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
- 格式:doc
- 大小:68.50 KB
- 文档页数:19
2016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2分)A.狼藉./慰藉.伺.候/伺.机而动日薄.西山/薄.利多销B.悖.论/蓬勃.催.眠/摧.枯拉朽巍然屹.立/迄.今为止C.包扎./扎.实巷.道/街头巷.尾哄.堂大笑/一哄.而起D.咳嗽./洗漱.晦.涩/诲.人不倦负隅.顽抗/无独有偶.l.C (A.jí/jiè cì/sì bó B.bèi/bó cuī yì/qì C. zā/zhā hang/xiàng hōng/ hòng D.sòu/shù huì yú/ǒu)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枢纽荧光屏人才辈出通情达礼B.决窍狙击手一筹莫展矢志不渝C.懈怠流水账相辅相承粗制滥造D.庇护挖墙脚仗义执言变本加厉2.D (A项,应为“通情达理”,B项,应为“诀窍”,C项,应为“相辅相成”)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在中国人眼里,人生有四件大事——衣、食、住、行。
把衣放在首位,为什么?。
,,,。
①古人常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②而它的起点“修身”当然不能缺少对身体的包装行为③即必须首先从外表上塑造出具有儒家风范的形象④因为在礼仪之邦,衣是脸面、包装,是身份的体现⑤这是士人儒生的人生信念与行为准则A.①②⑤④③B.③⑤④①②C.④①⑤②③D.④①③②⑤3.C4.古诗文默写。
(8分)(1),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2)峰回路转,,醉翁亭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3)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想象与友人团聚,秉烛夜谈的句子是:“,”。
(4)风雅是一种生活情调,也是一种精神追求。
陶渊明的“,”。
(《饮酒》),一束花,一抹山,这种随意自然是风雅;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一杯酒,一轮月,这种潇洒浪漫是风雅;刘禹锡的“,”(《陋室铭》),一架琴,一卷经,这种恬静淡泊也是风雅。
2016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试卷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A。
狼藉.∕慰藉伺..候∕伺.机而动日薄.西山∕薄.利多销B.悖.论∕蓬勃催..眠∕摧.枯拉朽巍然屹.立∕迄.今为止C.包扎.∕扎.实巷.道∕街头巷.尾哄.堂大笑∕一哄.而起D.咳嗽.∕洗漱晦..涩∕诲.人不倦负隅.顽抗∕无独有偶.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
枢纽荧光屏人才辈出通情达礼B。
决窍狙击手一筹莫展矢志不渝C。
懈怠流水账相辅相承粗制滥造D.庇护挖墙脚仗义执言变本加厉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得语句,衔接最恰当得一项是()(2分)在中国人眼里,人生有四件大事——衣、食、住、行。
把衣放在首位,为什么呢?.,,,。
①古人常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②而它的起点“修身”当然不能缺少对身体得包装行为③即必须首先从外表上塑造出具有儒家风范的形象④因为在礼仪之邦,衣是脸面、包装,是身份的体现⑤这是士人儒生的人生信念与行为准则A。
①②⑤④③ B。
③⑤④①② C。
④①⑤②③ D。
④①③②⑤4、古诗文默写。
(8分)(1),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2)峰回路转,,醉翁亭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3)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想象与友人团聚,秉烛夜谈的句子是“,。
”(4)风雅是一种生活情调,也是一种精神追求。
陶渊明的“,。
”(《饮酒》),一束花,一抹山,这种随意自然是风雅;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一杯酒,一轮月,这种潇洒浪漫是风雅;刘禹锡的“,”(《陋室铭》),一架琴,一卷经,这种恬静淡泊也是风雅。
