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白痢
- 格式:doc
- 大小:234.00 KB
- 文档页数:3
鸡白痢的诊断鉴别方法是
鸡白痢是一种常见的家禽传染病,其病原体为鸡白痢杆菌。
鸡白痢的诊断鉴别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临床症状观察:鸡白痢患鸡常表现为粪便呈稀水状或黏液状,有时还伴有血丝。
鸡的精神状态可能呈现不活跃、食欲减退、羽毛松散等症状。
2. 病理检查:对死亡的鸡进行解剖检查,观察器官的异常情况,常见的病变表现包括肠道黏膜充血、水肿、出血,以及肠道溃疡等。
3. 细菌分离与鉴定:可以从病鸡的肠道或粪便样本中分离出鸡白痢杆菌,并通过相应的实验室技术(如生化试验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确定病原体。
4. 血清学检测:通过血清学试验,检测鸡白痢病原体的特异抗体,可以帮助确诊。
常用的血清学检测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沉淀试验等。
5.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利用特异性抗原对病鸡的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可以观察到鸡白痢病原体在组织中的分布情况,从而有助于诊断。
鸡白痢的诊断鉴别方法的选择与实施应该结合临床症状、病理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得出准确的诊断。
鸡白痢的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案
鸡白痢相信大家都不怎么陌生,这个鸡病也算是养殖过程中比较常见的鸡病之一,也让养殖户感到头疼。
鸡白痢主要侵害2周--3周的鸡,但是以三到七天的雏鸡死亡率最高。
下面一起学习一下鸡白痢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方案。
一、鸡白痢的临床症状
羽毛松乱,翅膀下垂,精神沉郁,缩头,拱背,闭目打瞌睡,食欲不振;拉稀,粪便白色或呈浆糊状,黏稠,黏在肛门周围的羽毛上而不易掉下,形成干块,也有的鸡是积成一大块,堵住了肛门排粪;排粪困难,雏鸡肛门括约肌不停地一伸一缩地活动,间或发出低沉痛苦的尖叫声;病鸡怕冷,常挤成一堆,围在外面的小鸡往中间挤,身体蜷缩。
二、鸡白痢的综合防治方案
雏鸡开口药选择敏感的,同时配合保肝护肾的产品一起使用:可以选择:沙星类的,四环素类,卡那霉素,氟苯尼考等产品,有时会继发肠炎引起鸡拉于肠子样粪便,临床用药时要联合用药。
有效药物可以在一定时间内交替、轮换使用,药物剂量要合理,防治要有一定的疗程。
养鸡户朋友也可以提前进行防治,孵化室要用福尔马林熏蒸,种蛋也要熏蒸消毒,但是熏蒸时间不能超过24小时,熏蒸前先把蛋壳表面的粪便污物清洗。
本病的传染源主要是带菌鸡。
因此,消灭带菌
鸡、净化鸡群、建立无白痢病的种鸡场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以上就是鸡白痢的防治方法,新手养鸡户和老手都要学会提前预防,关于鸡白痢预防你还想了解更多吗?可继续关注本站!
关于鸡白痢预防的内容就讲到这里,欢迎阅读百度文库其他农业内容。
鸡白痢(肠炎)相似症状:白色石膏样稀粪。
(与鸡新城疫、鸡传染性法氏囊炎、鸡组织滴虫病、鸡球虫病、大肠杆菌病、坏死性肠炎、鸡链球菌病、绿脓杆菌病、鸡伤寒、鸡白细胞原虫病、鸡溃疡性肠炎、鸡结核病、禽轮状病毒感染有相似症状)特有症状:急性型多见于2周龄左右的雏鸡,脐带红肿,卵黄吸收不全;慢性可见肝、脾、肺、心有灰白色坏死点,骨时一侧盲肠内容物凝固,肠壁增厚,育成鸡和青年鸡多呈隐性感染卵泡萎缩、出血、变形、变色、有时脱落、破裂,引起腹膜炎。
