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尔斯克会战
- 格式:ppt
- 大小:3.82 MB
- 文档页数:23
13环境工程1班13050531王诗尧二战中的苏德战场1941年6月22日拂晓,法西斯德国背信弃义,动用190个师、3500辆坦克、5000多架飞机,在从波罗地海到黑海的1800公里长的战线上,向苏联大举进攻。
,这场战争改变了历史的进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各个战场的战况进行比较的话,那么在东欧的战局对战争有着决定性作用。
德军将大部分的精锐部队放在了那个战场上,那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主战场——苏德战场。
在战争初期德军几乎横扫苏联军队的情况下,究竟是那几场战役逆天改命了呢?(1)列宁格勒战役列宁格勒战役,又称为列宁格勒保卫战,封锁列宁格勒,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轴心国为攻占列宁格勒(现在称为圣彼得堡)而实施的军事行动,围攻从1941年9月9日开始至1943年1月18日,一条狭窄的通往城市的陆上通道被建立为止,而围攻全面结束于1944年1月27日。
列宁格勒围城战是近代历史上主要城市时间最长、破坏性最强,和死亡人数第二多的包围战。
为期872天的围城战破坏了公共设施、食水、能源及粮食供应,导致列宁格勒地区空前的大饥荒,造成最多150万人死亡,1,400,000以上的平民及士兵撤离,其中很多在撤离时死于轰炸及饥荒。
列宁格勒其中一个墓地就埋葬了500,000名围城战的遇难者。
在列宁格勒,经济上的破坏及人命损失超过了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广岛市原子弹爆炸或长崎市原子弹爆炸的。
列宁格勒围城战被列入世界历史上最血腥的战役,一些历史学家更称围城行动为种族灭绝,是纳粹德国灭绝苏联人民的战争的一部份。
列宁格勒保卫战于1944年8月10日胜利结束,对苏德战场的战争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这次战役牵制了德军重兵和芬兰的全部军队。
战役结束后,苏军的大量兵力得以腾出来转用于其他战略方向。
(2)莫斯科保卫战莫斯科保卫战又称莫斯科战役,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争中的一系列重要战略性战事的总称。
战事开始于1941年10月一直持续到1942年1月。
库尔斯克会战苏联对德军的重大胜利1943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关键性一年。
在这一年里,苏联与纳粹德国展开了一场决定胜败的战役 - 库尔斯克会战。
这场战役是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牵涉最广的坦克战,也是苏德战争中苏联对德军的一次重大胜利。
一、战役背景库尔斯克会战发生在1943年7月5日至8月23日期间,地点位于当时德国占领下的苏联境内的库尔斯克地区。
苏德两国在此地形成了敌对的防线。
二、战役动机苏军战役的目标在于摧毁德军库尔斯克突出部,从而使纳粹德国无法再以该地为基地发动对苏联的进攻。
苏联则希望通过库尔斯克会战来扭转德军在东线取得的优势,将纳粹德国逐出苏联领土。
三、战役筹备苏军在这一战役中付出了巨大的准备工作。
他们在库尔斯克地区建立了强大的防线,并配备了大量的坦克和大炮。
而德军则采取了狼群战术,精选装甲部队和空军力量,准备在库尔斯克地区实施闪电突袭。
四、战役经过库尔斯克会战的开始,是苏军在德军突袭前一天进行大规模反击的成功。
苏军提前发现了德军的计划,并采取了措施进行反侵略。
库尔斯克地区发生了激烈的战斗,双方损失惨重。
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德军不断试图突破苏军的防线,但都遭到了坚决的反击。
五、战役结果库尔斯克会战以苏军的胜利告终。
苏军成功守住了库尔斯克,挫败了德军的攻势,并逐渐发动反攻。
这场战役对于苏联来说,不仅仅是一次战役的胜利,更是摧毁了德军的“不败神话”,重建了苏联军队的士气,并最终为红军取得了后来在东线反攻的重要溢出效应。
