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整理
- 格式:doc
- 大小:51.00 KB
- 文档页数:5
醉翁亭记文言现象整理一、通假字1.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谓”通“为”,是)二、古今异义1. 醉翁之意不在酒- 古义:情趣。
- 今义:意思,主意。
2.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古义:离开。
- 今义:到、往。
3. 颓然乎其间者- 古义:醉醺醺的样子。
- 今义:颓废的样子。
4. 野芳发而幽香- 古义:香花。
- 今义:芳香。
5. 射者中,弈者胜- 古义:文中指投壶,宴饮时的一种游戏,把箭向壶里投,投中多的为胜,负者照规定的杯数喝酒。
- 今义:射箭。
三、一词多义1. 归- 云归而岩穴暝(聚拢)-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回家)- 微斯人,吾谁与归(归依)2. 乐- 山水之乐(乐趣,名词)-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快乐,形容词)-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以……为乐,意动用法;第一个“乐”是“以……为乐”,第二个“乐”是“快乐”,名词)3. 秀-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秀丽,形容词)- 佳木秀而繁阴(茂盛,形容词)4. 临-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居高面下,动词)- 临溪而渔(靠近,动词)5. 名- 名之者谁(命名,取名,动词)- 卷卷有爷名(名字,名词)四、词类活用1. 山行六七里(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2.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3. 名之者谁(名词用作动词,命名,取名)4. 故自号曰醉翁也(名词用作动词,取别号)5. 太守宴也(名词用作动词,设宴)6. 至于负者歌于途(名词用作动词,唱歌)7. 杂然而前陈者(名词作状语,在前面)8.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第一个“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五、特殊句式1. 判断句- 环滁皆山也(“也”表判断)-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者……也”表判断)-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者……也”表判断)- 庐陵欧阳修也(“也”表判断)2. 省略句-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心”和“酒”前面都省略了介词“于”,应为“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省略主语“醉翁”)-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歌于途”“休于树”都是状语后置句,同时“歌”“休”后面都省略了“之”,应为“至于负者于途歌,行者于树休”)3. 倒装句-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应为“至于负者于途歌,行者于树休”)- 醒能述以文者(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应为“醒能以文述者”)。
《醉翁亭记》考点整理10、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醉了能够同大家——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啊。
三、常见重点问题简答1、出自本文的成语。
醉翁之意不在酒:通常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水落石出:水落下去,石头就显露出来,比喻真相大白。
峰回路转:本义:山势曲折,山路迂回。
前呼后应:本指前行的人向后行者呼喊,后行者向前应答。
通常指文章结构严谨,前后文意互相照应。
风霜高洁:天气高爽,霜色洁白。
觥筹交错:形容许多人相聚饮酒的热闹场面。
2、全文的主旨是:与民同乐。
“乐”字贯穿全文的线索。
3、用原文语句回答:①、写醉翁亭命名的缘由的句子是: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②、解释“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③、写山间早晨景色的句子是:日出而林霏开;④、写山间傍晚景色的句子是:云归而岩穴暝;⑤、写春景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⑥、写夏景的句子是:佳木秀而繁阴;⑦、写秋景的句子是:风霜高洁;⑧、写冬景的句子是:水落而石出者;⑨、第三段写游琅琊山的情形,共写了哪四个场面: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⑩、表现本文主旨的句子是: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⑾、表现禽鸟乐的句子是: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⑿、照应“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的`句子是: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4、太守之乐其乐中的太守的“乐”是指什么?“寄情山水之乐,与民同乐之乐。
”5、对联:欧阳修与百姓同乐,范仲淹以天下为忧。
6、第一段写景的顺序是什么?写景的作用是什么?由远而近;写醉翁亭周围环境的优美,引出醉翁亭,为下文写太守与民同乐作铺垫。
7、请抓住一个特点,对文章的第二小节进行赏析。
示例:语言简洁。
这一小节写了山间的朝暮之景和四季之景,每种都抓住最主要的特点,只写了一句话。
言简意赅,作者的情感也蕴涵在里面。
(大意正确即可)8、第三段中有四幅画面,请用简洁的文字概述出来,并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醉翁亭记文言词汇整理
1. “环滁”,哎呀呀,这不就是环绕滁州的意思嘛!就像你围绕着你最喜欢的东西转圈圈一样,欧阳修环绕着滁州写了这篇醉翁亭记呢。
比如“环滁皆山也”。
2. “蔚然”,哇塞,是指草木茂盛的样子呀!就好像一片生机勃勃的森林,多美啊!像“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里就是这个意思啦。
