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考试--十大数字推理规律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9
备考规律一:等差数列及其变式【例题】7,11,15,()A.19B.20C.22D.25【答案】A选项【解析】这是一个典型的等差数列,即后面的数字与前面数字之间的差等于一个常数。
题中第二个数字为11,第一个数字为7,两者的差为4,由观察得知第三个与第二个数字之间也满足此规律,那么在此基础上对未知的一项进行推理,即15+4=19,第四项应该是19,即答案为A.(一)等差数列的变形一:【例题】7,11,16,22,()A.28B.29C.32D.33【答案】B选项【解析】这是一个典型的等差数列的变形,即后面的数字与前面数字之间的差是存在一定的规律的,这个规律是一种等差的规律。
题中第二个数字为11,第一个数字为7,两者的差为4,由观察得知第三个与第二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5;第四个与第三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6.假设第五个与第四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X,我们发现数值之间的差值分别为4,5,6,X.很明显数值之间的差值形成了一个新的等差数列,由此可以推出X=7,则第五个数为22+7=29.即答案为B选项。
(二)等差数列的变形二:【例题】7,11,13,14,()A.15B.14.5C.16D.17【答案】B选项【解析】这也是一个典型的等差数列的变形,即后面的数字与前面数字之间的差是存在一定的规律的,但这个规律是一种等比的规律。
题中第二个数字为11,第一个数字为7,两者的差为4,由观察得知第三个与第二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2;第四个与第三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1.假设第五个与第四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X.我们发现数值之间的差值分别为4,2,1,X.很明显数值之间的差值形成了一个新的等差数列,由此可以推出X=0.5,则第五个数为14+0.5=14.5.即答案为B选项。
(三)等差数列的变形三:【例题】7,11,6,12,()A.5B.4C.16D.15【答案】A选项【解析】这也是一个典型的等差数列的变形,即后面的数字与前面数字之间的差是存在一定的规律的,但这个规律是一种正负号进行交叉变换的规律。
银行考试--十大数字推理规律备考规律一:等差数列及其变式【例题】7,11,15,()A 19B 20C 22D 25【答案】A选项【解析】这是一个典型的等差数列,即后面的数字与前面数字之间的差等于一个常数。
题中第二个数字为11,第一个数字为7,两者的差为4,由观察得知第三个与第二个数字之间也满足此规律,那么在此基础上对未知的一项进行推理,即15+4=19,第四项应该是19,即答案为A。
(一)等差数列的变形一:【例题】7,11,16,22,()A.28B.29C.32D.33【答案】B选项【解析】这是一个典型的等差数列的变形,即后面的数字与前面数字之间的差是存在一定的规律的,这个规律是一种等差的规律。
题中第二个数字为11,第一个数字为7,两者的差为4,由观察得知第三个与第二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5;第四个与第三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6。
假设第五个与第四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X,我们发现数值之间的差值分别为4,5,6,X。
很明显数值之间的差值形成了一个新的等差数列,由此可以推出X=7,则第五个数为22+7=29。
即答案为B 选项。
(二)等差数列的变形二:【例题】7,11,13,14,()A.15B.14.5C.16D.17【答案】B选项【解析】这也是一个典型的等差数列的变形,即后面的数字与前面数字之间的差是存在一定的规律的,但这个规律是一种等比的规律。
题中第二个数字为11,第一个数字为7,两者的差为4,由观察得知第三个与第二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2;第四个与第三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1。
假设第五个与第四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X。
我们发现数值之间的差值分别为4,2,1,X。
很明显数值之间的差值形成了一个新的等差数列,由此可以推出X=0.5,则第五个数为14+0.5=14.5。
即答案为B选项。
(三)等差数列的变形三:【例题】7,11,6,12,()A.5B.4C.16D.15【答案】A选项【解析】这也是一个典型的等差数列的变形,即后面的数字与前面数字之间的差是存在一定的规律的,但这个规律是一种正负号进行交叉变换的规律。
银行招聘考试知识点――数字推理解题方法之逐差法吉林银行招聘网为您提供吉林省银行招聘包括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政策性银行、大型股份制银行、地方性银行、外资银行等考试报名时间、报名入口、职位表、备考指导、时事政治、模拟试题、笔试面试/递补/体检等考试信息。
更多吉林省银行招聘考试信息,请关注吉林中公金融人。
在银行考试中,有一种与其他职测考试不一样的题型,就是数字推理。
数字推理作为银行考试的一种题型,源自他本身的考查特点,就是考察对数字的敏感。
