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皮》原著与电影的对比差异之处探析
- 格式:docx
- 大小:18.43 KB
- 文档页数:3
电影改编的力量—画皮画皮的原著小说是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画皮》,在中国成立早期画皮就拍成电影了,早期比较有名的是1966年朱虹版,原著情节是王生早行遇一女郎,见其抱着包袱奔跑,问其原因,因家里把她卖给富翁,受尽了折磨,故逃了出来,王生见女子长得美丽,为帮助她而藏于书斋,后两人同居。
王生曾给妻子陈透露此事,妻子让王生送走王生不愿,一天,王在路上和一道士相遇,说王生邪气入体,死期不远,王生不信女子为妖,回家后见门拴着,不得进去,心有所疑,就翻墙而入,偷看之下原来女子为恶鬼披着人皮所化,惊恐之下追着道士求救,道士见女鬼也是可怜,不予杀给王生拂尘悬于门上,然女鬼心已生怨,毁了拂尘杀了王生取了心脏,妻子为救王生受尽屈辱吃下乞丐唾液,回家后呕吐出来的为心脏,救活了王生。
朱虹版的画皮把王生刻画成了一个经考不中的文人,欲求高中而求仙拜佛,一天一道士给他说此次必高中,但是需要去郊外一庙宇求庇佑,且说最近会有贵人相助,那天晚上机缘之下认识了一位出逃哭泣的女子,安置在书房里,瞒着妻子与女子同居,女子陷害王生妻子逼得妻子上吊自杀,弟弟学武归来见家里情景怀疑女子,揭露了女子为恶鬼披着人皮所化,把自己的剑悬于门上,女鬼毁了剑杀了王生取了心脏,弟弟请来自己的师傅收了恶鬼。
电影的情节更丰富,人物形象更加具体化,而故事的开展以一个朋友间讲故事的形式开展,除了开头和结尾的不同,一定程度上是把小说搬到了荧幕上,没有很过分的删减或更改,侧重于忠于原著,妻子吃唾液的部分删减掉,使得电影情节上符合了观众的情感,弟弟的个人英雄形象受到崇拜,符合了当时社会坏境下的需求。
赵薇版的画皮,就大幅度的改编了原著,加入更多的是现代气息,原著里的陈氏遵从三从四德的伦理,面对丈夫的压迫,没有反抗,甚至为救丈夫而受尽侮辱,原著里对道的推崇,道士的点拨,提醒等,体现了世人的愚昧,在原著里以鬼魔迷惑世人,而在赵薇版的画皮表达了对爱情的追求。
在时间上和空间上也作出了改变,汉代沙漠里狐族,迷惑将军王生,且逼走王生妻子佩蓉,在这一版画皮里加入了许多原著里没有的人物形象,并以爱情为线牵连起来,以魔幻的手法去实现现代社会下的创新改编,为爱保持人形而吃人心,以对爱的执着仁化了恶鬼人皮这个形象,颠覆以前对恶鬼的认知,王生不再是好色书生而是一个重情重义的沙场将军,以新鲜感刺激了观众观赏的欲望,透露出的是当今商业化得社会环境。
192017年第19期一、 厉鬼变成了魅惑的狐妖电影《画皮》脱胎于清代蒲松龄的志怪小说《聊斋志异》,属于多篇汇集的文言短篇小说本。
《画皮》只是其中的一篇文章,也只有1600余字。
说的依然是劝善惩恶,假借狐妖暗喻人间,是一部主旨鲜明的警示之作。
全部的《聊斋志异》内容丰扩,故事杂生,题材绝大部分来源于作者斋棚的茶余闲话,古怪轶闻,夫媪咋舌混聚其中,它的全书主调都是对封建制度种种吏束的暗嫉和责骂,记述平常,却孤愤在胸,可算作民间的一种传闻野录,经作者加工润笔成册,然鬼魅志怪是它其中笔力倾斜最大的一部分。
作为一个成书的旧世文言古迹,《聊斋志异》中的魑魅幻境却使现实多了一处对照的粼光,予娱乐以玄奥的炫秘,同时给文学异度空间提供了一个广阔臆说的世界,造设了更多可发挥的旷地。
