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溶胶面层型壳制备.
- 格式:ppt
- 大小:2.67 MB
- 文档页数:13
硅溶胶是一种优质硅溶胶模铸造用水基粘结剂,生产用于所有层(面层和背层)。
硅溶胶易配制成高粉液比的优质涂料。
涂料稳定性好。
用硅溶胶制成的壳体不需要化学硬化,型壳制造过程无空气污染。
2.2.1 硅溶胶涂料的配比原则控制涂料粘度以达到稳定制壳质量的目的,配制时按当时的实际情况,当零件壁薄、复杂或带有深陷时,涂料粘度取下限,反之取上限。
1.配制工艺按涂料的配方取一定量的耐火材料、润湿剂、消泡剂,先将润湿剂及消泡剂加入涂料桶中,然后加入硅溶胶,开始搅拌,在不断搅拌过程中加入耐火材料,待全部加入完后,继续搅拌6h~12h,稳定后测其粘度,过高加硅溶胶稀释,过小则加入一定量的耐火粉料补充,直至粘度合格为止。
2. 硅溶胶涂料液的制壳工艺3.制壳场地工艺参数涂料间温度:22℃~25℃;相对湿度45%~65%;通风条件:良好。
4.涂料工艺过程将清洗好的蜡模(要求干燥后)慢慢浸入L型涂料搅拌桶中,并转动上下移动,让涂料充分并均匀湿润模组后,取出慢慢转动至无涂料堆积、滴落现象时再挂砂,使砂粒均匀附于涂料之上,每层涂料的粘度、撒砂粒度要求(见表3)。
面层涂料时要用专用筛网过滤涂料中的砂粒等杂质,以防止模壳中产生砂粒等脱落而造成铸件夹灰夹砂。
表3 硅溶胶涂料的性能要求型壳层数/面涂料粘度/s 密度/g•cm-3 撒砂粒度/目1 30~35 1.81~2.03 80/100(锆英砂)2 30 1.84~1.85 30/60(煤矸粉)3 30 1.83~1.84 30/60(煤矸粉)4 15~20 1.81~1.82 16/30(煤矸粉)5 15~20 1.80~1.81 16/30(煤矸粉)6(最外层)15~20 1.79~1.805.硅溶胶铸造每层型壳的干燥过程硅溶胶在干燥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温度,相对湿度及空气流速等,具体工艺参数(见表4)如下。
表4 硅溶胶型壳工艺参数时间/h 层数/层干燥温度/℃相对湿度/% 风速/m•s-1≥41~2 20~25 50~60 不宜吹风≥63~5 ≥3030~50 ≥3≥8 6 ≥3030~50 ≥3当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不易调整时,可控制为一定相对稳定额数值:温度为22℃~25℃;湿度45%~65%。
硅溶胶制壳工艺流程
《硅溶胶制壳工艺流程》
硅溶胶制壳是一种常用于制造精密零部件的工艺,特别适用于需要高精度和高质量的产品。
硅溶胶制壳工艺流程一般包括模具制作、硅溶胶制备、浸涂、烘干和烧结等多个步骤。
首先,模具制作是整个工艺的第一步。
根据产品的形状和尺寸,需要制作相应的模具。
模具的制作质量直接影响到最终产品的精度和质量。
接下来是硅溶胶的制备。
硅溶胶是一种无机材料,在制备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化学配方和制备条件,以确保硅溶胶的质量。
然后是浸涂工艺。
将制备好的硅溶胶涂覆在模具表面,以形成薄而均匀的硅胶层。
这一步需要注意控制浸涂的时间和涂层厚度,以确保最终产品的精度。
紧接着是烘干工艺。