5、名著阅读。
(4分)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往往是丰满的,优缺点并存。
请从下面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作品中的具体情节,分析他的优点和缺点。
(1)猪八戒(《西游记》)(2)武松(《水浒》)(3)米开朗琪罗(《名人传》)6、请给下面的新闻材料拟写标题,并简述理由。
2016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A.狼藉⋅/慰藉⋅ 伺⋅候/伺⋅机而动 日薄⋅西山/薄⋅利多销 B.悖⋅论/蓬勃⋅ 催⋅眠/摧⋅枯拉朽 巍然屹⋅立/迄⋅今为止 C.包扎⋅/扎⋅实 巷⋅道/街头巷⋅尾 哄⋅堂大笑/一哄⋅而起 D.咳嗽⋅/洗漱⋅ 晦⋅涩/诲⋅人不倦 负隅⋅顽抗/无独有偶⋅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枢纽 荧光屏 人才辈出 通情达礼B.决窍 狙击手 一筹莫展 矢志不渝C.懈怠 流水账 相辅相承 粗制滥造D.庇护 挖墙脚 仗义执言 变本加厉3.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中国人眼里,人生有四件大事﹣﹣衣、食、住、行。
把衣放在首位,为什么?( )。
( ),( ),( ),( )。
①古人常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②而它的起点“修身”当然不能缺少对身体的包装行为③即必须首先从外表上塑造出具有儒家风范的形象④因为在礼仪之邦,衣是脸面、包装,是身份的体现⑤这是士人儒生的人生信念与行为准则。
A.①②⑤④③B.③⑤④①②C.④①⑤②③D.④①③②⑤4. 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2)峰回路转,________,醉翁亭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3)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想象与友人团聚,秉烛夜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风雅是一种生活情调,也是一种精神追求。
陶渊明的“________,________”。
(《饮酒》),一束花,一抹山,这种随意自然是风雅;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一杯酒,一轮月,这种潇洒浪漫是风雅;刘禹锡的“________,________”(《陋室铭》),一架琴,一卷经,这种恬静淡泊也是风雅。
5. 名著阅读。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往往是丰满的,优缺点并存。
请从下面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作品中的具体情节,分析他的优点和缺点。
河南省2016年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语文答案解析一、积累与运用1.【答案】C【解析】A.jí/jiè,cì/sì,bò;B.bèi/bó,cuī,yì/qì;C.zā/zhā,hàn g/xiàn g,hōn g/hòn g;D.sou/shù,huì,yú/ǒu。
【考点】识记字音2.【答案】D【解析】A.通情达礼——通情达理;B.决窍——诀窍;C.相辅相承——相辅相成;解题时注意音同义异的字,根据词语的意思做出判断。
【考点】识记字形3.【答案】C【解析】语段第一句列出了人生的四件大事,第二句提出疑问“为什么把衣放在首位”,横线第一空应为把“衣”放在首位的原因,故④在第空,排除A、B两项。
⑤中指示代词“这”结合文段应为①中所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故⑤放在①后。
然后从四个人生信念和准则说到“修身”,是由概括到具体的过程。
【考点】语言表达连贯4.【答案】(1)长风破浪会有时(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3)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解析】熟背课文即可。
5.【答案】①“猪八戒”示例:优点是能随机应变。
孙悟空赌气不跟他回去救师父,他揣摩孙悟空的心理,编出黄袍怪侮辱孙悟空的话,成功激怒孙悟空去救帅父。
缺点是他好吃懒做。