正是在这个材料提供中,电影作为文学的第二次表达,将它发挥到淋漓尽致的程度,几次复写变换,性味不了,兴奋情绪逐级上调,日见高涨。
《画皮》作为电影、电视剧改版到目前为止已经是第7次,电影改版是第3次。
1965年香港凤凰影业公司首次把《画皮》搬上银幕,导演是鲍方,编剧为黄布衣,由朱虹(饰演梅娘),高远(饰演王崇文),陈娟娟(饰演陈氏),翁干(饰演王崇武)。
那是作为“鬼片”“恐怖片”的效果出现在观众视觉中的。
电影上映后有过分的传言说,曾吓死过人。
电影画面的梅娘露出原形是丑陋厉鬼的狰狞,龅牙外呲,两手屈伸,向人的心脏抓去,再掏出一颗鲜红带血的心握在手里。
在这样一组镜头中电影风格和技巧采用低声音乐的鼓点敲击,声音由弱到强,由远到近,制造恐怖气氛。
镜头处理上在昏暗的过道一角,月光映出隐约可见的人影在墙上,不直接拍“鬼”身,把阴森的可怕感在电影表现能力和现有拍摄技术中作了最大限度的发挥。
电影的主题尊重原著,依然是扬善除邪,安分守己。
电影能借用的是“鬼”的画面功能,2008年上演的《画皮》,由邝文伟、陈嘉上编剧。
钱永强、高林豹联合导演,由陈嘉上总导演,演员周迅、赵薇、陈坤、【作者简介】朱国昌,男,辽宁清原人,三亚学院传媒与文化产业学院教授,文学博士。
《画皮》由小说到电影的审美转变[摘要]电影《画皮》以丰富的现代元素为支撑,这些元素既有知名青年偶像演员的加盟,同时也包括电影叙事侧重的调整。
影片利用影像表达的手法,将小说《画皮》的精髓突出,同时又使得一部艺术性极高的文学作品在主题阐释这个生长点上,获得了一次全新的现代演绎。
[关键词]《画皮》电影;文学一部小说《画皮》,写出了人妖世界的隔绝。
人与妖的交战,便是欲望与修道的交战。
一部電影《画皮》,描绘了人妖共处的世界。
人与妖的交战,便是爱欲与情理的交战。
在小说《画皮》中表现出的是爱欲和理性的分离。
小说里的主人公王生的遭遇表明,噩运往往因仅凭爱欲去选择才会招致。
最后能解救世人的是凭道士指引。
且小说中王生的爱欲只与妖产生。
王生与妻子之间,伦理关系则是要突出的关键。
从审美角度说,这些内容,既是时代的明显标记,同时又给现代读者在阅读时因为历史背景的不同而产生出审美距离,这种距离构成了小说的魅力之一。
小说《画皮》突显出在叙事、描写和结构安排上的离奇和纯文本的审美价值。
小说的主题是谈人欲与除欲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道士这个形象尤显重要。
小说中描写的王生以眼目之欲左右了意志的选择,并降服于这种选择,以致迷惑,深陷自己的欲望之中,害人害己。
从各方面讲,小说的叙事重心在于将人的极端脆弱和疯狂展露出来。
文学叙事的集中性也正将王生欲望的罪恶突出。
妖的形象意义在于反射出人的内在缺陷,并以极端的方式暴露出这些缺陷。
而能将一切的偏颇和失足救赎的是,道士的力量。
但在现代电影《画皮》中,爱欲与理性在人的内心深处同时具备。
当男女主人公面对彼此时始终要受到爱欲与理性在自身内的交战煎熬。
为了打上时代的鲜明烙印,影片中的王生和佩蓉之间也存有爱欲。
佩蓉之所以最后是个隐忍的形象,在于她的爱欲让她更理性地选择了承担。
在佩蓉的身上,爱欲和理性的交战结果是融合。
靠自我理性的选择烘托出了佩蓉这份爱的伟大。
王生在爱欲和理性的二难选择中,焦灼而不确定,所以这个形象既可恨、活该又可怜。
《画皮》电影与古文原著异同比较李沛霖学号:10102110123《画皮》原著讲述了一个女厉鬼披上“二八妹丽”的画皮后勾引贪恋美色的王生,败露后挖其心肝,最终王生忠贞坚韧的妻子忍辱求道士救活了王生,惩戒了女鬼的故事。
