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数字推理十大规律
- 格式:doc
- 大小:69.50 KB
- 文档页数:9
公务员考试十大数字推理规律详解备考规律一:等差数列及其变式【例题】7,11,15,( )A 19B 20C 22D 25【答案】A选项【广州新东方戴斌解析】这是一个典型的等差数列,即后面的数字与前面数字之间的差等于一个常数。
题中第二个数字为11,第一个数字为7,两者的差为4,由观察得知第三个与第二个数字之间也满足此规律,那么在此基础上对未知的一项进行推理,即15+4=19,第四项应该是19,即答案为A。
(一)等差数列的变形一:【例题】7,11,16,22,( )A.28 B.29 C.32 D.33【答案】B选项【广州新东方戴斌解析】这是一个典型的等差数列的变形,即后面的数字与前面数字之间的差是存在一定的规律的,这个规律是一种等差的规律。
题中第二个数字为11,第一个数字为7,两者的差为4,由观察得知第三个与第二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5;第四个与第三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6。
假设第五个与第四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X,我们发现数值之间的差值分别为4,5,6,X。
很明显数值之间的差值形成了一个新的等差数列,由此可以推出X=7,则第五个数为22+7=29。
即答案为B选项。
(二)等差数列的变形二:【例题】7,11,13,14,( )A.15 B.14.5 C.16 D.17【答案】B选项【广州新东方戴斌解析】这也是一个典型的等差数列的变形,即后面的数字与前面数字之间的差是存在一定的规律的,但这个规律是一种等比的规律。
题中第二个数字为11,第一个数字为7,两者的差为4,由观察得知第三个与第二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2;第四个与第三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1。
假设第五个与第四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X。
我们发现数值之间的差值分别为4,2,1,X。
很明显数值之间的差值形成了一个新的等差数列,由此可以推出X=0.5,则第五个数为14+0.5=14.5。
即答案为B选项。
(三)等差数列的变形三:【例题】7,11,6,12,( )A.5 B.4 C.16 D.15【答案】A选项【广州新东方戴斌解析】这也是一个典型的等差数列的变形,即后面的数字与前面数字之间的差是存在一定的规律的,但这个规律是一种正负号进行交叉变换的规律。
备考规律一:等差数列及其变式【例题】7,11,15,()A.19B.20C.22D.25【答案】A选项【解析】这是一个典型的等差数列,即后面的数字与前面数字之间的差等于一个常数。
题中第二个数字为11,第一个数字为7,两者的差为4,由观察得知第三个与第二个数字之间也满足此规律,那么在此基础上对未知的一项进行推理,即15+4=19,第四项应该是19,即答案为A.(一)等差数列的变形一:【例题】7,11,16,22,()A.28B.29C.32D.33【答案】B选项【解析】这是一个典型的等差数列的变形,即后面的数字与前面数字之间的差是存在一定的规律的,这个规律是一种等差的规律。
题中第二个数字为11,第一个数字为7,两者的差为4,由观察得知第三个与第二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5;第四个与第三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6.假设第五个与第四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X,我们发现数值之间的差值分别为4,5,6,X.很明显数值之间的差值形成了一个新的等差数列,由此可以推出X=7,则第五个数为22+7=29.即答案为B选项。
(二)等差数列的变形二:【例题】7,11,13,14,()A.15B.14.5C.16D.17【答案】B选项【解析】这也是一个典型的等差数列的变形,即后面的数字与前面数字之间的差是存在一定的规律的,但这个规律是一种等比的规律。
题中第二个数字为11,第一个数字为7,两者的差为4,由观察得知第三个与第二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2;第四个与第三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1.假设第五个与第四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X.我们发现数值之间的差值分别为4,2,1,X.很明显数值之间的差值形成了一个新的等差数列,由此可以推出X=0.5,则第五个数为14+0.5=14.5.即答案为B选项。