治疗方法:1、预防(1)加强平时卫生管理,种蛋孵化要消毒,同时做好孵化环境、孵化器及所用器具的消毒。
用28毫升/立方米福尔马林熏蒸消毒20-30分钟。
(2)加强育雏期的饲养管理,保证育雏温度、湿度、和饲料的营养。
在鸡白痢易发日龄应添加抗生素类、磺胺类、呋喃类药物进行药物预防。
常用药物有:百病消50ppm饮水,连用4-5天;氯霉素0.2%拌料,连用4-5天;痢特灵0.02%拌料,连用7天;氟哌酸或吡派酸300-500ppm拌料或饮水。
(3)种鸡场必须适时(140日龄)地进行全群检疫,淘汰阳性种鸡,净化种鸡群。
2、治疗(1)磺胺类药物中以磺嘧啶及磺胺二甲基嘧啶最为有效,在粉料中按0.5%的浓度拌料,连喂5-10天,可以降低雏鸡病死率。
(2)也可用0.04%浓度的痢特灵拌料饲喂。
(3)抗生素可用氯霉素或土霉素拌料饲喂治疗,注意不能超过其浓度,以防中毒。
氨霉素的用量为占饲料的0.5%,土霉素为200~500mg/kg拌料。
(4)病情严重用环丙沙星饮服两天,以加强疗效,但价格较高。
3、雏鸡白痢的投药效果药物的效果是根据投药时间和投药量有所不同。
比如FZ,在接种细菌后2日投药,连续4日投药,连续10日,都证明在雏鸡体内不能找到细菌。
试验证明,感染不久的雏群,连续10~14日在饲料中投给0.04%FZ,死亡率显著减少,并可防止保菌鸡遗留。
试验表时,对保菌成鸡投给0.04%FZ,30日也不能排出卵巢内的细菌。
鸡白痢的症状及图片?鸡白痢怎么治疗?鸡白痢的症状是什么?鸡白痢怎么治疗?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鸡传染病,主要侵害雏鸡,以拉白色浆糊样稀粪为特征症状,呈急性败血性经过,可引起鸡大批死亡。
即使治愈,鸡也会生长缓慢,生产性能下降。
所以鸡场一定要重视鸡白痢,否则治疗不及时将会导致严重结果。
那么鸡白痢有什么症状?鸡白痢怎么治疗?鸡白痢的症状是什么?鸡白痢怎么治疗?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鸡传染病,主要侵害雏鸡,以拉白色浆糊样稀粪为特征症状,呈急性败血性经过,可引起鸡大批死亡。
即使治愈,鸡也会生长缓慢,生产性能下降。
所以鸡场一定要重视鸡白痢,否则治疗不及时将会导致严重结果。
那么鸡白痢有什么症状?鸡白痢怎么治疗?什么是鸡白痢?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多发性传染病,雏鸡以排出灰白色粥样或糊状粪便为特征,成年鸡多局限于生殖系统的慢性或隐性感染。
近该病出现一些新特点,除了因经蛋传染引起刚出壳雏鸡大量发病死亡外,育成鸡和产蛋鸡也发病,导致死亡;商品蛋鸡和蛋种鸡发病后产蛋率下降,种蛋受精率和孵化率降低,健雏率降低,死胚率和弱胚率高,污染严重时有的蛋鸡群出现零星死亡。
鸡白痢的症状鸡白痢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幼雏发病率高,死亡多。
一般于3~4日龄就开始发病,病初表现口渴多饮,羽毛松乱,翅膀和尾羽下垂,缩脖呆立,闭眼嗜睡,无食欲,随后拉白色或灰白色的稀粪,肛门周围污染严重,有时出现排粪困难。
后期病鸡十分衰弱,蜷缩成一团,如不及时治疗,发病后大多1~3天死亡。
而成年鸡染病,往往不能及时发现。
仔细观察可发现,病鸡精神萎靡,减食,消瘦,贫血,白冠,不活动,绒毛松乱,垂翅,缩头,闭眼,怕冷,产蛋率降低,肛门周围有白色或黄色粪便,病程可延续数月,但死亡率不高,如不及时治疗,带菌传染,危及整个鸡群,大大降低成年鸡的生产价值。
本病潜伏期一般为4~5天。
雏禽:一般呈急性经过,发病高峰在7~10日龄,病程短的1天,一般为4~7天。
鸡白痢的名词解释鸡白痢是一种常见的家禽疾病,也被称为鸡霍乱。
它主要通过细菌感染引起,对鸡只的生长、发育和生产能力造成不良影响。
本文将对鸡白痢进行较为详细的名词解释和相关内容的描述。
一、鸡白痢的病原体和传播途径鸡白痢的主要病原体是大肠杆菌和副溶血性大肠杆菌。
它们主要通过饮水和食物传播给鸡只。
