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考研-社会与人口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刘谦
- 格式:doc
- 大小:43.58 KB
- 文档页数:3
爱考机构 中国高端考研第一品牌(保过保录限额)爱考机构-人大考研-社会与人口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黄剑波
教师
党政教辅人员
当前位置:首页|教职员工黄剑波
教师?黄剑波
黄剑波,男,重庆彭水人,文化人类学博士(2003年),现为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人类学研究所副教授。
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2003-2005年),以及到香港中文大学、NotreDame大学、Baylor大学等学术机构访问研究。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宗教人类学、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社会边缘群体、基督教文化、民间信仰等。
主要著作有《文化人类学散论》(民族出版社,2007)、《地方性、历史场景与信仰表达——宗教人类学研究论集》(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以及合著《法律理论和实践与社会的良性运作——以宗教与社会的关系为例》(群众出版社,2009),《边际的共融——全球地域化视角下的中国城市基督教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等。
此外已发表论文多篇,译著多部。
爱考机构 中国高端考研第一品牌(保过保录限额)爱考机构-人大考研-社会与人口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宋健
教师
党政教辅人员
当前位置:首页|教职员工宋健
教师?宋健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社会与人口学院人口学系副教授,法学博士。
现为国家人口计生委项目专家、中国人口学会理事、北京市人口学会理事、北京市老年学会理事。
现任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助理、人口学系人口学教研室主任。
主要讲授课程:《人口统计学》、《调查设计与抽样》、《人口概论》等。
主要研究领域:社会政策、流动人口、老龄化与养老问题等。
发表有《中国农村人口的收入与养老》、《人口政策与国情》、《人口理论概要》、《中国社会政策协调与社会性别平等促进》、《中国的独生子女与独生子女户》、《城市流动人口管理的困境与探索》等著作与成果。
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国际项目和省部级科研项目。
先后获得全国人口科学优秀成果奖、中国老年学学术成果奖、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软科学奖、中国人民大学校级教学成果奖,以及中国人民大学先进工作者称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外事工作先进个人称号等。
电子邮件:songjian@。
爱考机构-人大考研-社会与人口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宋月萍教师党政教辅人员当前位置:首页|教职员工宋月萍教师?宋月萍宋月萍宋月萍·YuepingSONG基本信息姓名:宋月萍性别:女籍贯:浙江出生年月:1978.12Email:songyueping@单位: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人口学系教育及培训l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社会学系法学博士2004.9-2007.6l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经济学硕士2001.9-2004.6l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贸易系经济学学士1997.9-2001.7工作经历l讲师,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人口学院2008.5-今l博士后研究人员,日本东北大学社会分层与不平等研究中心2007.5—2008.4l访问学者,加拿大温尼伯大学经济学系,2006.7-2006.10l研究人员,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中国医药经济研究中心2005.11-2007.3研究兴趣卫生经济学以及劳动经济学领域的实证分析与研究,目前对中国人口流动导致的不同人群健康问题比较感兴趣。
发表论文宋月萍、陈蓉,(2009),生育政策对出生性别比的影响:一个微观实证分析,人口研究,第3期。
李琴、宋月萍,(2009),劳动力流动对农村老年人农业劳动时间的影响以及地区差异,中国农村经济,第3期。
宋月萍、张耀光,(2009),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以及卫生服务利用状况的影响因素分析,人口研究,第6期。
郭景平、宋月萍,(2008),关于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若干思考,天津社会科学,第6期。
宋月萍,(2008),男孩偏好与儿童健康的性别差异:基于农村计划生育政策环境的考察,人口研究,第3期。
宋月萍,(2007),中国农村儿童健康的家庭及社区影响因素,中国农村经济,第10期。
宋月萍,(2007),职业流动与性别:审视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经济学季刊,第2期。
宋月萍、谭琳,(2006),卫生医疗资源的可及性与农村儿童健康,中国人口科学,第6期。
爱考机构 中国高端考研第一品牌(保过保录限额)爱考机构-人大考研-社会与人口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廖菲
教师
党政教辅人员
廖菲,1987年至今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
1987年毕业于天津南开大学,获史学硕士。
2004年获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
研究专业为社会学,研究方向是社会心理学方向。
主要著作有:《身体·心理·社会——对乙肝患者的社会心理研究》、《公共行为与公共文明:北京市民公共行为实证研究》、《中国人素质研究》、《中国社会心理分析》、《社会心理学》、《企业形象制胜》等多部著作及论文。
开设《社会心理学》、《社会问题与社会心理研究》、《传播社会学》、《公共关系概论》等课程。
主持横纵向课题有:北京市民公共行为指数研究、对一个没有雇佣契约的群体的社会心理研究、改革开放30年社会民众价值观变迁研究、北京市志愿者现状调查、北京市城市环境调查等项目。
