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命题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1.52 MB
- 文档页数:25
课时:1课时年级:高中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理解命题解析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学会分析高中化学试题的常见类型和特点。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提高学生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命题解析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高中化学试题的常见类型和特点。
教学难点:1. 命题解析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2. 学会分析不同类型的高中化学试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命题解析的概念和作用。
2. 学生分享自己平时做化学试题的经验和遇到的问题。
二、讲授新课1. 命题解析的基本概念- 介绍命题解析的定义和目的。
- 分析命题解析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2. 高中化学试题的常见类型和特点- 分析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实验题等常见题型。
- 阐述各题型在命题和解题过程中的特点。
3. 命题解析的实际应用- 以具体实例分析如何进行命题解析。
- 引导学生学会从试题中提取关键信息,分析问题。
三、课堂练习1. 教师给出几道不同类型的高中化学试题,让学生进行命题解析。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练习中的收获和困惑。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布置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掌握命题解析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学生能够分析高中化学试题的常见类型和特点。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2. 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如何?3. 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2. 不同类型的高中化学试题3. 课后习题。
2023年高考化学试题评析(试卷分析)2023年高考化学全国卷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加强对学生的价值引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试题命制遵循高中课程标准,加强教考衔接,引导依标教学;依据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突出关键能力考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充分发挥高考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
一、弘扬学科核心价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1.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增强学生文化自信试题追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选取文物、中药等作为素材,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激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新课标卷第7题选择有代表性的中国文物,考查文物及其修复材料中成分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增强文化自信,自觉传承科学文化。
全国甲卷第8题以中药藿香蓟的有效成分为素材,展现了我国中医药的神奇魅力和作用。
2.展现我国科研成果,激发爱国主义情怀试题选取我国科学家的创新科研成果,在考查化学知识的基础上,激发考生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和报国之行。
新课标卷第9题以我国在多孔配位聚合物晶体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为载体,第10题以我国化学工作者研发的Zn-V2O5电池为素材,第12题以新颖前沿的生物酶催化反应为背景,展现了我国化学工作者在物质结构领域、催化机理、新型电池开发利用领域的创新成果,弘扬了爱国主义情怀。
3.精选试题情境素材,体现学科社会功能试题立足学科特点,结合学科与社会热点,围绕环境、材料等领域的成果,考查应用于其中的化学原理,充分体现出化学学科推动科技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凸显化学学科的社会价值。
CO2引起的温室效应给环境带来的影响已经严重影响到人类的生产与生活,将CO2高效转化为多碳产物已经成为非常活跃的化学研究领域。
全国甲卷第12题切合当前热点,以近年科学工作者开发的新型电池为背景,采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电还原CO2并提高多碳产物的生成率,考查基础电化学原理在科技创新中的应用。
高中化学教师命题
高中化学教师命题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这是习题的最根本要求,需要反复推敲,确保试题具有严密性和科
学性。
2.时代性:命题应紧密结合课程标准,通过给出信息的方式使学生形成新的知
识网络。
选择试题情景或前提时,应关注与学生的生活、当前发生的事件以及该学科此阶段知识点的联系,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解决与化学学科相关的问题。
3.公平性:避免因性别、城乡等差异导致的不公平现象,确保知识覆盖面不过
窄,题目赋分合理。
题目的出处也不应过于单一。
4.真实性:问题要真实,素材和情境更要真实。
问题应从化学研究以及生产、