告诫世人“愚哉世人!明明妖也而以为美。
迷哉愚人!明明忠也而以为妄。
然爱人之色而渔之,妻亦将食人之唾而甘之矣。
”表达了对世人贪图美色,被外表假象所迷惑的讽刺,对以女鬼为代表的社会丑恶现象的控诉。
电影《画皮》则讲述了一个更符合现代人爱情观的爱情故事。
偏重文艺气息的导演将故事从发现厉鬼、降服厉鬼、起死回生的鬼怪主题中抽离出来,放在了一个个复杂错位的三角恋甚至四角恋中,通过人妖异恋来讨论爱情的主旨以及其爱情的深度。
从王生的人物形象上来看,小说《画皮》中的王生是一位平凡的市井小民,与女鬼迅速“心相爱乐”,又迅速“乃与寝合”;撞见女鬼“自不敢窥,使妻窥之”。
王生贪恋美色,命畏鬼爪,敢作不敢当,全部要依仗妻子,胆小如鼠,令人气愤。
电影《画皮》中的王生,则是一个至情战将。
他是个“正人君子”,虽然在潜意识中,王生对小唯动心了,但是他却能压抑住自己的欲望,多次拒绝小唯的求爱,懂得“从一而终”。
当小唯把佩蓉变成女鬼的模样,当所有人要王生伸张正义的时候,王生展示了他不离不弃的立场,表明了一个男人对妻子的爱情和责任。
为了赎回妻子的性命,他宁可牺牲自己。
同时他也是位顾全大局,心胸宽广的将军。
当城中百姓受到狐妖威胁,他不计较与庞勇之前的恩怨,请求庞勇留下来,保护百姓的安危。
从佩蓉的人物形象上看,在小说文本中,蒲松龄对王生的妻子陈氏定型为传统的中国妇女形象,一心只为丈夫着想,无论丈夫做什么背叛自己的事情,陈氏依然忠诚如一。
哪怕王生惨遭鬼怪的毒手,陈氏还是不惜一切代价要救活他。
“怒以杖击陈,陈忍痛受之。
市人渐集如堵。
乞人咯痰唾盈把,举向陈吻曰:‘食之!’陈红涨于面,有难色;既思道士之瞩,遂强啖焉。
”为了让王生起死回生,陈氏受尽乞丐的凌辱,即使遭人围观,也忍气吞声。
文言《画皮》与电影《画皮》的区别首先呢,我想先把两个版本的《画皮》大概内容概括一下。
先说文言文《画皮》吧。
男主角王生是一个平民百姓,在路上遇到的一自称为逃离其夫原配的打骂而出逃的女人。
王生看上了那女子,遂将其带回家,藏于书房中,且动了坏心思。
一道士告王生家中有妖气,王生不信,归家中,夜里发现女人为一厉鬼。
遂寻道士求救。
是夜,女鬼撕毁道符,并将王生杀死取心。
道士杀死厉鬼。
王生原配忍辱救活王生。
接着电影版《画皮》。
该电影的主题元素是“爱情”。
一个多角恋的故事情节。
此版中,多了一个与王生同生共死的兄弟但又是情敌的庞勇;一个捉妖的,一个蜥蜴精(爱小唯,为其杀人取心)。
王生是一军人,将厉鬼—--小唯口中的马匪手中救出,并带回家中。
厉鬼爱上王生。
原配佩蓉发现小唯为吃心的厉鬼,但受其威胁喝下妖毒,变成白发魔头。
王生相信佩蓉为鬼,将其刺死,但仍爱佩蓉。
自杀后,厉鬼绝望后自裁,所有人复活。
从以上概述中看出,改编过的,将原著的主题改变了。
原著旨在讽刺王生爱美,不分善恶。
电影将爱情元素突出,可以说是与原著大相迳庭。
关于原著,聊斋主要就是借助人神鬼魅的故事来反映现实,讽刺现实。
正如最后一段的“异史氏”曰“愚哉世人!明明妖也而以为美。
迷哉愚人!明明忠也而以为妄。
然爱人之色而渔之,妻亦将食人之唾而甘之矣。
天道好还,但愚而迷者不悟耳。
哀哉!”其实就是蒲松龄自己的观点。
这仅仅为情节简单的文言短篇小说,在人为鬼所惑所杀、鬼被制服、人死而复生的主要线索之外没有旁逸斜出的枝蔓。
对于改变过的电影,有赞赏的有拍“板砖儿”的。
拍板砖儿的主要是认为导演严重的脱离了原著的主题,除了借用了原著中的人名,其余均为另一个故事。