爱考机构-人大考研-社会与人口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谢桂华教师党政教辅人员当前位置:首页|教职员工谢桂华教师?谢桂华教育2004哲学博士,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社会学系(JohnsHopkinsUniversity)2003工程学硕士,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应用数学与统计学系1996法学硕士,北京大学社会学系1990法学学士,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工作经验2006/9–目前讲师,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北京2004/4–2005/3博士后研究员,日本东北大学,日本仙台市1996/8--1997/8项目秘书,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北京1990/7--1993/8助教,十堰大学,湖北省十堰市发表文章与学术会议发言2006“MarketTransitionofLaid-offWorkersinUrbanChina”pp183-216,inDecipheringStratificationandInequality,editedbyYoshimichiSato,Melbourne(Australi a):TransPacificPress.2006“市场转型与下岗工人”,《社会学研究》1:22-58.2000withLingxinHao.“TheComplexityandEndogeneityofFamilyStructureinExplainingChildren’sMisbehavior.”SocialScienceResearch31:1-28.2004“LayoffandReemploymentinUrbanChina.”PresentedattheAnnualMeetingofJapanAssociationforAsianStudies,Sendai,October.2002withLingxinHao.“PathwaystoHighSchoolGraduation:DynamicModel-Based,Microsimulation-BasedMulti-StateLi feTables.”PresentedattheAnnualMeetingofthePopulationAssociationofAmerica,Atlanta,May. 2001withLingxinHao.“DynamicMicrosimulationofMultistateLifetablesforLifeCourseTransitions.”PresentedattheSixthAnnualMeetingoftheMethodologySectionoftheAmericanSociologicalAssociati on,Minneapolis,May.1999“DifficultMarketTransitionofWorkersLaidofffromState-OwnedEnterprisesinChina”,Presentedatt heAnnualmeetingofAmericanAssociationforChineseStudies,Washington.D.C.,April.1999withLingxinHao.“DoChangesinFamilyStructureandParentalInputExplainSchool-agedChildren’sDeviantBehavior?”PresentedattheAnnualMeetingofthePopulationAssociationofAmerica,NewYorkCity,March.。
爱考机构-人大考研-社会与人口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冯仕政教师党政教辅人员当前位置:首页|教职员工冯仕政教师?冯仕政冯仕政,重庆市忠县人。
教育经历博士,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2001年硕士,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1998年学士,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1995年任职经历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2005年至今讲师,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2001-2005年访问学者,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2004年4月12日-24日访问学者,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2005年1月3日-22日访问学者,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2006年4-9月访问学者,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社会学系,2005年9月-2006年3月荣誉与奖励2006霍英东教育基金第十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研究类)二等奖。
2005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成果名称:《中国特色的社会学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与郑杭生、李路路、洪大用、李迎生合作。
2004北京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成果名称:《中国特色的社会学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与郑杭生、李路路、洪大用、李迎生合作。
2004北京市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成果名称:《中国特色的社会学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与郑杭生、李路路、洪大用、李迎生合作。
2004中国人民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成果名称:《中国特色的社会学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与郑杭生、李路路、洪大用、李迎生合作。
2004中国人民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成果名称:《中国特色社会工作课程体系建设》),与洪大用、李迎生、杨伟民、隋玉杰合作。
2003北京市“市级精品课程”(《社会学概论》课程),与郑杭生、李路路、洪大用、刘精明合作。
2002中国人民大学优秀博士论文。
学术成果专著2002《再分配体系的再生——杰村的制度变迁》(获北京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论文Forthcoming,Su,YangandShizhengFeng,“AdaptorV oice:Class,GuanxiandProtestPropensityinChina”,JournalofAsianStudies.2008《重返阶级分析?——论中国社会不平等研究的范式转换》,《社会学研究》第5期(总第137期)。
