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辈出-文艺复兴美术教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9
“巨人”辈出———文艺复兴美术教学设计课题:“巨人”辈出———文艺复兴美术课型:鉴赏课教学年级:高中一年级教学时间:1课时教材分析外国美术艺术因创作倾向不同,在形式语言上有多种表现手法,形成了不同的流派,我们将按画派择要向学生介绍。
首先介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
教材编排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巨匠达.芬奇积木年之久创作的著名肖像画《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画家拉斐尔的《西斯庭圣母》、《雅典学院》;米开朗基罗的雕塑《大卫》和《墨西》以及尼德兰画家扬.凡.爱克的《阿尔诺非尼夫妇像》等作品。
通过欣赏,使学生从作品的不题材、不同形式、不同的艺术品格,体悟到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以其活泼、健康、旺盛的人文精神,冲击着刻板、冷漠而沉郁的宗教形象,以科学的真理矫正着宗教的愚顽,形成西方艺术史上人文主义艺术的高峰。
教学目标: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分别从三个方面设定了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A 了解文艺复兴期间艺术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B 理解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经典美术作品的方法,体会经典美术作品的艺术魅力;C 了解艺术作品所反映的宗教、历史、社会等背景知识;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艺术家的代表作品的观察、对比、讨论和探究归纳出文艺复兴时期经典美术作品的创作方法。
这样,学生能够提高对绘画、雕塑作品的鉴赏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合作讨论,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大胆说出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与评价,来体会艺术之美。
从文艺复兴作品反映人文精神,来理解神人之间和谐,进而联系到当今社会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
教学重点: 重点欣赏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即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的作品,对作品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并对三人的艺术风格进行比较研究。
教学难点: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和重要的历史意义及取得高度艺术成就的原因(理由:由于涉及到外国古代艺术、文化史,以及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的历史变迁,学生理解起来必然有一定的难度)教具准备:黑板、课本、多媒体教学内容:一、导入(1)复习:同学们,继古希腊古罗马艺术之后,十五、十六世纪,在以意大利为中心的欧洲,出现了前所未见的艺术繁荣,这就是文艺复兴,那么,这场伟大的文艺复兴对西方美术产生了怎样的巨大的影响呢?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进入到今天的课程学习中····板书课题:“巨人”辈出———文艺复兴美术(2)新课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拉斐尔的《椅中圣母》与中世纪的壁画《圣母子》对比,以突出文艺复兴的艺术特点。
第四课“巨人”辈出——文艺复兴美术授课人:苏红李丽君教学目标:1、能认识和研究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美术的突出成就。
2、了解和研究意大利“三杰”、尼德兰画家扬·凡·埃克、德国画家阿尔布莱希特·丢勒的艺术风格。
3、认识和了解本课所列举外国美术作品的画种、题材、作品内涵、造型技法、艺术风格等方面的特点、感受,体验并评述外国美术作品的基本形式美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研究和挖掘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美术作品的艺术风格,从作品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去欣赏意大利“三杰”、尼德兰画家扬·凡·埃克、德国画家阿尔布莱希特·丢勒的美术作品。
环节:一、交流导入区别: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首倡现实主义和人文主义相结合的传统,着重空间透视和人物的坚实造型,画面绚丽、人物健美。
中世纪督教美术的作品,主要功能在于塑造礼拜像,利用偶像来引导他们的信仰,画面死气沉沉,充满非自然的神性而无人性。
外国美术作品可分为:壁画、雕刻、板上油画等多种形式,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外国文艺复兴时期欧洲一些名人名作。
{恩格斯在评价欧洲文艺复兴这个伟大的历史时代说过这样一段著名的话:‘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板书]第四课:“巨人”辈出——文艺复兴美术(请同学读)欧洲文艺复兴时期(14世纪下半叶 - 16世纪),是世界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在这一时期,欧洲发生了一场以意大利为发源地开始遍及欧洲各地的文艺复兴运动。
这场运动的时代背景,是欧洲意大利首先在封建社会内部出现了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城市工商业的繁荣及其政治上的相对独立。