生活实际问题中寻找,再结合学生掌握的化学知识,合理设问。
作为考查载体的情境,最关键的是素材的真实性,试题情境最好取材于真实的文献资料、生产生活实际,要有丰富的数据作为支撑。
5.核心素养视角:促进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化学知识体系,形成相关的
能力和素养。
试题应突出对相关内容的考查,包括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
6.原创性和改编:在选择、改编和原创试题以及编拟试卷时,这是教师日常工
作中的重要一环,也是教师的基本功。
命题的质量和水平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体现。
7.权威性:名词、术语以及化学用语要与现行教材一致,数据要可靠且最新,
结论权威。
高中化学教师的命题是一个需要综合考虑的过程,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和学科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
高中化学试题命制的常见问题诊断分析近年来,高中化学学科的发展迅猛,考试也越来越重要。
然而,很多学生在面对化学试题时,难以得到满意的分数。
其中,试题命制的问题是导致学生得分不理想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高中化学试题命制的常见问题进行诊断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首先,试题命制中常见的问题之一是难度不适宜。
在命制化学试题时,有些出题人可能无法准确把握学生的知识水平,导致试题难度过高或过低,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对于难度过高的试题,学生会感到无从下手,解题困难;而对于难度过低的试题,学生容易得出结果,无法真正检验学生的能力。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出题人应该对学生的知识水平有准确的了解。
可以通过平时的教学观察、作业测试等方式来收集信息,及时调整试题的难度。
此外,出题人还可以参考教材和标准答案,明确试题的考察点和难度,确保试题能够全面覆盖学生的知识。
其次,试题命制中常见的问题是命题思路不清晰。
一些出题人在命制试题时,没有明确的命题思路,导致试题的结构混乱,答案不清晰。
这样的试题给学生带来困扰,也无法真正考察学生的学科思维和解题能力。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出题人在命制试题之前应该有清晰的思路。
可以先明确试题的考察目标,然后按照逻辑顺序设计试题的结构。
在设计试题时,可以参考一些经典的命题方法,如分类命题、应用命题等,确保试题具有明确的命题思路。
此外,出题人还可以请教其他经验丰富的教师或专家,听取他们的建议和意见,提高试题的质量。
此外,试题中存在的问题之一是题目重复率较高。
在一些试卷中,出题人为了追求数量,常常使用类似的题目或者只是将题目中的条件稍作修改,造成试题的重复率较高。
这样的试题无法真正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也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出题人在设计试题时应该避免重复。
可以在设计试题之前,仔细检查试卷中的每道题目,确保试题的内容和形式都不相同。
同时,出题人还可以利用一些创新性的思考方法,深化试题的内涵,增加试题的多样性和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解题能力。
2023年山东化学高考题评析2023 年高考山东卷化学试题继续保持以往风格,试卷结构和试题难度保持了相对稳定,难度适中,试题立足于高中化学主干内容,强调化学与科技、生产、生活的亲密联系。
在考查化学科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实现了对山东考化学学科素养的全面考查。
试题梯度设计合理,契合考生特点,坚持“重视根底、立足实践、突出能力、不断创新”的要求,体现了高考命题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原则,准确表达了考试说明的要求,科学、准确、公平、标准,难度适中,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和必要的区分度,全面测试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较好地反映了学生的潜质,实现了高考的选拔功能。
一、注重引领,突出立德树人立德树人是高中学科教学的根本任务,新高考的化学试题基于“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引导教学”的核心立场,发挥学科优势,突出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提升品德修养,让考生感受化学学科的独特价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发挥化学试题的立德树人作用。
如:第 1 题以典型齐鲁文化特色为切入口,考查常见合金的组成,传统硅酸盐材料。
二、强化主干,筑牢学科基础试题单选题尽管只有 10 小题,多选题也仅有 5 小题,但却集中体现了对高中化学主干与核心知识的考查,涉及内容包括化学与技术、社会及环境的关系、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反应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氧化还原反应、化学用语、热化学、电化学、重要元素单质及化合物的相关性质、化学实验原理及基本操作、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等等,可以说基本涵盖了高中化学的主干知识。
如:第 2 题考查盐酸、硫酸和硝酸的使用;第 3 题考查极性分子的判断;第 4 题考查实验室事故处理方法;第 6 题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鉴别 NaClO、Ba(OH)2、Al2(SO4)3三种溶液等。
三、巧选载体,情境立足实践立足化学科学特点,注重选取新材料、新药物、新催化技术等真实情境,呈现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些试题情境充分体现了化学的时代性和应用性,使考生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有用的化学”,解决实际问题还需进一步深化对信息获取加工、逻辑推理、归纳论证思维等关键能力,有利于提升对学科核心素养考查的有效性,进一步提高人才选拔质量。
