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九中高一语文10月月考学生版
- 格式:doc
- 大小:55.00 KB
- 文档页数:2
2021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一、语言文字运用(30分)1.下列各组中,读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A.灰烬jìn摭zhí拾不啻蜇居B.遒qiú劲啮niè噬狼藉美轮美奂C.偌ruò大矿藏zàng狙击熨帖D.龃 jǔ龉恪 kè守缔造振耳欲聋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及其内阁一再在钓鱼岛问题上漠视历史,这种危言危行....是对本国和他国人民的幸福极不负责的。
B.历史如同一条长河,从头连绵不断地流去,每一阶段都具有特立独行....的标志。
C.睡眠时间与身体健康状况休戚相关....,睡眠不足会导致血压升高,增大患心脏病和中风的危险,因此,我们不管工作多么紧张,也要尽量保证充足的睡眠。
D.胡同文化是封闭的文化,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土重迁....,轻易是不肯搬到四环、五环外的新楼区去的。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3分)()A.10月17日下午,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州发生大面积林火,日前过火面积已达4万多公顷,大火已造成一名男子死亡,许多房屋被毁。
B.医疗保险改革,“既要让人看得起病,又要控制过度开支”,目的如此明确,为什么有关领导会感到方向不明呢?C.面对公众事件,不少地方深谙“ 拖字诀”,习惯通过采用延缓通报、等社会关注度“降温”之后再发布后续情况“大事化小”。
D.金秋时节,小王决定说服第一次来北京的爸爸和妈妈一起去长城游览,以了结他多年的心愿。
4.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配对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A.荀况——战国时赵国人——法家代表人物之一——《荀子》B.柳宗元——字子厚一—“唐宋八大家”之———《昌黎先生集》C.沈从文——作家——《边城》——散文集D.莫迪亚诺——法国——《星形广场》——小说5.下列每组两句中全有通假字的是:(3分)()A.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C.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D.意有所及,梦亦同趣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快速,引申为“洪亮”)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校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共6页)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自古便形成了高于邻邦异族的定居农耕文化。
世代相传的躬耕生活造就了中华民族勤劳自立的传统美德。
农民对土地的依赖,培养出他们浓厚的恋土情结。
作为社会最底层的劳动者,那片耕耘的土地使他们悲怆的心灵得以慰藉,在属于自己的乐园中,他们感受着生活的快乐,尽情释放热情并深深地热爱着它。
正是这难以言表的微妙关系,无形中生发出一种强大的束缚力,使整个民族产生安土重迁的传统思想。
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稳定社会秩序,也实施了一系列促进措施,到了北宋,王安石提出了保甲法,其目的是用“什伍之法",把各地人民编制起来,固着在土地之上,封建社会的秩序便可以得到稳定。
从劳动者个人来说,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们开山垦地、种植桑麻,一年四季辛苦耕作,起居有定,耕作有时,邻里和睦,互糊互助,这一切创造了一幕幕让人艳羡不已的田园牧歌场景。
在农耕社会,个体劳动者自给自足、任劳任怨的意识以及自古以来“男耕女织”社会分工的影响下,必将产生与之相应的以家庭为基础的生产单位。
正如《孟子·梁惠王章句上》描述的:“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这种完美农耕生活的核心就是土地,在这种最原始的生产方式基础上产生的情感意识也将是朴素的。
无论富有抑或贫穷,幸福抑或痛苦,同甘共苦的情感意识促使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都能互爱互助、不离不弃。
首先表现于农事诗中的便是一家人齐心协力、共同劳作、夫唱妇随、尊长教幼的温馨场景,如:“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黑龙江省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试题说明:1、本试题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