六、战役意义库尔斯克会战的胜利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改变了战争的态势,标志着苏军已经具备了对德军进行持久战的实力。
此战的胜利使得苏联在军事上重新获得了主动权,也为同盟国提供了更大的信心和支持。
七、结论库尔斯克会战是苏联对德军的一次重大胜利,对于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局势具有重要的意义。
苏军的战役胜利扭转了德军在东线的优势,打破了纳粹德国的不败神话。
这场战役也成为了二战中近代坦克作战史上的经典典范,为后来的战役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库尔斯克大会战斯大林格勒大会战后,德军元气大伤,德国B 集团军主力覆没,整个南线崩溃,乌克兰东部的门户大开,在高加索的德国A 集团军亦陷入险境。
当时,若苏军全力攻击进入高加索的咽喉罗斯托夫,A 集团军也将成为瓮中之鳖。
然而,苏军最高统帅部忽视了罗斯托夫的重要性,从而使德国A 集团军奇迹般地死里逃生,撤出了高加索。
当时,苏军忽视了德军的恢复能力,对高速度、大纵深的坦克战的奥秘还未全部掌握,只顾拼命西进,一口气占领了哈尔科夫,解放了顿巴斯工业区。
被胜利激励着的苏军官兵忘了自己的后勤补给线已经太长,侧翼越来越薄弱。
苏军的行为被德军顿河集团军司令曼施坦因看得一清二楚,他一面慢慢后撤,缩短自己的补给线,一面收拢从高加索撤出的A 集团军的部队,将他们重新组合,形成有作战能力的战斗力量。
每天,曼施坦国都在暗地里祈祷苏军继续西进,因为越往西,苏军的侧后就越空虚,前方的部队就会因补给跟不上而力量枯竭,而此时一旦从侧翼向苏军发起进攻,就一定能够打得苏军措手不及。
于是,曼施坦因一方面在慢慢收拢部队,一方面在耐心地等待时机。
对于曼施坦因的这一行为,被胜利冲昏了头的苏军沃罗涅日方面军司令戈利科夫和西南方面军司令瓦杜了却以为曼施坦因收拢兵力是为了撤到第聂伯河,依托这条大河阻挡苏军。
于是,苏军在占领了哈尔科夫后,又向西进,而曼施坦因则用刚从法国调来的4 个精锐装甲师,突然从南向北,向苏军侧后狠狠地攻击,猝不及防的苏军根本没有太多的反抗,跑到哈尔科夫以西的苏军全都当了俘虏,损失了600 辆坦克,哈尔科夫、别尔哥罗德重新被德军占领。
而此时,一年一度的解冻期来临了,大地一片泥泞,双方只得住手,静等大地干燥,苏军最高统帅部此刻也无可奈何。
此刻,希特勒眼前一亮,他发现了重整旗鼓、夺回战略主动权的希望。
因为,曼施坦因这一击,在苏军战线的西南部砸进去一个大坑,驻守在库尔斯克地区的苏军两翼暴露,成为一个突出部,它的北、西部是德军中央集团军所属的第2 装甲集团军和第9 集团军,它的南部是曼施坦因的第4 集团军,苏军处于不利的态势。
库尔斯克会战:决定会战胜利的是最后一个营2015年03月25日09:47 新浪历史我有话说(7人参与)收藏本文战前庙算“堡垒”计划vs朱可夫报告德军于1943年3月4日攻克哈尔科夫后,双方战线态势是:德军已撤过罗斯托夫,整个南翼战线已修复并拉直,但在库尔斯克地区,苏军形成一片向西楔入德军战线的巨大突出部。
它在北、西、南三面与德军保持接触。
这个突出部对双方意义都十分重大,苏军在必要时可以从这一地区出发,向北、向南迂回攻击德军后方交通线。
而德军若夺取该突出部,可一举歼灭苏军两个方面军主力,并可再次缩短战线,节省更多的机动兵力,重新夺得苏德战场战略主动权。
希特勒显然看到了这个机会。
在4月15日,他发布元首大本营命令,制定了代号为“堡垒”的作战计划,但计划引起古德里安、曼施坦因等将领的质疑。
经反复争论后,希特勒最终下令在7月5日发动这次东线决战。
与此同时,苏军统帅部也注意到库尔斯克突出部问题。
3月20日左右,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等苏军将领研判了整个东线形势后,起草了一份报告给斯大林,预测今年夏季德军会从南北两翼夹击库尔斯克突出部的苏军,认为“我军为了先敌行动而于最近转入进攻是不妥当的”,最好等到苏军在防御中消耗了疲惫的敌人后,再投入新锐预备队转入全面反攻。
斯大林接受了他们的意见。
六月初,德苏间出现了一段外交插曲,早在1943年春,德苏双方都感到前途渺茫,胜负难定,想就此罢兵言和,于是在六月间,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和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在德军占领的基罗夫格勒秘密会晤。
