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湖教案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6
解:蹦来跳去、不时伸手讨食物
3.板书关键词,学生找,认读第一句。
“课文中哪一些就是这样介绍猴子的活泼可爱的一起来读一读。
”
4.看视频理解交流津津有味,认读词语运用词语。
饲养员把香蕉给猴子,你们看它剥皮的速度怎么样?它能熟练地剥皮,吃起香蕉怎么样?好有味道啊,看上去好好吃,我们用津津有味来形容。
认读词语。
5.找出句子认读
6.看板书复述大意,再读第二小节,提出逗人喜爱。
第三小节
1.认读拾级而上,结合图片理解
“猴园里有活泼可爱的猴子,真逗人喜爱,那接下来再去哪?”
出示图片,沿着这样一条小路前往生肖园,你们说怎么上去?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说,拾级而上,拾这字是多音字,这里读she
2.带读第三小节,交流
生肖园里有什么?生肖石,be指认三种生肖名称
你们看到这些生肖石具体一些来形容一下呢?
3.认读短语,板书,找出文中认读。
4.省略号理解
5.交流得出生态各异,板书
每个生肖石他们的样子、表情、神情都不相同,我们可以称他们是神态各异。
6.认读句子。
7.得出赞叹不已
这些生肖石雕刻的像真的一样,看起来是栩栩如生,游人们一定都会赞赏,赞美它,这样的美景,怪不得课文中说是令人赞叹不已。
8.再读第三小节
让我们再来好好欣赏一遍生肖园的美景
9.看板书复述内容
四、练习巩固
B辅助指读C跟读
BC观察视频,组织口语,动作模仿
A独立认读
Bc动作模仿
A独立认读
BC图片指示,认读词语,指出
C认识表达,指出
辅助交流
B指出符号
Ab认读
C模仿动作跟读
B辅助指读。
《去华阳湖湿地公园春游》活动策划教学设计活动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学生掌握带着策划问题去春游的活动步骤,在实践中获得制作策划表的知识。
2.培养学生讨论论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策划问题,提高学生设计春游方案的能力2. 学生通过小组互相交流,论证方案,培养学生分析能力,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的集体研究,对自己的表现有喜悦感、成就感,感受与他人协作交流的乐趣。
2. 增强学生活动策划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团队精神。
3. 通过进行去华阳湖湿地公园春游策划,培养学生爱家乡,保护家乡环境的情感。
活动重点:了解活动方案设计的基本要素,填写要点,能通过互评的方式完善方案。
活动难点:指导、点拨学生修改、完善小组研究活动方案。
活动准备:学生查看以前开展活动的活动策划表。
教师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指导学生开展活动,制定活动策划表,制作课件等。
学情和课程资源分析华阳湖湿地公园位于东莞市西北部的麻涌镇华阳村,与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一桥相连,占地面积2平方公里。
以“游龙披锦、云舞泽涌”为设计理念,规划建设了泽乡花田、芭蕉小筑、湖畔塔影等景点,整个湿地公园集融休闲旅游、农耕体验、科普文化、城市生态功能于一体,具有浓郁的岭南水乡特色。
华阳湖湿地公园在2013年11月份承办了中华龙舟大赛总决赛,让麻涌在珠三角乃至全国小有名气。
计划开展一次“华阳湖湿地公园一日游”。
本活动是让学生带着策划问题《去华阳湖湿地公园春游》的综合实践活动。
学生对于华阳湖湿地公园并不陌生,但是分小组,自行策划华阳湖湿地公园一日游还是头一回,学生非常感兴趣。
所以本次活动策划要始终调动学生的激情开展。
活动内容(任务)分析活动方案是学生实施活动前的必要准备,体现出活动的预设性,保障了活动有序地进行。
在方案制定课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制定计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指导学生正确把握活动方案的基本要素和基本格式,自主、规范地进行活动设计,再通过交流、合作、论证,进一步完善活动方案。
大班春题湖上教案教案标题:大班春题湖上教案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春天的特点和湖的生态环境。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1. 春天的图片、视频或实物展示。
2. 描述春天和湖的特点的图片或词语卡片。
3. 湖上动物的图片或玩具。
4. 绘画纸、彩色笔和水彩颜料。
5. 音乐播放设备。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播放一段春天的视频或展示春天的图片,引起学生对春天的兴趣。
2. 与学生讨论春天的特点,例如温暖、花朵绽放、鸟儿欢唱等。
主体活动:3. 展示湖的图片或词语卡片,与学生一起讨论湖的特点,例如水面平静、有鱼和鸟儿等。
4. 引导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湖边,观察湖上的景象。
鼓励他们用形容词来描述湖的样子,例如“湖水像镜子一样平静”、“湖边的花儿像彩虹一样美丽”等。
5. 展示湖上动物的图片或玩具,与学生一起讨论湖上的动物有哪些。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例如“湖上有哪些鸟儿?它们是什么颜色的?”等。
6. 给每个学生发放绘画纸、彩色笔和水彩颜料,让他们自由绘画描绘湖上的景象。
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表达。
7. 学生完成绘画后,组织他们进行展示和分享。
鼓励学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他们绘画中所描绘的湖上景象。
结束活动:8. 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让学生跳舞或自由活动,以放松身心。
教学延伸:1. 带领学生进行户外实地考察,观察附近的湖泊或水域生态环境。
2. 组织学生参与湖边的清洁活动,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讨论和绘画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