(三)等差数列的变形三:【例题】7,11,6,12,()A.5B.4C.16D.15【答案】A选项【解析】这也是一个典型的等差数列的变形,即后面的数字与前面数字之间的差是存在一定的规律的,但这个规律是一种正负号进行交叉变换的规律。
银行考试--十大数字推理规律备考规律一:等差数列及其变式【例题】7,11,15,(? )A 19????B 20 ????C 22 ???D 25【答案】A选项【解析】这是一个典型的等差数列,即后面的数字与前面数字之间的差等于一个常数。
题中第二个数字为11,第一个数字为7,两者的差为4,由观察得知第三个与第二个数字之间也满足此规律,那么在此基础上对未知的一项进行推理,即15+4=19,第四项应该是19,即答案为A。
(一)等差数列的变形一:【例题】7,11,16,22,(? )A.28??? B.29???? C.32???? D.33【答案】B选项【解析】这是一个典型的等差数列的变形,即后面的数字与前面数字之间的差是存在一定的规律的,这个规律是一种等差的规律。
题中第二个数字为11,第一个数字为7,两者的差为4,由观察得知第三个与第二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5;第四个与第三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6。
假设第五个与第四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X,我们发现数值之间的差值分别为4,5,6,X。
很明显数值之间的差值形成了一个新的等差数列,由此可以推出X=7,则第五个数为22+7=29。
即答案为B 选项。
(二)等差数列的变形二:【例题】7,11,13,14,(? )A.15??? B.14.5???? C.16??? D.17【答案】B选项【解析】这也是一个典型的等差数列的变形,即后面的数字与前面数字之间的差是存在一定的规律的,但这个规律是一种等比的规律。
题中第二个数字为11,第一个数字为7,两者的差为4,由观察得知第三个与第二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2;第四个与第三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1。
假设第五个与第四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X。
我们发现数值之间的差值分别为4,2,1,X。
很明显数值之间的差值形成了一个新的等差数列,由此可以推出X=0.5,则第五个数为14+0.5=14.5。
即答案为B选项。
(三)等差数列的变形三:【例题】7,11,6,12,(? )A.5??? B.4???? C.16??? D.15【答案】A选项【解析】这也是一个典型的等差数列的变形,即后面的数字与前面数字之间的差是存在一定的规律的,但这个规律是一种正负号进行交叉变换的规律。
数字的规律与推理方法数字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无处不在,无论是我们的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还是银行账户,都离不开数字。
数字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它们还蕴含着各种规律和推理方法,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字。
一、数字的规律数字的规律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事物中,它们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离散的。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数字规律。
1. 顺序规律顺序规律是最基本的数字规律,它表示数字按照一定的顺序递增或递减。
例如,1、2、3、4、5、6代表了自然数的正序;10、9、8、7、6、5代表了倒序数列。
顺序规律在数学和生活中都经常出现,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数字的排列顺序,进一步推理和预测下一个数字。
2. 周期规律周期规律是指数字按照一定的周期性进行重复。
例如,12个月组成一年,7天组成一周,这些都是周期规律的例子。
通过观察数字的重复模式,我们可以利用周期规律来解决一些问题,比如计算周期性事件的发生次数。
3. 几何规律几何规律是指数字之间存在一定的几何或图形关系。
例如,斐波那契数列(1、1、2、3、5、8、13、21……)中的每个数字都是前两个数字之和,代表了一个黄金分割比例。
