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膜覆土穴播小麦同粒不同行密度试验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2
清水县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技术要点纪粉霞【摘要】@@ 清水县处于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过渡地带,海拔1112~2201 m,年均气温8.8℃,≥10℃有效积温为1700~2900℃,年平均降水量550mm左右,年均日照时数2076 h,无霜期167d左右.冬小麦为全县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常年播种面积1.73万h㎡,占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的33.3%.由于全县自然降水的特点是年际变化大,年内时空分布不均,年降水量的60%以上主要集中在7、8、9月3个月,降水与农作物生长需水关键期严重错位,春旱及伏旱经常发生,甚至发生冬、春、夏三季持续干旱,致使小麦产量长期低而不稳.【期刊名称】《甘肃农业科技》【年(卷),期】2010(000)008【总页数】2页(P48-49)【作者】纪粉霞【作者单位】甘肃省清水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甘肃,清水,741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2.1清水县处于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过渡地带,海拔1 112~2 201 m,年均气温8.8℃,≥10℃有效积温为1 700~2 900℃,年平均降水量550 mm左右,年均日照时数2 076 h,无霜期167 d左右。
冬小麦为全县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常年播种面积1.73万hm2,占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的33.3%。
由于全县自然降水的特点是年际变化大,年内时空分布不均,年降水量的60%以上主要集中在7、8、9月3个月,降水与农作物生长需水关键期严重错位,春旱及伏旱经常发生,甚至发生冬、春、夏三季持续干旱,致使小麦产量长期低而不稳。
为此,清水县于1995年进行了穴播小麦试验示范,随后又进行了膜侧小麦栽培试验示范,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抗旱增产效果,但因穴播小麦及膜侧小麦的农事操作费工费时,未能得到大面积的推广。
2008年全县开展了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栽培试验示范,小麦平均产量达到7 392 kg/hm2,比同类地常规种植增产34.8%,增产效果十分显著,2009年示范面积已达66.67 hm2。
甘肃中部发展全膜覆土穴播技术的优势与问题【摘要】全膜覆土穴播技术是我省继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之后又一旱作农业重大创新技术,该技术有效解决了旱地小麦等密植作物生长期缺水和产量低而不稳的问题,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地膜小麦播种穴与幼苗错位、出苗率低、人工放苗劳动强度大的问题,被全国小麦专家称为“甘谷模式”,给予高度评价。
【关键词】甘肃中部全膜覆土穴播优势;问题甘肃省是北方冬春麦混种区,陇东、陇南为冬小麦主产区,沿黄、河西为春小麦主产区,陇中为冬春麦混种区。
小麦是我省第一大粮食作物,也是群众普遍喜爱的主要口粮,在全省粮食安全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
根据近期调查,目前全省小麦实际播种面积1419.9万亩(冬小麦994.53万亩、春小麦426.37万亩),其中,旱地小麦种植面积1086万亩,约占小麦总面积的76%。
全省14个市(州)、84个县(区)种植小麦,种植面积30万亩以上的县(区)有17个、10万亩以上的县(区)33个。
由于旱地小麦面积大,干旱多灾,导致全省旱地小麦产量低而不稳,平均亩产仅179公斤,比全省小麦平均亩产低50公斤,比全国小麦平均亩产(317.5公斤)低138.5公斤。
全膜覆土穴播技术是我省继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之后又一旱作农业重大创新技术,该技术有效解决了旱地小麦等密植作物生长期缺水和产量低而不稳的问题,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地膜小麦播种穴与幼苗错位、出苗率低、人工放苗劳动强度大的问题,被全国小麦专家称为“甘谷模式”,给予高度评价。
全膜覆土穴播技术集成覆盖抑蒸、膜面播种穴集雨、留膜免耕多茬种植等技术于一体,集雨保墒效果极其显著,使旱地小麦平均亩产达到300公斤以上,高的可以达到500公斤,较露地条播平均亩增产100公斤以上,增产率40%以上。
同时,膜上覆土延长了地膜使用寿命,一次覆膜可连续使用3~4年(茬),每亩节约生产成本100元以上,实现了节本增效。