2. 收集学生的绘画作品,评估他们对湖上景象的理解和表达。
教学反思:在教案撰写过程中,我尽量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设计了多种教学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通过观察和评估学生的表现,可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供更好的教学指导。
春游太湖乐园教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太湖乐园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2.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 提高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太湖乐园的地理位置和概况。
2. 太湖乐园的主要景点和特色。
3. 春游太湖乐园的行程安排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太湖乐园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太湖乐园的相关知识。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太湖乐园的特色景点。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太湖乐园的地理位置和概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课程讲解:教师详细讲解太湖乐园的主要景点和特色,引导学生思考。
3.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太湖乐园的实例,让学生分析其特色和价值。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春游太湖乐园的行程安排和注意事项,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太湖乐园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情况。
3. 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
七、教学资源:1. 太湖乐园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2. 学生调查问卷和观察记录表。
八、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太湖乐园的美丽图片,引发学生对春天的喜爱和对太湖乐园的好奇心。
2. 课程讲解:分步骤讲解太湖乐园的主要景点和特色,引导学生思考和提问。
3. 案例分析: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太湖乐园景点,进行深入的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景点的历史、文化和环境保护措施。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春游太湖乐园的行程安排,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大班春题湖上教案教案标题:大班春题湖上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幼儿了解春季的特点和湖泊生态系统。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 通过亲身体验,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准备:1. 春季相关的图片、卡片或故事书。
2. 湖泊生态系统的图片或模型。
3. 春季相关的手工材料,如彩纸、颜料、画笔、剪刀等。
4. 水盆、水、小船等模拟湖泊的道具。
5. 相关的游戏道具,如捞鱼、钓鱼等。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利用春季相关的图片或故事书,向幼儿介绍春季的特点,如温暖的阳光、花朵绽放、小动物出现等。
激发幼儿对春季的兴趣。
主体活动:2. 介绍湖泊生态系统,向幼儿展示湖泊的图片或模型。
解释湖泊中的植物和动物,如莲花、鱼类等。
3. 利用水盆、水和小船等道具,模拟湖泊的场景。
让幼儿亲自体验湖泊中的环境,观察水的颜色、湖边的植物等。
4. 进行手工活动,引导幼儿制作春季相关的手工作品,如用彩纸剪出花朵、画出春天的景色等。
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5. 设计游戏环节,如捞鱼、钓鱼等。
让幼儿通过游戏,加深对湖泊生态系统的理解,并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总结活动:6. 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让幼儿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话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
教学延伸:- 组织户外活动,带领幼儿参观附近的湖泊或公园,进一步了解湖泊生态系统。
- 利用科学实验的方式,展示湖泊中的水生植物和动物,让幼儿更深入地了解湖泊生态。
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包括对春季和湖泊生态的理解。
2. 收集幼儿制作的手工作品,评估其创意和表达能力。
3. 与幼儿进行简短的对话,了解他们对今天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
教学提醒:1. 确保教学环境安全,特别是在进行水域模拟活动时。
2. 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活动难度和时间安排。
3.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尊重他们的想法和创意。
教案撰写者:教案专家。