将浸涂好的硅溶胶模具进行烘干,以去除水分并提高硅溶胶的强度。
烘干的温度和时间需要根据具体的硅溶胶配方和产品要求进行调整。
最后是烧结工艺。
将烘干好的硅溶胶模具进行烧结,以使硅溶胶固化成为坚硬的硅质壳体。
烧结的温度、时间和气氛都需要根据产品的要求进行精确控制。
通过以上几个步骤,硅溶胶制壳工艺可以制造出具有高精度和
高质量的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医疗器械等领域。
这种工艺流程的优点在于可以制造复杂形状的产品,并且可以精确控制产品的尺寸和表面光洁度,因此备受青睐。
硅溶胶-水玻璃复合型壳制壳工艺1、原辅材料S830、S1430单质硅硅溶胶SiO2含量为30%,密度1.19-1.20g/cm³;锆英粉含量为:ZrO2≥65%,<0.045mm(325目);锆英砂:ZrO2≥65%,0.150mm(100目);莫来石砂:无细粉,熟料;0.600-0.250mm(30-60目);匣钵粉:0.075mm (200目);匣钵砂:0.850-0.425mm(20-40目);表面湿润剂:J.F.C;长效消泡剂;硅油类;结晶氯化铝;水玻璃模数3-3.4。
2、操作工艺2.1制蜡模时采用硅油脱模;蜡模必须逐个检查,尽量不修补;模组焊接时小件采用粘结蜡;中大件采用焊刀焊接;间距适当,将带有内腔、孔、槽时,使其向外,有利于制壳、脱蜡和浇注;对带有文字、狭缝、凸缘、弯部应保持轮廓清晰;蜡模组制壳前应先吹去蜡屑、再经清洗液清洗,晾干后制壳。
2.2 涂料的配制面层采用S830单质硅硅溶胶与锆英粉,新料配制时粉液比1:3.3,流杯粘度为40-45s,6h以后测粘度,若≥50s,逐步加硅溶胶;若粘度≤40s,逐步加入锆英粉;JFC和消泡剂在搅拌后期加入,JFC加入量为加入硅溶胶质量的0.3%-0.5%,可通过涂料的涂挂性的优劣调整;消泡剂加入量为JFC 加入量的一半,并按泡多少适当地调整。
2.3 面层的配制及操作工艺:2.3.1 整个配料过程是在L型搅拌机连续运转条件下进行的,L型叶片必须超过中心,且叶片与筒边、筒底间隙约5mm;过大,在配料过程中会出现沉淀;2.3.2 先加入硅溶胶,再逐步均匀、缓慢地加入锆英粉。
如加入10包锆英粉,加入总时间必须>2时,加完后连续搅拌8-9h,然后用流杯粘度计测粘度,直至粘度达到要求后,接着测定密度;2.3.3 测定粘度值的确定,是在筒中心、筒边分别取料,然后取其平均值;2.3.4 用玻璃片沾上涂料,对光观察,如无颗粒点则确定涂料搅拌已均匀;一般认为:每加2-3kg锆英粉;涂料粘度可提高5s左右;每加0.5kg硅溶胶,涂料粘度可降低5s 左右;根据这个小规律适当加以调整;2.3.5 涂料配好以后,接着将准备好的模组进行最后检查,(如检查模头上的记号与铸件材质是否一致等。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2011400771.1(22)申请日 2020.12.04(71)申请人 杨开发地址 233112 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西泉镇盘龙村杨庄片杨东队86号(72)发明人 杨开发 (74)专利代理机构 泉州协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31代理人 王伟强(51)Int.Cl.B22C 