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传统的工作分析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3.02 MB
- 文档页数:108
上海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独立本科段)(B020218)工作分析(06092)自学考试大纲上海师范大学自学考试办公室编上海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组编2009年版Ⅰ、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的目的和要求(一)本课程的性质与设置的目的本课程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工作分析是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最为基础、也是最为核心的一项工作。
人力资源规划、人员招聘、培训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职业生涯管理等各项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有效实施都有赖于工作分析,以人为本的管理更要真正落实到同员工相结合的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上,而这就要求必须做好工作分析。
本课程本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使理念和操作相互渗透,系统介绍了工作分析的含义、内容、历史发展、方法、组织实施、结果及其具体应用等各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仅能够了解有关工作分析的基本知识、具体操作等内容,深入理解工作分析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意义和重要性,而且能够掌握其在人力资源管理各环节中的应用,从而提高自身的理论和实务操作水平。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员了解工作分析的含义、内容及历史发展,掌握工作分析的具体操作方法、实施流程和工作说明书的撰写,深入理解和明确工作分析在整个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并懂得工作评价、工作设计的方法和技术。
要求在掌握工作分析基本理论的前提下,提升工作分析的实务操作能力并将其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职能领域。
(三)与相关课程的联系工作分析是一项多层次、多种类、应用面非常广泛的管理技术,它对于维持和发展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是不可或缺的。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有机的系统,它的各种职能,如人员招聘、薪酬管理、绩效考核、培训开发、职业生涯管理等等,应该是相互联结,彼此协调的。
而这些职能的有效运作都只有建立在科学、有效的工作分析基础之上,才能更好地实现彼此的协调。
因此,工作分析是科学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基石和信息平台。
第六章内容分析法第一节内容分析法概述一、内容分析法的概念内容分析(content analysis),原为社会科学家借用自然科学的定量分析的科学方法,对历史文献进行内容分析而发展起来的。
后来,美国的一些传播学研究者,利用这种方法分析报纸的内容,了解信息发展的倾向,随后,内容研究渐渐扩大到各类语文传播(verbal communication),如报纸、电视、电影、广播、杂志、书刊、信件、演讲、传单、日记、谈话等等的分析,以及各类非语文传播(non-verbal communi cation),如音乐、手势、姿态、地图、艺术作品等的分析,成为传播学的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
教育和教学活动,也是一种信息的传播过程,我们也可以利用内容分析法,对教育文献、课本、课堂讲授、视听教材、直观教具、学生反应、学生练习,甚至特殊教育等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探索规律,作为教育研究的有效方法之一。
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于明显的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的分析与描述的研究方法。
例如,读者要买一本书,他先看一看目录;要读一篇论文,先看看关键词。
这些就是一种直觉意义上的内容分析法。
有人曾对前苏联教育学家凯洛夫的《教育学》进行研究,发现凯洛夫在该书中100多处讲“传授知识”,仅有10多处谈“发展智力”。
因此,他得出了“凯洛夫的《教育学》是一部传授知识的教育学”的判断。
这样的研究就是运用了内容分析法。