这种几何规律可以延伸到很多领域,如建筑、艺术、自然科学等。
4. 运算规律运算规律是指数字之间存在一定的运算关系。
例如,乘法口诀表就是一种运算规律,它通过观察数字之间的相乘结果,整理出了一套简单又有规律的运算表格。
另外,数列中的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也是运算规律的例子。
二、数字的推理方法数字的推理方法是指根据已有的数字信息,通过观察、分析和计算等方式,来推测或预测未知的数字。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数字推理方法。
1. 观察法观察法是最常用的数字推理方法之一,它通过观察数字排列的规律来判断下一个数字。
例如,观察1、2、4、7、11、16……这个数列,我们可以发现每个数字都比前一个数字增加了1、2、3、4……这样的递增序列。
通过观察法,我们可以找到数字之间的关系,从而推断后续数字。
一、行测考试十大数据推理规律:①奇偶数规律:各个数都是奇数(单数)或偶数(双数)。
②等差:相邻数之间的差值相等,整个数字序列依列递增或递减。
③等比:相邻数之间的比值相等,整个数字序列依次递增或递减。
④二级等差:相邻数之间的差或比构成了一个等差数列。
⑤二级等比数列:相邻数之间的差或比构成一个等比数列。
⑥加法规律:前两个数之和等于第三个数。
⑦减法规律:前两个数之差等于第三个数。
⑧乘法(除法)规律:前两个数之乘积(或相除)等于第三个数。
⑨完全平方数:数列中蕴含着一个完全平方数序列,或明显、或隐含。
⑩混合型规律:由以上基本规律组合而成,可以是二级、三级的基本规律,也可能是两个规律的数列交叉组合成一个数列。
二、经典题型分类练习:1.等差数列例1:1, 4, 7, 10, 13,( )A.14B.15C.16D.172.等差数列的变式例1:3, 4, 6, 9,( ),18A.11B.12C.13D.143.“两项之和等于第三项”型例1:34, 35, 69, 104, ( )A.138B.139C.173D.179例2:…101102203305508( )1321…A.812B.814C.813D. 8114.等比数列例1:3, 9, 27, 81, ( )A.433B.342C.243D.1355.等比数列的变式例1:8, 12, 24, 60, ( )A.90B.120C.180D.240例2:8, 14, 26, 50, ( )A.104B.100C. 98D. 76例3:1/2, 1, 7/5, 13/9, ( )A. 17/13B. 19/15C. 21/17D. 23/196.平方型及其变式例1:1, 4, 9, ( ), 25, 36A.10B.14C.16D.20例2:1/2, 1, 5/7, ( ), 9/32A. 5/11B.7/11C.7/16D.9/167.利用“凑整法”求解例1:52+136+38+64的值为:A. 300B. 292C. 290D. 280例2:12.5×0.25×0.5×32的值为:( )A. 50.25B. 100C. 50D. 258.利用“尾数估算法”求解例1:425+683+544+828的值是:A. 2484B. 2482C. 2480D. 2478例2:1997+1998+1999+2000+2001A. 9993B. 9994C. 9995D. 9996。
数字推理的十大规律数字推理是通过对数字、数字关系、数字规律等进行分析、推理来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
数字推理可以应用于数学、逻辑、信息处理、统计学等领域。
在数字推理中,存在着一些常见的规律,通过了解这些规律,我们可以更好地进行数字推理。
下面是数字推理中的十大常见规律:1. 自然数规律自然数规律是最基本的数字规律之一。
自然数由1开始依次递增,其中包含了所有整数。
我们可以通过对自然数序列的观察,进一步推导出一些数学规律。
例如,自然数序列的平方数规律:1, 4, 9, 16, 25, ...,可以看出平方数是自然数序列的某种特殊规律。
2. 等差数列规律等差数列是一种特殊的数字序列,其中相邻的数字之间的差值是相等的。
等差数列常用于数学题目、数列的求和问题等。
例如,2, 5, 8, 11, 14, ...,可以看出每个数字都比前一个数字增加了3。
3. 等比数列规律等比数列是一种特殊的数字序列,其中相邻的数字之间的比值是相等的。
等比数列常用于数学问题中,比如指数增长、连续复利等。
例如,2, 6, 18, 54, ...,可以看出每个数字都是前一个数字乘以3。
4. 斐波那契数列规律斐波那契数列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数列,其中每个数字都是前两个数字之和。
斐波那契数列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如植物的叶子排列、兔子繁殖等。
例如,1, 1, 2, 3, 5, 8, 13, ...,可以看出每个数字都是前两个数字之和。