完全与原著相去甚远。
意为不尊重原著。
也说其(导演)根本就不了解原著,瞎编乱造。
从此方面来看,诚然,违背了原著的意愿。
但是,除却与原著的大相迳庭外,单独看此电影,还是有许多可看之处的。
一个富于恐怖色彩的简单的鬼怪故事变为了一段充满温情的多线交织的爱情传奇。
《画皮》一部家庭伦理剧。
我过多地关注了这部电影,过多关注的代价就是在看完电影之后还得熬夜写这篇文字。
老版电影《画皮》我没看过,但蒲老的原著我是读过的,与原著相比,新版《画皮》的改动还是相当大的。
本是弟弟的王二郎翻身成为了王生昔日战友以及情敌。
王生更是由原来受了惊吓就兽行的文弱书生变为维护一方治安的武将,这由文变武,当然是基于商业上的考虑。
而王夫人这一角色也大大加强,而降妖的道士也由但这些都不是《画皮》的本质,从整体上看,导演的野心可不只是拍一部鬼电影,你可以说,新版电影画皮只是借用了原著中的人皮这一道具作为噱头,唯一与原著一样的是,电影《画皮》没有明确时代背景,但从人物服饰来看,故事的发生大约是在汉代。
但其实这样的一个故事本来就不需要一个时代背景,人物服装设计恐怕还是基于市场的考量,要知道与我们一衣带水的日本拥有着的是一个巨大的连美国都十分注视的电影消费市场,那么,要人物身着汉服的宽衣博带更容易使日本观众找到文化上的认同。
上来看应该没有画皮成了噱头,演员都成了导演手中的后春梦作者电影,爱情这种事情,都不能仔细推敲,一推敲,就千疮百孔。
人一到了一定位置就容易把自己端起来,于是你会看到在《画皮》这样摆明了的商业电影充斥着大量的长镜头,缓慢的对话及留白。
陈嘉上变身特吕弗。
商业电影成了作者电影,叙事重点也就势改弦更张,在魔幻动作的画皮下,却是行讨论夫妻伦理之实。
只不过本片已经超越了自《牵手》以降的“小三题材”作品,将夫妻关系放到一个更为极端的环境——纯男权社会中去考量,影片中唯一可以称得上戏剧冲突的就是妖女小唯的登堂入室后突发表白,我想,这时措手不及的并不只是王生夫妇,更有对一切洞若观火的观众。
于是披着人皮的女妖周迅也就煞有介事的谈起了恋爱,一个张靓影也算是“超级女生”在给娱乐圈造就了那么多“超男”后的一点补偿吧。
蒲老,所以这部电影叫《画皮》还是很贴切的看着画皮,现在已经贵为金像主席的陈导,在反观当年让陈导在香港影坛打出名气的《逃学威龙》并不是说商业片就不能艺术从这一点来说,影片的内核还是尊重了原著的。
电影《画皮》中的人性思考作者:韩石磊来源:《参花·下半月》2015年第12期摘要:本文对比并分析了小说《画皮》与电影《画皮》中的三大主要人物,即王生、小唯、佩蓉并以此探究了电影版《画皮》对小说原著的改编突破和人性思考。
关键词:《画皮》人性思考引言陈嘉上翻拍的电影版《画皮》对原著小说进行了较大的改动,但这些堪称颠覆的改动显然是很成功的。
电影版《画皮》少了几分原著小说的阴森恐怖,但却多了不少人性思考。
本文以此为切入点深入分析了电影《画皮》中的三大人物。
一、至情战将在原著小说中,王生是一个懦弱又好色的书生,但电影中的王生却至情至性、英勇善战。
这是陈嘉上导演的一大成功改编,不仅增加了影片的视觉效果,而且也使观众的期待度变得更高,性格内涵和人物形象也得到了极大的扩充,导演的人性思考也渗透其中。
王生虽然是在庞勇离开后才当上了将军,知道庞勇对自己的妻子佩蓉怀有情愫,也很清楚自己的能力并不及庞勇,但他依然相信自己的挚友和自己的妻子,这就是信任。
当城内接连出现命案自己却束手无措时,他也为了全城百姓果断地、郑重地请求庞勇留下破案。