该技术适宜在年降水量300~600mm的半干旱、半湿润偏旱地区推广,适宜的主要作物有小麦、胡麻、谷子、莜麦、大豆、油菜及青稞等密植作物。
全膜覆土穴播小麦情况汇报
最近,我们对全膜覆土穴播小麦的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汇报。
经过仔细的观
察和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首先,全膜覆土穴播小麦的播种情况良好。
我们在田间进行了实地调查,发现
全膜覆土穴播小麦的播种密度均匀,种子覆土均匀,整体长势良好。
这得益于我们在播种前对土壤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工作,确保了土壤的松软和透气性,为小麦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其次,全膜覆土穴播小麦的生长情况良好。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发现小
麦的生长情况良好,植株生长势旺,叶片色泽翠绿,整体长势良好。
这得益于全膜覆土技术的应用,有效地保持了土壤湿度,减少了水分蒸发,为小麦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另外,全膜覆土穴播小麦的病虫害情况较为稳定。
我们在田间进行了病虫害的
监测,发现目前小麦的病虫害情况较为稳定,没有出现大面积的病虫害。
这得益于我们在播种前对土壤进行了消毒处理,有效地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
最后,全膜覆土穴播小麦的预期产量较为乐观。
根据目前的生长情况和病虫害
情况,我们对小麦的预期产量较为乐观。
如果后期管理得当,预计小麦的产量将会超出预期。
综上所述,全膜覆土穴播小麦的情况良好,生长势旺,病虫害情况较为稳定,
预期产量较为乐观。
我们将会继续加强后期管理工作,确保小麦的顺利收获。
同时,我们也将继续关注小麦的生长情况,及时采取措施,确保小麦的健康生长。
希望全体工作人员继续保持良好的状态,共同努力,确保小麦的丰收。
金昌市人民政府关于授予2014年度金昌市科技进步奖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金昌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5.09.16•【字号】金政发〔2015〕77号•【施行日期】2015.09.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技奖励正文金昌市人民政府关于授予2014年度金昌市科技进步奖的决定金政发〔2015〕77号永昌县、金川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单位,中央、省属在金各单位:2014年,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加快推进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取得了一批优秀成果。
经市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评审,市政府第59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决定授予《高性能纯相球形氢氧化镍产业化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等5项成果2014年度金昌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授予《火法富集—富氧侧吹熔炼回收铜冶炼渣中铜的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等18项成果2014年度金昌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授予《节能环保跳汰重介洗煤技术开发及应用》等12项成果2014年度金昌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希望全市科技工作者以获奖者为榜样,继续发扬求真务实、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坚持科技创新,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全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跨越崛起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附件: 