9/04(2006.01)B22C 3/00(2006.01)B22C 9/12(2006.01)(54)发明名称精铸硅溶胶型壳制作工艺(57)摘要本发明涉及精铸硅溶胶型壳制作工艺,包括面层、过渡层、背层及封浆层的三层半制备过程,能减少涂挂层数,明显缩短制壳周期,同时面层浆料采用硅溶胶和锆英粉并撒80‑120目莫来砂,同时过渡层浆料由硅溶胶、莫来粉按质量比为1∶3.4~3.6配置而成,结合莫来砂目数、浆料粘度及温湿度控制等制得的型壳优异的高温强度且不影响透气性能,可用于各种产品制壳,成本低。
其中:面层浆料由硅溶胶、锆英粉、湿润剂、消泡剂配置而成,硅溶胶与锆英粉的质量比为1∶2.8~3.0,粘度为35‑45秒;过渡层浆料由硅溶胶、莫来粉按质量比为1∶3.4~3.6配置而成,粘度为28‑35秒。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CN 112589052 A 2021.04.02C N 112589052A1.精铸硅溶胶型壳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面层制壳:将组树清洗后的蜡模浸入配置好的面层浆料中涂挂均匀,取出用风枪吹均匀后放入80‑120目莫来砂翻转均匀,干燥;面层浆料由硅溶胶、锆英粉、湿润剂、消泡剂配置而成,硅溶胶与锆英粉的质量比为1∶2.8~3.0,每公斤硅溶胶配5ml~8ml湿润剂和3ml~5ml消泡剂,面层浆料的粘度为35‑45秒;S2、过渡层制壳:将步骤S1干燥后的蜡模先进入硅溶胶后再浸入配置好的过渡层浆料中涂挂均匀,取出翻转1min~3min后放入16‑30目莫来砂翻转均匀,干燥;过渡层浆料由硅溶胶、莫来粉按质量比为1∶3.4~3.6配置而成,过渡层浆料的粘度为28‑35秒;S3、背层制壳:将步骤S2干燥后的蜡模浸入配置好的背层浆料中涂挂均匀,取出翻转1min~3min放入16‑30目莫来砂翻转均匀,干燥;背层浆料由硅溶胶、莫来粉按质量比为1∶2.5~2.7配置而成,背层浆料的粘度为18‑22秒;S4、封浆层制壳:将步骤S3干燥后的蜡模浸入配置好的封浆层浆料中涂挂均匀,取出翻转1min~3min后进行干燥;封浆层浆料由硅溶胶、莫来粉按质量比为1∶1.8~2.0配置而成,背层浆料的粘度为9‑12秒;S5、脱蜡、焙烧:将步骤S4得到的型壳经过脱蜡、焙烧、冷却,即得精铸硅溶胶型壳。
硅溶胶制壳工艺流程
一、工艺流程:
成型蜡模硅溶胶面层涂料配制粘浆撒砂风干硅溶胶过渡层涂料配制粘浆撒砂风干水玻璃加固层涂料配制粘浆撒砂风干包浆脱蜡焙烧
二、车间环境要求:
1、面层工序:温度:24-25℃湿度:60-70%
2、过渡层工序(2-3层):温度:23-25℃湿度:35-40%
三、涂料工艺:
1、面层涂料:
(1)硅溶胶:803:1430=1:3
(2)配比:硅溶胶100Kg 锆英粉360-400Kg 润湿剂200ml 消泡剂130ml
(3)流杯粘度:30-40s
2、过渡层涂料
(1)硅溶胶:803:1430=1:3
(2)配比:硅溶胶100Kg 锆英粉120-150Kg
(3)流杯粘度:13-20s
四、结壳工艺:
1、面层结壳:
(1)锆砂:100-140目
(2)干燥时间:4-6h
2、二层结壳:
(1)莫来砂:30-60目
(2)干燥时间:大于18h (风机风速6-8m/s)
3、三层结壳:
(1)莫来砂:16-30目