但希特勒以胜利者自居,要求以第聂伯河为两国新的边界,苏联则要求仍以战前布格河为界,双方要价距离太大,无法成交,双方只能继续兵戎相见。
军事部署双方都孤注一掷,苏军占优双方都已下定决心,在库尔斯克进行一场决定性的会战。
德苏双方的最高统帅部都开始了紧张地调兵遣将,将全部的战略预备队,投入到库尔斯克地区。
德苏双方都意识到这场会战对双方意义重大,苏军败了,形势将恢复到1941年冬季困守莫斯科的窘境,德军战败的话,将丧失整个苏德战场的主动权,它再也无力组织起现有规模的战略预备队了。
揭秘大型战役库尔斯克会战发生全过程库尔斯克会战简介库尔斯克战役简介如下:库尔斯克战役又被称为库尔斯克会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军队和苏联军队的又一次战争,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线战场库尔斯克的一场大型会战,在库尔斯克战役中,德国军队和苏联军队共有超过2680000名人民和6044辆坦克参与斗争。
库尔斯克战役发生时间为1943年7月5日到1943年8月27日,双方也均是伤亡惨重,苏联850000多人遭受重创,德国则是360000多人遭受重创。
在库尔斯克战役中,德军开始是想对苏联从两端向中间夹击进攻,一块一举歼灭中央的苏联红军,重新获得战场上的主动权,但是,苏联红军已经做好了防御准备和驻守了大量军队士兵,从而使得德军进攻受挫,不仅步调缓慢而且损失了大量士兵和武器,与此同时,有苏联的盟军登陆了西西里岛,又不得不抽调部分军队去抵抗苏联盟军,更是削弱了自身实力。
失败已成定局。
库尔斯克战役投入人数和军器的数量之多,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单日会战,也是最大的坦克会战,同时库尔斯克战役也是德军对苏联发动的最后一次大规模的战略性进攻,在库尔斯克战役结束后,德国军队失去了战场上的主动权,而苏联军队则开始了战略反攻,逐渐收复了被德国侵占的领土,因此,库尔斯克战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一个转折点。
以上便是库尔斯克战役简介。
库尔斯克会战的过程知名的库尔斯克会战是发生于二战之间的其中一场战役。
它的交战双方也是当时东西方世界的两大巨头国家,苏联和德国。
据资料记载,它不仅是苏德两国家之间决胜的重要战役,也是组成二战的战争中最具有转折意义的一场战争。
接下来,就来谈谈这场库尔斯克会战的过程。
说起库尔斯克会战的过程,对战双方的火力和军队数量都是不得不提的一个重点。
在这场战役中,双方发出的坦克数量高达八千多辆,飞机投入数量也是超乎寻常,更别提参战的士兵数量了,那更是数不胜数。
致使双方对这场战役这么重视的原因则是这是德方对苏联的最后一次进攻,为了夺回战争的主动权,他们几乎倾尽全力。
坦克大战二战中装甲部队的决定性战役在二战期间,坦克大战成为了陆地战争中的关键环节,而装甲部队的作用也愈发凸显。
本文将介绍二战中几场决定性的装甲部队战役,探讨其在战争中的重要地位。
一、斯摩棱斯克会战斯摩棱斯克会战是二战初期苏联装甲部队所展现出的惊人实力的一次典范。
1941年夏季,德军凭借先进的装备和出色的战术,迅速占领了大片苏联领土,威胁到了莫斯科的安全。
然而,苏联红军在斯摩棱斯克展开了顽强的抵抗。
苏联装甲部队依靠优秀的坦克设计和士兵的英勇奋斗,成功地阻止了德军的进攻,并对其发动了反击。
这场会战展示了苏联装甲部队的强大实力,为后来的战役打下了基础。
二、库尔斯克会战库尔斯克会战是二战中最为著名的一场装甲部队之间的对决。
1943年夏季,德军发起了对苏联库尔斯克地区的进攻,试图以突破苏军防线来扭转战局。
然而,苏联红军通过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严密的准备,在库尔斯克地区组织了顽强的抵抗。
苏联装甲部队在战役中的表现非常出色,他们将德军的进攻阻击在一系列防线上,并发动了反攻。
尽管双方都遭受了巨大的伤亡,但最终苏联红军成功地守住了库尔斯克,为东线反攻奠定了基础。
三、康涅狄格河之役康涅狄格河之役是二战期间美军装甲部队的一次重要战役。