5. 奇偶数规律奇偶数规律是数字推理中的一种常见规律。
奇数是整数中不能被2整除的数,偶数则是能被2整除的数。
例如,1, 3, 5, 7, 9, ...是奇数序列;2, 4, 6, 8, 10, ...是偶数序列。
6. 质数规律质数是只能被1和自身整除的自然数。
质数规律在密码学、因数分解等领域有重要应用。
例如,2, 3, 5, 7, 11, ...,可以看出每个数字都是质数。
7. 素数规律素数是指除了1和本身外没有其他除数的数,素数可以是质数或者合数。
数字推理规律数字推理规律1.熟记各种数字的运算关系。
如各种数字的平⽅、⽴⽅以及它们的邻居,做到看到某个数字就有感觉。
这是迅速准确解好数字推理题材的前提。
常见的需记住的数字关系如下:(1)平⽅关系:2-4,3-9,4-16,5-25,6-36,7-49,8-64,9-81,10-100,11-12 1,12-14413-169,14-196,15-225,16-256,17-289,18-324,19 -361,20-400(2)⽴⽅关系:2-8,3-27,4-64,5-125,6-216,7-343,8-512,9-729,10-1000(3)质数关系:2,3,5,7,11,13,17,19,23,29......(4)开⽅关系:4-2,9-3,16-4......以上四种,特别是前两种关系,每次考试必有。
所以,对这些平⽅⽴⽅后的数字,及这些数字的邻居(如,64,63,65等)要有⾜够的敏感。
当看到这些数字时,⽴刻就能想到平⽅⽴⽅的可能性。
熟悉这些数字,对解题有很⼤的帮助,有时候,⼀个数字就能提供你⼀个正确的解题思路。
如216 ,125,64()如果上述关系烂熟于胸,⼀眼就可看出答案但⼀般考试题不会如此弱智,实际可能会这样215,124,63,()或是217,124,65,()即是以它们的邻居(加减1),这也不难,⼀般这种题5秒内搞定。
2.熟练掌握各种简单运算,⼀般加减乘除⼤家都会,值得注意的是带根号的运算。
根号运算掌握简单规律则可,也不难。
3.对中等难度以下的题,建议⼤家练习使⽤⼼算,可以节省不少时间,在考试时有很⼤效果。
⼆、规律按数字之间的关系,可将数字推理题分为以下⼗种类型:1.和差关系。
⼜分为等差、移动求和或差两种。
(1)等差关系。
这种题属于⽐较简单的,不经练习也能在短时间内做出。
建议解这种题时,⽤⼝算。
12,20,30,42,()127,112,97,82,()3,4,7,12,(),28(2)移动求和或差。
1、最常用的方法是两两做差,过了才是两两相加(前提是不能一眼看出是什么数列的时候)。
做差做和时数列每项浮动不大才选择做差或做和;2、如果每项浮动过大就选择做积或做商。
有的时候一个所列中会出现两种数列,如:1,2,3,4,5,8,7,16,9()。
1,3,5,7,9就构成质数列,2,4,8,16(32)就构成等比数列。
3、采用代入法:就是将选项带入看其有无规律。
(未知项在中间时可以采用“先猜后验”)4、看其数列每项的最小公约数是不是相同。
一、基础数列:等比、等差、奇数、偶数、质数、合数数列;周期数列(某一项开始重复出现与前面相同);直接递推数列(每一项等于前两项和、差、积、商)。
二、数字敏感:200以内质数:2 3 5 7 11 13 17 19 23 29 31 37 41 43 47 53 59 61 67 71 73 79 83 89 97 101 103 107 109 113 127 131 137 139 149 151 157 163 167 173 179 181 191 193 197 199。
典型形似质数的合数:91=7*13 111=3*37 119=7*17 133=7*19 117=9*13 143=11*13 147=7*21 153=9*17 161=7*23 171=9*19 187=11*17 209=19*11 1001=7*11*13三、分数数列:1、基础分数数列技巧:分组规律型:分子、分母互不影响,各自独立为一个简单数列;交叉影响型:分子、分母互相影响,整体考虑有一个直观规律;1/3,3/4,4/7,7/11。
交叉观察:分子为前一分数分母,分母为前一分数分子、分母之和。
广义通分型:当分数分母或分子很容易化为一致时,将其化为相同数。
2、反约分:分子、分母同时乘以一个数,再找规律。
1/5,1/3,3/7,1/2,( ). 反约分:1/5,2/6,3/7,4/8,(5/9)分子、分母都等差数列。
数字推理技巧总结数字推理技巧是一种通过观察数字之间的关系和规律来推断答案的方法。
在解决问题和推理推断过程中,数字推理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准确地得出结论。
本文将从数字序列、数学运算、逻辑推理和概率统计等方面总结数字推理技巧。
一、数字序列推理数字序列是数字按一定顺序排列而形成的序列,通过观察数字序列中的规律可以推断出下一个数字或者找出隐藏的规律。
常见的数字序列包括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和斐波那契数列等。