3. “翼然”,嘿,是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呢!你想想小鸟展翅飞起来的样子,多形象呀!比如“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4. “辄”,这就是总是、就的意思呀!就如同你每次看到好吃的就想吃一样,哈哈。
像“饮少辄醉”不就是说喝一点就醉了嘛。
5. “意”,可不是我们平常说的意思哦,这里表示情趣呢。
好比你做一件事特别有兴致,那就是有别样的意呀。
比如“醉翁之意不在酒”。
6. “霏”,是指雾气呀!就像清晨的雾气笼罩大地,神秘又美丽。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就是这种感觉。
7. “暝”,傍晚的意思呢。
哎呀,就像太阳公公要下班啦,夜幕要降临啦!像“云归而岩穴暝”。
8. “乐”,这里有好多意思呢,有快乐、乐趣,还有喜欢呢!这多妙啊,就像你的生活充满了各种乐事。
比如“而乐亦无穷也”。
我觉得这些文言词汇真是太有意思啦,通过它们,我们能更好地理解醉翁亭记,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情感呀!。
《醉翁亭记》知识点整理(最新)一、文学常识: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谥号“文忠”,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诗文改革的领袖,在散文、诗词及文学批评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二、给加点的字注音:环滁.(chú)琅琊..(láng yá)潺潺..(chán)辄.(zhé)林霏.(fēi)开岩穴暝.(míng)伛偻..(yǔlǚ)酒洌.(liè)山肴.(yáo)野蔌.(sù)射者中.(zhòng)弈.者胜(yì)觥.(gōng)筹交错颓.(tuí)然阴翳.(yì)三、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停顿节奏:1.环滁/皆山也2.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3.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4.得之心/而寓之酒也5.若夫/日出/而林霏开6.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7.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8.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9.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四、重点字词解释:1.环.滁皆山也环:环绕。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蔚然:草木茂盛的样子。
深秀:幽深秀丽。
秀:秀丽。
3.泻出于.两峰之间者于:从。
4.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
临:靠近。
5.名.之者谁名:命名。
6.饮少辄.醉辄:就。
7.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意趣,情趣。
8.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寓:寄托。
9.云归.而岩穴暝.归:聚拢。
暝:昏暗。
10.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归:回家。
从:跟从。
1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野芳:野花。
发:开放。
秀:枝叶繁茂。
繁阴: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
12.伛偻提携....伛偻:弯腰驼背的样子,这里指老人。
提携:拉着手行走,这里指小孩。
13.泉香而酒洌.洌:水清。
14.山肴..野蔌.山肴:野味。
蔌:菜蔬。
15.非丝.非竹.丝:弦乐器。
文言文《醉翁亭记》考点整理一、词类活用名:名词作动词,命名,名之者谁?翼:名词作状语,像鸟的翅膀一样,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一词多义:①.而:表顺接的连词,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表并列的连词,泉香而酒冽;表递进的连词,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表转折的连词,可是,却,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表时间的连词,不久,已而夕阳在山。
②.绝:停止,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与世隔绝,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到极点,以为绝妙;极,非常,佛印绝类弥勒。
③.也:与“者”连用,表示判断语气,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用于句尾,表示肯定语气,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④.之:助词,的,醉翁之意不在酒;代词,名之者谁?⑤.酿泉:名词,泉的名称,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宾动短语,酿造泉水,酿泉为酒。
⑥.乐:快乐,动词,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趣,名词,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⑦.秀:秀丽,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开花,文中指繁荣滋长,佳木秀而繁阴。
⑧.意:情趣,醉翁之意不在酒;打算,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临:靠近,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到,临溪而鱼。
名:名词,名字,卷卷有爷名;动词,给……命名,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倒装句:①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正常语序应为“于途歌”“于树休”。
译:至于背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行人在树下休息,走在前面的人呼唤,走在后面的人答应,弯着驼背的老人,领着的孩子,来来往往络绎不绝,这就是滁州的人们在游山啊。