在教育研究中,内容分析法既是一种重要的文献资料分析方法,又是一种独立、完整的研究方法。
我们可以把各类教育文献资料,如期刊论文、研究报告、会议文献、指令文件、专题论著以及各种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教科书、视听教材、教案、课堂实录、学生练习等等作为内容分析的资料样本,按照内容分析的基本步骤,对这些内容资料作客观、系统的量化处理,取得量化的结果,然后把这些样本的量化结果,按一定的模式加以比较,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作多方面的研究用途。
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实证性的方法,一种规范的研究技术与手段,它要求研究者根据预先安排的计划,采取一定的规则,按照一定的步骤来分析。
第一阶段测试卷考试科目:《工作分析与职务设计》第一章至第二章(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专业:学号:身份证号:姓名:得分:一、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工作分析又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对组织中某个特定职务的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的描述和研究过程。
2、____________是指员工在某一有限的时间内为了达到某一特定的目的所进行的一项活动。
3、工作分析近代发展的主要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工作分析需了解的工作五大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工作分析的原则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工作分析的内容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工作分析项目组成人员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章工作分析概述工作分析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过程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教材P7-9)1、工作分析是整个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科学化的基础;2、工作分析是提高现代社会生产力的需要;3、工作分析是组织现代化管理的客观需要;4、工作分析有助于实现量化管理;5、工作分析有助于人员测评、工作评价、定员、定额、人员招聘、职业发展设计与指导、薪酬管理及人员培训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6、工作分析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者也是不可缺少的。
第2章工作分析的历史与发展一、一战到二战期间,工作分析取得的成果有哪些?(教材P39)1、《职业大词典》诞生;2、对工作职位、任务等基本概念做了系统定义;3、将某些工作对任职者个性特征的要求也作为工作分析的重要内容,使得职位的要求,与任职者的工作行为紧密联系;4、以人事配置表在产业界的应用为标志,开始了工作分析广泛应用的新历程;5、政府与企业界纷纷应用工作分析作为工资管理的基础。
2、工作分析的方法与研究发展的方向?(教材P47-49)1、工作分析方法发展趋势:(1)从孤立的工作分析到系统的工作分析;(2)从描述性工作分析到预测性工作分析。
2、工作分析研究发展趋势:(1)从准确性的工作分析研究转向战略性的工作分析研究;(2)从具体的任职要求分析研究到与胜利特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3)从工作性的工作分析研究到工作分析影响因素研究。
第3章工作分析的内容与组织1、工作分析的具体内容包括哪些方面?(教材P55)答:岗位工作分析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1)岗位职责,这是工作分析的主要内容,通过对不同任务简洁、明了和直观的描述来揭示的,主要分为管理责任和非管理责任;((2)资格条件,包括工作经验、智力水平、技巧和准确性以及体力要求,体现了对任职者的基本要求;(3)工作环境和危险性,指工作者完成工作任务时所处的特定环境及其可能受到的危害与威胁性。
这两个因素密切相关,但要分别予以考虑;(4)其他相关信息,主要包括工作分析概况、经验和培训、与其他工作的关系以及非工作行为条件和对资料背景的说明等。
第一章工作分析概述1、办公室主任是( A )A.职位B.职责C.职务D.职业2、在四种工作分析的结果中,(D)涉及范围最广、最全面A.工作描述B.工作说明书C.资格说明书D.职务说明书3、工作活动中不能在继续分解的最小单位是( A )A.要素B.任务C.职责D.职位4、不同职系之间,职责的繁简难易、轻重大小及任职条件要求相似的所有职位的集合称为(C)A.职系B.职门C.职级D.职等5、(D)是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科学化的基础。
