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年画
- 格式:doc
- 大小:12.00 KB
- 文档页数:2
中国传统年画赏析年画作为我国文化艺术的精髓,很早就有学者在研究。
以下是分享给大家的中国传统年画赏析,一起来看看吧!中国传统年画赏析1《神鹰捉妖》此画左右对称,图中分别表现神鹰捉住幻化成美女及书生之妖狐和黄鼠狼精怪。
旧时民间传说狐狸、黄鼠狼能附人体,使人精神失常。
而鹰可以捉食狐狸与黄鼠狼。
此画贴于后门或后吊窗旁,以使作祟的妖孽便不敢入内,具有神符性质。
2《镇宅神虎》图中猛虎守在聚宝盆旁,有守财聚宝之意。
虎是兽中王,民间常用老虎“镇宅避邪,消灾降福,祈求全家平安幸福。
图中猛虎守在聚宝盆旁,有守财聚宝之意。
3 《狮头衔剑》“狮头衔剑又叫狮咬剑、八卦剑狮,是闽南及台湾地区民宅常见的辟邪制煞的符镇物。
画中狮头红眉圆目,五彩鬣毛飞张,双目圆瞪,赤口锯牙,口衔七星剑,额间印有八卦,十分威猛此画为漳州年画代表作,多贴于大门门额或船舱门之上,人们希冀以此辟邪保平安。
4《立斧门神》图中立斧门神手持斧头,腰配利剑,肩背令旗,如戏出人物模样,虽横眉立目,也憨气可人,人物或为神荼、郁垒。
传说上古时,神荼郁垒俩兄弟住在度朔山上,每天早上,他们在一棵桃树下检阅百鬼。
如果有恶鬼为害人间,便将其绑了喂老虎。
后来,人们在桃木板上画神荼郁垒的画像,挂在门的两边作为门神,用来驱鬼避邪。
该门神属于清代作品,此时国泰民安,武将门神的冷厉凶悍面貌向温和慈祥转变,其功能也由镇鬼驱邪向祈福纳祥转变。
一手持兵器,一手持金元宝,有了财神的寓意,这对武将门神呈现出人性化趋向。
年画下角两童子是和合二仙,被称为中国喜神。
如果说这幅《立斧门神》有一些喜感,那么下面这幅算是正经门神图。
如上图右为秦琼,左为尉迟恭。
相传唐太宗夜间听到宫门外有鬼魅嚎叫,便命秦琼和尉迟恭把守,果得安宁。
太宗怜二将辛苦,遂命画工绘二人像悬于宫门镇邪。
后世沿袭,二将遂成门神。
图中二将的坐骑为狻猊,传说是龙的九子之一,形似狮子,喜烟火,能食虎豹,可避猛兽恶鬼。
5 《一人一性,百鸟百音》此图为俄罗斯圣彼得堡艾尔米塔什博物馆收藏的一幅木版年画《一人一性,百鸟百音》,传达着对大千世界的包容心态,反映了普通中国民众对和谐的人际关系的追求。
中国传统年画的种类中国传统年画是中国民间艺术的一种形式,是中国人民在春节期间挂在家中的一种装饰品。
它们以其丰富的图案和鲜艳的色彩而闻名,各具特色。
下面,我将介绍几种中国传统年画的种类。
1. 鸿运图鸿运图是一种寓意吉祥的年画,常常描绘神话传说或历史故事中的英雄人物。
画中通常有龙、凤、麒麟等神兽,以及富贵人物、鲜花和繁华的景象。
这种年画寓意吉祥,希望来年一切都能顺利,家庭幸福、事业发达。
2. 花鸟图花鸟图是一种以花卉和鸟类为题材的年画。
画中常常描绘出各种各样的花朵和栩栩如生的鸟类,形象栩栩如生,色彩鲜艳。
这种年画寓意生机勃勃,表示来年万物复苏、充满活力。
3. 儿童图儿童图是一种以儿童为主题的年画。
画中常常描绘出天真可爱的儿童形象,他们笑容灿烂,活泼可爱。
这种年画寓意着家庭的和谐与幸福,希望孩子们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4. 舞狮图舞狮图是一种以舞狮为题材的年画。
画中常常描绘出狮子舞动的姿态,形象生动活泼。
这种年画寓意着驱邪辟邪,希望来年能平安无事,祈求好运降临。
5. 山水图山水图是一种以山水景色为主题的年画。
画中常常描绘出宏伟壮丽的山脉、奔腾的江河和青翠欲滴的树木。
这种年画寓意着自然的美丽和宁静,希望来年家庭平安、生活安详。
6. 神话图神话图是一种以神话传说为题材的年画。
画中常常描绘出神话中的神仙、仙女和神兽,形象神秘而美丽。
这种年画寓意着神秘与神奇,希望来年家庭幸福、生活美满。
7. 农耕图农耕图是一种以农耕生活为题材的年画。
画中常常描绘出农民在田间劳作的场景,形象朴实而真实。
这种年画寓意着丰收与富饶,希望来年庄稼丰收、生活美满。
总的来说,中国传统年画以其丰富多样的题材和精美的画面受到了广大人民的喜爱。
这些年画不仅是装饰品,更是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无论是鸿运图、花鸟图还是儿童图、舞狮图,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寓意,每一幅都是对幸福和吉祥的期盼。