由此可见,电影中的王生是个义勇忠贞的武将。
电影中王生与佩蓉、小唯之间的感情纠葛更使得这种角色形象和内在人性表现得更为完善。
王生虽然被小唯迷惑并产生了一定感情冲动,但是身为丈夫的他始终坚守自己的个人操守和爱情观念,那句“王夫人只有一个”就是他的坚持,当妻子佩蓉被陷害身亡后更是决意以死明志。
诚然,电影中的王生并不是很完美的人物角色,有时怀疑、有时怯懦、有时脆弱,但是正因如此才更像生活中的“人”,当他的人格坚持和道德操守被展现出来时,也更加打动人心。
二、义胆贞妻小说中的王生妻子虽然也担得“义胆贞妻”四个字,但是电影中的佩蓉却明显更令观众动容感慨。
面对丈夫带回的貌美女子,佩蓉虽然感到不安,但还是真诚地面对并接纳了小唯,这是一个女子本性的善良与温柔。
发现小唯有意引诱王生后,佩蓉察觉到了丈夫涌动的情愫,故而选择了宽容和隐忍,甚至主动建议王生纳妾。
两张《画皮》——皮相与心相的陌路今年暑期档,我们再次与”画皮“相遇。
名字没变,主要演员阵容没变,只是导演和剧情已经不复从前。
画皮还是画心?这是两部电影都在共同阐述的问题,然而在答案上却大相径庭。
一:关于”皮相“特技与画面可以说是电影的一张”画皮“,在这一方面,尽管两部电影的投资成本都相差不大,《画皮》投资1.1亿人民币,《画皮2》投资1.2亿人民币,然而前者是爱情为主,魔幻为辅,后者却打着魔幻动作巨制的旗号,再添上了3D的技术来点缀,剧情在某种程度上成了陪衬。
陈嘉上之前拍过《武状元苏乞儿》,《逃学威龙》等喜剧片,在剧情上可能更下功夫,其诠释的聊斋故事诡异缠绵悱恻,画面惊艳凄冷,精致华丽,具有很强的古典人文气息。
乌尔善之前作为一名商业电视广告导演,主要以商业广告见长,在这部电影中,商业元素十分突出,大明星,大制作,更有充满噱头的3D元素再加上上类似于外国魔幻片《指环王》等标新立异的人物造型。
另外在画面方面,取景边塞,少了些类似聊斋的古典美,多了些大气瑰丽,画面空灵澄澈。
然而在票房看来,两者都画了一张好皮。
前者是08年最卖座影片之一,后者连破12项国产票房纪录,累计票房超7亿。
二:关于”心相“如果说特技与画面是电影的皮相,那么故事与思想便是电影的心相。
对于画皮与画心这个问题,两个导演构建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故事。
《画皮》讲的是小唯作为一只狐妖为了夺取王生的爱情千方百计维护美丽的人皮面具,在这个过程中她假装楚楚可怜色诱王生,把吃心这个罪名嫁接到了赵薇饰演的佩蓉身上,但在最后被王生的一句“我爱你”全面击垮,终于明白了爱情的真谛,找到了自己的“心”,其中人心欲望的纠葛,感情处理的细腻丰富,故事构建的也比较立体,几个人物诠释的都有血有肉,赵薇的温婉贤淑,周迅的柔弱娇媚,王生的正直义气都深入人心。
而在《画皮2》中,导演乌尔善围绕着“三惑五劫”的核心概念探索了一个男人是更在意外貌还是内心的问题,周迅饰演的小唯为了骗取赵薇饰演的公主的心从而编织了一个美丽的谎言。
《画皮》原著与电影的对比差异之处探析《聊斋》作为古典名著家喻户晓,其中各个离奇的小故事为电影剧本提供了创作的源泉,人鬼情节又为电影拍摄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和浪漫情怀。
2008年上映的电影《画皮》以小说《聊斋·画皮》为原始素材,在此基础上重新创作,最大限度的发挥编剧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重新构建了一个全新的影视作品。
