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行业5人入围中国工程院2017院士增选候选人
- 格式:docx
- 大小:36.63 KB
- 文档页数:2
173人进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第二轮名单
2013-07-01 来源:生物360 作者:koo
2013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第一轮评审工作已经结束,各学部经过候选人材料审阅、专业组评审、全学部评审和投票等程序(医药卫生学部采用通信评审、工程管理学部候选人在相关专业背景学部评审),从560位有效候选人中产生了进入第二轮评审的候选人173位,根据《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的规定,现予以公布,欢迎社会各界监督。
投诉受理截止日期为7月31日,匿名投诉原则上不予受理。
中国工程院
2013年7月1日
(各学部名单按照姓名汉语拼音字母排序)
农业学部(18人)
医药卫生学部(22人)
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15人)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21人)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24人)
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18人)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21人)
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19人)
工程管理学部(15人)。
附件6: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学部专业划分标准(试行)中国工程院学科分类标准研究课题组二OO四年九月目录序言 (1)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3)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5)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7)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9)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10)农业、轻纺与环境工程学部 (12)医药卫生工程学部 (16)工程管理学部 (20)序言中国工程院自成立以来,在历次增选中一直使用原国家技术监督局1992年发布的《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
由于现代工程科技的高速发展,《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与目前工程科技的实际存在相当距离,不能用以全面、准确地表示院士、候选人所从事的专业学科。
同时,对照国家标准难以对各学部所涵盖的专业学科范围,给出明确的界定,给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带来一些不便。
现行的教育部研究生学科专业、国家自然基金委的项目分类等,也不完全适用于中国工程院增选以及其它各项工作。
为了便于对院士的学科分布进行分析,加强对院士队伍学科结构建设的指导,我院院士增选政策委员会研究决定,开展工程科技领域的专业学科分类研究,并制定《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学部专业划分标准》。
《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学部专业划分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划分标准》)制定的主导思想是要便于在工程院院士增选中使用,既要反映专业学科发展的新情况,又不能表述过于具体。
原则是宜粗不宜细,各领域统一制定到一、二级专业学科。
专业学科按学部划分,共设臵了53个一级学科,284个二级学科。
在《专业划分标准》制定及增选工作中,主要难点之一是对学部间交叉学科的处理。
增选政策委员会认为,交叉学科的存在是正常的,也是工程技术发展的必然,但是相关学部在交叉学科的专业方向上应有不同的侧重,并须给予清晰的界定。
应力求避免在增选中专业内容相同的候选人、甚至多次被提名的同一候选人,被提名到不同的学部,影响评审标准的一致性。
本标准对于学部间的交叉学科,在说明栏内给予了文字注释,表述出相关学部的不同侧重面。
化工院士简介1.金涌,化学工程专家,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2.毛炳权,高分子化工专家,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3.闵恩泽,石油化工催化剂专家,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3)4.欧阳平凯,生物化工专家,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3)5.汪燮卿,有机化工专家,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4)6.魏可镁,化肥催化剂工程技术专家,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4)7.袁晴棠,石油化工专家,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5)8.袁渭康,化学工程专家,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6)9.周光耀,无机化工专家,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6)10.倪维斗,动力机械工程专家,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7)11.