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山县大力保护绿孔雀
- 格式:docx
- 大小:13.95 KB
- 文档页数:1
我与绿孔雀的三十年作者:韩联宪来源:《户外探险》2019年第04期1985年我在昆明动物研究所完成硕士研究生论文答辩,毕业后留所工作,参与研究的第一个课题就是白腹锦鸡生态生物学研究和人工驯养繁殖,从此与雉类研究结下不解之缘。
当时我的指导老师郑宝赉女士,多次和我谈起云南绿孔雀种群数量下降明显,分布区域缩小,需要开展调查研究,加强保护。
在她的努力下,国家林业部保护司拨款7000元给昆明动物所,指定由鸟类组开展绿孔雀调查。
经费到达后,郑宝赉老师因个人原因,移居美国。
鸟类组的杨岚老师接手负责绿孔雀的调查,我也参与其中,从此开启了与绿孔雀长达30年的缘分。
那次绿孔雀调查,第一步是信访,向各县林业局发出调查函,询问有无绿孔雀分布,绿孔雀分布的乡镇地点和估计数量,收到回信后再去实地核查。
1986~1991年,依据各地林业局的回信,我们先后在云南的凤庆、临沧、永德、镇康、昌宁、龙陵、瑞丽、陇川、盈江等地进行了实地调查。
这次实地调查,在野外没有直接目击到绿孔雀,记忆最深的是在陇川县栗柴坝水库西边的山上追踪绿孔雀。
听到绿孔雀响亮的占区鸣叫声,循声寻找,气喘吁吁地走到刚才听到绿孔雀鸣叫的山坡,却没有绿孔雀的踪影。
更远处的山坡又传来绿孔雀的叫声,我们连续翻越5个山头,每次结果都一样。
第一次绿孔雀野外调查,留下的是“只在此山中,林深不知处”的遗憾。
我第一次与绿孔雀在野外相遇,至今记忆犹新。
2002年春天我在龙陵县勐醒镇的江中山做鸟类调查,早晨与同事从保护管理站出发,沿着小路顺山脊向北行走,走过一个左急弯,看见右前方80米处的玉米地中有只绿色的大鸟。
我看见它时,它已经腾空而起,几乎垂直地向上飞到30多米的高度,然后调转身体,向东边的怒江河谷滑翔而去。
我用双筒望远镜追踪观察。
这是一只成年的雄性绿孔雀,它优雅地滑翔了500多米,落在一片树林中的空地上,消失在灌丛里。
这次与绿孔雀相遇,对它的警惕性、灵活性、敏捷性以及长距离的飞行能力,有了直接的认识。
绿孔雀保护实施方案
绿孔雀,又称孔雀,是一种珍贵的鸟类资源,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生态保护
意义。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过度干扰和生态环境的恶化,绿孔雀的生存状况面临严峻挑战。
为了有效保护绿孔雀资源,制定并实施科学合理的绿孔雀保护实施方案势在必行。
首先,应加强对绿孔雀栖息地的保护。
绿孔雀主要栖息于山地、丘陵和河谷地
带的森林和灌丛中。
因此,要加强对这些地区的保护,严禁乱砍滥伐和非法开垦,保持栖息地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为绿孔雀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
其次,需要加强对绿孔雀的监测和调查。
通过对绿孔雀种群数量、分布范围、
活动规律等方面进行全面监测和调查,掌握绿孔雀的生态习性和生存状况,为科学制定保护措施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另外,要加强对绿孔雀的保护宣传和教育工作。
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增强
公众对绿孔雀保护的认识和意识,提高人们对绿孔雀保护的重视程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绿孔雀保护的良好氛围。
此外,还需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
加强对绿孔雀资源的管理和保护,严格禁止非法捕猎和贩卖绿孔雀,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确保绿孔雀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
最后,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推动绿孔雀保护工作。
绿孔雀是一种跨国界的鸟
类资源,其保护工作需要各国共同努力,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制定和实施绿孔雀保护计划,共同保护这一珍贵的生物资源。
总之,绿孔雀保护是一项重要的生态保护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只有通过加强对绿孔雀栖息地的保护、监测和调查、宣传教育、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的建立以及国际合作,才能有效保护绿孔雀资源,实现绿孔雀与人类和谐共生的目标。
