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远东转型期外来人口状况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376.16 KB
- 文档页数:9
俄罗斯远东经济超前发展区的现状和发展前景俄罗斯远东地区作为俄罗斯境内最为辽阔、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一直以来都是俄罗斯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区域。
然而,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等因素的影响,远东经济的发展一直相对滞后。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俄罗斯政府于2024年推出了“俄罗斯远东经济超前发展区”计划,旨在加速该地区的经济发展。
目前,俄罗斯远东经济超前发展区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首先,该区域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投资。
俄罗斯政府通过提供税收减免、土地使用权优惠等政策措施,吸引了许多企业和投资者进入该地区。
其次,远东地区的基础设施逐渐完善。
政府加大了在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投入,提高了该地区的发展潜力。
此外,俄罗斯政府还鼓励和支持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为远东地区的经济转型提供了机遇。
然而,俄罗斯远东经济超前发展区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地理位置的限制仍然存在。
远东地区距离俄罗斯的中心地带较远,交通不便依然是一个制约因素。
其次,该地区的经济结构相对单一、远东地区以资源开发为主,经济主要依靠能源、矿产等资源的输出。
这种单一性存在一定的风险,一旦资源价格下跌,远东经济将面临严重的困境。
另外,法律法规和行政管理体制也需要进一步完善,以提高法治化水平和行政效能。
针对上述问题,俄罗斯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远东经济超前发展区的现状,并塑造其发展前景。
首先,政府加大了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修建了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网络,改善了区域间的联通度。
其次,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对高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吸引了更多的高科技企业入驻远东地区,推动了该地区经济的转型升级。
另外,政府还加大了对法治建设和行政监督的力度,提高了经济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
展望未来,俄罗斯远东经济超前发展区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首先,该地区拥有丰富的资源和潜在的市场需求,这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随着基础设施的改善和法治化水平的提高,地理位置的限制将逐渐减弱,交通便捷度将得到明显改善。
高考地理考点专项训练:人口迁移与人口容量以下图表示俄罗斯远东四地域1990~2021年人口变化状况。
读图完成各题。
1.1990~2021年时期,以下地域中人口净迁出人数最多的是( )A.① B.②C.③ D.④2.人口数质变化对远东地域带来的影响有( )A.交通压力增大 B.环境人口容质变小C.促进资源开发 D.休息力数量增加【答案】1.A2.D【解析】1.出生人数减去死亡人数等于自然增长人数,再用自然增长人数加上迁出人数等于增长人数,经计算可知,净迁出人数最多的是①地域。
2.图中显示远东四个地域人口呈增加趋向,那么休息力数量会增加。
远东地域原本就地广人稀,人口数量增加不利于资源开发。
3.以下图为某地人口迁入与年龄关系表示图。
判别影响该地域人口迁移的主要要素最能够是〔〕A. 人口年龄B. 经济要素C. 政治要素D.婚姻家庭【答案】B【解析】从迁移人口的年龄段来剖析,20~34岁人口数量多,以青壮年为主,说明人口迁移目的为获取较好的失业时机和支出。
影响人口迁移的要素中,经济要素是经常性的、主要的要素,故B项正确,其他选项错误。
以下图表示2021年黑龙江省流出人口构成。
读图,完成各题。
4.2021年黑龙江省流出人口A.迁上天选择普遍,全国散布比拟平均B.迁移目的地选择主要受距离影响C.以社会型迁移〔拆迁、婚姻、投亲等〕为主D.男女性别比例略有失调,青年受初等教育时机低5.黑龙江省流出人口结构的影响有A.降低社会抚养比B.休息力充足C.好转人口性别结构D.提高乡村土地应用效率【答案】4.D5.B【解析】4.〔迁上天选择普遍,相对集中在辽宁、山东、内蒙古等经济相对兴旺或资源开发地,距离最近的吉林并不是人口迁上天最大地域,故B错。
以青壮年为主,应该是务T、经商移民为主;女性略多于男性,以初中及其以下学历为主,故D对。
〕5.〔流出人口以青壮年为主,加剧了黑龙江的老龄化,提高了社会抚养比,乡村休息力少量流失,休息力充足,土地应用效率下降。
俄罗斯远东地区人口形势和劳动力供需问题研究
李传勋
【期刊名称】《俄罗斯学刊》
【年(卷),期】2011(000)001
【摘要】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远东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和移民增长率持续下降,造成当地人口数量不断减少.由于经济活动人口数量不足,远东地区劳动力供应有较大缺口,而技术骨干和熟练工人的外流更是制约远东经济发展的严重问题之一.为此俄罗斯政府出台多项政策和措施,以期吸引国内其他地区居民乃至近邻国家讲俄语居民向远东移民.但由于远东地处边远,自然气候条件恶劣,居民实际收入较低和物价水平偏高等原因,上述举措一直收效甚微.更多地吸收包括中国人在内的外国劳动力以弥补远东劳动力不足,已成为俄罗斯官方和民间有识之士的共识.但由于中俄劳动力资源互补的有限性及所谓"中国人口扩张论"在俄罗斯的负面影响,大幅度增加中国对俄劳务输出数量的前景尚不明朗.