而银行又每天和数字打交道,所以数字推理就成了银行考试的常驻题型。
不过,数字推理题目看起来简单,但做出答案,却让很多考生,不知从何下手。
本次,中公金融人带大家一起学习数字推理的解题方法最常用的逐差法。
一、方法初识数字推理的考察核心就是在一系列数字中,相同的位置关系上相似的运算关系,这里面,最常考的位置关系就是相邻,最常见的运算关系就是做差。
所以,逐差法就是指后项对前项依次作差,观察得到差的特点,再对得到的差进行分情况讨论。
二、方法应用逐差法在解题中的应用,从下面的几个题目中来经行探讨:例1:8,2,-2,-4,-4,()A.-3B.2C.3D.-2【答案】D。
【中公解析】这道题目,我们直接使用逐差法,作一级差- 6,-4,-2,0,(),就发现这个差呈现一定的规律,下一个差就是2,所以(-2)-(-4)=2。
这种是直接一步逐差就能够看到规律的,相对比较简单,一般可以直接看出,再看看下面这题:例2:2,4,7,12,19,()A.28B.29C.30D.34【答案】C。
【中公解析】逐差,作一级差2,3,5,7,(),得到的差并没有等差关系,但是他们本身是都是质数,且从小到大,下一个就是11,往上就是19+11=30。
这是差本身存在一种规律,这个规律来自于基本数列或数的特性。
再看下面这题:例3:1.1,2.1,0.1,4.1,-0.9,()A.4B.6.1C.-4.1D.5.1【答案】B。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数字推理口诀整体观察分AB,线性趋势明走A,增幅一般做加减,做差不会超三级,减幅同样此道理,典型数列熟记心。
增幅较大做乘除,做商同样不超三。
增幅很大想幂次,常用幂数要熟悉。
线性趋势弱走B,要找视觉冲击点,何为此点如何找,特殊数字勿放过。
列长项多6以上,考虑分组或隔项。
摇摆数列忽大小,基本思路是隔项,若要见到双括号,一定隔项成规律。
摇摆双括同时出,义无反顾找隔项。
整数分数混着搭,提示要做乘除法。
全是分数先约分,能划一时先划一,突破口在固定数,分子、母与项有关。
正负交叠要做商,肯定没错不夸张。
根数整数混搭时,先将整数化根数,号外数字移号里,此为一定是药方。
遇到根数加减式,平方差公式帮忙。
递推数列很难做,五则运算和乘方。
看到纯小数数列,整、小部分分开想。
似连续而不连贯,考虑质数或合数。
数字很大3位上,考虑微观是抓手。
数列如有公约数,约去公因是正法。
相邻项有公约数,因式分解可办好。
以上方法皆受挫,除3 除5看余数。
如若还是想不出,蒙猜办法可帮忙。
选项整数小数混,小数多半是答案。
数项负数选项同,负数多半是选择。
另外直猜接近值,肯定八九不离十。
原来数列题也有套路可循!咱不怕了!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验解题心得数列篇第一步:整体观察,若有线性趋势则走思路A,若没有线性趋势或线性趋势不明显则走思路B。
注:线性趋势是指数列总体上往一个方向发展,即数值越来越大,或越来越小,且直观上数值的大小变化跟项数本身有直接关联(别觉得太玄乎,其实大家做过一些题后都能有这个直觉)第二步思路A:分析趋势1,增幅(包括减幅)一般做加减。
基本方法是做差,但如果做差超过三级仍找不到规律,立即转换思路,因为公考没有考过三级以上的等差数列及其变式。
例1:-8,15,39,65,94,128,170,()A.180 B.210 C. 225 D 256解:观察呈线性规律,数值逐渐增大,且增幅一般,考虑做差,得出差23,24,26,29,34,42,再度形成一个增幅很小的线性数列,再做差得出1,2,3,5,8,很明显的一个和递推数列,下一项是5+8=13,因而二级差数列的下一项是42+13=55,因此一级数列的下一项是170+55=225,选C。
1)等差,等比这种最简单的不用多说,深一点就是在等差,等比上再加、减一个数列,如24,70,208,622,规律为a*3-2=b2)深一愕模型,各数之间的差有规律,如1、2、5、10、17。
它们之间的差为1、3、5、7,成等差数列。
这些规律还有差之间成等比之类。
B,各数之间的和有规律,如1、2、3、5、8、13,前两个数相加等于后一个数。
3)看各数的大小组合规律,作出合理的分组。
如7,9,40,74,1526,5436,7和9,40和74,1526和5436这三组各自是大致处于同一大小级,那规律就要从组方面考虑,即不把它们看作6个数,而应该看作3个组。
而组和组之间的差距不是很大,用乘法就能从一个组过渡到另一个组。
所以7*7-9=40 , 9*9-7=74 , 40*40-74=1526 , 74*74-40=5436,这就是规律。
4)如根据大小不能分组的,A,看首尾关系,如7,10,9,12,11,14,这组数7+14=10+11=9+12。
首尾关系经常被忽略,但又是很简单的规律。
B,数的大小排列看似无序的,可以看它们之间的差与和有没有顺序关系。
5)各数间相差较大,但又不相差大得离谱,就要考虑乘方,这就要看各位对数字敏感程度了。
如6、24、60、120、210,感觉它们之间的差越来越大,但这组数又看着比较舒服(个人感觉,嘿嘿),它们的规律就是2^3-2=6、3^3-3=24、4^3-4 =60、5^3-5=120、6^3-6=210。
这组数比较巧的是都是6的倍数,容易导入歧途。
6)看大小不能看出来的,就要看数的特征了。
如21、31、47、56、69、72,它们的十位数就是递增关系,如25、58、811、1114,这些数相邻两个数首尾相接,且2、5、8、11、14的差为3,如论坛上fjjngs解答:256,269,286,302,(),2+5+6=132+6+9=172+8+6=163+0+2=5,∵256+13=269269+17=286286+16=302 ∴下一个数为302+5=307。
一、行测考试十大数据推理规律:①奇偶数规律:各个数都是奇数(单数)或偶数(双数)。
②等差:相邻数之间的差值相等,整个数字序列依列递增或递减。
③等比:相邻数之间的比值相等,整个数字序列依次递增或递减。
