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三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 格式:ppt
- 大小:8.53 MB
- 文档页数:79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三个基本经验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三个基本经验在中国革命史上,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和实践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历史时期。
这一时期,以为代表,团结全国人民,领导和组织了一场伟大的革命运动,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这个时期的经验对中国的未来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其他国家的革命事业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三个基本经验,并对这一历史时期的意义进行全面的回顾和总结。
1. 统一战线的创建和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第一个基本经验是统一战线的创建和发展。
在领导革命斗争时,成功地建立了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广泛统一战线。
通过巧妙地利用敌人内部的矛盾和破坏敌人的统一战线,有效地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推动了革命事业的发展。
这一经验也为其他国家的革命事业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成为了世界革命的宝贵财富。
2. 武装斗争的实践和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第二个基本经验是武装斗争的实践和探索。
在革命斗争中坚持用枪杆子中的,成功地开展了游击战争和运动战争,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和的胜利。
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一支具有强大战斗力的人民军队,为革命事业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这一经验也为其他国家的武装斗争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为世界反帝反封建斗争做出了重要贡献。
3. 民主革命的阶段性特点和发展规律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第三个基本经验是认识和把握民主革命的阶段性特点和发展规律。
深刻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民主革命是当前的中心任务。
在这一基本理论指导下,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开展了包括土地革命和反帝反封建斗争在内的广泛的民主革命斗争。
这一经验也为其他国家的民主革命提供了重要的启示,为世界反帝反封建斗争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总结回顾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和实践,是在20世纪上半叶领导的一场伟大的革命运动。
这一历史时期的经验为中国的未来发展指明了道路,也为其他国家的革命事业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本章的学习目的与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和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基本内容及其意义;认识这一理论是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结晶,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指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在本章的学习中,学生应注意弄懂以下问题: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3.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和基本经验4.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本章的重点和难点问题:1.近代中华民族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2.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3.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5.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6.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本章的教学课时:这一章共分三节,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第三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这三节基本上概括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主要内容。
计划安排8个学时。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章的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在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在近代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里进行革命,无产阶级政党如何实现对中国革命的领导?中国革命究竟应该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是坚持“以城市为中心”,还是“先占乡村、后取城市”?中国革命胜利后应该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与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作斗争的过程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深入总结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解决了中国革命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立了独具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指引中国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
第 3 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与基本经验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走到了十字路口。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突破了“城市中心论”的俄国革命模式,走出了一条与“俄国相反的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这条道路的主要内容是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三位一体的思想,它成为指引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明灯。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我们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就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这是党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法宝。
中国革命的实践证明:一个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革命风格建设起来的党,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一个各革命阶级广泛参加的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中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正确地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就等于正确地理解和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
第 1 节武装斗争和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一武装斗争的中国特点1 .中国革命必须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武装夺取政权是革命的最高形式,这是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共同特点。
除了这种共同特点外,中国革命还有自己独有的特点。
对于中国革命必须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中国共产党人有一个认识的过程。
从 19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至 1924 年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几年中,我们党还不懂得直接准备战争和组织军队的重要性。
1924 年至 1927 年,乃至在其以后的一个时期,对此也还认识不足,但是从 1924 年参加创建黄埔军校开始,已进到了新的阶段,开始懂得军事的重要了。
经过北伐战争,党已掌握了一部分军队。
国民革命的失败,得到了惨痛的教训,于是有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进入了创造红军的新时期。
这个时期我们党比较深刻地认识到了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中国革命必须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敌人力量的强大及其统治的残酷这两个特点所决定的。
前一个特点决定中国革命是长期的;后一个特点决定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武装的。
毛泽东在谈到中国革命的特点时指出:“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异常强大的。
学校工作总结本学期,我校工作在全体师生的大力支持下,按照学校工作计划及行事历工作安排,紧紧围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工作思路,不断强化学校内部管理,着力推进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学校办学水平,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现将我校一学期来的工作总结如下:一、德育工作本学期我校德育工作围绕学校工作中心,精心安排了“文明守纪”、“良好习惯养成”、“光辉的旗帜”、“争先创优”等主题教育月活动,从培养学生的行为规范,狠抓养成教育入手,注重务实,探索途径,加强针对性、实效性和全面性,真正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1.强化学生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本学期,我校德育工作十分注重学生的常规管理,尤其重视对学生的养成教育。
一是利用班队会、红领巾广播站、国旗下演讲对学生进行品德熏陶。
二是以文明监督岗为阵地,继续强化了“文明班集体”的创建评比活动,通过卫生、纪律、两操等各项常规的评比,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也规范了学生的行为。
三是继续加大值周检查的力度,要求值周领导、教师、学生按时到岗,在校门口检查、督促学生有秩序出入校园,从而使学生的行为规范时时有人抓,处处有人管,形成了良好的局面。
2.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营造全员育人氛围。
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最重要的力量,为了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班主任素质水平,学校在第十二周组织开展了班主任工作讲座,在学期末举行了班主任工作交流,在活动中探索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总结经验,交流心得,使班级管理工作更上新台阶。
3.充分发挥主题班队会的教育功能。
主题班队会,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一种特殊而卓见成效的方式之一。
为了充分发挥主题班队会的教育意义,第十三周,四(3)中队举行了“祖国美,家乡好”主题队会观摩活动,有效规范了我校主题中队会程序,强化了主题队会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作用。
二、学校管理工作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学期初,学校制定了出明确的目标计划及管理措施,做到了目标明确、工作具体,有效地增强了全体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主人翁意识,充分调动了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保障了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三章第三节_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第三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教学目标:掌握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基本理论观点,充分认识近代中国的国情和革命道路,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地位。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情况,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过程、依据、基本内容和重大意义,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深刻把握只有共产党能够救中国的真理性,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近代中国国情和两大历史任务的关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难点: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与中国革命、中国社会发展之特殊性、规律性的关联把握;中国特点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必然性、正确性的分析。
教学内容:(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一)对新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讨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就是以农村包围城市,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不同于欧洲革命,也不同于苏联革命道路,这是由近代中国的国情所决定的中国革命胜利的必由之路。
中国红色政权发生发展原因和条件: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大革命影响下的良好群众基础;向前发展的革命形势;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必须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
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武装斗争是革命的主要形式;农村革命根据地是革命的战略阵地。
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意义: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独创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革命的理论。
1.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阶段++++++++++++++++合作以开展城市工人运动和与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为工作重心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2.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初步形成---------------------根据地秋收起义井冈山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农村根据地,井冈山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为中国革命的基本理论奠定基础-----------这一理论的提出,标志着马列主义与在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形成3.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确立(二)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依据和内容1.中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2.中国革命能够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3.“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内容1.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1)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的斗争形式是战争主要的组织形式是军队-------------所以我们要革命(2)革命动力----------农民是中国革命的基本力量,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农民的重要作用农民是中国的主要群众(3)革命形势----------城乡不平衡反革命的力量主要集中在城市,农村是他们统治的薄弱环节----------所以他们要转战农村,2.中国革命能够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第一、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旧中国是由许多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的半殖民地国家旧中国是一个地方性农业经济占主要地位的半封建国家------------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使得即使很弱小的力量也能够在反动势力的裂缝中生存下来第二、国民大革命的广泛影响----------海陆丰武装起义的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