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汉语对英语外来词的吸收与使用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一个民族语言借用、吸收另一民族的词语,是语言的普遍现象。历史上汉语在自身的发展中,很早就有吸收外民族词语的传统,并在不同时期借鉴和吸收了许多外来词。外来词的大量涌入,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现代汉语的面貌。有些外来词经过吸收、融合和同化,人们在长期的使用之后甚至感觉不到它们是来源于外民族的语言。本文分析探讨了现代汉语借用和吸收外来词的途径和方式,分析了新形势下现代汉语在外来词影响下出现的一些新现象,并对当今社会大量使用外来词的现象做了简要的分析。

1.引言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随着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贸易往来、移民杂居、战争征服等各种形态的接触,语言处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中。在语言的动态变化中,词汇的变化是最敏感、最快捷、最频繁的。吸收和使用外来词成为语言词汇变化的重要因素。借用外来语是语言词汇发展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据不完全统计,英语中的外来语词大约占其词汇量的一半。

“外来词”这一术语,有多种叫法,如“外来语”(1902年从日语中的汉字借到国内)、“借字”、“借词”(源于英语中“borrowed word”,“loanword”等术语,英语中只要词源是外族的本族词语都被当作外来词)、“音译词”、“外来概念词”(相当于意译词)等。外来词是不同语言文化交流、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的产物。吸收和使用外来词是一个民族语言发展过程中的自然现象。任何一种语言,在与外族的社会交流中,都会受到外族语言的影响,吸收一定数量的外来词语,以丰富本族语言的词汇系统,增强自身语言的表达能力。“一个民族语言借用、吸收另一民族的词语,是语言的普遍现象,自古有之,各民族语言皆有之”[1]。

历史上汉语在自身的发展中,很早就有吸收外民族词语的传统,并在不同时期借鉴和吸收了许多外来词。有些外来词经过吸收、融合和同化,人们在长期的使用之后甚至感觉不到它们是来源于外民族的语言。外来词的大量涌入,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现代汉语的面貌。

2.现代汉语吸收外来词的主要方式

语言的发展最直观的表现之一就是新名词的产生。一种新名词就表示一个新的事物。人们在和别的民族交往过程中,不断会传递一些新的词汇。汉语吸收外来新词汇的主要方式就是通过翻译来表达新的外来词。从表达方法看,现代汉字是“表意和表音文字”。汉字既有表意功能,又有表音功能。因此,外来词有音译词和意译词或音意兼译词等形态。

2.1通过音译借用吸收。由于语音系统的差异,汉语也是按照自己的语音系统对外来词进行了吸收改造。

纯音译词。语音和语义全部借自外族词,有时也叫做纯借词,这是狭义的外来词。例如,“歇斯底里”,这四个字内部并无一定的语义关系,它只是音译了英语(hysteric)。再如:罗曼蒂克(romantic)、吉他(guitar)、布丁(pudding)、巧克力(chocolate)、克隆(c1one)、比基尼(bikini)、麦当劳(Mc Dona1ds )、

拜拜(bye bye)、马拉松(Marathon)、高尔夫(golf)、坦克(tank)、雷达(radar)等。

2.2通过音意兼译。

2.2.1音译加义标。传统意义上的音译兼意译词,也就是音译加义标(义标表示这一个词的类属),词的前一部分借用原外族词的读音,后一部分采用汉语固有的语素表明词的类属,音译部分为三音节或多音节的。在使用过程中,义标有时可以省略不说。例如:艾滋病(AIDS)、桑拿浴(sauna)、芭蕾舞(ballet)、踢踏舞(tittup)、蹦极跳(bungee)、啤酒(beer)、酒吧(bar)等。

2.2.2将原外语词的一部分音译,另一部分意译。这些词语中的语音形式一部分借用外族语词相对应的部分而另一部分则意译外族语词相对应部分。例如:冰淇淋(ice cream ),“冰”是意译“ice-”部分,“淇淋”是音译“-cream”部分。再如,“因特网(Internet)、摩托车(motorcycle)、新西兰(New Zealand)”等。

2.2.3谐音加表意的外来词,严格说这部分词不能算真正的“兼意译”,因为这些谐音翻译过来的词字面义与原词义相去甚远,只是在保持语音同原词相近的前提下,采用谐音的方法进行翻译,利用汉语文字的表义性,使人产生联想,表达或诙谐或讽刺或美好等含义。如:“黑客”(hacker)、“托福”(TOE FL)、“雅思”(IELTS)等。

2.3通过意译改造融合。汉语具有强大的吸收和同化能力,对外来词的吸收并不是对原义进行照本宣科。“意译词既指称了外来事物,构造上又符合汉民族的语言习惯和构词特点要求,词形简短而意义明确,便于理解记忆,具有很多优点,比音译更有发展前途,因此意译己成为汉语吸收外来词的主要方式,许多音译外来词,后来都被意译词取代了。”[2]

意译按照汉语的语素和组合规则来进行语义合成,意译词与汉语中很多词语一样,具有语义透明的特点,词的总体意义很容易从组成成分的意义推得,这是汉语语素单音节的特点使之然,因此汉语更倾向于用意译的方法吸收外语词。根据统计,在《外来语词典》中,源于英语的外来词中有好多意译词最早是由日语借用过去的,然后再从日语辗转借用到汉语系统中的。例如,把英语“德谟克拉西(democracy)”译为“民主”,把“赛因思(science)”译为“科学”。再如,“传真(fax)”、“安乐死(euthanasia)”等。

还有一种方法是“摹借”,即仿译词(直译)。王力先生在《汉语史稿》词汇部分中指出:“摹借是把外语中的一个词(或一个成语),用同样的构成方式搬到自己的语言里来”[3]。这种词往往有两个以上的构成部分,摹借的时候就按照这些构成部分进行意译,然后拼凑成词。如英语railway中的rail意为铁条,way意为路,合起来就译成铁路。蜜月(honeymoon),其构成成分是直译,同外语原词对应,如将“honey”直译为“蜜”,将“moon”直译为“月”,结构形式也是直接照搬,同外语原词同构,如原词“honeymoon”,译词也作“蜜月”。再例如:“马力

(horse power)、篮球(basketball)、白领阶层(white collar)、超市(supermarket)”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