感染主要发生在鸡只的消化道,并引起消化系统炎症和腹泻症状。
二、鸡白痢的临床表现和诊断结果鸡白痢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腹泻、食欲不振、脱水、精神萎靡等。
鸡只的粪便通常呈黄色或绿色,质地稀薄,有时可见黏液和血液。
诊断鸡白痢通常依靠病理学观察和细菌学检验。
三、鸡白痢的病理变化和发病机制在感染后,鸡只的消化道黏膜会出现炎症和溃疡。
这些病变导致鸡只水分和电解质的丢失,引起腹泻和脱水。
细菌的毒素还会对肠道上皮细胞和免疫系统产生不良影响,进一步加重病情。
四、鸡白痢的病害控制和治疗方法预防和控制鸡白痢的关键在于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环境卫生,提高鸡只的免疫力。
鸡白痢的治疗通常采用抗生素,如磺胺类药物和氟喹诺酮类药物。
同时,饮食调整和补充电解质以维持鸡只的水平衡也是十分重要的。
五、鸡白痢的危害与防控鸡白痢对养鸡业的危害不容小觑。
它会导致鸡只生长迟缓、体重下降,从而减低养殖效益。
此外,鸡白痢还可能导致鸡只死亡率上升,增加饲养成本。
因此,加强鸡白痢的防控工作对维护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六、鸡白痢与人类健康的关联鸡白痢主要感染家禽,目前尚未发现它对人类健康的直接威胁。
然而,由于家禽产品是人类的主要肉食来源,控制鸡白痢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至关重要。
因此,及时发现和控制鸡白痢的疫情是非常必要的。
七、展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于鸡白痢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未来,我们可以期待更加精确和高效的鸡白痢诊断方法的开发,以及更为安全和有效的疫苗的推广和应用。
这将有助于进一步降低鸡白痢的危害,提高饲养业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鸡白痢作为一种常见的家禽疾病,对养殖业和食品安全产生了重要影响。
鸡白痢的症状,鸡白痢治疗方法,鸡拉白痢用什么药柴鸡,也称为土鸡、走地鸡,是一种采用放养方式养殖的鸡,在养殖柴鸡的时候,雏鸡容易出现白痢以及鸡感染上球虫病的情况,建议大家要对这两种常见病做好防治措施:一、雏鸡白痢病原是鸡白痢沙门氏菌,主要危害1月龄之内的雏鸡。
主要特征是雏鸡拉白色黏稠粪便,成年鸡多为隐性感染,或取慢性经过,不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
1、临床表现发病雏鸡拉稀,粪便白色或呈浆糊状,黏稠,常常粘在肛门周围的羽毛上,引起雏鸡排粪困难。
病雏排便困难、努责、呻吟,甚至因疼痛而尖叫。
病鸡怕冷、扎堆、身体蜷缩、羽毛松乱、翅膀下垂、精神沉郁、闭目打瞌睡、食欲不振。
5-20日龄雏鸡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
2、防控要点①首先保证鸡苗的健康。
由于柴鸡目前白痢的净化不很彻底,因此在接到雏鸡鸡苗时要有一个挑鸡细节。
发育不良(过大、过小、畸形等)的雏鸡直接挑出来,这些鸡苗有可能携带白痢,挑出后可以降低感染的几率,在饲料中添加东方肠康有效防治鸡白痢。
②进雏前对育雏室及养殖场严格消毒,防止环境感染。
③育雏时要注意保温。
勤换垫料,使垫料保持干燥,定期在料或饮水中加入东方肠康进行预防,效果较好。
④对发病鸡群要尽早对症治疗。
可使用东方肠康进行治疗,增强抗病能力。
二、球虫病柴鸡球虫病病原是艾美尔球虫,主要寄生于鸡肠道上皮细胞内,多发于15-50日龄的雏鸡。
临床上以急性盲肠球虫病和慢性小肠球虫病多发,危害严重。
雏鸡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均较高,病愈的雏鸡生长受阻,增重缓慢;成年鸡多为带虫者,但增重和产蛋能力降低。