)②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述以文:述之以文,以文述之,即使省略句,又是倒装句,属状语后置句。
译:醒来后能用文章记述这种乐事的人,就是太守。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醉时能够同享那乐事,清醒后能够用文章记述那乐事的`人,是太守。
判断句:①环滁皆山也。
(“也”表示判断语气。
译:滁州四面都是山。
)②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醉翁亭记》重要知识点(二)“之”用法: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2.泻出于两峰之间者:助词,的3.名之者谁:代词,指醉翁亭4.醉翁之意不在酒:助词,的5.山水之乐:助词,的6.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代词,指代“山水之乐”7.山间之朝暮也:助词,的8.宴酣之乐:助词,的9.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二、词类活用1. 山行六七里山:沿着山谷,名词作状语2.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像鸟儿的翅膀张开一样,名词作状语。
3. 名之者谁名:命名,取名,名词用作动词。
4. 自号曰醉翁也号:取名,名词用作动词。
5.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前)乐:以……为乐,意动用法;(后)乐:乐趣,名词。
6. 至于负者歌于途歌:歌曲,名词用作动词,唱歌。
7. 杂然而前陈者前:在前面,名词作状语。
8. 太守宴也宴:设宴,名词作动词三、古今异义词非丝非竹【竹:古义:管乐器;今义:竹子】四时之景不同【时:古义:季节;今义:时间】野芳发而幽香【发:古义:开放;今义:散发】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古义:情趣;今义:愿望,心愿】林霏开【开:古义:消散;今义:打开】颓然乎其间者【颓然:古义:醉醺醺的样子;今义:颓废的样子】四、一词多义1.归:太守归而宾客从:回去云归而岩穴暝:聚拢暮而归:回来2.谓:太守谓谁:为,是太守自谓也:命名3.临: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居高向下临溪而渔:靠近4.秀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秀丽佳木秀而繁阴:草木茂盛的样子5.乐山水之乐:乐趣人知从太守游而乐:欢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对...感到快乐【第一个“乐”】6.而溪深而鱼肥;表并列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表递进杂然而陈前者;表修饰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表承接五、特殊句式1.倒装句: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正常语序应为“于途歌”“于树休”。
状语后置句)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述以文:述之以文,以文述之,即是省略句,又是倒装句,属状语后置句。
一、段落大意与内容主旨:(一)全文四个自然段。
第一段,写醉翁亭的位置和形势,以及命名的经过,解释“醉翁”的含义,表现作者寄情山水寻找乐趣的心情。
第二段,写亭外山间景物的美丽可爱,山中早晚以及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各异,千变万化,美妙无比,使人感到乐趣无穷。
第三段,写滁州人的游乐和作者同宾客游宴的欢乐情景,表现作者寄情于山水之间与民同乐的欢快心情。
第四段,写作者游醉回归和愉快心情,进一步表现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同时交代归来后写了这篇《醉翁亭记》。
(二)内容主旨:全文以“乐”字贯穿,通过对滁州优美风景的描写,表现了作者自己寄情山水和与民同乐的思想。
二、理解默写1.全文的主旨是:与民同乐。
“乐”字贯穿全文。
2.文章的名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①、醉翁亭命名的缘由是: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②、解释“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③、写山间早晨景色的句子是:日出而林霏开;④、写山间傍晚景色的句子是:云归而岩穴暝;⑤、写春景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⑥、写夏景的句子是:佳木秀而繁阴;⑦、写秋景的句子是:风霜高洁;⑧、写冬景的句子是:水落而石出者;⑨、第三段写游琅琊山的情形,一共写了四个场面:1、滁人游,2、太守宴,3、众宾欢,4、太守醉。
⑩、表现本文主旨的句子是:太守之乐其乐也。
⑾、表现禽鸟乐的句子是: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⑿、照应“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的句子是: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1)归纳段意第一段:写醉翁亭自然环境和命名缘由。
第二段:写山间朝暮和四季景色。
第三段:滁人、宾客、太守游琅山的情形。
第四段:写日暮醉归,点明全篇主旨。
(2)本文第一段写景的顺序是什么?答:由远到近。
(3)“太守自谓也”在文中作用是什么?答:制造悬念,引出下文。
(4)请写出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
答: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醉翁亭记实词虚词归纳整理
哎呀呀,这《醉翁亭记》里的实词虚词可真是让人有点头疼呢!但别怕,让我这个聪明的小学生来给大家好好归纳整理一下。
先来说说实词吧!“环滁皆山也”中的“环”,就是环绕的意思,你想想,是不是像个大大的圆环把滁州给围起来啦?还有“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里的“蔚然”,是草木茂盛的样子,就好像一片绿色的海洋,是不是很壮观?“峰回路转”中的“回”,是曲折、回环的意思,就跟咱们走迷宫似的,一会儿左拐一会儿右拐。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中的“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多形象呀,仿佛亭子一下子就要飞起来啦!
