互评、写二稿、教师批阅、师生交流以及定稿七个步骤[6]。
关于过程写作教学法过程写作来自西方,自从20世纪70年代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关注学生写作过程开始,探索写作教学新途径的过程教学法开始兴起,这种方法在写作过程中帮助学生,让他们的写作能力整体提高,而不是过多的关注词汇和语法教学。
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期,专家和学者开始反思传统写作教学的方法和问题,吸收并且接纳了社会语言学、认知心理学、应用语言学等等的理论,在西方学校逐步兴起了一种写作教学法叫做过程写作法。
80年代,强调写作过程的同时也注重信息的交流,Erschholz把成果教学法的优点也应用了进来。
Vygotsky的任务教学法的运用提倡师生共同的来完成一个个的写作任务。
90年代,有了新的尝试,Paltridge(1996)提出了过程教学法与体裁教学法(the genre approach)的结合。
近些年来,交际语言教学理论的发展更加促进了过程写作在西方的发展,交际语言教学理论强调语言知识重要性的同时还强调得体、灵活的运用语言的能力。
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过程写作也开始逐渐影响第二语言教学的整体模式和教学方向,尤其是在对外汉语写作教学的发展上。
过程是一种程序,属于哲学的范畴,很早以前,JohnDewey(美)就提出了学习可以看做是过程的说法。
后来,LevSelnenovichvygotsky (俄)提出了以互动促进学生思考而达到学习目的的社会互动学习理论。
基于以上的理论研究,WallaceDouglas(美)首先提出了过程式写作法,明确了过程写作的要求和作法。
Zamel(美)认为写作是一个循环的心理认知、思维创作和社会交互的过程,通过参与写作过程中的一系列认知和交互活动,写作者的认知能力、交互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能够得到提高。
过程教学法(process approach)认为写作是在篇章层面基础之上的自上而下的学习过程,教学上更加关注写作的过程和内容,这和以往的写作教学是大不相同的。
乔姆斯基1970年指出,在写作过程中提前对语言进行探索和创造,而不是等待学生缓慢地掌握语言之后才进行写作训练,这种方法会对学习者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种创意写作教学方法——过程写作法(WritingProcesses)早在1960年许多美国语文教师就发现,专注于纠正学生的写作错误并不能改变学生的写作水平,于是他们中的许多人转向了”创意写作”的研究,不再关注学生的写作错误,以免抑制学生的创意。
但还是有一些学生的作文错误百出,甚至思想表达不清。
继写作教学的这一困惑之后,贾特•艾米格(Janet Emig)等研究者开始观察学生与专业作家的写作行为。
他们发现优秀的作家首先关注的是思想而不是写正确,若作家在打草稿时注重写正确,那么就会受到干扰。
过程写作就从这项研究中发展起来。
过程写作法(WritingProcesses)在美国教育圈中颇为出名,1996年,国际阅读协会和全美英语教师联合会携手出版了美国《英语语言艺术标准》,该标准的第5条写道:“最近几年许多学生从写作教学著名的‘过程写作法’中获利。
该法关注不同写作活动都涉及的过程步骤,如为真实的读者写计划、拟草稿、编辑和发表。
”近十年,有关过程写作法的研究,有了深入的发展。
一、过程写作法的五个阶段过程写作法旨在管理学生的写作行为。
学生在整个写作过程中,经历五个相关的阶段:预写作(prewriting)、打草稿(drafting)、修改(revising)、校订(editing)和发表(publishing)。
第一阶段:预写作。
“预写作”就是做好写作的准备,像运动前的热身,但最容易被忽视。
在这个阶段,学生要:(1)选择话题。
一些学生抱怨他们不知道写什么,如果老师可以用头脑风暴列出3-5个话题,他们就可以确定自己最感兴趣的话题了。
通过预写作活动中的交谈、绘画、阅读和写作,学生拥有了众多的话题信息。
(2)确定目的、形式、读者。
准备写作时,学生必须思考写作的目的是什么,无目的作文不可能有突出的观点。
这还影响到确定读者和写作形式。
读者包括同学、父母、祖父母或笔友等。
形式可以有商务信件咨询信息,为本地报社写稿、创作诗歌投稿给杂志等。
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过程写作”法的应用分析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过程写作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写作的过程和规律,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过程写作法的应用。
一、概述过程写作法过程写作法是一种以过程为导向的写作教学方法。
通过分析写作的过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写作的规律和技巧,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过程写作法强调写作的全过程,而不是只关注写作产品的成果。
学生通过分析自己的写作过程,可以更好地发现自己的问题,及时纠正错误,并且得到指导,以便改善自己的写作技能。
二、应用分析1、帮助学生找到问题通过过程写作法,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写作缺陷,找到自己的问题。