让我们在新的一年里,欣赏这些传统年画的美丽,同时也祈愿来年家庭安康、事业顺利、幸福快乐。
中国年画年画是中国工艺美术的一种民间年画、门神俗称“喜画”旧时人们盛行在室内贴年画户上贴门神以祝愿新年吉庆驱凶迎祥。
年画是中国民间最普及的艺术品之一每值岁末多数地方都有张贴年画、门神以及对联的习俗以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
年画因一年更换或张贴后可供一年欣赏之用故称“年画”。
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民间艺术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据《山海经》载称唐太宗李世民生病时梦里常听到鬼哭神嚎之声以至夜不成眠。
这时大将秦叔宝、尉迟恭二人自告奋勇全身披挂地站立宫门两侧结果宫中果然平安无事。
李世民认为两位大将太辛苦了心中过意不去遂命画工将他俩人的威武形象绘之在宫门上称为“门神”。
东汉蔡邕《独断》记载汉代民间已有门上贴“神荼”、“郁垒”神像到宋代演变为木板年画。
民间年画是中国民间美术中较大的一个艺术门类它从早期的自然崇拜和神祗信仰逐渐发展为驱邪纳祥、祈福禳灾和欢乐喜庆、装饰美化环境的节日风俗活动表达了民众的思想情感和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
民间年画历史源远流长有着较多的产地流行也十分广泛通俗普及而且拥有大量的读者曾经有过颇为兴盛的发展。
无论是题材内容、刻印技术还是艺术风格都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
它不仅对民间美术的其他门类曾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且与其他绘画形成相互融合成为一种成熟的画种具有雅俗共赏的特点。
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和四川绵竹是我国著名的四大民间木刻年画产地。
苏州桃花坞年画始于明代鼎盛于清朝雍正、乾隆年间。
桃花坞年画主要有门画、中画和屏条等形式其中门画可谓集历代门神之大全。
桃花坞年画系用一版一色的木版套印方法印刷出来工艺精美一幅画要套印四五次至十几次有的还要经过“描金”、“扫银”、“敷粉”等工序。
在色彩上有桃红、大红、蓝、紫、绿、淡墨、柠檬黄等诸色。
在艺术风格上桃花坞年画构图丰富色调艳丽装饰性强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在人物塑造、刀法及设色上具有朴实、稚拙、简练、丰富的民间美术特色故数百年来一直畅销于海内外欧洲许多国家的博物馆及艺术馆都有收藏。
中国民间年画目录一追溯源流二年画的格局现状1 桃花坞年画2 河北武强年画3 四川绵竹年画4 佛山年画5 杨柳青年画6 山东杨家埠年画三年画的不同题材1、驱邪迎福画2、喜画3、戏曲人物故事4、世俗生活画四关于年画的艺术感想正文一追溯源流年画,就是与年俗有关的版画。
年画是中国画的一种,始于古代的门神画。
再就是门所人门生活相关最早画在门户上用于辟邪的形象,(桃符是最早的门神画,一直流传到唐宋时期)。
后来不光刻符还写文字——成了春联的起源。
后经济文化发展和民间文化进一步繁荣加上雕版印刷的发明应用,原来的桃符或春联被雕印就产生了印刷的年画(春联等),产量、形式、内容愈加丰富,后门神画出现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流派广泛的丰富,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清光绪年间,正式称为年画它的起源和春联一样,是和古代的桃符有关。
应劭的《风俗通义》「祀典」中引《黄帝书》:「上古之时,有荼与郁垒昆弟二人,性能执鬼,度朔山上立桃树下,简阅百鬼,无道理,佞为人祸害,荼与郁垒缚以苇索,执以食虎」。
因此汉代县官多在腊日或除夕「饰桃人,垂苇茭,画虎于门」,以抵御邪崇的进入。
到了南北朝时,干脆就将神荼、郁垒直接画在桃板上。
《荆楚岁时记》:「造桃板着户,谓之仙木。
绘二神,贴户左右,右神荼、右郁垒,俗谓之门神」。
也有人直接将神荼、郁垒的名字写在桃木上,省去了绘画的麻烦。
桃符发展到后来,渐渐分化成春联及门画,其中的门画就是年画的前身。