秦裕琨,热能工程、燃烧学专家,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7)12.谢克昌,煤化学工程专家,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8)13.徐旭常,热能工程专家,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9)14.岳光溪,洁净煤技术专家,200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9)15.林励吾,物理化学家,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0)16.彭少逸,物理化学家,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0)17.顾夏声,环境工程专家,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1)18.季国标,化学纤维工程技术专家,1994年被选聘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1)19.钱易,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2)20.孙晋良,产业用纺织材料及复合材料专家,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2)21.张懿,环境化学工程与过程工程专家,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3)22.曹湘洪,石油化工专家,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4)23.关兴亚,石油化工专家,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纺织业出口现状及国际竞争力分析-纺织技术论文-轻手工业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纺织产业作为绍兴市的支柱产业,对当地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绍兴纺织业的出口现状及国际竞争力状况进行深入研究,不仅可以清晰地展现绍兴纺织业的优势和劣势,也能为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关键词】纺织产业;国际竞争力;产业集群;钻石模型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纺织服装业持续快速发展,多年之前就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的生产国和出口国,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纺织服装出口额仅占世界纺织品出口总额的4%,2001年加入WTO后,纺织品服装的对外贸易呈现出飞速发展的势头。
到2016年,我国纺织服装出口额已占世界纺织品出口总额的36.22%,成为名副其实的纺织服装出口大国。
中国加入WTO有利于中国改善国际贸易环境,扩大出口市场,调整产业结构,但是全球纺织品贸易配额制的废止并没有实现国际纺织品贸易真正的自由化,相反,某些国家因为自己的利益大肆鼓吹“中国纺织产品威胁论”,导致许多国家纷纷对中国的纺织产品实施反倾销、技术壁垒、环保壁垒、特别保障措施等一系列措施。
而绍兴素有“纺织之乡”的美誉,且绍兴纺织业的外贸依存度很高,2017年全年,绍兴市纺织产品的出口总额为1127.04万美元,全市出口总额为1852.02万美元,纺织品出口总额占全市出口总额的60%以上。
因此,在日益变化和激励竞争的国际贸易环境下,绍兴纺织企业需要调整自己的国际市场战略,积极应对各种机遇和挑战。
二、文献综述(一)国际上对纺织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
在研究产业竞争力的学者中最著名的当属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波特教授从1980—1990年连续出版了4本专著,在国际上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他在《国家竞争优势》[1]一书中提出的“钻石”模型,目前仍被广泛应用于纺织业国际竞争力分析中。
6 /资讯/ INFOS现场 I SCENE直击 I DIRECT再生纤维素纤维已成棉纺行业主要原料6月19日,再生纤维素纤维——棉纺织产业链座谈会于江苏海安举行。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朱北娜以及来自再生纤维素生产企业、棉纺织企业、科研院所的代表共100余人参会。
端小平表示,通过举办这次会议,从产业链延续性出发,希望进一步促进上下游对接联动,加强上下游产业协调合作,达到共荣共存,实现整个产业链的转型升级。
朱北娜指出,包括再生纤维素纤维的化学纤维已经逐渐成为棉纺行业的主要原料,粘胶短纤维在涡流纺领域更是有着突出的表现。
根据对50户使用非棉纤维纺企(生产的非棉纱中均包含粘胶纱)的调查,其收入和利润的增长均好于中棉行协跟踪的国内主要纺企的平均水平,非棉纱尤其是粘胶纱的生产,助推了纺企收入和利润的稳步增长。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副会长赵向东指出,新产能释放及Lyocell 纤维的发展是行业未来的关注重点。
结构性产能过剩、新产品的开发、环保问题以及废旧纺织品的回收利用,均需要企业及科研工作者通力合作,在生存和发展间探索解决方案。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赵庆章对我国发展Lyocell 纤维提出六点建议:加强宏观控制,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加快原料/溶剂/辅料的配套项目建设;高度重视知识产权的问题;加强和完善新一代技术的研究队伍建设;培养和扶植Lyocell 纤维设备制造骨干企业;高度重视中间过程的检测标准和方法的建立。
会上,中国化纤协会及中棉行协联合举行“优质供应商”、“优质合作伙伴”评选活动,并发布了“优质供应商”、“优质合作伙伴”获奖名单。
(郭春花)发展时尚产业,铸就雄安新容本刊记者_沈静日前,雄安新区时尚创新高端论坛暨北京服装学院容城时尚产业园开园仪式在雄安新区容城县成功举办。