④二级等差:相邻数之间的差或比构成了一个等差数列。
⑤二级等比数列:相邻数之间的差或比构成一个等比数列。
⑥加法规律:前两个数之和等于第三个数。
⑦减法规律:前两个数之差等于第三个数。
⑧乘法(除法)规律:前两个数之乘积(或相除)等于第三个数。
⑨完全平方数:数列中蕴含着一个完全平方数序列,或明显、或隐含。
⑩混合型规律:由以上基本规律组合而成,可以是二级、三级的基本规律,也可能是两个规律的数列交叉组合成一个数列。
二、经典题型分类练习:1.等差数列例1:1, 4, 7, 10, 13,( )A.14B.15C.16D.172.等差数列的变式例1:3, 4, 6, 9,( ),18A.11B.12C.13D.143.“两项之和等于第三项”型例1:34, 35, 69, 104, ( )A.138B.139C.173D.179例2:…101102203305508( )1321…A.812B.814C.813D. 8114.等比数列例1:3, 9, 27, 81, ( )A.433B.342C.243D.1355.等比数列的变式例1:8, 12, 24, 60, ( )A.90B.120C.180D.240例2:8, 14, 26, 50, ( )A.104B.100C. 98D. 76例3:1/2, 1, 7/5, 13/9, ( )A. 17/13B. 19/15C. 21/17D. 23/196.平方型及其变式例1:1, 4, 9, ( ), 25, 36A.10B.14C.16D.20例2:1/2, 1, 5/7, ( ), 9/32A. 5/11B.7/11C.7/16D.9/167.利用“凑整法”求解例1:52+136+38+64的值为:A. 300B. 292C. 290D. 280例2:12.5×0.25×0.5×32的值为:( )A. 50.25B. 100C. 50D. 258.利用“尾数估算法”求解例1:425+683+544+828的值是:A. 2484B. 2482C. 2480D. 2478例2:1997+1998+1999+2000+2001A. 9993B. 9994C. 9995D. 9996。
数字推理的十大规律数字推理是通过对数字、数字关系、数字规律等进行分析、推理来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
数字推理可以应用于数学、逻辑、信息处理、统计学等领域。
在数字推理中,存在着一些常见的规律,通过了解这些规律,我们可以更好地进行数字推理。
下面是数字推理中的十大常见规律:1. 自然数规律自然数规律是最基本的数字规律之一。
自然数由1开始依次递增,其中包含了所有整数。
我们可以通过对自然数序列的观察,进一步推导出一些数学规律。
例如,自然数序列的平方数规律:1, 4, 9, 16, 25, ...,可以看出平方数是自然数序列的某种特殊规律。
2. 等差数列规律等差数列是一种特殊的数字序列,其中相邻的数字之间的差值是相等的。
等差数列常用于数学题目、数列的求和问题等。
例如,2, 5, 8, 11, 14, ...,可以看出每个数字都比前一个数字增加了3。
3. 等比数列规律等比数列是一种特殊的数字序列,其中相邻的数字之间的比值是相等的。
等比数列常用于数学问题中,比如指数增长、连续复利等。
例如,2, 6, 18, 54, ...,可以看出每个数字都是前一个数字乘以3。
4. 斐波那契数列规律斐波那契数列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数列,其中每个数字都是前两个数字之和。
斐波那契数列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如植物的叶子排列、兔子繁殖等。
例如,1, 1, 2, 3, 5, 8, 13, ...,可以看出每个数字都是前两个数字之和。
5. 奇偶数规律奇偶数规律是数字推理中的一种常见规律。
奇数是整数中不能被2整除的数,偶数则是能被2整除的数。
例如,1, 3, 5, 7, 9, ...是奇数序列;2, 4, 6, 8, 10, ...是偶数序列。
6. 质数规律质数是只能被1和自身整除的自然数。
质数规律在密码学、因数分解等领域有重要应用。
例如,2, 3, 5, 7, 11, ...,可以看出每个数字都是质数。
7. 素数规律素数是指除了1和本身外没有其他除数的数,素数可以是质数或者合数。
数字推理规律数字推理规律1.熟记各种数字的运算关系。
如各种数字的平⽅、⽴⽅以及它们的邻居,做到看到某个数字就有感觉。
这是迅速准确解好数字推理题材的前提。
常见的需记住的数字关系如下:(1)平⽅关系:2-4,3-9,4-16,5-25,6-36,7-49,8-64,9-81,10-100,11-12 1,12-14413-169,14-196,15-225,16-256,17-289,18-324,19 -361,20-400(2)⽴⽅关系:2-8,3-27,4-64,5-125,6-216,7-343,8-512,9-729,10-1000(3)质数关系:2,3,5,7,11,13,17,19,23,29......(4)开⽅关系:4-2,9-3,16-4......以上四种,特别是前两种关系,每次考试必有。
所以,对这些平⽅⽴⽅后的数字,及这些数字的邻居(如,64,63,65等)要有⾜够的敏感。
当看到这些数字时,⽴刻就能想到平⽅⽴⽅的可能性。
熟悉这些数字,对解题有很⼤的帮助,有时候,⼀个数字就能提供你⼀个正确的解题思路。
如216 ,125,64()如果上述关系烂熟于胸,⼀眼就可看出答案但⼀般考试题不会如此弱智,实际可能会这样215,124,63,()或是217,124,65,()即是以它们的邻居(加减1),这也不难,⼀般这种题5秒内搞定。
2.熟练掌握各种简单运算,⼀般加减乘除⼤家都会,值得注意的是带根号的运算。
根号运算掌握简单规律则可,也不难。
3.对中等难度以下的题,建议⼤家练习使⽤⼼算,可以节省不少时间,在考试时有很⼤效果。
⼆、规律按数字之间的关系,可将数字推理题分为以下⼗种类型:1.和差关系。