(2)干燥时间:大于18h (风机风速6-8m/s)
4、四层以上结壳:
按水玻璃工艺加固
五、脱蜡工艺:
1、水中加入工业盐酸1%
2、水温:95-98℃
3、脱蜡时间:15=20min 最多不超过30min
4、脱蜡后用80℃的热水冲洗型腔
六、焙烧工艺
1、焙烧温度:1050-1100℃
2、焙烧时间:小件:60-90min 中大件:90-120min。
硅溶胶型壳精铸件生产经验点滴(一)(2015-05-28 13:46:15)转载▼标签:硅溶胶金晟远科技精密铸造硅溶胶铸造化工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引进硅溶胶型壳生产精铸件后,我国熔模精密铸造生产获得了飞速发展和长足进步。
至今采用中、低温蜡硅溶胶型壳工艺的工厂已近600多家,许多先进的工艺,高效的设备和优质的材料在精铸件生产中得到了应用和推广,铸件质量和生产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近年来由于市场竞争,精铸行业的技术交流受到一定影响,许多工厂的技术革新和宝贵的生产实践经验未能及时推广和交流。
为此,作者收集了近年来国内部分硅溶胶型壳工艺精铸厂的生产经验、技术创造和小改小革,简要地向精铸同行介绍和推荐,希望有助于我国精铸件质量生产效率和工艺水平的提高。
限于篇幅和阅历,仅将在生产中已投入应用并取得实效的点滴经验摘要列出,期望能“抛砖引玉”,起到促进国内精铸业的经验交流广泛开展的作用。
以下内容按精铸件生产工序逐项进行介绍。
Ⅰ制蜡模(组)工序一.防止浇口杯“落砂”的措施1.“翻边”浇口杯的制作。
为减少铸件“砂孔”缺陷,无论中、低温蜡硅溶胶型壳均应采用“翻边”浇口(图一),在浇口(杯)模具上安放两个半圆镶圈,压蜡后浇口杯端面会形成凹槽(图二)。
制壳后浇口会形成光滑的“翻边”,能有效防止浇口杯边缘的砂壳落入型腔内造成铸件“落砂”。
2.“防砂盖”的合理结构。
大部分工厂应用碳钢平板(厚2毫米的冲压件)作浇口杯上的“防砂盖”。
在制壳后脱蜡前取下,经抛丸处理去除粘砂后再回用。
平板形盖易在抛丸后翘曲、变形。
若按图三形式采用凹凸的“帽式”盖,刚性大大提高,与浇口杯上平面接触面减少,制壳时不易出现缝隙防落砂效果更好,使用寿命可提高一倍以上。
3.低温蜡模组的浇口吊具。
由于硅溶胶型壳大多采用蒸汽脱蜡,故低温蜡组不宜沿用水玻璃型壳的木制浇口棒。
为能按放“防砂盖”及在脱蜡釜中便于安放模组,应与中温蜡一样采用可卸式手柄作浇口吊具。
低温蜡强度比中温蜡低,应根据浇口棒形式(直棒或丁字形、多叉型等)在制蜡棒时使用耐酸不锈钢制芯骨进行加固(图四、五、六),在使用长型芯骨时应在浇口棒模具上两端定位,防止芯骨移位。
精密铸造硅溶胶模壳的制造工艺张清,陈玉平(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无锡 214121)摘要:介绍用石蜡-硬脂酸低温模料,生产铸件的熔模和用精密铸造硅溶胶,作为制壳粘结剂,制造铸件的模壳的工艺要求。
主要研究熔模制造工艺、硅溶胶模壳工艺和焙烧工艺。
五年多来的生产实践充分证明精密铸造硅溶胶模壳制造工艺是成熟的,为生产合格模壳和精密铸件提供了技术保障。
关键词:熔模铸造;熔模;熔模面层涂料;粘结剂;硅溶胶;模壳;焙烧用石蜡-硬脂酸低温模料,制造涡轮叶轮、喷嘴环等盘类精密铸件的熔模(习称腊模);用精密铸造硅溶胶,作为制壳粘结剂,制造涡轮叶轮、喷嘴环等铸件模壳。