巍山简介全县总面积2200平方公里,其中山区2052平方公里,占93.27%,坝区148平方公里,占6.73%。
总耕面积29.46万亩,其中水田12.92万亩。
境内河谷、盆地、山地相间分布。
海拔高差悬殊大,其中河谷最低海拔1146米,山地最高海拔3037米。
过境河流黑惠江纵贯县境西部的高山峻岭,气势磅礴逶迤。
红河源头阳瓜江穿过巍山盆地南流出境。
全县辖9乡2镇,82个村公所(办事处),1153个自然村,1344个农业社。
1997年末总人口290515人,其中:农业人口271790人,占93.56%;少数民族124564人,占45.83%。
截至2006年底,全县辖4镇6乡,有83个村(居)委会(办事处)。
1153个自然村,1344个村民小组。
全县总人口30.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8.25万人,非农业人口2.25万人。
【历史沿革】唐称巍州、阳瓜州,宋大理国时为开南县,元为蒙化州,明改蒙化府,清改为蒙化直隶厅,民国3年(1914)改为蒙化县,1954年更名巍山县。
1956年11月分设巍山彝自治县和永建回族自治县,1958年两县合并为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
巍山地处云南省西部的哀牢山和无量山上段,山川秀丽,气候温和,物产丰富,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
巍山历史悠久,是云南省设治最早的郡县之一。
据史籍记载,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设邪龙县,元代设千户所,明代设蒙化府,清代设直隶厅,民国时曾设行政专署,1956年成立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
巍山自西汉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巍山从唐代开始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一直是滇西南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巍山曾是南诏国的故都。
唐初,洱海地区"六诏"兴起,其中蒙舍诏,蒙糊诏就在巍山境内,因蒙舍诏在五诏之南,故称。
自唐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南诏始祖细奴罗建立大蒙国,称奇嘉王。
建都巍山图山的图城,到其曾孙皮罗阁统一六诏建立南诏政权。
绿孔雀保卫战
作者:
来源:《作文与考试·初中版》2020年第21期
3月20日,云南绿孔雀公益诉讼案,即200余只绿孔雀与总投资30多亿元的嘎洒江一级水电站争夺“地盘”的诉讼,拉锯近3年迎来云南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的一审判决:被告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新平开发有限公司立即停止戛洒江一级水电站建设项目,不得截流蓄水,不得对该水电站淹没区内植被进行砍伐。
此案是国内第一例濒危野生动物保护预防性公益诉讼,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2017年3月,环保组织“野性中国”在野外调查中发现,云南省红河(元江)干流戛洒江水电站蓄水后,将淹没濒危物种绿孔雀的栖息地,而这也是绿孔雀在中国的最后一片面积最大、最完整的栖息地。
绿孔雀被誉为“百鸟之王”,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我们平时在公园里看到的是人工養殖的蓝孔雀,原产地在印度和斯里兰卡,只有绿孔雀是中国真正的原生种群。
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和水电站建设热潮,绿孔雀的数量急剧下降,目前数量已不足500只。
(资料来源:红网、搜狐网)
■微言大义:当下的中国,早已过了以牺牲自然来发展经济的阶段,当发展与保护发生直接冲突时,宁可按下发展“停止键”,也绝不牺牲自然。
■适用话题:家园;按下暂停键;保护自然……。
巍山县鸟道雄关鸟类物种多样性及其保护对策
杨国斌;杨华
【期刊名称】《林业调查规划》
【年(卷),期】2002(027)003
【摘要】由于鸟道雄关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优越的气候和生境条件,成了候鸟迁徙的中转站和重要通道,因此是开展鸟类研究和环志活动不可多得的场所.然而目前面临着群众"打鸟"陋习,以及生境破坏,栖息地面临威胁等鸟类致危因子,提出了建立自然保护区等7项对策.