1944年夏季,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后,展开了向巴黎推进的行动。
在康涅狄格河地区,德军集结了强大的装甲力量,试图阻止盟军的进攻。
然而,美军装甲部队巧妙地运用了火力和机动性,成功地穿过了德军的防线。
他们在战役中展现出了高超的战术技巧和组织能力,最终取得了重要的胜利,为盟军进一步向德国内陆推进铺平了道路。
四、库尔兰围困战库尔兰围困战是二战末期苏联装甲部队的一次壮举。
1945年初,苏联红军展开了东线最后一次反攻,试图将德军彻底击败。
在库尔兰地区,德军的一支重要装甲部队被苏联红军围困,形成了一场持久的战役。
苏联红军不仅仅进行了猛烈的炮火轰炸,还派出了大量的坦克进行攻击。
他们巧妙地运用坦克的机动性和火力,逐渐消耗了德军的防线。
世界上最大的坦克战世界大战是指对立的国家集团之间进行的全球性战争,为帝国主义的产物,因此它是进入帝国主义时代以来出现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下面让店铺为大家详解世界上最大的坦克战。
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坦克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库尔斯克会战 1943年夏季的库尔斯克会战,是迄今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坦克大会战,是二战中德军最优秀的战役指挥曼施坦因陆军元帅精心策划地、旨在迫使苏联签署一个不分胜负之和约的进攻战役。
苏联红军最优秀的两位苏联元帅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指挥苏联红军成功地进行了防守反击,在付出巨大牺牲的代价下,粉碎了德军的进攻,耗尽了德军的进攻潜力。
从此直至战争结束,德军再未主动发起过进攻战役。
因此,朱可夫苏联元帅称库尔斯克会战为苏联伟大卫国战争的转折点和二战的转折点。
苏联军队比德国多40万甚至110万而且是苏联的地头阿苏联有群众基础对比一下两方的军力一目了然德军调集了中央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的17个装甲师、3个摩托化师和16个步兵师。
北面中央集团军群派出了由莫德尔指挥的第9集团军,辖有6个装甲师、1个摩托化师和11个步兵师;南翼南方集团军群出动了两个军团,他们是霍特指挥的第4装甲集团军和肯夫指挥的肯夫兵团,共有11个装甲师、2个摩托化师和5个步兵师。
另外约有20个师准备在突击集团翼侧行动,第4、第6航空队进行空中支援。
总兵力为90万人,2700辆坦克,1万门火炮和2000多架飞机。
苏军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地域集结了130万人的兵力,2万多门火炮,3400辆坦克和2100余架飞机。
北边是罗科索夫斯基指挥的中央方面军,南边是瓦图京指挥的沃罗涅日方面军。
另外突出部的北面有波波夫指挥的布良斯克方面军,南边是马利诺夫斯基的西南方面军。
突出部后方的预备队则是可涅夫指挥的草原方面军。
总兵力超过200万,坦克更多达5000辆。
人类战争史上最大的一次坦克战---库尔斯克会战库尔斯克会战是1943年苏联红军与德国法西斯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地域进行的一次战略决战。
苏德战争重要战役的演讲稿各位领导、各位同事:今天,我站在这里,非常荣幸地向大家介绍苏德战争中的重要战役。
苏德战争是二战中的重要战役,也是苏联与德国之间的一场激烈冲突。
在这场战争中,有许多重要的战役,它们对于整个战争的走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今天,我将重点介绍几个重要战役,以及它们对于战争的意义和影响。
首先,我要介绍的是斯大林格勒战役。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德战争中最具标志性的战役之一。
在这场战役中,德国纳粹军队试图攻占斯大林格勒城,但最终被苏联红军成功阻止。
这场战役不仅改变了战争的态势,也标志着德国纳粹军队在东线的首次失败。
