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第一次月考理科综合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1.25 MB
- 文档页数:19
2018届肇庆市实验中学高三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理综测试题本试卷 17页,38小题,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市县/区、学校、班级、学生号、试室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填涂考生号。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或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C 12 ;N 14 ;O 16 ;Fe 56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中蛋白质合成旺盛时,细胞核增大,染色体数目增多B.细胞器膜把细胞分隔成多个区室,使多种化学反应同时进行互不干扰C.卵细胞的体积较大,它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效率较高D.磷脂分子具有的特异性使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2.植物A被害虫咬伤后,受伤部位分泌的多肽S能激活相邻细胞内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增加蛋白酶抑制剂的合成,从而抑制害虫消化道中蛋白酶的活性。
据此分析正确的是A.多肽S和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B.多肽S基因是害虫的攻击诱导植物A突变产生的C.多肽S在植物A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中发挥作用D.多肽S作为化学信息调节植物A与害虫的种间关系3.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类固醇等免疫抑制剂可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B.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后,直接使病原体裂解死亡C.过敏反应是机体初次接受过敏原刺激时发生的功能紊乱D.天花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烈性传染病,能用抗生素治愈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生长素可由色氨酸经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成B.不同浓度生长素对同一器官作用效果不同C.青鲜素容易合成、效果稳定,应广泛使用D.达尔文在探究植物向光性时发现了生长素5.下列实验材料的选择与实验目的相匹配的是实验材料实验目的A 淀粉溶液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B 菠菜叶片观察细胞中叶绿体的分布C 鸡的成熟红细胞制备纯净细胞膜并研究细胞膜的成分D 洋葱鳞片叶外表皮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6.某高等动物的毛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 B、b)控制,A对a、B对b完全显性,其中A 基因控制黑色素的合成,B基因控制黄色素的合成,两种色素均不合成时毛色呈白色。
广东省肇庆市2018届高三理综10月月考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题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F 19 Cl 35.5 K39 Ca 40 Cu 64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真核细胞的某些结构中含有核酸,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核糖体、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含有核酸和遗传物质B.某些核酸可以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C.核酸和蛋白质一样,都主要合成于细胞质D.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染色后,细胞核处呈红色,细胞质中呈绿色2.近期国际杂志Cell Systems上刊登了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一项研究成果,科研人员利用蓝色光脉冲开启了一种名为Brn2的基因,当Brn2信号足够强时,干细胞就会快速转化为神经元。
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该实验证明了蓝色光脉冲可以促使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B.Brn2基因在神经细胞的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C.蓝色光脉冲使Brn2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了改变D.干细胞和神经元这两种细胞中,蛋白质的种类不完全相同3.某哺乳动物(2N=16)的两个细胞(染色体DNA均被32P标记),标记为A和B(A进行有丝分裂,B进行减数分裂),将这两个细胞均置于31P标记的培养液中培养,使它们都进入第二次分裂后期(A、B第一次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分别标记为A1、A2和B1、B2),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 l和A2均有l6条染色体含31PB.B1和B2中的每一条染色体均含31PC.A1和A2中含4个染色体组,而B1和B2中只有一个染色体组D.A1和B2所含有的性染色体数目比为2:14.下列关于红细胞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红细胞的衰老和凋亡受基因控制B.蛙的红细胞分裂时无DNA复制和分配C.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不能再合成新的蛋白质D.放在清水中的红细胞其功能将发生改变5.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0.3g/ml的蔗糖溶液处理后,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B.植物细胞失水过程中,吸水能力逐渐减弱C.质壁分离后,细胞壁内外的液体浓度相同D.液泡中没有色素的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6.蜜蜂种群中雌蜂是二倍体,雄蜂是单倍体。
广东省肇庆市2018届高三物理上学期第一次统一检测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5页,第Ⅱ卷6至15页,共300分。
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的考号、姓名与考生本人考号、姓名是否一致。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要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第Ⅱ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
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