【总页数】7页(P88-94)
【作者】杨国斌;杨华
【作者单位】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大理分院,云南,大理,671000;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大理分院,云南,大理,67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58;Q959.7
【相关文献】
1.巍山县“鸟道雄关”夜间迁徒的鸟类 [J], 徐乃庆(摄)
2.云南巍山鸟道雄关2003年度鸟类环志研究简报 [J], 杨荣;王紫江;赵正军;马赛龙
3.鸟道雄关与鸟为友(散文) [J], 陈秀兰
4.“鸟道雄关”鸟类环志 [J], 段毅;阿世刚
5.又到雄关鸟飞时国际鸟类环志巍山站首日环志候鸟66只 [J], 陆向荣;范妮娜;见图说(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云南旅行如何更好地保护濒危动物云南,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拥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生态系统。
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栖息着许多濒危动物,如亚洲象、绿孔雀、滇金丝猴等。
当我们踏上云南的旅行之路时,不仅要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更要肩负起保护这些濒危动物的责任。
首先,我们要了解云南濒危动物的现状和面临的威胁。
亚洲象是云南的代表性濒危动物之一,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栖息地减少和破碎化,它们的生存空间受到了极大的挤压。
绿孔雀,这一美丽的鸟类,也因森林砍伐、非法捕猎等原因,种群数量急剧下降。
滇金丝猴则面临着森林破坏、偷猎等多重威胁。
了解这些动物的困境,能让我们更加明确保护的紧迫性。
在旅行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书籍、文章和纪录片,增加对濒危动物的了解。
同时,选择有资质、注重生态保护的旅行社也是关键。
这样的旅行社通常会有专业的导游,能够为游客提供准确的信息和正确的引导。
在旅行过程中,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是保护濒危动物的底线。
严禁购买、携带任何濒危动物及其制品,如象牙制品、孔雀羽毛等。
这不仅是违法的行为,更是对濒危动物的直接伤害。
此外,要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有些地区可能对动物有着特殊的保护方式和禁忌,我们应当予以尊重和遵守。
不干扰动物的正常生活是我们应该始终坚守的原则。
当我们在自然保护区或动物栖息地附近游览时,要保持安静,避免大声喧哗和制造过多的噪音。
不要使用闪光灯拍照,以免惊吓到动物。
更不能投喂食物,因为这可能会改变动物的饮食习惯,甚至导致它们依赖人类的投喂而失去自主觅食的能力。
支持当地的生态保护项目也是我们为保护濒危动物贡献力量的有效方式。
许多地方都有专门的动物保护组织和研究机构,我们可以通过捐款、参与志愿者活动等方式,为他们提供资金和人力支持。
例如,参与保护滇金丝猴的栖息地恢复工作,或者帮助宣传绿孔雀的保护知识。
文明旅游也是保护濒危动物的重要环节。
在景区内,不随地丢弃垃圾,尤其是塑料制品,因为这些垃圾可能会被动物误食,对它们的健康造成危害。
《中国动物志》中绿孔雀的介绍
《中国动物志》中关于绿孔雀的介绍如下:
绿孔雀,学名为Pavo muticus,是大型鸡类,体长在180~230厘米之间。
雄鸟的羽毛主要为翠蓝绿色,头顶有一簇直立的冠羽,下背则呈现出翠绿色并带有紫铜色光泽。
它的尾羽长且具光泽绚丽的眼状斑,形成华丽的尾屏。
而雌鸟则相对不那么艳丽,没有尾屏,体羽主要为翠金属绿色,背浓褐色,头顶也有一簇直立羽冠。
两者在外形上都相当醒目,易于识别。
绿孔雀主要栖息于低山林地及灌丛,历史上它们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但目前仅在云南的少部分地区有分布。
绿孔雀是我国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由于其栖息地的退化和人为捕猎等原因,其种群数量已经锐减。
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和《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的评估,绿孔雀目前被列为濒危和极危物种。
总的来说,《中国动物志》中对绿孔雀的介绍相当详细,建议查阅这本专业书籍以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云南巍山县六十万亩荒山披绿装