由意大利开始,以后席卷全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就是欧洲新兴起的资产阶级继承、借鉴和利用古希腊、古罗马的古典文化,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对封建主义和宗教神学发动的一场革命,对于破除近千年的封建思想意识和宗教神学观念对人们的束缚,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高中美术人教版美术鉴赏外国美术鉴赏《第四课“巨人”辈出——文艺复兴美术》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
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①、能够掌握文艺复兴盛期三杰及其作品。
②、使学生大体了解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法国、荷兰的艺术大师及其作品。
2、能力目标:
①、能够运用古典主义绘画、浪漫主义绘画的特征分析作品。
②、通过学习艺术大师的作品及艺术特点能够分析他们的作品。
③、根据所学的知识能够分析作品的主题、形象、绘画的场景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通过欣赏外国古代画家的美术作品,让学生体验艺术大师们在美术作品中所再现的古代人民的人间生活。
②、让学生明白: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
2学情分析
学生对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作品兴趣浓郁,有强烈的求知欲。
可缺乏系统的完善的知识体系,只零星的从历史课,语文课等课中得到某些知识片段,由于没有强化、系统,所以有些作家作品还会东拉西扯。
3重点难点
1、掌握文艺复兴盛期三杰及其作品。
2、通过学习艺术大师的作品及艺术特点能够分析他们的作品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导入新课。
“巨人”辈出——文艺复兴美术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美术鉴赏》中外国鉴赏部分第四课。
外国美术鉴赏整体主要围绕绘画、雕塑、建筑等建立知识框架 暗含着外国美术发展史的时间线脉。
(1)从认知来讲 ‚‘巨人’辈出——文艺复兴美术‛着重向学生们介绍15—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五位美术家以及对他们代表作品的分析。
通过相关链接 介绍同时期的其他美术家及其经典作品 以拓宽学生视野 加深对文艺复兴美术的理解。
可以说文艺复兴美术在教材中起核心纽带的作用。
(2)思想情感上要求学生能够领悟作品所包含的人文精神 从中得到思想启迪。
(3)审美教育上 本课内容在欣赏和鉴别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尊重外国优秀文化成果的情感和态度。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文艺复兴时期艺术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理解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经典美术作品的方法。
学生能够通过网络资源查阅,并利用多媒体进行展示交流,体会经典美术作品的艺术魅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艺术家及其代表作品的观察、对比、讨论和探究,归纳出文艺复兴时期经典美术作品的杰出之处。
学生能够熟练使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教学设备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善于说出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与评价,来体会艺术之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领悟作品所反映的思想情感,从中得到思想启迪。
从文艺复兴美术作品反映的人文精神,加深对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这一伟大历史时期的认识,体会美术的文化价值,学习欣赏西方经典美术作品的方法,体会经典美术作品的艺术魅力。
4.培养学生感受、体验、评述艺术美的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学习美术鉴赏的积极性高,对欣赏艺术作品很陶醉,兴趣很浓厚。
由于本课涉及到一些历史知识,正好这也是学生们在历史课中学过的内容,所以对于文艺复兴美术的历史背景学生并不陌生,对学生更深刻的理解经典美术作品帮助很大。
但学生美术鉴赏的方法单一,对作品的鉴赏表面化,通过本课教授的一些鉴赏方法,达到让学生能感受到作品产生时代背景、大师们的超高技艺、作品的精神内涵带来的美得享受。
《“巨人”辈出——文艺复兴美术》教学设计《“巨人”辈出——文艺复兴美术》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方案。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的《“巨人”辈出——文艺复兴美术》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了解文艺复兴时期美术作品的种类、题材、造型技法、艺术风格,体悟文艺复兴时期美术作品的艺术魅力。
2.通过欣赏与相互探讨,加深对文艺复兴三杰对西方艺术所作出的奉献,掌握对于西方美术作品的鉴赏方法,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3.学习艺术巨匠勤奋的创作精神,从文艺复兴作品中所反映的人文精神,理解和感悟人本主义理念的意义。
重点:通过对达芬奇绘画作品的欣赏,了解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风格特点和造型特点。
难点:文艺复兴时期的性质和历史意义。
讲述法、引导探究法、欣赏、启发、讨论等。
多媒体课件。
