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 格式:doc
- 大小:79.00 KB
- 文档页数:7
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一、人的视觉和听觉1.眼球的结构与功能(记住书P79眼球结构图)角膜:无色透明,可透光巩膜:白色,俗称眼白,保护眼球内部的作用虹膜:有色素,中央是瞳孔,通光,虹膜收缩可调节瞳孔大小眼球壁中膜(脉络膜:有血管(营养眼球)、色素细胞(遮光并使眼球内部形成“暗室”)内膜:视网膜,上有大量感光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形成物象内容物:晶状体:双凸镜,折射光线。
曲度可以调节,使眼睛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玻璃体:透明胶状物质。
2、瞳孔的大小与光线强弱关系(强小弱大)光线强—瞳孔缩小;光线弱—瞳孔扩大3、视觉的形成过程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折射光线)→玻璃体→视网膜(形成物象)→视神经(传导)→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4、照相机拍照时,镜头、光圈、胶卷分别起什么作用?它们各相当于人眼球的哪部分结构?答:镜头——调焦(调节物距)一晶状体光圈——调光(调节光线进入)—瞳孔胶卷——感光-—视网膜5、眼的卫生保健:近视:特点: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矫正:戴凹透镜远视:矫正:戴凸透镜二.人的耳和听觉1.外耳:耳郭(收集声波)、外耳道(传递声波);中耳:鼓膜(接受刺激,产生震动)、听小骨、鼓室;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半规管和前庭感受头部位置的变动的情况,与维持身体平衡相关(如晕车);耳蜗内有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听觉感受器;咽鼓管:与咽相通,调节鼓膜两侧压力平衡。
鼻炎患者可通过此结构引起中耳炎。
注意:遇到巨大响声时,要迅速张口,使咽鼓管张开,或闭嘴、堵耳,使鼓膜内外的气压保持平衡,以免震破鼓膜。
2、听觉的形成过程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产生振动)→听小骨(传递放大)→耳蜗(感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听神经→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第二节神经系统的组成1.神经系统的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小脑、脑干和脊髓组成;周围神经系统由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提纲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知识点1、眼和视觉1、感受器官感受器是感受外界刺激的结构,人体的各种感觉都是依靠分布在身体不同部位的感受器获取的。
感受器分为简单的感受器和带有附属结构的感觉器官,常见的五个感觉都是通过感觉器官获得的。
2、眼球的结构眼球是视觉感受器官之一,从外界获取的信息中,大多来自视觉。
眼球的结构包括外膜、中膜和内膜,以及壁、内容物和瞳孔等附属结构。
眼球的功能类似于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镜头,瞳孔相当于光圈,视网膜相当于胶卷,脉络膜相当于照相机暗室的壁。
3、视觉的形成视觉的形成是通过光线的折射作用成像并传导兴奋产生的,物象的成像部位是视网膜,视觉形成部位是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
在视网膜上形成的物像是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4、眼镜的调节功能眼镜的调节功能包括瞳孔的调节和晶状体的调节。
在强光下和近处,瞳孔会变小,而在弱光下和远处,瞳孔会变大。
晶状体的凸度可以调节,凸度越大,折射能力越大。
知识点2、近视及其预防近视是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凸度过大导致的。
预防近视需要注意三要和三不要:正确的读书姿势,保持眼与书的距离在33厘米左右;看书、看电视或使用电脑1小时后要休息一会儿,远眺几分钟;定期检查视力,认真做眼保健操。
大脑皮层中的躯体运动中枢管理身体对侧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如果这个中枢或者与它相连的传出神经纤维受到损伤,就会出现对侧肢体的瘫痪,即半身不遂或者中风。
语言中枢是人类特有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中,如果长了瘤压迫到此部位,人就会失明。
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能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
小脑通过一些神经纤维与脑干相连,并进一步跟大脑、脊髓发生联系。
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部与脊髓相连,是连接大脑、小脑和脊髓的桥梁。
脑干中有些部位专门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的生命活动。
如果这些部位受到损伤,心跳和呼吸就会停止,从而危及生命,被人们称为“活命中枢”。
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学习目标1.描述眼球和耳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重点]2.概述视觉和听觉的形成过程。
[重点]3.说出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导致耳聋的各种因素及预防的措施。
4.关注日常生活中眼和耳的卫生保健。