2014年度金昌市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及人员名单金昌市人民政府2015年9月16日附件2014年度金昌市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及人员名单一、一等奖(5项)(一)项目名称:《高性能纯相球形氢氧化镍产业化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完成单位:金川集团粉体材料有限公司主要完成人:王清宏范桂芳王文鹏李金霞孟宪宝高文斌段建军(二)项目名称:《一种新型合成氨原料—烟焦型煤的研究开发》完成单位:甘肃金昌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主要完成人:陈嘉彪朱星科张庆莉孙茂何彩霞娄勇田玉虎李伟(三)项目名称:《肉牛专门化新类群选育及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完成单位:甘肃三洋金源农牧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完成人:曾金焱雷赵民苏子喜黄吉平吴玉福李国智刘婷(四)项目名称:《湖羊特色种质资源引进选育及舍饲高效生产模式的建立推广》完成单位:甘肃元生农牧科技有限公司、金昌市畜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要完成人:张爱平周勇张希云朱万斌王世雷赵国智蒲中彬李晓岚黄吉平(五)项目名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临床诊治》完成单位:金昌市中心医院主要完成人:高自强周弘钧张海鹏张卫平陈辉张仪陈福虎朱才新曾彩虹二、二等奖(18项)(一)项目名称:《火法富集—富氧侧吹熔炼回收铜冶炼渣中铜的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完成单位:金昌国皓新材料有限公司主要完成人:李丙服荆新升汝碧波王冬马莹黄莉宋鉴(二)项目名称:《新型多用途播种施肥一体机研发》完成单位:永昌县金聚元农机制造有限责任公司主要完成人:郭兴顺孟亚娟秦永学秦晔昌刘军干(三)项目名称:《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种子质量追踪溯源系统研究与应用》完成单位:金昌乾坤丰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主要完成人:张志恒曹洁侯亮李军杨芝兰刘建民(四)项目名称:《绿色节能LED照明系列产品应用推广》完成单位:永昌启明光电有限公司主要完成人:杨恒明郭朝先吕淑明杨霞李文才杨斌(五)项目名称:《干旱荒漠区珍珠分殖造林试验示范》完成单位:永昌县花草滩林场主要完成人:孟召开柴文运陈泽海李俭华姜海马燕尹立泽(六)项目名称:《校本课程建设对师生教学方式转变的影响研究》完成单位:金昌市实验小学主要完成人:杨玉莲卫彩霞赵玉娟柴亚珍李润明董筱菎郑俐(七)项目名称:《应用14C呼气试验技术结合中西药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研究》完成单位:金昌市中医医院主要完成人:杨彦民王得文安小花高峰赵霞陆岩平任雪萍(八)项目名称:《蔬菜绿色栽培集成技术研究》完成单位:金昌市农技中心主要完成人:费彦俊陈海洲王海林王新立潘存庆(九)项目名称:《农民专业合作社标准化建设及农业生产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完成单位:金昌市农业经营管理站主要完成人:曾琳高鸿德杨军多虎学刘尚锦王金花(十)项目名称:《永昌县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关键技术研究》完成单位:永昌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主要完成人:梁尚海李玉成孙发琛陆雪萍陈兴华(十一)项目名称:《向日葵菌核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与示范》完成单位:金昌市金川区种业协会主要完成人:马静许金秀刘鹏唐瑾赵录萍郑玉华常生旭(十二)项目名称:《永昌县春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新技术试验研究与示范推广》完成单位:永昌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要完成人:秦义贤孙世龙张廷龙杜治梁志虎陈建平杜儒学(十三)项目名称:《庄稼医院建设技术创新应用》完成单位:金川区双湾镇农业服务中心主要完成人:严天龙吴玉福许金萍姚鹏文姚瑞赵生军(十四)项目名称:《微型钛钉种植支抗在口腔临床的应用研究》完成单位:金昌市中心医院主要完成人:谢迎刘利赵会平王敏范保成梁祖刚(十五)项目名称:《吲哚菁绿及不同剂量曲安奈德在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中的应用疗效观察》完成单位:金昌市中心医院主要完成人:周静王秀兰李姗姗吴瑞贤裴忠雨赵文丽梁丽琼(十六)项目名称:《利用虹吸原理自行设计单孔双管环形冲洗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或积液》完成单位:金昌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主要完成人:任志刚陶立旭金栋毛小娟许惠贤张东生汪新平(十七)项目名称:《蓝氧治疗仪治疗生殖道感染临床效果研究》完成单位:金昌市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金昌市人民医院主要完成人:姜洁谢兰董莉谢文宁唐培娟亢红岩沈玉娟(十八)项目名称:《口腔数字全景X摄影系统在颌面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研究》完成单位:金昌市第一人民医院主要完成人:刘银华王吉德杨小红曹祝平武晓静陆忠玉张建年三、三等奖(12项)(一)项目名称:《节能环保跳汰重介洗煤技术开发及应用》完成单位:甘肃嘉森煤业有限公司主要完成人