环节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教师播放电影片段《达芬奇》中对《最后的晚餐》的视频,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之上,提出问题:这是谁的作品? 耶稣的门徒是哪一个?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由此引出课题(板书)《“巨人”辈出——文艺复兴美术》。
环节二:拓宽思维,直观感知1.教师继续展示《最后的晚餐》。
提问一:这是什么时期的作品?你们是如何看出来的?学生各抒己见,教师简单小结文艺复兴艺术的特色。
提问二:除了达芬奇,这一时期代表人物还有谁,有什么艺术主张?对画家进行介绍,学生答复教师小结,文艺复兴时期,三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
2.教师播放《蒙娜丽莎》,引导学生欣赏。
提问三:作品中描绘了什么?有什么特别之处?(优美的风景、端庄的女子等)环节三:循循善诱,具体提问四:给你什么样的感受?那个神秘的微笑又代表了什么?发挥学生的想象,整体的感知,畅所欲言。
(提示学生从构图、明暗及画中人物的外貌特征、精神气质以及色调等方面去。
) 教师根据学生答复,简要总结。
(正面胸像构图;眼睛等五官和手部刻画细腻,表达人文精神等)提问五:你觉得背景和人物色调和谐么?为什么?你喜欢这幅作品么?学生同桌两人一组讨论,教师引出“渐隐法”的运用,并简要讲述表达情感。
高三美术外国美术鉴赏第4课巨人辈出——文艺复兴美术第四课“巨人”辈出一一文艺复兴美术教学目标:1、能认识和研究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美术的突出成就。
2、了解和研究意大利“三杰”、尼德兰画家扬?凡?埃克、德国画家阿尔布莱希特?丢勒的艺术风格3、认识和了解本课所列举外国美术作品的画种、题材、作品内涵、造型技法、艺术风格等方面的特点、感受,体验并评述外国美术作品的基本形式美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研究和挖掘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美术作品的艺术风格,从作品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去欣赏意大利“三杰”、尼德兰画家扬?凡?埃克、德国画家阿尔布莱希特?丢勒的美术作品。
课时:2 课时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交流感受1、学生回答外国美术作品的多种形式。
师:同学们,你平时看过外国哪些美术作品,研究过哪些外国美术作品, 学生回答,出示课前准备的各种形式的外国美术作品。
2、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并板书: “外国美术作品可分为:壁画、雕刻、板上油画等多种形式,你最喜欢看哪种形式的美术作品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外国文艺复兴时期欧洲一些名人名作。
恩格斯在评价欧洲文艺复兴这个伟大的历史时代说过这样一段著名的话: ‘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 板书,第四课: “巨人”辈出——文艺复兴美术二、学生欣赏外国美术作品,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发表个人的看法。
1、达?芬奇(1452年,1519 年)是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艺术家,发明家和科学家,他的两幅最著名的壁画《最后的晚餐》和肖像画《蒙娜丽莎》奠定了他在世界美术上的重要地位。
(1)《最后的晚餐》(壁画,484X 880cm 1495年,1497年米兰圣马利亚?格拉契修道院)(参见P177页样画)。
这是一幅取材于基督教圣经中关于耶酥被他的十二门徒之一犹大出卖的宗教故事,是欧洲中世纪流行的绘画题材。
《“巨人”辈出——文艺复兴美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使学生提高对美术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
美术鉴赏课教学的目的是通过美术基础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学会对美术作品的鉴赏方法,进而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根据高中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对他们进行艺术的感染,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①知识与技能:了解学习鉴赏西方经典美术作品的方法,体会经典美术作品的艺术魅力。
②过程与方法:提高并加深对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这一伟大历史时期的认识,体会美术的文化价值。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对作品细心地去研究,加深对文艺复兴美术的理解。
二、学情分析:由于高中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课的学习,他们具备一定的艺术知识和鉴赏能力。
开学至今学生们已学习了有关美术要素和鉴赏方面的知识,学习上主动性较强。
但部分学生只关注国内的一些作品,对国外经典作品关注过少,要改变现在学生的现状,需要教师动用多种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主动性与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来感受、体验西方绘画的魅力。
因此,在进行本课教学时,必须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和启发,鼓励他们参与艺术活动。
三、教材内容分析:高中美术鉴赏课,主要集中而系统地介绍了欧洲文艺复兴美术对人类产生的精神与文化政治的影响,通过鉴赏,让学生真正的体会、了解到欧洲文艺复兴的文化价值。
本课我安排的是1个课时,采用突出重点人物、重点分析经典作品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设计:如何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达成课堂教学的时效性,在教法的选择上,我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教学方法:①情境教学法:学生的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完成的,情境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感染、暗示、激励等作用。