1、临床表现急性型见于雏鸡。
病初鸡无精神,羽毛粗乱,喜卧,厌食,泄殖腔周围羽毛为稀粪所粘连;后期运动失调,翅膀轻瘫,食欲废绝,冠、髯及可视黏膜苍白,拉棕红色血粪,雏鸡死亡率可达50%。
慢性型多发生于3月龄左右的鸡或成年鸡,临床症状不明显。
病鸡消瘦,足和翅常发生轻瘫,间歇性血痢,死亡率较低。
病鸡精神沉郁,羽毛蓬松,头蜷缩,食欲减退,嗉囊内充满液体,鸡冠和可视黏膜贫血、苍白,逐渐消瘦。
鸡白痢的防治什么是鸡白痢?鸡白痢是一种由流行性耐药性强的沙门氏菌引起的疾病,主要通过禽类粪便传播。
这种疾病常见于家禽,尤其是家养鸡,因此对于农村地区的鸡农来说,鸡白痢的防治尤为重要。
鸡白痢的症状鸡白痢的症状主要包括:•粪便带有黏液和脓液•粪便呈现白色或灰白色•鸡出现倦怠无精神•鸡的进食量减少•鸡的腹部发胀•鸡体温升高鸡白痢的防治措施1. 清洁卫生保持鸡舍的清洁卫生十分重要,接触鸡屎的人员也需要保持清洁。
应每天定时清理换草,饮水器、喂食器等设备也需要经常清洗,以避免细菌滋生。
2. 合理饮食科学合理的饮食营养不仅有利于鸡的生长发育,更有利于提高其免疫力。
饲料要避免过量或者不全面的喂养,同时也应注意饮水卫生。
3. 接种疫苗疫苗接种是预防病害最有效,也是最经济、最实用、最安全的一种方法。
应根据强度和年龄因素准确地选择适宜种类和规格的疫苗,并且在鸡苗的不同阶段进行定期的接种。
4. 使用药物在鸡白痢发病期间,我们可以使用一些药物来进行治疗。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药物的使用一定要遵循正确的剂量和使用方法,如不恰当使用药物,反而会加重鸡白痢症状。
鸡白痢的预防与控制1. 消杀病源鸡舍和鸡场要保持清洁,粪便应及时清理。
粪便是鸡白痢的主要病源,定期对鸡舍进行消毒是非常必要的。
同时,病死鸡不要扔在鸡舍内,应及时清理埋掉,以避免引起感染。
2. 进行检疫在购买新苗鸡或者在鸡场进出鸡只时,应先进行检疫。
发现疑似带菌鸡应立即进行隔离处理,防止感染其他禽鸟。
3. 提高鸡的免疫力鸡的种类、环境和饲养方式都会影响其免疫力。
我们可以通过科学饲养、定期疫苗接种、注重个体鸡的健康等措施来提高鸡的免疫力,避免疾病的发生。
总结鸡白痢是一种对鸡的生产和养殖具有严重危害的疾病,防治和控制尤为重要。
我们可以从清洁卫生、合理饮食、疫苗接种、使用药物等方面入手,预防和控制鸡白痢的发生。
同时,注重提高鸡的免疫力和尽早发现症状也是鸡白痢防治工作中不可忽视的方面。
鸡白痢防治措施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雏鸡中流行最为广泛,多发生于孵出不久的雏鸡。
雏鸡表现为怕冷,拥挤在一起,翅膀下垂,精神萎靡,食欲减少,下痢,排白色粘稠或淡黄、淡绿色稀便,肛门有时被硬结的粪块封闭,称为“糊屁股”,最后呼吸困难,心力衰竭而死,剖检时可见肝脏、脾脏肿大、脆弱,心、肝等有坏死点。
成年鸡一般无明显症状,少数感染严重的病鸡表现精神萎靡,排黄绿色或蛋清样稀便,有的鸡常出现腹膜炎,腹膜增厚,腹水增加而呈“垂腹”现象,剖检时心、肝等有坏死点。
产蛋鸡可见卵巢萎缩,卵子变性,病鸡产蛋停止。
防治措施: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鸡群抵抗力,搞好鸡场的环境卫生,注意饲料卫生。
控制传染源,制定疾病防治规范,严格卫生消毒制度。
预防鸡白痢的原则是杜绝病原菌的传入,清除带菌鸡,同时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和隔离制度。
1、通过严格的卫生检疫和检验措施,建立完善的良种繁育体系,慎重引种,对新购进的鸡,应选用合适的药物进行预防,有助于控制发病。
2、执行定期检疫措施,定期对种鸡群检疫是消灭带菌者,净化鸡群鸡白痢的最有效措施。
应用全血玻片凝集试验方法,一般种鸡群的检疫每年需进行2~3次,第一次可在40~70日龄之间,应连续检疫1~2次,每次间隔10~15天;第二次应于全面开产后进行,坚持淘汰阳性鸡,以达到净化鸡场的目的。
