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行业5人入围中国工程院2017院士增选候选人
- 格式:docx
- 大小:36.63 KB
- 文档页数:2
173人进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第二轮名单
2013-07-01 来源:生物360 作者:koo
2013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第一轮评审工作已经结束,各学部经过候选人材料审阅、专业组评审、全学部评审和投票等程序(医药卫生学部采用通信评审、工程管理学部候选人在相关专业背景学部评审),从560位有效候选人中产生了进入第二轮评审的候选人173位,根据《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的规定,现予以公布,欢迎社会各界监督。
投诉受理截止日期为7月31日,匿名投诉原则上不予受理。
中国工程院
2013年7月1日
(各学部名单按照姓名汉语拼音字母排序)
农业学部(18人)
医药卫生学部(22人)
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15人)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21人)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24人)
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18人)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21人)
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19人)
工程管理学部(15人)。
附件6: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学部专业划分标准(试行)中国工程院学科分类标准研究课题组二OO四年九月目录序言 (1)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3)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5)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7)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9)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10)农业、轻纺与环境工程学部 (12)医药卫生工程学部 (16)工程管理学部 (20)序言中国工程院自成立以来,在历次增选中一直使用原国家技术监督局1992年发布的《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
由于现代工程科技的高速发展,《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与目前工程科技的实际存在相当距离,不能用以全面、准确地表示院士、候选人所从事的专业学科。
同时,对照国家标准难以对各学部所涵盖的专业学科范围,给出明确的界定,给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带来一些不便。
现行的教育部研究生学科专业、国家自然基金委的项目分类等,也不完全适用于中国工程院增选以及其它各项工作。
为了便于对院士的学科分布进行分析,加强对院士队伍学科结构建设的指导,我院院士增选政策委员会研究决定,开展工程科技领域的专业学科分类研究,并制定《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学部专业划分标准》。
《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学部专业划分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划分标准》)制定的主导思想是要便于在工程院院士增选中使用,既要反映专业学科发展的新情况,又不能表述过于具体。
原则是宜粗不宜细,各领域统一制定到一、二级专业学科。
专业学科按学部划分,共设臵了53个一级学科,284个二级学科。
在《专业划分标准》制定及增选工作中,主要难点之一是对学部间交叉学科的处理。
增选政策委员会认为,交叉学科的存在是正常的,也是工程技术发展的必然,但是相关学部在交叉学科的专业方向上应有不同的侧重,并须给予清晰的界定。
应力求避免在增选中专业内容相同的候选人、甚至多次被提名的同一候选人,被提名到不同的学部,影响评审标准的一致性。
本标准对于学部间的交叉学科,在说明栏内给予了文字注释,表述出相关学部的不同侧重面。
化工院士简介1.金涌,化学工程专家,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2.毛炳权,高分子化工专家,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3.闵恩泽,石油化工催化剂专家,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3)4.欧阳平凯,生物化工专家,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3)5.汪燮卿,有机化工专家,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4)6.魏可镁,化肥催化剂工程技术专家,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4)7.袁晴棠,石油化工专家,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5)8.袁渭康,化学工程专家,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6)9.周光耀,无机化工专家,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6)10.倪维斗,动力机械工程专家,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7)11.秦裕琨,热能工程、燃烧学专家,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7)12.谢克昌,煤化学工程专家,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8)13.徐旭常,热能工程专家,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9)14.岳光溪,洁净煤技术专家,200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9)15.林励吾,物理化学家,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0)16.彭少逸,物理化学家,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0)17.顾夏声,环境工程专家,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1)18.季国标,化学纤维工程技术专家,1994年被选聘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1)19.钱易,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2)20.孙晋良,产业用纺织材料及复合材料专家,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2)21.张懿,环境化学工程与过程工程专家,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3)22.曹湘洪,石油化工专家,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4)23.关兴亚,石油化工专家,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纺织业出口现状及国际竞争力分析-纺织技术论文-轻手工业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纺织产业作为绍兴市的支柱产业,对当地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绍兴纺织业的出口现状及国际竞争力状况进行深入研究,不仅可以清晰地展现绍兴纺织业的优势和劣势,也能为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关键词】纺织产业;国际竞争力;产业集群;钻石模型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纺织服装业持续快速发展,多年之前就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的生产国和出口国,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纺织服装出口额仅占世界纺织品出口总额的4%,2001年加入WTO后,纺织品服装的对外贸易呈现出飞速发展的势头。
到2016年,我国纺织服装出口额已占世界纺织品出口总额的36.22%,成为名副其实的纺织服装出口大国。
中国加入WTO有利于中国改善国际贸易环境,扩大出口市场,调整产业结构,但是全球纺织品贸易配额制的废止并没有实现国际纺织品贸易真正的自由化,相反,某些国家因为自己的利益大肆鼓吹“中国纺织产品威胁论”,导致许多国家纷纷对中国的纺织产品实施反倾销、技术壁垒、环保壁垒、特别保障措施等一系列措施。
而绍兴素有“纺织之乡”的美誉,且绍兴纺织业的外贸依存度很高,2017年全年,绍兴市纺织产品的出口总额为1127.04万美元,全市出口总额为1852.02万美元,纺织品出口总额占全市出口总额的60%以上。
因此,在日益变化和激励竞争的国际贸易环境下,绍兴纺织企业需要调整自己的国际市场战略,积极应对各种机遇和挑战。
二、文献综述(一)国际上对纺织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
在研究产业竞争力的学者中最著名的当属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波特教授从1980—1990年连续出版了4本专著,在国际上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他在《国家竞争优势》[1]一书中提出的“钻石”模型,目前仍被广泛应用于纺织业国际竞争力分析中。
纺织行业5人入围中国工程院2017院士增选候选人
佚名
【期刊名称】《纺织科学研究》
【年(卷),期】2017(0)5
【摘要】4月21日,中国工程院公布了2017年院士增选候选人名单,在533位有效候选人中,纺织领域共有5位上榜,分别是浙江理工大学陈文兴、东华大学蒋昌俊、东华大学王华平、天津工业大学肖长发、武汉纺织大学徐卫林。
其中,东华大学校长蒋昌俊在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中;其余4位教授在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该学部共有48人入围。
【总页数】1页(P11-11)
【关键词】中国工程院;纺织行业;候选人;院士;东华大学;天津工业大学;纺织大学;工程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6.81
【相关文献】
1.刘长令、程春生等入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候选人 [J], 杨光;
2.多名农药界专家入围2015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 [J], 王灿;
3.造纸行业5位教授入选中国工程院2017年院士增选候选人 [J], ;
4.造纸行业5位教授入选中国工程院2017年院士增选候选人 [J],
5.造纸行业5位教授入选中国工程院2017年院士增选候选人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