这种改编与重现主要体现在故事情节、人物塑造、主题思想、电影表现手法上,下面我们就从这几个方面展开对比分析:
一、故事情节对比分析
小说《画皮》的大意是:书生王生早晨在路上遇见了一个自称为大户逃妾的女子,看她长得漂亮,就把她带回书斋住在一起。
后王生无意中发现这位曼妙女子原是披着“画皮”的魔鬼,惊恐之余,逃回家中,不敢出来。
魔鬼见王生逃掉,愤怒之下,把他的心挖去。
王妻为了拯救丈夫,忍辱含垢,向疯道士求助,并吞食他的浓痰。
回到家后,王妻恶心难耐,随口吐出一物,正好落进王生的胸腔,化成了心,王生才得以复活。
电影《画皮》剧情如下:身为将军的王生,在与沙匪决战中救出狐女小唯,并承诺要照顾其一辈子。
班师回家后,小唯与王妻以及周围的人都处得相当融洽,赢得了他们的欢心。
王妻佩蓉逐渐有了危机意识,与此同时,在与小唯的接触中也觉察到了她行为的诡异。
无奈之下,佩蓉请来以前追求过她、武艺高强的庞勇帮忙查明事实真相。
然而除了降魔者夏冰以外,无人相信小唯是妖。
原本恩爱的夫妻同床异梦,原本美满的家庭岌岌可危。
随着剧情的发展,小唯为了得到王生的爱,为了当上正牌的王夫人,逼迫佩蓉喝下妖毒。
结果佩蓉中毒后通体白色,反而被人疑为妖怪,而小唯俨然成了一家之母。
后在夏冰等人一起努力下,小唯也自知不能获得王生的爱,最终回到了本属于自己的世界。
佩蓉复活后,与王生继续幸福生活。
通过两个故事情节概述,我们可以看出原著中故事情节较为简单,寥寥几笔展现了一个鬼故事,但它也为人们留下了一些丰富的想象空间。
小说毕竟是小说,中国传统艺术表达中素有写意之法,简短的几行文字就能展示一首千古名句。
要是通过电影原原本本演绎这个故事的话,也就是一个简单的恐怖片,无法满足现代社会不同观众的胃口。
经过编剧另辟蹊径,将故事重新组合,改头换面,从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将整个故事重新设计,给人以另一种不同的艺术享受。
将原本《画皮》中的女鬼改编成千年狐妖,夹杂在各种爱恨纠葛中,让其展现出人性的一面,与现实生活也有着不同程度的对应,能够让观者产生共鸣,动人心弦。
二、人物塑造对比分析
小说《画皮》把王生塑造为懦弱、胆小、贪色的书生形象,看到美女,便想占为己有。
发现女鬼的身份后便躲在家里不敢出来。
“一更许,闻门外戢戢有声。
自不敢窥也,使妻窥之。
”无疑把王生的猥琐神态逼真地刻画出来。
电影《画皮》剧作者却一改小说王生形象,让他成为力量与坚贞的代表。
自沙匪窝中见到小唯后,从两个人的眼神交流中,能感受到双方那浓浓的爱意。
已婚男人的王生在面对热情美丽的小唯时,也不由自主地喜欢上这个女子。
面对深情却被岁月磨去风华的妻子,他却没有忘记责任和义务。
小唯虽然让王生有了久违的怦然心动,但他依然选择了坚持,选择了拒绝诱惑,选择了携手走过无数春秋的妻子,他像将军一样固守着自己的家庭城堡。
小说中王生和女鬼都是人们所厌弃的,王生胆小猥琐,女鬼残忍,王妻对丈夫始终如一。
人们对这几个人的印象都是这种很直白的理解。
电影中刻画的人物是极为丰富的,王生有着正常男人喜爱美色的一面,但最终他还是选择了发妻,选择了家庭,担负起了作为一个人男人应有的责任感。
他的这一举动也获得了观众的宽容与谅解。
小唯也不再是个纯粹的恶鬼,她羡慕人类有着丰富的情感,就像雷锋塔下的白娘子,宁愿不做自由自在的仙子,却要下嫁凡人,感受人生苦乐酸甜。
小唯始终也没有伤害王生,并且深深爱着王生,她吸血是不得已而为之。