监考人员将试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a-40 Cu-64第Ⅰ卷(选择题 共126分)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14~17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第18~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 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一静止的氡核(Rn 22286)放出一个α粒子衰变成钋核(Po 21884),衰变方程为HePo Rn 42218842228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衰变后钋核的速度大小等于α粒子的速度大小B.衰变后钋核的动能小于α粒子的动能C.氡核的半衰期等于其放出一个α粒子所经历的时间D.衰变后α粒子与钋核的质量之和等于衰变前氡核的质量 15. 如图(甲)所示,某同学用拖把直拖地,沿推杆 方向对拖把施加推力F ,此时推力与水平方向的 夹角为θ1 ,且拖把刚好做匀速直线运动.从某 时刻开始保持力F 的大小不变,拖把与水平方 向的夹角变为θ2,如图(乙)所示,则拖把 A.将做加速运动 B.继续做匀速运动 C.将做曲线运动 D.可能静止16.如图所示,将小球从空中的A 点以速度v 0水平向右抛出,不计空气阻力,小球刚好擦过竖直挡板落在地面上的B 点.若使小球仍刚好擦过竖直挡板且落在地面上B 点的右侧,下列方法可行的是(甲)(乙)美国卫星成像图 “风云四号”成像图 A.在A 点将小球以大于v 0的速度水平抛出 B.在A 点将小球以小于v 0的速度水平抛出 C.在A 点正上方某位置将小球以小于v 0的速度水平 抛出D.在A 点正下方某位置将小球以大于v 0的速度水平抛出 17.2017年9月25日后,微信启动页面所显示的图片将从以前的美国卫星成像图换成“风云四号”卫星成像图。
2017-2018学年肇庆市实验中学高三级第一次月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答题纸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S:32 O:16 Fe:56 Cl:35.5 Cu:64 Na:23 Ag:108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病毒、蓝藻和酵母菌都具有的物质或结构是A.细胞膜 B.细胞质 C.细胞壁 D.遗传物质2.下表是关于物质检测的内容,其中正确的是3.下列关于植物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高等植物进行有氧呼吸,不能进行无氧呼吸B.有氧呼吸全过程都在线粒体内进行C.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都有丙酮酸产生D.种子库中贮藏的风干种子不进行呼吸作用4.下列有关叶绿体的描述,正确的是A. 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在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均可生成ATPB. 叶绿体产生O2是在类囊体薄膜上进行C. 如果细胞没有叶绿体,就一定不能进行光合作用D. 叶肉细胞以主动运输的方式从外界吸收CO25.细胞的全能性是指A. 生物体细胞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B. 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无细胞核也能完成特定的生理活动C. 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结构的完整细胞,能进行各种生理活动D. 具有该物种所特有的全套遗传物质的细胞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G和g、G和G、g和g均为等位基因B.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型不同,表现型也不同C.孟德尔设计的测交方法能用于检测F1产生的配子种类和比例D. F1产生雌配子、雄配子的比例为1:1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A.常温下,56g Fe与足量的浓硝酸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3 N AB.标准状况下,含4molHCl的浓盐酸与足量MnO2反应可生成22.4LCl2C.6.4 g铜在硫蒸气中完全燃烧生成硫化亚铜,转移的电子数为0.2N AD.常温常压下,0.1 mol氖气含有的电子数为N A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依据丁达尔现象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与浊液B.用饱和食盐水替代水跟电石反应,可以减缓乙炔的产生速率C.制备乙酸乙酯时可用热的NaOH溶液收集产物以除去其中的乙酸D.在3S+6KOH=2K2S+K2SO3+3H2O反应中,作氧化剂的S原子与作还原剂的S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29.下列各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①水玻璃②水泥③普通玻璃④漂白粉⑤Na2CO3·10H2O ⑥氯水⑦液氯⑧纯净的盐酸A.⑤⑦ B.①⑤⑦⑧ C.①⑤⑥ D.①④10.一定能在下列溶液中大量共存的离子组为A.含有大量Fe2+的溶液:Na+、NH4+、ClO—、SO42—B.含有大量氨水的溶液:Ca2+、Mg2+、Ba2+、NO3—C.含有大量AlO2—的溶液:Na+、K+、NO3—、CO32—D.含有大量NO3—的溶液:H+、I—、SO42—、Cl-11.实验室常利用以下反应制取少量氮气:NaNO2+NH4Cl===NaCl+N2↑+2H2O关于该反应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B.NaNO2是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都是N2 C.NH4Cl中的氮元素被还原 D.每生成1 mol N2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6 mol 12.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金属钠与水反应:Na+2H2O=Na++2OH﹣+H2↑B.向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Al3+ + 3OH-= Al(OH)3↓C.Fe3O4与稀硝酸溶液反应:2Fe3O4+18H+=6Fe3++H2↑+8H2OD.NaHSO4溶液与足量Ba(OH)2溶液混合:H++SO42—+Ba2++OH—=BaSO4↓+H2O 13.下列实验操作或说法正确的是A.取4g NaOH加入100mL水中配制浓度为1.0mol/L的NaOH溶液B.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时,用蒸馏水润洗容量瓶会使所配制出的溶液浓度偏低C.除去Fe(OH)3胶体中混有的Cl﹣离子,可用过滤的方法D.向盛有铜片的试管中加入浓硫酸,加热证明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二、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试卷类型:A肇庆市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估2017-2018学年高中毕业班第一次统一检测题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物理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14~17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第18~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 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玻尔原子理论第一次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提出了定态和跃迁的概念,成功地解释了各种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B .普朗克通过研究黑体辐射提出能量子的概念,成为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C .放射性原子核发生衰变后产生的新核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出γ射线,γ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都会发生偏转D .一束光照射到某种金属上不能发生光电效应,可能是因为这束光的光强太小15.如图所示,光滑斜面固定在水平面上,顶端O 有一小球,小球从静止释放沿斜面运动到底端B 的时间是t 1。