②观察法:通过影视和大量图片来刺激学生的视线,让学生在鉴赏和观察中产生学习的兴趣和有意义的动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美的鉴赏能力。
③讨论法:一方面让学生身临其境的融入课堂教学中去;另一方面,再通过学生对达芬奇和他的作品进行讨论,提高学生对作品更加感兴趣。
教师招聘面试美术《巨人辈出-文艺复兴》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文艺复兴的背景、艺术风格,体会文艺复兴艺术的独特魅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互相探讨与欣赏,深入理解文艺复兴的背景及以达芬奇为代表的艺术家的艺术风格,掌握鉴赏西方美术作品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领会文艺复兴时期艺术中的人文精神,热爱西方艺术,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欣赏达芬奇的作品,体会总结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特点。
2、难点:体会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精神。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欣赏法、讨论法、对比鉴赏法四、教学准备PPT课件五、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播放视频,《达芬奇密码》中对《最后的晚餐》的解析片段。
提问:片中设计的画家及时代是什么?(二) 新课讲授1、请问学生对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有哪些了解,列举自己熟知、喜欢的艺术家及代表作品。
学生与教师一起探究艺术家,了解达芬奇的身份背景。
学生回答文艺复兴三杰及其他地区的文艺巨人,如尼德兰的扬凡·艾克兄弟,德国的丢勒。
2、出示作品图片《蒙娜丽莎》并提问学生问题:作者是谁?画面中主要呈现了什么人物,她给我们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教师与学生一起探究艺术家,画种人物是一位资产阶级贵族妇女。
作品给人最大的感受是神秘。
3、继续以《蒙娜丽莎》为依托,引导大家思考作品为什么会呈现“神秘感”。
学生经过简短思考,回答出作品在技法上有独特处理,脸部有强烈的阴影对比,营造出非同一般的神秘感。
我会继续引导大家观察作品中人物的嘴部处理,从而引出一个新概念“渐隐法”。
并讲解渐隐法的概念。
4、继续欣赏作品,提问《蒙娜丽莎》的其他艺术特色,并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思考回答。
学生回答:构图上主要采用半身胸像的形式,突破了中世纪的侧面或胸像构图。
同时采用了金字塔式构图,稳定性更强。
作品在背景上主要采用了空气透视的方法进行塑造的,增强了画面的神秘色彩。
同时,细节描绘更突显了画面主题人物的身份特征。
一、教材分析:本章节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美术鉴赏》中外国美术鉴赏部分的第四课内容。
外国美术鉴赏部分整体主要围绕绘画、雕塑、建筑等建立知识架构,暗含着外国美术发展史的时间线脉。
1、从认知来讲:“‘巨人’辈出——文艺复兴美术”将向学生们着重介绍在15—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美术最具代表性的五位美术家以及他们的经典作品的分析。
通过相关链接,介绍同时期的其他一些重要美术家及其经典作品,以期拓宽学生视野,加深对文艺复兴美术的理解。
本课同时也为文艺复兴以后出现的在欧洲美术中具有世界性影响的主要艺术流派的美学主张、创作方法和表现风格等的理解和鉴赏奠定基础。
可以说文艺复兴美术在教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核心纽带的作用。
2、从思想情感来讲:作品所包含的人文精神要求学生能够领悟作品所反映的思想情感,从中得到思想启迪。
3、从审美教育来讲:本课内容在欣赏和鉴别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尊重外国优秀文化成果的情感和态度。
二、学情分析:本课适用于高一下半学期或高二年级的学生。
1、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层面来看:对于美术鉴赏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一些观察方法以及艺术语言的欣赏与评述,有较强的分析能力。
通过对前一章节宗教建筑中的难点学习,他们已经认识了与宗教建筑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对欧洲中世纪宗教文化有一个相对较全面、深刻的印象,这为学习新课内容作了一个良好的知识铺垫。
2、从学生学习情感兴趣来看:学生对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作品有着比较强烈的兴趣。
3、从学生学习的具体困难来看:文艺复兴无论在时空方面都远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学生对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特点、它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当时的先进思想----人文主义,缺乏比较深入的了解。
三、设计理念:基于对教材和学生的深入分析,结合新课标提出的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倡导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艺术的本质、特性和文化内涵,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循序渐进与启发式的教学原则。
