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EIC模式对我国实施中小学环境教育的启示
- 格式:pdf
- 大小:72.58 KB
- 文档页数:3
浅议美国小学教育对我国小学教育启示——从一则美国科学课教学案例所想到的摘要:比较美国和我国小学课堂的教学,可发现两国的中小学教学存在着显著差异,显示出了中美两国教育在教育观念上的差异。
不仅是课堂教学方式的差异,同时管理理念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从差异中借鉴美国教育的先进之处。
关键词:美国小学教育模式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走过了60多年的历程,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到深化和调整阶段,比较美国和我国小学课堂的教学以及学校管理体制,可发现两国的中小学教育无论在教学和管理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对此本文对美国中小学教育进行简要概述,由此思考美国中小学教育对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的几点启示。
一.美国小学教育模式美国中小学教育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自信心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注重实用和效果,重视品格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及自主意识、自立精神。
学校教学是自由的也是严谨的。
靠实验、实践说话,鼓励提问、想象、研究、创新。
美国教育的内容面广,引导学生把眼光投向课本以外的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让学生接触自然和社会,力图使学生保持对大千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二、美国小学科学课教学案例有一天,乔治把喷水壶放在教室外面窗台上的时候盛满了水。
过了几天,喷水壶里面几乎什么都没有了。
他觉得很奇怪,因此,科学课一开始,乔治就问道:“是不是有人把喷水壶里的水喝了?还是有人把它撒了?”这时,乔治的老师格林小姐并没有回答他的问题,而是问学生们:“水跑到哪里去了?”玛丽认为,如果没有同学去动喷水壶,那一定是他们的宠物仓鼠威利夜里从笼子里跑出来把水喝光了。
全班同学决定检验玛丽的看法对不对,他们把喷水壶盖上,第二天早晨发现水位没有下降。
孩子们认为这已经证明了玛丽的看法是对的。
格林小姐却问道:“你们能够肯定威利在夜里从笼子里跑出来了吗?”学生们几乎都对此表示肯定。
他们还想出了一个妙主意来证明给老师看。
他们把笼子放在沙盘中间,将沙抹平。
中国大陆从环境教育到可持续发展教育十余年的实践轨迹——以EEI项目及其对中国教育的影响为例
田青
【期刊名称】《地理教学》
【年(卷),期】2010(000)001
【摘要】一、概述自1973年中国环境保护工作起步后(小泽纪美子,张兰生等,2002),中国大陆规模最大的专门的环境教育能力建设项目是由教育部主导推进,借助BP(英国石油公司)的资金支持,与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合作,从1997—2007年间在全国范围大规模、多层面、深入地连续推进了整整十年(教
育部,WWF,BP,2009)。
【总页数】3页(P8-10)
【作者】田青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教育中心,100875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开展环境教育共创绿色家园-国际环境教育项目实践与探索 [J], 徐冬萍
2.中国大陆从环境教育到可持续发展教育十余年的实践轨迹(续)——以EEI项目及其对中国教育的影响为例 [J], 田青
3.小学环境教育课程的创新研发与教学实践——以“中德环境教育国际合作项目”为例 [J], 曲莉雯;
4.可持续发展教育在中国的实践——记“中国中小学绿色教育行动”(EEI) [J],李
清
5.贵州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开展学校环境教育的实践——由草海迪斯尼环境教育项目引发的思考 [J], 胡雅滨;詹允文;刘菊;吴晓红;李凤山;洪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美国创新教育对我国中小学的启示作者:苏玉芳师雪丽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4年第02期摘要开展创新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推行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选择。
本文吸收和借鉴美国创新教育的经验,针对我国当前中小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创新教育美国措施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1创新教育内涵究竟什么是创新教育?前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说:“在迈向新世纪的过程中,一种最好的教育就是有利于人们具有创新性,使人们变得更善于思考,更有追求的理想和洞察力,成为更完善、更成功的人。
”郭文安教授认为:“创新教育是按照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需要,有目的地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教育。
”创新教育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差异,以发掘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为重点,以增强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为目标。
2美国创新教育的经验借鉴美国中小学创新教育具有如下特点:(1)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
美国人有句名言“没有任何问题是愚蠢的”。
因而在课堂上学生可以随意打断教师的讲课,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即便是无稽之谈,老师也会微笑着鼓励学生。