本次活动由北京服装学院、雄安新区容城县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北京服装学院容城时尚产业园承办。
龙源期刊网
俞建勇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作者:
来源:《纺织服装周刊》2013年第48期
2013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结果日前揭晓,中国科学院新增选院士53名,中国工程院新增选院士51名。
在此次评选中,东华大学副校长俞建勇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本次中国工程院增选院士中唯一一位纺织工程领域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是国家设立的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每两年增选一次。
此次增选东华大学俞建勇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是多年后纺织领域又一新增院士。
他长期致力于纺织材料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在相关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和应用开发研究方面取得了系列创新性成果,先后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3项;发表SCI论文132篇,EI论文41篇;授权发明专利74项;2011年获中国纺织工程学会首届
中国纺织学术大奖,在纺织新材料研发及其产业化应用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俞建勇是东华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该学科连续三次在教育部一级学科评估中名列全国同类学科第一。
近年来,学校依托纺织这一优势重点学科,积极发展材料、设计等特色学科,积极服务于国家科技攻关、经济社会发展。
同时,俞建勇参与了中国工程院“中国纺织工程科技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国家发改委“纺织行业…十二五‟科技及2020中期发展研究”、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的“纺织行业…十二五‟科技进步纲要”等多项国家纺
织科技发展战略和规划的研究与制订,为纺织行业科技进步作出了贡献。
俞建勇表示,当选院士意味着更多的责任,是自己学术研究工作新的起点,将激励我努力为国家纺织领域科学研究和纺织行业科技创新奉献更多。
(任倩)。
6 /资讯/ INFOS 第八届纺织行业新闻奖评选启动,数百名记者竞争十佳11月15日,第八届全国纺织行业新闻奖评选活动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
本届新闻奖评选活动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办、中纺联新闻中心承办、沭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协办并以“沭阳杯”冠名。
全国纺织行业新闻奖评选活动今年已是第八届,一路走来,中纺联紧随国家新闻宣传工作原则和导向,坚守行业舆论宣传阵地,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迎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实施“十三五”战略规划等多个重大节点,中纺联回顾改革开放40年非凡历程,行业宣传工作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会上,中纺联党委书记兼秘书长高勇向媒体记者介绍了纺织行业整体情况,并对行业新闻宣传工作提出了要求,鼓励记者要坚守职责,不断通过学习提高专业水平,以科技、时尚、绿色定位讲好行业故事,以创新思维和写作方式叙述行业卓越成绩。
中纺联副会长孙淮滨在介绍新闻奖评选筹备情况时表示,新闻宣传是提升行业发展的软实力,是助推纺织强国建设的力量,开展新闻奖评选活动正是为了激励多出好记者、好新闻,鞭策鼓励记者自强不息、牢记使命,希望新闻奖评选活动与“沭阳杯”并肩同行,共同努力将活动持续举办下去,发挥好媒体记者喉舌作用。
据了解,“沭阳杯”第八届全国纺织行业新闻奖评选范围包含综合媒体和行业媒体,设十佳记者奖、十佳作品奖两大奖项。
第八届新闻奖在评审上将更加严谨,注重质量。
(徐长杰)祝贺!纺织领域新增两名院士11月22日,备受瞩目的中国科学院2019年院士增选结果、中国工程院2019年院士增选结果双双公布,纺织领域新增两名院士,其中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朱美芳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理工大学校长陈文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朱美芳,1965年出生,博士、教授、博导;1986年获得东华大学(时名华东纺织工学院)学士学位,1988年获东华大学(时名中国纺织大学)硕士学位并留校工作,1999年获东华大学博士学位;现任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09年),兼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副理事长、美国纤维学会执行理事、Advanced Fiber Materials 期刊Editor-in-Chief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重点专项总体专家组专家、第七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2018~2022教育部高等学校材料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
溢达纺织“后发先至”的蓝图作者:暂无来源:《中国纺织》 2015年第12期文本刊记者高华斌在世界范围内,纺织服装行业是一个具有悠久发展历史的行业,人类自进入文明社会以后就开始了服装的发展历史。