【总页数】10页(P24-33)
【作者】李传勋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俄罗斯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2-05
【相关文献】
1.俄罗斯远东地区运输系统现代化改造问题研究 [J], 姜振军
2.俄罗斯远东地区人口与劳动力资源问题 [J], 牛燕平
3.俄罗斯远东地区木材市场供需状况及未来走势 [J], 姜振军
4.地缘经济视角下俄罗斯远东地区开发问题研究 [J], 杨文兰;
5.俄罗斯远东地区劳动力市场问题 [J], 陈英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俄罗斯远东经济超前发展区的现状和发展前景目前,俄罗斯远东经济超前发展区的现状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自然资源是远东经济超前发展区的独大竞争优势。
远东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林业资源和水资源等,其中包括石油、天然气、黄金等。
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可以满足国内需求,还可以出口到亚太地区,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其次,政府政策的支持也是远东经济超前发展区的重要推动力。
俄罗斯政府通过一系列税收减免、投资奖励和土地优惠等措施,吸引外资和国内投资者来远东地区投资兴业。
此外,政府还积极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远东地区的交通、电力、通讯等条件,提高投资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再次,远东地区与亚太地区国家的合作也为远东经济超前发展区带来了新的机遇。
远东地区靠近中国、日本、韩国等经济发达国家,与这些国家之间的合作关系密切。
这些国家的投资和技术进入,可以促进当地产业的发展,推动经济增长。
最后,人力资源和科技创新是远东经济超前发展区的潜力所在。
远东地区拥有庞大的劳动力资源,尤其是年轻的技术人才。
政府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培养创新人才,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提高整个地区的创新能力,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
展望未来,俄罗斯远东经济超前发展区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首先,随着亚太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远东地区将成为连接俄罗斯与亚太国家的重要桥梁,枢纽地位十分重要。
其次,随着国际能源需求的增加,远东地区作为能源供应国将具备巨大的潜力。
此外,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远东地区将成为中欧亚大陆桥的重要节点之一,连接东西方的桥梁。
然而,远东经济超前发展区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比较薄弱,需要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
其次,政府政策的执行力度也需要进一步加强,确保政策的有效推进。
此外,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也是发展区需要重视的问题。
总之,俄罗斯远东经济超前发展区在自然资源、政府政策、合作机遇、人力资源和科技创新等方面具备较大优势。
浅析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人口危机问题
杜立克
【期刊名称】《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3(35)4
【摘要】俄远东的人口问题由来已久。
1582年俄国人开始移入西伯利亚地区;19世纪60年代俄政府开始向远东大量迁徙人口;苏联时期的远东人口逐年增加;苏联解体后远东人口持续减少,至今已形成人口危机。
这种危机主要由人口的自然减员和移民运动引起,并有历史、自然条件、社会政治和心理等方面的原因。
远东人口危机的后果相当严重,俄政府和学者为此提出了一系列解决的措施。