3、注意常规消毒,鸡舍及一切用具要经常清洗消毒,搞好鸡场的环境卫生。
孵化器在应用前,要用甲醛气雾消毒,育雏室和一切育雏用具,要经常消毒,孵化种蛋在孵化前用甲醛气熏消毒。
4、加强育雏管理,育雏室经常保持清洁干燥,温度要维持恒定,垫草勤晒勤换,雏鸡群不能过分拥挤,饲料要配合适当,防止雏鸡发生啄癖,饲槽和饮水器防止被鸡粪污染。
发病后要立即隔离、封锁和治疗,尽快扑灭传染源。
5、药物治疗,可通过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如土霉素、四环素、庆大霉素、呋喃类和磺胺类药物治疗,预防时抗菌药物交叉使用,以免产生抗药性。
鸡白痢鸡白痢是一种细菌性传染病。
主要侵害雏鸡,以白痢为特征,雏鸡患病后多在两周内大量死亡。
本病在世界各地常广泛流行,对养鸡业的发展形成严重威胁。
(一)病原沙门氏菌,革兰氏染色阴性,为两端稍圆的细长杆菌,无荚膜和芽胞,也无鞭毛,不能运动。
对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在温度5℃一8℃,于木制饲槽上可生存65日。
夏季在土壤中可生存20一35天。
冬季可生存128—184日。
在鸡粪悬浮液可生存3个月以上,附着绒毛上的细菌可生存约1年。
粘附于卵壳上的细菌经5天,在孵化器内经3天即可死亡。
在20 ℃储存的鸡蛋黄内的细菌繁殖很快。
(2)流行特点不同品种的禽都具有感染性,易感程度与年龄、品种有关,雏鸡流行最为广泛,2周龄以内的鸡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高。
随着日龄的增加,鸡的抵抗力也随之增强。
鸡的各个品种之间的易感性有明显差别,产褐壳蛋的鸡比产白壳蛋的鸡敏感,感染后3—10天产生抗体。
病鸡和带菌鸡是主要传染源,既可水平传播,也可垂直传播。
阳性鸡所产的蛋—部分可保有本菌,大部分保菌蛋的胚胎在孵化中途死亡或停止发育,少部分可呈保菌状态孵出。
但多数在出壳不久发病。
病雏的排泄物及分泌物污染饲料、饮水和用具,可使同群雏受感染,感染雏多数死亡,但有一部分呈保菌状态,到产蛋时又产出保菌蛋,形成反复感染,循环发病,使疫病代代相传下来。
雄鸡交配时,也可将病菌传染给母鸡。
此外,苍蝇、麻雀也是传染媒介。
雏鸡的饲养管理不良、温度忽高忽低,饲养营养不全、长途运输等。
都可促使本病发生流行和死亡率增高。
(三)症状雏鸡:由保菌蛋孵出的雏。
大部分在7日内死亡。
同群感染的雏,则在2-3周内死亡。
病雏怕冷,常常成堆拥挤在一起。
翅膀下垂、精神萎靡、停食、嗜睡、排出白色粪便。
常粘在尾部羽毛上(图2-1-1),有时阻塞肛门,排便困难,甚至排不出便。
排便时常发出尖叫,腹部膨大。
肺部感染时,则表现呼吸困难。
还会引起关节肿大、出现跛行(图2-1-2)。
幸存的雏鸡多为僵鸡。
成鸡:通常不表现急性传染病的特征,多无症状而耐过,然而卵巢发病时,可引起产蛋降低,所产的带菌蛋可降低孵化率。
鸡白痢的临床症状鸡白痢的诊断与防治措施-养鸡技术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世界各地均有发生,。
各种年龄、不同品种的鸡均可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是危害养鸡业最严重的疾病之一。
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鸡白痢的临床症状鸡白痢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1、流行特点不同品种、日龄及性别的鸡都可感染患病,但以雏鸡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该病常呈流行性暴发,随着鸡年龄的增加,抗病能力增强,成年鸡偶有发病死亡,但是主要表现为隐性或者慢性感染。
病鸡和带菌鸡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
