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层医院门诊药房的用药指导
- 格式:pdf
- 大小:270.36 KB
- 文档页数:2
基层医生科学用药方案
基层医生在门诊中需要科学合理地使用药物,以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以下是一份基层医生科学用药方案的建议:
1.合理用药原则:医生在选择药物时应遵循合理用药原则,即
明确诊断、合理用药、个体化治疗、使用有效药物和提高患者依从性。
2.优先选用常规药物:在门诊中,优先选择常规药物进行治疗,如非处方药、常见用药,避免过度使用抗生素、激素和抗病毒药物。
3.个体化用药方案:医生应充分考虑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孕妇与哺乳期、肝肾功能等因素,给出个体化的用药方案,避免用药过度或不足。
4.了解药物的作用与副作用:医生需要掌握常用药物的药理作用、适应症、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及禁忌症等信息,提供给患者相关用药须知。
5.合理用抗生素:在门诊处方抗生素时,医生需要明确定论抗
生素是否必要,严格掌握抗生素的适应症、用法用量、疗程和不良反应等,避免滥用和误用抗生素。
6.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医生在处方药物时要充分考虑不同药物
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因相互作用而导致不良反应或疗效降低。
7.重视患者教育:医生需要与患者进行沟通,向患者详细解释
药物的疗效、用法用量、注意事项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提醒患者按时、规律用药,并随访患者的用药情况。
8.遵循用药指南和最新研究成果:医生需要关注最新的临床用
药指南和研究成果,及时更新自己的药物知识,以确保用药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在门诊工作中,基层医生需要合理用药,科学选药,并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教育,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用药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门诊药房发药与用药引导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医疗服务的安全和质量,规范门诊药房的发药和用药引导工作,本规定适用于本医院门诊药房全部相关工作人员。
第二条门诊药房发药和用药引导应当遵从医学伦理原则、药学规范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第三条门诊药房应当配备专业合格的药师,并定期组织相关技术培训,保证药师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沟通本领。
第四条门诊药房应当配备完善的药品管理系统,确保药品的库存、发放和使用符合规定,并能够进行溯源。
第二章门诊药房发药规范第五条门诊药房在发药前应当核对医嘱和药品清单,确保药品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并进行必需的药物审核。
第六条门诊药房应当妥当保管药品,保证药品的安全、有效和质量稳定,遵从药品保管要求,防止药品滥用、挥霍和过期。
第七条门诊药房应当依照医嘱的要求,准确计算和配制药品剂量,并适时、精准明确地发放给患者。
第八条门诊药房应当建立药物监测制度,对发放药品的合理性和安全性进行监控,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第九条门诊药房在发药过程中,应当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药物引导,解答患者疑问,并供应合理用药建议。
第十条门诊药房应当建立药品补录和报损制度,确保药品的流向真实可靠,并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第三章用药引导规范第十一条门诊药房应当为患者供应认真的用药引导,包含药品的名称、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
第十二条门诊药房应当依据患者的病情和特殊要求,供应个性化的用药引导和服务。
第十三条门诊药房应当做好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和报告工作,并及时供应药物不良反应的处理和咨询。
第十四条门诊药房应当乐观推广合理用药知识和健康教育,引导患者正确用药,避开滥用和误用药物。
第十五条门诊药房应当定期开展药物培训,加强药师的专业素养和用药引导本领,提高服务质量。
第四章监督与管理第十六条医院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门诊药房发药和用药引导工作的监督与管理,确保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第十七条医院应当建立健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理药物不良反应事件,并报告相关部门。