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可以详细记录下自己的写作过程和思考过程,并且分析自己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记录和分析,评估自己的写作成果,并且找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及时纠正错误。
2、提高写作能力过程写作法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发展其写作能力。
过程写作法注重写作过程中的细节,因此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写作原则,以及提高写作技能。
通过过程写作法,学生可以逐步了解如何构建论点、展开论证,并且掌握各种文体和表达方式。
这些能力将为学生的未来写作生涯带来很多好处。
3、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过程写作法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写作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探索各种表达方式,同时保证语言表达的流畅性和精准性。
过程写作法激励学生多使用丰富的词汇、灵活的语法结构和高效的句式,以此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
4、促进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过程写作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可以促进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在过程写作法中,学生需要学会如何规划时间、安排学习计划,并且还要学会如何自我评价和纠错。
当学生具备了这些能力,他们将变得更有自信,更有组织性,以及更有责任感。
三、总结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过程写作法是一种非常受欢迎和有效的教学方法。
成果写作法、过程写作法和体裁写作法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不同的写作方法和理念,其中成果写作法、过程写作法和体裁写作法是三种常见的写作方法。
它们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写作思路和方式,对于提高写作质量和效率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分别介绍这三种写作方法,并探讨它们的特点、优势和适用场景。
一、成果写作法成果写作法是一种从结果导向的写作方法,其核心理念是在写作之前明确好文章的主题、结构和要表达的内容,然后有目的地进行组织和撰写。
这种方法注重总揽全局,在开始动笔之前需要对文章的框架和大体内容有清晰的把握,以确保整篇文章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成果写作法适用于需要精准表达和论证的文章,比如科研论文、新闻报道和学术文章等。
在这些领域,文章的准确性和严谨性是至关重要的,而成果写作法恰恰符合了这一需求。
采用成果写作法撰写文章时,首先要明确文章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或论点。
在确定了主题之后,需要对文章的结构进行规划,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部分的布局和内容安排。
其次是对所要涉及的内容进行归类和整理,确保逻辑条理清晰,各部分之间有机衔接。
最后是逐步填充细节和论据,保证文章的严谨性和说服力。
成果写作法注重对文章整体逻辑和推导过程的把控,是一种相对严谨和精确的写作方法。
二、过程写作法相对于成果写作法,过程写作法更注重写作的过程和表达的情感,强调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情感共鸣和沟通。
在过程写作法中,写作者更加关注自身的情感和感受,将自己的经历和情感融入到文章中,从而更加生动和感染人心。
这种写作方法适用于散文、小说和随笔等文学类作品的创作,能够赋予文章更加深刻和个性化的内涵,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采用过程写作法撰写文章时,作者会通过自身感受和经历来展开对主题的阐述,不拘泥于逻辑思维和传统的论证结构。
文章的表达更注重情感的流露和文字的抒发,更具有个性化和独特性。
在过程写作法中,作者可以在思维飞跃和情感交融中完成对主题的表达,使文章更具有情感共鸣和思想深度。
农村初中英语作文过程写作法指导研究课题方案江山市大桥初中周育红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20世纪40年代中期,以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结构主义语言学为基础的听说法视写作为巩固口语手段的“写话”。
