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交流-2
- 格式:ppt
- 大小:6.95 MB
- 文档页数:35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活页填写建议2今年申报活页字数由4000字增加到7000字,论证内容也有比较大的变化,为了提高论证质量,下面从形式、规范的角度,对活页填写提出以下建议,供大家参考。
各申报者可以根据本学科、所选课题研究的实际,进行微调。
一、关于7000字论证安排建议1.[选题依据]:建议用2000字左右。
其中,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学术史梳理及研究动态占三分之二篇幅,本课题相对于已有研究的独到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占三分之一篇幅。
2. [研究内容]:建议用2000字左右。
其中,研究对象、总体框架占三分之一多的篇幅;重点难点占三分之一篇幅、主要目标占三分之一少的篇幅。
3.[思路方法]:建议用1000字左右。
其中,基本思路占三分之一篇幅、具体研究方法占三分之一篇幅、研究计划及其可行性占三分之一篇幅。
4. [创新之处]:建议用500字左右。
根据课题创新情况,在学术思想、学术观点、研究方法等方面阐述特色和创新点,如果有两个创新点,篇幅各占一半,如果有三个创新点,篇幅各占三分之一。
5. [预期成果]:建议用500字左右。
主要描述成果形式、使用去向及预期社会效益等情况。
6.[研究基础]:建议用500字左右。
主要是课题负责人前期相关研究成果、核心观点等。
7.[参考文献]:建议用500字左右。
主要是开展本课题研究的主要中外参考文献。
二、对比往年申报论证的变化,论证时的建议1. [选题依据]部分的变化:往年: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今年: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学术史梳理及研究动态变化:今年更明确了要进行学术史的梳理;更明确了要把握研究动态。
1建议:先进行学术史的梳理,再按照本课题要研究的主要内容,分三到四个小专题进行研究动态述评。
述评结合、有述有评,通过评,评出本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来,评出本课题选题的重要性来,切忌有述无评。
同时,国内外研究动态都有涉及。
往年:选题价值和意义今年:本课题相对于已有研究的独到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变化:今年明确选题价值和意义,不是空泛地论证价值和意义,特别是套话、空话,放之四海皆准的正确废话,而是本课题研究相对已有研究的独到的学术价值,独到的应用价值。
申请国家社科基金成功的经验分享
各位同仁,大家好!我很高兴今天能够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申请国家社科基金的经验。
我之所以能够成功申请到这个项目,是因为我在申请过程中注重了以下几点。
首先,选题要新颖。
一个好的选题是成功的一半。
在选择研究主题时,我深入分析了当前学术研究的热点和空白,找到一个既具有理论价值又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通过新颖的选题,我成功吸引了评审专家的注意力,为后续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其次,研究计划要详实。
在申请过程中,我认真制定了研究计划,明确了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同时,我还充分考虑了研究过程中的难点和风险,并制定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详实的研究计划让评审专家看到了我对项目的认真态度和专业能力,提高了我的竞争力。
第三,团队建设要重视。
在申请过程中,我积极组建了一个专业能力强、结构合理的课题组。
课题组成员具有丰富的学术背景和实践经验,能够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研究任务。
此外,我还注重团队成员的培训和提高,确保团队整体水平不断提升。
最后,申请材料要规范。
在准备申请材料时,我严格按照评审要求整理材料,确保材料齐全、规范、准确。
在撰写申请书时,我注重突出重点、言简意赅,让评审专家快速了解我的研究思路和成果。
同时,我还请同行专家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把关,确保材料质量上乘。
以上是我申请国家社科基金成功的几点经验分享。
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申请国家社科基金需要充分准备、认真对待每一个环节。
只要我们努力了、付出了,成功就会向我们招手。
谢谢大家!。
“头脑风暴式”开放交流让我受益匪浅2017年度的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是我个人第一次申报国家级项目。
当时,自己刚从高校博士毕业,对国家级项目的申报规则、内容和方式等,均了解得十分有限。
因此,彼时更多是一种“盲人摸象”、“摸着石头过河”的感觉。
可想而知,最后的结果自然是以“失利”而告终。
在2018年,我的第二次申报过程中,自己对国家级项目的申报流程、技巧和重点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
结合自己的申报经历,我的体会有三:1、对选题的把握要十分“精准”有申报经验老师都很清楚,选题的“优劣”是项目申报能否成功的关键。
选题把握上,眼光要“独到”且“精准”。
申报人要将选题的“新颖性”(体现创新)、“现实性”(体现国家需求与政策导向)和“学术性”(体现专业素养)凸显出来,特别是对于国家政策最新动态与导向的解读,要把握得非常精准和到位。
2、对内容的讨论要十分“开放”不论是选题、抑或申报内容,都要秉持着“开放式”的讨论态度。
通常我们都是“多+多”的讨论模式,即“圆桌式”或“头脑风暴式”的交流与讨论。
每一位申报和参加讨论的都是“专家”。
在办公桌周围,众多老师、同学围成一圈,针对不同老师的选题和内容,大家依次提出自己的看法、观点和建议。
这种“集思广益”的讨论形式,往往能够给予申报者提供新的思想刺激和启发,因为“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所思考的视角和关注点都存在差异。
我个人便是这种开放交流方式的受益者。
3、对细节要求要十分“苛刻”在申报书修改的最后阶段,要注意申报内容格式、写法、用词等细节之处的修改,并推荐用更新颖的表达方式将“研究进度安排”直观呈现出来。
撰写申报书实际上就像是在雕刻一件艺术品,你所刻下的每一道痕迹,都是专业素养和文字功底的体现。
最开始是对内容框架的搭建,相当于申报书之初稿;而越往后便是对申报书这件“艺术品”的不断“雕琢”与打磨。
这时若想要提升作品的精致、精美程度,就取决于申报者对细节的持续完善与追求。
如何有效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于1986年开始设置,是我国目前唯一的国家级的哲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研究项目,是我国最高层次的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是衡量一个学校或者学术研究团体科研能力的重要评价指标。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范围涉及23个学科,相应的设置有23个学科规划评审小组。
教育学、艺术学、军事学为单列学科,其申报分别由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全国艺术科学规划办、全军社科规划办另行组织。