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阅读教材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眼球⎩⎪⎪⎨⎪⎪⎧眼球壁⎩⎪⎨⎪⎧外层⎩⎨⎧ :透过光线巩膜:保护眼球中层⎩⎨⎧ :调节进入眼球的光亮 :调节晶状体的曲度 :遮光形成暗室内层— : 晶状体:有 的作用玻璃体:位于晶状体后的透明胶状物2.【生活链接】(1)我们平时所说的“白眼球”部分,是________,“黑眼珠”实际上是________,它决定着眼睛的颜色。
(2)根据以下材料,请你填一填。
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是物理学中的透镜成像原理。
拍照时镜头起调节物距的作用,光圈起控制光线的作用,胶片有感光作用。
眼球中的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中的________,而视网膜则相当于________,瞳孔相当于________。
视觉的形成过程阅读教材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视觉的形成过程: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在________上,形成一个________。
视网膜上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将图像信息通过________传给________,人就产生了__________。
2.猫能通过____________使自己在明处和暗处都能看清物体。
人的瞳孔也是这样。
在不同强度的光线下,人的瞳孔会发生变化:光强时,瞳孔________;光弱时,瞳孔________。
3.【思维拓展】(1)眼球的基本结构中,具有折射光线作用的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瞳孔的大小调节是由______________控制的。
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得感知(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说出眼得结构及主要组成部分得功能。
2、说明视觉形成得过程.3、说出近视得成因及预防得方法。
4、养成良好得用眼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1、眼球得结构2、视觉产生得过程.教学难点:近视得成因及预防得方法课前准备:眼球模型教学用PPT课件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假如您在用餐,您会瞧到饭菜得形状与颜色,闻到饭菜得气味,尝到饭菜得味道,手指感觉到馒头得温热,当然,您还会听到家里人得说话声.您能说出上述五种感觉分别来自身体得哪个部位吗?学生回答:嗅觉、味觉、热觉、触觉、痛觉等,鼻子、舌、皮肤等器官。
老师小结:人体得各种感觉就是靠分布在身体不同部位得感受器获取得。
有些感受器比较简单,比如皮肤里得感觉神经末梢。
有些感受器带有附属结构,通常称它们为感觉器官,如眼就是视觉器官,而就是听觉器官。
据科学家统计,在我们从外界获得得信息中,70%左右来自于视觉.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心灵得窗户——眼睛得结构与视觉得形成。
展示学习目标,依托导学案,自主学习大屏幕展示自主学习提纲:1、结合课本79页插图,人眼球得基本结构及其功能就是怎样得?2、视觉就是怎样形成得?当我们由黑暗进入明亮区域或由明亮进入黑暗区域,瞳孔就是怎样变化得?3、近视得原因就是什么?应配什么镜加以矫正?互动一:请同学们利用一分钟得时间熟悉眼球得结构,然后通过眼球模型,分析眼球得结构,并说出每一部分结构得功能.学生熟悉眼球结构,教师出示眼球模型,学生解说。
教师强调:我们俗话说得白眼珠(白眼球)与黑眼珠(黑眼球)指得就是哪两部分?(师生共同分析)白眼球--巩膜;黑眼球—-虹膜。
虹膜内所含色素不同就出现了蓝眼、褐眼等.互动二:小组讨论分析人眼球结构与照相机结构示意图,那么,眼球得晶状体、瞳孔、脉络膜与视网膜分别相当于照相机得什么结构?学生回答:晶状体——镜头;瞳孔-—光圈;视网膜--胶卷(底片)互动三:视觉得形成过程1、请大家根据眼球得结构分析:光线从外界进入眼球到达视网膜得途径就是怎样得?学生分组讨论整理,各组呈现分析结果,进行展示解说,其她组进行补充。
第六章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的分析本节内容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眼和视觉以及耳和听觉,向同学们介绍的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中眼与视觉、耳和听觉的知识,从现象到本质,层层深入,既是知识的介绍,又是很好的一次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不仅在知识点上介绍了眼球以及耳的结构及各主要部分的功能、视觉、听觉的形成过程、近视的成因、导致耳聋的各种因素及预防方法等内容,也培养学生注意用眼卫生认同听觉卫生,关爱和帮助盲人以及有视觉和听觉障碍的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发学生对生命价值的思考,还可以起到传播科学、移风易俗的社会效应。
2.课程标准内容要求概述人体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获取信息。
二.学情分析虽然学生对眼、耳等感觉器官较为熟悉,但对视觉和听觉是怎样形成的还知之甚少。
尤其是涉及到这些器官的结构名称、各部分的功能,以及如何利用它们感觉外界环境变化,学生又不十分清楚。
初一还未开物理课,因此凸透镜的成像原理对学生来说是个陌生的问题;但大部分学生都见过放大镜,对放大镜的聚焦作用也有一些感性的认识,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进行引导和启发,使学生通过探究,理解凸透镜的成像特点,进而懂得视觉的形成原理。