其中对外国移民特别是对中国移民的问题,俄方尚有不同的观点。
【总页数】5页(P97-101)
【关键词】远东;人口自然减员;移民;远东的中国人
【作者】杜立克
【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学人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512.1
【相关文献】
1.俄罗斯远东地区人口危机与中俄劳务合作 [J], 雷丽平;朱秀杰
2.俄罗斯远东地区开发问题浅析 [J], 康佳;
3.俄罗斯远东地区开发问题浅析 [J], 康佳
4.我省森工企业发展与俄罗斯远东地区林业经济合作问题浅析 [J], 卢仲达;吴连胜;王慧颖
5.浅析当代俄罗斯人口危机 [J], 姜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当代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中国移民”现象探究姜占民2013-3-11 13:34:50 来源:《西伯利亚研究》2011年第3期(黑河学院俄语系,黑龙江黑河 164300)摘要:伴随中俄商贸活动的开展,中俄商贸活动中的贸易伙伴发生了巨大变化。
原来的国有企事业单位逐渐转换成个体商贩。
由于从事商贸活动的人员大量增加,于是有了“中国商贸人员移民俄罗斯远东地区”及“中国威胁论”的观点。
从客观的角度看,中国个体商贩大量出现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完全是因为商业利润所吸引。
为了追求商业利润,大量中国个体商贩以不同的身份来到俄罗斯远东地区。
从中国个体商贩自身活动特点看,中国移民俄罗斯远东地区的观点是不成立的。
关键词:俄罗斯;远东地区;商贸人员;个体商贩;中国中图分类号:D751. 29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0961(2011)03-0045-03基金项目:黑河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RWZ201009)作者简介:姜占民(1964-),男,黑龙江克东人,教授,主要从事俄罗斯国情与文化及俄语研究。
由于中俄商贸活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即原有的国有企事业单位所从事的商贸活动突然停止下来,原先对等的经贸伙伴突然缺失,造成中俄商贸活动的降温。
在中俄两国国家领导人力求改变这种状况的同时,中俄两国个体商贸人员涌进了这个大市场,这个大市场为中俄个体商贩留下了巨大的贸易空间。
因为以个体商贩为主体的中国商贸人员大量涌进俄罗斯远东市场,俄罗斯远东地区中国商贩人数急剧增加,于是在俄罗斯有了中国要移民俄罗斯远东的说法。
一、中国商贸人员涌入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历史背景俄罗斯远东地区移民局对中国商贸人员数量激增产生了恐惧感,认为中国移民人数的增加会同化俄罗斯民族,为国家安全担忧。
中国商贸人员数量增加主要是中俄贸易伙伴缺失为个体商贩留下了巨大商机引起的。
如果我们认真分析就会了解这些商贸人员赴俄的目的,那就是追求商业利益。
国营企业退出,留下巨大的市场。
21世纪以来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中国移民问题研究的
开题报告
题目:21世纪以来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中国移民问题研究
背景介绍: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中俄关系的改善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俄罗斯远东地区对中国移民的需求逐渐增加,中国移民也逐渐成为该地区重要的劳动力来源。
然而,中国移民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比如在许多地方受到歧视和排斥,法律保护不够等等。
因此,研究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中国移民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研究问题:
什么原因导致中国移民涌入俄罗斯远东地区?在该地区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哪些问题及挑战?俄罗斯政府和中国政府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如何改善中国移民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社会地位和法律保护?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中国移民问题,希望通过对相关问题的分析和探讨,为加深中俄两国之间的理解和友谊做出贡献,同时为寻找解决问题的措施提供参考。
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实证研究法相结合的方法,对有关文献材料进行搜集、整理与分析,同时通过实地考察和访谈的方式,获取一手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
研究内容:
1.促进经贸合作的背景下,中国移民涌入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原因。
2.中国移民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3.俄罗斯政府和中国政府针对中国移民问题采取的措施和政策。
4.如何进一步改善中国移民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社会地位和法律保护。
研究意义:
该研究的意义在于为加深中俄两国之间的理解和友谊做出贡献,同时为俄罗斯远东地区和中国移民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为中俄两国的合作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俄罗斯移民的现状分析报告引言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和国际交流的不断深入,移民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
俄罗斯作为一个历史悠久并且地域广阔的国家,其移民问题也备受关注。
本报告将对俄罗斯移民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中的原因和影响。
移民概况根据最新统计数据,目前在俄罗斯居住的外国人口超过1000万人。
这其中,约三分之一为合法移民,具有合法移民身份,其余为非法移民或临时工人。
俄罗斯的移民主要来自独联体国家、中亚国家以及中国等周边国家。
其中,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和中国是最主要的来源国。
移民在俄罗斯从事的职业以建筑工人、保姆、服务员等为主,他们主要从事一些低技能劳动。
移民原因经济原因由于俄罗斯地域广阔,资源丰富,为邻国提供了更多的经济机会。
一些周边国家的人民因为经济发展不足,就业机会有限,因此选择到俄罗斯谋生。
另外,俄罗斯的工资水平相对较高,相比于他们自己国家,能够获得更高的收入。
政治原因一些人选择移民到俄罗斯是因为政治原因。
例如,中亚国家的一些穆斯林移民由于宗教压力,在宗教自由度较高的俄罗斯找到了避难的地方。
此外,一些领土冲突和战争导致人民流离失所,他们选择移民到俄罗斯以寻求安全。
教育原因俄罗斯作为一个教育强国,拥有一流的高等教育机构,吸引了许多国外学生到俄罗斯求学。
这些学生在完成学业后,有可能选择留在俄罗斯继续发展。
移民对俄罗斯的影响移民对俄罗斯的影响是双重的。
一方面,移民为俄罗斯提供了廉价劳动力,填补了一些低技能劳动市场的空缺。
移民工人经常从事一些俄罗斯本地人不愿意从事的重体力劳动工作,有效地解决了劳动力短缺问题。
另一方面,移民也给俄罗斯社会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首先,移民的大量到来导致了人口的多样化,不同种族、宗教和文化的冲突有时会发生。
其次,非法移民的存在不仅给国家带来了经济负担,也增加了社会治安问题的隐患。
此外,移民问题也导致了一些问题,如资源分配不公平、工资水平下降等。
政府的应对措施面对移民问题,俄罗斯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来管理和调控移民。
俄罗斯的人口问题和外来移民政策戴桂菊2012-3-26 18:00:14 来源:《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4年第3期【内容提要】近10余年来,人口危机始终是一个令俄罗斯朝野各界感到困惑的棘手问题。
为了扭转人口负增长的局面,俄罗斯决策层首先从国内因素出发,采取了鼓励人口再生和减少人口损失的措施。
