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魅力
- 格式:ppt
- 大小:1.41 MB
- 文档页数:25
师:那么同学们,你们觉得毕加索的这幅作品想表达什么主题呢?
生:花瓶插满了鲜花。
师:是的毕加索给它取名《天堂花》,假如没有设备,我们岂能见证到如此具有魅力的光影之花,这就是毕加索的留给我们的光绘的魅力——天堂花,今天就让我们学习毕加索用光绘的形式完成一幅作品。
【设计意图】从不同的艺术形式,引发进入21世纪人们热衷追求的艺术形式,光绘艺术,从中点燃学生的兴趣,也引发学生一系列的思考,让学生学会探究光绘的起源与来源,并教。
《光的魅力》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光的基本特性,掌握光的表现手法,能够运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表现光的魅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理解光的特性,掌握表现手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光的美丽,激发对美术的热爱,培养观察、思考和创造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光的基本特性,如方向、强度、颜色等,并掌握如何运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表现光。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光的表现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发挥创意,创造出具有个人特色的光之美景。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课件,包括光的基本特性和表现方法的图片和视频。
2. 准备不同材质和工具,如彩色铅笔、马克笔、水彩、油画棒、胶水、剪刀等。
3. 准备教学场地,确保光线充足且适合学生进行美术创作。
4. 提前安置小组合作任务,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实践和讨论。
四、教学过程: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与光有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光的特点和表现效果,引出课题《光的魅力》。
2. 讲解新课(15分钟)(1)讲解光的基本知识,包括光源、光线、光影等观点。
(2)分析一些与光有关的优秀作品,引导学生了解光的表现效果。
(3)讲解观察和绘画的基本方法,如何从不同的角度和距离观察物体,如何用不同的绘画技巧表现光的效果。
3. 合作探究(1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光有关的主题进行观察和绘画实践。
例如:不同时间、不同天气条件下的自然景色;室内灯光下的家具和物品等。
学生需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表现出光的魅力。
4. 作品展示与评判(10分钟)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展示本组的作品,并简单介绍作品的创作思路和所表现的光的效果。
然后进行同砚间的评判和讨论,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和评判。
5. 教室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光的魅力的表现方法,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实践,提高自己的美术技能。
教案光的魅力教学教案编写: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光学基础知识,理解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
2. 培养学生对光的审美观念,认识光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魅力。
3. 提高学生动手实验能力,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光的传播:引导学生了解光的传播途径,掌握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的原理。
2. 光的反射:讲解光的反射现象,让学生掌握反射定律,了解反射光的应用。
3. 光的折射:引导学生理解光的折射现象,掌握折射定律,认识折射光的应用。
4. 光的色散:讲解光的色散原理,让学生了解光谱,认识颜色的形成。
5. 光的速度:引导学生掌握光在真空和介质中的速度,了解光速的概念。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现象。
3.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光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设备:激光笔、镜子、玻璃板、实验桌、实验椅等。
2. 教学材料:PPT、教案、实验指导书、作业本等。
3. 安全措施:确保实验室安全,提醒学生注意实验操作规范。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实验操作能力: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4. 小组合作能力: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沟通能力、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六、教学安排1. 光的传播:2课时2. 光的反射:2课时3. 光的折射:2课时4. 光的色散:1课时5. 光的速度:1课时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激光表演,引导学生关注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现象。
2. 讲解与示范:教师讲解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的基本原理,并进行实验演示。
3. 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19. 光的魅力一、教材内容分析《光的魅力》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材中的一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光与色彩的关系,培养学生对生活中光现象的观察与表现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运用线条、色彩等绘画语言表现光的方法,提升审美情趣和艺术创造力。