⼜分为等差、移动求和或差两种。
(1)等差关系。
这种题属于⽐较简单的,不经练习也能在短时间内做出。
建议解这种题时,⽤⼝算。
12,20,30,42,()127,112,97,82,()3,4,7,12,(),28(2)移动求和或差。
一、当一列数中出现几个整数,而只有一两个分数而且是几分之一的时候,这列数往往是负幂次数列。
【例】1、4、3、1、1/5、1/36、()A.1/92B.1/124C.1/262D.1/343二、当一列数几乎都是分数时,它基本就是分式数列,我们要注意观察分式数列的分子、分母是一直递增、递减或者不变,并以此为依据找到突破口,通过“约分”、“反约分”实现分子、分母的各自成规律。
【例】1/16 2/13 2/5 8/7 4 ()A.19/3B.8C.39D.32三、当一列数比较长、数字大小比较接近、有时有两个括号时,往往是间隔数列或分组数列。
【例】33、32、34、31、35、30、36、29、()A. 33B. 37C. 39D. 41四、在数字推理中,当题干和选项都是个位数,且大小变动不稳定时,往往是取尾数列。
取尾数列一般具有相加取尾、相乘取尾两种形式。
【例】6、7、3、0、3、3、6、9、5、()A.4B.3C.2D.1五、当一列数都是几十、几百或者几千的“清一色”整数,且大小变动不稳定时,往往是与数位有关的数列。
【例】448、516、639、347、178、()A.163B.134C.785D.896六、幂次数列的本质特征是:底数和指数各自成规律,然后再加减修正系数。
对于幂次数列,考生要建立起足够的幂数敏感性,当数列中出现6?、12?、14?、21?、25?、34?、51?、312?,就优先考虑43、112(53)、122、63、44、73、83、55。
【例】0、9、26、65、124、()A. 165B. 193C. 217D. 239七、在递推数列中,当数列选项没有明显特征时,考生要注意观察题干数字间的倍数关系,往往是一项推一项的倍数递推。
【例】118、60、32、20、()A.10B.16C.18D.20八、如果数列的题干和选项都是整数且数字波动不大时,不存在其它明显特征时,优先考虑做差多级数列,其次是倍数递推数列,往往是两项推一项的倍数递推。
银行系统招聘考试(职业能力测验)中国农业银行历年真题汇编及答案解析(5)(1/20)言语理解与表达每道题包含一个句子或一段话,后面是一个不完整的陈述,要求你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来完成陈述。
你的选择应与所提要求最相符合。
第1题一般地说,“智慧”不同于“知识”的最大特点在于“智慧”具有原创性。
“知识”要求“广”,“智慧”要求“新”。
但两者又非绝对_________;“智慧”必须有“知识”作基础,反之,只死读书,而无己见,无创意,那就容易成为_________,也不算是“智慧”。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是( )。
A.对立学究B.矛盾古董C.等同桎梏D.排斥束缚下一题(2/20)言语理解与表达每道题包含一个句子或一段话,后面是一个不完整的陈述,要求你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来完成陈述。
你的选择应与所提要求最相符合。
第2题文学解读和批评可以是感性的、印象式的,也可以是理性的和高度理论化的。
文学不是用单纯的社会学方法便可以_________的,就像心灵不能用此时此刻或彼时彼刻的一孔之见来一概而论。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是( )。
A.可见一斑B.一览无余C.明察秋毫D.拨云见日上一题下一题(3/20)言语理解与表达每道题包含一个句子或一段话,后面是一个不完整的陈述,要求你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来完成陈述。
你的选择应与所提要求最相符合。
第3题幸福有没有标准?我认为,现实生活离不开比较,但是幸福的比拼,本身就是比较_________的事情。
幸福耐不住人家打扰,经不起科学研究,当幸福成为指数、成为概念、成为一批标准时,也就变得_________了。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是( )。
A.混乱一文不值B.私密可有可无C.模糊无足轻重D.荒诞遥不可及上一题下一题(4/20)言语理解与表达每道题包含一个句子或一段话,后面是一个不完整的陈述,要求你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来完成陈述。
你的选择应与所提要求最相符合。
第4题周敦颐通过自己的努力,丰富和发展了儒学思想理论体系,开拓了儒学发展的新境界,使之_________,一扫魏晋南北朝及隋唐五代的_________,回归到原有的正统地位,赢得了与释、道竞争的全面胜利,取得了意识形态的主导权。
银行考试行测备考:数字推理解题思路下边就银行考试中的数字推理浅谈一下数字推理的一些个答题技巧。
数理能力主要测查考生理解、把握事物间量化关系和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能力。
数字推理题所涉及的数字规律千变万化,对于数字推理题没有万能的解法,建议考生应重点分析题干数字的运算关系和位置关系。
这就要求考生掌握相关的基础数学知识,还要掌握一定的解题方法,提高解题速度。
所以解题的时候需要也是要用一些思维方式。
(一)直觉思维直觉思维是对事物直观认识的特殊思维方式,是逻辑思维的凝结或简缩。
它包括数字直觉和运算直觉两个方面。
数字直觉数字直觉是人们对数字基本属性深入了解之后形成的。
通过数字直觉解决数字推理问题的实质是灵活运用数字的基本属性。
自然数平方数列:由于题干数字的迷惑性,数字推理规律隐藏得很深,解题时可能是直觉思维、构造思维、转化思维交替运用的过程,是猜证结合的过程,这就是一种综合思维。