二年画的格局现状传统年画大抵经过画稿、构线、木刻、制版、印刷、人工彩绘、装裱等几道工序。
制作木版年画的技艺,多为世代相传,工艺考究,镂刻精微。
年画艺术,是中国民间艺术的先河,同时也是中国社会的历史、生活、信仰和风俗的反映。
每逢农历新年时买两张年画贴在大门上,差不多每家都是如此,由大门到厅房,都贴满了各种花花绿绿,象征吉祥富贵的年画,新春之所以充满欢乐热闹的气氛,年画在这里面起着一定的作用。
年画又是一部地域文化的辞典,从中可以找到各个地域鲜明的文化个性。
年画的知识点
年画是中国民间传统绘画的一种形式,主要流行于中国的北方地区。
以下是关于年画的一些基本知识点:
1. 起源与发展:年画起源于明代,经过明、清两代的发展,到了清末民初时期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格和题材。
年画通常以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历史人物、动植物、民俗风情等为题材,以祈福、辟邪、庆祝农历新年等为主题。
2. 特点:年画的特点是构图丰富、色彩鲜艳、线条简练,形象生动、夸张,具有浓厚的民间艺术氛围。
年画的制作多采用木版水印的方式,传承了中国传统的木版印刷技艺。
3. 题材:年画的题材广泛,既有反映农耕生活的农民年画,也有宗教神话的庙会年画,还有以名人传记、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为题材的文人年画。
4. 艺术流派:年画有多个地区和流派,其中以天津杨柳青年画、宜兴年画、扬州年画和山东寿光年画等最为著名。
5. 社会功能:年画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具有很高的社会功能。
年画在中国农村地区是春节期间的重要装饰品,可以用于祈福、驱邪、祭祀等活动。
年画也被用于向外界展示中国的民俗文化,具有重要的民族和文化意义。
总结起来,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形式之一,具有丰富的题材、独特的风格和印刷技艺,是中国民间艺术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年画赏析经典绘画中国年画是中国民间艺术的代表之一,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年画以其丰富的色彩、生动的形象、丰富的信息和独特的绘画技法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首先,年画的色彩运用是其独特之处之一。
传统年画多以红色为主色调,寓意着喜庆和幸福。
红色在中国文化中具有吉祥的意义,代表着辟邪驱鬼、带来好运和祝福。
除了红色,年画还经常运用鲜艳的黄色、蓝色和绿色等颜色,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感和立体感。
同时,年画的色彩运用也强调了明暗对比,通过运用浓淡交替的色彩变化,使画面更具层次感和立体感。
其次,年画的形象塑造也是其独特之处之二。
年画的形象多以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宗教神像等为题材,通过描绘神奇的功夫、英雄的形象和美丽的仙女,展现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和幸福的追求。
年画的形象塑造追求简洁明了,注重人物的姿态和表情,通过夸张和变形的手法,使得形象更具有艺术感和表现力。
同时,年画注重表现动态,通过描绘人物的动作和服饰的飘动,使画面更具生动感和活力。
再次,年画所传递的信息也是其独特之处之三。
年画不仅仅是一幅美丽的画作,更是民间文化的载体和传承者。
年画通过描绘不同的情节和场景,传递了人们对于幸福、繁荣和吉祥的期盼和祝福。
例如,描绘家庭团圆、丰收的农田、喜庆的年货等,都是年画所传递的美好寓意和祝福。
同时,年画还通过描绘一些历史事件和民俗风情,使得观众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背景。
最后,年画的绘画技法也是其独特之处之四。
年画采用的绘画技法主要有线描、填色和水彩等,不同的技法相互结合,使得画面更具有层次感和立体感。
