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库尔斯克战役PPT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6.57 MB
- 文档页数:45
二战东线战场主要战役一览及简评一、1941.6.22~7.9 第一次明斯克战役德军战略目标:闪击苏联,企图以强大的装甲部队实施钳形突击,围歼比亚韦斯托克突出部和明斯克地域的苏联红军集团双方参战兵力:德军参战兵力为中央集团军群,苏联红军参战兵力为西方方面军结果评价:德军完胜,苏联西方面军几乎团灭,几乎占领白俄罗斯全境。
整个卫国战争初期战场上还未有过如此之大的损失和如此之高的损失效率。
西方面军在明斯克地区所遭受的打击仅次于之后的基辅大合围。
成为苏联卫国战争史上第一个由德军实施的合围战。
二、1941.7.7-1941.9.26基辅战役德军战略目标:消除苏军中央方面军和西南方向部队对其“中央”集团翼侧的威胁,从而可以有利的攻击莫斯科双方参战兵力:苏联 850,000人、德国 500,000人战损:德国十万余人伤亡结果评价:德军大胜,苏联西南方面军团灭,成为苏联卫国战争史最著名的由德军实施的合围战。
包围圈中仅有2万余人逃出包围圈。
但基辅战役拖延了德军2个月的时间,这一系列失利均为莫斯科保卫战争取了时间三、1941.7.10~9.10第一次斯摩棱斯克战役德军战略目标:企图以中央集团军群围歼苏联红军斯摩棱斯克集团,夺取西德维纳河与第聂伯河之间地带,打开通向莫斯科的门户。
双方参战兵力:战损:结果评价:德军大胜,缴获大量装备,此役,德军尽管俘虏大量苏军、向东推进约200千米,大开了通往莫斯科的门户。
但苏军在宽400千米的地带内向西推进200~250千米,解放了斯摩棱斯克州和加里宁州的部分地区,击溃和重创了德军21个师,并吸引了奥廖尔-布良斯克方向德军13个师和其他方向3个师的兵力,为莫斯科准备防御赢得了时间,有力地配合了苏军在库尔斯克的反攻。
四、1941.9.9-1944.1.27列宁格勒保卫战役德军战略目标:在希特勒的对苏战略中,最初是以夺取列宁格勒为主要目标,这样即可以取得整个波罗的海的控制权,又可与芬兰军队会合。
库尔斯克战役中的苏军防御战术(第3章共6章)战略和作战背景战略和作战背景事后诸葛亮让当代观察家们随意地接受了库尔斯克行动的结果,仿佛它们是注定的。
库尔斯克事件后的共识是,德国的计划是一场灾难,只是在等待着发生。
这种判断与实际情况不符。
客观地说,德国的 "城堡行动 "将是闪电战力量的第5次年度展示,自1939年9月以来,这种展示每年都会在春末或夏季发生。
以前的每一次这种战略规模的行动都立即取得了胜利,尽管在1941年,德国没有实现行动的最终目标,而且在1942年,将行动延伸到了斯大林格勒的灾难性高潮。
如果不是所有的年度演习都取得了战略上的成功,那么它们在早期和中期阶段都取得了显著的作战成功。
谁能质疑德国人在每次行动初期取得的绝对战术成功?谁能想象在其早期阶段就能阻止闪电战呢?1943年,只有苏联人怀有这样的希望,然而他们自己的怀疑迫使他们在库尔斯克周围做了巨大的防御性准备。
他们即将尝试他们以前从未实现过的事情--即在德国取得战术或作战成功之前阻止其战略进攻。
库尔斯克的战术行动是双方几个月的战略和作战计划的副产品。
1943年6月18日,经过几个月对替代战略的辩论以及对其装甲部队的重建和重新装备,希特勒终于批准了城堡行动的最终形式。
这次攻势将由中央集团军和南方集团军联合对库尔斯克突出部的北部和南部发动,旨在摧毁集结在该突出部的苏军部队,消耗苏军的作战储备,并可能将战略主动权恢复到德国手中。
德军将依靠闪电战战术和技术先进的装备(新的 "豹 "式和 "虎 "式坦克以及 "费迪南 "突击炮)为人数较少的德军提供胜利,就像在早期行动中的情况一样。
德军的作战计划是由两支大型装甲部队几乎同时对库尔斯克北部和南部的苏军战线的狭窄地段进行打击。
被指定进行双重打击的部队将打破苏军的防御,在库尔斯克附近会合,并以扇形展开,消灭凸起地带的苏军部队和武器。
论德军在库尔斯克战役失败的原因经1942年夏至1943年初春的恶战,苏德战场中部形成了一个奇妙的对阵形势:战线由北而来,在奥廖尔地区突然向东弯曲,紧接着在奥廖尔以南的库尔斯克地区又向西弯曲,最后经别尔哥罗得向正南延伸至哈尔科夫东南地区,在战线上形成一个“弓”字形。
这样,在阵地上双方就各有楔入对方战区的突出部:德军占据奥廖尔和哈尔科夫两个突出部,而在二者之间所夹的就是由苏军控制的著名的库尔斯克突出部。
在军事指挥官眼里,敌方突出部历来是危害巨大的毒瘤,因为它严重破坏了己方战线的完整。
可从多个方向上威胁己方部队的侧翼。
但它同时也是非常诱人的目标。
因为它最适宜己方实施分进合击,围歼敌重兵集团。
而且对德军而言,他们占据着库尔斯克突出部两翼的根部——奥廖尔和别尔哥罗德,这意味着德军在后勤补给上有了良好保障,更易屯兵。
在1943年春天解冻期间,苏德双方最高统帅部都盯住库尔斯克突出部,揣摩对方,想从中作点文章。
为了改善帝国内政困境并防止法西斯集团分崩离析,德军统帅部决定在苏德战场发动大规模夏季进攻,夺取战略主动权,扭转不利的战争进程。
德军考虑到其军队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地域的有利态势,决定从南、北两面向该突出部根部实施向心突击,围歼中央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尔后向西南方面军后方突击。
此后预定向东北方向发展进攻。
同时,还打算向列宁格勒进攻。
为在库尔斯克附近准备代号为“堡垒”的战役,颁布了希特勒4月15日签发的第6号命令。
德军在苏德战场全部坦克师的近70%、作战飞机的65%以上参加了这一战役。
各突击集团共编有50个最有战斗力的师(内16个坦克师,摩托化师)和许多独立部队,分属“中央”集团军群(司令为克卢格元帅)第9(司令为莫德尔上将,335000人)、第2集团军(96000人)以及“南方”集团军群(司令为曼施坦因元帅)坦克第4集团军(司令为霍特,223907人,由北向南由第52步兵军、第48装甲军和党卫军第2装甲军组成,第48装甲军配有第33,第11两个坦克师,“大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师,第10装甲旅和第167步兵师。