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崔俊芝院士演讲稿
- 格式:ppt
- 大小:3.37 MB
- 文档页数:32
第1篇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在这里代表全体学生发言,与各位院士共同探讨学术发展的新趋势和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前景。
在此,我首先要向各位院士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首先,请允许我简要介绍一下我们学校的概况。
我校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的重点大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近年来,在国家和地方的大力支持下,我校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国家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这次院士会议上,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众多在各自领域具有深厚造诣的院士,他们是我国科技事业的领军人物,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学术发展的新趋势,这对于我们广大学生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在此,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看法:一、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目标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目标。
我们要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勤奋学习,提升自身素质知识是推动科技发展的关键,我们要珍惜宝贵的学习时光,勤奋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在课堂上,我们要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在实验室,我们要严谨求实,勇于探索;在生活中,我们要善于总结,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三、勇于创新,敢于突破创新是科技发展的灵魂,我们要勇于创新,敢于突破。
在学术研究中,我们要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权威,勇于提出新观点、新方法。
同时,我们要关注国家战略需求,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四、加强交流,促进合作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加强交流、促进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要积极参加各类学术交流活动,拓宽视野,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
同时,我们要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攻克科技难题,推动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
五、弘扬科学家精神,践行社会责任科学家精神是科技事业发展的基石,我们要弘扬科学家精神,践行社会责任。
在学术研究中,我们要诚实守信,严谨治学;在生活中,我们要关心社会,服务人民。
华中科技大学数学与机械学博士生交叉学科创新论坛
会议日程
10月27日全天报到,地点:八号楼学术交流中心
10月28日地点:科技楼南楼104报告厅
8:30-9:40 开幕式,主持人:
1.主持人介绍主要来宾
2.数学学院院长(张诚坚)致欢迎词
3.崔俊芝院士讲话
4.熊有伦院士讲话
5.研究生院领导讲话
9:40-10:00 科技楼前合影
10:00-11:45 大会报告(科技楼南楼104报告厅)
(三)分组讨论
时间:2011年10月31日:上午08: 30--11:30 地点:科技楼南楼104报告厅
分组讨论交流(时间:08:30--10:00)
中间休息(时间:10:00--10:10)
(四)闭幕式
时间:2011年10月31日:上午10:10--11:30 地点:科技楼南楼104报告厅
主持人:
参加专家、博士代表发言,有关领导致辞
(五)参观森林公园
时间:2011年10月31日:下午14:30--17:30。
关于中国院士的演讲稿英文Ladies and gentlemen,。
It is my great honor to stand here today and share with you some thoughts on the topic of Chinese academicians. As we all know, academicians are the top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in China, and they play a crucial rol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our country. In my speech, I would like to discuss the significance of academicians, their contributions to the society, and the qualities that make them outstanding.First and foremost, let's talk about the significance of academicians. Academicians are the leaders in their respective fields, and their research and discoveries often have a profound impact on our daily lives. They are the driving force behi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 and breakthroughs, and their work has contributed to the advancement of various industries, from healthcare to energy, from transportation to communication. Their expertise and knowledge are invaluable assets to our society, and their influence extends far beyond the academic community.Next, I want to highlight the contributions of academicians to the society. Academicians not only conduct cutting-edge research, but they also mentor and inspire the next generation of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They are often involved in policy-making and decision-making processes, providing valuable insights and recommendations to the government and industry. Moreover, many academicians are actively engaged in public outreach and education, promoting scientific literacy and fostering a culture of innovation. Their efforts have a lasting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our nation and the well-beingof our people.Now, let's explore the qualities that make academicians outstanding. Academicians are characterized by their passion for knowledge, their dedication to excellence, and their commitment to serving the common good. They possess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ir field, and they are constantly seeking new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growth. They are open-minded and collaborative, willing to share their expertise and work with othersto tackle