:何淑萍李强刘爱文(二)项目名称:《新型节能抗震墙体材料在建筑领域的开发与应用》完成单位:金昌冠百工贸有限公司主要完成人:李万里高岩郭克荣杨文光岳锋(三)项目名称:《新型锚杆及其机械化安装配套产品的研发及应用》完成单位:金昌市润为化建有限责任公司主要完成人:李林瑜韩斌肖卫国李宏煦李金利(四)项目名称:《10万吨尾菜资源化利用》完成单位:金昌市春芽粮油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主要完成人:鲁世祯汝萍王一滔王尔平罗金善(五)项目名称:《嫁接辣椒栽培技术示范推广》完成单位:永昌县六坝乡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要完成人:关礼龙孙至伟高威曹兴辉韩亚萍(六)项目名称:《灰枣林节水栽培技术示范推广》完成单位:金昌市金川区林业局主要完成人:赵宾倪年芳姚俊德潘冬梅张积智(七)项目名称:《永昌县脱毒马铃薯新品种引进及种薯基地建设》完成单位:永昌县种子管理站主要完成人:侯作鹏王加军李鹏国董丽叶永玲(八)项目名称:《超声、钼靶X线及两者联合应用在早期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完成单位:金昌市中心医院主要完成人:牛银玲马红梁艳芝王世锦穆红娣(九)项目名称:《自拟乳腺散结汤治疗乳腺良性疾病的临床研究与分析》完成单位:金昌市妇幼保健站主要完成人:冯玉琴纪丽君张治华罗永生高晓茹(十)项目名称:《LEEP刀联合百草妇炎清栓、云南白药治疗宫颈疾病的临床应用》完成单位:永昌县人民医院主要完成人:孙美蓉苏含武张治林种柯平蔡斌(十一)项目名称:《金昌市农牧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成单位:金昌市农牧生产力促进中心主要完成人:张玉芝许延桂张红潘万荣张秀梅(十二)项目名称:《数字合成技术在电视后期制作中的应用研究》完成单位:金昌广播电视台主要完成人:刘小军李铁峰李军晖翟雅宾沈丽萍。
全膜覆土穴播小麦同粒不同行密度试验研究
摘要:通过同粒不同行试验结果知,张家川县西部地区全膜覆土穴播小麦种植密度应为:每幅7行种植增产效果最好,此条件下667 m2穴数为3.50万穴,每穴按11粒计算,667 m2下籽量为38.50万粒,产量为277.10 kg,分别比处理每穴6粒和每穴18粒增产5.90 %和7.20 %。
关键词:密度;全膜小麦;同粒不同行
2011年我县被甘肃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列为旱地全膜覆土穴播免耕多茬种植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县,根据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安排,我单位于2010年秋播落实模式、播期、密度、肥效等6个试验,现将同粒不同行密度试验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张家川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东北部,试验安排在我县龙山镇的树坡村,试验区海拔1 729 m,年均气温8.20 ℃,无霜期166 d,全年降雨量519.30 mm 左右。
土壤类型以黑垆土为主,耕作层有机质含量12 g/kg,碱解氮49 mg/kg,有效磷136.70 mg/kg,速效钾94 mg/kg,pH值7.9。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试验用天水市丰收化肥有限公司生产的小麦专用肥,(总养分≥30 %),指示小麦品种为兰天27号。
1.2 试验方法
试验采取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共设5个处理(6行播种7行播种、8行播种、9行播种、10行播种),3次重复,小区面积21.60 m2,每小区铺3幅地膜(地膜宽度1.20 m,厚度0.008 mm),于10月15日播种,2011年7月13日收获,并按小区单打单收,实产计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小麦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密度对株高、穗长、穗粒数、千粒重的影响是随密度的增高而均逐渐降低,其中影响最大的为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
2.2 不同处理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对产量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F值=0.34<
F 0.05=3.48,说明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不需做多重比较。
从表2产量结果来看,每幅7行种植产量最高,8行种植次之,10行种植最低。
3 结论
综合小麦生长全生育期农艺性状和产量表现初步认为张家川县西部区域每幅7行播种增产效果较好,全膜覆土穴播小麦此条件下667 m2穴数为3.50万穴,每穴按11粒计算,667 m2下籽量为38.50万粒,产量为277.10 kg,分别比处理每穴6粒和每穴18粒增产5.90 %和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