当前数字推理规律求新求异,真题中时有“出人意外”的数字推理规律出现,这就要求我们在掌握一些基本解题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对数字推理规律的积累,多角度开阔思路,实现数字推理解题能力的全面提升。
(二)解题思路1.当数列呈递增或递减趋势,且变化幅度不大时,优先使用作差法。
另外,当数列中无明显规律,寻找数项特征和结构特征也没有头绪时,也可以考虑使用作差法理清关系。
2.当数字之间存在明显倍数关系时,应优先应考虑使用作商法。
3.数列有平稳、递增趋势,但通过作差不能解决问题,利用多次方和作商也不能解决时,可考虑取两项或三项求和,从而寻找新数列的规律。
4.拆分法的应用,拆分法是指将数列中的数字拆分成两个或多个部分,然后通过每部分的规律得到原数列规律的方法,在公务员考试中,拆分法主要有整数乘积拆分与整数加减拆分两种。
对于这种题型,一般来说一套卷子5道,考生在考场上不要过于纠结该种题型,平时只有多做题才能在考场上发挥出预想到的效果,见识更多的规律才行。
银行招聘考试有必要报培训班吗?当前,银行招聘考试逐渐成为应届毕业生,特别是金融类专业重点关注的热门考试之一,银行招聘考试如同中考、高考、公务员等一样,给了一个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与奋斗实现自己的理想与自身价值的平台。
银行招聘笔试数字推理练习题二:101. 11,30,67,()。
解析:2的立方加3 ,3的立方加3.......答案是128。
102. 102 ,96 ,108 ,84 ,132 ,()。
解析:依次相差-6.+12.-24.+48.(-96)所以答案是 36。
103. 1 ,32 ,81 ,64 ,25 ,(),1 ,1/8。
解析:1^6.2^5.3^4.4^3.5^2.(6^1).7^1.8^-1 。
答案是6。
104. -2 ,-8 ,0 ,64 ,()。
解析:1^3×(-2)=-22^3×(-1)=-83^3×0=04^3×1=64答案:5^3×2=250105. 2 ,3 ,13 ,175 ,()。
解析:( C=B^2+2×A )13=3^2+2×2175=13^2+2×3答案:30651=175^2+2×13106. 3 , 7 , 16 , 107 ,()。
解析:16=3×7-5;107=16×7-5;答案:1707=107×16-5 。
107. 0 ,12 ,24 ,14 ,120 ,16 ,()。
A.280 B.32 C.64 D.336解析:奇数项 1的立方-1 3的立方-3 5的立方-5 7的立方-7108. 16 ,17 ,36 ,111 ,448 ,()。
A.639B.758C.2245D.3465 解析:16×1=16 16+1=17,17×2=34 34+2=36,36×3=108 108+3=111,111×4=444 444+4=448,448×5=2240 2240+5=2245。
109. 1 3 2 4 5 16 ()。
A.28B.75C.78D.80解析:1*3-13*2-22*4-34*5-45*16-5=75。
银行考试十大数字推理规律例题和答案解析备考规律一:等差数列及其变式【例题】7,11,15,( )A 19B 20C 22D 25【答案】A选项【解析】这是一个典型的等差数列,即后面的数字与前面数字之间的差等于一个常数。
题中第二个数字为11,第一个数字为7,两者的差为4,由观察得知第三个与第二个数字之间也满足此规律,那么在此基础上对未知的一项进行推理,即15+4=19,第四项应该是19,即答案为A。
(一)等差数列的变形一:【例题】7,11,16,22,( )A.28 B.29 C.32 D.33【答案】B选项【解析】这是一个典型的等差数列的变形,即后面的数字与前面数字之间的差是存在一定的规律的,这个规律是一种等差的规律。
题中第二个数字为11,第一个数字为7,两者的差为4,由观察得知第三个与第二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5;第四个与第三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6。
假设第五个与第四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X,我们发现数值之间的差值分别为4,5,6,X。
很明显数值之间的差值形成了一个新的等差数列,由此可以推出X=7,则第五个数为22+7=29。
即答案为B选项。
(二)等差数列的变形二:【例题】7,11,13,14,( )A.15 B.14.5 C.16 D.17【答案】B选项【解析】这也是一个典型的等差数列的变形,即后面的数字与前面数字之间的差是存在一定的规律的,但这个规律是一种等比的规律。
题中第二个数字为11,第一个数字为7,两者的差为4,由观察得知第三个与第二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2;第四个与第三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1。
假设第五个与第四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X。
我们发现数值之间的差值分别为4,2,1,X。
很明显数值之间的差值形成了一个新的等差数列,由此可以推出X=0.5,则第五个数为14+0.5=14.5。
即答案为B选项。
(三)等差数列的变形三:【例题】7,11,6,12,( )A.5 B.4 C.16 D.15【答案】A选项【解析】这也是一个典型的等差数列的变形,即后面的数字与前面数字之间的差是存在一定的规律的,但这个规律是一种正负号进行交叉变换的规律。
数字推理十大题型秒杀技巧
1. 数字推理里的等差数列题型,那简直就是送分题呀!比如说1,3,5,7,这不是很明显的等差数列嘛,公差为2,下一个数不就是9 嘛!