人们对她的遭遇也是很同情的。
所以现代电影所刻画的人物都是可以在生活中找到现实的例子,虽然演的是妖,但里面的多重感情矛盾却在生活中常见的,能够引起许多人的共鸣。
小说中描写的人物是平面的、直白的,电影中刻画的人物是立体的、有血有肉的。
三、主题思想对比分析
《聊斋•画皮》是在批评世人为色相所诱惑,劝诫世人要认清真相,不要被表象和假象所迷惑,否则就是愚蠢。
由于《聊斋•画皮》中的美女是一个凶残丑陋的厉鬼所化,而且这个厉鬼最终对王生剖腹挖心,异常地残忍,她“是妖而非美”,其凶残恶毒的本性在去掉其画皮后是一目了然的,被这样一个凶残的厉鬼所迷惑当然就是愚蠢的,对这种愚蠢的行为做出批判也就顺理成章。
而电影《画皮》的主题却显然并非如此简单,由于人物设置的大变动,它的主题也发生的根本性的改变,这一点在王生和狐妖身上得到了很好的证明。
对于狐妖来说,由于改变了她的原始身份,由厉鬼变为狐妖,更由于狐妖在大多数中国人心目中并非邪恶的化身,所以对狐妖幻化成的美女的印象也先入为主地改变了,而更让人难以做出是非判断的是:虽然狐妖直接间接地杀死了不少人,但却并没有伤及男主人公王生,她不仅没有伤害到王生,反而爱上了王生,甚至不惜放弃青春美貌要和王生终老一生,并最终用自己的修练了上千年的的灵丹挽救了王生及其妻子的性命,可以说电影《画皮》之所以能有皆大欢喜的结尾主要缘于狐妖的奉献和牺牲,观众甚至会被她最后为了爱情而献身的行为所感动,并
因此同情她,喜欢她。
这样,我们就很难对这个角色做出非此即彼的价值判断。
她到底是凶残的妖怪呢?还是努力争取爱的权利的狐仙呢?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她具备人性中最美好的情感——爱情。
可以说电影《画皮》最大的变化是对原著主题的颠覆。
四、现代电影表现手法分析
电影《画皮》在2008年刚上映的19天内地总票房就高达两亿多元,单从商业角度来讲,该片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与以导演陈嘉上为首的编剧团队对影片成功地再度创作是分不开的。
电影《画皮》仅仅是借用了《聊斋·画皮》的题目而已,其他如时空背景、人物形象、主题等都是完全的创新,而这种创新相对于电影这种表现方式和当代文化心理需求又是完全必要的。
电影之所以能吸引高票房,与其强大的明星阵容、武打场面、视觉效果是分不开的。
影片中的演员赵薇、周迅、陈坤、甄子丹、孙俪等都是一线大腕明星,既是偶像派,又是实力派,他们的出场无疑增加了影片的上座率及喜欢率。
他们的演技可谓是炉火纯青,能够将每一个角色演得很到位,让观众都与之产生共鸣。
当大幕徐徐拉开,在漫漫的黄沙,连绵的沙丘深处,一对人马伴着叮铛的驼铃声走进观众的视线,这一场景的设置充分发挥了电影这一媒介的视觉优势。
给观众造成了强大的视觉冲击,同时这样一个辽远、荒凉的地域也是发生神秘、离奇故事的最好场所。
影片中的武打场面比较精彩,这使得原本人们印象中单一的人鬼电影更加丰富,增加了观赏性。
现代电影特技也给人以很好的视觉效果,这也是作为电影很重要的一方面。
美国的老莱芜大片都有着宏大的画面,给人以视觉冲击。
中国电影近几年也注重电影的视觉效果,视觉效果首先能够吸引观众的眼球,能够体现出小说所没有的优势。
话说回来,好的电影也不能光靠画面来吸引眼球,好的故事才是引人深思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