有很多人会觉得,企业的发展过程都是追求功利最大化的过程,服装企业做可持续发展好像并不太符合常规。
那么,溢达纺织如此追求可持续发展,究竟是为了什么呢?“作为一个企业家,我明白企业在运行中面对的种种挑战,我国的企业包括纺织服装企业,都以节省成本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今天,必须要改变,否则,不仅企业会面临失败,而且人类都会灭亡。
桂林是人间仙界,漓江40 年后有条件作为‘后发先至’的好榜样。
”这是溢达纺织集团董事长杨敏德在11月6 日第二届桂林“十如论坛”开幕式上简短而又值得深思的讲话。
台下,国家工信部原总工程师朱宏任、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中国工程院院士韦钰、新加坡外交部前部长杨荣文、美国洛克菲勒家族的知名环保人士苏珊·洛克菲勒、法国奢侈品集团雨果博斯集团全球首席品牌官克里斯托夫·奥哈根、美国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教授李效良等几百名来自全球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翘楚认真聆听着杨敏德对可持续发展的见解。
一家纺织服装企业何以能邀请到如此多重量级的知名人士?一家服装企业又是如何与素有“甲天下”之称的桂林结下不解之缘的?一家企业牵头“可持续发展论坛”究竟是为了什么?溢达到底要做什么?早在2000 年的时候,溢达纺织集团就开始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五年前,公司就已经开始举办与可持续发展有关的论坛了,只是从2014 年才开始将论坛的举办地点定在了桂林。
今年是溢达在桂林召开“十如论坛”的第二个年头了。
在中国劳动力成本快速增长的时期,沿海地区的企业纷纷去了东南亚、南亚,去了中国内陆甚至非洲,而且很多企业还在按照这个方向发展。
但是杨敏德却走了一条反其道而行之的路子,来到了桂林。
“家父杨元龙,也是溢达的创始人,从小就一直教导我们,作为企业的老板,不能够忽视工人。
中国纺织学术带头人名单近年来,中国纺织行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其中离不开一批批优秀的学术带头人的奉献和努力。
他们致力于推动纺织科技的发展,为中国纺织行业的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中国纺织学术界,有许多杰出的学者和专家,他们代表着中国纺织科技的最高水平。
我们要提到的是中国纺织界的泰斗级人物——李先生。
李先生拥有超过40年的纺织研究经验,他是中国纺织科技研究院的创始人之一,也是该院的首任院长。
李先生对纺织材料的研究有着独到的见解,他的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纺织行业,为中国纺织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我们还要提到王教授,他是中国纺织学术界的领军人物之一。
王教授在纺织结构与性能研究领域具有很高的声誉,他的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于纺织品的设计与生产过程中。
王教授一直致力于推动纺织技术的创新,他的研究成果对于提高纺织品的品质和性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还有陈博士,他是中国纺织学术界的年轻翘楚。
陈博士在纺织纤维材料的制备与改性方面有着卓越的研究成果。
他的研究成果在纺织行业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并被应用于纺织品的生产过程中。
陈博士年轻有为,他的研究成果为中国纺织科技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除了以上几位学者外,中国纺织学术界还有许多其他杰出的学者和专家,他们的研究成果涵盖了纺织材料、纺织工艺、纺织化学等多个领域。
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奉献,推动了中国纺织科技的发展,为中国纺织行业的繁荣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总的来说,中国纺织学术界拥有一批批杰出的学者和专家,他们代表着中国纺织科技的最高水平。
他们的研究成果不仅推动了纺织技术的创新,也为中国纺织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相信在这些学术带头人的带领下,中国纺织科技将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纺织行业5人入围中国工程院2017院士增选候选人
佚名
【期刊名称】《纺织科学研究》
【年(卷),期】2017(0)5
【摘要】4月21日,中国工程院公布了2017年院士增选候选人名单,在533位有效候选人中,纺织领域共有5位上榜,分别是浙江理工大学陈文兴、东华大学蒋昌俊、东华大学王华平、天津工业大学肖长发、武汉纺织大学徐卫林。
其中,东华大学校长蒋昌俊在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中;其余4位教授在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该学部共有48人入围。
【总页数】1页(P11-11)
【关键词】中国工程院;纺织行业;候选人;院士;东华大学;天津工业大学;纺织大学;工程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6.81
【相关文献】
1.刘长令、程春生等入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候选人 [J], 杨光;
2.多名农药界专家入围2015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 [J], 王灿;
3.造纸行业5位教授入选中国工程院2017年院士增选候选人 [J], ;
4.造纸行业5位教授入选中国工程院2017年院士增选候选人 [J],
5.造纸行业5位教授入选中国工程院2017年院士增选候选人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