“巨人”辈出——文艺复兴美术教学设计陕西省紫阳中学徐苡桁本课是普通高中高一年级外国美术鉴赏第四课的内容,该课主要为欣赏文艺复兴时期的优秀代表作品。
一、教学目标:⑴学习欣赏西方经典美术作品的方法,体会经典美术作品的艺术魅力。
⑵加深对欧洲文艺复兴这一伟大历史时期的认识,体会美术的文化价值。
⑶学习其艰苦努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二、重点:是欣赏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即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的作品,要求对作品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并对三人的艺术风格进行比较研究。
三、难点:主要在于学生对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特点、它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当时的先进思想——人文主义,缺乏比较深入的了解。
它和这一时期与美术的关系,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补充。
四、教材分析:在本课之前我们学习了古希腊、罗马艺术和宗教建筑,它们对本课类容有铺垫作用。
当然这也是教材按照西方美术史的发展顺序安排的。
本课主要要让学生了解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巨匠及欣赏他们的代表作品,当然重点是欣赏文艺复兴“三杰”,即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的作品,要求对作品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并对三人的艺术风格进行比较研究。
最后突破文艺复兴的主旨思想“人文主义“在他们作品中是如何体现和具体联系这一难点。
五、学情分析:当然,本课所面对的是高一的学生,高一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比如:他们在初二美术已经学习了透视,高一历史学习了“文艺复兴”,因此认知能力和知识水平都达到了一定层次,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强烈的好奇心,正经历着从感性思维、形象思维向理性思维、抽象思维的转型期,特别是感性的东西对他们来说还是比较具有吸引力。
结合以上的教材和学情分析,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学生感官体验的审美愉悦,创设浓郁的学习气氛,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索。
通过学生主动思考、质疑、参与、合作,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推测最后教师经过总结得出结论,将主动权教给学生。
高中美术鉴赏《“巨人”辈出——文艺复兴美术》教案2篇High school art appreciation teaching plan of "giants emerge in large numbers -- Renaissance art"高中美术鉴赏《“巨人”辈出——文艺复兴美术》教案2篇前言:美术指创作占有一定平面或空间,且具有可视性的艺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塑造可观的静止的,占据一定平面或立体空间的艺术形象的艺术。
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同时也是一种生产形态。
本教案根据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艺术审美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高中美术鉴赏《“巨人”辈出——文艺复兴美术》教案2、篇章2:高中美术鉴赏《“巨人”辈出——文艺复兴美术》教案篇章1:高中美术鉴赏《“巨人”辈出——文艺复兴美术》教案教学目标:1、能认识和研究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美术的突出成就。
2、了解和研究意大利“三杰”、尼德兰画家扬·凡·埃克、德国画家阿尔布莱希特·丢勒的艺术风格。
3、认识和了解本课所列举外国美术作品的画种、题材、作品内涵、造型技法、艺术风格等方面的特点、感受,体验并评述外国美术作品的基本形式美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研究和挖掘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美术作品的艺术风格,从作品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去欣赏意大利“三杰”、尼德兰画家扬·凡·埃克、德国画家阿尔布莱希特·丢勒的美术作品。
课时:2课时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交流感受1、学生回答外国美术作品的多种形式。
师:同学们,你平时看过外国哪些美术作品?研究过哪些外国美术作品?学生回答,出示课前准备的各种形式的外国美术作品。
《“巨人”辈出──欧洲文艺复兴美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和了解本课所列举外国美术家及代表作品的画种、题材、造型技法、艺术风格等方面的知识,提高欣赏和评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作品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对比、思考、分析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的特点与意义,尝试鉴赏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作品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体验文艺复兴时期美术作品的入文主义内涵,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总之,通过“以点带面,面面俱到”,努力全面了解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的特点与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和了解文艺复兴时期部分美术家及代表作品的风格特点。