所以教师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学生喜欢的与生活经验进行联系和分析多媒体资料以及模型的展示等方式引导他们汲取知识,沿着科学发现的本来面目更加合理地学习是本节的关键所在。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眼球和耳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2、概述人体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获取外界信息的情况,即视觉、听觉的形成过程。
3、阐述近视眼的成因及预防措施。
4、说出导致耳聋的各种因素及预防的措施。
能力目标观察比较分析眼球与装有胶卷的照相机在结构上相似的点,尝试观察瞳孔大小的变化情况并做出解释,练习观察和测量的技能。
情感目标注意用眼卫生、关爱盲人等视觉障碍的人群。
认同听觉卫生,关爱和帮助有视觉和听觉障碍的人群。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人眼球与耳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了解视觉和听觉的形成过程了解近视眼的成因及预防措施教学难点:眼球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耳的结构及其各主要部分的功能、视觉和听觉的形成过程、近视的成因及预防(晶状体的变化是影响视力的主要因素)。
五.教法与学法教法:讲授法、多媒体直观教学法、指导归纳法学法:课前预习、合作交流、观察类比分析、小组讨论法、归纳总结法六.教学计划第一课时45 ’直观导入2’,预习反馈3’,眼球的结构和功能结合录像5’,链接生活结合练习册习题2’,观察与思考3’,视觉的形成和瞳孔的调节5’,近视远视原理讲解眼球仪示范10’,其它常见眼科疾病的成因(色盲、白内障、夜盲症),用眼卫生、角膜捐献10’,技能训练及课堂练习或作业布置5’。
第二课时 45 ’眼球的结构与功能的复习、近视远视的对比5’,游戏导入2’,观察与思考5’,耳的结构3’,耳的功能3’,听觉的形成过程3’,常见的听觉影响因素2’,耳和听觉的保护2’,导致耳聋的各种因素及预防方法、杰出的听力残障人员介绍、帮助盲人及聋哑人10’,其它感觉器官2’、技能训练3’、课堂练习5’。
七.教学资源的准备眼球的模型、耳朵的模型,教师自制课件、眼球仪、录像的片段八、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上课↓直观导入:小游戏引入眼的用途↓预习反馈↓眼球的结构和功能介绍结合录像↓链接生活↓观察与思考↓视觉的形成和瞳孔的调节↓近视原理讲解眼球仪示范↓其它常见眼科疾病介绍↓用眼卫生、角膜捐献的引导↓技能训练↓课后习题讲解作业布置↓下课第二课时上课↓眼球的结构与功能的复习、近视远视的对比↓小游戏引入耳的用途↓小组讨论观察与思考↓耳的结构:结合模型↓耳的功能↓听觉的形成过程:结合录像↓生活中常见的听力影响因素↓耳和听觉的保护↓耳聋的成因↓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关爱和帮助有视觉和听觉障碍的人群↓其他的感觉器官↓技能训练:视错觉、听错觉↓随堂练习、作业布置↓下课九.教学过程教学策略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思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认真观看漫画辨别两幅图片的不同之处。
2.关注到眼睛作为心灵之窗为我们生活带来的美妙。
1.PPT出示“漫画”,用益智小游戏激发学生情感,进入新课学习。
2.通过生活中美景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认识到眼睛的重要性。
1.利用小游戏以及学生生活中的事例,使本节课一开始就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生物学科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特点。
自主学习预习反馈1、学生课前自行阅读课本按要求完成预习工作。
1、对学生进行提问抽查。
1、遵循“凡是学生能够探索得出的、能够独立发现的,尽量给学生机会让他们自主获取知识”的原则进行指导。
促进学生良好的学科学习习惯的养成。
眼和视觉1、人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1、学生认真听讲并做好老师归纳的笔记。
2、联系生活并尝试独立完成练习册相关知识点的考察。
3、联系照相机的工作原理进行思考并与小组讨论从而得出结论。
4、思考视觉的形成过程并结合结构了解其各器官功能。
5、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或联想自身出入明暗场所如1、分析人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并结合模型与录像更为直观的进行呈现。
2、链接生活并结合练习册相关考点对学生有困难的题目及时引导解答。
3、结合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予以强化。
4、引导学生了解视1、归纳性强的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进行强化。
2、随堂解决学生练习时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3使抽象的教学更具体、直观,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4、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联系引电影院等瞳孔的改变尝试给出结论。
觉的形成过程及这个过程中晶状体的变化。
5、引导学生探究光线变化瞳孔的状态。
起学生学习动机与好奇心。
近视及其预防1、关注身边人是否近视。
了解近视与远视成因的原理。
2、尝试了解透镜成像原理,结合更好的理解远视、近视的成因及预防措施。
3、了解并抄写老师归纳性较强的近视与远视的区别。
4、了解并学会保护自己的眼睛,注意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学会爱眼护眼。
1、调查班级近视学生人数。
并咨询近视学生的感受。
2、结合眼球仪分析近视及远视(即老花的成因)。
3、归纳近视与远视的比较。
4、引导学生预防近视的良好习惯的养成“三要”和四不看。
1、在视觉形成的基础上,通过探究的方式使学生明白近视形成的道理。