途经五庄观,听说有人参果,马上挑唆孙悟空去偷;途经平顶山,孙悟空派他去巡山,他却钻到草从里睡大觉。
②“武松”示例:既有行侠仗义的优点,又有粗暴蛮横的缺点。
他夜走蜈蚣岭,见道人霸占民女,便拔刀杀了道人,救下民女;他从蜈蚣岭下来,到了酒店,想喝酒吃肉,店家说是别的酒客的,不卖给他,他大怒,暴打店家③“米开朗琪罗”示例:优点是敢于挑战,意志坚强。
教皇让他为教堂画天顶画,对壁画技术一窍不通的他毅然接受挑战,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完成了史诗般的西斯延作品。
绝密★启用前河南省2016年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语文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2分) ( ) A .狼藉./慰藉. 伺.候/伺.机而动 日薄.西山/薄.利多销 B .悖.论/蓬勃. 催.眠/摧.枯拉朽 巍然屹.立/迄.今为止 C .包扎./扎.实 巷.道/街头巷.尾 哄.堂大笑/一哄.而起 D .咳嗽./洗漱. 晦.涩/诲.人不倦 负隅.顽抗/无独有偶.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 )A .枢纽 荧光屏 人才辈出 通情达礼B .决窍 狙击手 一筹莫展 矢志不渝C .懈怠 流水账 相辅相承 粗制滥造D .庇护 挖墙脚 仗义执言 变本加厉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在中国人眼里,人生有四件大事——衣、食、住、行。
把衣放在首位,为什么?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古人常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②而它的起点“修身”当然不能缺少对身体的包装行为 ③即必须首先从外表上塑造出具有儒家风范的形象④因为在礼仪之邦,衣是脸面、包装,是身份的体现 ⑤这是士人儒生的人生信念与行为准则A .①②⑤④③B .③⑤④①②C .④①⑤②③D .④①③②⑤ 4.古诗文默写。
(8分)(1)_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2)峰回路转,______________,醉翁亭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3)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想象与友人团聚,秉烛夜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风雅是一种生活情调,也是一种精神追求。
陶渊明的“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饮酒》),一束花,一抹山,这种随意自然是风雅;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一杯酒,一轮月,这种潇洒浪漫是风雅;刘禹锡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陋室铭》),一架琴,一卷经,这种恬静淡泊也是风雅。
2016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2分)A.狼藉./慰藉.伺.候/伺.机而动日薄.西山/薄.利多销B.悖.论/蓬勃.催.眠/摧.枯拉朽巍然屹.立/迄.今为止C.包扎./扎.实巷.道/街头巷.尾哄.堂大笑/一哄.而起D.咳嗽./洗漱.晦.涩/诲.人不倦负隅.顽抗/无独有偶.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A.枢纽荧光屏人才辈出通情达礼B.决窍狙击手一筹莫展矢志不渝C.懈怠流水账相辅相承粗制滥造D.庇护挖墙脚仗义执言变本加厉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在中国人眼里,人生有四件大事——衣、食、住、行。
把衣放在首位,为什么? 。
, , , 。
①古人常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②而它的起点“修身”当然不能缺少对身体的包装行为③即必须首先从外表上塑造出具有儒家风范的形象④因为在礼仪之邦,衣是脸面、包装,是身份的体现⑤这是士人儒生的人生信念与行为准则A.①②⑤④③B.③⑤④①②C.④①⑤②③D.④①③②⑤4.古诗文默写。