该病的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因该病的流行呈散发性和区域性,因此该病的传播时间长、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
该病主要是经过种蛋垂直传播,也可通过其他途径进行水平传播。
不良的养殖环境和饲养管理方法会加剧该病的病情,还易诱发其他疾病,从而加剧了该病病情,使死亡率升高。
2、发病原因该病的主要发病原因首先是养殖者对于该病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一些喹诺酮类抗生素即可有效控制该病,可是实际上,药物并不能从根本上控制鸡沙门氏菌的感染。
只有经常对鸡群进行阳性筛查,彻底的净化种鸡场,减少种蛋的传播,才可杜绝该病的发生。
养殖环境差。
多年来,鸡白痢发病率的高低与养殖场的环境好坏都有着重要的关系。
通常鸡白痢为阳性的鸡场,鸡舍的条件一般较差,卫生清扫不达标,鸡舍的温度不适宜,过高或者过低,通风不良等,这些都是诱发该病发生,使死亡率升高的主要原因。
该病可以通过受污染的饲料、饮水以及用具等进行传播。
传播途径为消化道,如果对养殖环境消毒不或者清理粪污不彻底,就会扩大受病菌污染的面积,从而使鸡群受到更为严重的威胁。
3、临床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症状以及病理变化来进行初步诊断。
因鸡的日龄不同,在感染发病后会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雏鸡。
当雏鸡感染患病后,雏鸡多为体质较弱,脐部发炎,在出壳后不久发生死亡。
一般在7-10日龄会达到死亡高峰期。
随之着雏鸡年龄增长,死亡率减少。
病雏鸡常表现为精神不振,低头缩颈,羽毛松乱无光泽,食欲下降,甚至废绝。
鸡白痢(杆菌性白痢)
病因:
病原体为鸡白痢沙门氏杆菌(Salmonella pullorum)。
传播:
经卵传播。
也可通过被粪便污染的饲料、饮水和设备传播。
野鸟、啮齿动物和蝇可做为传播媒介。
易感动物:
雏鸡、火鸡雏和雉鸡易感,鸭、鹅、雌珍珠鸡和其它家禽也可感染。
此病全世界都有发生。
症状:
4周龄内的雏鸡死亡率高;成年鸡是无症状的带菌者;突然死亡;雏鸡表现出畏寒、嗜睡、虚弱、厌食、不停的发出叫声,有白色腹泻物和肛门周围粘有粪便;一些鸡有呼吸道症状;存活鸡生长受阻和大小不同。
死后剖检:
成年鸡一般没有病变,偶而表现为心包炎、卵泡萎缩或变色,输卵管嵌塞和腹膜炎。
青年鸡经常表现为心脏、小肠浆膜或盲肠壁有灰色结节;肝脏有坏死;脾肿大;小肠充血和肛门周围糊有粪便。
诊断:
在青年鸡,可根据典型病史、症状和病变诊断;从病变组织分离细菌并鉴定。
成年病鸡可通过血清学试验(平板,试管和微量凝集)检出。
治疗:
建议屠宰发病鸡群和根除发病鸡场的禽鸟,继之对鸡舍进行彻底的清扫和消毒。
受感染鸡群的治疗对消灭此病是靠不住和不令人满意的,尽管适当的药物治疗可以控制死亡率。
对新孵出的小鸡进行抗菌素注射可降低死亡率和减少此病的传播。
严格的卫生条件和熏蒸可明显地减少经孵化场传播此病。
预防:
只从可靠的孵化场购进小鸡;避免与带菌鸡和污染的环境接触,种鸡群要进行严格的全血凝集试验检查,检出和消灭带菌者。
鸡白痢鸡白痢(简称PD)是由鸡沙门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
在雏鸡多为急性败血症,以白痢为特征症状;在成鸡多为局限在生殖系统的慢性或隐性感染,一般不表现明显症状。
本病分布很广,世界各养鸡地区都有存在。
我国各地也有发生,是严重危害雏鸡成活率的因素之一,在一些鸡群往往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流行特点鸡和火鸡是本病自然宿主,可终身感染。
此外野鸡、鸭等也可感染发病;哺乳动物中兔尤其仔兔也有较高易感性;猪、狗和貂可成为第二宿主;人类也可感染,但主要是对儿童。