爱考机构-人大考研-社会与人口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黄盈盈教师党政教辅人员当前位置:首页|教职员工黄盈盈教师?黄盈盈黄盈盈黄盈盈简历性别:女出生年月:1977学位: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研究方向:性与性别社会学,身体研究,HIV/AIDS的社会因素,社会学定性研究方法职位: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讲师,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性”研究》主编;联系方式: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科研楼A座104室,100872。
86-10-62514498;email:yyingsu@;教育、访学与培训2007.3-6香港中文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访问学者2006-2007西澳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2006.5越南河内“性资源中心”访问学者2005-2006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部访学-课题研究2005.7-8“性、文化、社会”高级暑期研讨班,阿姆斯特丹大学2002-2005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博士;性与性别人类学专业;导师:潘绥铭教授。
2003-2004美国北卡来罗纳大学医学院社会医学系访问学者;社会医学方向;2004.9-10“亚洲性学、生殖健康资源中心”访问学者(Tarshi),印度2003.7华盛顿大学STD/HIV暑期培训班,美国西雅图1999-2002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硕士;性社会学方向;导师:潘绥铭教授1995-1999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学士著作发表国际专业期刊1.SurplusMen,SexWork,andtheSpreadofHIVinChina,AIDS,March24,2005;19(6):539-47.(co-autho r)2.HIV/AIDSRiskamongBrothel-basedFemaleSexWorkersinChina:Assessingtheterms,contentandk nowledgeofsexwork.SexTransmDis.2004Nov;31(11):695-700.(US),2004worldAIDSconferencepaper,Bangkok,2004.7,.(Firstauthor;co-authors:GAILE.HENDERSON,SUIMINGPAN,ANDMYRONS.COHEN)3.Perspectivematters:Movingtowardsaffirmativethinkingon‘xing’incontemporaryChina”,inARROWsforChangeV ol13No2(Themeon “AffirmingSexuality”),.my/images/publications/AFC/AFC_V ol13No2.pdf.4.NewBRIDGEReport:KeySexualityResourcesinChinese(inEnglishandChinese),inSiyandaUpdate: SexualityandPoverty,IssueNo.63,March2008,e-copyavailableon/non-e nglish.htm#chinese国内核心期刊5.《中国社会调查中的研究伦理:方法论层次的反思》,《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3月6.《主体构建:性社会学研究视角的革命以及在中国本土的发展空间》,《社会学研究》,2007年5月,总第127刊(第二作者)7.《中国艾滋病“问题”解析》,《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第二作者)8.《东北地区劳动力市场中的女性性工作者》,《社会学研究》2003.5.20(第一作者),《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
爱考机构-人大考研-社会与人口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陆益龙教师党政教辅人员当前位置:首页|教职员工陆益龙教师?陆益龙陆益龙,1966年12月生,2000年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所博士,2002年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博士后流动站出站,副教授。
主要研究兴趣有中国农村研究、中国户籍制度研究、定性研究方法、法律与社会研究、文化与民俗学研究专著:1.《户籍制度—控制与社会差别》,商务印书馆2003年。
2.《中国历代家礼》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年。
3.《流动产权的界定—水资源保护的社会学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4.《超越户口:解读中国户籍制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5.《嵌入式适应模式:韩国华侨的文化与生活方式变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6.《法律的公共空间:日常生活中的故事》(译著),商务印书馆2005年。
论文:06-1《户口政策改革与西部社会发展》,《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哲社版)2006.105-1《影响农民守法行为因素的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505-2《同化抑或认同的多元化-韩国华侨经验的验证》,《湖南社会科学》2005.505-3《当前农村社会发展的总体评估》,《江海学刊》2005.105-4《中国社团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学会》2005.105-5《生男偏重对农村生育水平的影响》,《学海》2005.104-1、《法律社会学:历史与范式的建构》,《江海学刊》2004-1,《社会学》04-5转载。
04-2、《进城做工人员的法律偶遇》,《郑州大学学报》2004-1《精神文明导刊》04.3转载。
04-3、《正义:社会学视野中的中国户籍制度》,《湖南社会科学》04-1。
04-4、《户籍立法:权力的遏制与权利的保护》,《江苏社会科学》04-2。
04-5、《转型的初级群体与社会安全问题》(与郑杭生合作,第二作者),《安庆师范学院学报》04-2。
04-6、《转型社会的财产观念》,《财产》04-504-7、《初级社会群体的裂变与社会安全》,《走向更安全的社会:中国社会发展报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爱考机构-人大考研-社会与人口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刘谦