门诊工作中的药物管理与用药指导药物在门诊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不仅用于治疗疾病,还能帮助患者维持健康。
因此,药物管理和用药指导是门诊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探讨门诊工作中的药物管理措施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用药指导。
一、药物管理措施1. 药物存储和配送门诊部门应设立专门的药房,负责药物的储存和配送工作。
药房应具备良好的通风和温度控制设施,以确保药物的质量和有效性。
同时,药品的储存要分门诊药房、中药房和处方药房等,不同种类的药物要分开存放,避免发生混淆和交叉感染。
2. 药物采购和管理门诊部门应建立规范的药物采购程序,并与合法的药品供应商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
采购时要严格按照药品的注册、生产和上市许可信息进行核实,并检查药品的质量合格证明。
此外,门诊部门还应建立药物库存管理系统,确保药品的有效期和数量可控。
3. 药物处方和发药门诊医生在为患者开具处方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和药物过敏史等因素进行合理的药物选择。
同时,医生还应注意遵守药物使用的规范和用量指导,避免药物的滥用或误用。
门诊药师在对患者发放药品前,要对处方进行审核和核对,确保药物的正确性和安全性。
二、用药指导1. 给予患者合理的药物说明门诊医生在向患者开具处方时,应当详细说明药物的使用方法、用药时间和用量。
此外,医生还应告知患者有关药物的注意事项,包括饮食禁忌、可能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等。
通过给予患者合理的药物说明,可以增强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减少药品的滥用和误用。
2. 注重患者教育门诊医生和药师应定期组织药物教育讲座,向患者讲解常见疾病的用药原则和正确的用药方法。
此外,医生和药师还应耐心解答患者的药物相关问题,并向患者提供用药手册和宣传资料,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用药知识。
3. 建立用药监测机制门诊部门应建立用药监测机制,及时收集和分析患者用药情况的数据。
通过对用药数据的监测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药物滥用、误用以及患者用药不良反应等问题。
门诊部药物合理使用指南药物合理使用是指在保证药物治疗效果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控制药物费用。
合理使用药物对于门诊部的医生和患者来说都非常重要。
本文将为门诊部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南。
一、遵循基本原则1.明确适应症:医生在开具药物处方前,必须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明确药物的适应症。
避免不必要的药物使用,减少患者的负担和药物的风险。
2.个体化用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个体化选择药物。
考虑到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肝肾功能等因素,合理选择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途径。
3.优先选择安全性高的药物:在药物的选择上,应优先考虑安全性高的药物。
比如,选择具有良好安全性和耐受性的抗生素,减少对抗菌药物的滥用和耐药性的产生。
4.遵循疗程原则:门诊部医生在开具处方时,需要明确药物的疗程和用药周期。
避免长期使用药物,防止患者出现药物依赖或滥用的问题。
二、注意用药技巧1.药物相互作用:门诊部医生在给患者开具药物处方时,需要注意患者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
了解并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减少潜在的药物不良反应。
2.用药时间:在用药时应注意用药时间的规范,合理安排服药的时间间隔。
避免药物之间的重复使用或错时使用,增强药效。
3.合理使用药物组合:有些疾病需要联合用药才能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门诊部医生在开具处方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药物组合。
三、避免药物滥用和滥促销1.防止滥用抗生素:抗生素滥用是目前门诊部普遍存在的问题。
医生应严格遵循抗生素的适应症和使用原则,合理开具抗生素处方,减少抗生素的滥用。
2.避免滥用止痛药:长期使用止痛药会造成依赖性,并可能出现药物滥用的问题。
门诊部医生在开具止痛药处方时,应注意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病情,避免滥用止痛药。
3.抵制药物滥促销:医生在开具药物处方时应坚守专业道德,不受药品厂商的滥促销行为影响,确保开具的处方真正符合患者的需要。
四、加强患者教育1.药物使用指导:门诊部医生在给患者开具药物处方后,应对患者进行药物使用指导,包括用药的时间、剂量、途径等方面,帮助患者正确使用药物。
