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序分类资料的统计推断
- 格式:ppt
- 大小:629.00 KB
- 文档页数:54
《中医统计学》练习题第一部分绪论一、最佳选择题1.抽样研究是一种科学、高效的方法,目的是研究( B )A.样本B.总体C.抽样误差D.概率2.由样本推断总体,样本应该是( D )A.总体中的典型部分B.总体中有意义的部分C.总体中有价值的部分D.总体中有代表性的部分3.统计上所说的系统误差、过失误差、测量误差和抽样误差四种误差,在实际工作中( C )A.四种误差都不可避免B.过失误差和测量误差不可避免C.测量误差和抽样误差不可避免D.系统误差和抽样误差不可避免4.统计描述是指( C )A.比较指标的差别有无显著性B.估计参数C.用统计指标描述事物的特征D.判断无效假设是否成立5.统计推断是指( D )A.从总体推断样本特征B.从总体推断总体特征C.从样本推断样本特征D.从样本推断总体特征6.对某样品进行测量时,由于仪器事先未校正,造成测量结果普遍偏高,这种误差属于( A )A.系统误差B.随机测量误差C.抽样误差D.过失误差7.随机抽样的目的是( D )A.消除系统误差B.消除测量误差C.消除抽样误差D.减小样本偏性8.对某地200名16岁中学生口腔检查,发现患龋齿的人数为54人,该资料属于( B )A.数值变量资料B.无序分类变量资料C.有序分类变量资料D.三个都不是9.数值变量资料是( C )A.用仪器测量出来的资料B.按观察单位的类别,清点各类观察单位数的资料C.用定量方法测定观察单位某个变量的大小的资料D.按观察单位的等级,清点各等级观察单位数的资料10.无序分类变量资料是( B )A.用仪器测量出来的资料B.按观察单位的类别,清点各类观察单位数的资料C.用定量方法测定观察单位某个变量的大小的资料D.按观察单位的等级,清点各等级观察单位数的资料11.有序分类变量资料是( D )A.用仪器测量出来的资料B.按观察单位的类别,清点各类观察单位数的资料C.用定量方法测定观察单位某个变量的大小的资料D.按观察单位的等级,清点各等级观察单位数的资料12.下列哪种不属于数值变量资料( C )A.红细胞数B.血钙浓度C.阳性人数D.脉搏13.下列哪种属于有序分类变量资料( A )A.治疗痊愈、有效、无效人数B.各血型人数C.白细胞分类百分比D.贫血和不贫血人数二、判断题1.统计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1.总体(p o p u l a t i o n):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观察单位的全体。
2.样本(s a mp l e):3.抽样(s a mp l i n g):从总体中抽取部分观察样本的过程。
4.计量资料(m e a s u r e m e n t d a t a):又称定量资料或数值变量。
观测每个观察单位某项指标大小而获得的资料。
变量值是定量的。
一般有度量单位,可分为连续型或离散型。
5.计数资料(e n u m e r a t i o n d a t a):又称定性资料或无序分类变量资料,名义变量资料。
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或类别分组计数,分组汇总各组观察单位数后得到的资料。
变量值是定性的,表现为互不兼容的属性或类别:●二分类:药物疗效:治愈未治愈;●多分类:人群血型分布,AB OA B互不兼容。
6.等级资料(r a n k e d d a t a):半定量资料或有序分类变量资料。
变量值具有半定量性质,表现为等级大小或属性程度。
7.同质(H o m o g e n e i t y):医学研究对象具有的某种共性。
8.变异(V a r i a t i o n):同质研究对象变量值之间的差异。
9.总体(P o p u l a t i o n):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所有同质的观察单位某项观测值的全体称为总体。
10.样本(S a m p l e):来自于总体的部分观察单位的观测值称为样本。
11.参数(P a r a m e t e r):由总体中全部观测值所计算出的反映总体特征的统计指标。
12.统计量(S t a t i s t i c):由样本观测值所计算出的反映样本特征的统计指标。
13.变量(V a r i a b l e):指观察单位的某项特征。
它能表现观察单位的变异性。
14.概率(P r o b a b i l i t y):是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用P表示,其取值为[0,1]。
15.频率(F r e q u e n c y):在相同的条件下,独立地重复做n次试验,随机事件A出现m次,则比值m/n为随机事件A出现的频率。
实验三分类资料的统计描述与统计推断一、下表为一抽样研究资料,试:(1)填补空白处数据;(2)根据最后三栏结果作简要分析。