字开春
【期刊名称】《农村实用技术》
【年(卷),期】2000(000)004
【摘要】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是一个山多坝少的农业县,在全县200平方公里
的面积中山区就占93%。
由于长期过量砍伐森林,荒山逐年增加,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
针对这些实际,近年采,县委、县政府在维沪现有森林的同时,积极开发荒山荒坡。
首先,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改革了经营体制,将承包、租赁、联营、入股、拍卖使用权筹机制引入绿化荒山的工作中,调动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
庙街乡左三村妇女团秀芝与3户农民联台承包了300亩荒山,办起的大黑山林果场,已初具规模。
永建乡晏旗厂村村民张学松向黄树村租借荒山30亩,投资营造华山松林.已见效益。
县委、县政府先后投入以工代赈资金128方元,作为绿化荒山工程的后动田益,卉发动群o
【总页数】1页(P57-57)
【作者】字开春
【作者单位】巍山县报社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
【相关文献】
1.誓叫荒山披绿装 [J], 高宏然;
2.荒山披绿装林农展笑颜——贵州省天保工程采访纪实 [J], 刘倩玮
3.誓让荒山披绿装 [J], 丁卫强
4.奉献三十载荒山披绿装——记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郧白浪镇义务护林员杜金泉[J], 陶国功
5.护林造林三十载千亩荒山披绿装 [J], 卞文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绿孔雀守护记
张帆;杨文明;叶传增
【期刊名称】《人民周刊》
【年(卷),期】2022()11
【摘要】2021年10月12日,习近平主席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
大会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讲话中指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前段
时间,云南大象的北上及返回之旅,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保护野生动物的成果。
中国将
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中国。
”绿孔雀野生种群数量稳中有升,是我国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个注脚。
日前,人民日报记者在云南实地探访保护及恢复
绿孔雀种群的故事。
《人民日报》6月10日13版“记者调查”刊发报道。
【总页数】5页(P64-68)
【作者】张帆;杨文明;叶传增
【作者单位】人民日报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6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巍山县大力保护绿孔雀
巍山县大力保护绿孔雀
柳艳梅
面积为10平方公里的云南绿孔雀自然保护区地处云南省大理巍山县青华乡这里栖息着70多只绿孔雀。
在林间、溪边、农地旁游人们经常可以观赏到绿孔雀觅食、嬉戏、求偶、翩翩起舞的美妙景观。
保护区内居住着彝、汉、白、苗等民族有近千人。
当地人民世世代代和绿孔雀相伴绿孔雀与当地农民也特别亲近。
每到春夏季节孔雀们频频走出林子自由穿梭在庄稼地里觅食而村民们就在几步以外劳作。
当地老百姓把绿孔雀视为神鸟都非常自觉的爱护。
地里的麦子、荞子、豌豆等孔雀喜吃的庄稼他们都多种一簇以便孔雀觅食。
百户村阿木波曾在山地边捡到一枚孔雀蛋立即带回家中并孵出了小孔雀。
绿孔雀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珍禽五十年代初青华乡一带也曾栖息过上百只绿孔雀。
七十年代人为干扰加剧森林植被遭破坏加之滥捕乱猎致使绿孔雀种群数量急剧减少到八十年代初仅存10多只。
绿孔雀的生存状况引起了各级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1988年青华乡被划定为大理州绿孔雀自然保护区。
1997年又被确定为云南省绿孔雀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建立后设立了工作机构指派了管理人员制定了规划。
加上当地农民精心呵护绿孔雀保护区内的自然植被也逐渐得到恢复绿孔雀的数量也不断增加。
《人民海外版》(2001年05月31日第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