A.岗位设计B.薪酬设计C.培训考核D.工作分析6、在工作分析中,工作隶属关系的描述应属于( C )中A.工作名称B.工作概要C.工作识别D.工作环境7、工作分析作为一种活动,主体是工作分析者,对象是工作,对象不包括(D)A.组织体系B.工作责任C.工作技能D.工作心理8、如果是从产品或服务的生产环节调查入手进行的工作分析活动,属于( B )的工作分析类型。
A.岗位导向型B.过程导向型C.单一目的型D.多重目的型9、工作分析中的计划环节,不包括(A):A.做好时间安排与制定分析标准B.确定工作的目的与结果使用的范围C.界定所要分析的信息的内容与方式,预算时间费用D.组建工作小组,分配任务10、工作分析中的设计环节,不包括(B):A.选择分析方法和人员B.明确分析客体,选择分析样本C.选择相关背景信息D.选择代表性工作进行分析11、在整个工作分析过程中计划、设计、信息分析、结果表述与运用指导的五个环节中,信息分析之前必须进行工作信息审查,审查的重点为( C )。
A.组织架构和业务设置B.综合归纳与分类C.工作的性质与工作的功能D.工作环境与工作条件12、( A )主要是对工作环境、工作要素及其结构关系等相关资料的全面记录与说明。
A.工作描述B.工作说明书C.资格说明书D.职务说明书13、( D )是某一时期内某一主体所担负的一项或几项相互联系的职责集合。
A.要素B.任务C.职责D.职位14、大学讲师、研究所的助理研究员、工厂的工程师均属于同一( D )。
对工作分析方法种类的认识摘要:工作分析是所有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和决策的基础性依据,是所有职能工作的基础和前提要做好。
工作分析就要根据工作分析的目的、工作分析的对象来选择不同工作分析方法。
文章重点分析了几种常用的工作分析方法的优点与缺点。
关键词:工作分析方法; 优点; 缺点工作分析又称职务分析,是指对组织中各项工作职务的特征、规范、要求、流程等进行科学规范的分析,以确定岗位的工作目的、工作内容、职责权限、工作关系以及对完成此工作员工的素质、知识、技能、任职资格要求进行描述的过程,它的结果是产生工作描述和任职说明。
工作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是所有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和决策的基础性依据,是人力资源管理所有职能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离开了工作分析,一切的管理工作都是感性的行为,毫无科学性可言。
只有做好了工作分析与设计工作,才能有效地完成具体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目前,在许多组织人力资源管理实务中,都强调“以岗位为核心的人力资源管理整体解决方案”。
实际上,就是指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一切职能,都是以工作分析(岗位分析) 为基础的。
工作分析要对组织中存在的所有岗位进行分析。
因此,它涉及到了包括所有岗位的所有人员,每个人都将在其中占据一定的岗位,承担不同的责职。
工作分析方法的重要性要求在进行具体工作分析时要根据工作分析的目的、工作分析的对象、不同工作分析方法的利弊,针对不同人员的工作分析选择不同的方法。
工作分析的方法是多种多样,一般来说主要有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工作日志法、工作参与法、关键事件法等等。
一、观察法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
使用观察法时应注意以下原则:1、全方位原则。
在运用观察法进行社会调查时,应尽量以多方面、多角度、不同层次进行观察,搜集资料。
2、求实原则。
工作分析理论与应用第一章工作分析概述工作分析原则:系统原则、能级原则、标准化原则、最优化原则工作分析内容:1、工作职责分析。
(作用:工作职责是确定任职资格的依据,是绩效评估的基础和对象,也是在招聘过程中评估应聘者能否胜任工作的基础。
) 2、工作流程分析。
3、工作权限分析、4、工作关系分析。
5、工作环境条件分析。
6、任职资格条件分析。
工作分析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
系统的工作分析最早出现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它是在美国工程师泰勒进行科学管理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泰勒所倡导的以科学管理代替经验管理的伟大思想和为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对工作各个方面所进行的调查研究,对工作分析理论与方法的创立和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第二章工作分析方法(科学的工作分析方法)是工作分析成败的关键。
传统工作分析方法(了解:面谈法、问卷法、关键事件法、观察法、工作日志法…)设计问卷应注意的问题:1、根据工作分析的目的确定岗位信息。