2. 等比数列题型,哇塞,一旦发现规律就超简单的!像2,4,8,16,这倍数关系多明显呀,下一个肯定是 32 啦!
3. 平方数列题型,这可得瞪大眼睛找呀!像 1,4,9,16,不就是平方数嘛,下一个就是 25 咯!
4. 立方数列题型,这个有点难度哦,但找到了就很有成就感呀!比如1,8,27,64,那下一个就是 125 呀!
5. 组合数列题型,就像玩拼图一样有趣呢!比如奇数项和偶数项各有规律,找到就轻松解题啦!
6. 数字拆分题型,把数字拆开来分析,哎呀,真的很有意思!像34 可以拆成 3 和 4 嘛,然后再找规律。
7. 分数数列题型,这可不能被分数吓到呀!比如1/2,2/3,3/4,那下一个不就是 4/5 嘛!
8. 根式数列题型,虽然看着有点复杂,但找到了根号里的规律就迎刃而解啦!
9. 周期数列题型,就像循环播放的音乐一样有规律呀!比如1,2,
3,1,2,3,那下一个当然还是 1 啦!
10. 递推数列题型,一环扣一环的,多有意思呀!像前面两个数相加等于后面一个数,找到这个关系就好办啦!
我觉得呀,掌握了这些数字推理的秒杀技巧,就像是拥有了一把打开数字世界大门的钥匙,能让我们在数字的海洋里畅游无阻!。
行测数字推理题技巧数字推理题是公务员考试中常见的题型之一,包含数字序列、数字关系、数字分类等多种形式。
数字推理题不仅考察了考生的数学能力,更重要的是考察了考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为大家介绍数字推理题的技巧和方法。
一、数字序列题数字序列题是指给出一组数字序列,要求考生根据规律推断出下一个数字或者缺失的数字。
数字序列题考察的是考生的数学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下面介绍一些数字序列题的常见规律和解题方法。
1.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是指每一项与前一项之差相等的数列,例如1、3、5、7、9……。
在等差数列中,每一项与前一项之差都相等,这个差值称为公差。
在数字序列题中,等差数列的规律通常是给出前几项,要求考生推断出下一项或者缺失的项。
解题方法是求出公差,然后根据公差推断出下一项或者缺失的项。
2.等比数列等比数列是指每一项与前一项之比相等的数列,例如1、2、4、8、16……。
在等比数列中,每一项与前一项之比都相等,这个比值称为公比。
在数字序列题中,等比数列的规律通常是给出前几项,要求考生推断出下一项或者缺失的项。
解题方法是求出公比,然后根据公比推断出下一项或者缺失的项。
3.斐波那契数列斐波那契数列是指第一项和第二项都为1,从第三项开始,每一项都是前两项之和的数列,例如1、1、2、3、5、8……。
在斐波那契数列中,每一项都是前两项之和,这个规律称为递推关系。
在数字序列题中,斐波那契数列的规律通常是给出前几项,要求考生推断出下一项或者缺失的项。
解题方法是根据递推关系推断出下一项或者缺失的项。
二、数字关系题数字关系题是指给出一组数字之间的关系,要求考生根据这些关系推断出其他数字之间的关系。
数字关系题考察的是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数学能力。
下面介绍一些数字关系题的常见关系和解题方法。
1.加减乘除加减乘除是数字关系题中最为常见的关系,例如1+2=3,2-1=1,2×3=6,6÷2=3等。
在数字关系题中,加减乘除的规律通常是给出部分数字和运算符号,要求考生推断出其他数字和运算符号。
⾏测数量关系技巧:数字推理常考考点总结 ⾏测数量的运算⼀直是⾏测考试的重点题型,下⾯由店铺⼩编为你精⼼准备了“⾏测数量关系技巧:数字推理常考考点总结”,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测数量关系技巧:数字推理常考考点总结 数字推理是公考中常考的⼀种题型,⽐如在事业单位考试、银⾏招聘、国企央企招聘中经常会考察考⽣数字推理的能⼒。
数字推理如同图形推理⼀样有很多推理规则,所以掌握常考题型和常考推理规则是学好数字推理的前提。
以下内容为数字推理常考的内容,⼩编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考⽣掌握数字推理考试的特点和重点。
⼀、等差数列 等差数列是数字推理常考题型之⼀,等差数列的主要特点为数列呈现单调性,并且相邻数字之间的倍数关系在1-3倍左右。
等差数列主要考察的题型如下: ⼆、和数列 和数列跟差数列⼀样是考察的重点题型。
和数列的主要特征是数列数字较⼩,数列⽐其他常规数列长,和数列的常考题型如下: 1、基础数列:前n项和为后⼀项 例:1,1,2,3,5,8,13,(21) 解:前两项和为后⼀项。
2、和数列±数列 例:6,5,10,14,23,(36) 解:前两项和减去1,得到后⼀项。
3、逐和后成新数列 例:1,1,2,3,4,7,6 ( ) 解:俩俩逐和之后得到质数列,2, 3, 5, 7, 11, 13,因此下⼀个数字为11。
⼆、多次⽅数列 学习多次⽅数列之前要先培养多次⽅数字的敏感性,需要掌握的多次⽅数列如下: (1)1-20的平⽅:1²=1;2²=4 ;3²=9;4²=16;5²=25;6²=36;7²=49;8²=64;9²=81;10²=100;11²=121;12²=144;13²=169;14²=196;15²=225;16²=256;17²=289;18²=324;19²=361;20²=400 (2)1-10的⽴⽅:1³=1;2³=8; 3³=27;4³=64;5³=125;6³=216;7³=343;8³=512;9³=729;10³=1000 以上为各位考⽣必须掌握的数列,以便能够更好的识别多次⽅数列。