春游湖教案大班教案标题:春游湖教案(大班)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自然环境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2. 增强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交能力。
教学内容:1. 学习湖泊的特点和生态环境。
2. 探索湖边的植物和动物。
3. 进行湖边游戏和手工制作。
教学准备:1. 图片、视频或实物展示湖泊的特点和生态环境。
2. 湖边植物和动物的图片或实物。
3. 游戏和手工制作所需的材料。
教学活动:活动一:湖泊特点介绍(10分钟)1. 展示图片、视频或实物,向幼儿介绍湖泊的特点,如水面宽广、清澈见底、有鱼有藻等。
2. 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湖泊的特点。
活动二:湖边植物和动物探索(20分钟)1. 展示湖边植物和动物的图片或实物,向幼儿介绍它们的名称和特点。
2. 带领幼儿到湖边观察、寻找湖边的植物和动物。
3. 引导幼儿描述他们所观察到的植物和动物。
活动三:湖边游戏(15分钟)1. 进行湖边游戏,如模仿鸟儿在湖面上飞行、模仿鱼儿游泳等。
2. 引导幼儿体验湖边的自然环境,并感受其中的乐趣。
活动四:湖边手工制作(15分钟)1. 准备湖边手工制作所需的材料,如彩纸、贝壳、湖边植物等。
2. 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制作与湖泊相关的手工作品,如湖泊画、贝壳串珠等。
活动五:总结和分享(10分钟)1. 引导幼儿回顾今天的活动,总结所学的湖泊知识和体验。
2. 鼓励幼儿分享自己在湖边探索和游戏中的感受和收获。
教学延伸:1. 邀请家长参与,一起进行春游湖活动,加强家园合作。
2. 组织幼儿进行湖泊绘画比赛,展示他们对湖泊的理解和想象。
评估方法: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记录幼儿对湖泊特点和生态环境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在湖边探索和游戏中的表现。
教学反思: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反馈,适当调整活动内容和方式,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同时,注重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交能力,鼓励他们互相交流和分享,增强彼此的学习动力。
《春游》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亲近大自然,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安全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引导学生观察春天的景色,感受春天的特点。
(2)组织学生开展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所收获。
2、难点(1)如何让学生在春游中既能尽情玩耍,又能保持良好的秩序和安全。
(2)怎样引导学生将春游的所见所闻所感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四、教学准备1、联系好春游的地点,提前进行实地考察,确保活动场地的安全和适宜性。
2、准备好必要的医疗用品和应急设备。
3、向学生讲解春游的注意事项和安全知识。
4、给学生分组,每组推选一名组长。
五、教学过程1、出发前的准备(1)在教室里,老师向学生介绍春游的目的地和活动安排,激发学生的兴趣。
(2)强调安全问题,如遵守交通规则、不离开队伍、不攀爬危险的地方等。
(3)提醒学生准备好必要的物品,如水壶、太阳帽、雨具等。
2、途中(1)老师带领学生有序地前往春游地点,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沿途的风景,如路边的花草树木、建筑等。
(2)组织学生唱歌、讲故事,活跃气氛,缓解路途的疲劳。
3、到达目的地(1)老师带领学生熟悉活动场地,讲解注意事项。
(2)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热身活动,如伸展运动、慢跑等。
4、观察春天(1)让学生分组观察春天的景色,如花朵的颜色、形状,树木的新芽,草地的变化等。
(2)鼓励学生用画笔、相机或文字记录下自己的发现。
5、开展活动(1)组织学生进行放风筝比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开展寻宝游戏,在指定区域内藏一些小礼物或卡片,让学生寻找,增加活动的趣味性。
6、野餐(1)学生分组围坐在一起,分享自己带来的食物。
(2)教育学生注意环境卫生,不乱扔垃圾。
7、交流分享(1)每组选派代表,分享自己小组在春游中的发现和感受。
(2)老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和总结。
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范文(5篇)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范文(篇1)教学目标:1、能读准字音,初步理解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学唱这首歌。
2、从理解诗句入手,逐节理解内容,并通过朗读、讲解、描述等手段,指导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要加强朗读,把朗读和理解结合起来进行,逐渐由有感情地朗读达到背诵。
3、懂得生活在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幸福,加深对祖国,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对诗句的理解,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教学用具:1、课文放大挂图。
2、课文歌曲录音带。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入、揭题。
1、先请同学们看一幅图,(提示挂图)图上的少先队员在干什么?少先队员们一边划船一边快乐地歌唱呢!(放歌曲录音)你们听了这首歌有什么感受?2、这首歌的歌名叫《让我们荡起双桨》。
板书课题。
学生读题。
“桨”是怎样的?到图上来指指。