若给小球不同的水平初速度,使小球分别落到斜面上的A 点,经过的时间是t 2;落到斜面底端B 点,经过的时间是t 3;落到水平面上的C 点,经过的时间是t 4,则 A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t 1<t 2 B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t 4<t 1C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t 3<t 4D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t 3<t 216.如图所示,A 为静止于地球赤道上的物体,B 为绕地球做椭圆轨道运行的卫星,C 为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卫星,P 为B 、C 两卫星轨道的交点.已知A 、B 、C 绕地心运动的周期相同.相对于地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卫星C 的运行速度大小等于物体A 的速度大小 B .物体A 和卫星C 具有相同大小的加速度C .可能出现:在每天的某一时刻卫星B 在A 的正上方D .卫星B 在P 点的加速度大小小于卫星C 在该点加速度大小17.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AB 距地面的高度为h ,以恒定速率v 0顺时针运行。
甲、乙两相同滑块(视为质点)之间夹着一个压缩轻弹簧(长度不计),在AB 的正中间位置轻放它们 时,弹簧瞬间恢复原长,两滑块以相同的速率分别向左、 右运动。
U 肇庆市2018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统一检测题物理班级: 座号: 姓名: 得分: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40分)一、本题共10小题;第小题4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有的小题有多个正确选项,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的意义在于 A 、说明了原子中正电荷是均匀分布的 B 、揭示了原子核也有其本身结构C 、证明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D 、奠定了原子核式结构的实验基础 2、关于原子光谱,下列法中正确的是A 、稀薄气体发光的光谱只有几条分立的亮线B 、稀薄气体发光的光谱是一条连续的彩带C 、不同原子的光谱线不同D 、利用光谱分析可以确定物质的化学成份3、气缸内气体的内能减小,下列说法中哪些是可能的A 、气体不对外界做功,外界也不对气体做功,只有热传递B 、气体对外界做功,不发生热传递C 、外界对气体做功,并且气体吸热D 、外界对气体做功,并且气体放热4、在无线电仪器中,常需要在距离较近处安装两个线圈,并要求当一个线圈中有电流变化时,对另一个线圈中的电流的影响尽量小,则下图中两个线圈的相对安装位置最符合该要求的是5、如图所示,把电阻、电感器、电容器并联接到某一交流电源上,三个电流表的示数相同,若保持电源电压不变而将频率加大,则三个电流表的示数I 1、I 2、I 3的大小关系是 A 、I 1= I 2= I 3 B 、I 3> I 1> I 2 C 、I 2> I 1> I 3D 、I 1> I 2> I 36、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弹性长绳上有一系列均匀分布的质点1,2,3……,现使质点1沿竖直方向作简谐运动,振动将沿绳向右传播,质点1的起始振动方向向上。
当振动传播到质点13时,质点1恰好完成一次全振动,此时质点9的运A B C D乙R 2 甲动情况是A 、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上B 、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C 、速度方向竖直向上D 、速度方向竖直向下 7、只要知道下列哪一组物理量,就可以估算出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 A 、阿伏加德罗常数、该气体的摩尔质量和质量 B 、阿伏加德罗常数、该气体的摩尔质量和密度 C 、阿伏加德罗常数、该 气体的质量和体积 D 、该气体的质量、体积和摩尔体积8、粒子轰击硼生成氮13和x 粒子,氮13具有放射性,放出y 粒子并生成碳13,则x 粒子和y 粒子分别是 A 、质子和中子 B 、质子和电子 C 、中子和正电子 D 、电子和中子 9、如右图(甲)所示的电路中,二极管D 1、D 2均可视为理想二极管,R 1=R 2=R 。
广东肇庆中学2018届高三理综5月月考物理学科试题1. 如图所示为甲、乙两个物体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的v-t图象,t=0时两物体相距3x0,在t=1 s时两物体相遇,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t=0时,甲物体在前,乙物体在后B. t=2 s时,两物体再次相遇C. t=4 s时,两物体再次相遇D. t=4 s时,甲物体在乙物体后3x0处【答案】D【解析】A、t=1s时两物体相遇,且0~1s内甲速度始终比乙大,可知t=0时刻甲物体在后,乙物体在前,故A错误;BC、1s末两物体相遇,由对称性可知则第2s内甲超越乙的位移和第3s内乙反超甲的位移相同,因此3s末两物体再次相遇,故BC错误;D、如图可知4s末时,甲物体在乙物体后3x0,故D正确;故选D。
【点睛】根据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可求出两车的位移,确定位移关系,从而可确定何时两车相遇;能够画出两车的运动情景过程,了解两车在过程中的相对位置。
2. 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斜面体C置于水平面上,B置于斜面上,通过轻绳跨过光滑的定滑轮与A相连接,连接B的一段轻绳与斜面平行,A、B、C都处于静止状态.则A. 水平面对C的支持力等于B、C的总重力B. C对B一定有摩擦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C. 水平面对C一定有摩擦力D. 水平面对C一定没有摩擦力【答案】C【解析】A、以BC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画出受力分析图如图所示由图得到水平面对C的支持力大小为:,故A错误;B、当B的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等于绳子的拉力时,B不受摩擦力,当B的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不等于绳子的拉力时,B受摩擦力,故B错误;CD、对BC整体分析,根据平衡条件得,水平面对C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故C正确,D错误;故选C。
【点睛】对于B物体,当B的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等于绳子的拉力时,B不受摩擦力;以BC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画出力图,根据平衡条件分析地面对C的支持力和摩擦力大小和方向。
广东省肇庆市肇庆中学2018-2019学年度高三第一次月考生物测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关于DNA和RNA的叙述,正确的是( )A.DNA有氢键,RNA没有氢键B. 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是DNA,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是RNAC.原核细胞中既有DNA,也有RNAD. DNA的主要合成场所是细胞核,RNA的主要合成场所是细胞质2.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细胞的增殖包括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整个连续的过程B.细胞自然更新和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都能够由细胞凋亡完成C.细胞分化和衰老的共同表现是都有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变化D.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正常基因突变成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3.生长因子是人体内一类特殊的生物活性物质。