1. 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是指相邻两个数之间差值相等的数列。
观察数字序列中相邻数字的差值,如果差值相等,则可以判断为等差数列。
根据已知数字序列的首项和公差,可以推算出下一个数字。
2. 等比数列:等比数列是指相邻两个数之间比值相等的数列。
观察数字序列中相邻数字的比值,如果比值相等,则可以判断为等比数列。
根据已知数字序列的首项和公比,可以推算出下一个数字。
3. 斐波那契数列:斐波那契数列是指每个数都是前两个数之和的数列。
观察数字序列中的数字之间的相加关系,如果每个数字都是前两个数字之和,则可以判断为斐波那契数列。
根据已知数字序列的前两个数字,可以推算出下一个数字。
二、数学运算推理数学运算是通过对数字进行加减乘除等运算,推导出结果的过程。
在数学运算推理中,常见的技巧包括逆运算、代入法和重复运算法等。
1. 逆运算:逆运算是指对已知的数学运算进行反向操作,从结果推算出原始的数字。
例如,已知两个数的和,可以通过减去其中一个数,得到另一个数。
2. 代入法:代入法是指将已知的数字代入到数学公式或方程中,通过计算得到结果。
例如,已知一个等式中的一部分数字,可以将这些数字代入到等式中,求解未知的数字。
3. 重复运算法:重复运算法是指通过多次进行相同的数学运算,逐步逼近目标结果。
例如,已知一个数字进行重复的加法运算,每次加上相同的数,直到达到目标结果。
三、逻辑推理逻辑推理是通过观察数字之间的逻辑关系,推断出隐藏的规律或者答案。
在逻辑推理中,常见的技巧包括排除法、归纳法和演绎法等。
数字推理规律总结
一、数字推理基本规律
1、相邻数字之和:对于一组数字,如果它们两两相邻,则其和可能是一定的数,如1+2+3+4+5=15;
2、相邻两数之积:对于一组数字,如果它们两两相邻,则其积可能是一定的数,如1×2×3×4×5=120;
3、等比数列之和:对于一组等比数,若其公比为q,则其和可能是:Sn=a1(1-qn)/(1-q);
4、等比数列之积:对于一组等比数,若其公比为q,则其积可能是:Pn=a1qn-1;
5、数字变换:对于一组数字,如果规律的进行某种变换,有时可以更容易地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如把它们反过来,把它们的相反数,把它们连续加和;
6、质数求解:对于一组数字,如果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则可以尝试把它们转化为质数求解,如2+3+5=10,就可以转化为2×5=10;
7、补集求解:对于一组数字,如果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则可以尝试把它们的补集求解,如3+4+7=14,可以转化为10-3-4=7;
二、数字推理的应用
1、统计:数字推理可以用于统计,比如分析市场需求、测定价格走势、统计购买者的消费习惯等;
2、投资:数字推理也可以用于投资,如投资期货、股票、基金等,用于分析价格走势,做出投资决策;
3、游戏:数字推理也可以用于游戏,比如拼图游戏、数独游戏、算术游戏等,通过推理的方式解决游戏的问题;
4、解决实际问题:除此之外,数字推理还可以用于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比如规划资源分配、设计预算方案等。
总结数字推理十大规律备考规律一:等差数列及其变式【例题】7,11,15,()A.19B.20C.22D.25【答案】A选项【解析】这是一个典型的等差数列,即后面的数字与前面数字之间的差等于一个常数。
题中第二个数字为11,第一个数字为7,两者的差为4,由观察得知第三个与第二个数字之间也满足此规律,那么在此基础上对未知的一项进行推理,即15+4=19,第四项应该是19,即答案为A.(一)等差数列的变形一:【例题】7,11,16,22,()A.28B.29C.32D.33【答案】B选项【解析】这是一个典型的等差数列的变形,即后面的数字与前面数字之间的差是存在一定的规律的,这个规律是一种等差的规律。
题中第二个数字为11,第一个数字为7,两者的差为4,由观察得知第三个与第二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5;第四个与第三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6.假设第五个与第四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X,我们发现数值之间的差值分别为4,5,6,X.很明显数值之间的差值形成了一个新的等差数列,由此可以推出X=7,则第五个数为22+7=29.即答案为B选项。
(二)等差数列的变形二:【例题】7,11,13,14,()A.15B.14.5C.16D.17【答案】B选项【解析】这也是一个典型的等差数列的变形,即后面的数字与前面数字之间的差是存在一定的规律的,但这个规律是一种等比的规律。