(8分)(1) ,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2)峰回路转, ,醉翁亭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3)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想象与友人(或妻子)团聚,秉烛夜谈的句子是: , 。
(4)风雅是一种生活情调,也是一种精神追求。
陶渊明的“, ”(《饮酒》),一束花,一抹山,这种随意自然是风雅;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一杯酒,一轮月,这种潇洒浪漫是风雅;刘禹锡的“, ”(《陋室铭》),一架琴,一卷经,这种恬静淡泊也是风雅。
5.名著阅读。
(4分)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往往是丰满的,优缺点并存。
请从下面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作品中的具体情节,分析他的优点和缺点。
①猪八戒(《西游记》) ②武松(《水浒传》) ③米开朗琪罗(《名人传》)6.请给下面的新闻材料拟写标题,并简述理由。
2016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2016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题目及解析该标题能够简明扼要地概括文章的主题,让读者一目了然。
理由是标题是引导读者进入文章的第一步,必须准确、简洁、有吸引力。
同时,标题也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体现作者的写作水平和思维深度。
人体器官的自愈能力自愈能力指的是人体修复自身缺损和维持生命健康的能力。
有些自愈能力是人体原本就具有的,而科学家则在追求以科学手段遏制器官病变,使其自己恢复到正常状态。
美国科学家在实验室中发现了一种可快速修复组织的特殊基因,这使得小白鼠摆脱了“宿命”,体格健壮,生长迅速,而这种特殊基因在成年生物体中也能增强组织的修复能力。
这种基因可以让体内的基因误以为机体正处于更年轻的状态,从而使衰老或病变的组织器官的生长机能再次被激活,完成自身修复。
此外,科学家还从人体神经系统调节方面进行了器官自愈的研究,研制出了一种微型植入器,它能够监控并促进器官自愈,通过人体的神经系统调节使受感染、损伤或变得衰弱的器官恢复健康,再度正常工作。
分析:本文主题是人体器官的自愈能力,具体内容包括科学家发现的可快速修复组织的特殊基因、微型植入器的研制以及人体神经系统调节方面的研究。
这些研究为人体器官的自愈提供了科学手段,可以促进器官自身修复,维持人体健康。
17.将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马跑一千里需要的粮食可能会耗尽一石。
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跑一千里却需要这么多粮食。
18.“也”常表示某种语气,同时暗含情感。
结合语段(一)第一段的内容,说说其结尾的“也”字暗含了作者对马的情感。
作者对马的能力和需求感到惊叹和惋惜,同时也表示对马的爱护和关怀。
19.根据语段(一)和语段(二)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填空。
两个语段都在谈人才问题,都认为社会上有人才。
人才怎样才能不被埋没?语段(一)用比喻的写法,强调人才需要得到适当的培养和发挥;语段(二)用实例的论证方法,强调人才需要有机会和平台来展现自己的才华。
2 0 1 6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试卷语文一、累积与运用(共28 分)1.以下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一样的一项为哪(2 分)一项【】A.狼藉/安慰伺候/乘机而动日薄西山/薄利多销.......悖论/蓬勃催眠/摧枯拉朽巍然屹立/迄今为止B......C.包扎/扎实巷道/街头巷尾哄堂大笑/一哄而起.......咳嗽/洗刷晦涩/不厌其烦负隅顽抗/不足为奇D......2.以下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为哪一项【】(2 分)A.枢纽荧光屏人材济济通情达礼B.决窍狙击手束手无策矢志不渝C.懒惰流水账相辅相承精雕细刻D.包庇挖墙脚打抱不平肆无忌惮3.挨次填入下边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连接最适合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在中国人眼里,人生有四件大事——衣、食、住、行。