教师在夸奖学生大胆创新的同时,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一起思考寻找答案。
不同于我们课堂上的整齐坐姿和安静严肃,美国的课堂看似比较乱,学生课堂上可以来回走动,谈笑风生,老师不会制止和斥责。
可能我们要质疑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听课效率,但是,美国的课堂教师是促进者和引导者,而学生才是获取知识的主体,他们可以采用自己的理解方式,自己动手去寻找答案。
(2)五花八门的课程设置。
小学阶段并不以考核专业知识为重点,而是加大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使他们从小养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习惯。
由于没有统一的教科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鼓励他们的质疑精神,从小培养他们的创新品质。
(3)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
美国中小学多采用小组讨论法开展课程。
教师把课程任务分配下去,学生自由组合结成小组,从不同的方面分析和解决问题。
浅谈美国小学环境教育的启示和借鉴浅谈美国小学环境教育的启示和借鉴【摘要】本文从借鉴学习的角度出发,总结了美国小学环境教育的主要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发展我国小学环境教育的建议:充分利用公共教育资源、将环境教育渗入学生的所有课程和活动中、鼓励家长参与以及对师资进行专业培训。
【关键词】小学环境教育公共资源学科渗透【abstract】the experience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bout elementary school in us was reviewed and the inspiration and reference was given to the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of elementary school in china. using of public education source, getting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to school curriculum, development family activities, training teachers are good measures for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china.【key words】elementary school environment education public educational source getting into school curriculum 20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同时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也更加严峻:水域污染、气候变暖、“白色污染”、水土流失等问题愈演愈烈。
据估算,我国每年因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2000亿元,[1]相当于20个唐山大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
小学生具有接受新鲜事物快、可塑性强等特点。
因此,小学阶段是人的各种行为习惯和人格特征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实施环境教育、提高受教育者环境意识的关键阶段。
“中国中小学绿色教育行动(EEI)”十年一览“中国中小学绿色教育行动”(Environmental Educators’ Initiative,简称EEI)是中国教育部、世界自然基金会和BP公司于1997年至2007年间联合开展的一项环境教育项目,这是中国政府部门、国际非政府组织和国际企业在中国环境教育领域的首次合作。
该项目旨在加强中国环境教育能力建设、资源开发、政策影响和网格构建,将环境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融入中国中小学正规教育体系。
十年来,EEI项目已覆盖全国23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在119所中小学校进行了环境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试点,直接受益中小学生达500多万人次。
而《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试行)》的颁布则使得EEI项目的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扩大,辐射全国近50万所中小学校和两亿多名中小学生。
三方合作单位分工如下:●中国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负责全国中小学教育事务,是EEI的执行单位,主要职责是负责项目的组织和协调工作。
●世界自然基金会在项目中的主要职责是提供技术,管理方面的支持及部分资金,以协调和加强项目的实施。
●BP公司在项目中的主要职责是参与项目策划和组织,提供资金支持(210万美元),发挥业务专长,提供专业资源,鼓励员工通过“EEI携手校园”活动参与项目,扩大项目影响和社会效益。
EEI项目分三个阶段有序推进,将教育资源建设、教育指导文件制定和教育实践的实施紧密结合。
三个阶段的工作重点如下:●1997年7月至2000年9月为第一阶段,主要任务是建立教师培训机构、开发培训教材和设立试点学校。
●2000年10月至2004年12月的第二阶段,主要任务是配合教育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环境教育的内容、方法、教学建议等融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的有关科目,研制并颁发《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试行)》,为在中小学全面推进环境教育奠定基础,同时亦同步推动高等师范院校的环境教育学科建设。
●2005年年初至2007年年底的第三阶段,旨在将环境教育的理念转化为更为广泛的课程实践,总结和提炼试点学校的成果和经验,并大力推进《指南》在全国中小学校全面实施。