再讲讲虚词。
“而”字在文中出现的可不少呢!“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这里的“而”表示顺承,那水就顺顺溜溜地流出来啦。
“朝而往,暮而归”中的“而”是连接状语和中心语,表示修饰,早上怎么样去,傍晚又怎么样回。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前一个“而”表示转折,后一个“而”表示却,你说这鸟儿是不是有点傻乎乎的?
“之”字也很重要哟!“醉翁之意不在酒”里的“之”,是“的”的意思,醉翁的心思可不在酒上呢!“名之者谁”中的“之”,是指亭子,到底是谁给它取的名字呀?“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第一个“其”指的是众人,第二个“其”指的是太守自己,这可别弄混啦!
“也”字在文中也经常出现。
“环滁皆山也”,这个“也”表示判断,告诉你这就是个事实。
“在乎山水之间也”,加强语气,强调就在这山水之间呢!
哎呀,归纳这些实词虚词可不容易,但只要咱们认真琢磨,就一定能搞清楚!你说是不是?相信大家掌握了这些,再读《醉翁亭记》就能理解得更透彻啦!
我的归纳整理就到这儿啦,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
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ming(2),晦hui(4)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yu(3)偻lv(3)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lie(4),山肴野蔌su(4),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han(1)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gong(1)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tui(2)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yi(4),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文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
城西南方向的各个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美丽,远望那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沿着山路行走了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流水声,从两座山峰中间倾泻而下的,是酿泉。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坐落在泉水边上,这就是醉翁亭。
修建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老僧智仙。
给它起名字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
太守和宾客来这里喝酒,喝一点就醉了,而年纪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名号叫醉翁。
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欣赏山水美景。
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是领会在心里,而寄托在喝酒上的。
《醉翁亭记》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总结
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古诗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醉翁亭记》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醉翁亭记》原文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
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
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
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醉翁亭记教学目标1.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2.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3.积累文言词汇,背诵全文。
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文章内容和主题。
(2)积累文言词汇。
2.难点: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第一课时一、导入安徽滁州有一名胜,这个景点有一名联“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这里的“亭”,说的就是醉翁亭。
中国有四大名亭:安徽滁州醉翁亭,北京陶然亭,湖南长沙爱晚亭,杭州西湖湖心亭。
醉翁亭为四大名亭之首。
那么这个醉翁亭何人所建,因何得名,景色如何?因何而著名呢?“记”是古代一种不定文体,一般来说,作者对现实生活中某件事有所感受,而后不拘一格的记下来,都可以称“记”。
记可以全是叙事,如《桃花源记》,也可以叙事、描写、议论相结合,如《岳阳楼记》。
二、作者简介《醉翁亭记》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江西永丰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四岁丧父,家境贫寒,母以荻杆画地教读。
24岁考取进士,先后在地方和朝廷任职,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副宰相)。
早年支持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革。
他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所作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