把衣放在首位,为何?。
,,,。
①先人常言“修身” “齐家”“治国”“平天下” ②而它的起点“修身”自然不可以缺乏对身体的包装行为③即一定第一从表面上塑造出拥有儒家风采的形象④由于在礼仪之邦,衣是脸面、包装,是身份的表现⑤这是士人儒生的人生信念与行为准则A.①②⑤④③ B.③⑤④①② C.④①⑤②③D.④①③②⑤ 4.古诗文默写写。
(8 分)(1),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2)峰回路转,,醉翁亭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3)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想象与友人聚会,秉烛夜谈的句子是:“,。
”(4)文雅是一种生活情调,也是一种精神追求。
陶渊明的“,”。
(《喝酒》),一束花,一抹山,这类任意自然是文雅;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一杯酒,一轮月,这类潇洒浪漫是文雅;刘禹锡的“,”(《陋室铭》),一架琴,一卷经,这类安静淡泊也是文雅。
5.名着阅读。
(4 分)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常常是丰满的,优弊端并存。
请从下边人物中任选一个,联合作品中的详细情节,剖析他的长处和弊端。
①猪八戒(《西游记》)②武松(《水浒》)③米爽朗琪罗(《名人传》)6.请给下边的新闻资料拟写标题,并简述原因。
、积累与运用 (共 28 分)B .悖.论/蓬勃. 催.眠/迄.今为止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2 分) 伺.候/伺.机而动日薄.西山/薄.利多销 D .咳嗽./洗漱. 晦.涩/诲.人不倦负隅.顽抗/无独有偶2.下 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 分) A .枢纽 荧光屏 人才辈出通情达礼 B .决窍 狙击手 一筹莫展矢志不渝 C .懈怠 流水账 相辅相承粗制滥造 D .庇护 挖墙脚 仗义执言 变本加厉 C .包扎./扎.实 巷.道/街头巷.尾哄.堂大笑/一哄.而起 /摧.枯拉朽 巍然屹.立3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在中国人眼里,人生有四件大事----------------------------- 衣、食、住、行。
把衣放在首位,为什么?。
,,________ ,__ 。
①古人常百“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②而它的起点“修身”当然不能缺少对身体的包装行为③即必须首先从外表上塑造出具有儒家风范的形象④因为在礼仪之邦,衣是脸面、包装,是身份的体现⑤这是士人儒生的人生信念与行为准则A .①②⑤④③B .③⑤④①②C .④①⑤②③D .④①③②⑤4 •古诗文默写写。
(8分)(1),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2)峰回路转,,醉翁亭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3)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想象与友人团聚,秉烛夜谈的句子是:“ , _______ 。
”(4)风雅是一种生活情调,也是一种精神追求。
陶渊明的“ ______ , ____ ”。
(《饮酒》)一束花,一抹山,这种随意自然是风雅;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一杯酒,一轮月,这种潇洒浪漫是风雅;刘禹锡的“ ______ , ____ ”(《陋室铭》),一架琴,一卷经,这种恬静淡泊也是风雅。
5.名著阅读。
(4分)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往往是丰满的,优缺点并存。
2016年河南省中考真题语文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1.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2分)A.狼藉/慰藉伺候/伺机而动日薄西山/薄利多销B.悖论/蓬勃催眠/摧枯拉朽巍然屹立/迄今为止C.包扎/扎实巷道/街头巷尾哄堂大笑/一哄而起D.咳嗽/洗漱晦涩/诲人不倦负隅顽抗/无独有偶解析:C项划线字的读音分别是:zā/zhā;hàng/xiàng;hōng/hòng。