难点:感受、体验和思考、分析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的特点与意义。
【教学过程】:1、以疑激趣,导入新课:(3分钟)我国宋代学者张之厚说“学则需疑”“于无疑处生疑,方是进矣”。
课堂教学的导入,负有酝酿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和带入情境的作用。
优秀的教师从踏入教室的最初几句话起,就应像磁铁般地吸引学生,创设出良好的教学情境,促成学生情绪高涨,步入智力振奋状态,为魅力课堂的形成打下基础。
我拟引用恩格斯对文艺复兴的评价开场并设疑:恩格斯为什么说这是一次最伟大、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产生了哪些巨人?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导入新课。
2、补充知识,奠定基础:(5分钟)欧洲文艺复兴是人类思想文化史上最重要的阶段之一,它对人类产生的精神与文化政治的影响,它的文化价值,是极为珍贵的。
美术是其精神财富中最精彩的部分之一。
几位经典的美术大师,是构成文艺复兴文化的主体。
但是,与其他课的欣赏不同之处在于,本课六位美术家(尤其是“三杰”),必须放在文艺复兴的大环境与人文主义的思潮的大背景中,才能获得真谛。
因此,了解文艺复兴产生的历史背景,就显得十分重要。
我在这个环节设计通过多媒体课件给学生补充有关文艺复兴产生的历史背景(板书:一、历史背景),为下面进一步欣赏美术作品奠定理论基础。
《“巨人”辈出——文艺复兴美术》教学设计
授课人:兰宗意
教学理念:
1、强调文化情境和人文精神
综观艺术长河,任何艺术作品都不是孤立的,都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创造出来的。
作者在创作时,不可避免的受到所处时代和环境的影响。
美术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之一,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
在教学中我们关注的不仅仅是美术作品本身,而是把它放到浩瀚的人文海洋中,从生活实际中加以诠释。
文艺复兴美术作品只有在文艺复兴运动的历史背景中才能被正确地认识和解读,而且只有将作品与特定的文化情境联系在一起,才能拓展学生的人文视野,从而才能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发展方向。
2、主动研讨和探索
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在一般的美术作品鉴赏中,特别是相对学生来说时空久远的美术作品鉴赏往往会陷入教师费力解说,学生理解困难的尴尬境地。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在本课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作用就是辅助、协调、提供资料、组织讨论、回答一些学生的疑问。
教师决不能以自己的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思考。
教材分析:
文艺复兴运动是14世纪下半叶到16世纪在意大利开始的遍及欧洲各地的一种文化变革,它被史学界肯定为西欧近代史上最伟大的一次思想文化运动。
这场运动的背景是由于自然科学技术的进步,欧洲的意大利首先在封建社会内部出现的资本主义经济萌芽,新兴资产阶级为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而迫切需要。
同时,随着基督教的神权思想束缚被打破,人们迫切要求看到表现自己生活的新艺术,又随着古希腊罗马遗址不断的发掘出土,人们开始出现向往古代文化的心情。
它使欧洲的科学、文化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正如恩格斯评价为是“人类经历的最伟大的进步性变革”。
本课以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为主,重点分析了文艺复兴盛期的美术“三杰”及其代表作品,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是以鲜明的人性形象取代了神秘的宗教形象,以其活泼、健康、旺盛的人文精神冲击着刻板、冷漠、而沉郁的宗教灵魂,以科学的真理矫正着宗教的愚顽,形成西方绘画史上人文主义艺术的高峰。
教学目标:
1、了解文艺复兴时期美术作品的种类、题材、造型技法、艺术风格等方面的特点,感受经典美术作品的艺术魅力。
2、加深文艺复兴时期美术“三杰”对西方绘画艺术重大贡献的认识,体会美术的文化价值。
3、初步掌握欣赏西方经典美术作品的方法,提高学生对外国绘画作品的欣赏能力。
4、学习艺术巨匠们勤奋、刻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重点:
1、通过对达·芬奇等人绘画作品的欣赏,了解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总体风格和造型特点,进而掌握这一时期审美观点的变迁。
2、学习艺术家们勤奋、刻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难点:
1、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和重要的历史意义。
2、文艺复兴美术取得高度艺术成就的原因。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
学生:课前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广泛收集关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家及其他们的主要作品。
(设计意图: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了解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发展概况,创造一种鉴赏的氛围。
)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显示:《蒙娜丽莎》图片
提问:你知道这幅画的名字吗?是什么时期的作品?