美国科学教育的课程改革对我国的启示教育管理美国科学教育的课程改革对我国的启示科学教育是每个国家教育体系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而美国作为世界科技强国,其科学教育体系一直以来备受瞩目。
本文将探讨美国科学教育的课程改革对我国教育管理的启示。
一、培养实践能力美国科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和实验实践。
在课程设计上,美国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际操作与体验,让学生亲身参与科学研究活动。
这种实践性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国在科学教育方面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在课堂教学中增加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实验和科学活动中。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让他们亲自动手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跨学科融合美国科学教育注重跨学科融合,将科学知识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
科学教育被视为一种综合性学科,学生在学习科学的同时也会接触到数学、地理、历史等其他学科的知识。
这种跨学科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的应用领域,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
我国科学教育在课程设置上也可以注重跨学科融合,将科学知识与其他学科进行关联。
通过跨学科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强调实用性美国科学教育注重实用性,将科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教师会引导学生了解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外,美国的科学教育还注重职业规划,让学生了解与科学相关的职业发展方向,为他们的未来做好准备。
我国科学教育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将科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让学生意识到科学对生活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实用能力。
四、注重学生参与美国的科学教育注重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合作学习。
学生被视为学习的主体,教师起到指导和辅助的作用。
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合作学习,通过交流和互动,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和成长。
论国外环境教育对我国生态文明教育的启示概述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不断加剧,人们对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识逐渐提高,环境教育愈发成为了全球社会所关注的热点话题。
在国外,环境教育已经逐渐成为了学校教育的必备内容之一,而在我国,生态文明教育也逐渐受到了广泛的重视。
本文旨在探讨国外环境教育的经验和启示,探寻其对我国生态文明教育的启发意义。
国外环境教育的特点国外环境教育的特点是融合了技术、社会、自然和人文等方面的知识,采用了综合性、系统性和跨学科性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实践与互动体验,注重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环保责任感。
以美国为例,全美数千所中小学校已经将环境教育纳入了课程体系,环境教育不仅仅是单纯的学科教育,还包括了社区服务、户外活动、实地研究等环节。
而在欧洲国家,环境教育和文化教育被视作同等重要,学生们在学习环保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了解当地文化,进一步强化了他们的环保意识。
相比之下,我国在环境教育方面还有待加强。
虽然近年来,我国在环保方面采取了很多积极措施,但是大多数学校还没有将环保文化融入课程中,更缺乏针对性和实践性的教育活动,学生们的环保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国外环境教育对我国的启示强化环境教育课程根据我国国情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可以从环保基础知识、环境科学、自然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入手,逐步推进环境教育的普及和深入。
应该将环保与体验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在生产生活中亲手体验,提升环境保护意识和技能。
加强环境教育科研我国的环境教育科研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环境教育需要不断地更新教育理念和方法,因此需要加强对环境教育相关领域的基础和应用研究。
同时,要加强对环保生产和生活方式的研究,为环境教育提供更丰富的素材和案例。
打造环保文化我们需要通过学生的参与和互动,不断推出和宣传环保优秀事例,打造更具有文化创意的环保文化。
这不仅能够推广环保理念,更能够宣传国家的文化形象,带动世界范围的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发展。
美、日高校环境教育对我国高校环境教育的启示本文探讨美国、日本高校环境教育实施举措:美国高校设置环境类专业或研究中心,非环境专业开设环境教育课程;日本设置环境类专业,学科齐全,专业面广,环境教育内容紧密结合本国需要和时代需求。
探索对我国高校环境教育的启示:开设专门课程教育,加强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的结合;环境教育要注重与社会需求和时代要求的紧密结合,注重实效性;同时,根据我国高校实际状况,还需要来自政府机构的统一协调推动。