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苏联和盟国的士气,同时也为苏联在后期战争中取得更大胜利奠定了基础。
其次,我要介绍的是莫斯科保卫战。
莫斯科保卫战是苏德战争中的另一场重要战役。
在这场战役中,苏联红军成功保卫了首都莫斯科,挫败了德军对莫斯科的进攻。
这场战役的胜利不仅挽救了苏联的首都,也为苏联在战争中取得了宝贵的时间和空间。
同时,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也向全世界宣告了苏联的抵抗意志和决心,为后续的战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我要介绍的是库尔斯克会战。
库尔斯克会战是苏德战争中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战役之一。
在这场战役中,苏联红军成功挫败了德军的进攻,并发动了反攻,最终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这场战役的胜利不仅改变了整个战争的态势,也标志着德国纳粹军队开始了战争的衰落。
库尔斯克会战的胜利,使得苏联在东线的地位更加稳固,也为后续的反攻奠定了基础。
总的来说,苏德战争中的这几场重要战役,无论是斯大林格勒战役、莫斯科保卫战还是库尔斯克会战,都对整个战争的走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们的胜利不仅改变了整个战争的态势,也为最终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些战役的胜利,不仅是苏联和盟国的胜利,也是正义与和平的胜利。
让我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谢谢大家!。
苏联三大战役在历史上,苏联有三大出名的战役,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苏联三大战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苏联三大战役:莫斯科保卫战背景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与其盟友入侵苏联,使苏联及苏联红军领导层大吃一惊。
德军以闪电战战术快速深入苏联领土。
装甲部队以钳形方式推进,先孤立然后彻底摧毁苏联红军。
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向列宁格勒推进,南方集团军群则征服乌克兰和高加索高地,而中央集团军群则向莫斯科进发。
苏联红军的防线很快便崩溃,死伤枕藉。
1941年8月上旬,德军攻占斯摩棱斯克,是通往莫斯科路上一个重要据点,但斯摩棱斯克的战斗阻碍了德军的攻势直到9月中旬,有效地瓦解了闪电战的战术。
其后,古德里安的装甲部队到达莫斯科外围,但纳粹德国元首希特勒命令他转向南方去支持龙德施泰特指挥的南方集团军群对乌克兰首府基辅的攻击。
影响莫斯科保卫战打破了希特勒吹嘘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是德国东线走向灭亡的开始,德军莫斯科战役的失败,为斯大林格勒战役即二战转折奠定了基础。
此战的胜利使得同属于反法西斯国家的英、美意识到,苏联,是他们击败法西斯必须团结的国家,极大提升了苏联在军事、政治方面的国际地位,这也促进了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德国在莫斯科会战中第一次遭到重大战略性失败!纳粹德国企图快速征服苏联的计划破产,莫斯科保卫战胜利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使其遭到无法弥补的物质损失。
德军在莫斯科战役中的失败,标志着希特勒闪电战的彻底破产。
这是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第一次大失败。
苏联红军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苏联人民和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信心。