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化学试题命题研究摘要:在如今新高考背景下,化学作为直接影响着学生高考结果关键学科之一,教师还需深入研究化学试题,并不断改善教学方法,从基础着手循序渐进,结合往年高考命题考察学生应变能力,促使其能够灵活运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这样不仅可以充分体现出学生课堂主体地位,还能够有效满足其个性化学习需求,帮助学生取得理想成绩。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化学;命题研究前言在新高考实施背景下,化学教学重点逐渐从引导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转移到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上,并且还更加注重全面发展其综合素养。
通过分析往年试题教师可发现,高考试题中化学知识覆盖面较广,重点考察了学生综合能力。
所以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相关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锻炼其基础知识掌握能力和解题能力,以此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化学知识,在考试中可以取得优异成绩。
一、运用试题考察学生基础化学知识以往大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提高学生成绩,过于重视讲解化学考试题目,而忽略了开展基础性化学知识教学。
但是在化学试题考核中,大部分选择题型都是重点考察学生基础知识理解和细节掌握,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适当运用试题帮助学生牢牢掌握这些基础化学知识,这样可使学生轻松解答大部分选择题目[1]。
例如,教师在讲解《物质的分类及计量》这章知识时,可利用PPT向学生们展示这样一道题目:“下列有关于化学说法不正确的是?①用蘸着浓盐酸棉棒可检验输送氨气管道是否存在漏气现象。
②碘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吃含碘食物。
③侯氏制碱法工艺中应用了物质溶解度差异。
④黑火药是由硫磺、木炭、硝石这三种物质按照一定比例制成的。
”通过让学生探究这一问题可有效强化其基础知识掌握能力。
又如,学习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这章内容时,由于考试中经常会出现考察学生原子个数内容,所以教师可从本章教学内容着手进行拓展,设计多样化题型,如: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等等,对基础知识进行高效学习,进而帮助学生熟练运用化学用语。
【高三】高考化学试卷分析范文【导语】把握复习方向,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关键,提高备考的有效性,以期取得理想的成绩。
下面是逍遥右脑为您带来的高考化学试卷分析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化学试卷分析范文篇一一、试卷的整体分析试卷基本体现了高考的特点,着重考查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
试题试卷的设置,其目的是尽可能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基础提取、加工、理解信息,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策略,形成知识、发展知识,能达到考查学、识、才三者统一的目的。
试题导向基本正确,难度适中,注重考查化学的基础知识,能注重基础和能力,注重考查学生知识的应用性、解题的规律性、思维的灵活性。
二、试卷特点1.坚持了对化学主干知识的考查(1)考试的内容所选的知识点始终围绕着化学学科的主干知识和核心内容。
它包括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氧化与还原、电化学基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实验设计与评价等。
(2)学科特色浓郁,知识层次鲜明,既有描述性知识又有迁移性和创新性知识,各层次的考生都有一定发挥的空间。
2.强化了对化学学科能力的考查复习建议:对题干信息的综合处理能力需在今后的训练中强化,对物质的特殊性质,物质的特殊颜色,重要的工业生产,实验室制备等,要多归纳多总结。
21、考查要点:(1)阿伏加德罗常数,(2)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3)电解质溶液(4)离子方程式,(5)元素周期表(6)电化学知识,(7)无机推断和有机推断,(8)化学实验三、复习建议1、研读考试说明,研究高考试题研读考试说明,关注考试说明的内容变化、重点、难点,要强化什么?淡化什么?回避什么?如我们要狠抓元素及其化合物以及常见物质的基本结构与性质,在前期弱化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教学,必须在复习阶段务必补牢、夯实化学学科大厦赖以生存的根基;再如《考试说明》中明确限制的内容要果断删去,不做无用功。
研究高考试题,明晰高考试题中对各知识块的考查特点和出题形式,以及各知识块在高考理综试题中的题型特点,并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高中化学试题分析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试题,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
2. 学生能够从试题中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及时改进学习方法;
3. 提高学生的化学解题能力和学习动力。
二、教学重点:
1. 定期分析化学试题,总结解题规律;
2. 发现学生解题的常见问题,指导学生提高解题能力;
3.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复杂试题。
三、教学过程:
1. 分析试题(选择性题、填空题、解答题等)
2. 剖析试题解答思路
3. 学生互相讨论、展示解答过程
4. 教师点评,解决学生疑惑
5. 学生及时总结、反思解答过程。