主要研究熔模制造工艺、硅溶胶模壳工艺和焙烧工艺,从而为生产合格模壳和精密铸件提供技术保障。
1 熔模制造工艺1.1 模料的成分及性能应满足原材料检验要求熔化蜡料,各种化腊工具均需作好清洁工作,化蜡器械每月至少清理一次,不允许水、污物进入蜡液,严禁蜡液过热。
糊状蜡制备时将刨好的蜡花慢慢加入不断搅拌的蜡液中,加入量视具体情况而定。
糊状蜡的温度45℃~48℃。
糊状蜡搅拌充分均匀,防止搅拌过程中吸入空气造成蜡模气泡缺陷,避免因糊状蜡过稠造成压不足、皱皮或因太稀而冷却时间过长造成开裂变形。
1.2 工艺参数模料配比:石蜡50%,硬脂酸50%(重量比);模料熔化后保温温度:70℃~75℃;蜡液温度不超过90℃。
1.3 压制蜡模1.3.1 工艺参数制蜡间温度:18℃~27℃;蜡料温度:45℃~48℃;压型温度:20℃~25℃;压注压力:0.1MPa~0.3 MPa;压蜡枪预热温度:35℃~45℃;蜡模冷却水温度:15℃~25℃;开型时间:1min左右。
1.3.2 操作要求压腊前先检查模具型号是否符合要求。
压腊前必须清理压型表面残余蜡、水滴及其它附着物,清理时尽量不使用钢刀,以免损坏模具,压型及活块保持干净,压蜡完毕后模具应擦净上油,按规定存放。
压蜡过程中压型及活块表面应及时涂上脱模剂,以便脱模快速方便。
硅溶胶制壳面层浆料配比说到硅溶胶制壳面层浆料配比,嘿,咱们得先捋一捋这玩意儿是个啥。
你想啊,硅溶胶就像是那个万能胶,能把各种材料粘在一起,啥都不怕。
而壳呢,就是咱们在制作一些特殊的物品时用到的外壳。
比如说,铸造一些精密的零件,外面得有个硬壳把它包起来。
听起来挺简单的,但其实里面的学问可大了去了。
好啦,咱们先从配比说起。
面层浆料的配比就像是做饭,得有主料和配料。
首先是硅溶胶,得有个合适的比例。
你看,硅溶胶的好处在于它的流动性很好,能均匀地涂抹在表面。
记住,比例可不能瞎来,一不小心多了,成品可就变得跟大象屁股似的,厚得离谱;少了,又不够结实,像纸糊的房子,随便一吹就倒。
然后就是水,水也是很关键的角色。
水多了,浆料就稀得跟水煮白菜一样;水少了,那浆料就干得像老干妈,涂不上去。
所以说,这水啊,得掌握个度,不能让它太贪心,也不能让它太小气。
要想把这个比例搞得刚刚好,得多试几次。
嘿,这就像调味料,得慢慢尝,慢慢找感觉。
再来呢,咱们还得考虑其他添加剂。
这些可不是随便加的,得根据实际需求来选。
有些添加剂能提高浆料的强度,有些则能改善流动性。
就好比你做菜,放点盐能提鲜,但放多了可就变成咸菜了。
所以,添加剂的选择和用量,得时刻保持警惕,确保每一步都稳妥。
别想着一蹴而就,这可是个细活儿。
搅拌也是个关键环节。
把所有材料都放在一起,就像一锅大杂烩,得搅拌得均匀,不然你一口吃下去,可能咬到一块硬的东西,尴尬得很。
搅拌的时候可别太大力,轻轻地,慢慢地,像是在呵护一个小宝宝。
要知道,搅拌得好,浆料才能呈现出最佳状态。
这样一来,涂在壳上的浆料,才能如丝般顺滑。
说完这些,得提醒大家,制壳的环境也不能忽视。
温度、湿度这些都对浆料的性能有影响。
太热了,浆料会干得快,根本来不及用;太潮湿了,浆料反而不容易干,搞得一团糟。
所以,得在合适的环境下工作,就像开车,路况好,车才开得快,安全。
在实际操作中,得准备好一些工具,比如涂刷的工具、测量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