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选择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4
实践主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选择;一.中国近代基本国情近代中国社会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历史过程,其中有几个关键点:1840年鸦片战争和其后的《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成为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起点。
1856年开始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和随后签订的《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加快了中国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化演进的历史进程。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和随后的《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次年签订的《辛丑条约》,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控制中国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形成。
(2)在这一屈辱的历史过程之中,西方列强通过一系列野蛮的武力侵略和战争威胁,强迫中国签订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社会发生了两方面的变化:一方面,随着外国列强侵略的一步步加深,中国由一个本来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封建国家,变成一个形式上独立、实际上受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的半殖民地国家。
另一方面,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对中国原有的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经济结构起了重大的解体作用,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有了初步发展,中国由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变为有一定程度资本主义成分的半封建社会。
(3)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一个特殊的社会形态。
它的主要社会特点是:第一,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是被破坏了;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不但依旧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着显然的优势。
第二,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并在中国政治的、文化的生活中起了颇大的作用;但是,它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它的力量是很软弱的,它的大部分是对于外国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的。
第三,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
新民主主义革命知识点知识点1 :近代中国国情(1).近代中国的国情和社会性质认清国情,是认清和解决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
近代中国,已经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最基本的国情。
(2).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3).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改善人民的生活、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知识点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的表述1948年,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是中国人民第一个和最凶恶的敌人。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①中国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②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其中的贫农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③城市小资产阶级同样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④民族资产阶级是革命的力量之一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带有两面性的阶级。
一方面,民族资产阶级既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又受封建主义的束缚,他们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矛盾,是革命的力量之一。
另一方面,由于他们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软弱性,他们又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①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内容提要: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是当时历史条件下“三个代表”思想的真正体现。
只有首先通过革命推翻旧的国家政权,改变旧的生产关系,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进社会全面进步。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伊始就是“三个代表”的党。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战略三个代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20世纪的中国是充满苦难的中国,是奋斗拼搏的中国,也是获得新生,走向辉煌的中国。
面对近代以来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这两大历史课题,许多仁人志士进行了艰苦探索,但没有找到解决的正确途径。
只有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才找到了解决近代两大历史课题的正确道路,制定了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发展战略。
江泽民总书记站在时代的高度,以新的视角,向全党提出了“三个代表”的思想,这是对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的新总结和新概括,是认识上的理论升华。
“三个代表”的思想集中体现在中国革命道路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体现在为实现这一道路而制定的不同时期的发展战略上,即体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过渡时期总路线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上。
本文仅就中国共产党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战略与“三个代表”思想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
一、中国共产党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战略的探索中国共产党在成立后的28年间,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革命斗争,最终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这一伟大胜利归功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归功于中国共产党为中国革命制定的一条正确的发展战略,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中国共产党诞生在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同所有的仁人志士一样,为把中国引向繁荣富强,在努力寻找一条救国的出路。
中国共产党刚刚成立时,制定的第一个纲领和奋斗目标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取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
这表明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伊始就旗帜鲜明地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教学难点和重点:1.怎样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为什么西方资产阶级能够领导民主革命到胜利,中国资产阶级就不行?为什么中国的民主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来领导?3.如何认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中“保护民族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的内容?4.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全民族的先锋队?教学时数:8学时教学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核心。
本章主要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意义。