(3)试估计该地死亡率、0~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置信区间。
某地各年龄组恶性肿瘤死亡情况出高血压病人775人,试估计该市中年男性高血压患病率的95%置信区间。
三、一般而言,对某疾病采用常规治疗,其治愈率约为45%。
现改用新的治疗方法,并随机抽取180名该疾病患者进行了新疗法的治疗,治愈117人。
问新治疗方法是否比常规疗法的效果好?四、一般人群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为千分之八,某研究者为探讨母亲吸烟是否会增大其小孩的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危险,对一群20~25岁有吸烟嗜好的孕妇进行了生育观察,在她们生育的120名小孩中,经筛查有4人患了先天性心脏病。
请作统计分析。
五、某院康复科用共鸣火花治疗癔症患者56例,有效者42例;心理辅导法治疗癔症患者40例,有效者21例。
问两种疗法治疗癔症的有效率有无差别?六、用兰芩口服液治疗慢性咽炎患者34例,有效者31例;用银黄口服液治疗慢性咽炎患者26例,有效者18例。
问两药治疗慢性咽炎的有效率有无差别?七、用甲乙两种方法检查已确诊的乳腺癌患者120名。
甲法的检出率为60%,乙法的检出率为50%,甲乙两法一致的检出率为35%,问甲、乙两法的检出率有无差别?八、某研究者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184例,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用快速牵引法、物理疗法和骶裂孔药物注射法治疗,结果如下表。
问三种疗法的有效率有无不同?三种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有效率的比较疗法有效无效合计快速牵引法444 30 474物理疗法323 91 414骶裂孔药物注射法222 74 296合计989 195 1184九、思考题:1、常用的相对数有哪些?应用相对数时应注意的事项?2、率的标准误与率的抽样误差3、简述二项分布、Poisson分布和正态分布的区别与联系。
4、总体率的区间估计方法5、2x卡方检验的用途与基本思想6、行⨯列表资料2x检验的注意事项7、普通四格表资料2x检验的应用条件及其表格、检验公式、步骤等8、配对四格表资料2x检验的应用条件及其表格、检验公式、步骤等χ检验有何异同?9、两样本率比较的z检验与210、对于四格表资料,如何正确选用检验方法?11、资料的对比应注意其可比性,可比性指的是什么?试举两例说明。
与这个地区人群的血型分布是否一致?53.计算χ统计量及自由度22()20.38A T Tχ−==∑10与消咳喘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是否相同?11数据,其余数据均由此派生。
13•一般地,R 行C 列的理论频数n :总频数n R :第R 行频数合计n C :第C 列频数合计•两个独立样本率的比较可用基本公式•亦可用上述基本公式的展开式n n n T CR =∑−=TT A 22)(χ)1(22−=∑CR n n A n χ14•四格表专用公式•在此,式(11-1)、(11-3)及(11-4)等价。
•由于受到“行频数合计等于n ,且列频数合计等于n ”条件的约束,自由度为•对于两独立样本四格表资料,自由度22()()()()()ad bc na b c d a c b d χ−=++++)(列数)行数11(−×−=ν11212(=−×−=)()ν151.建立检验假设,确定检验水准H 0:π1=π2,即两种药物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相同H 1:π1≠π2,即两种药物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不同α=0.05162.求检验统计量χ2值和自由度v•首先,计算a 、b 、c 、d 对应的理论频数。
•当然,在计算T 11基础上,其余三个理论数也可以按以下方式计算。
253.100237/19812011=×=T 747.19237/3912012=×=T 747.97237/19811721=×=T 253.19237/3911722=×=T 747.19253.10012012=−=T 747.97253.10019821=−=T 253.19747.9711722=−=T 17然后,计算检验统计量χ2值和自由度v•四个表专用公式:45.30 253.19)253.1935(747.97)747.9782(747.19)747.194(253.100)253.100116( )(222222=−+−+−+−=−=∑TT A χ1ν=×(2-1)(2-1)=222()()()()()(11635482)23730.44631(1164)(8235)(11682)(435)ad bc na b c d a c b d −=++++×−××==+×+×+×+χ183.确定P 值,下结论•查附表8,χ20.05,1=3.84,χ2=30.45>χ20.05,1,P<0.05,按α=0.05水准拒绝H 0,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可认为慢支口服液II 号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有效率高于消咳喘。