二、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和观察能力,但对光与色彩关系的理解尚浅。
因此,本课需要教师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和直观的演示,引导学生认识光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光的表现欲望。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光与色彩的关系,学会运用线条、色彩等绘画语言表现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对生活中光现象的观察与表现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自然美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光与色彩的关系,学会运用绘画语言表现光。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表现光的特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展示一组图片,包括日出、日落、灯光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图片的共同特点。
(2)学生回答:这些图片都有光的存在。
(3)教师总结:光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表现光的魅力。
2. 新课讲授(1)教师讲解光与色彩的关系,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时间段、不同环境下光的色彩变化。
(2)教师示范如何运用线条、色彩等绘画语言表现光,如光线可以用线条表示,光源可以用亮色表示等。
(3)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表现光,教师巡回指导。
3. 学生练习(1)教师布置作业:以“光的魅力”为主题,画一幅表现光的画作。
(2)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4. 展示评价(1)教师挑选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引导学生从光的表现、色彩运用等方面进行评价。
(2)学生自评、互评,总结自己在表现光的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光与色彩的关系以及表现光的方法。
光的魅力美术小学教案【篇一: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教案:光的魅力】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教案:光的魅力-课题:光的魅力课时:2课时课堂类型:综合探索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欣赏光影效果及有关的美术作品,了解光与美术的关系。
2、指导学生采用纸张,泡沫塑料,木材等材料设计制作作品,并用各种不同颜色的人造光源照射作品,进行展示。
3、引导学生通过欣赏,设计制作,作品展示等活动,感受美术设计工作的乐趣和创作展示活动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1、欣赏光影效果及有关的美术作品,了解光与美术的关系。
2、设计制作。
教具学具:相关图片与资料、纸张、泡沫塑料、木材等工具与制作材料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导入课题,先让学生欣赏一些有强光影效果的示范作品,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二、发展阶段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欣赏,查阅各种资料,探讨光影与美术的关系。
2、总结光影与生活,光影与美术的关系,分析几个相关作品的设计思路并演示一些具体的制作方法。
3、学生分头设计方案,与组内学生谈论改进方案,并按方案制作完成作品,并进行展台布置。
4、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欣赏。
三、收拾和整理:指导学生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整洁。
四、课后拓展鼓励学生积极的设计制作更好的作品,进行设计制作实践,不断提高美术的应用能力。
并在生活中注意观察的光影艺术。
课题: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兵马俑课时:1课时课堂类型:综合探索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以唤起学生对我们祖国拥有的珍贵文物重视与爱护之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2、指导学生了解、欣赏雕塑艺术的一些特征。
3、鼓励学生搜集有关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历史资料。
教学重难点:1、搜集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历史资料并欣赏。
2、谈谈对秦始皇兵马俑的感受。
教具学具:图片与资料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1、导入课题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兵马俑(1)地理位置;(2)发现时间;(3)规模。
2、介绍历史人物──秦始皇其主要政绩:(1)政治上,统一中国(建立秦朝)(2)经济上,统一币制(制定度量衡)(3)文化上,统一文字(使用小篆)二、发展阶段1、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1)雕塑的艺术风格(写实、抽象、夸张变形)比照秦始皇兵马俑的雕塑艺术风格──写实手法。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19光的魅力 | 人教版(2012)教学内容本课《光的魅力》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材第19课的内容。
本课以光为主题,引导学生观察和描绘光的现象和美感,培养他们对光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 光的认知:介绍光的基本概念,包括光源、光线、光的传播等。
2. 光的观察: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场景下的光,如自然光、人造光等。
3. 光的描绘:教授学生如何使用绘画工具,如水彩、蜡笔等,来描绘光的效果。