在近代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里进行革命,无产阶级政党如何实现对中国革命的领导?中国革命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胜利后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反对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元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在总结中国革命经验的基础上,解决了中国革命面临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创立了独具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首先,我们必须先了解革命的内涵及革命的类型。
一、革命的内涵及革命的类型什么是革命:被压迫阶级用暴力夺取政权,摧毁旧的腐朽的社会制度,建立新的进步的社会制度。
革命破坏旧的生产关系,建立新的生产关系。
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革命可以分为这些类型:奴隶阶级革命、地主阶级革命、资产阶级革命、农民阶级革命、无产阶级革命。
由于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是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由于领导阶级发生了变化,又是处于十月革命之后,所以与传统的资产阶级革命有所差别,因此称之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而在此革命实践基础上总结的理论即称之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产生的原因1、客观条件:①旧民主主主义革命的失败;②近代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③世界形势的新变化。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1)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我们前面已经说了,新旧民主主义的根本区分标志是看领导权掌握在谁手里,但是革命的性质不是看领导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而是看革命的前途和任务。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实现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富强。
所以它的前途是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民主共和国。
那么我们就把新民主主义革命归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
这里需要弄清楚的就是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但是,辛亥革命还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此基础上,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并获得了民族独立,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任务,所以属于资产阶级革命。
(2)中国革命分两步走,前途是社会主义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民主,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
在此基础上继续向前发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使中国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什么是纲领?纲领就是一个政党的一面旗帜。
旗帜树在那边是要给人看的。
所以,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旗帜鲜明,突出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
下面我来看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到底有哪些。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这些内容前面我们已经讲过,这里涉及到两个问题。
第一,国体。
什么是国体?就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所处的地位。
这里很清楚,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是基础,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它反帝反封建人们在内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
这从我们的国旗上可以反映出来。
我想我们小学时候就应该讲过,我们国旗上的五颗五角星的含义。
最大是共产党,旁边四颗就是联合执政的四个阶级,四星拱卫一星,就是说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各个阶级联合执政。
这就是我们的国体。
通过学习毛泽东思想概论这本书使我了解到。
在就中国时期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封建地主阶级、官僚买办资产阶级以及国外帝国主义形成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改善人民的生活、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历史证明,在当时的国际国内条件下,中国无法选择资本主义道路。
这是因为:第一、中国不具备选择资本主义道路的国际条件。
进人20世纪,世界资本主义已经发展成为帝国主义,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帝国主义世界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帝国主义为了维护在华的政治控制和既得利益,绝不允许中国发展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不允许中国走上独立发展的资本主义道路。
第二、中国不具备发展资本主义的群众基础。
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不仅将要经历比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曾经走过的更加血腥更加残酷的道路,将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无穷无尽的灾难,而且最终能够发展起来的,也绝对不可能是跻身先进行列的现代化国家,而只能是西方列强的附庸。
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对中华民族的统治和压迫,在中国人民心理上留下了深深的创伤,选择这种受帝国主义控制的资本主义道路,不符合中国各族人民的利益。
第三、近代中国没有能够领导人民群众走独立发展资本主道路的社会力量。
封建主义为了维持自身的统治和既得利益,必然极力阻碍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制度在中国的实施。
代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民族资阶级,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要求,希望能够摆脱它们的压榨而获得独立的发展。
但是,他们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都比较软弱,具有很大的动摇性和妥协性,无力与之对抗。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所包含的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其道路所包含的内容也是我们需要深入探讨的。
在本文中,我将按照从简到繁的方式来探讨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内容,以便更深入地理解这一重要历史事件。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背景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重大革命,它爆发于辛亥革命之后,经历了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国民党内部矛盾的激化、农民运动的兴起等一系列历史事件,最终取得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这一历史背景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重要起点,也是我们理解其内容的重要线索。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内容1. 阶级斗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内容之一是阶级斗争。
在中国当时的历史环境下,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帝国主义及其代理人国民党等都成为革命的对象。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内容之一就是揭露和打击这些剥削阶级的压迫和剥削行为,为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而进行的斗争。
2. 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另一个内容是民主革命,主要包括政治民主化、土地革命、解放妇女、发展教育事业等方面的工作。
这些内容构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也是为了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和促进社会的进步而进行的重要工作。
3. 国家前途命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关乎国家前途命运的道路选择。
在革命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开展了一系列的斗争和探索,最终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实现了中华民族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民主与科学的社会转型。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其道路所包含的内容丰富而深刻。