然而,转轨时期的俄罗斯经济现状决定了上述政策难以在短期内根本奏效。
俄政府逐渐重视解决人口问题的一种外部补偿性手段--吸引外来移民。
实践证明,引进外来移民对于保持俄罗斯人力资源的动态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针对外来非法移民活动日渐增多的趋势,俄罗斯出台了一系列旨在加强外来移民管理的法规。
随着外来移民法的不断完善,俄罗斯的外来移民活动将沿着更加健康的轨道发展,外来移民在俄罗斯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将越来越明显。
【关键词】俄罗斯;人口危机;人口政策;外来移民法【作者简介】戴桂菊,1965年生,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学院教授。
(北京100089)一严峻的人口形势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出现了严重的人口危机。
自1992年起,国民总数开始呈负增长态势。
最近一次(2002年10月)全俄人口普查结果显示,目前俄罗斯国民总数约为1.452亿人,与1989年全国普查结果相比,俄罗斯国民人数减少了180万(见图1)。
按人口数量计算,俄罗斯在世界上排名第七位,居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和巴基斯坦之后。
除了北高加索等15个少数民族地区外,俄罗斯其他联邦主体尤其是欧洲部分的人口数量均处于下降状态,其中以俄罗斯民族的人口减少幅度为最大。
1989年,俄罗斯族占全国人口总数的81.5%[1]。
而到2002年末,这一比例已经下降到80%[2]。
据俄罗斯国家统计委员会预测,21世纪上半叶,俄罗斯人口下降的趋势将会持续,俄罗斯国民总数将处于1.38亿到1.32亿之间。
联合国人口组织推算的结果更不乐观:到2050年,俄罗斯人口的数量将减少到1.21亿,俄罗斯在世界上的排名顺序将降至第14位[3]。
俄罗斯远东转型期外来人口状况分析于 晓 丽 【内容提要】 进入转型期,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人口总量大幅下降。
导致人口锐减的最主要原因是当地居民大量外迁。
在远东居民大量外迁的同时,也有人流涌入这一地区。
他们当中既包括来自后苏联空间各独立国家的被迫移民和难民,也包括来自亚洲邻国的劳务人员和商人。
远东地区转型以来的情况表明,上述外来人口在为当地解决了一些问题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
本文对此作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 俄罗斯 远东 外来人口 移民【作者简介】 于晓丽,1972年生,黑龙江大学俄罗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哈尔滨 150080) 俄罗斯远东地区与俄其他地区相比,历来具有远离中央、人口稀少的特点。
因此,无论在沙俄时代,还是在苏联时期,俄执政当局都把从国内其他地区向远东迁移人口作为开发这一地区最重要的手段。
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80年代,不断有人在俄(苏)当局的经济鼓励和行政征召下从俄其他地区来到远东,该地区的人口总量因而得以不断增加。
到1991年,远东人口的基本情况如下:人口总数达810万,约占全俄人口的513%;人口密度平均为每平方公里1.3人(全俄相应指标为8.7人);65%的居民生活在远东南部(占该地区总面积的21.8%);3 4的人口居住在各个城镇;主体民族俄罗斯人及乌克兰人分别占总人口的80%和8%①。
进入转型期,远东人口状况出现恶化趋势,其最主要的表现是人口总量的不断下降。
2004年4月,远东联邦区总统全权代表普利科夫斯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声称,最近10年,远东所有联邦主体的人口都在不断下降,而且下降程度与俄其他地区相比要严重得多。
15年来,远东居民总数已减少100多万。
2002年,全俄人口普查的初步资料显示,远东人口已降至670万②。
居民大量外迁是导致该地区人口下降的最主要原因。
在远东居民大量外迁的同时,也有人流涌入这一地区。
他们当中既包括来自后苏联空间各独立国家的被迫移民和难民,也包括来自亚洲邻国的劳务人员和商人。
远东转型以来的情况表明,这些外来人口在为当地解决了一些问题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