苏联三大战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基本简介苏德战争中,苏军为保卫斯大林格勒(今伏尔加格勒)和粉碎斯大林格勒方向的德军重兵集团,于1942年7月17日~1943年2月2日实施的一系列战略性攻防战役。
德军在莫斯科会战失败后,被迫放弃全面进攻,于1942年夏在苏德战场南翼实施重点进攻,企图攻占高加索和斯大林格勒,切断苏军的战略补给线。
蓝色作战(Operation Blau)希特勒在1942年4月5日的“四十一号指令”中,描述了1942年夏季德军计划的总体目标。
基本上,希特勒要求部队清除顿河(RiverDon)地区及顿巴次(Donbass)工业区的苏军部队,夺下高加索(Caucasus)油田,并占领高加索山脉的山道,由此打通进入外高加索地区的道路。
德军料想,在高加索南部进行作战将使中立的土耳其加入轴心国阵营。
南方集团军的整体攻势代号为“蓝色作战”,将在攻下塞巴斯托波尔及清除苏军在顿内次河(River Donets)右岸的伊兹姆(Izyum)桥头堡之后展开。
实际上,南方集团军将分为两个指挥部,B集团军向北与中央集团军会合,A集团军则向黑海进攻。
行动划分成几个阶段。
第一和第二阶段由正从库尔斯克(Kursk)向弗洛奈士(Voronezh)前进的南方集团军的北翼部队沿顿河向下推进,与第6军团会合并形成钳形攻击两面包围苏军部队,然后夺取伊兹姆桥头堡。
第三阶段由南方集团军的右翼部队强行突破伏罗希洛夫格勒(Voroshilovgrad)一带的顿内次河沿岸防御,并沿顿河往上游与南方集团军的其他部队会合。
到这时就正式划分为A、B两个集团军。
第二个钳形运动将包围斯大林格勒(Stalingrad),占领这座城市或者至少瓦解它的工业和通信中心的功能。
斯大林格勒位于伏尔加河(River Volga,又译窝瓦河)畔,掌控着这条河的水上交通,是一个重要的工业中心,因此也是“四十一号指令”的主要目标。
不过,占领斯大林格勒并非向高加索推进的必要条件。
第一阶段行动展开的时间原本定于5月18日。
但是,5月12日拂晓,南方集团军司令波克(Fedor von Bock)元帅接到报告,其第6军团在哈尔科夫(Kharkov)地区遭受攻击。
战况很快就显示这不是一次小规模行动,而是牵涉到苏联十几个步兵师及数百辆战车的兵力。
红军的目标是苏联的第四大城哈尔科夫。
德军于5月17日发起反攻,首先攻击苏军的左翼。
库尔斯克会战德军失去攻势能力库尔斯克会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东线战场上最为激烈和规模庞大的战役之一。
该战役于1943年7月至8月在俄罗斯库尔斯克地区展开,由于红军的坚决抵抗和巧妙的防御策略,德军最终失去了攻势能力。
本文将对库尔斯克会战中德军失去攻势能力的原因进行分析。
一、战役背景在库尔斯克会战之前,德国纳粹在东线战场上一直占据较为有利的地位,获得了一系列胜利。
然而,随着苏联红军逐渐恢复力量并改善了其作战策略,德军在东线面临着越来越大的阻力。
库尔斯克会战成为了苏德两国决战的关键之战。
二、苏军的强大抵抗在库尔斯克地区,苏联红军实施了一系列巧妙的防御布置,为德军的进攻设置了种种障碍。
由于前期情报的获得,苏军能够提前掌握德军的作战计划,并相应地做出了针对性的防御部署。
苏军采取了筑起坚固的防线、准备充足的防御火力以及设立合理的战术破坏点等措施。
这使得德军在攻击库尔斯克地区时遭受到了巨大的阻碍。
三、德军的战术错误尽管德国纳粹实力强大,然而在库尔斯克会战中,他们犯下了一系列严重的战术错误。
首先,德军开始战役时规模太大,分散了兵力,使得他们无法形成有效的集中力量攻击。
其次,德军高层对战局的判断存在偏差,其计划过于乐观,没有充分估计到苏军的实力和战斗力。
最后,德军在战役中存在指挥混乱和沟通不畅的问题,导致部队之间协同作战能力严重受损。
四、苏联的战略反击库尔斯克会战中,苏联红军采取积极进攻的战略,利用德军攻势衰弱的时机展开反击。
苏军先是在防御阶段成功拖住了德军的攻势,然后以全力反击的方式,有效打击了德军的攻势能力。
苏联红军调动了大量的预备队和装备优良的坦克,形成了压倒性的优势。
他们迅速地将德军压缩在一个狭小的区域内,并发动了一系列有力的反击,最终使德军失去了继续攻势的能力。
五、战役结果与影响库尔斯克会战结束后,德国纳粹因为在战役中的重大损失而丧失了在东线的攻势能力。
而苏联红军则获得了宝贵的战略胜利,初步扭转了东线的战局。