三、背景简介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心情郁闷,他经常去滁州西南的琅琊山饮酒抒怀,并与山寺内的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
智仙为方便好友游访,便在半山腰修建了一座亭子,供欧阳修休息、饮酒。
欧阳修用自己的别号“醉翁”为这座亭子命名。
后来,便写了《醉翁亭记》。
本文是庆历六年作者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被贬为滁州太守时写的。
文章极其生动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并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四,背诵课文,掌握下列基础知识。
1、正音环滁(chù)林壑(hè)琅琊(láng yá)饮少辄醉(zhé)岩穴瞑(míng)伛偻(yǚ lǚ)酒洌(liè)山肴野蔌(sù)觥筹(gōng chïu)射者中(zhîng)弈者胜(yì)颓然(tuí)阴翳(yì)2、虚词语气朗读课文。
朗读时要注意21个“也”语气不尽相同。
“也”大致表达了以下几种语气:(1)陈述(用于描述景物)。
如:环滁皆山也。
琅琊也。
(2)肯定(用于介绍人名)。
如:山之僧智仙也。
太守自谓也。
(3)感叹(用于直抒胸臆)。
如:在乎山水之间也。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朗读时,应通过上述语气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读到“也”字后面应有较长的停顿。
朗读时还要注意25个“而”字,读时应分辨轻重。
一般来说,凡表示转折或递进意味的都要重读。
如: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凡作为连接词语的“而”和有调整音节作用的“而”,则可以轻读。
如:朝而往,暮而归。
3、重点词语解释1、环滁:环绕着滁洲城。
环,环绕。
2、林霏开:树林里的雾气散了。
霏,雾气。
3、负者:背着东西的人。
负,背。
4、临于泉上者:靠近。
5、泉香而酒冽:泉水甜,酒儿清。
冽,清。
6、山肴野蔌:野味野菜。
蔌,菜蔬。
7、杂然而前陈者:杂七杂八摆放在面前的。
杂然,错落的样子。
陈,陈列、摆开。
8、觥筹光错:觥,酒杯。
筹,酒筹。
9、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阴。
翳,遮盖。
10、佳木秀而繁阴:发荣滋长的意思。
11、醉翁之意意:情趣。
12、深秀者:秀丽。
13、宴酣之乐,非丝非竹:酣,尽兴地喝酒。
丝,弦乐器。
竹,管乐器14、野芳发而幽香: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
芳,香花。
发,开放。
15、伛偻提携: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搀着走。
这里指老老小小的行人。
伛偻,驼背,这里指老人。
16、云归而岩穴暝: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昏暗了。
暝,昏暗。
17、辄:就18、弈:下棋4、重点语句翻译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醉了能和他们一块快乐,醉醒后能写文章表达这种快乐的,是太守。
太守是谁?是庐陵的欧阳修呀!2、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译: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座山峰中间飞淌下来,这就是酿泉。
3、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译: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象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酿泉上面,这就是醉翁亭。
(临,靠近)。
4、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译: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上,而在乎山水之间啊。
5、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并寄托于酒。
6、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译:早上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7、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译: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
8、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译:苍老的容颜,雪白的头发,醉醺醺地坐在人们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9、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译:树林茂密阴蔽,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呀!10、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游人们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呀。
11、翻译描写四时之景的句子: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
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