门诊药品管理与用药指导门诊药品管理是指医疗机构通过规范、科学地管理门诊药品的采购、存储、分发和使用,以提高门诊药品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同时,门诊药品用药指导是指医疗机构通过开展合理用药教育和指导,帮助患者正确使用门诊药物,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和药物滥用。
本文将从门诊药品管理和用药指导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门诊药品管理1. 门诊药品采购门诊药品采购是门诊药品管理的重要环节。
医疗机构应根据患者需求和疾病谱,制定合理的药品采购计划,并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采购。
在采购过程中,应加强对药品质量的监管,避免采购到假冒伪劣药物。
2. 门诊药品存储门诊药品存储是确保药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
医疗机构应建立合理的药品储存设施,确保存储环境符合药品要求。
药品应按照分类、分区、分级的原则进行存储,防止药品混淆和交叉感染。
3. 门诊药品分发门诊药品分发是门诊药品管理的关键环节。
医疗机构应建立有效的门诊药品分发制度,确保患者能够按时、准确地获得所需药品。
分发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患者个人信息的核实,避免发生药品分发错误。
4. 门诊药品使用门诊药品使用是门诊药品管理的最终环节。
医疗机构应加强对患者用药情况的监测和评估,提供个性化的用药建议。
患者在使用药品时,应按照医生的用药方案进行规范用药,同时监测用药效果和不良反应。
二、门诊药品用药指导1. 用药知识宣教医疗机构应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和教育活动,向患者传授正确的用药知识。
包括药物的正确用法、用量和用药时间等。
同时,还应注意向患者普及常见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应对方法,帮助患者提高用药的安全性和依从性。
2. 个体化用药指导医疗机构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展个体化的用药指导工作。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疗效要求,制定详细的用药方案,并向患者提供相应的用药指导。
在用药指导中,需要与患者建立有效的沟通和互动,解答患者的疑问和困惑。
3. 用药监测和评估医疗机构应建立用药监测和评估机制,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及时监测和评估。
门诊部常用药物的使用与剂量掌握在门诊部,医生使用常见药物来治疗各种疾病和症状,合理的使用药物和掌握正确的剂量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门诊部常用药物的使用和剂量掌握的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
一、抗生素类药物抗生素是门诊部常用的药物之一,用于治疗细菌感染。
在使用抗生素时,以下几点需要注意:1. 根据感染类型选择适当的抗生素:不同细菌感染需要使用不同种类的抗生素,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细菌感染类型和耐药情况来选择适当的抗生素。
2. 控制剂量和用药时长:合理控制抗生素的剂量和用药时长可以减少耐药性的发生。
医生应按照标准的治疗方案来开具药物,并告知患者按时完成用药。
3. 注意可能的副作用和药物相互作用:抗生素可能引起一些副作用,如过敏反应、胃肠道不适等。
同时,一些药物和食物可能与抗生素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效,医生需要告知患者避免这些食物或药物。
二、镇痛药在门诊部,医生常常使用镇痛药来缓解疼痛症状。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镇痛药及其使用注意事项:1. 阿司匹林:常用于缓解轻度头痛、肌痛和退烧。
使用时,医生需要告知患者在使用过程中避免饮酒和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
2. 对乙酰氨基酚:常用于退烧、缓解轻度疼痛。
使用时,应按照医生指示的剂量使用,并注意避免长期或过量使用,以免对肝脏产生不良影响。
3. 吗啡类药物:吗啡类药物通常用于缓解中重度疼痛,但使用时需要注意潜在的成瘾性和呼吸抑制作用,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使用剂量和疗程。
三、抗过敏药物门诊部常用的抗过敏药物有抗组胺药和糖皮质激素。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抗过敏药物及其使用原则:1. 抗组胺药:常用于缓解过敏反应引起的瘙痒、皮疹等症状。
使用时,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和过敏反应的程度来选择适当的抗组胺药,并告知患者避免饮酒和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
2. 糖皮质激素:通常用于治疗严重过敏反应或疾病的炎症。