银行考试--十大数字推理规律备考规律一:等差数列及其变式【例题】7,11,15,(? )A 19????B 20 ????C 22 ???D 25【答案】A选项【解析】这是一个典型的等差数列,即后面的数字与前面数字之间的差等于一个常数。
题中第二个数字为11,第一个数字为7,两者的差为4,由观察得知第三个与第二个数字之间也满足此规律,那么在此基础上对未知的一项进行推理,即15+4=19,第四项应该是19,即答案为A。
(一)等差数列的变形一:【例题】7,11,16,22,(? )A.28??? B.29???? C.32???? D.33【答案】B选项【解析】这是一个典型的等差数列的变形,即后面的数字与前面数字之间的差是存在一定的规律的,这个规律是一种等差的规律。
题中第二个数字为11,第一个数字为7,两者的差为4,由观察得知第三个与第二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5;第四个与第三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6。
假设第五个与第四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X,我们发现数值之间的差值分别为4,5,6,X。
很明显数值之间的差值形成了一个新的等差数列,由此可以推出X=7,则第五个数为22+7=29。
即答案为B 选项。
(二)等差数列的变形二:【例题】7,11,13,14,(? )A.15??? B.14.5???? C.16??? D.17【答案】B选项【解析】这也是一个典型的等差数列的变形,即后面的数字与前面数字之间的差是存在一定的规律的,但这个规律是一种等比的规律。
题中第二个数字为11,第一个数字为7,两者的差为4,由观察得知第三个与第二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2;第四个与第三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1。
假设第五个与第四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X。
我们发现数值之间的差值分别为4,2,1,X。
很明显数值之间的差值形成了一个新的等差数列,由此可以推出X=0.5,则第五个数为14+0.5=14.5。
即答案为B选项。
(三)等差数列的变形三:【例题】7,11,6,12,(? )A.5??? B.4???? C.16??? D.15【答案】A选项【解析】这也是一个典型的等差数列的变形,即后面的数字与前面数字之间的差是存在一定的规律的,但这个规律是一种正负号进行交叉变换的规律。
题中第二个数字为11,第一个数字为7,两者的差为4,由观察得知第三个与第二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5;第四个与第三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6。
假设第五个与第四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X。
我们发现数值之间的差值分别为4,-5,6,X。
很明显数值之间的差值形成了一个新的等差数列,但各项之间的正负号是不同,由此可以推出X=-7,则第五个数为12+(-7)=5。
即答案为A选项。
(三)等差数列的变形四:【例题】7,11,16,10,3,11,(? )A.20??? B.8??? C.18??? D.15???? 【答案】A选项【解析】这也是最后一种典型的等差数列的变形,这是目前为止难度最大的一种变形,即后面的数字与前面数字之间的差是存在一定的规律的,但这个规律是一种正负号每“相隔两项”进行交叉变换的规律。
题中第二个数字为11,第一个数字为7,两者的差为4,由观察得知第三个与第二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5;第四个与第三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6,第五个与第四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7。
第六个与第五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8,假设第七个与第六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X。
总结一下我们发现数值之间的差值分别为4,5,-6,-7,8,X。
很明显数值之间的差值形成了一个新的等差数列,但各项之间每“相隔两项”的正负号是不同的,由此可以推出X=9,则第七个数为11+9=20。
即答案为A选项。
备考规律二:等比数列及其变式【例题】4,8,16,32,(? )A.64?? B.68??? C.48??? D.54????? 【答案】A选项【解析】这是一个典型的等比数列,即“后面的数字”除以“前面数字”所得的值等于一个常数。
题中第二个数字为8,第一个数字为4,“后面的数字”是“前面数字”的2倍,观察得知第三个与第二个数字之间,第四和第三个数字之间,后项也是前项的2倍。
那么在此基础上,我们对未知的一项进行推理,即32×2=64,第五项应该是64。
(一)等比数列的变形一:【例题】4,8,24,96,(? )A.480?? B.168??? C.48??? D.120??? 【答案】A选项【解析】这是一个典型的等比数列的变形,即后面的数字与前面数字之间的倍数是存在一定的规律的。
题中第二个数字为8,第一个数字为4,“后项”与“前项”的倍数为2,由观察得知第三个与第二个数字之间“后项”与“前项”的倍数为3;第四个与第三个数字之间“后项”与“前项”的倍数为4。
假设第五个与第四个数字之间“后项”与“前项”的倍数为X。