某种生长因子能与前脂肪细胞膜特异性结合,启动细胞内一系列生化反应,最终导致前脂肪细胞增殖、分化形成脂肪细胞。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前脂肪细胞分化为脂肪细胞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B.生长因子启动的一系列生化反应仅指DNA分子复制C.生长因子对前脂肪细胞的分裂和分化具有调节作用D.前脂肪细胞膜上可能有能与生长因子特异性结合的受体4.真核细胞内RNA的酶促合成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该过程不会发生在细胞质中B.该过程两个RNA聚合酶反向移动C.该DNA片段至少含有2个基因D.该DNA片段的两条链均可作为模板链5.目前在园林中广泛栽培的杂种香水月季的育种程序如右图所示。
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培育杂种香水月季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B. 中国月季、法国蔷薇、香水玫瑰属于同一物种C. 来源不同的多个亲本逐个杂交可增加遗传多样性D. 杂种香水月季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主要来自于香水玫瑰6.可以发生在人体血浆中的过程是()A.葡萄糖的氧化分解B.抗体和抗原的结合 C.食物中蛋白质的分解D.胰岛素的合成第Ⅱ卷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考题考生都必须做答。
2017-2018学年广东省肇庆实验中学高三(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二、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下列情形下,物体可以当作质点处理的是()A.研究自行车车轮转动时,可以把自行车看作质点B.研究乒乓球的旋转运动时,可以把乒乓球当作质点C.研究“辽宁舰”在太平洋上的位置时,可以把它当作质点D.确定一列火车通过某一电线杆的时间时,可以把火车当作质点2.关于速度和加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速度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B.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C.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一定越大D.物体的加速度为零,速度一定为零3.一质点位于x=﹣1m处,t=0时刻沿x轴正方向做直线运动,其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4s时,质点在x=2m处B.第3s内和第4s内,质点加速度的方向相反C.第3s内和第4s内,合力对质点做的功相同D.0~2s内和0~4s内,质点的平均速度相同4.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摩擦力的大小一定跟两物体间的正压力大小成正比B.摩擦力的方向一定和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C.静摩擦力只可能对物体做正功,不可能对物体做负功D.滑动摩擦力既可能对物体做负功,也可能对物体做正功5.如图所示,加装“保护器”的飞机在空中发生事故失去动力时,上方的降落伞就会自动弹出.已知一根伞绳能承重2000N,伞展开后伞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7°,飞机的质量约为8吨.忽略其他因素,仅考虑当飞机处于平衡时,降落伞的伞绳至少所需的根数最接近于(图中只画出了2根伞绳,sin37°=0.6,cos37°=0.8)()A.25 B.50 C.75 D.1006.如图所示,用一个力F将物块压在墙壁上,物块静止,现将F增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块对墙壁的压力增大B.墙壁对物块的摩擦力增大C.墙壁与物块的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增大D.物块受到的合力增大7.两个共点力F1、F2的合力为5N,已知F1=3N,则F2可能的取值为()A.7N B.8N C.9N D.10N8.某物体以30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5s内物体的()A.路程为65 mB.位移大小为25 m,方向向上C.速度改变量的大小为10 m/sD.平均速度大小为13 m/s,方向向上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题~第4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9.实验中,如图1所示为一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图中A、B、C、D、E为相邻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s.(1)根据纸带可判定小车做运动.(2)根据纸带计算各点瞬时速度,v D=m/s,v C=m/s,v B=m/s.在如图2所示坐标系中作出小车的v﹣t图线,并根据图线求出a=.(3)将图线延长与纵轴相交,交点的速度是m/s,此速度的物理意义是.10.某同学利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装置来测量一个质量为m=50g的重锤下落时的加速度值,实验中使用的是电磁打点计时器.该学生将重锤固定在纸带下端,让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1)以下是该同学正确的计算过程,请填写其中的空白部分:重锤下落后,该同学取下纸带,取其中的一段标出计数点如图2所示,测出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分别为x1=2.60cm,x2=4.14cm,x3=5.69cm,x4=7.22cm,x5=8.75cm,x6=10.29cm,已知打点计时器的打点间隔T=0.02s,为了尽量减小误差,则计算重锤运动加速度的表达式为a=,代入数据,可得加速度大小a=m/s2(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2)该同学从实验结果发现,重锤下落时的加速度与实际的重力加速度不相等,为了有效地缩小这个实验测得的加速度与实际的重力加速度之差,请你提出一个有效的改进方法:.11.A、B两物体同时由同一地点同时出发,向同一方向运动,A以v=0.4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B从静止开始做加速度为a=0.04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求:(1)在出发后经多长时间B追上A;(2)追上处离出发点多远;(3)追上前何时它们相距最远?相距多少?12.如图所示,一质量为6kg的物块,置于水平地面上,物块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0.5,然后用两根绳分别系在物块的A点和B点,A绳水平,B绳与水平面成37°,已知sin37°=0.6,cos37°=0.8,g=10m/s2.求:(1)逐渐增大B绳的拉力,直到物块对地面的压力恰好为零,则此时A绳和B绳的拉力分别是多大?(2)将A绳剪断,为了使物块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在不改变B绳方向的情况下,B 绳的拉力应为多大?(结果保留一位小数)选考题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或运动趋势B.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一定处于静止状态C.受滑动摩擦力作用的物体,可能处于静止状态D.接触处有摩擦力作用时一定有弹力作用E.接触处的摩擦力一定与弹力方向垂直14.一物块(可视为质点)以4m/s的速度从D点滑上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地面,途经A、B两点,在A点时的速度是B点时的2倍,由B点再经过0.5s滑到C点时速度减为零,如图所示,A、B相距0.75m.求:(1)D、C的距离;(2)物块由D点滑到B点所用的时间.2017-2018学年广东省肇庆实验中学高三(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二、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下列情形下,物体可以当作质点处理的是()A.