各种不同和不同日龄的鸡对本病都有易感性,但易感程度与品种、日龄有关;一般肉鸡比蛋鸡易感、棕壳蛋鸡易感性高于白壳来航鸡。
死亡多限于2-3周龄内的雏鸡,其次是50-120日龄的中雏和育成鸡。
成绩病主要局限于生殖系统呈慢性或隐性感染经过,但所产之蛋1/3带菌。
病鸡和带菌鸡是主要传染源。
随粪便排菌,污染饲料、饮水、绒毛、飞尘、垫料、用具,经消化道、呼吸道、眼结膜、泄殖腔以及精液水平传播给健康鸡。
最重要的传播方式是通过带菌种蛋孵化垂直传给下一代。
含菌种蛋和无菌蛋放在一起,可以使后者染菌,孵化时部分成为死胚,部分孵出带菌雏或病雏,又通过绒毛和粪便污染化器、空气以及饲料、饮水、飞尘、垫料、土壤、食槽、饮水器传染健雏。
所以有本病的种鸡场孵出的每批雏鸡都有本病发生,不但本场常年受到困扰,而且通过购雏鸡场或专业户扩散到各地,使本病得以一代一代在鸡群中绵延不断地传播扩散下去。
还要记住某些昆虫、飞禽和哺乳动物如苍蝇、麻雀等也是传播本病的媒介。
发病率视现场的新老而定,一般老疫场鸡雏的发病率约为20%-40%。
本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但以冬春季发生多。
主要症状潜伏期一般4-5天,带菌种蛋孵化时常在出雏箱中发现死雏或濒死的病雏,不同日龄鸡所表现的症状和经过差异很大。
雏鸡最急性的常常一出壳即死。
一般从3-4日龄开始发病,经过4-5天病雏增多,2-3周龄达高峰期,其后逐渐减少。
病雏衰弱、拒食,可以突然死亡;有的经几天才出现明显症状。
鸡白痢的常见原因及症状鸡白痢是一种常见的鸡病,主要表现为肠道感染引起的消化系统疾病。
以下是鸡白痢的常见原因及症状。
1. 原因:鸡白痢的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鸡的消化系统受到病原菌感染引起的。
常见的病原菌包括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大肠杆菌、阿拉伯菌等。
这些病原菌往往通过未处理的饮水、饲料、污染的环境等途径进入鸡的消化系统,引起感染。
2. 症状:(1)食欲下降:鸡白痢患者的食欲显著下降,不爱吃饲料,并且食物摄入量明显减少。
(2)腹泻:腹泻是鸡白痢的一大特点,患鸡的粪便会呈黄色或黄绿色,并且有时会伴有黏液或血丝。
(3)发热:鸡患白痢时,体温会升高,一般在41-42左右。
(4)羽毛及面色变差:受到白痢感染的鸡,羽毛会变得颓废无光泽,面色苍白,与健康鸡相比差距明显。
(5)消瘦:由于食欲下降和腹泻导致营养摄取不足,患鸡体重会明显下降,变得消瘦。
(6)行走困难:鸡白痢患者由于营养不良和身体疲弱,行动会变得迟缓,甚至出现脚翘症状。
(7)呼吸困难:严重感染时,鸡白痢患者在呼吸上会出现困难,因为感染会引起肠胃炎,导致胀气和呼吸道感染。
3. 防治:(1)提高认识:对鸡白痢要有足够的认识,了解其症状和发病原因,及时发现和处理疫情。
(2)改善环境卫生:保持鸡舍的清洁,定期更换垫料和清理粪便,减少病原菌的滋生和传播。
(3)饲养管理:合理搭配饲料,提供充足的饮水,避免采用污染的饲料和水源,提高鸡的免疫力。
(4)接种疫苗:可以根据养殖规模和鸡舍的情况接种相关疫苗预防鸡白痢。
(5)合理用药:对已经感染鸡的白痢,可以使用抗生素和消化道调理剂进行治疗。
总之,鸡白痢是一种常见的鸡病,主要由于消化系统受到病原菌感染引起。
其主要症状包括食欲下降、腹泻、发热、羽毛及面色变差、消瘦、行走困难和呼吸困难等。
预防鸡白痢的关键在于提高饲养管理水平,改善环境卫生条件,并合理使用疫苗和药物进行治疗。
二、鸡白痢(Pullorosis)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鸡的传染病。
主要侵害幼雏,两周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以白痢、衰竭、败血症过程为特征。
成年鸡感染后,多呈慢性经过或不显症状。