医学统计学知识点整理第一节统计学中基本概念一、同质与变异同质:统计研究中,给观察单位规定一些相同的因素情况。
如儿童的生长发育,规定同性别、同年龄、健康的儿童即为同质的儿童。
变异:同质的基础上个体间的差异。
“同质”是相对的,是客观事物在特定条件下的相对一致性,而“变异”则是绝对的μ.δ.πX.S.p1.2.变量:确定总体之后,研究者应对每个观察单位的某项特征进行观察或测量,这种特征能表现观察单位的变异性,称为变量。
一、数值变量资料又称为计量资料、定量资料:观测每个观察单位某项指标的大小而获得的资料。
表现为数值大小,带有度、量、衡单位。
如身高(cm)、体重(kg)、血红蛋白(g)等。
二、无序分类变量资料又称为定性资料或计数资料:将观察对象按观察对象的某种类别或属性进行分组计数,分组汇总各组观察单位后得到的资料。
分类:二分类:+ -;有效,无效;多分类:ABO血型系统特点:没有度量衡单位,多为间断性资料【例题单选】某地A、B、O、AB血型人数分布的数据资料是( )A.定量资料B.计量资料C.计数资料D.等级资料分组统计描述:是利用统计指标、统计表和统计图相结合来描述样本资料的数量特征及分布规律。
统计推断:是使用样本信息来推断总体特征。
统计推断包括区间估计和假设检验。
第四节统计表与统计图★一、统计表统计表的基本结构与要求标题:高度概括表的主要内容,时间、地点、研究内容,位于表的上方,居中摆放,左侧加表的序号。
标目:横标目和纵标目。
线条:通常采用三线表和四线表的形式。
没有竖线或斜线。
数字:表内数字一律用阿拉伯数字。
同一指标,小数位数应一致,位次对齐。
无数字用“—”表示。
暂缺用“…”表示。
“0”为确切值。
备注:位于表的下面,通常是对表内数字的注解和说明,必要时可以用“*”等标出。
一张统计表的备注不宜太多。
二、制表原则1.(7理分布。
【例题填空】描述某地十年间结核病死亡率的变化趋势宜绘制_________图。
医学统计学重点第一章绪论1.基本概念:总体: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性质相同或相近的研究对象的某个变量值的全体。
样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部分个体的某个变量值的集合.总体参数:刻画总体特征的指标,简称参数。
是固定不变的常数,一般未知。
统计量:刻画样本特征的指标,由样本观察值计算得到,不包含任何未知参数。
抽样误差:由随机抽样造成的样本统计量与相应的总体参数之间的差异。
频率:若事件A在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发生了m次,则称m为频数。
称m/n为事件A在n次试验中出现的频率或相对频率。
概率:频率所稳定的常数称为概率。
统计描述:选用合适统计指标(样本统计量)、统计图、统计表对数据的数量特征及其分布规律进行刻画和描述。
统计推断: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用样本统计指标(统计量)来推断总体相应指标(参数),称为参数估计.用样本差别或样本与总体差别推断总体之间是否可能存在差别,称为假设检验。
2.样本特点:足够的样本含量、可靠性、代表性。
3。
资料类型:(1)定量资料:又称计量资料、数值变量或尺度资料.是对观察对象测量指标的数值大小所得的资料,观察指标是定量的,表现为数值大小。
每个个体都能观察到一个观察指标的数值,有度量衡单位.(2)分类资料:包括无序分类资料(计数资料)和有序分类资料(等级资料)①计数资料:是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或类别分组,清点各组观察单位的个数(频数),由各分组标志及其频数构成。
包括二分类资料和多分类资料。
二分类:将观察对象按两种对立的属性分类,两类间相互对立,互不相容.多分类:将观察对象按多种互斥的属性分类②等级资料: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的不同程度、档次或等级顺序分组,清点各组观察单位的个数所得的资料。
4.统计工作基本步骤:统计设计、资料收集、资料整理、统计分析.第二章实验研究的三要素1.实验设计三要素:被试因素、受试对象、实验效应2。
误差分类:随机误差(抽样误差、随机测量误差)、系统误差、过失误差。
3。
实验设计的三个基本原则:对照原则、随机化分组原则、重复原则.4。
预防医学第三篇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第十三章医学统计学方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步骤1.举例说明总体与样本的关系。