研究自行车车轮转动时,可以把自行车看作质点B.研究乒乓球的旋转运动时,可以把乒乓球当作质点C.研究“辽宁舰”在太平洋上的位置时,可以把它当作质点D.确定一列火车通过某一电线杆的时间时,可以把火车当作质点【考点】质点的认识.【分析】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的问题中能忽略,物体可以看成质点.【解答】解:A、研究车轮的转动,自行车的形状和大小不能忽略,不能看成质点.故A错误.B、研究旋转的乒乓球,乒乓球的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不能看成质点.故B错误.C、研究“辽宁舰”在太平洋上的位置时,“辽宁舰”的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可以看成质点.故C正确.D、研究火车通过电线杆的时间,火车的长度不能忽略,不能看成质点.故D错误.故选:C.2.关于速度和加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速度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B.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C.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一定越大D.物体的加速度为零,速度一定为零【考点】加速度.【分析】加速度定义为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反应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解答】解:A、根据a=,速度大,速度变化量不一定大,加速度不一定大.故A错误.B、根据a=,速度变化量大,加速度不一定大.故B错误.C、加速度反映速度变化的快慢,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故C正确.D、加速度为0,速度不一定为0,比如: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故选C.3.一质点位于x=﹣1m处,t=0时刻沿x轴正方向做直线运动,其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4s时,质点在x=2m处B.第3s内和第4s内,质点加速度的方向相反C.第3s内和第4s内,合力对质点做的功相同D.0~2s内和0~4s内,质点的平均速度相同【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分析】在速度﹣时间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根据“面积”表示位移,即可确定其位置.由动能定理分析合力做功,平均速度由位移和时间之比,根据这些知识来分析.【解答】解:A、根据“面积”表示位移,知0﹣4s内质点的位移等于0﹣2s的位移,为△x=×(1+2)×2m=3m,t=0时质点位于x=﹣1m处,则t=4s时,质点在x=2m处,故A正确.B、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直线的斜率一定,则知第3s内和第4s内,质点加速度相同,其方向相同,故B错误.C、第3s内质点的速度减小,动能减小,由动能定理知,合力对质点做负功.第4s内速度增大,合力做正功,由动能定理知第3s内和第4s内,合力对质点做的功不等,故C错误.D、根据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在时间轴上方的位移为正,下方的面积表示位移为负,则知O~2s内和0~4s内,质点的位移相同,但所用时间不同,则平均速度不同,故D错误.故选:A4.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摩擦力的大小一定跟两物体间的正压力大小成正比B.摩擦力的方向一定和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C.静摩擦力只可能对物体做正功,不可能对物体做负功D.滑动摩擦力既可能对物体做负功,也可能对物体做正功【考点】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和最大静摩擦力;功的计算.【分析】摩擦力定义是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摩擦力既可以作为动力也可以作为阻力,当摩擦力做为动力时方向和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而做为阻力时方向和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解答】解:A、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一定跟两物体间的正压力大小成正比,静摩擦力与外力有关,A错误;B、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一定和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静摩擦力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B错误;C、摩擦力既可以作为动力也可以作为阻力,作动力时做正功,作阻力时做负功,C错误;D、滑动摩擦力既可能对物体做负功,也可能对物体做正功,D正确;故选:D5.如图所示,加装“保护器”的飞机在空中发生事故失去动力时,上方的降落伞就会自动弹出.已知一根伞绳能承重2000N,伞展开后伞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7°,飞机的质量约为8吨.忽略其他因素,仅考虑当飞机处于平衡时,降落伞的伞绳至少所需的根数最接近于(图中只画出了2根伞绳,sin37°=0.6,cos37°=0.8)()A.25 B.50 C.75 D.100【考点】常见的承重结构及其特点;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分析】对飞机受力分析,受重力和绳子的拉力,将每根绳子的拉力沿着水平和竖直方向正交分解,拉力竖直方向的分力之和等于重力.【解答】解:设至少需要n根伞绳,每根伞绳的拉力F等于2000N,飞机受力平衡,将将每根绳子的拉力沿着水平和竖直方向正交分解,如图则根据平衡条件,有nFcos37°=G解得=50(根)故选B.6.如图所示,用一个力F将物块压在墙壁上,物块静止,现将F增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块对墙壁的压力增大B.墙壁对物块的摩擦力增大C.墙壁与物块的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增大D.物块受到的合力增大【考点】物体的弹性和弹力;摩擦力的判断与计算.【分析】当重力小于最大静摩擦力时,物体处于静止,摩擦力大小等于外力大小;当重力大于最大静摩擦力时,物体处于滑动,则摩擦力等于动摩擦力因数与正压力的乘积.【解答】解:A、力F把一物体紧压在竖直墙壁上静止不动,当将推力慢慢增大,则压力也慢慢增大,而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由重力引起,所以摩擦力不变.故A正确;B错误;C、力F把一物体紧压在竖直墙壁上静止不动,当将推力慢慢增大,则压力也慢慢增大,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增大,故C正确;D、力F把一物体紧压在竖直墙壁上静止不动,合力为零,故D错误;故选:AC.7.两个共点力F1、F2的合力为5N,已知F1=3N,则F2可能的取值为()A.7N B.8N C.9N D.10N【考点】合力的大小与分力间夹角的关系.【分析】根据两个分力的合力在两个分力之差与两个分力之和之间,分析另一个分力的大小可能值.【解答】解:有两个共点力的合力大小为5N,若其中一个分为大小为3N,另一个分力的大小应在2N≤F≤8N范围,所以可能为7N与8N.故选:AB.8.某物体以30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5s内物体的()A.路程为65 mB.位移大小为25 m,方向向上C.速度改变量的大小为10 m/sD.平均速度大小为13 m/s,方向向上【考点】竖直上抛运动.【分析】根据上升的位移大小和下降的位移大小求出路程的大小,从而得出位移的大小和方向,根据速度时间公式求出速度的变化量,结合平均速度的推论求出平均速度.【解答】解:A、物体上升到最高点的时间,则下降的时间t2=2s,上升的位移大小,下降的位移大小,则路程s=x1+x2=45+20m=65m.故A正确.B、位移的大小x=x1﹣x2=45﹣20m=25m,方向向上,故B正确.C、速度的变化量△v=gt=10×5m/s=50m/s,故C错误.D、5s末的速度v=v0﹣gt=30﹣50m/s=﹣20m/s,则平均速度的大小,方向向上,故D错误.