通过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内容和发展过程的深入了解,我们不仅能够更清晰地认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也能够更好地认识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
与此我们也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核心在革命中所起的作用,以及他们所提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深远影响。
总结与回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所包含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从阶级斗争到民主革命,再到国家前途命运的选择,这些都构成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完整的历史进程。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选择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的,在此之前的近代以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为主的人民民主革命。
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一、历史条件
1、国际环境
俄国十月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世界已进入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
这就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国际环境。
2、经济条件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因欧美各帝国主义国家忙于互相厮杀无暇顾及中国,且欧战各国需从中国进口原材料和农产品等因素的影响,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进入“黄金时期”。
3、政治条件
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及欧战结束后的外资企业的增加,中国工人阶级队伍也随之壮大;到了五四运动后期,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了政治舞台,成为运动的主力军。
4、思想条件
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民主主义思想的深入;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五四运动的爆发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深入传播。
二、指导思想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
新民主主义理论科学地回答了中国革命的性质问题,以独创性的内容和鲜明的中国特色,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三、革命历程
1、第一阶段(1919~1927)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并直接促成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拥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
此后,中国共产党不断发起工人暴动,反抗北洋政府统治。
1924年国民党“一大”后,国民党与共产党实现第一次合作,促成1926年开始的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
1927年,在国民党右派的破坏和中共内部右倾错误思想的影响下,接连出现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国民大革命宣告失败。
2、第二阶段(1927~1937)
这一阶段被称为“土地革命”时期。
由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开始,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群众打响了武装反抗反动派的第一枪。
1933年由于王明左倾错误路线影响,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934年开始工农红军被迫进行长征。
1936年三大主力会师陕北,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
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结局后,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
3、第三阶段(1937~1945)
这一阶段被称为“抗日战争”时期。
以“七七事变”为起点,中国人民进入了艰苦卓绝的八年全面抗战时期。
以国共第二次合作为代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全国人民团结一心,最终打败了日本侵略者。
4、第四阶段(1945~1949)
这一阶段被称为“解放战争”时期。
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共进行重庆谈判,签订关于和平建国问题的协定。
1946年,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发动内战。
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解放战争最终获得胜利。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四、革命性质
无产阶级领导下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无产阶级将“三民主义”取代的革命斗争,也是中国社会制度进步的象征。
五、革命对象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其中,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是最主要的革命对象。
官僚资本指四大家族及军阀控制的资本。
六、胜利法宝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
1.统一战线
2.武装斗争
3.党的建设
七、历史意义
1、建立人民民主政权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2、国际影响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也发生了巨大的影响。
中国革命的胜利,是十月革命胜利后,它对国际局势的发展和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具有深刻而久远的影响。
3、推翻三座大山
自鸦片战争以来,无数志士仁人前赴后继为国家的独立和富强而奋斗,但都未能取得革命的成功。
只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才顺利地推翻了三座大山在旧中国的统治。
八、基本经验
要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敢于斗争。
1、正确方向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是由于她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正确方向。
这是党的一条最基本的经验。
2、正确的领导
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新中国。
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没有一个像中国共产党这样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时刻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的先进政党的坚强领导。
3、广泛统一战线
建立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
命的革命对象是极其残暴和凶恶的,同时,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人口的少数,最广大的人民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中间阶级。
因此,无产阶级如果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必须争取和联合广大的中间阶级。
4、历史必然
在中国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历史必然。
在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中,曾经实验过资产阶级的民主和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但是,它们最终都失败了。
事实证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就是因为以人民民主代替了资产阶级民主,以人民共和国代替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5、农村包围城市道路与列宁主义的高度一致
樊小峰、嬴嘉丽在“正确认识中国文化在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中的重要地位”一文中认为:“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农村包围城市理论’的一致性,也正体现于‘图难于其易’‘避实就虚’等原则”。
这就是说“农村包围城市理论”和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在指导原则上是高度一致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完全胜利是在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因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的斗争,而1949年建国初期,当时只是完成了反帝和一部分反封的任务,因为当时中国尚有未解放地区,并且封建土地所有制也并没有完全废除。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全胜利时间应该是1956年底的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时。
当时正式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完成,开始迈进社会主义革命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