答案:C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枢纽荧光屏人才辈出通情达礼B.决窍狙击手一筹莫展矢志不渝C.懈怠流水账相辅相承粗制滥造D.庇护挖墙脚仗义执言变本加厉解析:A“礼”为“理”;B“决”为“诀”;C“承”为“成”。
答案:D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在中国人眼里,人生有四件大事——衣、食、住、行。
把衣放在首位,为什么?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古人常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②而它的起点“修身”当然不能缺少对身体的包装行为③即必须首先从外表上塑造出具有儒家风范的形象④因为在礼仪之邦,衣是脸面、包装,是身份的体现⑤这是士人儒生的人生信念与行为准则A.①②⑤④③B.③⑤④①②C.④①⑤②③D.④①③②⑤解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阅读各个句子,准确判断它们共同表达的中心意思,再分析各句之间的关系,有时也可利用总写分写的写作顺序以及句式特点,注意其中的关联词、次序语、衔接语。
本题根据衣、食、住、行来排列句子即可。
答案:C4.古诗文默写。
(8分)(1)___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2)峰回路转,________________,醉翁亭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3)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想象与友人团聚,秉烛夜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6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2分)A.狼藉/慰藉伺候/伺机而动日薄西山/薄利多销B.悖论/蓬勃催眠/摧枯拉朽巍然屹立/迄今为止C.包扎/扎实巷道/街头巷尾哄堂大笑/一哄而起D.咳嗽/洗漱晦涩/诲人不倦负隅顽抗/无独有偶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枢纽荧光屏人才辈出通情达礼B.决窍狙击手一筹莫展矢志不渝C.懈怠流水账相辅相承粗制滥造D.庇护挖墙脚仗义执言变本加厉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在中国人眼里,人生有四件大事——衣、食、住、。
把衣放在首位,为什么?。
,,,。
①古人常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②而它的起点“修身”当然不能缺少对身体的包装行为③即必须首先从外表上塑造出具有儒家风范的形象④因为在礼仪之邦,衣是脸面、包装,是身份的体现⑤这是士人儒生的人生信念与行为准则A.①②⑤④③ B.③⑤④①② C.④①⑤②③ D.④①③②⑤4.古诗文默写写。
(8分)(1),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2)峰回路转,,醉翁亭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3)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想象与友人团聚,秉烛夜谈的句子是:“ ,。
”(4)风雅是一种生活情调,也是一种精神追求。
陶渊明的“ ,”。
(《饮酒》),一束花,一抹山,这种随意自然是风雅;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一杯酒,一轮月,这种潇洒浪漫是风雅;刘禹锡的“ ,”(《陋室铭》),一架琴,一卷经,这种恬静淡泊也是风雅。
5.名著阅读。
(4分)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往往是丰满的,优缺点并存。
请从下面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作品中的具体情节,分析他的优点和缺点。
①猪八戒(《西游记》)②武松(《水浒》)③米开朗琪罗(《名人传》)6.请给下面的新闻材料拟写标题,并简述理由。
(3分)××网2016年4月22日讯4月24日是首个中国航天日o为迎接首个航天日,航天专家在国家博物馆学术报告厅作专题报告,总结了中国载人航天、火箭发射、深空探测等方面的航天成就,强调了中国进入太空的能力目前已经达到航天大国的水平,并指出“十二五”期间,中国每年的航天发射数量稳居世界前三,尤其值得所有中国人自豪的是,近20年中国长征火箭的发射成功率居全球之最。