故选:AB.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题~第4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9.实验中,如图1所示为一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图中A、B、C、D、E为相邻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s.(1)根据纸带可判定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2)根据纸带计算各点瞬时速度,v D= 3.90m/s,v C= 2.64m/s,v B= 1.38m/s.在如图2所示坐标系中作出小车的v﹣t图线,并根据图线求出a=12.9m/s2.(3)将图线延长与纵轴相交,交点的速度是0.12m/s,此速度的物理意义是A的瞬时速度.【考点】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分析】(1)通过知道求出相邻的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判断是否相等;(2)根据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求出B、C、D的瞬时速度.并作出v﹣t图线,根据图线的斜率求出加速度的大小.(3)根据图线得出与纵轴交点的速度.【解答】解:(1)△x1=x BC﹣x AB=12.60cm,、△x2=x CD﹣x BC=12.60cm,△x3=x DE﹣x CD=12.60cm,知在相邻的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增量都相等,故可知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2)D点的瞬时速度v D==m/s=3.90m/s.C点的瞬时速度v C==m/s=2.64m/s.B点的瞬时速度v B==m/s=1.38m/s.(2)根据速度的大小作出v﹣t图线,图线的斜率等于加速度,所以a=m/s2=12.9m/s2.(3)将图线延长与纵轴相交,交点的速度是0.15m/s,意义是零时刻小车经过A点的速度.故答案为:(1)匀加速直线;(2)图象如上图所示,3.90,2.64,1.38,12.9m/s2;(3)0.12,v A的瞬时速度.10.某同学利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装置来测量一个质量为m=50g的重锤下落时的加速度值,实验中使用的是电磁打点计时器.该学生将重锤固定在纸带下端,让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1)以下是该同学正确的计算过程,请填写其中的空白部分:重锤下落后,该同学取下纸带,取其中的一段标出计数点如图2所示,测出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分别为x1=2.60cm,x2=4.14cm,x3=5.69cm,x4=7.22cm,x5=8.75cm,x6=10.29cm,已知打点计时器的打点间隔T=0.02s,为了尽量减小误差,则计算重锤运动加速度的表达式为a=,代入数据,可得加速度大小a=9.60m/s2(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2)该同学从实验结果发现,重锤下落时的加速度与实际的重力加速度不相等,为了有效地缩小这个实验测得的加速度与实际的重力加速度之差,请你提出一个有效的改进方法:将重锤换成较大质量的重锤或者换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或改用频闪照相法.【考点】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分析】根据逐差法,根据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一恒量可以求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根据实验原理可知,造成该实验误差的主要原因是物体下落过程中存在摩擦阻力【解答】解:(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x=aT2,有:x6﹣x3=3a1(2T)2…①x5﹣x2=3a2(2T)2…②x4﹣x1=3a3(2T)2…③a=(a1+a2+a3)=代入数据解得:a=9.60m/s2.(2)根据实验原理可知,造成该实验误差的主要原因是物体下落过程中存在摩擦阻力,为了有效地缩小这个实验测得的加速度与实际的重力加速度之差,有效的改进方法是:将重锤换成较大质量的重锤或者换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或改用频闪照相法.故答案为:(1),9.60;(2)将重锤换成较大质量的重锤或者换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或改用频闪照相法11.A、B两物体同时由同一地点同时出发,向同一方向运动,A以v=0.4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B从静止开始做加速度为a=0.04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求:(1)在出发后经多长时间B追上A;(2)追上处离出发点多远;(3)追上前何时它们相距最远?相距多少?【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分析】(1)当两车再次相遇时,位移相等,根据位移关系,结合运动学中的位移公式求出B车追上A车的时间.(2)根据位移时间公式求出追上处离出发点的距离;(3)两车速度相等之前,A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两车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两车的速度相等之后,A车的速度小于B车的速度,两车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当两车的速度相等时,两车之间的距离最远.根据速度相等,求出时间,再根据位移公式求出相距的最远距离.【解答】解:(1)出发后经t时间能追上A车,根据位移相等得:带入数据得:0.4t=解得:t=20s(2)追上时,离出发点的距离x=vt=0.4×0=8m(3)当两车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有v=at′,则此时A车的位移x1′=vt′=0.4×10m=4mB车的位移两车相距的最远距离△x=x1′﹣x2′=4﹣2m=2m答:(1)在出发后经20s时间B追上A;(2)追上处离出发点8m;(3)追上前10s末它们相距最远,相距2m.12.如图所示,一质量为6kg的物块,置于水平地面上,物块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0.5,然后用两根绳分别系在物块的A点和B点,A绳水平,B绳与水平面成37°,已知sin37°=0.6,cos37°=0.8,g=10m/s2.求:(1)逐渐增大B绳的拉力,直到物块对地面的压力恰好为零,则此时A绳和B绳的拉力分别是多大?(2)将A绳剪断,为了使物块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在不改变B绳方向的情况下,B 绳的拉力应为多大?(结果保留一位小数)【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物体的弹性和弹力.【分析】(1)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建立直角坐标系,根据x轴方向和y轴方向合力为零,求出此时A绳和B绳的拉力.(2)已知摩擦力和支持力的大小,根据f=μN求出动摩擦因数.【解答】解:(1)当物块对地面的压力恰好为零时,物体受到重力G、两个绳子的拉力T A 和T B,如图1所示.根据平衡条件得:T B cos37°=T A;T B sin37°=G=mg解得:T A=80N,T B=100N(2)将A绳剪断,为了使物块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受力如图2所示.则得:Fcos37°=fFsin37°+F N=G又f=μF N联立解得:F=27.3N.答:(1)A绳和B绳的拉力分别是80N和100N.(2)B绳的拉力应为27.3N.选考题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或运动趋势B.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一定处于静止状态C.受滑动摩擦力作用的物体,可能处于静止状态D.