总体是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的所有观察单位某项观察值(变量值)的集合。
例如研究某地2002年正常成人白细胞数,观察对象是该地2002年全部正常成人,观察单位是每个人,观察值是每人测得的白细胞数,则该地2002年全部正常成人的白细胞数就构成了一个总体;从总体中随机抽取部分观察单位其某项指标的实测值组成样本。
从上述的某地2002年正常成人中随机抽取150人,这150正常成人的白细胞数就是样本。
抽取样本的目的是用样本的信息推论总体特征。
2.简述3种变量类型的特征。
(1)数值变量的变量值是用定量方法测量的,表现为数值的大小,一般有计量单位;(2)无序分类变量的变量值是用定性方法得到的,表现为互不相容的类别或属性,但各类别间无程度上的差别,包括二项分类和多项分类;(3)有序分类变量的变量值也是用定性方法得到的,也表现为互不相容的类别或属性,但各类别之间有程度上的差别。
第十四章数值变量的统计描述1.均数、几何均数和中位数的适用范围是什么?(1)均数适用于描述对称分布,特别是正态分布的数值变量资料的平均水平;(2)几何均数适用于描述原始数据呈偏态分布,但经过对数变换后呈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的数值变量资料的平均水平;(3)中位数适用于描述呈明显偏态分布(正偏态或负偏态),或分布情况不明,或分布的末端有不确切数值的数值变量资料的平均水平。
2.全距、四分位数间距、方差、标准差、变异系数各有何特点?(1)全距是一组观察值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计算简单,意义明了,但全距的不能反映组内其他观察值之间的离散情况,并且容易受个别特大值或特小值的影响,稳定性较差;(2)四分位数间距内包括了全部观察值的一半,可看作为中间一半观察值的全距,它比全距稳定,但仍未考虑每个观察值的离散度,它适用于描述偏态分布资料,特别是分布末端无确定数据资料的离散度;(3)方差是离均差平方和的均数,克服了全距和四分位数间距不能反映组内每个观察值离散度的缺点,但方差把观察值的原度量单位变成了平方单位,导致计算结果难于解释;(4)方差开方,即为标准差,它适宜于描述对称分布,特别是正态分布的数值变量资料的离散程度;(5)变异系数是标准差与均数之比,它适宜于描述度量单位不同的观察值的离散程度和度量单位相同但均数相差悬殊的观察值的离散程度。
1.总体:总体(population)是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的观察单位的全体,更确切的说,是同质的所有观察单位某种观察值(变量值)的集合。
总体可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
总体中的所有单位都能够标识者为有限总体,反之为无限总体。
样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部分观察单位,其测量结果的集合称为样本(sample)。
样本应具有代表性。
所谓有代表性的样本,是指用随机抽样方法获得的样本.2。
随机抽样:随机抽样(random sampling)是指按照随机化的原则(总体中每一个观察单位都有同等的机会被选入到样本中),从总体中抽取部分观察单位的过程。
随机抽样是样本具有代表性的保证。
3。
变异:在自然状态下,个体间测量结果的差异称为变异(variation)。
变异是生物医学研究领域普遍存在的现象。
严格的说,在自然状态下,任何两个患者或研究群体间都存在差异,其表现为各种生理测量值的参差不齐。
4。
计量资料:对每个观察单位用定量的方法测定某项指标量的大小,所得的资料称为计量资料(measurement data)。
计量资料亦称定量资料、测量资料..其变量值是定量的,表现为数值大小,一般有度量衡单位.如某一患者的身高(cm)、体重(kg)、红细胞计数(1012/L)、脉搏(次/分)、血压(KPa)等计数资料: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或类别分组,所得的观察单位数称为计数资料(count data)。
计数资料亦称定性资料或分类资料。
其观察值是定性的,表现为互不相容的类别或属性。
如调查某地某时的男、女性人口数;治疗一批患者,其治疗效果为有效、无效的人数;调查一批少数民族居民的A、B、AB、O 四种血型的人数等。
等级资料:将观察单位按测量结果的某种属性的不同程度分组,所得各组的观察单位数,称为等级资料(ordinal data)。
等级资料又称有序变量.如患者的治疗结果可分为治愈、好转、有效、无效或死亡,各种结果既是分类结果,又有顺序和等级差别,但这种差别却不能准确测量;一批肾病患者尿蛋白含量的测定结果分为 +、++、+++等.等级资料与计数资料不同:属性分组有程度差别,各组按大小顺序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