7.根据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共7分)据调查,近两年来,中学生对数字化阅读的兴趣明显提高。
数字化阅读是一种阅读方式,与传统纸质媒介阅读不同,它是借助网络、手机、电子阅读器、平板电脑等数字媒介进行的。
(1)用简洁的语言从下面两个图表中,归纳出三条主要信息。
(3分)①②③(2)结合下面材料的内容,写一段话来表达你对数字化阅读的思考。
要求:①观点明确,理由充分。
②采用总分的结构方式。
③不少于50字。
(4分)某校八年级的李明同学最近喜欢上了数字化阅读,他常用课余的零碎时间来浏览新闻,了解科技知识,偶尔也读读名著,看看喜欢的微博,常与同学交流阅读心得,很受大家欢迎。
赵亮同学最近也喜欢上了数字化阅读,他热衷明星八卦,沉迷网络小说,对繁杂的信息不加分辨地接受,现在上课总走神,也不爱跟同学交流了。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一)阅读下文,完成8-11题。
(共16分)母亲养蜗牛父亲去世后,母亲来北京跟我住。
我忙于写作,实在抽不出空陪她。
母亲被寂寞所困的情形,令人感到凄楚。
楼上人家赠予母亲几只小蜗牛。
那几个小东西,只有小指甲的一半儿大,粉红色,半透明,可爱极了。
母亲非常喜欢这几个小生命,将它们安置在一个漂亮的茶叶盒儿里,还预先垫了潮湿的细沙。
母亲似乎又有了需精心照料和养育的儿女了。
她经常将那小铁盒儿放在窗台上,盒盖儿敞开一半,让那些小东西晒晒太阳。
并且很久很久地守着,怕它们爬到盒子外边爬丢了。
它们爱吃菜心儿,母亲便将蔬菜最嫩的部分细细剁碎,撒在盒儿内。
母亲日渐一日地对它们有了特殊的感情。
那种感情,是与小生命的一种无言的心灵交流。
有时,为了讨母亲欢心,我也停止写作,与母亲共同观赏。
八岁的儿子也对它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奶奶,它们能长多大啊?”“能长到你的拳头那么大呢!”“奶奶,你吃过蜗牛吗?”“吃?……”“奶奶,我想吃蜗牛!我还想喝蜗牛汤!我同学就吃过,说可好吃了!”“可……它们现在还小啊……”“我等它们长大了再吃。
不,我要等它们生出小蜗牛以后再吃,这样我就可以一直有蜗牛吃了。
奶奶你说是不是?”母亲愕然。
我阻止他:“不许存这份念头!不许再跟奶奶说这种话!”儿子眨巴眨巴眼睛,受了天大委屈似的,一副要哭的模样。
母亲便说:“好,好,等它们长大了,奶奶一定做给你吃。
”从此,母亲观看那些小生命的时候,儿子肯定也凑过去观看。
先是,儿子问它们为什么还没长大,而母亲肯定地回答——它们分明已经长大了。
后来是,儿子确定地说,它们已经长大了,不是长大了一些,而是长大了许多。
而母亲总是摇头——根本就没长。
然而,不管母亲和儿子怎么想,怎么说,那些小生命的确是一天天长大着。
壳儿开始变黑变硬了,它们的头和柔软的身躯,从背着的“房屋”内探出时,憨态可掬,很有妙趣了。
母亲将它们移入一个大一些的更漂亮的盒子。
“奶奶,它们就是长大了吧?它们再长大一倍,就该吃它们了吧?”“不行。
得长到和你拳头一般儿大。
你不是说要等它们生出小蜗牛之后再吃吗?”“奶奶,我不想等了,现在就要吃,只吃一次,尝尝什么味儿就行了。
”母亲默不作答。
我认为有必要和儿子进行一次严肃的谈话了。
趁母亲不在家,我将儿子拉至跟前,对他讲奶奶一生多么地不容易;讲自爷爷去世后,奶奶内心的孤独和寂寞;讲那些小蜗牛对于奶奶的意义……儿子低下头说:“爸爸,我明白了,如果我吃了蜗牛,便是吃了奶奶的那一点儿欢悦。
”从此,儿子再不盼着吃蜗牛了。
一天晚饭时,母亲端上一盆儿汤,对儿子说:“你不是要喝蜗牛汤吗?我给你做了,快喝吧。
”我狠狠瞪儿子一眼。
儿子辩白:“不是我让奶奶做的!”母亲朝我使了个眼色。
我困惑地慢呷一口,鲜极了!但那不是蜗牛汤,而是蛤蜊汤。
其实母亲是把那些能够独立生活的蜗牛放了,放于楼下花园里的一棵老树下。
她依然每日将菜蔬之最鲜嫩的部分,细细剁碎,撒于那棵树下……一天,母亲说:“我又看到它们了!它们好像认识我似的,往我手上爬。
”我望着母亲,见母亲满面异彩。
那一刻,我觉得老人们心灵深处情感交流的渴望,令我肃然,令我震颤,令我沉思……”(作者:梁晓声。
有删改)8.“母亲养蜗牛”的故事可谓波澜起伏。
请将相关情节填写在下面横线处。
(4分)(1)①,波澜顿起。
(2)蜗牛逐渐长大,母亲刚将蜗牛移入新居,儿子却说现在就要吃蜗牛。
波澜再起。
(3)②,波澜又起。
9.结合具体内容,说说第三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