接触处有摩擦力作用时一定有弹力作用E.接触处的摩擦力一定与弹力方向垂直【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摩擦力的判断与计算;物体的弹性和弹力.【分析】摩擦力定义是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有摩擦力一定有弹力,且摩擦力一定与弹力方向垂直.【解答】解:A、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故A错误.B、受静摩擦力作用的两个物体一定处于相对静止状态,而不一定处于静止状态,故B错误.C、受滑动摩擦力作用的物体,可能处于静止状态,比如:物体在地面上滑行时,地面受到滑动摩擦力,而地面是静止的.故C正确.D、弹力是摩擦力存在的前提,接触处有摩擦力作用时一定有弹力作用,故D正确.E、摩擦力沿接触面的切线方向,而弹力与接触面垂直,所以摩擦力一定与弹力方向垂直,故E正确.故选:CDE14.一物块(可视为质点)以4m/s的速度从D点滑上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地面,途经A、B两点,在A点时的速度是B点时的2倍,由B点再经过0.5s滑到C点时速度减为零,如图所示,A、B相距0.75m.求:(1)D、C的距离;(2)物块由D点滑到B点所用的时间.【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分析】(1)对A到B,运用速度位移公式,对B到C,运用速度时间公式,结合A、B的速度关系,联立方程组求出B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大小.再结合速度位移公式求出DC间的距离.(2)根据速度时间公式求出D到B的时间.【解答】解:(1)设物体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A点的速度为υA,B点的速度为v B,物体从A运动到B过程中=2aS AB①物体从B运动到C过程中v B=at BC②而v A=2v B③联立①②③,代入数据得v B=1m/s,a=2m/s2物体从D运动到C过程中=2aS DC代入数据解得S DC=4m(2)物体从D运动到B,根据v D﹣v B=at DB代入数据解得t DB=1.5s.答:(1)D、C的距离为4m;(2)物块由D点滑到B点所用的时间为1.5s.2018年10月29日。
高三理科综合化学卷试题原子质量:C:12 N:14 O:16 S:32Cl:35.5 Na:23 Ca:40 Fe:56 Cu:64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7.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油脂含C、H、O三种元素,属于酯类B.蛋白质、糖类物质都能发生水解反应C.石油是混合物,其分馏产品汽油也是混合物D.用溴水可以将甲烷和乙烯区分开8.能在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H+、Fe3+、SO42-、I-B.H+、NH4+ 、HCO3-、NO3-C.Ag+、K+、Cl-、SO42-D.K+、AlO2-、Cl-、OH-9.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22.4L汽油含有N A个分子B. 5.6 L甲烷中含有的电子数为2.5N AC.标准状况下,80g SO3含有的氧原子数为3N AD.1mol Fe完全反应,失去2 N A个电子10. 下列正确的是()A.SiO2是酸性氧化物,能与NaOH溶液反应B.Na2O、Na2O2组成元素相同,与CO2反应产物也相同C.CO、NO、NO2都是大气污染气体,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D.将SO2通入品红溶液中,溶液先褪色,加热后无变化11.有关下图所示原电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电子沿导线由Cu片流向Ag片B.正极的电极反应是Ag++e-===AgC.Cu片上发生氧化反应,Ag片上发生还原反应D.盐桥中的K+流向左边烧杯的溶液中12.下述实验设计能够达到目的的是()13.海水提溴过程中,将溴吹入吸收塔,使溴蒸气和吸收剂SO2发生作用以达到富集的目的,化学反应为Br2 + SO2 + 2H2O == 2HBr + H2SO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r2在反应中表现氧化性B.SO2在反应中被还原C.Br2在反应中失去电子D.1mol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1mol电子二、非选题:26.(每空3分,共9分)Ⅰ.已知:4Al(s)+3O2(g) =2Al2O3(s) △H=-2834.9KJ•mol-1Fe2O3(s)+32C(s)=32CO2(g)+2Fe(s) △H=+234.1KJ•mol-1C(s)+O2(g)=CO2(g)△H=-393.5KJ•mol-1写出铝与氧化铁发生铝热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绝密★启用前肇庆市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第一次月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板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形成B.同源染色体配对通常发生在有丝分裂前期C.真核生物细胞只进行有丝分裂,原核生物细胞只进行无丝分裂D.在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前期,两个中心粒复制形成两个中心体2.下列关于细胞衰老、凋亡、癌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不利于个体生长发育B.人体的免疫系统对癌变细胞具有清除作用C.细胞衰老表现为酶活性降低,细胞核体积减小D.原癌基因存在于癌细胞中,抑癌基因存在于正常细胞中3.下列是某个高等二倍体动物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图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乙细胞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B.甲细胞不可能代表口腔上皮细胞C.丙细胞的子细胞为卵细胞、极体或精细胞D.丁细胞不可能发生A和a、B和b这两对等位基因的分离4.孟德尔对遗传规律的探索经过了A.分析→假说→实验→验证 B.实验→分析→假设→结论C.假设→实验→结论→验证 D.实验→假设→验证→结论5.马的黑色与棕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现有黑色马与棕色马交配的不同组合及结果如下:①黑×棕→20匹黑②黑×黑→2匹黑③棕×棕→3匹棕④黑×棕→1匹黑+1匹棕根据上面的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棕色是显性性状,黑色是隐性性状B.黑色是显性性状,棕色是隐性性状C.交配的不同组合中的黑马和棕马肯定都是纯合子D.无法判断显隐性,也无法判断哪种马是纯合子6.在一个随机交配的中等大小的种群中,经调查发现控制某性状的基因型只有两种:AA基因型的频率为40%,Aa基因型的频率为60%,aa基因型(致死型)的频率为0,那么随机交配繁殖一代后,AA基因型的个体占A.11/17 B.11/20 C.49/91 D.49/1007.下列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是A.用活性炭去除冰箱中的异味B.用热碱水清除炊具上残留的油污C.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存水果D.用含硅胶、铁粉的透气小袋与食品一起密封包装8.海水提溴过程中,将溴吹入吸收塔,使溴蒸气和吸收剂SO2发生作用以达到富集的目的,化学反应为Br2+SO2+2H2O===2HBr+H2SO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SO2在反应中被还原 B.Br2在反应中表现氧化性C.Br2在反应中失去电子 D.1 mol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1 mol电子9.下列反应中,反应后固体物质增重的是A.氢气通过灼热的CuO粉末 B.将锌粒投入Cu(NO3)2溶液C.铝与Fe2O3发生铝热反应 D.二氧化碳通过Na2O2粉末10.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A.Na+、Ca2+、Cl-、SO42- B.Fe2+、H+ 、SO32-、ClO-C .Mg 2+、NH 4+、Cl - 、SO 42-D .K +、Fe 3+、NO 3-、SCN -11.X 、Y 、Z 、W 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相对位置如图所示.