1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5、一词多义:⑴蔚然而深秀者(秀丽,形容词)佳木秀而繁阴(发荣滋长,动词)⑵环滁皆山也(环绕)环而攻之而不胜(包围)⑶蔚然而深秀者(幽深)池非不深也(与“浅”相对)⑷若夫日出而林霏开(雾气)若夫霪雨霏霏(雨或雪的繁密的样子)⑸太守自谓也(命名,称谓)太守谓谁(为,是)⑹舜发于畎亩之中(被任用)野芳发而幽香(开放)发于声(表达,说出来)⑺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与君别意(感慨、感受)⑻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跟从)为予群从所得(cïng,次于最亲的亲属,比自己小的)⑼日出而林霏开(散开,散尽)天门中断楚江开(通)⑽云归而岩穴暝(聚拢,归集)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回家)吾谁与归(归依)⑾而乐亦无穷也(乐趣)游人去而禽鸟乐(欢乐,形容词)太守之乐其乐也(以为……乐趣,动词)⑿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表承接关系)朝而往暮而归(表修饰关系)而不知人之乐(表转折关系, 却,可是)6、掌握出自《醉翁亭记》中的几个成语:⑴醉翁之意不在酒: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另外的方面,也比喻别有用心。
⑵水落石出:本来是写自然景色,后转用来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暴露。
⑶觥筹交错:形容相聚宴饮的欢乐。
⑷山肴野蔌:指野味和蔬菜第二课时一、分析层次第一段:写醉翁亭自然环境和命名缘由。
第二段:写山间朝暮和四季景色。
第三段:滁人、宾客、太守游琅山的情形。
第四段:写日暮醉归,点明全篇主旨。
二、问题探究1、“表达全文主旨的一个字是什么?醉能同其乐”这句话把“醉”与“乐”联系起来,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把“醉”与“乐”联系起来,点明了全文的主旨——与民同乐。
2、归纳段意第一段:写醉翁亭自然环境和命名缘由。
第二段:写山间朝暮和四季景色。
第三段:滁人、宾客、太守游琅山的情形。
第四段:写日暮醉归,点明全篇主旨。
3、本文第一段写景的顺序是什么?答:由远到近。
4、“太守自谓也”在文中作用是什么?答:制造悬念,引出下文。
5、请写出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
答: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6、第三段文字一共描绘了几幅图画?分别是什么?核心又是什么?答:四幅。
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其中核心是太守醉。
7、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8、本文主旨是“与民同乐”,写“滁人游”与本文的主旨有什么联系?“滁人”如此兴高采烈地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这与太守的励精图治、勤政爱民是分不开的。
9、第三段写了四种情况,从原文中找出最能概括每种情况的短句。
(1)滁人游(2)太守宴(3)众宾欢(4)太守醉10、“太守醉”中的“醉”有两层意思,一层是“喝酒醉了”,另一层意思是陶醉于山水之中了,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醉心山水的政治理想。
11、第③段写了哪些人?请用一个字概括他们共同的心情。
写了滁人(游人)、太守、众宾。
他们共同的心情是“乐”。
12、本文写景上有什么特色?讨论并归纳:写景与抒情相结合。
(1)写亭的环境:用“林壑尤美”“蔚然而深秀”表现亭赏心悦目的外景;又用“水声潺潺”“峰回路转”表现亭幽清的环境;接着写亭的近景,用鸟翼作比,有凌空欲飞之意;然后借解释亭名直抒胸臆,道出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奠定全文写景抒情的基调。
(2)写亭四周的朝暮、四时之景,以“乐亦无穷”表现作者纵情山水之意。
(3)写滁州官民同乐的图景,极力写出滁州人民在和平生活中怡然自乐和众宾尽欢的情态,并特意塑造了太守醉酒的形象,用这幅生动的风俗人情画从侧面显示出政治清明的景象,也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由此可见,本文在由景生情、情景交融手法的运用上是相当出色的。
第三课时一、理解性默写1、“醉翁”的由来是什么?请用文中原话回答。
答: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2、本文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了四时景物的特征。
其中最突出的四句是什么?答: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3、第二段中哪个句子把山水之乐具体化了?答: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4、请写出夕照全景的句子。
答: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5、请写出归后情景的句子。
答: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6、概括本文的主旨。
与民同乐(文中原句“醉能同其乐”)(醉乐统一的句子)7、领起全文的句子是:环滁皆山也。
8、文章中微露主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9、体现全文核心及醉翁命名之意(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10、为后人传诵最多的一句话(七个字的成语)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11、文中作者描绘琅琊山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12、表达作者复杂感情的句子是: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3、文中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4、文中与"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相照应的文字是: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5、概括描述滁州地理环境特征的句子是:环滁皆山也。
二、开放性试题1、请举出本课的两个成语,并说说现在人们常用它表达什么意思。
“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通常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水落石出”现在通常用来表示:事情真相大白2、依据文章内容,请对出下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