(4分)答:10.细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任选一个角度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人物心理的。
(4分)答:11.本文的主题是什么?请写出两个方面,并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4分)答:(二)滴水之恩紫红色的天空渐渐变得暗黑。
我握着桑木棍,孤单地走在山路上。
我是搭赶集的车来到这个地方的,去寻找据说矗立在附近田野中的古塔。
当我在陌生的乡间找到青麦田里残存的白色古塔,再回到先前下车的小街时,集市早已散了。
街角凉粉摊前头裹苗帕的老妇人的回答叫我失望:“公交车下午一点以后就没有了,要是你早些到,还可以搭摆摊的货车。
”这会儿,什么车也没有了。
“在那里住一晚,明早再搭车走嘛。
”老妇人指指对面一家写着“迎宾旅馆”的木楼对我说。
但我无论如何也得赶回去,明早还有事呢。
走三十多里路是没有问题的,只是我根本不认得返回的路。
老妇人指点我沿这条路一直朝东走,别走岔路就可以走回去了。
“小心哟,这个季节山里有蛇。
”她顺手砍下一截桑木枝递给我。
雷声从远处沉沉地压过来,闪电把天边的乌云撕开一道耀眼的裂缝。
我一边走一边看有没有经过的车可搭。
一辆卡车嘶吼着爬上山坡,我拼命挥手,车从我身边呼地开了过去。
山下沟坳里,几户人家的窗格透出昏黄的灯光来。
雷声越滚越近,大雨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瓢泼而下。
我只得加紧步子,同时担心蛇会突然从路边草丛中钻出。
终于又有一辆小拖车开过来,这次被我拦下了。
没想到,司机竟会是那个人。
去年夏天在马山,有一天将散集时,我在街上闲逛,看见了他。
当时,他衣衫不整地斜靠在土墙根下,胡须很长,头发蓬乱,一副潦倒落魄的样子。
他的面前并没有放乞讨钱币的碗,但我确信,他一定是又渴又饿了。
几步之外有个茶水摊,我去买了一杯水一块糕递给他。
他无神的眼睛并没有因我的热心而闪亮,他甚至不抬眼看一看便自顾自吞食起来。
“快散集了,要去哪里,你也该去了。
”我随口劝了他一句,便走开了。
几个月过去了,虽然眼前这个人整洁而精神,但我还是认出了他。
“去马山吗?”我焦灼地问。
“去马山?”他迟疑了一会儿,让我上了车。
小拖车颠簸着,他燃着的烟头,红红的亮点忽明忽暗。
“你是马山人?”他问。
“不是,我在那儿见习。
”他有点失望:“我倒曾遇到过一个马山人呢,那真是个好人。
”“你去过马山?”“去过。
”话题断了,黑暗中,他似乎笑了笑。
开始下雨了,豆大的雨点叩打着车窗。
他忽然说:“说起来那次去马山,怪难为情的。
那时我赌输了,输得精光,被撵出来,流落到马山。
有个人给我水喝,给我东西吃,可惜我不认得她,要不,真得好好谢她。
”“就为了那个人送你一点水一点吃的吗?”他不屑地看我一眼:“你不懂,那时候我心灰意冷,没脸回家,她劝我‘快散集了,要去哪里,你也该去了’。
我听了她的劝告,回家了。
后来再也不赌了。
我真的很感谢她,要不是她那一杯水一块糕一句话,我现在还不晓得会怎样呢。
”我心中有掩饰不住的喜悦,想不到那件小事会对他帮助那样大。
他没有认出我来。
我决定不提看见他潦倒情形的就是我。
每个人都有尊严,我要让他拥有一份完整的助人的快乐和自豪。
“我也很感谢你,要不是搭上你的车,这会儿我还在山路上挨雨淋呢!”他听了果然高兴:“其实你也不用谢我,要谢就谢那个给我水喝的人。
那次之后,我才晓得,人有时候是多么需要旁人帮一把。
”“马山到了!”他刹住车。
“谢谢你啊,下车来喝杯热茶,歇会儿吧。
”他一边倒车一边说:“我还得赶回去运货呢——本来,我的车是不到马山的。
”(作者:唐敏。
有删改)12.请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概述“我”和“他”之间的故事。
(4分)答:13.“头裹苗帕的老妇人”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结合具体内容,从情节和主题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4分)答:14.文中的“我”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4分)答:15.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结尾的妙处。
(4分)答: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6-19题。
(共10分)(一)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只、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