若Y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只由这四种元素不能组成有机化合物B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W 比Z 弱C .Z 的单质与氢气反应较Y 剧烈D .X 、Y 形成的化合物都易溶于水12.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氢氧化镁与稀盐酸反应:H ++OH -===H 2OB .向AlCl 3溶液中加入少量氨水:Al 3++3OH -===Al(OH)3↓C .铜溶于稀硝酸:3Cu +8H ++2NO -3===3Cu 2++2NO ↑+4H 2OD .向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过量CO 2:Ca 2++2ClO -+H 2O +CO 2===CaCO 3↓+2HClO13.设N A 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mol 甲苯含有6N A 个C-H 键B .18gH 2O 含有10N A 个质子C .标准状况下,22.4L 氨水含有N A 个NH 3分子D .56g 铁片投入足量浓硫酸中生成N A 个SO 2分子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在物理学的探索和发现过程中,科学家们运用了许多研究方法.以下关于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是微元法B .根据速度定义式v =Δx Δt ,当Δt →0时,Δx Δt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 时刻的瞬时速度, 该定义运用了极限法C .在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先保持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这里运用了假设法D .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再把各小段位移相加,这里运用了理想模型法15、设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a 、速度为v 、位移为x .现有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图象如图所示,假设物体在t =0时的速度均为零,则其中表示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的图象是( )16、如图4所示,某一弹簧测力计外壳的质量为m ,弹簧及与弹簧相连的挂钩质量忽略不计。
将其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现用两水平拉力F 1、F 2分别作用在与弹簧相连的挂钩和与外壳相连的提环上,关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只有F 1>F 2时,示数才为F 1B .只有F 1<F 2时,示数才为F 2C .不论F 1、F 2关系如何,示数均为F 1D .不论F 1、F 2关系如何,示数均为F 217、如图2所示,轻杆与竖直墙壁成53°角,斜插入墙中并固定,另一端固定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水平轻质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弹力大小为34mg (g 表示重力加速度),则轻杆对小球的弹力大小为( )A .53mgB .35mg C .45mg D .54mg 18、滑滑梯是小孩子很喜欢的娱乐活动.如图所示,一个小孩正在滑梯上匀速下滑,则( )A .小孩所受的重力与小孩所受的弹力大小相等B .小孩所受的重力与小孩所受的摩擦力大小相等C .小孩所受的弹力和摩擦力的合力与小孩所受的重力大小相等D .小孩所受的重力和弹力的合力大于小孩所受的摩擦力19、a 、b 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 、b 加速时,物体a 的加速度小于物体b 的加速度B.20 s 时,a 、b 两物体相距最远C.60 s 时,物体a 在物体b 的前方D.40 s 时,a 、b 两物体速度相等,相距200 m20、下列给出的四组图像中,能够反映同一直线运动的是( )21、关于惯性的认识,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后,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惯性也随之改变B.置于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即使质量很大也能被拉动,说明惯性与物体的质量无关C.让物体的速度发生改变,无论多快,都需要一定时间,这是因为物体具有惯性D.同一物体沿同一水平面滑动,速度较大时停下来的时间较长,说明惯性与速度有关三、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22~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33~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29分)22、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了如下问题:一轻弹簧一端固定于某一深度为h=0.25 m、开口向右的小筒中(没有外力作用时弹簧的另一端位于筒内),如图甲所示,如果本实验的长度测量工具只能测量出筒外弹簧的长度l,现要测出弹簧的原长l0和弹簧的劲度系数,该同学通过改变所挂钩码的个数来改变l,作出Fl图线如图乙所示.(1)由此图线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2)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N/m,弹簧的原长l0=________m.(3)该同学实验时,把弹簧水平放置与弹簧竖直悬挂放置相比较,优点在于: ________________;缺点在于: ________________.23、在“验证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采用如图D39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及车中砝码的总质量用M表示,盘及盘中砝码的总质量用m表示,小车的加速度可由小车后拖动的纸带上被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点计算出.(1)当M与m满足________时,才可以认为绳对小车的拉力近似等于盘及盘中砝码的总重力.(2)一组同学在做“加速度与质量关系”的实验时,保持盘及盘中砝码的总质量一定,改变小车及车中砝码的总质量,测出相应的加速度,采用图像法处理数据.为了比较容易确定加速度与质量M的关系,应该作a与________的关系图像.(3)图(a)为甲同学根据测量数据作出的图像,说明实验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乙、丙同学用同一装置做实验,画出了各自得到的aF图像如图(b)所示,两个同学做实验时哪一个物理量取值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如图所示为一架小型四旋翼无人机,它是一种能够垂直起降的小型遥控飞行器,目前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无人机的质量为m=2kg,运动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大小恒为f=4N,当无人机在地面上从静止开始,以最大升力竖直向上起飞,经时间t=4s时离地面的高度为h=48m,g取10m/s2。
求:(1)其动力系统所能提供的最大升力为多大?(2)当无人机悬停在距离地面高度H=180m处时,由于动力设备故障,无人机突然失去全部升力,从静止开始竖直坠落,经5s后无人机瞬间又恢复最大升力,则无人机到达地面时速度为多大?25、飞机若仅依靠自身喷气式发动机推力起飞需要较长的跑道,某研究所设计在航空母舰上安装电磁弹射器以缩短飞机起飞距离,他的设计思想如下:如图所示,航空母舰的水平跑道总长l=180 m,其中电磁弹射器是一种长度为l1=120 m的直线电机,这种直线电机从头至尾可以提供一个恒定的牵引力F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