同时,年画还注重工笔技法的运用,即通过细致入微的线条、精细的色彩和细腻的表现力,使画面更具细腻和真实感。
年画的绘画技法上承清代绘画传统,发挥了中国画的特点,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综上所述,年画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色彩、生动的形象、丰富的信息和独特的绘画技法。
关于中国年画的介绍中国历史悠久,传统文化积淀深厚,其中之一便是年画,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较重要的地位。
追溯至汉朝时期,古人就有绘画年画的习俗,文人骚客以绘画年画表达他们的心情与思想,也有人以此来纪念值得纪念的日子。
中国年画一般由三部分组成:中间部分是水墨画,上部分是剪纸,下部分是刻书,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完整的年画作品。
中间的水墨画最重要,它代表了作者的思想。
水墨画往往是以一幅画面描绘一些传统的图案,如山水、花鸟等,表达出一种淳朴祥和的情怀。
上部分剪纸一般为节日装饰,比如庆典活动、祝福等,彰显欢庆喜悦的精神气息。
下部分刻书,则通常为某种诗词、诗文,充分体现出作者在意境上的追求与超越。
以水墨画、剪纸、刻书三种手法,中国年画融合几种艺术形式,展示出中国艺术的高度,也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中国的年画有着浓厚的宗教和历史文化色彩,它们在表现形式上融合了唐宋文化和西方浪漫主义的元素,正是由于它们独有的艺术魅力,才能令视觉艺术家广受青睐,而其价值也被世人所认可。
随着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年画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中国的新时代有着更加开放的思想,这也影响了年画的创作。
如今的年画,在保留原有艺术特质的同时,也增加了新元素。
如有的创作者以动物为主题,将其戏剧化,表现出现代人的生活和情感;有的创作者将年画的表现形式拓展,通过结合抽象与具象来表达新世纪新思想;有的创作者将水彩、油画与传统技法结合,创作出具有“画中有画”的特质,表现出自我的思想与创意。
这些都构成了一幅新型的年画,也展示出画家们无限的创意,更添了中国年画的新的时代元素。
中国的年画便是如此,它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更拥有着不同新元素,让它们与时俱进,令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活跃于当下,为新世纪带来美好的期待。
年画的特点年画,又称新春画或年画画片,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艺术形式之一。
它是中国农历春节期间的传统装饰品,起源于唐宋时期,流传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
年画的特点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主题内容、艺术风格、制作工艺等方面。
首先,年画的特点之一是它的主题内容。
年画的主题通常与中国传统文化、农耕生活以及神话故事等相关。
它往往以吉祥寓意为主题,如富贵吉祥、繁荣富饶等。
在年画中,常出现的形象有鲤鱼、金鸡、花鸟、古代美女以及传统的中国神仙和神话人物等。
这些形象都寓意着幸福、好运和福气的象征。
其次,年画的艺术风格也是其独特之处。
年画以其浓郁的中国传统艺术风格而闻名,其中最著名的是中国南方的扬州年画和苏州年画。
扬州年画以其鲜艳的色彩和细腻的线条而著称,苏州年画则以其细腻的工艺和精致的画面而闻名。
此外,年画还有其他地方的不同风格,如北京年画、山东年画、四川年画等,每个地方的年画都有其独特的风貌。
年画的艺术风格受到中国传统绘画的影响,尤其是国画。
它通常采用传统的绘画技法,如水墨画和彩绘等。
年画在色彩使用上,多采用饱和度高、明亮的颜色,以增强画面的喜庆和吉祥感。
线条则通常细腻而流畅,给人以一种优美的感觉。