以下我们将对之加以详细分析。
一 来自后苏联空间各国的 移民及其带来的问题 苏联解体前,其境内各加盟共和国纷纷成立主权国家。
在俄罗斯联邦之外的各主权国家,大多推行优先发展其境内主体民族的政策,以俄罗斯族为主的非主体民族居民的生存空间则遭受挤压。
那些对新的生存环境无法适应的非主体民族居民开始迁往俄罗斯境内。
这些人可称为社会-经济移民。
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在原苏联空间,发生在一国之内及国与国之间的冲突此起彼伏。
据俄学者统计,从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末,在原苏联境内共发生16次有正规部队参加并使用了重型武器的地区性战争(包括车臣战争),20次左右殃及平民的短期武装冲突,100多次发生—22—①②详见网页,h ttp : www .logistics .ru 9 10 i 20_1102.h tm〔俄〕Ф.波尔佳科夫:《俄罗斯远东的移民情况》,载〔俄〕《远东的移民状况与俄罗斯的政策》,莫斯科卡耐基中心的科研报告,莫斯科1996年版,第7辑。
在国家之间、民族之间、宗教派别之间或部族之间的非武装冲突。
直到1997年,独联体国家境内的大多数武装冲突才首次得以停止。
为躲避冲突和战乱,其他前加盟共和国的许多居民纷纷迁往俄联邦境内,而俄罗斯境内民族关系紧张及发生战争的地区则有居民迁往国内其他地区①。
这些人可称为被迫移民和难民②。
20世纪90年代,也有大量其他前加盟共和国的居民到俄罗斯联邦境内谋生,他们可被称为劳务移民。
据俄学者论述,远东由于远离中亚及外高加索等地,且自转型以来社会经济状况严峻,因此对上述各类移民从整体上看吸引力不大,但在以下5点因素的作用下,仍有少量上述地区的移民前来此地。
其一,在20世纪60~70年代,远东不仅是移民的接纳者,也是输出者,其境内说俄语的居民(尤其是农业地区的居民)曾一度积极迁居中亚和外高加索地区的各个城市,对当地城市居民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0世纪90年代,这些居民中的部分人仍对先前在远东的定居地存有历史记忆,并与远东居民保有亲属和同乡关系,因此,在他们迫于形势迁居俄境后,便把远东作为首选的定居地点③。
其二,从20世纪50年代末到80年代,远东与中亚和外高加索等地一直存在移民联系。
在此期间,响应社会政治号召到远东参加生产建设的高加索人和中亚人不断增多。
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适应不了当地环境,合同期满后便离开远东,少部分人留下来定居。
到80年代中期,来到远东的人数超过了离开的人数。
例如,1986年,从中亚地区各加盟共和国来到远东的是24250人,从远东回到中亚的是16331人;从外高加索来的人为7191人,回去的人为3660人。
到1989年,在远东居住的阿塞拜疆人有1.25万;苏联解体前夕,远东有3350名乌兹别克人,3000名亚美尼亚人。
这种移民联系保持着某种惯性,成为苏联解体后,迁居俄境的部分外高加索人和中亚人把远东作为新的定居地的原因之一④。
其三,在苏联时期被当局强迫迁至中亚的朝鲜族居民在苏联解体后开始大量返乡。
20世纪30年代,远东的十多万朝鲜族居民被苏联当局强行驱逐到中亚地区。
斯大林去世后,苏联的社会政治环境开始“解冻”,先前遭受迫害的朝鲜族居民方得到一些公正待遇,如考学、参军等;50年代下半期,开始陆续有人获准迁回远东,这一过程一直持续到80年代。
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亚朝鲜族居民返回远东有了法律依据,回迁活动开始进入新阶段。
1989年,苏联最高苏维埃出于道义和公正发布宣言,声称对整个民族进行强迫迁移的做法是与国际法准则相对立的最严重的犯罪。
1991年4月29日,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出台《为遭受迫害的民族平反》这一法案,对遭受迫迁的民族返回原籍予以支持。
1993年4月1日,俄最高苏维埃通过《为俄罗斯朝鲜人平反》法案,远东滨海边区行政长官随后向居住在中亚的朝鲜人发出“回乡”号召;1994年,俄政府依据俄联邦《为遭受政治迫害者平反》法案,做出对因遭受政治迫害而损失财产的公民进行物质补偿的决议,并决定对迁回远东的朝族居民适用该决议。
上述国家政策对迫于形势从中亚迁入俄境的朝族居民把远东选作新的定居地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90年代,远东滨海边区的朝鲜族居民增加了2~2.5倍,到90年代末,该边区朝族居民人数达2.5万~3万人⑤。