糖皮质激素的使用需要严格控制剂量和疗程,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使用方法和剂量,并告知患者不得擅自停药。
浅谈基层医院病区药品的使用管理前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基层医院作为社区居民在接受医疗服务的首选,在保障基层医院药品使用安全和有效性问题上,也受到了广泛关注和重视。
针对基层医院病区药品使用管理问题,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药品采购基层医院的药品采购是病区药品使用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
药品的质量和价格将直接影响到病患的治疗效果和病区的医疗成本。
因此,在药品采购时,应遵守政策法规,明确采购标准,确保药品的质量和价格公正合理。
同时,还需加强对药品供应商的管理,建立供应商档案,对药品供应商进行认证,严格控制药品来源和质量。
药品存储药品的存储管理是影响药品质量的重要环节。
基层医院病区应制定相应的存储管理制度,规定药品存放的温度、湿度、接触物质等要求。
对于易受环境影响的药品,应设置防潮、防晒、防火等设施。
此外,还应制定药品库存管理制度,做好药品的保质期、过期淘汰和药品采购、配送的及时更新,避免过多库存的产生。
药品配送病区药品配送是保证药品有效供应、及时调剂的重要手段。
病区应建立配送管理制度,规定配送范围、时限等要求,明确配送机构的职责和权利。
同时,还应建立药品配送的跟踪和监控机制,加强人员和车辆的管理,保障药品安全、准确和及时送达。
药品使用药品使用是基层医院病区管理的核心环节,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和病人安全。
病区应建立药品使用管理制度,规范药品使用规程,制定药品使用标准,加强用药指导,落实医嘱管理,并配备专业的药师和药房人员,保证药品的合理使用和监督执行。
药品管理信息化信息化管理的应用推动了医院管理的升级与改进,使病区药品使用管理变得更加规范和科学。
可以通过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实时了解药品采购、库存、配送、使用等情况,及时处理相关问题和风险。
同时,可建立病区药品使用数据统计及绩效评估机制,对病区药品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监控和评估,完善病区药品使用管理,推动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
门诊医生如何进行有效的药物管理有效的药物管理对于门诊医生而言至关重要。
良好的药物管理可以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治疗效果以及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介绍门诊医生如何进行有效的药物管理。
一、患者用药评估门诊医生在进行有效的药物管理之前,首先需要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全面评估。
这个评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患者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过敏史等;2. 患者的疾病诊断,了解患者所患疾病的病情、病史以及是否存在并发症等;3. 患者的其他用药情况,包括正在使用的药物、药物剂量等;4. 患者的药物过敏史,了解患者是否对某些药物过敏。
通过对患者用药情况的评估,门诊医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具体状况,为之后的药物管理提供依据。
二、合理的药物选择在进行药物管理时,门诊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疾病诊断和病情选择适当的药物。
在选择药物时,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药物的适应症和作用机制,确保药物具有治疗相关疾病的效果;2. 药物的剂型和给药途径,根据不同的病情选择合适的给药方式;3. 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和药代动力学特性,了解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特点,确保药物的给药量和给药频率合理;4. 药物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避免患者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5. 药物的相互作用,了解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药物间产生不良的相互作用。
通过合理的药物选择,门诊医生可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三、合理的用药指导在进行药物管理时,门诊医生需要给予患者合理的用药指导。