2、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意境一词的提出在唐朝。
日本僧人遍照金刚在《文境秘府论》里介绍唐朝的诗论,在《南卷·论文意》里有“夫作文章,但多立意”“思若不来,即须放情却宽之,令境生。
然后以境照之,思则便来,来即作文”。
这里所说的“意”,同“情”结合,即情意。
所说的“境”,即境界,即把感情色彩着在景物上。
“以境照之”,即在境界上产生诗意,就可创作了。
托名王昌龄的《诗格》说:“诗有三境:一曰物境。
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
二曰情境。
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
三曰意境。
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
”这里的三境就是意境,只是把偏重于写山水的称为物境,偏重于抒情的称为情境,偏重于言志的称为意境。
这里讲的物境,主要讲山水诗,要写出泉石云峰之美,这种美的观点在诗人的心里,诗人一定要处身于泉石云峰中,掌握了泉石云峰之美,看得透彻,了然于心,才能够描绘出泉石云峰的形象。
所谓物境,主要有两点:一要看到山水的“极丽绝秀”,即山水之美;二要“形似”,描绘出山水的形象来。
因为写出了诗人的美学观点,是形象和美的结合,所以构成物境。
情境、意境同物境的分别,只是情境写出了“娱乐愁怨”,意境写出了“意志”,把情意跟景物结合,就成了情境和意境了。
其实这三者都是情景和境界的结合,情和意也往往结合着,抒情里有意,达意里有情,写山水里也往往有情意,所以这三境都是意境。
刘勰《文心雕龙·物色》里说:“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
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
”诗人受到外界景物感触,这种景物互相连接着,是无穷的,所以称为万象,只要在视听的范围里所接触到的,着上感情色彩,产生诗意,都可构成创作。
第Ⅰ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8分) A.辩论会上,选手们唇枪舌剑,巧舌如簧,精彩激烈的场面赢得了现场观众阵阵掌声。
B.他虽然很年轻,作品也不多,但在漫画创作方面已是头角峥嵘,小有名气,受到同行的赞赏。
C.节气进入暑天,车市步入“寒冬”。
与4月份相比,5月份京城二手车市场表现差强人意,总体成交量下降显著,库存出现了明显的增长,价格更是大幅度下降。
D.十年,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只是吉光片羽。
然而,对于处在21世纪初的社会而言,已经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有关专家认为,过度劳累会引起健康透支,最严重的问题不是加班,而是工作压力巨大导致休息时间也无法彻底放松心情所致。
B.国家将在“十二五”期间推进供养型、养护型、医护型养老,实现每千名老年人拥有30张养老床位。
C.“新生代农民工”自从被列入政府重点关注的对象之后,各级政府积极行动,将关心新生代农民工成长作为新一年度工作重点。
D. 以娱乐性阅读为主要目的的穿越小说往往并不叙述具体的历史事件,而是借用历史人物的名字,讲述历史版本的现代爱情故事。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奥地利的首都维也纳当然与小城不同,虽然年代并不久远但很有文化。
但这魔力对贝多芬比较具体,那就是当时作为音乐之都的听众基础和整体氛围。
①接下去的一个评语倒是明贬实褒:“住在维也纳,天天想离开却很难离开。
” ②我不知道这句话的含义是褒是贬,但好像是明褒实贬, ③这句评语的最佳例证是贝多芬,他在一城之内居然搬了八十多次家,八十多次都没有离开, ④因为一切展示性的文化堆积得过于密集,实在让人劳累。
⑤可见维也纳也真有一些魔力。
⑥一百多年前已经有旅行家作出评语:“在维也纳,抬头低头都是文化。
” A.⑤④⑥③①② B.⑥⑤②④①③ C.⑥②④①③⑤ D.④⑥②①③⑤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标题与词牌有严格的区别,标题表明词所涉及的内容,词牌是与音韵相配合的乐调,二者分别表示词的内容和形式。
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学科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7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①“气氛”是什么?我们的很多感受都源于空间中的气氛,气氛需要我们通过感官系统去感知,而我们的心情(内在因素)也会对感受气氛的结果有所影响。
我们其实并不需要一个准确的词汇去定义气氛,它更像一个信号,被捕捉、被感知。
有时艺术家并没有用语言对作品进行一些解释,但人们依旧能通过他的作品感知他所想表达的内容,而这更像是一种默契,属于人与人之间或人与自然之间的默契。