标签:美国高校环境教育;日本高校环境教育;启示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我国在经济社会方面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生态环境的破坏没能幸免,生态环境问题突出,成为严重影响人民生活质量和制约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
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离不开环境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教育的使命》指出:“在解决‘人类困境’问题:人口剧增、环境恶化、资源浪费和日益短缺的过程中,教育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1]通过开展环境教育,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是先行的发达国家在应对生态环境危机时的成功举措,对我国当前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教育有重要借鉴作用。
本文将立足高校这一具体教育领域,考察美国、日本高校环境教育实施举措,探索对我国高校环境教育的启示。
一、美国高校环境教育作为较早步入工业化、现代化的国家,美国较早遭遇了环境问题,所以美国环境教育开展也较早。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立法保障环境教育的国家。
1970年,就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环境教育法》,此后陆续制定了《国家环境教育法》、《国家环境教育发展计划》等一系列环境教育法规和发展计划,有力促进和推动了各类教育中环境教育的开展。
从美国高校环境教育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设置环境类专业或研究中心以培养生态环境保护的专业人才和进行生态环境教育资源开发。
据有关调查显示,本世纪初美国高校在专业设置方面,有44%的学校设置了环境类主修专业,45%的学校设置了环境类辅修专业。
论国外环境教育对我国生态文明教育的启示【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国外环境教育对我国生态文明教育的启示。
首先介绍了国外环境教育的特点和成就,然后分析了国外环境教育对我国的启示,包括加强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和环境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结论部分提出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借鉴国外经验和践行环保理念这三点建议。
通过对国外环境教育的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可以为我国生态文明教育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促进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环境教育、国外经验、生态文明教育、启示、环境保护、国外环境教育、内容、方法、借鉴、推动、践行、重要性、成就、经验1. 引言1.1 背景介绍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面临着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生态系统恶化等严峻挑战。
为了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一直在积极探索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在这个过程中,环境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2 研究意义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
国外环境教育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其经验和教训对我国具有借鉴意义。
研究国外环境教育对我国生态文明教育的启示,对于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弘扬环保理念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分析国外环境教育的特点、成就和经验,可以为我国提供宝贵的借鉴和参考,在强化环境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提供启示。
加强环境教育的重要性也将得到更加充分的认识,从而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更大进展。
本研究对于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倡导环保理念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
2. 正文2.1 国外环境教育的特点1. 多样性和包容性:国外环境教育注重多元化和包容性,不仅涵盖了自然环境、生态系统和气候变化等方面的知识,还包括了环保意识、环境伦理、可持续发展等更广泛的议题。
这种多样性和包容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的环境意识和能力。
2. 实践性和体验性:国外环境教育重视学生的实践参与和亲身体验,通过户外探索、实地考察、社区服务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环境问题的现实性和紧迫性,激发他们的环保热情和责任感。
2012年第01期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No.01,2012第28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Vol .28(总277期)Total No .277收稿日期:2011—09—05作者简介:于学宁(1988—),女,山东日照人。
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