它是干什么用的?“荡”在这儿是什么意思?(摇动)那“摇船前进”可以怎么说?(荡舟)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抽读生字卡。
重点指导。
开火车读。
指名读词。
3、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
4、自己读,和同桌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5、汇报。
三、朗读感悟。
1、指导阅读第一节。
(1)轻声读读,看看这一节描绘了哪些景物?相机结合理解词语。
环绕:通过看图及结合课文中的“四周”一词理解意思。
凉爽:“爽”是翘舌音、后鼻音,还是三拼音,注意读准。
给“凉爽’找个近义词(凉快)。
你什么时候感到凉爽的?(2)再读读课文,对照挂图,说说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出示:我们荡舟遨游在北海公园的湖面上。
小船儿_______,四周________,迎面______。
啊,_________!(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力求用自己的语言来丰富诗句与画面的内容。
)荡舟在风景如画的北海,迎面吹来阵阵凉风,你感到怎样?(3)指导朗读:用轻松、愉快的语气读。
鄂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春游湖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春天湖的特点;感受春天湖的美丽与神奇;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春天湖;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激发学生对春天湖的美好向往;3.学科与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1.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春天湖;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教材《鄂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2.教学课件;3.笔和纸;4.幻灯片或图片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图片或幻灯片,展示春天湖的美丽景色,引发学生对春天湖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习课文(20分钟)1.教师朗读教材课文《春游湖》,并指导学生跟读;2.学生个别或小组朗读课文,并在朗读中感受湖水的声音和湖边的景色;3.教师带领学生仔细观察课文中描述的湖泊,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湖水是什么颜色的?”、“湖面上有什么?”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3. 想象练习(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想象湖面,提问:“你可以想象湖中有哪些动物?”、“湖中有树叶吗?”等,鼓励学生积极发挥想象力;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和分享自己的想象,教师在此过程中适时给予表扬和引导。
4. 描述练习(20分钟)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位代表,按照自己的想象,用简单的句子描述春天湖;2.代表们依次将自己的描述呈现给全班,其他小组可以提出补充或修改的意见;3.教师对学生的描述进行点评,给予肯定与鼓励,同时提出改进的建议。
5. 小结(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并展示合作成果。
六、课后作业1.练习课文的朗读,提高语言表达和语音语调的准确性;2.回家观察家附近的湖泊或水塘,写一段描述湖的短文。
以上是关于鄂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春游湖的教学设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春天湖的特点,感受湖水的美丽与神奇,并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春天湖。
春游湖教案设计
教学要求:
1、会认“夹、断、渡、撑”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看图读诗,感受春天的美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
教学准备:
1、准备一段快乐的音乐。
2、课前收集描写春天的古诗。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春游吗?(生发言)老师带你们一起去游玩,准备好了吗?
2、师课件出示春景图,随着课件的播放,师一边叙述,创设情景。
画面如下:湖水张起、两岸的桃花开、燕子边飞边叫、一只小船从柳阴深处游出来。
要求学生边看边记住自己看到了哪些景物。
3、学生说出看到的景物,师边出示词语:燕子、桃花、小船、柳树。
师叙:宋代诗人徐俯看到这样的美景,情不自禁写下了《春游湖》这首诗。
教师相机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古诗。
教师范读古诗,配上轻快的音乐。
三、生初读古诗。
1、自生由轻声练读,读准生字字音,把句子读通。
2、小组互读,读通古诗。
3、指名读(注意“断”“撑”的读音。
)
4、在古诗中在读一读,读准字音。
5、指名读,注意停顿。
四、精读古诗。
1、自己试着在小组中说说读了古诗的感受,并把自己的疑惑说出来。
2、师释疑:
蘸开水:湖中水满,岸边桃树枝条弯下拉碰到水面,桃花好象蘸着水开放。
断桥:被水淹没的桥。
3、播放课件(两遍),学生试着边看图画,展开想象,边给画面配音。
4、指名读(3人)、评议------师生轮读------齐读(配上音乐)。
五.背诵古诗。
1、自由练习背诵。
2、个别背------小组背------齐背。
六.师小结,拓展。
1、同学们,你们知道还有那些古诗也是描写春天的古诗。
2、生展示课前收集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