②位于德国门兴格拉德巴赫的艺术作品“Hausur”就是解释“气氛”一词很好的例子。
“Hausur”是一栋由葛雷格·施奈德在1985年精心改造的房屋。
对于观者而言,建筑内的房间已经不再是正常意义上的房间了,因为只有运用全部的感官才能体会每个空间,体会独属于作品的唯一的气氛。
每件艺术品、每场艺术展都有着唯一性,不同的场地、不同的氛围都会让观者有不同的感受,而观者也无时无刻不在用其感官勾勒着自己眼中的世界。
艺术作品释放的信息通过感官传递到我们的大脑,大脑再综合所有信号,将这种气氛转化为我们的感受。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且值得思考的过程,但这种信息的传递不仅仅是单向的,我们也可以把我们的感受再用某种形式传回某个空间,使其转化为另一种气氛,从而再次被发现、被感受。
③气氛是属于自然的固定组成部分,艺术家通过自己的方式将这种气氛转化为感受。
这种方式即艺术方法,它常以特殊的方式引起我们注意,这种方式和艺术家的生活息息相关,它不会被拘束,但同时基于他们对自然的理解。
反过来观察,气氛对于自然也有着极其独特的意义,因为它不同于科学技术那样有着清晰的理解方式。
④综上来看,气氛可以认为是一种媒介并以媒介的形式参与到艺术中。
⑤感官是气氛的创造与体味的桥梁。
⑥例如听觉。
黑龙江省高一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 一桌饭消费竟高达1.5万余元,这张令人瞠目结舌的账单是海南省有关部门联合调查组在海口一家酒店暗访公款高消费等问题时看到的。
B . 在“国五条”发布以来的政策敏感期里,本市地产界的拿地大户们似乎都对拿地抱持观望的态度,土地交易市场呈现出一幅人去楼空的萧条景象。
C . 面对央视的曝光和舆论的批评,苹果公司的声明“假、大、空”,其傲慢的态度昭然若揭,这无疑是对监督的嘲笑,是在给消费者的伤口撒盐。
D . 这篇杂文的作者对传统文化有相当深厚的积累,全文旁征博引,融古通今,其中的许多引证看似雪泥鸿爪,其实环环相扣,凸显了文章主线。
2. (2分)(2016·镇江模拟)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随着改革的有序推进,社会保险双轨制下“待遇差”的矛盾将逐步得到化解,社会保险更好地将体现制度公平、规则公平。
B . 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标志,就在于它能否适应社会发展所达到的水平,能否适应社会现实生活对法律制度的要求。
C . 中国高铁不仅运营规模大,而且还具有系统技术全面、造价低、建设速度快,成为“中国速度”“中国制造”的新名片。
D . 传统年俗的式微,不但让年味变得越来越淡,更重要的是附在这些年俗上的文化也随之湮灭了,延续了上千年的春节越来越不像春节了。
3. (2分)排列语句顺序恰当的一项是()①云海在阳光下泛起银色的光雾②最远的山峰便是珠穆朗玛峰了③从飞机的窗口望出去④那银光中现出一座座巍峨的雪山A . ③②④①B . ①②③④C . ③①④②D . ①③②④4. (2分) (2019高二上·哈尔滨期末) 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A . 请柬:新居落成,我明天搬迁,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府上备下薄酒,恭请光临。
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月考高一年级语文答案1.A “对表面现象则没有进行相关叙述。
”错,原文“没有停留于对表面现象的陈述”。
2.B “商鞅的记载为例”错,文中以商鞅为例是论证司马迁详写原因,略写结果。
3.C “诸吕之乱和七国之反是《史记》中所描写的最为重要的历史事件”错,原文是“西汉前期的重大事件莫过于诸吕之乱和七国之反”。
4.D“主要原因”错,从原文中材料二第二段内容来看,“居民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仅仅是原因之一。
5.A B项,由材料二第二段内容可知“分类收集”是政府的责任。
C项,“所谓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类说法并不准确”错,由材料二第三段内容可知垃圾的资源属性和污染属性并不矛盾,作者并没有否定“把资源放错了地方”这一说法。
D制定了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错,原文是“应当……制定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选项变“未然”为“已然”。
6.①从居民来说,要提高认识,掌握分类方法,养成良好习惯;②从政府来说,要完善处理设施,建立配套系统,制定奖惩措施。
【解题思路】解答此题,要抓住题干中“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这个问题,注意题干中“结合材料”一语,从文本中筛选出相关信息,切忌凭空随意作答。
比如,从材料一所列图表可以看出,虽然知道垃圾应该分类的人很多,但清楚了解并坚持分类存放、投送垃圾的人却不多,由此可知应强化居民垃圾分类的意识,让他们养成习惯;从材料二第一段中“有人说”的话语及第三段中的“应当落实政府主体责任……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可知,政府也要负起责任。