其四,进入转型期,远东社会经济状况虽然问题严重,但在民族关系方面尚处平静状态,与俄其他地区相比,远东居民对外来移民的宽容程度相对稳定(这在很大程度上与远东居民的形成历史密切相关)⑥。
其五,进入转型期,远东地区个别引资机制,如纳霍德卡自由经济区的建立,也一度成为吸引外来移民,尤其善于经商的外高加索人和中亚人来此谋生的因素之一⑦。
—32—①②③④⑤⑥⑦前引书:《20世纪滨海地区的民族迁移过程》,第146页。
同③。
前引书:《20世纪滨海地区的民族迁移过程》,第181~182页。
同上。
〔俄〕А.C.瓦休克:《20世纪末期俄罗斯远东与后苏联各国的移民联系》,载〔俄〕《俄罗斯与亚太》杂志2003年第2期。
根据俄立法机构1995年和1997年所下的定义,“被迫移民”是针对俄联邦公民而言的,而“难民”则是针对俄联邦以外的他国公民而言的。
俄学者在使用这两个概念时,一般不加以严格区分。
〔俄〕А.C.瓦休克、E.H.切尔诺卢茨卡娅、B.A.科罗廖娃、Г.Б.杜琴科、Л.А.格拉西莫娃:《20世纪滨海地区的民族迁移过程》,符拉迪沃斯托克2002年版,第145页。
尽管在以上5种因素的作用下,有一些来自后苏联各国的移民在转型期来到远东,但与俄罗斯其他地区相比,远东接纳的人数是最少的。
1994~1999年,滨海边区共接纳了34.5万社会-经济移民。
他们主要是说俄语的居民,来自外高加索、乌克兰、中亚、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境内民族关系紧张的地区①。
1992~1998年,有13362名被迫移民来到远东,占来到俄境的此类移民总数的1%。
1999年1月1日,远东移民管理部门有8783名这类移民在册,其中的45%在滨海边区。
远东平均每1万个居民中含12个被迫移民,在滨海地区达19个。
到滨海边疆区来的被迫移民在1994年达到高峰,为1346人,随后开始持续下降,其人数下降的原因有以下3点:一是新来的人不断减少;二是先前注册的被迫移民在5年期限结束后身份被取消;三是俄罗斯在1997年《难民法》出台后,难民证的发放条件与之前相比要苛刻一些。
从1992年到2000年1月1日,共有4524名被迫移民和难民在该边疆区登记②。
从民族构成来看,在被迫移民和难民当中,俄罗斯人占60%~70%,朝鲜人占10%~16%,塔吉克人和乌兹别克人占1%,乌克兰人占5%~5.3%,鞑靼人占3.9%,车臣人占2%~2.2%,亚美尼亚人占2.1%,阿塞拜疆人占1.5%,德意志人占0.5%。
迁往远东的被迫移民和难民主要来自中亚:28.3%来自哈萨克斯坦,19.7%来自塔吉克斯坦,16.7%来自乌兹别克斯坦,10.7%来自吉尔吉斯斯坦③。
1998年以来,在迁居远东的移民流中,来自独联体成员国(以乌克兰、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和塔吉克斯坦为代表)的劳务移民开始增多且趋于稳定。
劳务移民主要在远东南部谋生。
总的来看,20世纪90年代,到远东来的后苏联各独立国家的移民有逐渐减少的趋势,从1998年至今人流趋于稳定。
90年代末,迁居远东的各族移民,如朝鲜人、阿塞拜疆人、亚美尼亚人和车臣人等已在当地形成各具特色的民族团体。
有资料显示,到2000年1月1日,在滨海疆边区生活的阿塞拜疆人、亚美尼亚人、朝鲜人和车臣人分别为2.1万人、2.5万人、2.6万~2.7万人和304人(拥有被迫移民身份的)④。
这些民族团体的成员多在远东从事商贸活动。
大多数移民表现出很强的适应能力。
据俄学者2000年所做的调查,有62%受访移民不想离开当时的居住地点。
据俄罗斯学者论述,上述移民团体在远东的存在给当地带来如下问题。
其一,朝鲜人、阿塞拜疆人、亚美尼亚人和车臣人等在远东从事的经贸活动经常处于合法性边缘。
其二,随着这些移民的到来,形形色色的有组织犯罪帮派开始在远东形成。
各个帮派所从事的犯罪类别各不相同。
车臣帮的成员达120人以上,其领导者控制着两家商业银行和一系列大的商业企业。
主要犯罪形式是在银行系统进行勒索和诈骗。
阿塞拜疆帮1994~1995年在远东由21个犯罪团伙组成,骨干分子有200人以上,有一半身处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犯罪活动主要是非法倒卖酒类,走私有色金属、工业黄金和贩毒。
朝鲜帮犯罪团伙少,但成员多,共有14个团伙。
其中,在滨海边疆区和萨哈林州各1个,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4个,勘察加州8个⑤。
二 来自亚洲国家的移民及其带来的问题 苏联解体后,涌入远东的亚洲国家的人流主要包括中国人、朝鲜人和越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