论德军在库尔斯克战役失败的原因经1942年夏至1943年初春的恶战,苏德战场中部形成了一个奇妙的对阵形势:战线由北而来,在奥廖尔地区突然向东弯曲,紧接着在奥廖尔以南的库尔斯克地区又向西弯曲,最后经别尔哥罗得向正南延伸至哈尔科夫东南地区,在战线上形成一个“弓”字形。
这样,在阵地上双方就各有楔入对方战区的突出部:德军占据奥廖尔和哈尔科夫两个突出部,而在二者之间所夹的就是由苏军控制的著名的库尔斯克突出部。
在军事指挥官眼里,敌方突出部历来是危害巨大的毒瘤,因为它严重破坏了己方战线的完整。
可从多个方向上威胁己方部队的侧翼。
但它同时也是非常诱人的目标。
因为它最适宜己方实施分进合击,围歼敌重兵集团。
而且对德军而言,他们占据着库尔斯克突出部两翼的根部——奥廖尔和别尔哥罗德,这意味着德军在后勤补给上有了良好保障,更易屯兵。
在1943年春天解冻期间,苏德双方最高统帅部都盯住库尔斯克突出部,揣摩对方,想从中作点文章。
为了改善帝国内政困境并防止法西斯集团分崩离析,德军统帅部决定在苏德战场发动大规模夏季进攻,夺取战略主动权,扭转不利的战争进程。
德军考虑到其军队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地域的有利态势,决定从南、北两面向该突出部根部实施向心突击,围歼中央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尔后向西南方面军后方突击。
此后预定向东北方向发展进攻。
同时,还打算向列宁格勒进攻。
为在库尔斯克附近准备代号为“堡垒”的战役,颁布了希特勒4月15日签发的第6号命令。
德军在苏德战场全部坦克师的近70%、作战飞机的65%以上参加了这一战役。
各突击集团共编有50个最有战斗力的师(内16个坦克师,摩托化师)和许多独立部队,分属“中央”集团军群(司令为克卢格元帅)第9(司令为莫德尔上将,335000人)、第2集团军(96000人)以及“南方”集团军群(司令为曼施坦因元帅)坦克第4集团军(司令为霍特,223907人,由北向南由第52步兵军、第48装甲军和党卫军第2装甲军组成,第48装甲军配有第33,第11两个坦克师,“大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师,第10装甲旅和第167步兵师。
经典战例20世纪最著名的六次大空战(四):库尔斯克空战东线上空的转折——库尔斯克空战库尔斯克空战是苏德战场最大规模的一次空中战役,希特勒为了防止东方战线的崩溃,孤注一掷,集结了东线65%的空中力量与苏军展开了一场规模空前的空中大血战。
双方共投入作战飞机1.2万余架,德国空军在会战中损失惨重,彻底丧失了苏德战场的战略制空权。
1943年5月6日5时30分,苏军以112架轰炸机、156架强击机和66架歼击机,在1200公里长的战线上同时对德军实施了第1次密集突击,并从空中封锁了驻有德军战斗机的部分机场。
下午15时,苏军又发起了第2次突击,共出动飞机372架,突击了德军20个机场。
在这次突击中,德军进行了猛烈的抵抗。
德军所有防空兵器均处于高度戒备状态,战斗机在空中进行巡逻,高炮在机场区实施拦阻射击。
苏军统帅部及时增派了对付敌防空兵器和封锁驻有战斗机机场的兵力和兵器,飞行员克服了德军的猛烈抗击之后,击毁击伤德军158架飞机。
7月5日,希特勒开始了“堡垒”进攻战役。
双方的歼击机与歼击机之间、歼击机与轰炸机之间、轰炸(强击)机与坦克之间展开了天昏地暗的大混战。
空战、空袭、反空袭交替进行,直杀得库尔斯克地域烈焰翻滚,浓烟、砂尘遮天蔽日,仅7月5日这一天,就与德机进行编队空战76次,击落德机106架。
担任南线防御的苏军航空兵打得更加顽强。
5日,德军从别耳哥罗德向库尔斯克城以南的奥博扬发起主攻后,沃罗涅日方面军将其所属空军第2集团军的几乎所有的兵力都集中到了奥博扬一线。
从5日开始,双方展开了歼击机大战,参战飞机之多、空战频率之高,战况之惨烈,均达到惊人的程度。
在宽20、长60公里地区上空,同时有双方的2000多架飞机在活动。
一次参战的飞机常常多达100~ 150架。
7月5日双方编队空战达99次。
至10日,仅空军第2集团军的歼击机就进行了205次空战,击落德军飞机330架。
加卢诺夫将军指挥的近卫歼击机航空兵第8师的飞行员在战斗中表现尤为突出。