出示课题《“巨人”辈出——文艺复兴美术》
(设计意图:1、直观形象的展示,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通过对两个形象的评价,奠定了学生鉴赏的氛围。
)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欧洲文艺复兴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
2、文艺复兴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它复兴的是什么时期的文化?
(设计意图:在教师检查学生预习的过程中,很自然的解决了本课鉴赏内容的历史背景,拓展了美术作品的文化内涵。
)
三、主要美术家及作品的研讨
1、达·芬奇
⑴、画家介绍请学生讲一讲,教师作适当补充。
⑵、作品分析▲显示《蒙娜丽莎》
提示学生从构图、明暗及画中人物的外貌特征、精神气质去分析。
(描述举例:从她的脸上,透过那微抿的嘴唇、微挑的眼角和微凝的双目,流露着一种恬静、淡雅而又神秘的微笑,自然、纯真、朴素地将一丝不易察觉的,充满着人性情感的内心活动透益出来。
透过柔润而丰满的肌肤、精湛而准确的结构、自然而生动的姿态,感到一种富有青春生命力的血液在流动,这是活鲜而富有灵性的生命体。
体现出人本身的价值和自然美感,宏扬了人文主义精神。
) 1、文艺复兴的时代背景
2、鉴赏《蒙娜丽莎》
造型美(动态、五官等细节,明暗交界线的运用)
构图美(近景人物和远景焦点透视方法的运用)
色调美总的凸显了关注人文、情感的含蓄之美
(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有两个主要的特点,首先是以其活泼、健康、旺盛的人文精神冲击着刻板、冷漠而沉郁的宗教灵魂;其次是以鲜明的人性形象取代了神秘的宗教形象。
)▲显示《最后的晚餐》
提示学生从构图、人物神态及同一题材作品的比较
(设计意图:教师帮助学生深入鉴赏达芬奇的作品,一方面加深学生对文艺复兴美术作品风格和造型特点的认识,另一方面学习鉴赏赏西方经典美术作品的方法,提高学生对外国绘画作品的鉴赏能力。
)
2、拉斐尔(学生分四组讲评代表美术家及其作品)
⑴、画家介绍⑵、作品分析
▲显示《椅中圣母》:学生分析讲评
▲显示《西斯庭圣母》:学生分析讲评
▲显示《雅典学院》:学生分析讲评
3、米开朗基罗
⑴、画家介绍
⑵、作品分析
▲显示《大卫》和《摩西》:学生分析讲评
▲显示《西斯廷教堂天顶画——创世纪》:学生分析讲评
4、扬·凡·爱克
⑴、画家介绍⑵、作品分析
▲显示《阿尔诺芬尼夫妇像》:学生分析讲评
⑶、画家的贡献(教师补充)
(设计意图:1、用分组比赛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学生带入激烈竞争的情境。
2、把评价权给予每一位学生,改变教师一讲到底的弊病。
3、加强学生互相合作与交流的机会,让更多的学生享受成功。
)
四、练一练学生抢答
①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一般指:A、13 - 14世纪B、15 - 16世纪C、17 - 18世纪(B)
②欧洲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和中心是(意大利)。
③达·芬奇在《最后的晚餐》一画中,塑造了耶稣的几个门徒?12个
五、总结文艺复兴的艺术特征
1、思想意识体现人文主义思想
2、有许多现实生活的内容
3、美术种类有了架上画,又有了独立的肖像画、风景画
4、是人体解剖的研究和透视学的完善
附:板书设计
第四课“巨人”辈出——文艺复兴美术
1、达·芬奇
(1)《蒙娜丽莎》梦幻人文精神成角、平行透视法
(2)《最后的晚餐》全新爱憎鲜明平行透视法
作品深沉、含蓄、富于理性,犹如深不可测的大海。
2、拉斐尔
(1)《西斯庭圣母》文艺复兴(2)《雅典学院》美术“三杰”
作品优雅、秀美,犹如广阔而又明朗的原野。
3、米开朗基罗
(1)《大卫》和《摩西》
(2)《西斯廷教堂天顶画——创世纪》
作品雄健有力、充满激情,犹如高山峻岭的雄伟。
4、扬·凡·埃克
《阿尔诺非尼夫妇像》肖像创新史无前例
革新了油画材料,从此世界上就有了现在所能见到的油画。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