(一)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服务面向2022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公告第一条指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以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中心,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相结合,大力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服务。
”这一条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公告中始终如一。
从国家导向来看,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是“以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中心”,这里面包括四个服务面向:第一,为国家决策咨询服务。
是国家重要的智库;第二,为实践服务。
即为行业发展服务;第三,为社会服务。
关注的是与社会经济社会发展相关联的一系列的问题;第四,为学科建设服务。
为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提供理论和方法。
由此可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尽管划分了23个学科,但并不仅仅是学科本身的研究,而是社会科学研究,是以学科理论和方法为基础,以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和实践问题为中心的研究。
只是出于管理方便的需要,才将其纳入某一学科范畴内。
(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研究类型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四个服务面向上可以得出三种与之相关的主要研究类型:A.基础研究B.应用研究C.综合研究。
1.基础研究:以理论创新为主旨,强调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
2.应用研究:关注现实问题,以提出应用对策为主旨。
3.综合研究:理论创新和应用对策相结合,在理论创新的基础上,提出应用对策。
这一应用对策虽然不是研究的主旨或全部,但却是整个课题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社科基金申报的问题与经验汇总一、基本情况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于1986年开始设置,是我国目前唯一的国家级的哲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研究项目,是我国最高层次的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是衡量一个学校或者学术研究团体科研能力的重要评价指标。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范围涉及23个学科,相应的设置有23个学科规划评审小组。
教育学、艺术学、军事学为单列学科,其申报分别由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全国艺术科学规划办、全军社科规划办另行组织。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三个主要研究类型:A.基础研究 B.应用研究 C.综合研究。
基础研究:以理论创新为主旨,强调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
应用研究:关注现实问题,以提出应用对策为主旨。
综合研究:理论创新和应用对策相结合,在理论创新的基础上,提出应用对策。
项目类型:1、年度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青年项目。
2、重大项目::2005年开始设置,通过招标和答辩方式进行,资助额度50——80万元/项。
3、后期资助项目:2004年开始设置,主要针对基础研究,涉及学科为文学、历史、哲学、宗教等。
后期资助项目是针对在以上学科中特别有价值、基本已完成待发表或出版的成果。
随时接受申报,随时受理。
4、西部项目:专项资助西部地区社科研究项目。
二、社科基金项目的选题(一)总的要求选题,占35%。
研究内容,占55%,前期研究的基础,占10%。
精心选好题,“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要根据自己的研究领域和方向,做好选题工作,要详细研究一下往年申报指南和立项课题清单,确定选题重点和方向。
选题要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实践价值和学术水准。
选题新颖,视角新,要有对评委的冲击力,即选题要有很大的研究和创新空间。
不要研究大的选题,如意义、影响、发展历程、因素等大众化、没拓展空间的题目。
基础理论研究要力求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基础研究要紧扣理论前沿。
它包括目前学术界尚未涉及或涉及不多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以及本学科研究中的难点和疑点问题。
应用对策研究要具有现实性和针对性,应用研究要紧扣重大前沿,题目要大小适度。
国家社科结项优秀-回复中国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结项时获得优秀评价的研究项目,通常是在某一特定领域或问题上开展深入探索与研究,并取得了显著的科研成果。
这些项目不仅在学术界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也为促进学术研究的发展与创新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本文将以"国家社科结项优秀"为主题,分步骤回答相关问题,探讨其意义与价值。
第一步:什么是国家社科结项优秀?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是由中国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的一种重要学术研究项目。
每年,国家社科基金委会会根据学术界和国家发展需求的重要性,开展各类项目的申报评审工作。
国家社科结项优秀,则代表着在众多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脱颖而出,经过严格的评审流程,得到专家组一致认可,并最终获得基金结项的荣誉。
第二步:如何评定国家社科结项优秀?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评定与评审过程是相对严谨与科学的。
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1. 学术质量:评审专家组将对项目申请书、研究计划、研究方法和论证逻辑等进行全面分析与评估,从学术角度评定项目的创新、学术价值和科学性。
2. 创新贡献:评审专家组关注项目对学术理论、实践经验或政策提供的新的见解和贡献,评价项目在特定领域的创新性和开拓性。
3. 研究成果:专家组会对项目负责人及研究团队的研究成果进行评估,考察项目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学术会议及学术报告等渠道的发表情况与效果。
4. 团队实力:评审专家组会对项目成员的学术能力与潜力、科研经验、学术声誉等进行综合评估,以评判项目团队的实力和研究潜能。
第三步:国家社科结项优秀的意义与价值有哪些?1. 学术影响力:国家社科结项优秀的项目通常代表了学术研究的前沿性与创新性,对学术界起到了引领和推动的作用。
这些项目的研究成果和论文被国内外学界广泛关注和引用,提高了我国社会科学的学术声誉。
2. 政策参考:国家发展需要具有科学理论和实践指导的社会科学研究,在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参考和支撑作用。
国家社科结项优秀的项目结果和建议被国家有关部门重视,为决策提供了优质和科学的参考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