complex problems. Moreover, they are resilient and persistent, often overcoming numerous obstacles and setbacks in their pursuit of scientific advancement.In conclusion, academicians are the pillars of ou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community, and their work has a profound impact on our society. Their significance, contributions, and outstanding qualities make them the pride of our nation. As we look to the future, it is essential that we continue to support and nurture the next generation of academicians, ensuring that they have the resources and opportunities to thrive. Together, we can build a brighter and more innovative future for China and the world.Thank you.。
“第五届中国数字城市建设技术研讨会暨设备博览会”新闻发布会本刊讯为推进建设领域电子政务的建设,加强相关技术成果在城市信息化中的交流与应用,进一步提升城乡建设水平,促进行业产业化发展,深入研讨“十二五”数字城市的发展方向和技术要点,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决定于2010年11月11日-12日在北京召开“第五届中国数字城市建设技术研讨会暨设备博览会”。
10月10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了这一消息。
大会组委会主席、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李秉仁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第五届数字城市大会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信息中心主办,大会的主题是“推动行业信息资源规划建设,引导城市信息化建设和谐发展”。
据介绍,大会由研讨会和博览会两大部分组成。
研讨会在北京新世纪日航饭店举办,由全球数字城市高峰论坛(主论坛),城乡信息资源规划及建设论坛,数字城市建设与发展(城乡设施生命周期管理)论坛,城市三维技术应用论坛,无线城市及3G、物联网在城市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论坛,建筑业信息化(实体建筑物生命周期管理)论坛和数字房产及房屋权属生命周期管理论坛组成。
多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将出席论坛并发表精彩演讲。
博览会在北京展览馆同期举办,数字城市建设技术与设备等领域的科研机构及知名企业将展示国内外数字城市建设的最新技术与应用成果。
李秉仁指出,本次大会有以下几大特点:第一,大会研讨围绕我部电子政务实施的“三大主线”以及“十二项骨干服务”展开,具时代性特征。
三条主线指:实体建筑公共管理应用主线、房屋权属公共管理应用主线、城乡设施公共管理应用主线。
十二项骨干服务指:顶层设计基于标准实施监督服务、质量安全监管服3务和建筑市场监管服务,支持实体建筑公共管理应用主线上的12种政府管理活动;基于房地产市场监管服务、住房公积金监管服务和住房保障落实服务,支持房屋权属公共管理应用主线上的13种政府管理活动;基于城市建设管理服务、村镇建设管理服务、城乡规划管理服务和违法违规稽查服务,支持城乡设施公共管理应用主线上的12种政府管理活动。
现场会工作方案【篇一:现场会筹备方案】现场会筹备方案一、目意义二、指导思想三、目标任务提供现场会六个现场承担整体现场会议会务安排等通过召开现场会达到深化、推广平安创建活动目四、现场会内容、时间、地点及会议议程(一)现场会内容六个现场、每个现场需要体现特点(二)现场会召开时间xx年5月20上午800至下午400(三)现场会地点及路线参照现场会线路图(四)现场会会议议程1、上午800---1100看现场现场会主持人8882、下午200---400汇报交流县领导讲话会议主持人:县领导五、参加会议人员围六、所需经费预算七、乘车及就餐桌次安排八、筹备工作任务分工1、综合协调组:人员、物资调配、车辆安排等;2、字材料组:整个现场会活动方案、会议议程、主持词、活动线路图、领导讲话、宣传材料、每个现场村事迹简介、典型人物发言材料等;3、现场筹备组:镇直驻地及六个村会议氛围、墙体标语、宣传栏、有关获奖荣誉证书展览、站岗巡逻人员着装配备及到位情况、过街横幅、宾牌、镇村全部档案资料、现场茶水及水果、香烟等;4、会务组:整体会议程序册制定、下发会议通知、签到、桌次牌、音响设备、记者、会场秩序、会议服务、茶水、香烟、乘车编号、就餐桌次及标准等【篇二:工作会议方案(多种)】工作会议方案篇一:工作会议方案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职工教育的决定》,我厂定于5月10日至15日,在厂招待所召开职工教育工作会议,特制定会议方案如下:一、会议目的。
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职工教育工作的决定》,传达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厂实际情况,制订加强职工教育的规划,研究落实中青年职工的“双补”教育工作。
二、会议规模。
主管教育工作的厂党委书记、厂长;厂部有关科室负责人、工作人员;各分厂主管教育工作的负责人;各车间主管教育工作的主任;工会、共表团各级主管教育工作的负责人,共58人。
三、会议日程。
5月10日,传达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职工教育工作的决定》。
协调会实施方案篇一:社区党建协调会工作方案xx 线社区党建协调会工作方案Xx 社区党总支下设 x 个支部,x 个党小组,辖区内有单位 x 家,党员 xxx 名。
为适应社区党建新形势的需要,依托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调动各方力量共同参加社区建设,初步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条块结合、共驻共建的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有力地促进城市的改革、发展和稳定,特制定了本社区党建协调会工作方案如下:一、选准载体,搭建社区共建工作的平台选准载体, 1、建立载体,疏通社区共建渠道。
我社区成立了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由社区总支书记 xx 任会长,x 个驻区单位为成员单位,对协调会如何履行好工作职能、发挥好协调作用做出具体的要求。
在 xx 年协调会要以创建区级社区党建示范点为契机,增强工作力度,为开展社区共建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2、建章立制,保障起步规范运行。
为保证协调会工作的规范运行,按照街工委《关于加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意见》,明确协调会是做好地区性、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工作的主导力量,在社区共驻共建中发挥组织、指导和协调作用,明确了协调会议事规则、工作程序、职能任务及活动方式等,制定了工作例会制度,规定每半年召开一次会议,有重大事项或任务可随时召开,共同协商解决社区党建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3、宣传发动,营造社区共建氛围。
协调会组建之初,我社区支部将把共驻共建活动作为对驻区单位综合评价的一项内容。
并通过座谈会、网络宣传等形式,使协调会的职能作用和社区共建的任务意义深入人心。
协调会也主动工作,向驻区单位和在职党员发出了参与社区共建活动的倡议书,召开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和居民代表座谈会进行交流沟通。
二、发挥作用,积极开展共驻共建活动发挥作用, 1、实现资源共享,解决居民群众活动难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居民群众物质文化需求的不断提高,社区公用文化、体育场所和设施严重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群众文体活动的开展。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成果和未来展望。
在此,我要感谢我国科技工作者们不懈的努力,正是你们的辛勤付出,才使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首先,我想谈谈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不仅在一些前沿领域实现了突破,还在多个领域走在了世界前列。
这些成果的取得,离不开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辛勤付出。
一是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近年来,我国研发投入持续增长,研发人员数量和研发机构数量逐年增加。