合理的用药指导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给予患者详细的用药说明,包括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和用量等;2. 告知患者药物的可能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使患者了解可能发生的不适反应,并及时就医处理;3. 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药物,如何正确的服药时间、用药顺序以及注意事项等;4. 告知患者如何评估药物疗效和该如何与医生保持沟通,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浅析门诊药房用药指导的实践与体会摘要】:通过在门诊药房建立咨询窗口,能够贯彻医院的服务理念,提高医师的沟通能力,且以热情、细致的态度为患者讲解药物相关作用,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利于医院的日后发展。
【关键词】:门诊;药房;用药指导;实践;体会随着医药市场竞争和医疗体系的改革,药学服务成为医院实践和药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门诊药房能够体现医院整体服务水平,属于医院药学工作的第一线,主要核心内容为合理用药[1]。
由于目前医患比例失调,患者在交费、检查、就诊、挂号期间便容易引起烦躁、焦虑等情绪,促使其处于身心疲惫状态,当门诊药房一旦发生事故,便可引发纠纷,从而影响医院的日后开展[2]。
因此本文中针对浅析门诊药房用药指导的实践与体会进行了相关综述,具体如下文。
1 药房发药情况和用药指导在发药时,需坚持用药指导,并准守“四查十对”原则。
在发放药品同时,还需告知患者药物用药时间、剂量、注意事项等,如抗酸药铝碳酸镁、硫糖铝片等胃黏膜保护药,均需嚼碎服用,对于不耐热药,如微生态制剂,不可使用温水送服,且禁止联合蒙脱石散、抗菌药的使用,对于必须使用者,需间隔两小时以上。
对于格列美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等磺酰脲类药物,需在餐前30分钟服用,对于二甲双胍片,需在餐后服用。
对于服用复方磺胺甲噁唑片,需多饮水,从而促进尿液排出结晶[3]。
2 门诊药物咨询的必要性2.1 门诊药物咨询在门诊中,最常见的一类现象为调配药师、医师、患者之间接触时间较少,再加上近年来,医疗技术的进步和药学的发展,不断有新型药品进入临床,导致医师已无法全面掌握各类药物,为了保证医师得到及时资料更新,需鼓励医师和药师之间的互动,从而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4]。
2.2 增强医院竞争力,提高医疗质量通过改进以往陈旧的医疗制度,能够让患者得到更多优质服务,且为了更加吸引患者,利于医院的日后开展,需提高服务档次,增加服务内涵,提升服务质量和医疗水平。
通过研究统计,提高医疗水平的最佳途径为开展药学服务,如门诊药物咨询,从而方便患者就诊、询问[5]。
门诊药房药品管理的实际工作中应用用药指导措施探讨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门诊药房药品管理的实际工作中应用用药指导措施。
方法:本次研究回顾了2018年2月—2020年2月间在本院门诊取药的54例患者情况进行研究,采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间来门诊药房取药的2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该期间药房采取常规性的药房管理措施,2019年2月—2020年2月间来门诊药房取药的27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该期间药房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用药指导措施,之后对比两组别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不良反应出现率以及药房投诉率。
结果:对照组患者用药依从性显著低于观察组,不良反应出现率和药房投诉率则高于观察组,组别之间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医院内门诊药方药品管理的实际工作当中采取用药指导的措施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用药依从性,降低患者服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医院药方的投诉率,值得在医院内进行。
【关键词】门诊药房药品管理工作用药指导措施【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15-0203-02众所周知,医院内部的门诊药房是专门针对广大社会人员所开放的一种特殊窗口,其作为医院构成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在其服务态度和工作水平也代表着医院的整体工作质量[1]。
因此,在医院门诊药房药品管理实施更加有效的管理措施极为有效。
本文正是基于此,选择了2018年2月—2020年2月间在本院门诊取药的54例患者作为对象,探究和分析门诊药房药品管理的实际工作中应用用药指导措施,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回顾了2018年2月—2020年2月间在本院门诊取药的54例患者情况进行研究,按照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7例。