题中第二个数字为11,第一个数字为7,两者的差为4,由观察得知第三个与第二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2;第四个与第三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1.假设第五个与第四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X.我们发现数值之间的差值分别为4,2,1,X.很明显数值之间的差值形成了一个新的等差数列,由此可以推出X=0.5,则第五个数为14+0.5=14.5.即答案为B选项。
(三)等差数列的变形三:【例题】7,11,6,12,()A.5B.4C.16D.15【答案】A选项【解析】这也是一个典型的等差数列的变形,即后面的数字与前面数字之间的差是存在一定的规律的,但这个规律是一种正负号进行交叉变换的规律。
题中第二个数字为11,第一个数字为7,两者的差为4,由观察得知第三个与第二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5;第四个与第三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6.假设第五个与第四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X.我们发现数值之间的差值分别为4,-5,6,X.很明显数值之间的差值形成了一个新的等差数列,但各项之间的正负号是不同,由此可以推出X=-7,则第五个数为12+(-7)=5.即答案为A选项。
(三)等差数列的变形四:【例题】7,11,16,10,3,11,()A.20B.8C.18D.15【答案】A选项【解析】这也是最后一种典型的等差数列的变形,这是目前为止难度最大的一种变形,即后面的数字与前面数字之间的差是存在一定的规律的,但这个规律是一种正负号每“相隔两项”进行交叉变换的规律。
题中第二个数字为11,第一个数字为7,两者的差为4,由观察得知第三个与第二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5;第四个与第三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6,第五个与第四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7.第六个与第五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8,假设第七个与第六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X.总结一下我们发现数值之间的差值分别为4,5,-6,-7,8,X.很明显数值之间的差值形成了一个新的等差数列,但各项之间每“相隔两项”的正负号是不同的,由此可以推出X=9,则第七个数为11+9=20.即答案为A选项。
备考规律二:等比数列及其变式【例题】4,8,16,32,()A.64B.68C.48D.54【答案】A选项【解析】这是一个典型的等比数列,即“后面的数字”除以“前面数字”所得的值等于一个常数。
是“前面数字”的2倍,观察得知第三个与第二个数字之间,第四和第三个数字之间,后项也是前项的2倍。
那么在此基础上,我们对未知的一项进行推理,即32×2=64,第五项应该是64.(一)等比数列的变形一:【例题】4,8,24,96,()A.480B.168C.48D.120【答案】A选项【解析】这是一个典型的等比数列的变形,即后面的数字与前面数字之间的倍数是存在一定的规律的。
题中第二个数字为8,第一个数字为4,“后项”与“前项”的倍数为2,由观察得知第三个与第二个数字之间“后项”与“前项”的倍数为3;第四个与第三个数字之间“后项”与“前项”的倍数为4.假设第五个与第四个数字之间“后项”与“前项”的倍数为X.我们发现“倍数”分别为2,3,4,X.很明显“倍数”之间形成了一个新的等差数列,由此可以推出X=5,则第五个数为96×5=480.即答案为A选项。
(二)等比数列的变形二:【例题】4,8,32,256,()A.4096B.1024C.480D.512【答案】A选项【解析】这也是一个典型的等比数列的变形,即后面的数字与前面数字之间的倍数是存在一定的规律的。
题中第二个数字为8,第一个数字为4,“后项”与“前项”的倍数为2,由观察得知第三个与第二个数字之间“后项”与“前项”的倍数为4;第四个与第三个数字之间“后项”与“前项”的倍数为8.假设第五个与第四个数字之间“后项”与“前项”的倍数为X.我们发现“倍数”分别为2,4,8,X.很明显“倍数”之间形成了一个新的等比数列,由此可以推出X=16,则第五个数为256×16=4096.即答案为A选项。
(三)等比数列的变形三:【例题】2,6,54,1458,()A.118098B.77112C.2856D.4284【答案】A选项【解析】这也是一个典型的等比数列的变形,即后面的数字与前面数字之间的倍数是存在一定的规律的。