因此,写作教学的目的与口语一样,是为了形成语言习惯。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前,外语写作教学模式对语言学习中写作的探讨一般停留在文本评析上,很少论及作者的思维,这一时期称为文本分析阶段。
当前的写作过程模式较70年代有个很大的扩展。
在实际的第二语言写作教学中,它有以下特点:(1)写作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
必须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合作与富有鼓励性的写作环境,使他们乐于写作,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
(2)写作需要有明确的动机与积极的态度。
写作的题目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需要,使他们具有写作的愿望,而不是为了应付教师而做的作业。
在写作效果不理想时,要认识到写作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只要坚持不懈地练习,第二语言的写作水平是能够提高的。
(3)写作教学需包括句型、词汇等语言知识的书面练习,应注意句子与段落间关连的语篇结构,应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
(4)传统的写作从作者个人表达思想与感情出发,但未考虑读者(写作的对象)。
在日常工作中,根据不同的写作目的与对象,作者扮演的角色不同,写作的风格与形式差异很大。
(5)使用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中存在文化差异。
用第二语言写作时,应遵循使用第二语言为母语的人之社会准则,不能照搬学习者习以为常的本民族社会与文化知识。
因此,在写作教学中应注意加强第一与第二语言社会文化知识对比的教学。
据了解,每年上交的学术论文中,有关写作的探讨较少。
部分写作课的课堂教学流于形式,大多演变成对范文的技术性分析,使写作课堂变成讲解词汇、分析语法的场所,从而失去了写作课应用的特色。
在各种课型中,写作课也许是教师最不愿意上的课。
不仅备课量大,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也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然而,与投入不成正比的是,不少学生不喜欢上写作课,将写作看成负担,写出来的文章错误百出、枯燥无味。
过程性写作(Process Approach)是针对结果性写作(Product Approach)而言的。
后者视写作为一种独立的个人书面编码活动。
它所关注的是写作的最终成果,而对写作者的“情感激发、观点交流、以及资源获取”等一系列发生在写前的活动、以及“如何面对评判,以及基于评判的交流、思考与修改”等一系列发生在写后的活动不予关注。
这种认识反映到教学方法上就是直接为学生提供可供仿写的范文以及学生最终成果好坏的评判标准。
这种“直接提供”,表面上以最少的时间成本,将优质的语言输给学生,但是它容易窒息学生的写作动机,浇灭学生的写作兴趣乃至学习兴趣,最终导致学生学习英语动机不强。
与此同时,由于写作过程缺少铺垫、准备,学生的“成品”也让教师批改受挫。
于是,一种“教得累、学得苦、效果差”的局面由此产生。
而过程性写作的理论基础是人本主义教育观、建构认知理论和交际语言教学理论。
它把写作过程视为一种复杂的、循环式的认知、思维和信心沟通过程,让学生对他们自己所处的形势做出判断并由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White & Ardat, 1991, 转引自尹世寅,2007)。
这种认识带来方法论上的意义就是:强调准备、重视过程、倡导真情、鼓励合作、多元评价。
过程性写作在宽松的环境下以学生为主体,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写作意识,提高写作能力,让学生对写作不再讨厌和恐惧。
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其它方面的某些技能如口语、阅读、思维等也得到锻炼。
当前,过程写作途径已成为西方写作教学的主流(邓鹂鸣,2003)。
如何运用其教学理念、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加速我国高中写作?英语教学的改革,应成为我们亟需探索和实践的课题。
笔者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一直在思考:如何最便捷地操作过程性写作?如何既能不增加教师的备课任务,又能让写作教学在一步步地铺垫中走向学生?思考的结果就是,将写作任务与教材资源结合起来,将写作融入日常的教学。
汉语国际教育《过程写作法》过程写作法是由Wallace Douglas首创,他指出“写作是一个过程,写作课应该教授的是构成写作过程的一步步的操作方法”。
一、理论基础。
1.交际理论。
以培养交际能力为宗旨,明确提出第二语言教学目标是培养学习者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语言运用要正确且得体;主张以功能意念为刚,根据学习者的实际需要,选取真实自然的语料;以话语教学为基本单位;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过程交际化;主张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而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还应该包括辅导读物、电影、录像等。