对照组当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分别有17例和10例,年龄19岁~76岁,平均年龄(39.85±8.75)岁。
观察组当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分别有19例和8例,年龄20岁~75岁,平均年龄(40.18±8.65)岁。
谈如何正确指导门诊患者安全用药很多患者对于药物知识了解的还不全面,并且安全用药意识不强,会给患者的生命健康带来威胁。
而门诊的药师应该给予患者正确的用药指导和服药禁忌等方面的服药安全知识。
并且药师应该详细向患者交代用药注意事项,如果在医生的处方中没有对最佳用药时间、药物之间所产生的作用影响等进行说明,药师应该给患者详细补充和指导。
1、指导安全用药的必要性一般情况下,当身体出现疾病时医生会为患者开一些药物,而此时需要我们去门诊药房拿药,虽然医生会告知用药的次数和一些注意事项,但是患者对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服药时间和服药方法都不是很清楚,药效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
比如有许多的药物都有不良的反应,以及有些药物有禁用、忌用等方面的规定,患者并不是很了解,而此时需要药师及时告诉患者注意事项,如果没有及时提醒则有可能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
另外,有些药的药效根据不同的服用方法所产生的影响也不一样,一些患者往往不注意用药的方法,这样不仅不能起到很好的药效,而且还有可能会产生有害物质威胁到患者的身体健康,而此时需要门诊的药师给出专业性的意见,从而让患者对用药知识更加全面的了解。
尤其是对于老年患者而言,随着老年患者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了药品消费的主体。
但是由于老年人的文化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以及记忆力衰退,往往对用药的方法缺乏理解或是记不清,容易发生服用错药物或是多服、少服用药物的情况发生。
因此,对于门诊如何正确指导患者进行安全用药是至关重要的一项内容。
2、门诊患者用药指导内容患者在用药时应该根据一生的指导选择合理用药,但还是有部分患者尤其是长期疾病患者,比较常用的药,比如某些药品只认曾经用过的别名、商品名等,而不会选择药品通用名称。
一些老年患者原来常用的药物名称与医生开具的处方名称不一样,就会认为医生开错了药。
如果发生这样的情况,需要门诊工作人员给患者详细、耐心讲解如何用药,做好患者用药工作。
如果有临时拆开分装的药品,必须要给药袋上标明药品的通用名称以及药物规格和有效期等,针对于年龄比较大、学历低的患者,应该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详细的给患者讲解,避免患者在之后用药时产生错误的理解没有正确用药。
浅谈基层医院门诊药房的用药指导
发表时间:2016-05-23T17:16:46.760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1月第1期作者:余静周晓红江春燕
[导读] 绵阳市中心医院药学部基层医院因条件限制无专门的科室和人员行用药指导工作,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以及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重.
(绵阳市中心医院药学部 621000)
【摘要】对于基层医院来讲,由于规模相对较小,医护人员不足,因此,很少有专门负责用药指导的工作人员,随着人口的老龄化,人们的健康意识有了显著的提高,门诊量迅速增加,因此对药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本次研究通过对患者取药中常见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基层医院门诊药师在发放药物过程中为患者常见问题的相关措施,从而提高患者正确用药率。
【关键词】基层医院;门诊药房;用药指导
基层医院因条件限制无专门的科室和人员行用药指导工作,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以及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重,近几年来,基层医院的门诊患者数量明显增加,因此,对于门诊药师的要求也仅仅是快速准确的发配药物,还要求门诊的药师可以为患者提供常用药物的基本信息和使用的方法[1]。
相关研究报道显示,对于基层医院的门诊药师,在发配药物的同时,可以用通俗的语言并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提供用药指导,从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2]。
本次研究通过对基层医院门诊药房的相关用药指导情况进行分析,现做如下综述。
1用药指导的意义
所有患者药物几乎均是通过门诊药房进行领取,因此,作为门诊的药师正确的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是非常重要的。
门诊药师对药物的指导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如果门诊药师对药物知识了解不足,就不能予以患者正确的指导,严重的危险了患者的健康安全。
