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过程控制原理B-Robert
- 格式:pptx
- 大小:2.35 MB
- 文档页数:53
统计过程控制统计过程控制(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 SPC)随着科技的发展,产品的制造过程日益复杂,对产品的质量要求日益提高,电子产品的不合格品率由过去的百分之一、千分之一降低到百万分之一(ppm),乃到十亿分之一(ppb),仅靠产品检验剔除不合格品,无法达到这样高的质量水平,经济上也不可行,必须对产品的制造过程加以控制,在生产的每一步骤实施控制。
为了实现对产品的制造过程加以控制,早在20世纪20年代休哈特就提出了过程控制理论以及控制过程的具体工具——控制图(controlchart)。
1931年休哈特出版了他的代表作:《加工产品质量的经济控制Economical Control of Quality of ManufacturedProducts》,这标志着统计过程控制时代的开始。
统计过程控制就是应用统计学技术对过程中的各个阶段进行评估和监控,建立并保持过程处于可接受的稳定水平,从而保证产品与服务符合规定的要求的一种技术。
它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利用控制图分析过程的稳定性,对过程存在的异常因素进行预警;二是计算过程能力指数分析稳定的过程能力满足技术要求的程度,对过程质量进行评价。
统计控制图1.控制图原理导致质量特性波动的因素根据来源不同可分为人员(Man)、设备(Machin e)、原材料(Material)、工艺方法(Method)、测量(Measurement)和环境(Environment)六个方面,简称5M1E。
根据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大小来分,可分为偶然因素(简称偶因,Commoncause)与异常因素(简称异因,在国际标准和我国国家标准中称为可查明原因,Special cause, assignablecause)两类。
偶因是过程固有的,始终存在,对质量的影响微小,但难以除去,如机器震动,环境温湿度的细微变化等。
异因则非过程固有,有时存在,有时不存在,对质量影响大,但不难除去,例如配件磨损等。
第四章统计过程控制第一节统计过程控制概述一、21世纪——质量的世纪提出超严格质量要求1、科学技术的发展,产品的不合格率P可以降低到百万分之一(ppm.10-6),乃至十亿分之一(ppb.10-9)2、生产控制方式由过去的3σ控制方式须进为6σ控制方式。
(1) 3σ控制:过程均值无偏时,P=2.7×10-3=2700ppm。
若过程偏移1.5σ时,P=66807ppm。
(2) 6σ控制:过程均值无偏移时,P=0.002×10-6=2ppb=0.002ppm若过程偏移1.5σ时,P=3.4ppm(3) 6σ控制与3σ控制方式的比较:无偏时:使不合格品率降低了:217×10-3/2.0×10-9=1.35×106,即135万倍。
有偏时:66807÷3.4≈20000,约2万倍。
3、先进的科技科学可提高产品质量指标的绝对值。
先进的质量科学可以将质量波动调整到最小。
二、统计过程控制的基本概念1、统计过程控制(SPC)的函义:为了贯彻预防原则,应用统计技术对过程中的各个阶段进行评估和监察,建立并保持过程处于可接受的并且稳定的水平,从而保证产品与服务符合规定的要求的一种技术。
控制图理论是SPC的主要工具。
2、SPC的特点(1)强调全员参加;(2)应用统计方法;(3)强调全过程控制,重点在于“P”过程。
3、统计过程诊断:SPDSPC:可以判断过程异常,及时告警,但不能告知此异常是何因素引起SPD:除了具有SPC功能外,而且还具有诊断功能。
第二节 控制图原理一、控制图的结构1、什么是控制图:是对过程质量特性值进行测定、记录、评估,从而监察过程是否处于控制状态的一种用统计方法设计的图。
2、控制图的结构(三线多点)三线:UCL ,CL ,LCL 统称为控制界限注意和公差界限的区别:USL (T U ) LSL (T L ) 控制界限<公差界限多点:按时间顺序抽取的样品统计量数值的描点序列。
统计过程控制原理
统计过程控制原理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通过对各个进程进行调度和管理,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协调,以提高系统的效率和性能。
这一原理在操作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统计过程控制原理的核心是进程调度算法,它决定了进程的执行顺序和时间片分配。
常见的调度算法有先来先服务(FCFS)、最短作业优先(SJF)、最高响应比优先(HRRN)、时间片轮转(RR)等。
不同的算法根据进程的
特点和系统的需求来选择,以提高系统资源利用率和响应速度。
另外,统计过程控制原理还包括进程的创建、终止和状态转换等操作。
进程的创建是指操作系统根据用户的请求或自动触发的事件,为之创建一个新的进程,并为其分配资源。
进程的终止是指进程执行完成或异常终止时,释放占用的资源,并从系统中删除。
而进程的状态转换是指进程在执行过程中由一个状态转换到另一个状态的过程,如就绪状态到运行状态、运行状态到阻塞状态等。
此外,统计过程控制原理还涉及到进程通信与同步。
进程通信是指进程之间通过共享变量、消息传递等方式进行信息交互的过程。
而进程同步则是保证多个进程按一定的顺序执行,避免出现竞争条件和死锁等问题,常见的同步机制有信号量、互斥锁、条件变量等。
总之,统计过程控制原理是操作系统中的重要概念,通过合理的进程调度和管理,提高系统的效率和性能。
它涉及到进程调
度算法、进程的创建、终止和状态转换、进程通信与同步等方面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