2.建构主义。
理论核心可以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其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促进者、帮助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利用情景、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发挥学生主动性、创造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促进者;教材的内容变成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
二、特点过程法注重学生写作的过程,旨在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写作的过程,并在过程中逐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强调教师在写作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写作教学中实施该教学法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学生要有良好的语言基础,良好的写作常规知识和互动习惯,同时给予他们充分的写作时间。
Brown多过程写作法的特点总结如下:1.注重写作过程。
2.帮助学生理解写作过程。
3.帮助学生形成预写作、打草稿和重写的技巧。
4.给学生时间写作和重写。
5.强调修改的过程。
6.在写作过程中给学生以反馈。
7.鼓励来自教师和同伴的反馈。
8.在写作过程中包含教师和学生的交流。
三、教学过程过程法包括五个相关阶段:预写作、打草稿、修改、校订和发表,第一阶段:预写作。
学生要做以下事情:1.选择话题。
教师可以预先做一个调查、列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也可以让学生讨论、头脑风暴找到他们喜欢的话题,进而列出他们对该主题的想法和观点,但是老师要注意引导。
基于“过程写作”法的高中英语写作研究随着英语学习的深入,英语写作对于学生来说变得越来越重要。
传统的英语写作教学方式注重的是词汇、语法等基本要素的学习,而忽略了写作过程的培养。
因此,本文将探讨基于“过程写作”法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研究。
一、过程写作法的概述过程写作法是指笔者通过多次的草稿和修改来不断完善文章,以达到最终完美的文章的方法。
它注重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自我调整、自我反省和自我重塑,使学生能够逐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此方法强调了写作过程和写作过程中的思考和规划,可以使学生建立起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考的能力,使其在写作中追求完美和真实的表达。
1. 分散思路,避免“零头作业”过程写作法强调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需要反复思考和规划,学生需要先将思路分散开来,明确主题、分析问题、构思结构,才能将思路条理化,梳理出文章的框架。
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更加严谨流畅而且结构合理,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强调学生不要把写作当成“零头作业”,而应为每篇文章给予充足的时间,保证文章结构的完美。
2. 引导学生反复推敲、修改过程写作法之所以能够让学生得到提升,就是强调他们需要反复推敲和修改。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引导学生反复修改和推敲,提醒他们多方面考虑文章结构和语言表达,互相帮助发现不足和改进之处。
从而达到锻炼学生反复推理和不断完善思路的能力。
3. 培养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考能力过程写作法强调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需要综合运用语法、词汇和文化知识等多个学科知识,培养出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考的能力。
学生需要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思路,不断钻研才能使文章质量更上一层楼。
学生需要培养勇敢表达自己观点的勇气,才能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结论上述分析表明,过程写作法是一个有益的英语写作教学方法。
通过此方法,学生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提升学习成果,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高中学习和工作的需要。