特别是在量子信息、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领域,我国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
二是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不断提高。
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不断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逐步提高。
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型企业不断涌现,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三是我国科技人才队伍日益壮大。
我国高度重视人才培养,不断加大投入,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这些人才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然而,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科技事业仍面临诸多挑战。
一是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部分关键领域仍需突破;二是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有待提高;三是科技人才队伍结构与需求不完全匹配。
针对这些挑战,我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升我国科技实力。
政府要继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二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
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三是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人才队伍素质。
加强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四是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五是加强国际合作,提升我国科技国际影响力。
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提升我国科技国际竞争力。
胡锦涛主席与杨乐 2006年President Hu Jintao with Yang Lo (2006)创新篇Reform and Innovation1998年12月,在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的推动下,数学研究所、应用数学研究所、系统科学研究所、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研究所,整合成为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建院以来,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特别是调整结构,转换机制;凝练学科目标,明确主攻方向;改造园区环境,建设创新文化。
各项工作取得了迅速进展和明显成效。
知识创新工程给数学和系统科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胡锦涛主席与吴文俊 2007年President Hu Jintao with Wu Wen-Tsun (2007)In December 1998, as part of the National Knowledge Innovation Program of the CAS, theInstitute of Mathematics, Institute of Applied Mathematics, Institute of Systems Science andInstitute of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tific/Engineering Computing were merged intothe Academy of Mathematics and System Science (AMSS).Since its founding, the AMSS has launched a series of major reforms, especially in adjustingstructure and clarifying the main targets; improving the environment for research. The work hasbeen proceeding rapidly and effectively. The knowledge innovation program has brought aboutnew opportuniti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mathematics and systems science.34/35创新篇Reform and Innovation深化体制改革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是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体制改革的先行单位。
大家好!我是我国某院士,今天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我国科技创新与发展的大计。
在此,我谨代表我国科技界,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表示衷心的感谢!首先,我要向大家报告我国科技创新的现状。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科技创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创新等方面,我国已经建立起较为完整的科技体系,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科技人才,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
在基础研究方面,我国科学家在量子信息、量子计算、量子通信等领域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果。
在应用研究方面,我国在高铁、5G通信、人工智能等领域走在了世界前列。
在技术创新方面,我国企业积极参与全球竞争,涌现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
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科技创新仍面临诸多挑战。
一是科技创新体系尚不完善,部分领域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二是科技创新人才短缺,尤其是高层次人才;三是科技创新投入不足,制约了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
针对这些问题,我认为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一步推动我国科技创新发展:一、加强基础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加大基础研究投入,鼓励科学家开展原创性研究,努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二、优化科技创新体系,提高科技创新效率。
完善科技创新政策,激发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的活力,形成全社会共同推动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
三、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壮大科技创新队伍。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创新创业。
四、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为科技创新提供有力保障。
完善科技创新投入机制,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科技创新领域,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
五、深化国际科技合作,提升我国科技创新的国际影响力。
积极参与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推动我国科技创新成果走向世界。
各位同仁,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实现我国科技创新事业的跨越式发展,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努力奋斗!最后,预祝本次会议圆满成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