相关文献显示,正确的用药指导,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降低意外风险的发生率[3]。
2用药指导相关内容
2.1基本的药物信息
告知患者药物的剂型、生产厂家、生产批号、保质期和生产日期等。
2.2药物的用法和用量
一般情况下,药师在发放药品时在药盒上会标明用药的方法,用药剂量等,大部分患者一看就可以了解,但是部分患者例如老年患者则需要口头重复。
2.3药物的相互作用
在向患者发配药物时可以向患者介绍药物的作用效果以及是否可以预防等,对于慢性疾病患者,可能需要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在用药期间,要注意不同药物之间的作用效果,例如有的药物联合应用具有协调作用、有的具有拮抗作用,有的具有增强作用。
在用药中,药师要注意因拮抗作用引起的药物药效丢失,比如说降糖药物和糖浆不可以联合应用,降压药物和伪麻黄碱药物联合应用。
除此之外,对于联合具有增强作用的药物来讲,需要注意的是要防止因为增强作用二产生的不良反应,例如将强心苷和钙剂作用会导致心律失常,将黄氨酸和甲氨蝶呤等药物共同作用会导致骨髓的抑制作用[4]。
2.4药物的使用
2.4.1服药时间的选择
不同的药物作用原理不同,在使用上有一定的区别,一般情况下,对于他汀类药物多在晚间服用,其原因是胆固醇的合成在夜间,对于长效的降压药物,多在清晨7点左右服用,对平稳血压具有积极的作用,其原因是在该段时间服用药物,可以使血压的自然波动规律和药物的峰时间吻合,从而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如果患者为高血糖患者,多应用二甲双胍治疗或者应用格列吡嗪治疗,其中二甲双胍服用时间为餐中或者餐后,其原因是胍类药物对患者的胃肠道有刺激作用。
格列吡嗪服用时间需要在进餐前完成,其原因是格列吡嗪会促进胰岛素的活动,增加了胰岛素的分泌量。
在临床治疗中,抗生素是最常见的药物,其服用的时间和治疗的效果息息相关。
在用餐前的半个小时内服用,可以避免进餐的食物对药物的吸收造成干扰,从而保持了药物的作用浓度,利于药物的充分吸收,但是对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肠道具有刺激作用,因此多在用餐后服用,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对药物的吸收具有积极的作用[5]。
2.4.2特殊人群的用药
老年患者和儿童均属于特殊人群,老年患者因为记忆力差需要详细的写明药物的使用方法,服用剂量等,尤其是药物种类多时,要重复的叮嘱患者并详细的做好相关的交代,并告知患者回家要在家属监督下进行用药;婴幼儿要叮嘱患儿家属患儿用药期间要在家属监督下进行用药,如果服用的药物为胶囊类,患儿不可整粒吞食,防止发生窒息。
大片的药片,家长要研磨后让患儿服用。
2.4.3特殊剂型用药
对于特殊的药物剂型,例如咀嚼片在咀嚼后可以增加药物作用,利于患者的体内吸收和溶解。
对于止咳糖浆以及甘草合剂在服用后要少饮水,尤其是热水,防止因大量的水冲掉药物,降低药物的浓度,影响药效。
2.4.4药物的注意事项
大部分药物在服用后会出现心率加快,视力模糊、排尿困难等药物反应,一旦发现病情严重,要立即停止用药,对于服用青霉素类抗生素过敏的患者,会处心率加快,血压波动大,皮肤瘙痒等症状,一旦出现异常,要立即停药。
2.4.5外用药物的应用
药师在发放外用药物时要特殊的强调不可以口服,并交代其正确的应用方法。
例如高锰酸钾药物,氧化性强,要小剂量应用,防止其浓度过高导致腐蚀。
2.4.6药物的储存
不同的药物储存方法不同,储存时要控制好药物的温度、湿度等,例如胰岛素和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需要冷藏保存。
临床调查显示,大部分的药物需要在阴凉干燥处储存,如果存放时间过长,要观察是否出现潮解、分解等现象,一旦出现沉淀和变色,则不可服用。
3小结
基层医院门诊药师为患者提供简单的用药指导是保证医院服务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是药学服务的重要内容,为了提高用药指导,可
以设立咨询点,通过咨询点向患者讲解相关的注意事项,保证患者用药的准确性。
除此之外,还可以在发药中,将药物服用的具体方法等详细的写在药品袋上,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部分医院还开展了宣传的平台,使患者可以通过电话咨询解决用药中的相关问题,降低意外风险的发生率。
总之,针对用药中出现的问题,予以相应的解决措施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参考文献:
[1] 金国武. 基层医院门诊药房药学服务体会[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06):270-271.
[2] 王芬.浅谈基层医院门诊药房的用药指导[J].心理医生(下半月版),2012(12):470-471.
[3]刘敏. 基层医院门诊药房如何开展药学服务[J]. 中外健康文摘,2012,9(09):434-435.
[4]吴佩飞. 基层药剂人员对患者服药方法的指导浅析[J].当代医学, 2011, 17(36):41-42.
[5]蔡娜,刘惠玲.基层医院门诊药房差错原因分析及相应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4, 11(15): 1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