2、问题应有针对性。
3、问卷的具体项目可根据需要调整。
4、易于回答的问题放前面,难答的放后面。
5、问题的排列要有一定逻辑次序。
6、采用不同形式提问。
工作分析系统分为:工作导向型工作分析系统和人员导向型工作分析系统。
完整意义上的工作者必备3种技能:通用技能、特定工作技能、适应性技能。
海氏计划需要在工作分析专家和任职者之间进行访谈。
海氏计划的核心是关于岗位的性质和范围的信息。
职业分析清单技术将以工作为中心的要素和以人为中心的要素结合在一起。
职业分析清单法在评价培训需求方面非常有效,但其缺点是所使用要素的数量太大。
工作要素法所涉及的工作要素:(知识、技能、能力、工作习惯、个性特点)工作要素清单法:是在模仿工作分析问卷技术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
这种技术的设计的初衷是为了帮助美国的行政机构甄选人员。
优点:简便易行,节省开支。
第三章工作分析的实施工作分析实施四阶段:(工作分析前准备、信息收集、工作信息分析、结果形成) 工作分析系统的选择应考虑的因素:1、工作的结构性。
访谈法(1)又称面谈法(2)目前在国内企业中运用最广泛、最成熟并且最有效的方法(3)唯一适用于各类工作的方法问卷法(1)操作程序简单、成本较低(2)被大多数企业采用通用的观察法工作分析人员直接到工作现场,对某些特定的工作活动进行观察工作实践法工作分析人员直接参与所研究的工作工作日志法要求任职者在一段时间内实时记录自己每天发生的工作文献分析法对现有文献进行系统性的分析主题专家会议法由熟悉职位的人员完成工作分析以人为基础(1)职位分析问卷法(2)工作要素法:一种典型的开放式人员导向型的工作分析系统(3)临界特质分析系统:完全以个人特质为导向的工作分析系统(4)能力要求法现代的以工作为基础(1)关键事件法(2)管理职位分析问卷法:一种结构化的、以工作为基础、以管理型职位为分析对象的工作分析方法,用于评价管理工作(3)功能性工作分析方法:一种以工作为导向的工作分析方法(4)工作任务清单分析法:一种典型的工作倾向性工作分析系统【例4?单选题】下列工作分析方法中,()是一种结构化的、以工作为基础、以管理型职位为分析对象的工作分析方法,用于评价管理工作。
A.职位分析问卷法B.管理职位分析问卷法C.工作要素法D.临界特质分析系统【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现代的工作分析方法。
管理职位分析问卷法是一种结构化的,以工作为基础、以管理型职位为分析对象的工作分析方法,用于评价管理工作。
【例5?多选题】以工作为基础的系统性工作分析方法包括()。
A.关键事件法B.工作要素法C.职位分析问卷法D.功能性工作分析法E.工作任务清单分析法【答案】ADE【解析】本题考查以工作为基础的系统性工作分析方法。
选项BC属于以人为基础的系统性工作分析方法。
【例6?多选题】通用的工作分析方法包括()。
A.工作日志法B.观察法C.能力要求法D.标杆超越法E.主题专家会议法【答案】ABE【解析】本题考查通用的工作分析方法。
选项c属于现代的工作分析方法。
工作分析第一章工作分析的历史与发展1.简述工作分析的发展历程。
答:工作分析的系统研究最早产生与美国工业企业,又称岗位研究也被称为职位分类,,17 47年,狄德罗在编纂百科全书时实施了首次工作分析。
系统的工作分析最早出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美国科学管理之父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
1919年巴鲁斯通过工作分析得出公职人员薪资等级划分标准。
美国国会与1923年通过“工薪等级”法案。
并批准在华盛顿特区试行。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工业心理学家纷纷开展工作分析研究。
1宾汉的人员配置和任职资格开发研究。
2.斯科特的军衔资格标准、入伍新兵分类以及面谈考评等研究。
3.美国国家研究会的工作能力指标体系设计研究。
4.美国职位研究委员会的《就业指导词典》、《职业编码表》、《职位名称词典》以及人事配置表的研究。
5.二战后的工作分析的发展,1950年赛迪.范提出了“职能职业分类计划”理论。
后来他又提出职能工作分析方法。
该理论假设三个前提:1.对任务中人的关注2.技能划分3.任务的系统性。
50年代末,麦考密克开发了“工作分析问卷”。
简述工作分析未来的发展趋势。
答:目前主要出现了五个比较明显的发展趋势。
1.工作分析的战略化,美国施耐德和考茨提出“战略性工作分析”,目的界定所预测到的未来职位所需要的任务和KSA指标(K知识,S技能,A才干)2.工作分析信息来源的扩大化(信息的来源:客户,专家,计算机仿真系统)3.工作分析技术的信息化(计算机网络、电子业绩监督、预测)4.对客户进行工作分析5.角色说明书取代岗位说明书工作分析系统的研究开发始于20世纪40~50年代,在70~80趋于成熟,一系列工作分析方法被开发,主要方法成果包括:职位分析问卷(PAQ)、功能性工作分析法(FJA)、工作要素法(JEM)、关键事件法(CIT)和工作任务清单(TI)等。
工作分析的主体是工作分析者(通常分为三类:外部专家,素质高,客观,费用高、主管,工作熟悉,需要培训,费时费力、工作任职者,最熟悉工作,需要培训,有夸大工作责任的嫌疑),客体是整个组织体系,对象是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