我们发现“倍数”分别为2,3,4,X。
很明显“倍数”之间形成了一个新的等差数列,由此可以推出X=5,则第五个数为96×5=480。
即答案为A选项。
(二)等比数列的变形二:【例题】4,8,32,256,(? )A.4096?? B.1024??? C.480??? D.512?? 【答案】A选项【解析】这也是一个典型的等比数列的变形,即后面的数字与前面数字之间的倍数是存在一定的规律的。
题中第二个数字为8,第一个数字为4,“后项”与“前项”的倍数为2,由观察得知第三个与第二个数字之间“后项”与“前项”的倍数为4;第四个与第三个数字之间“后项”与“前项”的倍数为8。
假设第五个与第四个数字之间“后项”与“前项”的倍数为X。
我们发现“倍数”分别为2,4,8,X。
很明显“倍数”之间形成了一个新的等比数列,由此可以推出X=16,则第五个数为256×16=4096。
即答案为A选项。
(三)等比数列的变形三:【例题】2,6,54,1428,(? )A.118098?? B.77112??? C.2856?? D.4284?? 【答案】A选项【解析】这也是一个典型的等比数列的变形,即后面的数字与前面数字之间的倍数是存在一定的规律的。
题中第二个数字为6,第一个数字为2,“后项”与“前项”的倍数为3,由观察得知第三个与第二个数字之间“后项”与“前项”的倍数为9;第四个与第三个数字之间“后项”与“前项”的倍数为27。
假设第五个与第四个数字之间“后项”与“前项”的倍数为X我们发现“倍数”分别为3,9,27,X。
很明显“倍数”之间形成了一个新的平方数列,规律为3的一次方,3的二次方,3的三次方,则我们可以推出X 为3的四次方即81,由此可以推出第五个数为1428×81=118098。
即答案为A选项。
(四)等比数列的变形四:【例题】2,-4,-12,48,(? )A.240?? B.-192?? C.96??? D.-240?? 【答案】A选项【解析】这也是一个典型的等比数列的变形,即后面的数字与前面数字之间的倍数是存在一定的规律的。
题中第二个数字为-4,第一个数字为2,“后项”与“前项”的倍数为-2,由观察得知第三个与第二个数字之间“后项”与“前项”的倍数为3;第四个与第三个数字之间“后项”与“前项”的倍数为-4。
假设第五个与第四个数字之间“后项”与“前项”的倍数为X我们发现“倍数”分别为-2,3,-4,X。
很明显“倍数”之间形成了一个新的等差数列,但他们之间的正负号是交叉错位的,由此戴老师认为我们可以推出X=5,即第五个数为48×5=240,即答案为A选项。
备考规律三:求和相加式的数列规律点拨:在国考中经常看到有“第一项与第二项相加等于第三项”这种规律的数列,以下戴老师和大家一起来探讨该类型的数列【例题】56,63,119,182,()A.301?? B.245? C.63??? D.364??? 【答案】A选项【解析】这也是一个典型的求和相加式的数列,即“第一项与第二项相加等于第三项”,我们看题目中的第一项是56,第二项是63,两者相加等于第三项119。
同理,第二项63与第三项119相加等于第182,则我们可以推敲第五项数字等于第三项119与第四项182相加的和,即第五项等于301,所以A选项正确。
备考规律四:求积相乘式的数列规律点拨:在国考及地方公考中也经常看到有“第一项与第二项相乘等于第三项”这种规律的数列,以下戴老师和大家一起来探讨该类型的数列【例题】3,6,18,108,()A.1944?? B.648? C.648??? D.198?? 【答案】A选项【解析】这是一个典型的求积相乘式的数列,即“第一项与第二项相加等于第三项”,我们看题目中的第一项是3,第二项是6,两者相乘等于第三项18。
同理,第二项6与第三项18相乘等于第108,则我们可以推敲第五项数字等于第三项18与第四项108相乘的积,即第五项等于1944,所以A选项正确。
备考规律五:求商相除式数列规律点拨:在国考及地方公考中也经常看到有“第一项除以第二项等于第三项”这种规律的数列,以下戴老师和大家一起来探讨该类型的数列【例题】800,40,20,2,()A.10? B.2? C.1??? D.4??? 【答案】A选项【解析】这是一个典型的求商相除式的数列,即“第一项除以第二项等于第三项”,我们看题目中的第一项是800,第二项是40,第一项除以第二项等于第三项20。
同理,第二项40除以第三项20等于第四项2,则我们可以推敲第五项数字等于第三项20除以第四项2,即第五项等于10,所以A选项正确。
备考规律六:立方数数列及其变式【例题】8,27,64,(? )A.125? B.128? C.68??? D.101?? 【答案】A选项【解析】这是一个典型的“立方数”的数列,即第一项是2的立方,第二项是3的立方,第三项是4的立方,同理我们推出第四项应是5的立方。
所以A选项正确。
(一)“立方数”数列的变形一:【例题】7,26,63,(? )A.124? B.128? C.125??? D.101?? 【答案】A选项【解析】这是一个典型的“立方数”的数列,其规律是每一个立方数减去一个常数,即第一项是2的立方减去1,第二项是3的立方减去1,第三项是4的立方减去1,同理我们推出第四项应是5的立方减去1,即第五项等于124。
所以A选项正确。
题目规律的延伸:既然可以是“每一个立方数减去一个常数”,戴老师认为就一定可以演变成“每一个立方数加上一个常数”。
就上面那道题目而言,同样可以做一个变形:【例题变形】9,28,65,(? )A.126? B.128? C.125??? D.124?? 【答案】A选项【解析】这就是一个典型的“立方数”的数列变形,其规律是每一个立方数加去一个常数,即第一项是2的立方加上1,第二项是3的立方加上1,第三项是4的立方加上1,同理我们推出第四项应是5的立方加上1,即第五项等于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