除了主题内容和艺术风格,年画的制作工艺也是其独特之处。
年画的制作过程通常要经历设计、雕版、印刷和装裱等多个环节。
年画大多采用木版印刷的方式,雕刻师傅在木板上细心雕刻出画面,然后用墨水或彩料进行印刷。
最后,年画会经过装裱工艺,包括在画面周围加上红色或金色的扇面和边框等,以增加装饰效果和保护年画。
此外,年画还有一项重要特点,那就是它的流动性和传承性。
年画一般是在春节期间进行销售和悬挂,过完春节后会被取下。
然而,年画并不是一次性的消费品,而是具有传承和永久使用价值的。
年画往往会被保存下来,用于家庭的装饰或者作为收藏品。
这种传承性确保了年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
总之,年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独特的特点。
它的主题内容以吉祥寓意为主,艺术风格以中国传统绘画为基础,制作工艺经过多个环节,而且具有流动性和传承性。
中国传统年画的内容
中国传统年画是一种独特而富有艺术价值的民间绘画形式。
它
源于我国古代祭祀活动中的画像,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和演变,已
经成为中国农历新年期间的重要装饰物。
中国传统年画通常以独
特的题材和绘画技巧展示了我国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
中国传统年画的内容丰富多样,常常描绘了人物、动植物、神
话传说、戏曲故事等各种主题。
其中,常见的人物描绘包括神话
传说中的神仙、历史名人、吉祥神兽等;动植物则常常以瑞兽、
花卉、果实等形象出现;而戏曲故事则以著名的传统戏曲为基础,通过丰富的绘画手法生动地再现了戏曲主角与剧情。
传统年画在构图和色彩运用上十分讲究,常常以鲜明的对比和
丰富多彩的颜色为特点。
绘画中经常使用红色、黑色、金色等寓
意吉祥的颜色,以增加作品的喜庆和祝福气氛。
此外,年画中还
常常注重细节的表现,通过精细的线条和注重神态表情的描绘来
塑造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
中国传统年画不仅富有装饰性,更重要的是它承载了我国农民
的喜庆情感和对美好未来的祈愿。
在农历新年来临之际,人们会
将年画贴在屋内外,以祈求平安、幸福和成功。
同时,年画也代
表着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
中国传统年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我
国农历新年期间不可或缺的装饰品。
它不仅呈现了丰富多彩的内容,也承载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祈愿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通过
传统年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
年画的介绍
年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重要形式之一,通常用于迎接新年、祈求好运、祈福等场合。
年画起源于中国古代,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它既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一种民间传统,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年画的内容丰富多样,常见的主题包括花鸟、山水、人物、神话传说等。
在传统年画中,常常出现各种吉祥图案和寓意深刻的画面,如鱼、蝙蝠、燕子等,都代表着吉祥如意、幸福美满的愿望。
同时,年画中的人物形象也多是喜庆、吉祥的形象,如财神、娃娃、笑脸等,寓意着财运亨通、家庭幸福。
在制作年画的过程中,通常采用木刻、石印、版画等技艺,色彩明快、线条简洁,具有浓厚的民俗风格。
年画的制作需要经过反复推敲,艺术家们不仅要求画面美观,还要注重画面的祝福寓意,让观者在观赏年画时感受到美好的祝福和希望。