因此,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完善过程写作教学法,在高中英语语文教学上深入应用,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将教育开拓出属于中国的文化道路。
英语写作过程法初探
英语写作过程法是指在进行英语写作过程中,按照一定的步骤和
方法进行创作的一种方法。
它包括了预写、写作、修订三个环节。
第一步:预写。
预写阶段是为了帮助我们理清思路。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列出写作计划、构思文章大纲、收集相关素材、分析文
章结构、设置论点和撰写草稿等。
在预写过程中,我们要把注意力放
在了解目标受众、把握写作目的、确定主题和统观全文。
第二步:写作。
在预写阶段完成后,我们就可以开始真正的写作了。
写作过程是根据预写阶段得到的文章大纲,写出完整的文章来。
写作阶段应该更注重细节、文献来源的准确性和语言表述的清晰精确。
此外,在写作过程中应注意文章的语言要流畅、直观、情感贯穿,个
人的风格也应该尽可能得体化、让人感到有情感和共鸣。
第三步:修订。
修订阶段是对文章进行梳理和打磨的关键阶段。
我们可以仔细阅读文章,修复错误和缺陷。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检查
词法、语法、标点符号和拼写错误,修改过长过短的句子、避免重复
和语言不通畅的地方。
我们也可以注重文章结构的调整和重新编排,
来增加其可读性和逻辑性。
此外,我们还要多次修改以使得文章更加
完整,达到预期的写作目的。
总的来说,英语写作过程法是非常具有实用性的,它可以帮助我
们更好地构思文章,提升文章质量。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明确写
作目的、把握结构,提高的语言表述能力。
当然,对于写作不是很自
信的人来说,可以多练习,总会有更好的表现和优秀的写作。
一种创意写作教学方法——过程写作法(WritingProcesses)早在1960年许多美国语文教师就发现,专注于纠正学生的写作错误并不能改变学生的写作水平,于是他们中的许多人转向了”创意写作”的研究,不再关注学生的写作错误,以免抑制学生的创意。
但还是有一些学生的作文错误百出,甚至思想表达不清。
继写作教学的这一困惑之后,贾特•艾米格(JanetEmig)等研究者开始观察学生与专业作家的写作行为。
他们发现优秀的作家首先关注的是思想而不是写正确,若作家在打草稿时注重写正确,那么就会受到干扰。
过程写作就从这项研究中发展起来。
过程写作法(WritingProcesses)在美国教育圈中颇为出名,1996年,国际阅读协会和全美英语教师联合会携手出版了美国《英语语言艺术标准》,该标准的第5条写道:“最近几年许多学生从写作教学著名的‘过程写作法’中获利。
该法关注不同写作活动都涉及的过程步骤,如为真实的读者写计划、拟草稿、编辑和发表。
”近十年,有关过程写作法的研究,有了深入的发展。
一、过程写作法的五个阶段过程写作法旨在管理学生的写作行为。
学生在整个写作过程中,经历五个相关的阶段:预写作(prewriting)、打草稿(drafting)、修改(revising)、校订(editing)和发表(publishing)。
第一阶段:预写作。
“预写作”就是做好写作的准备,像运动前的热身,但最容易被忽视。
在这个阶段,学生要:(1)选择话题。
一些学生抱怨他们不知道写什么,如果老师可以用头脑风暴列出3-5个话题,他们就可以确定自己最感兴趣的话题了。
通过预写作活动中的交谈、绘画、阅读和写作,学生拥有了众多的话题信息。
(2)确定目的、形式、读者。
准备写作时,学生必须思考写作的目的是什么,无目的作文不可能有突出的观点。
这还影响到确定读者和写作形式。
读者包括同学、父母、祖父母或笔友等。
形式可以有商务信件咨询信息,为本地报社写稿、创作诗歌投稿给杂志等。
过程写作法的特点
过程写作法是一种围绕某个过程进行写作的方法。
特点如下:
1.强调过程性:过程写作法注重将某个过程划分成一系列步骤,然后逐一描述每个步骤。
2.跟踪性:过程写作法强调应该跟踪整个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包括前置条件、关键点和后续步骤,这有助于读者理解和模仿。
3.具体性:由于过程写作法的重点在于具体步骤的描述,所以它往往采用用例、示范或演练等方式,从而让读者可以直接看到某个过程的具体实现。
4.逻辑性:过程写作法不仅仅是讲述过程,更重要的是让读者理解过程的内在逻辑,理解每个步骤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依赖关系。
5.技术性:过程写作法在技术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如用户手册、操作说明和程序教程等,因为这些领域通常需要准确而详细的步骤描述。
国外关于过程写作法的研究概述一、引言长期以来,写作一直是国内英语教学的薄弱环节,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始终是困扰着教师们的一个难题。
在我国传统的英语写作教学中占主导地位的结果写作法(product approach),注重的是学生写作的最终“成品”。
尽管教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学生的“成品”进行了评阅和批改(包括格式、拼写和语法结构等表层错误),但根据研究证明:这种仅仅改正作文中语言错误的评语式评阅方法无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1。