7.AB项,“傅雷过于清高自傲,坚持己见,丝毫不给朋友面子”说法错误。
这只能说明傅雷性格直率。
C项,“并对他进行了委婉的批评”错,文章写傅雷容易被误解之处,恰恰体现了作者对傅雷的钦佩。
D项,“这说明傅雷做事过于草率”错,应该是说明了傅雷认真、正直的性格。
8.①傅雷尽管对清华园颇有留恋,但仍决定回上海,做了他的翻译工作。
黑龙江省哈尔滨第九中学2015届高三10月月考 语 文 试 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共4页) 第Ⅰ卷 (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何为国学 1.下列关于“国学”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国学概念之所以暂时不用,有观点认为这个概念太笼统、太模糊,作为一个时代约定俗成的概念 又边界不清,而且从“科学”的意义上说也本不可用。
B.国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国学是指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这是多数学者所取得的基本一致的看法;广义的国学是指“一国所有之学”。
C.广义国学的研究对象、范围,除中国传统学术文化外,还包括传入中国的近现代学术文化中的西学和马克思主义。
D.通常所说的国学,是指近代分科之学形成之前的“四部”之学,传统的义理、考据、辞章、经世之学,或者“六艺之学”。
1.C (曲解原文意思,偷换概念,原文“还包括西学和马克思主义传入后的中国近现代学术文化”)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当务之急不是国学这个概念是不用还是“缓行”的问题,而是在约定俗成的意义上争取对其内涵 和外延达成基本的共识。
B.“通”是中国传统学术分类的前提,这种分类到《隋书?经籍志》时形成了经、史、子、集四部 这样一套完整体现中国传统学问知识系统的分类法。
C.狭义的国学概念既是一个相当笼统,同时内涵又十分丰富复杂的概念,是近代分科之学形成之前的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之总和、总称。
D.以成人之道为中心的中国古代的学问其实就是“通人之学”,包括天地人贯通、文史哲贯通、儒释道贯通、真善美贯通、道学政贯通等等。
2.B ("通"是以类分为前提的,且《隋书.经籍志》只是形成分类法的雏形,只有到清代编定《四库全书总目》时才形成一套完整的中国传统学问的知识系统)3.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四库全书总目》包括经、史、子、集四部,每部又分为若干类,每类都内涵丰富,譬如“子 部”的“医家”,收录历代中医古籍一万三千余部,可归入“集”部。
哈九中高一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月考试卷高一下册人教版语文试题下载试题预览"哈九中高一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语文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粗糙(cāo)惨绝人寰(huán)铜臭(chòu)有条不紊(wěn)B.慰藉(jí)栩(xǔ)栩如生证券(quàn)敷衍塞(sè)责C.熨(yù)帖戕(qiāng)害生灵恪(kè)守强(qiǎng)词夺理D.桑梓(zǐ)跌宕(dàng)起伏模(mó)样杀一儆(jìng)百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沧桑没精打彩炫耀饿殍遍野 B.安祥浅尝辄止坍圮坚忍不拔C.惦记各行其是气馁永葆生机 D.陷阱安土重迁报负死有余辜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辛苦了!为学校作贡献的老师们。
”老校长深情地说,“我代表学校感谢你们,并为你们作出的贡献而感到自豪。
”B.“我发现,”他告诉我们,“在甘地的非暴力抵抗哲学中,被压迫的人民为争取自由而战斗惟一道德的现实可行的正确方式被开启出来了。
”C.在读书学习过程中,只有承认不懂,才能从不懂变懂,只有承认不会,才能从不会变会。
D.我只希望有更多的读者和批评家来帮着分析:哪几步迈得对,哪几步迈得不对,怎样才能进步更快而不走过多的弯路?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五一黄金周期间,我们几个好朋友九寨沟观光旅游。
②太阳黑子又进入集中爆发期,我国天文学家从去年8月就开始密切太阳的活动。
③兴趣是人的心理内部欲求,是后天培养起来的。
我们每位同学都要自觉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
A.亲临观测不但/而且B.惠临观测既/也C.惠临监测不但/而且D.亲临监测既/也[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那边有座城池,六街三市,万户千门,来往行人都在光天化日之下。
