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络教育课程)
- 格式:doc
- 大小:108.00 KB
- 文档页数:3
教育部关于公布2006年度国家精品课程名单的通知教育部关于公布2006年度国家精品课程名单的通知教高函〔2006〕2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解放军总参谋部,部属各高等学校:按照《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精神,现将我部批准的2006年度国家精品课程374门,其中普通高等学校358门,军队院校16门予以公布(名单见附件)。
国家精品课程荣誉称号有效期5年。
期间,有关高等学校的课程内容要按照规定上网,并取消所有登录用户名和密码,保证“国家精品课程” 向全国免费开放。
有关高校要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教高厅〔2003〕3号)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补充规定的通知》(教高厅〔2004〕13号)要求,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不断改善网络条件,更新和完善课程网上教学资源;统计课程网站的点击率,及时了解掌握课程教学内容的辐射效果,收集分析用户的反馈意见;在有效期内,接受我部组织的年度检查。
根据解放军总参谋部规定,军队院校的国家精品课程要免费为全军院校使用,秘密(含)以下等级的课程必须在军事训练信息网上开放。
可以公开的要向全国高校免费开放。
军队院校的国家精品课程由总参谋部负责管理。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要切实落实质量工程,进一步巩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继续加大经费投入并给予政策支持,推进优质资源的建设与共享。
高等学校要充分利用国家精品课程的优质资源和建设经验,推进本校课程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用户可通过登录“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网页(教育部网站 点击“高校教学”栏“工作链接”中的“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进入,或从进入)浏览国家精品课程内容和了解全国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相关信息。
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任何人不得将国家精品课程内容用作商业目的活动。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技术要求(2012年版)为了保证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有效开发和普及共享,根据《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函[2011]8号)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教高厅[2012]2号)精神,制订如下课程建设技术要求:一、基本资源建设技术要求基本资源指能反映课程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核心资源,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或演示文稿、重点难点指导、作业、参考资料目录和课程全程教学录像等反映教学活动必需的资源。
(一)结构要求基本资源须按照课程概要、教学单元、教学资源,或按照课程概要、课程模块、教学单元和教学资源来组织,具体可参见基本资源结构图。
基本资源结构图注:1.课程模块由模块概要、教学单元集合、模块作业等构成,可理解为课程的章和节;2.教学单元包含一系列的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可以是学习指导、演示文稿、教学录像、作业/试卷、实验/实训/实习资源等,教学资源可相对独立,可以被单独使用。
(二)格式与技术要求基本资源应符合以下格式与技术要求(各表格中属性“必选项”是指必须达到的要求,“可选项”是指建议达到的要求):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演示文稿教学录像教学案例例题作业/试卷实验/实训/实习资源文献资源常见问题教学课件教学课件中所采用的媒体素材符合本要求中对媒体素材的技术要求。
基于静态网页的课件或基于服务器的交互式课件必须能够通过常用浏览器正常使用,与硬件平台无关。
1.网页型课件2.Flash课件媒体素材1.文本素材2.图形/图像素材3.音频素材4.视频素材5.动画素材(三)元数据要求基本资源的元数据要求见下表。
二、拓展资源建设技术要求拓展资源是指反映课程特点,应用于各教学与学习环节,支持课程教学和学习过程,较为成熟的多样性、交互性辅助资源。
例如:案例库、专题讲座库、素材资源库,学科专业知识检索系统、演示/虚拟/仿真实验实训(实习)系统、试题库系统、作业系统、在线自测/考试系统,课程教学、学习和交流工具及综合应用多媒体技术建设的网络课程等。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名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办公厅•【公布日期】2017.01.22•【文号】教师厅函[2017]3号•【施行日期】2017.01.2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名单的通知教师厅函[2017]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有关高等学校,高等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1〕8号)、《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教高厅〔2012〕2号)等文件精神,2013年,我部批准立项建设了200门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现已全部建成并在“爱课程”网免费向社会开放。
经我部组织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高等学校等对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立项建设工作进行总结,并委托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对已经上网使用的精品资源共享课进行审核,现确定北京师范大学“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等200门课程为第二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有效期5年。
确定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课程建设高校和建设团队,作为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的责任主体,要继续保证课程内容质量,按照有关规定及时维护、更新和完善课程基本资源,积极建设拓展资源,安排专人管理上网课程及其学习社区,提供丰富、安全、稳定的课程学习服务,更好地满足广大高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的学习需求。
“爱课程”网要继续为课程维护更新提供技术支持和相关服务。
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等学校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采取多种方式充分利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等优质课程资源,扎实推进信息化教学改革工作,将线上优质课程资源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提升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技术要求1.教学平台要求:教学平台应具备完善的功能,包括教师管理、学生管理、课程管理、资源管理等。
平台应具备高稳定性和可扩展性,能够支持大量的用户并提供优质的服务。
2.多媒体资源要求:教师应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教学内容以图像、声音、动画等形式进行展示,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资源应具备高清晰度和流畅性,能够在不同终端设备上播放。
3.网络要求:教学平台应联网,并具备较好的网络接入能力,以确保师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教学和学习。
平台应能够支持大规模的用户同时在线学习,并提供稳定的网络连接和流畅的数据传输。
4.辅助工具要求:教学平台应提供一些辅助工具,如在线作业、在线考试、在线交流等,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辅助工具应易于操作,并能够满足不同学科的需求。
5.数据安全要求:教学平台应具备强大的数据安全保护机制,保护师生的个人隐私和学习成果。
平台应有严格的数据访问权限和数据备份机制,以防止数据丢失和泄露。
6.技术支持要求:教学平台应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团队,及时解决用户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
技术支持团队应对教学平台进行定期维护和更新,确保平台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7.评估与反馈机制要求:教学平台应具备评估和反馈机制,帮助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平台应提供评估工具和学习分析功能,为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建议。
8.课程质量监控要求:教学平台应具备课程质量监控功能,帮助教师和管理者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和监控。
平台应提供数据分析报告和趋势分析功能,为教学提供科学依据。
以上是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技术要求,这些要求旨在提供一种高质量、高效率的在线教学环境,促进教学资源的共享与流通,推动教学的深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