美国EIC 模式对我国实施中小学环境教育的启示于学宁(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辽宁大连116029)摘要:我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的发展已有40年的历史,但目前它的发展还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
美国的EIC 模式为我国更好地发展环境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本文分析了美国EIC 模式的特点并且阐述了我国发展中小学环境教育应该从中汲取的经验。
关键词:美国EIC 模式;中小学;环境教育中图分类号:G40-05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2)01—0035—03环境教育问题很早就被欧美国家所重视,早在1948年,国际自然保护同盟在巴黎召开的一次会议上“环境教育”[1]一词就首次被正式提出,而在1972年,斯德哥尔摩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召开,随着1975年国际环境教育计划的建立,环境教育在各国轰轰烈烈开展开来。
在中国,1973年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后,环境教育工作也随之起步,至今已有40年的历史。
[2]环境教育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工作,它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程,要想保证中国可持续发展观的践行,保证中国长远发展,我们就应该始终重视环境问题,发挥环境教育在我国教育事业乃至在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一、美国EIC 模式的内涵1998年,由来自美国12个州的代表组成的州环境与教育圆桌会议在其发表的题为《缩小成绩的鸿沟,以环境为学习的情境》的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以环境为学习的整合情境(Using the Environment as all Integrating Context ,EIC 模式)”这一概念。
此报告的核心观点是,通过EIC 模式可以使发展学生的环境素养和提高他们的学业成绩同步实现,其教学实践可以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EIC 是一种利用自然和人为环境作为学习的情境,通过跨学科的形式,依靠小组教育,给学生们提供经验学习的经历与合作学习的机会的一种教学模式。
它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在满足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模式。
EIC 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等。
EIC 得到美国“国家教育与环境圆桌会议”、“学习树项目”等的支持,也受到学校的欢迎,教育效果反映很好。
EIC 这个词还可常常与其他一些相近的词语,例如“基于社区的学习”、“服务学习”、“基于地区区域的教育”、“可持续教育”和“基于活动的学习”互换。
对于学习者来说,学校与其所在社区之间的外在联系是有规定的。
但对教育者来说,我们可以不再让学生局限于学校这个狭小的空间来学习知识,要试图开拓学校以外的学习环境,例如可以向社区、大自然来拓展更完整的、全方位、更真实的教育教学环境。
[3]二、美国EIC 模式的组成及特点EIC 模式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建构主义策略,培养促进学生理解世界,锻炼系统思维和问题解决的能力,促使学生利用当地的自然以及社区环境作为—种学习情境,从而实现所有学生最大潜能的发展的模式,它是教育实践的整合体系。
EIC 模式是由6个模块整合而成的一个体系,每个模块及其特点如下。
(一)跨学科的综合性教育。
它打破了传统分科学习的界限,往往以跨学科或渗透式的方式展开53教学。
教育工作者要提供给学生探讨自然与社会系统内不同学科领域间相互联系的机会,例如可以联系自然和社会科学、数学、经济学、人类学、健康和其他学科的内容与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并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通过适当的环境主题或者环境教育成分融入现行的各门课程之中,通过这种跨学科、多学科合作方式的课程设置,能达到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系统的综合理解的效果。
(二)合作教育。
第一,教师、学生和社区成员的合作。
在这种教育中,学生和社区成员制定计划并自我教育,给教师提供定期进行小组讨论的机会,积极开展小组活动。
第二,学校与政府、社区的合作。
在北卡罗来纳州的艾萨克·迪克逊小学“重新建设自然小径”的计划中,美国森林服务、自然资源部等组织协同师生一同重建了学校被废弃的自然小径。
教师和学生利用自然小径计划建设学习生物栖息地的场地。
此外,学校还将这条自然小径发展成为一片可为附近居民使用的自然保护区。
(三)社区调研。
通过社区服务性学习,提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经验,进行社区调研。
学生思考和反省他们的服务性学习活动并和同学、老师以及社区内外的合适的其他任何听众进行交流,创造了一个跨级别和跨水平的学习统一体,使得学生能够开展多年的对他们社区有益的研究和服务性活动。
社区调研可以提供给学生将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当地环境中去的机会,使学生能够调查到真实世界中存在的社会问题,并鼓励学生更深入地思考和使用创造性的问题解决技能以达到对真实世界中复杂性问题的充分理解,并给学生提供机会追求与他们自身相符合的利益。
(四)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在读到一篇关于生命循环以及物质如何重新被回收到土壤中的文章后,他们会收集一些可回收的物质或课堂上用过的废料,然后把它们制成堆肥用于花园之中。
每一个计划都有让学生思考的时间,例如学生讨论或写出自己为学校或社区提供了什么服务等。
”这是艾萨克·迪克逊小学进行环境教育时的一个案例,在美国EIC模式下,这样的教育实践是很常见的。
这样一个个小小的案例渗透出来EIC模式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自主性,并且提倡学生探究式的学习。
注重探究式的学习,以问题解决或计划为基础,有助于终身学习各项能力的发展。