2021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 (I)xx年10月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 给.予(jǐ)憎.恨( zèng)义愤填膺.(yīng)卓.有成效(zhuó)B 耄.耋(mào)和煦.(xù)蝙.蝠(biān)挈.妇将雏(qiè)C 跬.步(guǐ)炫.耀(xuàn)骐骥.(jì)针砭.时弊(biān)D 诀.别(jué)被褥.(rù)桂冠.(guàn)明珠.投暗(zhū)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忌恨练习簿涅槃蛛丝蚂迹B 玷污凑份子谜团出类拔萃C 槁暴孺子牛焦燥锲而不舍D 抹煞血淋淋弩马阿谀逢迎3、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1)经过多年的___,他积累了大量的动植物标本。
(2)从蔡定剑先生身上,我们看到了生命最美好的一面:___、顽强地为使命而工作。
(3)2010年11月4日,印尼东部一个村庄山洪___,已造成15人死亡,1人失踪,当地居民纷纷逃离家园。
A 搜索坚韧爆发 B摸索坚忍爆发C 探索坚韧暴发 D搜索坚忍暴发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这回便决计送给这也如我的那时一样,热爱彼得斐的诗的青年,算是给它寻得一个好着落。
所以还煞有介事....,托柔石亲自送去的。
B 当时上海的报章都不敢载这件事,或者也许是不愿,或不屑载这件事,只在《文艺新闻》上有一点隐约其辞....的文章。
C 主讲老师发给我们一本历代传统家具线描图,其中有几件简洁流畅、张弛有度,相比之下显得那么卓有成效....、气质脱俗,带给人强烈的震撼。
D 恩格斯的《在马可是墓前的讲话》,是他们伟大友谊的生动见证,他们志同道合,相敬如宾....,彼此已经成为各自生命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大力开展海外华文教育,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保持华侨华人的民族特性,以及与祖国的联系和感情,推动中国走向世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下列各选项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沛公军.霸上
②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B.①吾得兄.事之
②左右既前.,斩荆轲
C.①越国以鄙远.
②素善.留侯张良
D.①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2.从词类活用角度分析,下列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项伯杀人,臣活之②范增数目项王③发尽上指冠④箕踞以骂曰
⑤烛之武退秦师⑥共其乏困⑦群臣怪之⑧倾之未发,太子迟之
⑨常以身翼蔽沛公⑩籍吏民,封府库○11此其志不在小○12道芷阳间行
A.①⑤⑦/②③④⑨○12/⑥⑩○11/⑧
B.①⑤/②⑩/③④⑨○12/⑥○11/⑦⑧
C.①⑤②/③④⑨○12/⑥⑦⑧⑩/○11
D.①⑤/②③⑩○12/④⑨/⑥⑦⑧○11
下列文言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②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③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④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⑤是寡人之过也⑥若属皆且为所虏⑦以其无礼于晋?
⑧给贡职如郡县⑨群臣侍殿上者⑩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⑪吾属今为之虏⑫金千斤,邑万家
A.③⑤⑪/①⑥⑩/⑦④⑫/②⑧⑨
B.①⑤⑩/③⑥⑪/④⑨⑫/②⑦⑧
C.②⑥⑫/①④⑪/③⑨⑩/⑤⑦⑧
D.③④⑩/②⑨⑪/①⑦⑫/⑤⑥⑧
下列文言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竖子不足与谋②大王来何操?③荆轲有所待④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⑤敢以烦执事⑥晋军函陵,秦军汜南⑦夫晋,何厌之有⑧将奈何?
⑨不然,籍何以至此?⑩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⑪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⑫秋毫不敢有所近
A.③⑪⑫/②⑦⑨⑩/④⑧/①⑤⑥
B.③⑦⑩/②⑨⑪/④⑧/①⑤⑥⑫
C.③⑨⑩/⑦④⑪/②①⑫/⑤⑥⑧
D.③⑩⑫/⑦⑨⑪/②⑧/①④⑤⑥
翻译下面句子(10分)
1.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