20世纪70年代末,基于交际理论而产生的过程写作法(process approach)备受研究者青睐,成为流行于西方教育系统(从中小学母语写作到高等院校第二语言)写作课程的一种教学法。
近年来国内对过程写作法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也日益增加,但这些研究的重复性很大,在教学应用中把“过程写作”僵化为一套固定的步骤。
这些问题与过程写作法自身的局限有关,也是我们对过程写作法的整体研究缺乏系统把握的结果,因此笔者决定对西方关于程写作法在的研究做一个系统梳理,也帮助日后更加深入理解和运用过程写作法教学。
二、过程写作法的缘起(一)传统写作法的弊端渐显20世纪70年代末,西方语言学家针对传统的成果写作教学法(product approach)的弊端提出过程写作法(process approach),他们将写作过程视为一种极为复杂的心理认知过程和语言交际过程。
过程写作法的首创者、美国西北大学教授Wallace Douglas旗帜鲜明地指出:“写作是一个过程,写作课应该教授的是构成写作过程的一步步的操作方法”。
将过程写作法应用于英语作为第二外语教学实践的两位倡导者为美国的瑞密斯(Raimes, A.)2和扎迈勒(Zamel, V.)3,她们对英语作为非母语的写作教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证实了这一方法的可行性。
1左年念. 外语作文评阅与学生写作能力提高之间的关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5).2Raimes, A. Problems and Teaching Strategies in ESL Composition [M]. Arlington, V A; Center for Applied Linguistics, 1979.3Zamel, V. Teaching composition in the ESL classroom: What we can learn from research in the teaching of English[J].TOSOL Quarterly, 1976,(10):67-76.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期间,海耶斯(Flower, L. & Hayes, J. R. )4,柏林(Berlin, J.A. )5,汉普(Hamp & Lyons)6等相继论证了过程写作法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意义。
1996年,国际阅读协会和全美英语教师联合会携手出版了美国《英语语言艺术标准》,该标准的第5条写道:“最近几年许多学生从写作教学著名的‘过程写作法’中获利。
该法关注不同写作活动都涉及的过程步骤,如为真实的读者写计划、拟草稿、编辑和发表。
”随后,有关过程写作法的研究有了深入的发展,过程写作(Writing Processes)在美国中小学乃至大学的教育中开始盛行7。
(二)美国中小学生的写作水平亟待提高根据2007年美国国家教育进展评估(National Assessment of Educational Progress,简称NAEP)的调查发现8,只有33%的8年级学生和24%的12年级的学生的写作表现达到或高于熟练水平。
这次和以往的NAEP调查结果9,10一样令人失望,加之为学生以后进入大学和工作的写作能力的担忧11,对提高美国学校的写作教学的呼吁高涨12。
过程写作法(有时也称为writers’ workshop)成为美国写作教学改革中大力倡导的方法。
三、过程写作法的界定对于什么是过程写作法,目前学者们还没有一个普遍认同的定义。
很多研究者在定义过程写作法的时候更多从描述其特点出发。
如:Lewis认为:“一篇短文并不是一挥而就的产物,它要经过由计划(planning),修改(revision),组织(organization),重组(reorganization)以及其他步骤所构成的过程(process)来实现”。
因此,“过程是一个发展的、动态的概念,它与具有静态性质的结果形成鲜明对比”。
4Hayes, J. R. and Flower L. Uncovering cognitive processes in writing: An introduction to protocol analysis [A]. In P. Mosenthal, L. Tamar and S. A. Walmsley(eds.). Research in writing [C]. New York: Longman, 1983.5Berlin, J. A. Contemporary composition: The major pedagogical theories [J]. College English, 1982.6Hamp&Lyons. No new lamps for old yet, please [J]. TESOL Quarterly,1986,(20):790-7967董蓓菲. 过程写作法·作文清单·协作工作坊[J].语文教学研究,2012,(1):62-648Salahu-Din, D., Persky, H., & Miller, J. The Nation’s Report Card: Writing 2007 (NCES 2008–468). Washington, DC: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Institute of Education Science, 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2008. 