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统计过程控制的原理与方法
- 格式:pptx
- 大小:9.72 MB
- 文档页数:57
《质量管理学》教学大纲Quality Management一、课程的地位与任务本课程是工商管理、产品质量工程、工业工程等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主要讲授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常用质量管理统计工具、设计质量管理中正交试验设计和质量机能展开、统计过程控制抽样及抽样技术、全面质量管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六西格玛原理、质量成本分析等主要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再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质量管理方面的工作。
二、课程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第一章质量管理概述主要内容:质量及质量管理的相关术语、质量管理发展历史、质量的形成过程、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质量监督、国际三大质量奖。
基本要求:了解质量管理发展历史、质量监督、国际三大质量奖;理解质量及特性、质量形成过程、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掌握质量和质量管理相关术语。
第二章常用质量管理方法主要内容:质量控制的基础知识、排列图和因果图、调查表和分层法、直方图和散布图、质量管理新7种工具。
基本要求:理解质量控制的基础知识;理解质量管理新7种工具;掌握排列图和因果图、调查表和分层法、直方图和散布图概念、画法及分析。
第三章设计质量管理主要内容:单指标正交试验设计;多指标正交试验设计;水平不封的正交试验设计;质量机能展开。
基本要求:理解正交试验设计的基本概念;掌握正交试验的格式和特点,熟练掌握单指标、多指标、水平不等正交试验设计及结果的分析、极差分析。
理解质量机能展开的基本定义;掌握质量屋技术;掌握质量机能展开(QFD)的方法和过程;了解质量机能展开(QFD)的核心思想和基本原理。
第四章质量检验及抽样技术主要内容:质量检验、抽样检验、抽样检验特性曲线、计术标准型抽样方案、计数调整型抽样检验、其他抽样检验。
基本要求:了解质量检验的只能、其他抽样检验;理解质量检验、抽样检验的概念、抽样方案的接收概率和抽样特性曲线;掌握计量值抽样检验的原理;熟练掌握计数标准型抽样检验和计数调整型抽样检验的理论方法。
Quality Management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USTBBy Dr. Ma Fengcai《质量管理》课程大纲及课时计划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学习,达到下面要求:1.认识质量管理在新世纪的重要性,提高质量意识,了解质量管理的最新理念、基本观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能够综合利用几种常用的质量管理工具(如检查表、散布图、直方图、排列图、控制图、因果图等)分析、解决现实质量问题,了解质量管理七种新工具。
3.能够利用QFD的技术设计一种相对简单的产品,要求技术路线(10个)完整、产品的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并有推介。
4.能够设计一个简单产品或小型服务系统,要求给出流程、质量检查项目、检查和控制点、检查频度、执行措施等。
5.熟练掌握统计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几种典型的产品质量变异规律及其度量,会对生产过程作出统计推断,掌握质量控制图的基本原理,会设计计数和计量值控制图,会观察和分析控制图。
6.能够测定和分析工序能力。
7.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产品确定质量检验点,掌握抽样检查的基本原理,包括:计数抽样的OC曲线、抽样检查中的两种风险、抽样方案与OC 曲线的关系及百分比方案的不合理性等,能够设计计数和计量抽样方案。
8.了解质量成本的涵义、构成及各项费用与不合格品率的关系,掌握损失函数,了解提高质量经济性的重要途径。
9.掌握国际标准的来龙去脉,了解ISO 9000:2000系列标准的修订情况,全面掌握ISO 9000:2000系列标准中四个核心标准的定位、目的、结构、主要条文等。
10.了解6σ的起源和背景,掌握6σ水平的测算与度量,了解6σ的关键角色,掌握DMAIC实施模式,领会6σ管理理念等,会利用中外文期刊和互联网等媒体检索不断跟踪有关质量管理的最新发展趋势,了解热点问题。
(SPC基础知识培训教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SPC基础知识培训教材,主要涵盖第二章“SPC基本概念与原理”。
该章节主要介绍了SPC(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统计过程控制)的定义、目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SPC的起源与发展、SPC的基本概念、控制图的原理与类型、过程能力的评估、不合格品的控制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SPC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SPC在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SPC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帮助学生掌握控制图的绘制和解读方法,提高产品质量控制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SPC的基本概念、控制图的原理与类型、过程能力的评估、不合格品的控制。
难点:控制图的绘制和解读方法,过程能力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一个生产线的质量问题为背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SPC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2.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SPC的基本概念、目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控制图的类型和作用。
3.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讲解控制图的绘制方法和步骤,以及如何通过控制图分析生产过程的质量状况。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绘制控制图,并分析给定的生产数据,判断过程是否稳定。
5. 过程能力评估:讲解过程能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评估和改进生产过程。
6. 不合格品控制:介绍不合格品的定义、分类和控制方法,强调不合格品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SPC的基本概念、控制图的类型、过程能力的计算、不合格品控制。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根据给定的生产数据,绘制控制图,并分析过程是否稳定。
2. 作业答案:(待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提供答案进行讲解和反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SPC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