库尔斯克会战英文介绍The Battle of Kursk, also known as Operation Citadel, was a major World War II battle fought between German and Soviet forces near the Russian city of Kursk in July-August of 1943. It was one of the largest tank battles in history and a significant turning point in the war on the Eastern Front.The Germans initiated the battle in an effort to regain the momentum they had lost to the Soviets after the brutal winter of 1942-43. However, the Soviets were prepared for the German offensive and had heavily fortified their defenses with minefields, barbed wire, and anti-tank obstacles. They also had a large number of tanks and artillery pieces attheir disposal.The Germans launched their attack on July 5, 1943, with a massive artillery barrage followed by tank assaults. However, they ran into a wall of Soviet defenses and suffered heavy losses. The Soviets, meanwhile, counterattacked with their own tanks and air support, inflicting significant damage on the German armor.The battle raged on for several weeks, with both sides suffering heavy casualties. However, the German offensive wasultimately stopped and the Soviet Union emerged victorious. The Battle of Kursk marked the first time the Germans were forced to retreat on the Eastern Front and signaled the turning point in the war in favor of the Soviets.The Battle of Kursk also demonstrated the importance of defensive preparations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Soviet tank tactics, such as the use of ambushes and layered defenses. It also highlighted the potential effectiveness of air power in a ground war.In conclusion, the Battle of Kursk was a pivotal momentin World War II that demonstrated the strength of the Soviet Union's defenses and its ability to successfully withstand a major German offensive. It also provided valuable lessons for military strategists on both sides and remains a noteworthy event in the history of warf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