9Greenwald, E., Persky, H., Ambell, J., & Mazzeo, J. National assessment of Educational progress: 1998 report card for the nation and the states .Washington, DC: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1999.10Persky, H. R., Daane, M. C., & J in, Y. The nation’s report card: Writing 2002(NCES 2003–529)[M]. Washington, DC: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Institute of Education Sciences, 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 2003.11Bates, L., Breslow, N., & Hupert, N. Five states’ efforts to improve adolescent literacy[M]. Washington, DC: Institute of Education Sciences, 2009.12National Commission on Writing. The neglected R: The need for a writing revolution [M]. New York, N Y: College Board, 2003.Keh,C.对过程教学法的描述为:“过程教学法是一个几易其稿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产生想法(pre-writing),写出以内容为中心的第一稿(to discover meaning),在第二、第三稿中(甚至更多)修改这些想法,然后交流这些想法。
”很明显,Keh把过程教学法的写作过程划分成了若干阶段。
Hillocks把过程写作法描述为,涉及“写作的总体目标,自我选择写作主题的自由写作,从同伴得到积极的反馈,修改作品的机会,高水平的学生交互”13。
从以上研究者对过程写作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都体现了过程写作法的一些基本特性14:鼓励学生在构思、写作、修改的循环中进行;真实的写作目的和听众;学生写作的自主权,自我反馈和评估的强调;个性化的写作指导等。
据此,笔者认为,过程写作法是一种以写作过程为出发点,将写作过程列为教学的重心,设计一系列课堂内外写作活动,让学生充分投人到写作的各个具体过程当中,通过写作而学习写作,最终获取好的成稿的方法。
四、过程写作法的主要阶段由于写作过程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心理认知过程和创造过程,迄今为止,语言学家对写作过程的具体描述尚未达成完全一致的意见,有的学者认为写作过程分计划、写初稿、修订三阶段;还有学者提议分为触发、收集资料、成文、修改和编辑五个阶段;多数则认为写作过程主要包括写前准备、写初稿、反馈、修改、编辑五个阶段15,它们相互交叉、循环反复,整个写作教学可通过这五个主要阶段展开。
很多研究证明,写作是一个循环往复的(recursive),非线性的(non-linear)交互过程。
写作过程中的各环节相互交织,相互渗透。
(1)写前准备阶段(Planning/Pre-writing)该阶段是写作前的“热身运动”,有助于激活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使他们对所写内容产生兴趣。
写作者首先确定主题,尽可能多地收集素材,触发灵感,拓宽思路。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集思”(brainstorming)、小组活动(group activities)等课堂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
学生们集思广益, 借鉴他人提出的观点,分享集体讨论的资源,各抒己见,不断丰富写作主题。
通过一些具体的课堂活动形式,学生们围绕写作主题交流观点、看法、体会等。
13Hillocks, G. Research on written composition: New directions for teaching [M]. Urbana, IL: National Councilof Teachers of English, 1986.14The Process Writing Approach: A Meta-analysis[J]. Th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2011(104):396–407. 15Flower, Linda & J. R. Hayes. Problem-solving strategies and the writing process [J]. College English, 1977.(2)初稿阶段(Drafting)在初稿阶段,写作者注重的是写作思路的通畅、行文的流利、言之有物,而不是语法的正确与语言的凝练、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