4. 光的创作:鼓励学生创作以光为主题的美术作品,展示光的魅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光的基本知识,掌握光的观察和描绘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光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光的热爱和欣赏,激发他们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教学难点1. 光的观察: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并理解光的变化和美感。
2. 光的描绘:如何教授学生使用绘画工具来描绘光的效果。
3. 光的创作: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创作出有个性、有深度的光主题作品。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光的基本知识PPT、光的观察图片、光的描绘示范视频等。
2. 学具:绘画工具,如水彩、蜡笔、画纸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介绍光的基本知识,引发学生对光的兴趣。
2. 观察与讨论: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场景下的光,讨论光的特性和美感。
3. 示范与指导:通过示范视频,教授学生如何使用绘画工具描绘光的效果。
4. 实践与创作: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光的描绘和创作。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光的认知:光的基本概念、光源、光线、光的传播等。
2. 光的观察:不同场景下的光,如自然光、人造光等。
3. 光的描绘:绘画工具的使用技巧,如水彩、蜡笔等。
4. 光的创作:创作主题、创作方法等。
作业设计1. 作业一:观察并记录家中的光源,描绘出光的效果。
《光的魅力》教案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光在生活中的运用,感受光的魅力。
2、动手实验和观察不同光源的变化,学会运用光的色彩和角度的变化为作品增添魅力。
3、引导学生对光的价值审美观,能对生活中丰富的光现象进行评价。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用不同色彩和角度的光对作品进行有目的地渲染照射,感受光的魅力。
教学难点:感受光的魅力中,能用丰富的语言,正确表达内心的感受。
课前准备:教具准备:光线强弱变化的手电筒,色片、建筑模型、课件。
学具准备:纸制虫虫玩具一个,手电筒若干个。
(根据家庭条件自定)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揭示课题课件出示莫奈的《草垛》组画,引导学生欣赏:大家请看,这是法国画家莫奈画的《草垛》,这三幅作品你感受到了什么在变化?因为太阳光照射的时间不一样,光的角度和强度也不一样,因此光的色彩也有变化。
你能看出这是什么时候?(连续三张,评中间一张)为什么这张表现的是中午的时候?(中午的时候光线较强,因此影子变小,而且画面也比较明快,用了很多的明黄色。
)画家莫奈用敏锐的观察力来表现光所带来的美妙世界。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光的世界,感受光的魅力。
(出示课题)(二)讲授新课,揭开光的魅力1、欣赏光的图片,请学生选择一幅发表感受。
大家请看,这是彩灯映衬下的冰雕,这是极光,这是激光映射的蝴蝶图案,这是朝霞下的舟山跨海大桥,阳光斜斜地照进树林,这是烛光,这是地球边缘的光线,这是用灯光布置的居室。
——你喜欢哪种光的表现形式,为什么?教师小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光,有了光我们才能看到美丽的色彩和事物。
2、区分光源,认识自然光和人造光。
除了刚才图片中看到的光,生活中还有哪些光?教师小结:光可以分为自然光和人造光。
阳光、月光、星光等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我们把它们称为自然光;激光、烛光、灯光、火光等是人类发明创造的出来的,我们称之为人造光。
3、比较生活中同一物体在光源发生变化后所产生的不同效果。
出示沙雕图片——教师提问:同学们请看,这是什么光下的沙雕?(两张同时出现)对这是中午时的沙雕,这是夕阳下的沙雕,给你的感觉一样吗?学生一:左边是灿烂阳光下的沙雕,显得高大、宏伟、庄严。
《光的魅力》教学设计《光的魅力》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光的魅力》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光的魅力》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光与美术的关系,运用身边合适的材料进行艺术创作,能够表现出光的魅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欣赏、探究等方式,学习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有关光的艺术作品,提高动手制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光所带来的魅力,提高观察美、发现美、创造美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制作一件凸显光魅力的作品。
难点:合理利用材料制作出体现光的魅力的作品。
三、教学过程活动一:激趣导入设置卡通影子戏活动: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卡通玩偶拿出来摆放,并用光源对画面的场景进行照射,营造舞台剧效果。
表演“大闹天宫”,并引导学生说一说:有了光的照射带来怎样的新体验?学生大胆发言,教师总结:通过光的照射,比单纯的场景更加像舞台剧。
光除了照明功能之外,还可以运用到艺术领域,从而揭示课题《光的魅力》。
活动二:描述分析1.光的应用提出问题:在生活中你都见过哪些绚丽多彩的光?学生联系生活思考并总结出:霓虹灯、烟花等。
教师小结:生活是离不开光的,光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的绚丽多彩。
2.光与艺术播放奥运会焰火加配乐的节目片段,感受光在艺术中的运用,并提出问题:视频中是什么内容?给你怎样的感受?(29个焰火依次燃放,组成29个脚印,有强烈的视觉震撼力。
)光还可以运用到哪些艺术中?(皮影、冰雕、摄影作品……)3.发光材料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绿色穿过绿色》,请学生仔细观察:这件作品是运用了什么材料制作的?如何运用光的?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件装置艺术作品将两排绿色的荧光灯交错排列,而其影子重合在一起,充分运用了光的魅力来表现“绿色穿过绿色”这一主题,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到发光材料可以直接用来进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