学生围绕着自己感兴趣的实际事件和问题进行探究,通过实际环境来学习,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法,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五)合作学习和独立学习。
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更能够鼓励学生个体最大程度地发挥他们自身的潜能。
这种学习能够促进学生成立小组以项目和调查的形式进行学习,保证学生的小组里包括多种学习方式和能力水平,帮助学生提高小组成员的技能。
这种方式既有利于促进学生自身潜力,还能提高团队整体的素质和整体竞争力。
(六)利用当地的自然和社区环境作为教育、学习和服务的情境。
EIC是指以环境为学习的整合背景的模式,这里的环境包括学校环境、自然环境、社区环境。
EIC模式中所利用的教育环境包括以下几种:已开发的校园领域,包括操场等;未开发的学校领域,如田野和林地;户外学习场所,包括自然生物栖息地和社区环境等。
[4]通过在户外学习场所进行环境教育能够提供直观感受,使学生深切感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充分认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重要价值,提高价值判断能力,树立环保意识和责任意识,从而从内心自觉地从全局出发,关心地球环境,为建立新的政治和经济秩序、全球协调一致考虑环境保护策略而作出贡献。
三、对我国实施中小学环境教育的启示[5](一)我国现在的中小学环境教育课程的设置,比较偏重自然、社会、地理、生物、化学和物理等在环境教育课程设置中的渗透与融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其实,可以像EIC模式下的环境教育争取更广范围的更多学科的相互合作,可以联系自然和社会科学、艺术、数学、经济学、人类学、健康和其他学科的内容与方法来帮助学习者理解并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通过适当的环境主题或者环境教育成分融入现行的各门课程,通过这种跨学科、多学科合作方式的课程设置,达到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系统的综合理解的效果。
(二)我国中小学生的合作能力,学生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有待提高。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合作学习意识不强,更擅长独立完成一项任务。
这种做事风格不利于以后社会的需要,所以在进行中小学环境教育时,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重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在我国,教育的重任基本上压在教师的肩上,来自家长或者其他社会群体的配合参与不高。
其实,环境教育是全社会的事业,不能只靠教育部,只靠学校来实施,应该全社会动员。
所以在进行环境教育时应该呼吁家长和社区人员与教师一起参与。
教师、家长、社区成员和学生共同分享学习经验,这样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设计和指导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学生63及社区成员的作用,学生可以以社区、商业机构、大学和环境资源机构的专家作为指导者和获取信息的来源,相关机构和专家也应该给予学生环境教育更多的支持。
(三)我国的各个部门也应该积极支持中小学环境教育的实施,提供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支持。
例如真正的环境教育课程实施必然离不开户外教育场所的开发,这就需要国家土地管理部门给予一定的支持;社区可以为学校开展环境教育提供各方面支持,可以为学生提供获取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直接经验的机会和将知识技能应用到当地环境中的机会,学生以社区的问题和现状作为对象进行调查研究和探索,允许学生长期开展有利于社区的研究与服务性学习计划。
就这样,社区为学校开展环境教育提供各方面支持,通过环境教育实践,学生也可以做到为社区提供一定的服务和便利,彼此之间互惠互利,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
(四)我国的环境教育实践性不够,很多学校环境教育课程的设置还是以课堂传统授课的方式教授给学生,教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下面听,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没有得到保证。
而通过实际探究方式来教学生,加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意识,走出传统的课堂背景,这样的教育更具有灵活性和价值,也更受我国中小学生的喜爱。
因此,在我国今后的中小学环境教育中要注意将知识与技能紧密联系,有关环境知识的传授要以学生的亲身经历为出发点,让学生通过多种实践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从中培养有关的基本技能。
教学方法上要多采用启发式教学,用调查与考察的方法,以及问题发现与解决等多种方法,使学生理解有关的基础知识,掌握相应的基本技能,让学生积极实践,勇于参与。
结合当地现实环境问题,通过学生亲身参加保护环境的行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环境观,将保护环境变为自觉的行动。
在具体实践环境教育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确定具体的学习目的与目标,组织学生开展有利于自我发展的学习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建构对问题的独特观点并踊跃表达自己的想法。
还要考虑到学生学习方式、多元智力和文化背景的不同,以确保教学设计与实践能有效实施。
(五)我国的环境教育课程实施集中于已开发的校园领域,即操场等校园内部区域进行,有一定的空间局限性。
所以,在今后的环境教育发展中,我们应该拓展环境教育空间,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和社区环境,多开拓户外学习场所。
把孩子们领到更开阔、更丰富的自然社会环境中去汲取更多的环境教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