病变局限于卵巢、卵泡、输卵管和睾丸。
隐性带菌,可随粪便排出,因卵巢带菌,严重影响孵化率和雏鸡成活率。
(一)病原学鸡白痢指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禽类感染。
鸡白痢沙门氏菌具有高度宿主适应性。
本菌为两端稍圆的细长杆菌(0.3~0.5um×1~2.5um),对一般碱性苯胺染料着色良好,革兰氏阴性。
细菌常单个存在,很少见到两菌以上的长链。
在涂片中偶尔可见到丝状和大型细菌。
本菌不能运动,不液化明胶,不产生色素,无芽胞,无荚膜,兼性厌氧。
分离培养时应尽量避免使用选择性培养基,因为某些菌株特别敏感。
沙门氏菌在下列培养基中生长良好,如营养肉汤或琼脂平板。
在普通琼脂、麦康凯培养基上生长,形成圆形、光滑、无色呈半透明、露珠样的小菌落。
在外界环境中有一定的抵抗力,常用消毒药可将其杀死。
(二)流行病学各种品种的鸡对本病均有易感性,以2~3周龄以内雏鸡的发病率与病死率为最高,呈流行性。
随着日龄的增加,鸡的抵抗力也增强。
成年鸡感染常呈慢性或隐性经过。
一向存在本病的鸡场,雏鸡的发病率在20%~40%左右,但新传入发病的鸡场,其发病率显著增高,甚至有时高达100%,病死率也比老疫场高。
本病可经蛋垂直传播,也可水平传播。
(三)临床症状本病在雏鸡和成年鸡中所表现的症状和经过有显著的差异。
雏鸡白痢。
潜伏期4~5d,故出壳后感染的雏鸡,多在5-6天才出现明显症状。
7~10d后雏鸡群内病雏逐渐增多,在第二、三周达高峰。
发病雏鸡呈最急性者,无症状迅速死亡。
稍缓者表现精神萎顿,绒毛松乱,两翼下垂,低头缩颈,闭眼昏睡,不愿走动,拥挤在一起。
病初食欲减少,而后停食,多数出现软嗉症状。
突出症状是下痢,排灰白色稀便,肛门周围绒毛被粪便污染。
病鸡生长缓慢,消瘦,脐孔愈合不良,其周围皮肤易发生溃烂。
鸡白痢
鸡白痢是由白痢沙门氏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各种年龄的鸡均可感染。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症状】垂直感染时病雏鸡表现为衰弱、站不起,不吃,腹部膨大,粪便堵糊肛门、尖声鸣叫。
雏鸡白痢,多见于5-21日龄。
拉白色稀便,或肛门及附近羽毛被白色粪便粘结封堵。
呼吸困难。
有的发生关节肿胀,跛行,死亡率高。
成年鸡多为慢性或隐性感染,表现下痢,产蛋量少,冠萎缩等,无特异症状。
病鸡拉白色稀便
踝关节肿胀,关节炎
【病理变化】雏鸡:
5日龄内死亡的雏鸡多见卵黄囊吸收不好,输卵管内有白色尿酸盐沉积。
10日龄以上的病死雏鸡,可见肝、脾肿大,肝散在坏死点,肺可能呈褐色、实变,
有坏死灶。
20日龄至2月龄病死雏鸡,除肝脾变化外,尚见肺、心肌黄色坏死或灰白色增生
结节,坏死灶界限不清,严重时心脏变形。
10%-20%的病例尚见肌胃有黄色不整齐的坏死灶。
部分病例见肝破裂、内出血。
肝棕色,肿胀,散在坏死点
肝散在坏死点,心弥漫坏死结节、变形、变色
肺坏死
心肌坏死结节
肌胃坏死
【病理变化】成年鸡:
卵巢变形,变色;
卵黄液油脂状、混浊、稀薄或呈干酪样,有时卵泡呈充满透明液的囊泡。
卵巢变形
【病理变化】慢性感染
常见卵泡破裂,引起广泛的腹膜炎。
心包炎、心包粘连,腹膜炎及肝、脾肿大,肝散在坏死斑纹,形如地图,甚至肝
破裂、内出血。
公鸡主要见睾丸萎缩,散在小脓肿。
【】盲肠内积炎性渗出物,呈干酪性凝栓,使肠管增粗、变硬。
肝散在坏死斑纹,如地图
小肠出血性卡他性肠炎
肠壁上有白斑
【防治】种鸡必须适时进行全群检疫,及时淘汰阳性鸡;
定期清洗、消毒水槽及用具,应选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成份不同的消毒药,如卫康
-THN、惠福等交替使用;
加强饲养管理,做好保温和带鸡消毒工作;
药物防治可提高育雏成活率。
推荐用药
杆菌速杀、肠清、氟齐等,按用法用量连用3-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