2、通过模型的使用引起学生兴趣,用眼球仪来加深学生对透镜成像原理的理解。
引导学生通过探究,认识凸透镜的成像原理,随之引申至眼球的成像原理,使学生懂得视觉的形成的道理。
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眼球结构的印象,避免死记硬背;另一方面渗透了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思想的教育。
其它常见眼科疾病1、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2、结合身边的实例进行分析。
3、树立关爱盲人的意识。
1、介绍与眼睛有关的相应的疾病。
夜盲症、色盲、白内障。
2、介绍相关盲人的事迹及社会所给与的盲人信任。
1、让学生了解有关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
2、通过身边的事例,指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来,体现“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并从情感上进行教育,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起学生的共鸣。
技能训练1、学生先观察设想得出的结论与实际情况是否符合。
1、鼓励学生通过测量得出结论。
1、该栏目的内容对培养学生的能力十分有益,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来观察事物。
课堂练习及作业布置1、积极思考课堂上的练习题,检验自身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习题以及练习册上相关题目(选择题7、8除外,判断题完成1、4,其他要做12、13、15、16)1、教师布置相应任务,引导学生思考得出正确结论。
1、督促学生课后通过作业进行知识巩固。
第二课时眼和听觉的复习回忆上节课所学习的眼球的结构和功能、远视与近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对学生进行提问引导学生通过复习加深印象,对知识点起强化作用。
游戏导入辨别不同的声音根据学生的选择播放自然界的各类声音。
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发学生兴趣。
耳的结构与功能1、小组讨论:观察与思考。
2、学生了解耳的结构。
3、学生通过结构推测耳的各结构的功能。
并在老师小结后做好笔记补充。
1、教师了解学生讨论情况,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2、教师展示耳的结构图以及耳的模型直观呈现给学生。
3、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反馈分析而与其结构相适应的各部分的功能。
1、通过小组讨论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知识点的系统归纳的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进行强化。
3、结合模型等教具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与学习兴趣。
听觉的形成过程通过图片及录像的观看结合自己的形象思维了解听觉的形成过程结合图片分析听觉的形成过程,通过录像的播放更形象的进行强化。
结合图片与录像的观看使抽象的教学更具体、直观,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听觉的影响因素及耳聋的形成与保护1、根据生活经验畅所欲言,谈谈生活中听觉的影响因素,了解老师所给的例子。
2、了解听觉的保护。
3、了解耳聋的原因。
1、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通过漫画等图片展示举出例子进行分析。
(晕车、晕船等原因的介绍)2、结合听觉的影响因素对听觉的保护听觉卫生进行归纳并呈现给学生。
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联系引起学生学习动机与好奇心。
3、分析耳聋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了解聋哑人等残障人员的事迹,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关爱与树立帮助视觉与听觉等有障碍的人群。
通过失聪患者邰丽华的成功例子介绍残障人员所付出的努力与成就,引导学生向他们的意志力学习,并学会关爱和帮助视觉和听觉有障碍的人群。
通过身边的真实事例,体现“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并从情感上进行教育,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起学生的共鸣。
指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来,并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关爱他人。
其它感觉器官的介绍学生自己讨论发言教师归纳总结人体其它的感觉器官的功能,如舌头上的味蕾分别感受何种味觉等。
使学生形成更系统的对感觉器官的功能的了解。
技能训练通过测量切身体会得出结论。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了解感觉器官可能存在的错觉。
如: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等。
(闪电、雷声,手在不同温度水中的感觉等)该栏目的内容对培养学生的能力十分有益,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来观察事物。
课堂练习与作业布置积极思考并回答老师所呈现的题目给出练习题当堂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当堂的练习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能够及时进行反馈与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