除了在中国,年画也在一些东亚国家如韩国、日本等地有着类似的传统,虽然形式和内容略有不同,但都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祝福。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年画的制作方式也有了一些新的变革,有的艺术家将传统的年画元素与现代艺术相结合,创作出了更具现代感的作品,使年画这一传统文化形式焕发出新的生机。
总的来说,年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展现了中
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更传承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俗风情。
在新的历史时期,年画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是艺术形式,更是文化传承和交流的重要纽带,希望年画这一古老的文化形式能够在当今社会中继续传承发展,为人们带来更多的美好祝福和希望。
1.春联春联是中国传统年画的一种形式,它是贴在门上或墙上的对联。
春联通常由对仗工整、寓意吉祥的文字组成,如“福”、“寿”、“春”、“财”等。
春联的制作通常需要运用书法技巧,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
2.年画年画是中国传统年画的主要形式,它是用来祈求神灵保佑家庭平安、丰收和幸福的艺术品。
年画通常以人物、动物、花卉和神话故事为主题,用鲜艳的颜色和细腻的线条勾勒出生动的形象。
年画通常是绘制在纸上,它们不仅有装饰作用,还能传递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
3.剪纸剪纸是一种中国传统的手工艺品,它是用剪刀在纸上剪出各种图案和文字。
剪纸通常以吉祥的动物、花卉和人物为主题,如鸡、蝴蝶、桃花、仙女等。
剪纸艺术要求剪刀技巧熟练,线条流畅,剪出的图案要形象逼真。
剪纸作为一种装饰品,常常被用来贴在窗户上,以驱除恶灵和带来好运。
4.窗花窗花是中国传统年画的一种形式,它是以纸为材料,用剪刀剪出各种图案贴在窗户上的装饰品。
窗花通常以花卉、鸟类、禽兽和神话故事为主题,形象逼真,色彩鲜艳。
窗花不仅能增添节日气氛,还能够吸引福气和好运。
5.扎染扎染是中国传统年画的一种形式,它是一种将涂料或颜料涂抹在织物上的技艺。
扎染通常以寓意吉祥的图案为主题,如花朵、鸟类、动物和字母等。
扎染的特点是色彩鲜艳、图案精美,它不仅能够增添节日气氛,还能够传递祈祷幸福和吉祥的寓意。
以上是几种中国传统年画的种类。
这些年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农历新年时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们不仅是一种装饰品,还是传递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媒介,展现了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年画的起源特点含义等知识一、概述:1、年画(new year paintings),是中国绘画的一种,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一,亦是常见的民间工艺品之一。
年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也是中国农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大都用于新年时张贴,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故名年画。
2、传统民间年画多用木板水印制作。
旧年画因画幅大小和加工多少而有不同称谓。
整幅年画的叫“宫尖”,一纸三开的叫“三才”。
加工多而细致的叫“画宫尖”、“画三才”。
颜色上用金粉描画的叫“金宫尖”、“金三才”。
六月以前的产品叫“青版”,七、八月以后的产品叫“秋版”。
3、年画是中华民族祈福迎新的一种民间工艺品,是一种承载着人民大众对未来美好憧憬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