四、教学方式:
1. 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和展示;
2. 教师引导和点评,及时解决学生疑惑;
3. 学生自主总结和反思。
五、教学评价:
1. 通过学生的试题解答和讨论,评价学生的解题能力和理解程度;
2. 针对学生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反馈:
1.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和建议;
2. 教师及时总结反省,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七、教学效果总结:
1. 通过试题分析教案的实施,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学习动力得到提升;
2. 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提高化学成绩。
2024年高考湖北化学试卷分析2024年湖北省高考化学试卷以《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版)》为命题依据,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精选素材,弘扬民族文化,加强对学生的价值引领,积极发挥学科育人功能。
试题充分体现了基础性,综合性、创新性和应用性,试卷总体难度偏大,对学生的必备知识,学科素养和综合运用能力要求较高。
一、素材源于教材,贴近生活。
试题涵盖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第1题以制墨、陶瓷、造纸和火药为素材,考查相关化学反应原理,第2题以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为载体,考查金属的防护措施,该材料选自化学教材选修一第109页,第6题以治疗疟疾的药物为载体,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D项中羟基的红外吸收峰在3000cm-1以上,该知识源于化学教材选修三第17页,第15题考察纳米“分子客车”的相关结构和性质,素材比较陌生,但得分难度不大。
二、突出基础知识考查。
试题立足学科基础知识,全面考查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与基本技能。
第3题为常见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第4题为基本化学用语的判断,第5,9,12题均为考查物质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16题(1)轨道表达式书写,17题化学平衡题计算都较为常规,难度不大。
这部分基础题凸显了必备知识在学科素养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引导大家要继续重视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
三、考查角度新颖,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
第8题B项王水溶解铂中浓盐酸的作用,C项冰和干冰密度大小的原因,都是从本质上进行分析。
第12题,如果对18K金和晶体结构图形理解不清可能也会造成较大障碍。
第14题是考查电化学基本原理,但题设中阴阳极为多步反应,过程较为复杂,难度较大。
第18题为典型的探究型实验题,该题以CO2+、CO3+能否催化H2O2分解为线索,综合考查学生运用实验信息探究相关性质的能力,部分同学可能上手较为困难。
第19题以内酰胺的合成为载体,综合考查了有机化学合成中的环保问题,有机物命名和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后两问需要对合成步骤进行理论解释和预测,难度偏大,学生得分较低。
[试题]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成功提取青蒿素而获得2015年诺贝医学奖。
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有效药物,它的使用在全世界“拯救了几百万人的生命”。
科学家研究确认青蒿素分子结构如图9-5所示,请同学们在仔细观察、分析的基础上,回答下列问题。
( 1)青蒿素属于内酯化合物(在同一分子中既含有较基,又含有羟基,二者脱水而结合成的产物),请用笔在图中将青蒿素分子中的内酯基标示出来;根据酯的性质判断青蒿素可能具有的某种化学性质和反应条件,并给予解释。
(2) 研究团队先后经历了用水、乙醇、乙醚提取青蒿素的探究过程,最终确认只有采用低温、乙醚冷浸等方法才能成功提取青蒿素;研究发现这是因为青蒿素分子中的某个基团在提取过程中对热不稳定。
实验证明,该基团还能与碘化钠作用生成碘单质。
试对青蒿素分子结构中的各种基团进行分析,推测写出该基团的结构式,并说明理由。
)能将 (3)科学家在青蒿素的研究中进一步发现,一定条件下硼氢化钠(NaBH4青蒿素选择性地还原生成双氢青蒿素,分析分子如图9-6所示。
因双氢青蒿素比青蒿素水溶性好,所以治疗疟疾的效灵更好,试从分子结构与性质关系的角度推测双氢青蒿素水溶性增强、疗效更好的主要原因。
图9-5 图9-6【说明】关于本试题的设计的说明。
1.测试宗旨(核心素养)本试题测试宗旨主要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要求学生能从元素和原子、分子水平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
该试题所提出的三个实际问题均从不侧面反映了上述测试宗旨的要求。
具体的测试目标包括:要求学生从构成物质微粒、官能团等方面说明物质的主要性质(学业质量水平2,试题第一问):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微粒的结构等说明或预测物质的性质,评估所做说明或预测的合理性(学业质量水平4,试题第二、三问)。
2测试载休(真实情境)本试题以科学家屠呦呦成功提取青葛素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为背景,结合高中化学教学实际,国绕青高素、双氢青蒿素研制和分子结构确认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创设了真实、有意义的测试情境,并在此基础上设计该试题的测试任务,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思考、推理和判断,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