题中第二个数字为6,第一个数字为2,“后项”与“前项”的倍数为3,由观察得知第三个与第二个数字之间“后项”与“前项”的倍数为9;第四个与第三个数字之间“后项”与“前项”的倍数为27.假设第五个与第四个数字之间“后项”与“前项”的倍数为X我们发现“倍数”分别为3,9,27,X.很明显“倍数”之间形成了一个新的平方数列,规律为3的一次方,3的二次方,3的三次方,则我们可以推出X为3的四次方即81,由此可以推出第五个数为1458×81=118098.即答案为A选项。
(四)等比数列的变形四:【例题】2,-4,-12,48,()A.240B.-192C.96D.-240【答案】A选项【解析】这也是一个典型的等比数列的变形,即后面的数字与前面数字之间的倍数是存在一定的规律的。
题中第二个数字为-4,第一个数字为2,“后项”与“前项”的倍数为-2,由观察得知第三个与第二个数字之间“后项”与“前项”的倍数为3;第四个与第三个数字之间“后项”与“前项”的倍数为-4.假设第五个与第四个数字之间“后项”与“前项”的倍数为X我们发现“倍数”分别为-2,3,-4,X.很明显“倍数”之间形成了一个新的等差数列,但他们之间的正负号是交叉错位的,由此李老师认为我们可以推出X=5,即第五个数为48×5=240,即答案为A选项。
备考规律三:求和相加式的数列安徽公务员网规律点拨:在国考中经常看到有“第一项与第二项相加等于第三项”这种规律的数列,以下李老师和大家一起来探讨该类型的数列【例题】56,63,119,182,()A.301B.245C.63D.364【答案】A选项【解析】这也是一个典型的求和相加式的数列,即“第一项与第二项相加等于第三项”,我们看题目中的第一项是56,第二项是63,两者相加等于第三项119.同理,第二项63与第三项119相加等于第182,则我们可以推敲第五项数字等于第三项119与第四项182相加的和,即第五项等于301,所以A选项正确。
备考规律四:求积相乘式的数列规律点拨:在国考及地方公考中也经常看到有“第一项与第二项相乘等于第三项”这种规律的数列,以下李老师和大家一起来探讨该类型的数列【例题】3,6,18,108,()A.1944B.648C.648D.198【答案】A选项【解析】这是一个典型的求积相乘式的数列,即“第一项与第二项相加等于第三项”,我们看题目中的第一项是3,第二项是6,两者相乘等于第三项18.同理,第二项6与第三项18相乘等于第108,则我们可以推敲第五项数字等于第三项18与第四项108相乘的积,即第五项等于1944,所以A选项正确。
备考规律五:求商相除式数列规律点拨:在国考及地方公考中也经常看到有“第一项除以第二项等于第三项”这种规律的数列,以下李老师和大家一起来探讨该类型的数列【例题】800,40,20,2,()A.10B.2C.1D.4【答案】A选项【解析】这是一个典型的求商相除式的数列,即“第一项除以第二项等于第三项”,我们看题目中的第一项是800,第二项是40,第一项除以第二项等于第三项20.同理,第二项40除以第三项20等于第四项2,则我们可以推敲第五项数字等于第三项20除以第四项2,即第五项等于10,所以A选项正确。
备考规律六:立方数数列及其变式【例题】8,27,64,()A.125B.128C.68D.101【答案】A选项【解析】这是一个典型的“立方数”的数列,即第一项是2的立方,第二项是3的立方,第三项是4的立方,同理我们推出第四项应是5的立方。
所以A选项正确。
(一)“立方数”数列的变形一:【例题】7,26,63,()A.124B.128C.125D.101【答案】A选项【解析】这是一个典型的“立方数”的数列,其规律是每一个立方数减去一个常数,即第一项是2的立方减去1,第二项是3的立方减去1,第三项是4的立方减去1,同理我们推出第四项应是5的立方减去1,即第五项等于124.所以A 选项正确。
题目规律的延伸:既然可以是“每一个立方数减去一个常数”,李老师认为就一定可以演变成“每一个立方数加上一个常数”。
就上面那道题目而言,同样可以做一个变形:【例题变形】9,28,65,()A.126B.128C.125D.124【答案】A选项【解析】这就是一个典型的“立方数”的数列变形,其规律是每一个立方数加去一个常数,即第一项是2的立方加上1,第二项是3的立方加上1,第三项是4的立方加上1,同理我们推出第四项应是5的立方加上1,即第五项等于124.所以A选项正确。
(二)“立方数”数列的变形二:【例题】9,29,67,()A.129B.128C.125D.126【答案】A选项【解析】这就是一个典型的“立方数”的数列变形,其规律是每一个立方数加去一个数值,,而这个数值本身就是有一定规律的。
即第一项是2的立方加上1,第二项是3的立方加上2,第三项是4的立方加上3,同理我们假设第四项应是5的立方加上X,我们看所加上的值所形成的规律是2,3,4,X,我们可以发现这是一个很明显的等差数列,即X=5,即第五项等于5的立方加上4,即第五项是129.所以A选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