历史上,民间对年画有着多种称呼:宋朝叫“纸画”,明朝叫“画贴”,清朝叫“画片”,直到清朝道光年间,文人李光庭在文章中写到:“扫舍之后,便贴年画,稚子之戏耳。
”年画由此定名。
4、年画画面线条单纯、色彩鲜明、气氛热烈愉快,如春牛图、岁朝图、嘉穗图、戏婴图、合家欢、看花灯,胖娃娃等,并有以神仙、历史故事、戏剧人物作题材的。
颇多作为门画张贴之用,夹杂着“神祗护宅”的观念,如“神荼郁垒”、“天官”、“秦琼敬德”等,体裁(或形式)有门画(独幅和对开)四屏条和横竖的单开独幅等。
宋代已有关于年画的记载,目前见到最早的一幅木版年画是南宋刻印的《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
清代中期,尤见盛行。
建国后,年画在传统的基绌上推陈出新,丰富多彩,更为人民群众所喜爱。
5、年画艺术,是中国民间艺术的先河,同时也是中国社会的历史、生活、信仰和风俗的反映。
每逢过农历新年时买两张年画贴在大门上,差不多每家都是如此,由大门到厅房,都贴满了各种花花绿绿、象征吉祥富贵的年画,新春之所以充满欢乐热闹的气氛,年画在这里面起着一定的作用。
大抵比较富厚人家,在厅房总喜欢悬挂老寿星、紫微星、福、禄、寿等。
中国年画
中国年画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早在汉代,在门上画门画已形成风俗,含有“御凶”的意思,特别是在旧时农历新年,既说贴上一对门神,可以祈求平安吉祥,同时,也有装饰门板的作用。
在中国历史上,四川绵竹年画、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江苏桃花坞的木版年画在全国最为著名,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
桃花坞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以北。
桃花坞年画源于宋代的雕版印刷工艺,由绣像图演变而来,到明代发展成为民间艺术流派,清代雍正、乾隆年间为鼎盛时期,每年出产的桃花坞木版年画达百万张以上。
桃花坞年画的印刷兼用着色和彩套版,构图对称、丰满,色彩绚丽,常以紫红色为主调表现欢乐气氛,基本全用套色制作,刻工、色彩和造型具有精细秀雅的江南民间艺术风格,主要表现吉祥喜庆、民俗生活、戏文故事、花鸟蔬果和驱鬼避邪等民间传统审美内容。
民间画坛称之为“姑苏版”。
绵竹年画以产于竹纸之乡的四川省绵竹市而得名。
流行于中国西南的年画品种。
由于多以木版印出轮廓而后填色。
绵竹年画起源于北宋,兴于明代,盛于清代。
绵竹年画素有“四川三宝”、“绵竹三绝”之美誉,绵竹年画是世世代代民间画师们勤劳和智慧的结晶,体现巴蜀人民乐观向上的思想感情和古老的民族风尚。
绵竹年画以彩绘见长,具有浓厚的民族特点和鲜明的地方特色。
绵竹年画构图讲求对称、完整、饱满,主次分明,多样统一;色彩上采用对比手法,设色单纯、艳丽,强烈明快,构成红火、热烈的艺术效果;线条讲求洗炼、流畅,刚柔结合,疏密有致,具有强烈的节奏感;而夸张、变形、象征、寓意的造型,更具诙谐活泼的效果。
木版印绘制品。
中国著名民间木版年画。
与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柳”。
约产生于明代崇祯年间。
清雍、乾至光绪初期为鼎盛期。
杨柳青年画继承了宋、元绘画的传统,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的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风格。
制作时,先用木版雕出画面线纹,然后用墨印在上面,套过两三次单色版后,再以彩笔填绘。
既有版味、木味,又有手绘的色彩斑斓与工艺性,因此,民间艺术的韵味浓郁,富于中国杨柳青年画通过寓意、写实等多种手法表现人民的美好情感和愿望,尤以直接反映各个时期的时事风俗及历史故事等题材为特点。
杨家埠木版年画始于明代,兴于清朝,重喜庆、浓彩、实用,多反映理想、风俗和日常生活,构图完整匀称,造型粗壮朴实,线条简练流畅。
根据农民点缀生活环境的实
际需要,主要有大门画、房门画、福字灯、美人条、站童、爬童、月光等,具有浓厚的民间风味、乡土气息和节日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