教师
党政教辅人员
当前位置:首页|教职员工刘谦
教师?刘谦
刘谦
姓名:刘谦
性别:女
单位: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社会医学教研室
联系方式:Liuqian19940717@
教育背景:
2008博士学位,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专业
2007硕士学位,英国布莱顿大学,国际健康促进专业
2000硕士学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专业
1994学士学位,首都师范大学,哲学专业
工作经历:
2008年9月至今,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社会医学教研室讲师
主要研究方向和授课:医学人类学、婚姻家庭与亲属制度、定性研究方法、教育人类学2001年11月至2006年2月中英性病艾滋病防治合作项目项目官员
2000年至2001年宣亚智杰(PROFUTURE)公共关系咨询公司高级客户主管
1994年至2000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团委副书记
主要科研成果:
刘谦,”试析商业性行为的先天困境”,《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刘谦,“健康促进评估的模式转变和两个原则”,《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
刘谦,“以话语分析解读“板板茶”的组织方式”,《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第11期
刘谦,“吉登斯晚期现代性理论述评”,《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刘谦,“以高危行为人群为干预对象的艾滋病防治项目督导评估工作的难点及其应对”,《中国艾滋病性病》,2006年6月
LiuQ.,SearchingtheFactorsofSuccess:TMFFinalEvaluationReportofChina,NetherlandsRedCross,2 008
LiuQ.,SilenceStoneorTimeBomb:SexualHealthNeedsAssessmentReportinChineseCommunityofLa mbeth,London,PrimaryCareTrust(PCT)ofLambethinLondon,2007
LiuQ.,HIVinChina&UK,aNewsletterforProfessionalinBrighton&Hove,U.K.,2007
Name:LiuQian
Gender:Female
Contact:Liuqian19940717@
EducationBackground:
2008PhDinAnthropologyinRenminUniversityofChina
2007MasterofInternationalHealthPromotionintheUniversityofBrighton,
2000MasterofEconomicsinCapitalUniversityofBusinessandEconomics
1994BachelorDegreeinPhilosophyinCapitalNormalUniversity
Professionalexperience:
2008todateLectureintheSchoolofSociologyandDemologyinRenminUniversityofChina HeracademicfieldsfocusonMedicalAnthropology,Marriage,FamilyandKinship,QualitativeResearch Methods,etc.
2001to2006ProjectOfficer,DFIDHIV/AIDSPreventionandCareProject,China
2000to2001SeniorAccountExecutive,PROFUTUREPublicRelationship(P.R.)ConsultantCompany, China
1994to2000ViceChairmanoftheChineseYouthLeagueCommittee,CapitalUniversityofEconomicsan dBusiness(CUEB),China
SelectedPublications
Liu,Q.(2009),TheInnatePredicamentofCommercialSex,inJournalofNortheastNormalUniverstiy,Iss ue:4
Liu,Q.(2008)ParadigmshiftandThreePrinciplesinHealthPromotionEvaluation,inJournalofChinese MedicalUniversity,Issues:6
Duan,Y.andLiu,Q.(Eds)(2008)BehaviorChangeCommunicationTrainingManual.Kunming:Yunnan SciencePress.
LiuQ.,(2008)SearchingtheFactorsofSuccess:TMFFinalEvaluationReportofChina,NetherlandsRedC ross
Liu,Q.(2007)aDiscourseAnalysisfortheOrganizationofBANBANCHA,aSexIndustryinSouthwestC hina”,inAcademicJournalofSouthwestUniversityforNationalities,Issues:11
Liu,Q.(2007),TwoQualitativeMethodsinOneScene:aCasefrom“BANBANCHA”Research.InZhuang,K.S.(Ed.)UnderstandingAnthropology,Beijing:RenminUniversityPressCollecti on
Liu,Q.(2007)
“SilentStoneorTimeBomb:aPrimarySexualHealthNeedsAssesmentinChinesecommunityinSouthe stLondon”,aninternalreportforhealthpromotionteaminPrimaryCareTrustinSoutheastLondon Liu,Q.(2007),HIVinChina,InPASHION:ANewsletterforProfessionalsinBrighton&Hove,Issue7:10 Liu,Q.(2007),contributor,TheContinuumofCare:ScalingUpCare,Treatment,SupportandPreventionS ervicesinAsiaandthePacific:AToolkitforImplementersBangkok:FamilyHealthInternational(FHI).
Liu,Q.etal,(2006)TheFeaturesofHealthPromotionEvaluationinHighRiskGroup,ChineseJournalofAI DS&STD6,12(6):568-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